90年代散文

合集下载

八十至九十年代的散文研究

八十至九十年代的散文研究
巴金《怀念萧珊》 、 《忆胡风》 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丁宁《幽燕诗魂》
三、散文表现形态(二)
2.回忆反思散文大量出现,通过回顾探寻悲剧 产生的原因,表现信念、人性、价值规范。代表作:
丁玲 《牛栅小品》、 杨绛《干校六记》 巴金 《随想录》、 陈白尘《云梦断忆》
3.传记文学成为热点: 如 《元帅外交家》 《走下神坛的毛泽东》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论文集《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 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碎片》《山居笔记》
《霜冷长河》《行者无疆》 《千年等一回》《出走十五年》等。 余秋雨是颇有争议的作家,他的《文化苦旅》一 经发表,便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且众说纷纭,莫衷 一是。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
余秋雨曾以散文集《文化苦旅》 (1992年)震动文坛。至今出版的散文集 有:《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 笔记》《霜冷长河》《秋雨散文》《千年 一叹》《行者无疆》。
贾平凹
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野火集》、 《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 《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 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 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贾平凹
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 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文论集》等。 《腊月·正 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 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8年获美国美孚“飞马”文 学奖。1997年获法国女评论家奖。
新时期的散文
第一节 新时期以来的散文 第二节 巴金挽悼散文 第三节 余秋雨文化散文 第四节 全方位的报告文学
、散文表现形态(一)
1.挽悼散文:粉碎“四人帮”后,起开了人们 心灵的窗扉,许多作家以顿挫的笔触,缅怀老一代 革命家、十年期间被迫害致死的优秀人物,把对历 史的记忆与反思结合起来,明辨是非,伸张正义, 阐扬真理,具有高亢、苍凉的旋律,这样的散文叫 挽悼散文,他的大量出现,开辟了新时期散文创作 的闸门。代表作有:

90年代诗歌散文课件

90年代诗歌散文课件
《他们》是1985年创办于 南京的一份综合性民间刊物, 主要发表诗歌作品,其成员 来自全国各地。韩东主编, 不定期出版,1995年出版9 期后停刊。
精品
另一个影响较大 的民间刊物是《倾 向》。1988年9月创办 于上海,陈东东、西 川等人发起,不定期 出版,到1998年,已 出版11期。
精品
诗歌观念之争
精品
部分中老诗人
郑 敏 张 新 泉
叶 延 滨
李 瑛
精品
青年诗人
90年代具有实力的青年诗人相当一部分 是80年代中后期的第三代诗人。90年代的主 要诗人包括欧阳江河、张曙光、王家新、陈 东东、柏桦、西川、翟永明等。 90年代还出现了一批更年轻的诗人,如 伊沙、沈浩波、尹丽川等人的诗歌实验就引 起了诗歌界的诸多争鸣。
精品
总之,“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 的论争提出了新诗发展中一些较重要的话题, 双方都提出了各自的诗歌主张。这场论争并 没有分出艺术上的是非高低,但显露出来的 浮躁情绪与非学术倾向却引起了诗坛的注意。
精品
第二节 90年代散文
90年代,相对宽松的社会文化生态 的营造,情志自由的写作主体的参与使 90年代成为一个散文时代。 散文作家 不必负载更多的由“中心”所附加的意 旨,主体心灵世界有着更大的精神放飞 的空间。
精品
张 中 行
学者散文
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
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80年代的余秋雨是一位戏剧学者, 出版《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 心理学》、《艺术创造工程》等学术 著作。自80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散文, 出版《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 《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散文 集,成为90 年代最具影响也颇有争议 的散文作家。

90后小时候的回忆散文

90后小时候的回忆散文

90后小时候的回忆散文童年的回忆童年似一杯浓浓的咖啡,暖到你心窝,童年似一杯淡淡的茶,让你回味;童年似暴风雨的彩虹;五颜六色,炫丽无比,今天我们来看一下90后小时候的回忆的散文。

90后小时候的回忆散文:90后童年回忆小草不会因为白杨的高大而舍弃对春的赞美,野花不会因为玫瑰的娇艳而放弃芬芳的权利;人,更不会因为未来的多姿多彩而遗忘了我的童年。

这个夜晚,偶然翻看过去的相册,一张张相片牵连起的回忆,让我回想起了小时候……“乖,乖,快睡吧!”那时候的奶奶已经70多岁了,但依旧很硬朗,“不,我不睡,给我讲故事,讲故事”我睁着水灵的眼睛望着奶奶,“好,讲奶奶年轻的时候。

”奶奶顿了顿,接着说了下去“那个时候可真苦啊,那时候吃不饱,穿不暖,你看你们这90后,要啥有啥……唉,吃,穿都成了问题,不用说电视,就连电都有了问题,那时候村里有台电视都新鲜,现在电脑都进入了平常百姓加,人们现在用的都是自来水,那个时候还得上山挑,那个泉水真甜……”又看看我,说“今天就将到这吧,明天会有新故事的,睡吧”。

新故事?太好了,带着这个期待进入了梦乡。

作文轻轻地合上相册,回想起童年时奶奶讲的一个个故事,奶奶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在一步一步的改变我的思想,使我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更让我明白了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是呀,小草会在白杨的鼓励中茁壮成长,野花会在玫瑰的陪伴下努力绽放;而我们,会因为美好的过去加倍珍爱每一个今天,为以后的岁月增加更多更好的回忆。

90后小时候的回忆散文:回忆童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但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自己的色彩,都有自己的篇章。

我的童年是在读书的快乐与帮家里干农活的痛苦中度过,是在写作业与玩耍的矛盾中度过,是在给牛喂草时牛是否吃饱的担惊受怕中度过,是在穿过稻田的小河里抓鱼、游泳中度过,是在摘山上的野果中度过,是在偶尔犯些小错误中度过……童年是一朵含苞未放的花蕾,它等待着雨露的浇灌,阳光的照耀;精心的呵护,细细的打磨。

90后童年记忆散文

90后童年记忆散文

90后童年记忆散文童年的梦,七彩的梦;童年的歌,欢乐的歌;童年的脚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摞摞,今天我们来看一下90后童年记忆的散文。

90后童年记忆散文:美好的童年回忆人在异乡,思故乡!在这幽静地夜晚,抬头遥望夜空,一片漆黑!星星月亮都躲藏在了,无人知晓的地方。

孤独伤痛的心,被黑夜所笼罩,仿佛要被这恐怖的夜色所侵蚀!就在此刻,有让我想起了往事!家乡的景,家乡的人,家乡的形形色色,都浮现在了眼前,好像自己又回到了从前······童年,是最值得回忆的时候。

那个时候是多么的幸福快乐啊!那是的我很喜欢下雪,在雪地里和伙伴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一起滑雪、翻滚,那真的感觉很刺激和开心······那时我家里养着一头牛,每到放学回家,我首先跑到牛棚,看看牛在干什么,并笑着给牛留下一句:“等我吃完饭,就带你出去吃草!”骑着牛,一路唱着欢快的歌曲,向有草的山坡上走去。

牛儿在一边高兴的吃草,我和同伴们在一旁做着有趣的游戏!等到晚霞褪去的时候,又骑上牛儿和大家一起回去!一路上高高兴兴的,可回到家里,一想到第二天还得去上学,就很不情愿,情绪低落了很多!有好几次,都不想去上学了,求着父母答应让我天天放牛。

呵呵!那个时候,自己真的很天真、幼稚!一天总想着自由自在的游玩,什么都不想。

这头牛伴着我走过了好几个春秋,我和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后来,牛得了病,不得不把它卖掉!它走的那天,我特别的难过,真的舍不得离开这个,相伴我多年的好伙伴!当我难过的时候,我会抱着它的头,脸贴在它的耳边,流着眼泪向它倾诉着自己的委屈和痛苦,它也会一动不动的静静地听着,仿佛在用力的安慰着我,感受着我心中的伤悲。

当有时候生气的时候,我会自私的把它扔在山里边,自己一个人则跑回了家。

可它会找到回家的路,不动声色的走回它的牛棚,静静地站在那里,好像感觉到自己惹怒了主人······有它陪伴的那些日子里,我感觉非常的开心与快乐!在没有它的那段时间里,让我感到一种寂寞和孤独!我常常会回忆起,和它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唉,也不知道这个曾经带给我快乐的‘朋友’现在怎么样了······童年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充满了色彩!虽然那时生活很清贫,但一天天生活得却充实。

第十章 80年代、90年代散文

第十章  80年代、90年代散文

杨绛
1980年代有散文集《干校六记》, 它由《下放记别》《凿井记劳》 《学圃记闲》《“小趋”记情》 《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篇 组成。
在往事追忆中体现出浓厚的知识
杨绛
分子趣味和情怀
不回避对他们身上污垢的抉剔, 表现了浓厚的知识分子的自省反 思意识
满纸温婉言,不做愤懑语
从1978年12月开始创作至1986年8月完成,共150篇,42 万字。先于香港《大公报》单篇刊发,随后由香港三联 书店和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分为《随想录》《探 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五本,总题为 《随想录》。《随想录》以其深刻的思想反思在1980年 代文坛引起很大的震动,被称为“说真话的大书”,有 不少论者认为它是巴金以散文的形式在其创作道路上树 起的又一座文学丰碑。
余秋雨
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 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 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心想,在 我居留的大城市里,有很多贮存古籍的图书馆,讲 授古文化的大学,而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却落在这 山重水复、茫茫苍苍的大地上。大地默默无言,只 要来一两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远的文 化内涵也就能哗地一声奔泻而出:文人本也萎靡柔 弱,只要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结 果,就在这看似平常的伫立瞬间,人、历史、自然 混沌地交融在一起了,于是有了写文章的冲动。 (余秋雨:《<文化苦旅>自叙》 )
着眼于探索文化深沉的奥秘与文化 历史的兴衰是余秋雨《文化苦旅》 创作的主要思想倾向。他的散文往 往大处着眼,微观落墨。
不管是写《道士塔》《莫高窟》 《白莲洞》《都江堰》,还是《风 雨天一阁》,作者都是通过对历史 留下的遗迹作极具个性的诗性解剖 和文化阐释。

90年代诗歌、散文(97-03版本)

90年代诗歌、散文(97-03版本)
1、大散文 代表诗人:余秋雨(《文化苦旅》)、周涛(《游
牧长城》)、汪应果(《灵魂之门》)
2、艺术散文 是90年代散文的重要构成部分
3、小女人散文。 代表诗人:素素、南妮、黄茵、张梅等 4、新生代散文
主要类型
史铁生《我与地坛》
• 文化散文、学者散文、文人散文、生命体 验散文、人文散文、思想散文、历史反思 散文、书话、诗人随笔、艺术随笔、生活 闲适散文/时尚文评。
(4)余秋雨走出了书斋,走出了都市繁华,探寻着 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苏生力量和文化更新的鲜活血 脉,而对自然山水、风物,面对一堆堆文化的断壁 残垣,余秋雨发出了苍凉的人生浩叹。这是真正的 大忧患大悲怆。 余秋雨把笔浸润在历史沧桑之中, 眼睛却时时关注着今天,也眺望着明天。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地位与缺陷 (“余秋雨现象”争议)
余秋雨是一位戏剧学者,出版有《戏剧理 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艺术 创造工程》、等学术著作。80年代后期开 始散文创作,出版有《文化苦旅》、《文 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 河》、等散文集,成为90年代最具影响也 颇有争议的散文作家。
《文化苦旅》
•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的代表作,书主要是以余秋雨先生在全 国各地的文化之地的游览过程为线索,思想非常深刻,语言也 极有震撼力,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其中对人性的拷问 也极为深刻。整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余秋雨先生渊博的文学和史 学功底,以及书中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该书也为 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主要特点
(1)以文化遗址为依托。对文化遗址的描写成为 余秋雨散文的第一个特点。《都江堰》写都江堰, 《道士塔》写敦煌莫高窟,《苏东坡突围》写黄 州东坡赤壁等。
(2)以文化反思为旨归。《千年一叹》则广泛地 对欧洲历史文化与文化名人进行了文化反思与人 性追问等。

当代文学 80-90年代散文

当代文学  80-90年代散文

(五)90年代散文概述
1.散文热 作者群体庞大;专门刊物增多;大众传媒钟情 2.“学者散文” 一些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 张中行、季羡林、余秋雨等。 具有较为丰富的学术修养和人生阅历,将学 者的理性思考与生存的个人感受融合,显示 了知识分子关注现实问题和参与现实文化建 设的情怀。
张中行(1909—2006)
3、抒情散文
真实表露作者自我情感体验, 文化内涵丰富,艺术独特性强。 代表作家:史铁生、贾平凹、 汪曾祺、张炜等。 《我与地坛》——物我交融——生存感悟— —精神家园 生命叩问 容量丰富 内涵饱满 4、女性散文


狼山脚下还有另一座墓,气派大得多了,墓主是清末状元张謇。 张謇中状元是一八四年,离一九0五年中国正式废除延续千年 的科举制度只有十年,因此,他也是终结性的人物之一,就像终 结长江的狼山。 张謇中状元时四十一岁,已经感受到大量与科举制度全然背逆 的历史信息。他实在不错,绝不做“状元”名号的殉葬品,站在 万人羡慕的顶端上极目了望,他看到了大海的湛蓝。 只有在南通,在狼山,才望得到大海。只有在长江边上,才能 构成对大海的渴念。面壁数十载的双眼已经有点昏花,但作为一 个纯正的文人,他毕竟看到了世纪的暖风在远处吹拂,新时代的 文明五光十色,强胜弱灭。 ……
胡博士一九一七年来北大,到我上学时期,论资历, 已经是老人物了。可是年岁并不很大,不过是“四十而 不惑”。看外貌更年轻,像是三十岁多一些。中等以上 身材,清秀,白净。永远是“学士头”,就是头发留前 不留后,中间高一些。永远穿长袍,好像博士学位不是 来自美国。总之,以貌取人,大家共有的印象,是个风 流潇洒的本土人物。
总体特征
1.恢复散文文体精神:真实、真诚 2.散文本体意识自觉 以叙写日常生活场景或作者个人的故事为主,以 表现主体丰富的心灵世界为主,以审美性为主。

90后的散文(一)

90后的散文(一)

90后的散文(一)90后的散文(一) 我们是新的一代人,我们有伟大的梦想;我们有纯洁的心灵;我们有撒娇的坏毛病……——题记我是一个90后,一个平常的90后中学生,但是我有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梦想,有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性情,这就是我。

伟大梦想每每别人问我,你长大后想做什么,我的答案总是:“我要做一位拯救世界的超人。

”每每你们听了我的答案都是为我送来阵阵冷笑和轻视的眼神,但是我必没有为此放弃,我还是很努力的学习超人的品质。

纯洁心灵当我们看见那残忍的一幕幕是,如:狩猎队在射击怀孕母羊;湖泊中五颜六色的湖水;无辜的小鸟被捕鸟网困在了半空中……我总会祈求你们放这个美丽而令我怜悯的大自然,但是我等来的都是不屑的眼神和无法忍受的批评。

“我真的该受批评吗?”我默默念道。

撒娇特技每次你看见我都会想起我的特长——撒娇。

因为你知道马上我就会向你要零食了,而且你还知道当你叫我去做事时,我一定会拿出看家本事以及种种任务来推脱。

所以你看见我总是露出无奈又怜惜的眼神。

这就是我,优点与缺点必存的我。

这就是我们,清纯可爱又害怕独立的我们——90后!90后的散文(二) 我们,是社会的栋梁!我们,是祖国的新一轮朝阳!我们,是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快乐成长的90后!“哈哈,原来老师小时候比我们还调皮啊!”“不行哪?我那时候也是个小朋友好不好?”老师又撅起了嘴巴,可爱极了。

“哈哈,小朋友不生气了哦,待会儿哥哥姐姐给你买糖吃哦!”我们安慰着我们的老师妹妹。

没办法,谁让我们遇见了一位这么可爱、爱卖萌的老师呢。

“哈哈,老师,我都怀疑你有木有领教师证啦!应该是学校雇来给我们做朋友的吧?”“难道你们才知道?”我们与维维小朋友的笑声、打闹声在运动场上空回荡……“妈妈!漂亮滴妈妈!你就让我去嘛!老师都说要我们去锻炼一下啦!”我撅起了小嘴巴央求道。

嘻嘻,果然妈妈马上就软了下来,点头答应我去参加夏令营了。

谁叫我们在家就是人见人爱的开心果和拥有卖萌的专利呢?“老师,你一定不可以走哦!你走了,就没人当我们的小妹妹了!”“嗯!老师不走,在这儿等着哥哥姐姐们回来!”在毕业那一天我们在校门口许诺下了这美好的誓言。

1980-1990年代散文

1980-1990年代散文
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80年代的余秋雨 是一位戏剧学者,出版有《戏剧理论史稿》、《戏剧 审美心理学》、《艺术创造工程》、等学术著作。80 年代后期开始散文创作,出版有《文化苦旅》、《文 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散文 集,成为90年代最具影响也颇有争议的散文作家。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质
1980-1990年代散文
一、现代回忆性散文:巴金《随想录》
创作动机: 拿起笔来,尽管我接触各种题目,议论 各样事情,我的思想却始终在一个圈子里打 转,那就是所谓十年浩劫的“文革”。„„ 住了十载“牛棚”,我就有责任揭穿那一场 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受 难。 ——《随想录》合订本新记

2、两条线索: ①外在叙事线:
属文缘起—生病—住院—死—追悼—追忆
②内在情感线:负罪——赎罪
二、生命体验散文:史铁生《我与 地坛》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
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 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 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 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 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②抒情线:总括心绪—哀伤。第二部分
①叙事:入院前遭际:就诊入院难,托人开后门
入院。
②抒情:沉重、牵挂、悔恨。

第三部分 ①叙事:萧珊住院就医、手术、死、悼念。
②抒情:悲痛、依依不舍

第四部分
①叙事:追忆患难与共的人生历程:相识、结
婚、逃难,萧珊的悲惨结局。
②抒情:愧疚之情。

90年代散文中国当代文学

90年代散文中国当代文学
90年代散文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散文
• 二、文化内涵
• 1.追索一种文化生成的奥秘。 • 2.感叹一种文化的历史兴衰。 • 3.对一种文化的缔造者的由衷的礼赞。 • 4.对一种文化人的命运的深切关注。 • 5.发掘一城一地的文化蕴含。
90年代散文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散文
• 三、表达方式
90年代散文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散文
• 无痕
• 虽然大喜大怒极富感染色彩,我却更欣赏前尘往 事缈然无痕的人生境界。
• 不是心如死灰冷酷淡漠的苍白,不是造作虚伪貌 似平静的脆弱,无痕代表了一种深厚博大,一种 不愿被磨难摧垮不愿被享受腐蚀的高贵、理智。 无痕就是能够将人生五味在心中过滤演化成松弛、 自信与优雅,从此不再耿耿于怀不再患得患失。
90年代散文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散文
• (二)艺术散文
• 即叙写描绘人生与自然景态的、浸透着作者性情的抒情性散文。
• (三)小女人散文
• 以素素、黄爱东西、莫小米等为代表的女作家写的散文,表现都市女 性、时尚生活、闲适情调。
• (四)新生代散文
• 新代作家创作的具有新的形态与精神的散文。
• 第二天在厂门口,他遇见了她。她告诉他:昨天,整整一天我都在等 你的电话。
90年代散文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散文
• 成就感和满意度

晚上乘大巴回杭州,我招呼司机在城北的某个路口停
一停,下车。这里离我家的路程不超过一个的士起步价,
否则开到城东的终点站再回来,车费加倍还得浪费时间。
• 刚刚跨下车门,就有一辆的士朝我驶过来。坐稳后我 说:哎,今天真是好运气,你这辆车就像在等我似的。

90年代济南种大棚散文

90年代济南种大棚散文

90年代济南种大棚散文济南的大棚文化,是90年代济南乡村地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那时的大棚,是农民创造出的一种特殊农业生产方式,也是当地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济南的大棚种植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

当时,济南地区的农业生产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土地资源有限、气候条件复杂等。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当地农民开始尝试在田间地头修建简易的大棚,以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这些大棚并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那种金属结构和塑料覆盖的温室大棚,而是由简单的竹子和薄膜搭建而成的。

虽然外观相对简陋,但却能够提供温暖的气候和稳定的湿度,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大棚内部的种植也不同于传统的田间种植方式。

农民会根据不同的农作物需求,调节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参数,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这种精细的调控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缩短,产量和品质也大幅度提高。

90年代的济南大棚种植不仅仅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更是一种文化。

农民们在大棚内不仅种植着各种蔬菜、水果和花卉,还在其中搭建起了一个个小小的社区。

他们互相交流经验,分享种植技巧,彼此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大棚不仅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城市人提供了新鲜的农产品。

当时的济南市场上,很多蔬菜水果都是由大棚种植的,品质优良,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这也为农民们带来了更好的收入来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棚种植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资源的限制,大棚种植需要大量的水和电力供应,这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其次是品种单一化的问题,大棚种植主要以蔬菜为主,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则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农产品结构不平衡,也限制了大棚种植的发展。

尽管如此,济南的大棚文化仍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代表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也展示了农民智慧和勤劳的一面。

虽然现在的大棚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种简易结构,但大棚种植的理念和技术仍然在发展,为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

济南的大棚文化,见证了农民们艰辛努力和对未来的期盼。

我看九十年代散文

我看九十年代散文

我看九十年代散文九十年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激动人心的时期,那个时候中国的改革开放活动蓬勃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九十年代,不仅有着改革开放,而且还有大量的自由派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涌现出来,散文尤为突出。

这些散文作品,把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内容来看,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它们不仅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而且更是体现了时代思想文化的变迁,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

九十年代散文风格多样,既有传统文学中的气势恢宏,又有现代文学中的细腻柔和。

其中最著名的是鲁迅先生,他的散文有着独特的笔锋,写作功力非常强,他可以把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到他生动的文字当中去。

他的散文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也有着新鲜的现代思维。

再以“彷徨”为例,文中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他的悲哀心情,他用简洁明快的文字,把思考和抒发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崔颢同样也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力,他的散文往往取材于传统文化,把古老的故事和现代的思潮融为一体,令人惊叹不已。

九十年代散文不仅影响了一个时代,更是影响了几代人的思想。

这些散文不仅可以给人以感动,还可以使人更加热爱和探索社会文化,引起人们对历史的思考。

在九十年代,众多的散文作品对推动中国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诗人当时用文字勾勒出中国历史的变迁,成为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十年代散文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回忆,今天,我们还可以从中体会到当时作家给我们的思考、感受和生活经历。

此时此刻,我们必须做到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把九十年代散文作品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认真学习、思考和研究,以求日益深入的理解和进步,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不断更新我们的思维方式,不断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

90年代挨饿散文

90年代挨饿散文

90年代挨饿散文9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经济尚未完全发展起来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很多人经历了挨饿的苦难和困境。

下面是一篇关于90年代挨饿散文。

在那个年代,物资短缺是常态,人们总是为了一口吃的东西而煎熬。

面包店、肉铺、饭馆,几乎都是排着长队等候。

而大多数人,却只能靠着种地、养鸡、养猪自给自足。

我生活的这个小山村,平日里的生活就是辛勤劳作,可是由于天灾和经济困难,收成不好,居民们的肚子总是饿得咕咕叫。

我仍然记得那个年代的苦煎熬。

那时候,我三岁,跟着爷爷奶奶在山上务农。

因为物资匮乏,食物种类极为单一。

主食只有玉米面和红薯。

每天早上,我们用石磨磨玉米面,和一点发酵好的面和在一起。

这成了我童年记忆中最深刻的味道。

午饭和晚饭都是吃红薯,有时不加任何其他的配菜,直接生吃。

那时候的红薯,品种不同,有的红皮,有的黄皮,但不管什么品种,吃起来都是非常解馋。

有时候,爷爷奶奶会去山上采集一些野菜,比如苦苣菜、香菜和绿叶菜。

我们会把野菜煮熟了,撒上一点盐,享受一下不同寻常的味道。

虽然只是发发噩梦,但对于我们来说,那是一种奢侈。

除了缺少食物外,衣物也是我们的难题。

爷爷奶奶给我缝制了一件白色的棉袄,是用旧军装上的布料做的。

那件袄子给我沉重的负担感,穿起来也不是特别暖和。

但在冬天的时候,我还是会感激地把它穿在身上。

在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不同寻常的艰难,但却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即使在饿肚子的日子里,他们仍然笑对生活。

我记得每年的农历春节,虽然我们没有什么年货,但爷爷奶奶会给我包一些稻子粽子,虽然只有简单的咸味,但对于我们来说,那是最难忘的年夜饭。

尽管物质贫乏,但那个时候的人们却很热爱生活。

他们会相互帮助,分享自己所剩无几的食物,尽力让对方温饱。

我曾经看到过有人亲手用自己种的瓜果送给邻居,用心做一道菜给朋友尝,或者用几块面团做个面饼请人吃。

这些小小的举动,让我们的生活有了一丝温暖。

90年代的挨饿,让我们对食物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让我们更加感恩现在的丰衣足食。

80、90年代散文

80、90年代散文

余秋雨

探索文化历史的兴衰是余秋雨《文 化苦旅》的主要思想。他的散文往 往大处着眼,微处落墨。

不管是《道士塔》《莫高窟》《白 莲洞》《都江堰》,还是《风雨天 一阁》,作者都是对历史留下的遗 迹作极具个性的诗性解剖和文化阐 释。
《文化苦旅》在文体上也有新探索。 文字中融入文化、历史、心灵等多 方位的阐释。旨意大开大合,文笔 纵横捭阖,显示出解放散文的雄心 和魄力。 另一方面,也形成了“故事+诗性 语言+文化感叹”的流水线生产模 式,有些篇章抒情过于泛滥、不加 节制,甚至有些矫情。
董桥 兰人,原名简敏媜)从台 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 在佛光山担任佛经诠释工 作,后任联合文学杂志社 编辑。1986年后从事专 业创作。第一本散文集 《水问》收入了她大学四 年写的35篇散文,内容虽 然局限于校园生活,但反 映了作者对知识的追求和 心灵成长的轨迹。 简媜的散文表现出强烈的 自我意识和女性意识。
.

1980年代,以一批老作家的回忆和悼念性散文最 引人注目。冰心、巴金、孙犁、萧乾、陈白尘、柯 灵、杨绛、汪曾祺、黄裳等人,都有回忆性散文发 表,因而有论者认为“老年散文”成就突出是这一 时期特有的文学现象。
孙犁 1980年代有散文集《晚华集》 《秀露集》《澹定集》《老荒集》 《陋巷集》《如云集》《尺泽集》 等。 孙犁晚年的散文充满哀伤悲凉的 思想情感,风格沉郁凝重。 《亡人逸事》《乡里旧闻》是其 中的代表,它们通过对凡人琐事 的追忆,描摹抒发时代的沧桑悲 凉与人事的忧伤喟叹,渗透着深 深的悲剧气息。 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长与鲁迅散 文的韵味相融合,拓展了他的创 作视野,丰富了他的创作内涵。
孙犁
杨绛在1980年代有散文集《干校六 记》,由《下放记别》《凿井记劳》 《学圃记闲》《“小趋”记情》 《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篇组 成。 《干校六记》是个相当个人化的文 本,在对往事的追忆中体现出浓厚 的知识分子趣味和情怀。 冷静平淡,娓娓而谈,精致简洁, 有时又伴以诙谐幽默,显示了在极 端荒谬的岁月中、在人性极端扭曲 之时,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精神 追求。

20世纪90年代文化大散文

20世纪90年代文化大散文

20世纪90年代文化大散文(原创实用版)目录一、20 世纪 90 年代文化大散文的背景及特点1.背景:社会变革与文化发展2.特点:题材广泛、思想深刻、表达自由二、20 世纪 90 年代文化大散文的代表作家及作品1.余秋雨:文化苦旅、江城2.张承志:心灵史、北方的河3.贾平凹:废都、平凡的世界三、20 世纪 90 年代文化大散文的影响与价值1.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唤起民族文化自觉、促进文化传承2.对后世的价值:成为文学史上的重要一章、影响后来的文学创作正文一、20 世纪 90 年代文化大散文的背景及特点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变。

与此同时,文化领域也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时期,各种文化现象层出不穷,形成了多元化、多样化的文化景观。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大散文应运而生,成为了当时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文化大散文的特点是题材广泛、思想深刻、表达自由。

这一时期的散文作品,不仅关注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抒发,还关注社会历史、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等诸多方面。

作家们在散文创作中,以更为自由、开放的笔触,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剖析,展示出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20 世纪 90 年代文化大散文的代表作家及作品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文化大散文创作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

以下分别介绍三位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1.余秋雨:余秋雨是 20 世纪 90 年代文化大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代表作品有《文化苦旅》、《江城》等。

在余秋雨的散文中,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对社会现象、历史文化、人生哲学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展现了一位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

2.张承志:张承志是另一位在 20 世纪 90 年代文化大散文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作家。

他的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著称,代表作品有《心灵史》、《北方的河》等。

第十章 80-90年代散文

第十章  80-90年代散文
也是1990年代文化散文最重要的 创作成果。
余秋雨
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 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 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心想,在 我居留的大城市里,有很多贮存古籍的图书馆,讲 授古文化的大学,而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却落在这 山重水复、茫茫苍苍的大地上。大地默默无言,只 要来一两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远的文 化内涵也就能哗地一声奔泻而出:文人本也萎靡柔 弱,只要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结 果,就在这看似平常的伫立瞬间,人、历史、自然 混沌地交融在一起了,于是有了写文章的冲动。
创作群体和作品数量的庞大让人瞠目结舌,有人甚 至把这一时期散文热的现象称为“世纪末的狂欢”。
这一时期不仅创作队伍和数量庞杂,同时取材风格 迥异多元,尤其分类更是五花八门。有所谓的女性 散文、学者散文、文化散文女人书简》、筱敏的《西陲五题》 《家》《规矩》、张抗抗的《牡丹 的拒绝》、苏叶的《车辚辚马萧 萧》、蒋子丹的《女人四十》等都 是其代表性的作品
是以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为代 表
文化散文往往通过对历史文化的 考察,流露出对千古兴亡与历史 沧桑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与深沉体 悟的历史忧思。
跨文体散文
跨文体散文是以作家张承志的 《荒芜英雄路》、韩少功的 《夜行者梦语》和史铁生的 《我与地坛》为代表。
跨文体散文的创作者们都是当 代著名的小说作家,他们在小 说创作的同时兼顾散文创作, 借助散文这种更直接更方便的 表达形式来对历史文化和当下 社会做独具个性的思考与反思。
文化—心理积淀。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魅力就在于 写山水不是山水,写历史不是 历史,而是浸润着浓厚的文化 精神和心理积淀的山水与历史。
《文化苦旅》也体现在文体意义上的 有意探索和突破。

20世纪90年代文化大散文

20世纪90年代文化大散文

20世纪90年代文化大散文摘要:一、20世纪90年代文化大散文的背景和特点1.社会背景2.文化特点二、代表人物及作品1.贾平凹《废都》2.阿城《棋王》3.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三、20世纪90年代文化大散文的影响和意义1.对当时社会的影响2.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正文: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散文作品,被称为“文化大散文”。

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不仅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更富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成为当时文学界的一大亮点。

一、20世纪90年代文化大散文的背景和特点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多元化和信息化,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思维方式多样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大散文应运而生,它以更为广泛的知识面、更加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更加深邃的思想内涵,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20世纪90年代的文化大散文,具有以下特点:1.社会背景20世纪90年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社会风气逐渐开放,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开始摆脱了政治因素的束缚,更加关注人性、关注生活,散文创作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2.文化特点20世纪90年代的文化大散文,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还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这些作品往往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反思,对现实生活进行关照和评价,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代表人物及作品20世纪90年代文化大散文的代表人物有贾平凹、阿城和马尔克斯等。

1.贾平凹《废都》贾平凹的《废都》是一部以西安古城为背景的散文集,通过对西安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古城的热爱和忧虑。

这部作品被誉为“城市散文”的代表作。

2.阿城《棋王》阿城的《棋王》以中国象棋为线索,通过讲述棋王一生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人生的哲理。

这部作品被誉为“文化散文”的代表作。

3.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散文作品,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

90年代许学者散文

90年代许学者散文

90年代许学者散文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

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

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

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

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

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

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

法桐就削瘦起来,寒伧起来。

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峋的骨。

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

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

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

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与屋檐齐平了!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

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这里真安静》: 勾画了由军人、妓女、文人坟墓组成的历史三相结构。

5.《苏东坡突围》:
鞭挞了中国文化史上的 “文化群小”现象。

6. 《白发苏州》: 从中外对比、文化界定、阶级压迫、美学梳理、 个人观感五种视角评说苏州。
中国当代文学
五、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价值

1.它在反顾中询问了中国文化的来路,在解读历史中确
中国当代文学

《巩乃斯的马》: 通过在特殊的人生境遇下对巩乃斯马的观察、体验的
叙写,揭示出马作为人类朋友的特殊品格,它是进取精神
和崇高感情的象征,是力与美的美妙结合。 二、周涛散文的艺术特征 体现了诗的自由、抒情和想象的精神
中国当代文学

(五)文化散文 90年代出现的一种散文,它在创作中注重作品的文化含 量,往往取材于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自然事物和人文景 观,或通过一些景物人事探究历史文化精神。作者多为 一些学者或具有较深文化修养的学者型作家,因而这类 散文往往显得视野开阔、气魄宏大,且具有较强的学术 性。代表作家有余秋雨、汪曾祺、张中行、张承志等。 (六)学者散文 由学者创作的以才学、理趣等学术文化内涵的表现见长 的散文。代表作家有季羡林、金克木等。

中国当代文学
第二节 余秋雨的散文
一、创作宗旨

以记游的方式进行文化思考, 整合文明的碎片,重构现代 知识分子的文化人格。
中国当代文学
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当代作家、 学者,1946年生,浙江余 姚人。余秋雨毕业于上海 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并曾 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的称号,并担任多所大学 的教授。他的代表作品有 《文化苦旅》《文明的碎 片》《山居笔记》《霜冷 长河》《秋雨散文》等。 散文的内容多是对中国文 化的回顾和反思,被人们 称为“文化散文”。
中国当代文学
二、文化内涵

1.追索一种文化生成的奥秘。


2.感叹一种文化的历史兴衰。
3.对一种文化的缔造者的由衷的礼赞。
4.对一种文化人的命运的深切关注。
5.发掘一城一地的文化蕴含。
中国当代文学
三、表达方式

1.从理性回到感性,并注意两者的自由切换。

2.追求“形聚神散”的效果,使文本主旨显示出多元化
与多维性。 3.以感性的意象衬托、推导出象征性意象。 4.以想象修复历史的片断。 5.对游记体裁的开拓,“游”只是情节的框架或情感的

触发点,文化思考才是目的。
中国当代文学

四、代表作分析
1.
《阳关雪》
中国当代文学
2.西湖梦 西湖给人以疏离感,还有别的原因。它成名过早,遗 迹过密,名位过重,山水亭舍与历史的牵连过多,结果,成 了一个象征性物象非常稠厚的所在。游览可以,贴近去却未 免吃力。为了摆脱这种感受,有一年夏天,我跳到湖水中游 泳,独个儿游了长长一程,算是与它有了触肤之亲。湖水并 不凉快,湖底也不深,却软绒绒地不能蹬脚,提醒人们这里 有千年的淤积。上岸后一想,我是从宋代的一处胜迹下水, 游到一位清人的遗宅终止的,于是,刚刚抚弄过的水波就立 即被历史所抽象,几乎有点不真实了。
传达出一种真正的西部精神

这种西部精神并不取决于作者所呈示的大量西部风光, 而是取决于其在现代文明的参照之下由衷地敬畏、肯定 并认同的一种游牧式的、劲气四射而精气内敛、既奔放 热烈又坚韧沉默的生存方式,以及由这种方式所坦示的 生命哲学:生命的价值与尊严在于生命的野性、狼性与 生命的自在、独立与静寂的完美结合。
90年代散文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90年代出现的“散文热”现 象;了解90年代散文创作的特点与主要 流派。理解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汪 曾祺散文的特点,周涛散文对生命力的
礼赞。
中国当代文学
90年代散文
第一节 散文创作的特点与主要流派

一、“散文热”的出现 表现:1.旧作重刊; 3.作者增多; 2.散文刊物增多; 4.读者对散文的高消费。
立了当代人的精神标高。

2.在与历史精魂的对话中,给当代人文知识分子还原出 一个深厚宽广的历史文化背景,以自我生命的体验,接 续中国文人的血脉。

3.因而构成为对当代人的一次考验,是对于处于日常迷
顿状态的人们的一次提醒。
中国当代文学
走进:余秋雨谈散文
中国当代文学
第三节 周涛的散文
一、周涛散文的思想价值
原因:主要与市场经济下的文化消费取向有关。
中国当代文学


二、散文创作的主要类型
(一)大散文

1992年贾平凹等人创刊于陕西的《美文》率先
倡导“大散文”,在明确指出现时“散文热”
中的种种琐屑与无序的同时,流露了有可能重
新推导、整合出一种真正具有文学史言说价值 的大散文企图。大散文疏离狭隘的私人化写作 倾向,作者基于普遍的人类精神,有人文情怀, 在一个较有高度的文化基点上,以散文的方式
观照、体悟、思考现实社会、历史演化以及人 中国当代文学 类生命存在的图式。

(二Βιβλιοθήκη 艺术散文即叙写描绘人生与自然景态的、浸透着作者性
情的抒情性散文。

(三)小女人散文

以素素、黄爱东西等为代表的女作家写的散文,
表现都市女性、时尚生活、闲适情调。


(四)新生代散文
新代作家创作的具有新的形态与精神的散文。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3.洞庭一角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 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史耶?仙耶?前不见 古人,使我沧然泪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 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 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中国当代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