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汗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自汗出。 透衣。
伴有呼吸低
疸病的病人,
“自汗者,
弱,四肢冰
也可见于无
濈濈然无时,
冷,脉搏微
明显黄疸的
而动作则益
弱,甚至神
患者。
甚。”
识模糊不清
等
八、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邪气盛多实,正气衰则虚, 正衰邪恋则虚实夹杂。一般来说,自汗多 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脱汗多 属阳气亏虚;黄汗为实证;战汗以实证为 主,也可出现虚实错杂的情况。
自汗
盗汗
脱汗
战汗
黄汗
不问朝夕, 熟睡时汗出,发生在病情 见于急性热 汗色发黄染
是否活动, 醒后则汗止,危重之时, 病中,突然 衣着色,大
也不受天气 可见患者皮 患者全身大 全身恶寒、 多以腋窝为
冷热等因素 肤湿润有汗 汗淋漓,或 战栗、而后 明显。黄汗
的影响,时 珠,或汗湿 汗出如油, 汗出。
可见于患黄
邪热伤阴,阴液不足
虚火内生,心液 被扰, 不能自藏而外泄 作汗。
《素问·评热病论》“阴虚者,阳必凑之, 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
(五)心血不足
思虑过度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 久病血虚 心液不藏而外泄则盗汗。
(六)热邪郁蒸
来自百度文库风寒入里化热
热淫于内,迫津外泄
感受风热、暑热之邪 则大汗出。
或饮食不节,湿热蕴结,熏蒸肝胆,汗出色黄。
病机 《灵枢·经脉》曰:“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 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
一、概述
(二)源流
汉.张仲景主要论述外感性疾病汗出异常。 张仲景将外感病汗出的症状分为汗出、自汗出、 大汗出、手足濈然汗出、头汗出、额汗出、汗出而 喘、盗汗和黄汗等,拟定了桂枝汤、白虎汤、承气 汤、茵陈蒿汤等有效方剂。
盗汗:《金匮要略》“食已汗出,又常暮盗 汗者,此劳气也。”“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 喜盗汗也。”
黄汗:《金匾要略》“黄汗之为病,身体肿, 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腰髋驰痛, 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 小便不利。”
战汗:《伤寒论》“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 实,必先振慄,汗出而解。”
(二)源流
《丹溪心法》“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 虚、痰”,“盗汗属血虚、气虚。”
《景岳全书》“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 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
临床分类
(一)
表证和里证汗出:中风表虚证、表热证、里热炽 盛。
特殊汗出:自汗、盗汗、战汗、黄汗、脱汗。 局部汗出:头汗、半身出汗、手足心汗、心胸汗
出等。
(二)
自汗、盗汗、战汗、黄汗、脱汗。
(二)分类诊断
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者为自汗。
寐中汗出津津,醒后自止者为盗汗。
外感热病中,全身战栗而汗出为战汗。(邪 正相争,病情发展的转折点。)
病情危重时,全身大汗淋漓,冷汗,身凉肢 厥、脉微欲绝(亡阳);汗出如油,热而粘 手(亡阴)者为脱汗。
汗出色黄,染衣着色者为黄汗。
六、相关检查
血沉、抗“O”、血清甲状腺激素和性激 素测定、胸部X线摄片、痰培养等,以鉴别 风湿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肺结核等疾病 引起的汗多。
七、鉴别诊断
生理性汗出与病理性汗出:因外界气候、运 动、饮食等生活环境因素影响,稍有出汗,出汗 的量一般不会太多,且大多为一时性的,其人并 无不适,为正常现象,应与病理性汗出鉴别。
“凡战汗之时,不可服药。补则战止而 汗不透,留邪为患;汗、下则太过,而成 虚脱。应听战汗透彻,再观脉证施治”。
一、概述
(三)西医学范畴
甲状腺功能亢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 年期综合征、风湿热、结核病、低血糖、虚 脱、休克,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及肝病、 黄疸等某些传染病以汗出为主要症状者,均 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论治。
三、病位
汗证的病位在卫表肌腠,其发生与 肺、心、肾密切相关。
四、病性
汗证的病机性质有虚有实,以虚者居多。 前人有 “自汗(多)阳(气)虚,盗 汗(多)阴(血)虚” 之说。
五、诊断
(一)主要依据
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四肢、 全身出汗超出正常者。
汗证的诊断必须排除因天气热、穿衣过多、渴 饮热汤、劳动奔走,或服用发散药物等引起的出汗 过多,这些出汗的量一般不会太多,且大多为一时 性的。
注意除外生理性、环境及药物等因素。
二、病因病机
汗证多由邪客于表、营卫不和;肺 气亏虚、卫表不固;阳气虚衰、津液失 摄;阴虚火旺、虚火灼津;热邪郁蒸、 迫津外泄等所致。
(一)营卫不和
阴阳偏盛之体 阴阳偏衰之体 表虚之人
卒感风邪,营卫不和,卫 强营弱,卫外失司,营阴 不能内守而汗出。
(二)肺气亏虚
一定的认识。 生理 《素问·宣明五气篇》载“心为汗”,《素
同·阴阳别论篇》载“阳加于阴谓之汗” 。《灵枢·五隆 津液别》指出:“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 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素问. 经脉别论》“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 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 出于脾”
素体虚弱 病后体虚 肺气不足,肌表疏松,腠理 久患咳喘 不固而汗自出。
王肯堂《证治准绳》:“肺气微弱,不能宣行荣 卫而津脱”。
(三)阳气虚衰
久病重病,脏气不足,阳气过耗,不能敛阴, 卫外不固而汗液外泄,甚则发生大汗亡阳之变。
《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者卫外而为 固也”。
(四)虚火扰津
烦劳过度,血虚精亏
2.辨寒热:由热邪或阴虚火旺所致者属 热;由阳气虚衰所致者属寒。
汗证
中医老年科 杨学青
一、概 述
(一)概念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 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类病证。 表现为全身或身体某一部位出汗异常过多。
根据汗出特点,可分为自汗、盗汗、脱 汗、战汗、黄汗五种,其中自汗和盗汗在 临床上较为常见。
一、概述
(二)源流 《内经》对汗证的病因、生理、病理、症状、预后已有
《医林改错》对血瘀导致自汗、盗汗的治疗 作了补充。“竞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 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 盗汗,用血府逐瘀汤”。
(二)源流
《温疫论》对战汗的发生机制,以及病情转 归的关系都有一定见解。
“ 时疫不论初起、传变、末后,俱以战汗为 佳兆。以战则邪正相争,汗则正逐邪出。然有透 与不透之分。凡透者,汗必淋漓,汗后身凉,口 不渴,舌苔净,二便清,胸、腹、胁无阻滞、结 痛,始为全解之战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