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汗证..
中医内科汗证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内科汗证技术操作规范一、前期准备:1.仔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病史、主要症状和体征等,确保对病情有充分掌握。
2.患者在测试前需要进行详细的问诊和观察病情,包括舌诊、脉诊等,将相关信息记录下来。
3.确保患者事先了解并同意进行汗证技术操作。
二、环境准备:1.操作室内应保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并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卫生。
2.准备好所有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药物,并查验其有效性和完整性。
三、器械准备:1.操作台应准备好,要保持平整、干净并易于清洁,同时应保证操作台和地面干燥。
2.准备好必要的测量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等,以监测环境参数。
3.准备好汗证测试所需的药物和药品,如白术、茯苓等。
四、技术操作:1.正确进行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2.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宜的汗证技术,如艾灸、煨药等。
3.操作前先给患者做好准备,包括清洁患者的皮肤、擦干等。
4.根据技术操作的需要,给患者选择合适的服装,确保患者舒适。
5.在操作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感受和变化,并及时记录。
6.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理指标,确保患者的安全。
7.操作之后,及时清理操作环境,包括清洁操作台、清理废弃物等,并妥善保存患者的相关资料。
五、操作注意事项:1.检查和准备所有器械和仪器的时候,要仔细检查其是否正常工作和完好无损。
2.操作前要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确保患者同意进行操作。
3.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舒适程度,保持良好的沟通和病情观察,特别是对于高风险患者需要特别关注。
4.在操作过程中,避免使用过大的力量或施加过多的压力,以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5.操作结束后,要对操作仪器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卫生。
六、安全措施:1.患者进行汗证技术操作前,要检查是否有相应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确保安全性。
2.在进行操作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中医内科学32汗证
睡时汗出,醒后汗 止。
战汗
发热时全身战栗, 汗出后热势减退。
自汗
白天不因劳动、日 晒、厚衣或发热而 汗自出。
脱汗
大汗淋漓或汗出如 珠,可伴有气短神 疲等症。
黄汗
汗出色黄如柏汁, 染衣着色。
汗证的病因与病机
病因
多由营卫不和、气血失调、湿热内蕴 等因素引起。
病机
汗证的病机主要是人体阴阳失调,营 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
神经调节
汗腺分泌受到神经系统的 调节,当人体受到刺激或 情绪变化时,神经系统会 刺激汗腺分泌。
内分泌影响
内分泌系统对汗腺分泌也 有一定影响,如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可以 刺激汗腺分泌。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 致新陈代谢加快,容易出 现多汗症状。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影响生活的多汗症, 手术如交感神经切除术等可能 作为最后的选择。
其他疗法
如电刺激疗法、离子导入疗法 等物理疗法也被应用于多汗症
的治疗。
04
汗证的预防与调护
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保持适量运动
充足休息
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 免疫力,预防感冒。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疲劳过度。
合理饮食
中医治疗汗证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病因和症状选择合 适的方药。
中药治疗汗证具有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等优势,尤其对于慢性汗证患者,中医治疗 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未来研究可针对不同病因和病理机制的汗证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探讨中医治疗汗 证的机制和作用靶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案。
偏汗
上半身汗出而下半身无汗者,治宜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下半身汗 出而上半身无汗者,治宜益气温阳,方用芪附汤合右归丸。
汗 证(中医内科)
汗证(中医内科)汗证(中医内科)一:概述汗证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证类型,主要指因体内阴阳失衡而引起的症状。
本文将详细介绍汗证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二:定义及病因1. 汗证的定义:汗证是指人体因阴阳失衡而导致的不正常的汗出现,表现为汗多、汗少或汗出不畅的症状。
2. 汗证的病因:- 阳盛阴虚:体内阳气过盛,而阴气不足,导致出汗过多或出汗不畅。
- 体质失衡:体质偏热或偏寒都可能导致汗证的出现。
- 情绪压力:情绪过度紧张或焦虑不安可能引起汗出不畅。
三:临床表现1. 汗多证:- 症状:多汗、烦渴口干、心烦易怒。
- 舌象:舌红苔薄黄、脉象:脉数有力。
- 临床常见病症:痰湿、阳虚、气虚等。
2. 汗少证:- 症状:少汗或汗出不畅、身体燥热、口干咽燥。
- 舌象:舌红苔少、脉象:脉细数。
- 临床常见病症:阴虚、气滞、血瘀等。
四: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益气健脾、滋阴清热、活血化瘀等草药进行调理。
- 常用药物:黄芪、党参、白术、熟地黄、沉香等。
2. 针灸疗法:- 针刺穴位:根据具体症状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治疗,如太溪、涌泉等。
- 灸法疗法:采用艾绒烧灸的方法对特定穴位进行治疗。
3. 中医按摩疗法:- 刮痧疗法:通过用病人体表的油脂涂敷刮痧板后,在病人上肢和下肢的特定穴位施行按摩。
- 推拿疗法:通过推拿手法刺激患者体表的特定穴位,以起到调理阴阳平衡的作用。
五:预防措施- 避免极端气温:冷热交替对汗证患者的身体刺激很大,尽量避免极端气温的环境。
- 调节情绪:保持心情平稳,避免过度焦虑或紧张。
- 合理饮食:饮食要均衡,不要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 保持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1-汗证病例分析。
法律名词及注释:- 阳盛阴虚:阴阳失衡中的一种情况,指体内阳气过旺盛,而阴气不足。
- 脉象:中医诊断中通过触摸患者脉搏来判断病情的一种方法。
中医内科学讲稿气血津液第五节 自汗盗汗
中医内科学讲稿气血津液第五节自汗、盗汗自汗、盗汗【概说】汗,为五液(汗、涕、泪、涎、唾)之一。
是人体津液的代谢产物,为阳气蒸化津液,排出于体表而成。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
《灵枢·决气篇》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指出了人体正常汗出的原因以及汗与津液的关系。
因汗为津液所化,而津液是血液的组成部分(津血同源),血由心所主,故又称汗为心液。
一,概念自汗、盗汗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
又作“汗证”。
特征:表现全身或局部非正常的出汗。
其汗出不受任何外来因素的影响(如气候炎热、衣被过暖、劳作急行、惊恐、情绪激动等)。
自汗一般是指不在睡着时的出汗,如昼日出汗不止,活动更甚者。
如《三因方》曰:“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
”(自汗——汗出于清醒状态,动则益甚)盗汗指寐中汗出,醒后即止;又称为“寝汗”。
二者同是一个出汗的症状,故又统称为“汗证”,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因某些疾病引起。
(盗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生理性汗出:健康人身体平时隐约微似汗出,肌肤润泽,是脏腑经络交相贯通,营卫调和,腐秽自去,废液自除的正常现象。
或因劳作急行,气候炎热,衣被过暖的汗出,如《灵枢·五癃津液别篇》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此汗出为散热于外,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或因饮食辛辣之物,以及大惊、大恐的一时汗出,或平素手足心轻微汗出,而无其它疾苦,亦属正常的汗出,不是病态。
二、沿革(一)对汗液的认识始见于《内经》1. 汗液为血液所化生,为心所主,有“汗为心液”之说。
《素问× 宣明五气论》:“五脏化液,心为汗。
”《灵枢·决气》篇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灵枢·营卫生会》篇说:“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与血有着密切关系,汗血同源,为心所主,故血液耗伤过度之人,不可再发其汗,而汗出过多之人,也不可再伤其血。
四妙散加减治疗汗证的体会
四妙散加减治疗汗证的体会
胡树群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2(031)008
【摘要】笔者师从于贵州省遵义县名老中医药专家卓玉春副主任医师,随师坐诊期间,亲身经历用四妙散加减治疗汗证,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1临床资料
汗证属于中医内科杂证,有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瘀血出汗、营卫不调出汗、战汗、黄汗、头汗、半身汗、心胸汗、手足汗、绝汗、脱汗等,是由于阴阳失调、营卫失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的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总页数】1页(P13)
【作者】胡树群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中医院,56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武权生教授用四逆散合四妙散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举隅 [J], 王芳
2.四妙散加减治疗痛风的体会 [J], 程海文
3.四妙散加减治疗15例神经性皮炎的体会 [J], 王昭敏;陈衍华
4.皮内针联合四妙散合四妙勇安汤加减内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型患者的疗效观察 [J], 刘少灿;钟秀华;汤意芝
5.四妙散加减治疗阿司匹林诱发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观察 [J], 杨玉红;李晓涛;李金宝;李正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铎老中医治疗汗证的经验
伴 心烦 , 困倦 , 食 欲差 等 。舌质 红 , 苔厚 , 脉 浮滑 儒数 。治 法 : 风热 者 疏 风 清热 、 辛凉宣泄 , 暑热 、 湿 热者 宣 表化 湿 清热 。方药 : 风热 者 予银 翘 散 、 麻 杏 石甘 汤等 加减 , 暑热、 湿热 者予 清 暑益 气汤 或三 仁 汤加 减 。银 翘散 、 麻 杏石 甘汤 可 以辛 凉宣 表 、 清泻 肺热 , 对 于风 热 袭表 和 风热 犯肺 证有 很 好 的疗效 。清 暑 益气 汤对 于暑 热 伤表 , 身 热多 汗 , 或兼 气津 两伤 有很 好 的疗效 。 里 实证 汗 出病 机 : 肝气郁滞 、 血瘀 、 痰 热 内盛 、 湿 热 内蒸 、 积 食、 阳明俯 实 、 阳明热盛 等 , 即气 、 血、 痰、 湿、 食、 积、 热等 阻滞 而导 l 虚 证 致 阴阳不 能 调 和 , 汗液 代 谢 失 常而 发 为汗 证 。治 法 : 治 疗 当根 据 虚证 从理 论上 可 以分 为气 、 血、 阴、 阳之 虚 , 因气 属 阳 , 补 气之 具 体 不 同性 质 的有 形 或无 形 实邪 而 予 以疏 肝 理气 、 活 血化 瘀 、 祛 品多具 温热性 质 , 温 阳的 同时 也多配 以补气 ; 血属 阴, 阴血 同源 , 补 痰 除 湿 、 消食 化 积 、 清 热通 腑 等 。方 药 : 气 滞者 可 选 柴胡 疏 肝 散 、 阴的 同时 多加 补血 之 品 , 补 血 的 同时也会 补 阴 , 故将 气虚 、 阳虚证 血 瘀可 选择 血 府逐瘀 汤 、 痰 阻可 选择 二 陈汤 、 橘皮 竹茹 汤 等 、 湿 热 放 在一起 称为 ‘ 气 阳虚证 ’ , 血虚、 阴虚 放在一 起称为 ‘ 明 血 虚证 ’ 。 可 选三 仁 汤 、 食 积 可选 消食 导滞 丸 、 阳 明腑实 可选 承气 汤类 方 、 热 1 . 1 气 阳虚证 : 机理: “ 阳在 外 , 阴 之守 也. , ’ , 阳虚 、 气 虚 卫外 不 固 , 盛 可选 白虎汤等 。 阴液 外 泄可 发 为汗 证 ; 也 可 阴盛 格 阳 而 阳浮 , 虚 阳 迫津 外 泄 而大 根 据 以上 张 铎 老 中医 的 分类 方 法 , 我 们 将 内科 书 中 的五 种 汗出 , 出现 脱 证 。根据 证候 表 现的 不 同及 中医 的藏象 学 说五 脏特 类 型 的汗证 就 可简单 地 分为 : 虚证 一 肺卫 不 固 、 营卫不 和 、 阴虚 火 性 理论 , 可 分 为心 、 肝、 肺、 脾、 肾气 的虚 衰 , 但 总 归是 一气 的不 足 。 旺、 心 血不 足 , 实证一 邪 热郁 蒸 。营卫 不 和实 为表 虚 , 故归 属 到虚 临 床 表现 : 汗出, 恶风 , 或畏寒, 乏力 , 舌质 淡 , 苔 白, 脉 弱无 力 等 , 证 里 。这 样 分类 有 利 于把 握 汗证 的本质 , 并 可 推 而广 之 , 在 临 床 再 加不 同脏器 的特 征性 气 虚 、 阳虚证 候 。治法 : 补 气 固摄 , 或兼 温 运 用 中不 仅想 到实 证有 邪 热郁 蒸 , 还 应 想 到有 无 其他 气 、 血、 痰、 阳 。方药 : 补气 用 补 中益 气 丸 、 四君 子 汤 、 玉 屏风 散 等 , 温 阳可 予 湿 、 食、 积等 阻滞 而导 致 的 阴阳失 和 、 汗 出异 常 , 为 临床 中 医诊 断 、 四逆 汤 、 吴茱 萸 汤 、 桂 甘龙 牡 汤 、 甘 草 干姜 汤 、 理 中 汤等 。出现 脱 鉴别 和 治疗 打开思 路 。 证 的 当 回阳固脱 , 方 以参 附汤 加减 。 3 病 案举 隅 张铎 老 中 医对 于气 虚 汗证 多重 用 黄 芪 、 白术 3 0 ~ 6 0 g , 合并 阳 3 . 1 初诊 : 2 0 1 4 — 4 — 1 3 。张某 某 , 女, 2 8 岁, 自汗 , 多汗, 饭 后 汗多 , 虚 者多 加 附子 , 同 时方 中可 酌加 龙骨 、 牡蛎 等 收涩 潜敛 之 品 , 临床 阵发 性轰 热 , 咽 中有痰 , 黄色、 白色或深 咖 啡色 , 月 经量 少 , 周 期 正 疗效 较 好 。对 于 阳虚者 张铎 老 中医 善用 伤寒 经方 施治 , 以吴茱 萸 常 , 纳寐 可 , 大便 调 , 舌质红 , 苔黄 稍厚 , 脉 右沉 滑有 力 , 左沉 , 寸 关 汤 加 减治 疗 肝 阳不 足 、 桂 甘龙 牡 汤 治疗 心 阳不 振 、 甘 草 干 姜汤 治 无力 , 微弦 滑 , 尺( 一 ) 。辨 证 : 肺脾 气 虚 , 清 阳不 升 。 治法 : 补 益 肺 疗 肺 阳虚 衰 、 理 中汤治 疗 脾 阳虚 衰 、 四逆 汤治 疗 。 肾阳虚 衰 引起 的 脾 , 升发 清 阳。处 方 : 小柴 胡汤 、 补 中益 气汤 加减 。柴 胡 1 5 g 、 升 麻 汗证 , 临床取 得 了很好 的疗效 。 8 g 、 黄芩 9 半 夏 6 g 、 党参 1 5 g 、 生 甘草 l O g 、 生黄芪 1 5 g 、 生姜 3 片、 1 . 2 阴 血 虚证 : 机理 : 阴虚 阳浮 , 热 扰 津 液 外 泄 则 汗 出 。 阴血 同 大枣 2 个, 5 付, 水 煎服 , 日1 剂。 源, 血 虚则 阴也 伤 , 一 般不 会 出 现大 汗 , 但 如果 骤 然失 血 过 度 、 气 二诊 : 2 0 1 4 — 4 — 1 8 。 出汗 减 轻 , 仍有痰 , 量不多 , 轰 热 症 状 缓 随 血脱 , 也会 出现 大 汗 淋漓 。临床 表 现 : 阴 虚者 多 表 现盗 汗 或 自 解 。舌 苔 白厚 。脉 右沉 滑有 力 , 左 寸关 弦滑 有 力 , 尺沉 涩 力 减 。 汗, 五 心烦 热 , 舌红 少 苔 , 脉 细数 无力 。血 虚者 可 兼见 舌 淡 、 面 色 辨证 : 脾 虚 湿 阻 。治法 : 祛 湿 醒脾 。处方 : 平 胃散加 减 。生 黄 芪 微黄、 爪 甲不 荣 等 。治 法 : 滋阴、 养血 、 潜 阳、 敛 汗 。方 药 : 大定 风 2 0 g 、 熟地 2 0 g 、 茯苓 1 5 g 、 厚朴 l O g 、 半夏6 g 、 丹参3 0 g 、 川芎8 陈 珠、 三 甲复脉 汤 等加 减 。对 于血虚 气脱 、 大 汗淋 漓 之危 重急 症 , 当 皮 8 g 、 苍术 1 2 g , 7 付, 水煎 服 , 日1 剂。 先 回 阳固脱 , 方 以参 附汤 、 李 可老 中 医的破 格救 心 汤等 治疗 , 重 者 心 得 体会 :多汗 有 虚 、 实之分 , 临 床 虚证 多 见 , 气虚 、 阴 虚 多 可静 滴参 附 注射 液 、 参 麦 注射 液 。 见 。该 患 初诊 时症 见 自汗 , 汗多 , 饭后 尤 甚 , 为 肺脾 气 虚不 固 ; 阵 中医内科书 中以当归六 黄汤治疗 阴虚盗汗 , 张铎 老 中医则认 为 发性 发 热 、 轰热 , 为气 虚 、 阳气 欲 升不 利 而郁 结 化 热 ; 痰 为肺 脾 气 当归 六黄 汤 中用 黄芩 、 黄连 、 黄柏 过于苦 寒 , 苦 寒伤 阳 , 阴虚之体 往 虚 , 津 液不 化 , 内聚 为痰 。脉寸 关 无 力 、 微 弦滑 为气 虚 不 升 、 痰 浊 往兼 见 阳虚 、 气虚, 属 虚证 , 虽 有火 旺之标 证 , 也 为虚 火 , 当予潜敛 , 内停 之 征 。故 治疗 予 以补益 肺 脾 之气 , 助其 生 发 。方 中以 黄芪 、 而非 苦寒 清泄 , 否 则 阳气更 虚 , 无 阳则 阴无 以化 , 最后 阴 阳俱虚 , 诸 党参 补益 肺脾 之气 ; 柴胡 、 升麻 升发 阳气 ; 半 夏 祛痰 , 黄 芩清 郁热 。 症百 出。 即便 要 清 , 也 只能少 佐 , 量宜 小 , 且 中病 即止 , 不能 久用 。 服药 5 付后 , 患者出汗症状明显减轻 , 痰量也明显减少, 轰热症状 阴 阳互 根 , 阴、 阳任何 的一方 的不 足 , 必然 会导 致另一 方 的不足 , 因 已 除 , 说 明气 虚 、 气郁 状 况得 到 了一 定 的改 善 , 但仍 未 完全 改 善 , 此张铎老 中医指 出在 滋阴的 同时注 意温 阳或益气 , 因‘ 阳 化气 ’ ,‘ 无 故 治 疗 仍 以补 气健 脾 祛 痰 为法 。之所 以加熟 地 , 因‘ 髀 为生 痰 之 阳则 阴无 以化 ’ ; 温 阳补气 的 同时 也要 注意 阴血 是 否亏 虚 , 如果 有 源 , 肺 为贮 痰 之器 , 肾为生痰 之 本, ’ 。 亏, 适量增加 滋阴养血之 品 , 以防止火热过 亢之症 的出现 。 3 . 2 初诊 : 2 0 1 4 — 3 — 1 2 。房某 某 , 男, 4 o 岁, 手心 汗 出 , 量大 , 失眠 , 一 2 实 证 夜 醒来 5 - 6 次, 纳食 不香 , 乏力 , 走 多 了头 晕 , 唇紫 , 手抖 , 大便 ( 一 ) , 实证 当分 表里 而治 。 伤寒 表 实证 是 无 汗 的 。因 此这 里 的 表 舌 质 青 、 暗, 苔 白, 脉右 弦 , 力减 , 左 关弦 细有 力 , 尺细 无力 。辨证 : 实 指 的是伤 于 湿热 、 暑热、 风热 等 阳 邪而 导致 的汗 出 。表 实 证 汗 气 阴 两虚 , 瘀 血 阻滞 。治法 : 益气 养 阴 , 活 血化瘀 。处 方 :自拟方 。 生黄芪 1 包、 丹参 2 包、 百合 1 包、 枳壳 1 包、 白芍 1 包、 甘草 1 包、 当 内蒙古 自治 区 中医 医院 f 0 1 0 0 2 0 ) 通讯 作者 : 内蒙古 自治 区 中医医 院 ( 0 1 0 0 2 0 ) 归1 包、 莪术 2 包、 、 白术 1 包、 1 5 付, 颗粒 冲剂 , 水冲服 , 日1 剂。
汗证
第三章汗证医案一、程门雪医案二、张琪医案三、周仲瑛医案四、胡建华医案五、高允旺医案1 医者简介程门雪(1902—1972)名振辉,号九如、壶公。
婺源(今属江西)人。
少年至沪,投皖南名医汪莲石门下。
后从丁甘仁为师,以优异成绩首届毕业于上海中医专科学校,留校任教。
曾任教务长兼沪南广益中医院医务主任。
后设诊所于上海,诊余从事著述。
建国后,任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1956年任上海中医学院首任院长。
并任上海市中医学会主任委员、《辞海》中医学科主编,为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学宗仲景,又服膺叶天士。
主要著作有《程门雪医案》、《校注未刻本叶氏医案》等,另有《伤寒论歌诀》、《妇女经滞胎产歌诀》等论著。
2 验案蔡某,男,30岁。
自汗,形寒,汗出烘热,汗后见风则觉凉然不安,有时心烦不宁,寐差,脉濡滑,苔薄腻。
病已半月余,服感冒片等成药,未见改善。
营卫不和,心神不安。
治拟调和营卫而安虚神。
川桂枝1.8g,白芍(炒)9g,甘草(炙)3g,浮小麦15g,龙骨(煅)9g,牡蛎(煅)18g,枣仁(炒)9g,红枣5枚。
3剂。
3 评析本案为程门雪治疗汗证验案之一。
本案自汗为营卫不和所致,西医认为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汗出烘热,心烦寐差,程氏用桂枝加龙牡汤,再加枣仁,不难理解。
本案之治,妙在用药份量。
桂枝仅用1. 8g,其中至理深焉。
正如程门雪所说:“对于处方的份量,当如东垣法,宜轻不宜重。
药物的作用,是导引,是调整,是流通,所谓‘四两能拨千斤’是也。
东垣用每味数分,至一二钱而取效,姑且不谈。
譬如热病常用的至宝、紫雪、牛黄、玉雪等丹丸,不是仅用数分而效果很显著吗?以此例彼,即知用药过重,完全是浪费的。
”非老于医者,不能达此炉火纯青的地步。
1 医者简介张琪,1922年生。
河北省乐亭县人,中医研究员。
出身于中医世家,受业于祖父,青少年时即熟谙《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
1944年行医于哈尔滨,1955年调入黑龙江中医进修学校任教,1957年调入黑龙江中医药研究所,历任中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现任黑龙江中医研究员,兼任黑龙江中医学院教授。
中医内科学汗证
2024/11/4
中医内科学汗证
18/25
阴虚火旺
症状:盗汗+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形体
消瘦
舌脉: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当归六黄汤 2024/11/4
中医内科学汗证
19/25
邪热郁蒸
症状:蒸蒸汗出,面赤烘热,烦热口
渴,口苦,尿黄
舌脉: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方药:龙胆泻肝汤
中医内科学汗证
气阴两虚 阴阳两虚
13/25
脱汗以阳虚为主 黄汗多属湿热 战汗发于热病正邪交正,或体虚邪留
头汗多见于阳明热症,湿热郁蒸
2024/11/4
中医内科学汗证
14/25
治则:
虚:益气养阴,固表敛汗 实:清利湿热,疏肝和营
2024/11/4
中医内科学汗证
15/25
分型治疗
肺卫不固
症状:自汗+气短乏力,面色少华易感冒。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
肺气不足 表卫
皱理
阴阳偏盛
失司 开泄 汗
营卫失调
液
表虚冒风
排
泄
异
劳难过脾
常
心血不足 血不 心液
血证出血
养心 被扰
2024/11/4
中医内科学汗证
7/25
烦劳过分 亡血失精 邪热耗阴
阴虚火旺
情志不舒,肝郁化火 嗜食辛辣,湿热偏盛
邪热 郁蒸
汗 迫液 津排 外泄 泄异
常
2024/11/4
中医内科学汗证
8/25
中医内科学汗证
9/25
类证判别
• 生理性出汗:因天气酷热,穿衣过厚,
中医内科学期末模拟测试2(附答案)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1、汗证属营卫不和者,如半身或局部出汗,可用桂枝汤配合下列何方治疗A.玉屏风散B.四君子汤C.甘麦大枣汤D.当归六黄汤E.补中益气汤【答案】C2、患者,女性,48岁。
小便混浊,淋出如米泔水,尿道热涩疼痛,时有口干,舌红苔腻,脉濡数。
本病例最宜选用的方剂是A.程氏萆薢分清饮B.石韦散C.小蓟饮子D.无比山药丸E.知柏地黄丸【答案】A3、腰痛腰酸,不耐久立,遇劳加重,时发时止,舌淡,脉细者,治疗可选用A.右归丸B.金匮肾气丸C.左归丸D.知柏地黄丸E.六味地黄丸【答案】A B4、泄泻的辨证应以哪项为纲A.轻重B.缓急C.寒热D.虚实E.表里【答案】D5、下列属于虚证的呃逆证候类型是A.胃中寒冷B.胃火上逆C.气机郁滞D.胃阴不足E.痰浊中阻【答案】D6、积证气滞血阻证,如腹中冷痛,畏寒喜温,舌苔白,加A.肉桂B.吴茱萸C.黄芪D.当归E.党参【答案】A B D7、郁证形成常以何者为先A.热郁B.血郁C.痰郁D.气郁E.食郁【答案】D8、属于腹痛的治法的是A.温中散寒,理气止痛B.泄热通腑,行气导滞C.消食导滞,理气止痛D.疏肝解郁,理气止痛E.活血化瘀,和络止痛【答案】A B C D E9、噎膈的病理变化为A.痰气交阻B.精血亏虚C.痰瘀互结D.脾肾阳虚E.湿热中阻【答案】A B C D10、“重阳者狂,重阴者癫”出自A.《内经》B.《难经》C.《金匮要略》D.《诸病源候论》E.《伤寒论》【答案】B11、实证呕吐的证候类型有A.外邪犯胃B.饮食停滞C.肝气犯胃D.痰饮内阻E.脾胃虚寒【答案】A B C D12、肝气郁结,中焦健运失常,三焦升降失调,水湿内停的肥胖,宜采用A.柴芍乌苓汤B.达原饮C.降脂减肥饮D.导痰汤合血府逐瘀汤E.栝楼薤白半夏汤【答案】A13、属于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要点有A.起病缓与急B.热势高与低C.体质虚与实D.病程长与短E.有无表证【答案】A B D E14、症见夜寐盗汗,时有自汗,五心烦热,两颧发红,口渴欲饮,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宜用何方A.大补阴丸B.知柏地黄丸D.滋水清肝饮E.当归六黄汤【答案】E15、颤证的病理因素主要有A.风B.火C.痰D.气E.瘀【答案】A B C E16、喘病的治疗原则是A.按虚实论治B.按阴阳论治C.按表里论治D.按气血论治E.按八纲论治【答案】A17、癃闭与关格的鉴别点有B.小便减少C.小便无力D.有无伴吐逆E.有无伴小便涩痛【答案】C18、下列哪项是痰热郁肺型肺胀的主症A.咳逆喘息气粗B.胸满烦躁,目胀睛突C.痰黄或白,黏稠难咯D.痰稀易咯出E.舌苔黄腻,脉滑数【答案】A B C E19、肾虚腰痛,无明显阴阳偏盛者,可服用A.河车大造丸B.补髓丹C.左归丸D.青娥丸E.右归丸20、下列属于营分证的临床表现有A.发热不恶寒B.身热夜甚C.口干不甚渴饮D.有汗热不解E.斑疹紫黑密布【答案】B C21、下列属于阴虚风动所致中风临床表现的是A.平素有耳鸣B.双目干涩C.腰酸腿软D.气粗口臭E.舌红少苔【答案】A B C E22、下列属于眩晕实者治疗的是A.滋养肝肾B.填精益髓C.潜阳息风E.化痰祛瘀【答案】C D E23、溃脓期的主症是A.咳吐白色黏痰B.咳吐黄绿浊痰C.咳吐腥臭脓血痰D.咳吐黄脓痰E.咳吐白色泡沫痰【答案】C24、以下属于瘿病的基本治则的是A.理气化痰B.软坚散结C.消瘿散结D.滋阴降火E.活血化瘀【答案】A C25、眩晕的转化A.阴阳俱虚B.气血亏虚C.中风D.厥证E.脱证【答案】A B C26、治疗积证的瘀血内结证,首选的方剂是A.大七气汤B.八珍汤C.化积丸D.六磨汤E.膈下逐瘀汤【答案】E27、脾胃虚弱之泄泻的主要症状有A.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B.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C.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D.大便时溏时泻,迁廷反复,稍进油腻食物则发E.久泻日久,泄泻多在黎明前后【答案】D28、治疗胁痛邪郁少阳证,首选的方剂是A.一贯煎B.小柴胡汤C.柴胡疏肝散D.龙胆泻肝汤E.茵陈蒿汤【答案】B29、下列是颤证的证治分类的有A.风阳内动证B.气血亏虚证C.痰热风动证D.阴虚生风证E.阳气虚衰证【答案】A B C E30、癃闭与淋证的症状鉴别要点是A.排尿是否困难B.排尿是否涩痛C.排尿次数多少D.每日尿量是否减少E.小腹是否疼痛【答案】B D31、治疗表寒肺热型肺胀的首选方剂是A.清金化痰汤B.越婢加半夏汤C.小青龙加石膏汤D.麻杏石甘汤E.定喘汤【答案】D32、治疗恼怒伤肝,横逆犯胃,逆气动膈引起呃逆的代表方是A.丁香散B.温胆汤C.平胃散D.四磨汤E.五磨饮子【答案】E33、治疗恼怒伤肝,横逆犯胃,逆气动膈引起呃逆的代表方是A.丁香散B.温胆汤C.平胃散D.四磨汤E.五磨饮子【答案】E3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肝郁气滞证临床表现的是A.情志抑郁B.瘿瘤瘰疬C.乳房胀痛D.月经不调E.胁肋灼痛【答案】E35、杨某,女,46岁。
推荐精选中医内科-汗证
29
(三)分证论治
4.邪热郁蒸证 主症:蒸蒸汗出,汗黏,或汗液易使衣服黄染; 兼湿热内蕴症状: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
色黄; 舌脉:舌苔薄黄,脉象弦数。 证机概要:湿热内蕴,逼津外泄。 治法: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1.肺卫不固证 主症:汗出恶风,易于感冒,稍劳汗出尤甚; 兼肺气虚症状:体倦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苍
白少华;或半身、某一局部出汗,周身酸楚。 舌脉: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 肺气不足,表虚失固,汗液外泄。 治法:益气固表。
21
代表方:玉屏风散加减
加减 (1)气虚甚体倦乏力,气短懒言者,加党参、
10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病后体虚 2.情志不弱,病后体虚 久患咳喘,耗伤肺气
肌表疏松
肺气不足
腠理开泄
12
2.情志不调
忧思烦劳过度
损伤心脾阳气,心虚不能敛营,汗液外泄 耗伤阴精,虚火内生,迫津外泄
忿郁恼怒,肝郁气滞,日久化火-----火热逼津外泄
《灵枢·营卫生会篇》:“夺血者无汗, 夺汗者无血”。
并明确指出出汗是由于阳气蒸发阴液所 致,《素问·宣明五气篇》说:“阳加于 阴,谓之汗”。
3
2.历史沿革
《内经》还认识到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 分。生理性的出汗与气温高低及衣着厚 薄有密切关系。
生理性-----《灵枢·五瘾津液别》说:“天 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16
病名
出汗特点
伴见症状
自汗 盗汗
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 甚
寐中汗出,醒后即止
多见气虚不固的症状 多见阴虚内热的症状
脱汗 战汗
大汗淋漓,汗出如珠, 又称绝汗,为病势危急 之象
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
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感冒是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
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成,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
严重者可致喘脱。
肺痈是指由于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血败肉腐,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
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表现。
肺痨是指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肺气壅滞,气道不畅,胸膺胀满不能敛降。
临床表现见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钳,心悸浮肿等症。
痰饮是指三焦气化失常,水液在体内运化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类病证。
中医内科学题库(五)
中医内科学试卷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感冒。
2、喘证。
3、肺痿。
4、目不瞑。
5、噎膈。
6、黄胖病。
7、六极。
8、痛痹。
9、汗证。
10、三消。
11、厥证。
12、谵语。
13、真心痛。
14、呕吐。
15、呃逆。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试卷6-1(共6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试卷6-2(共6页)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0.5分,共10分)1、咳嗽病因一是--------,二是--------。
2、喘证的病理性质有---------、---------两类。
实喘在---------,虚喘当则之------、--------两脏。
3、心悸的病位主要在--------,但其发病还与------、--=---、------、------四脏功能失调有关。
4、癫狂的主要病机是------、------、-------、-------导致阴阳失调,神机逆乱。
5、噎嗝病变的关键脏腑在--------,又与-------、-------、-------等脏腑有密切关系。
三、简答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1、眩晕的基本病机是什么?2、水肿的基本治疗原则是什么?3、血证的辨证要点如何?4、痹病如何与痿病相鉴别?5、试述胸痹的治疗原则。
6、实喘与虚喘有何不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试卷6-1(共6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试卷6-2(共6页)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述癃闭的辨证要点2、试述腹痛的证型、主证、治法和代表方剂五、病例题(10分)高某,男,52岁,就诊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一周。
哮喘史11年,每因天冷或受寒易发,至夏季则缓解。
一周前因受寒哮喘再作。
现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窒,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面色晦暗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写出证候分析、诊断、治法、方药。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试卷6-1(共6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试卷6-2(共6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自汗盗汗
➢ 现代认为其病因主要有:①心血不足、气虚不 摄者----正气虚----病后体虚; ②邪热郁蒸 者----邪气实,郁而化热----五志过极皆能化 热,此与情志不调有关; ③湿热内郁也属邪 热郁蒸,与嗜食辛辣有关。
2020/10/18
7
病位:
汗证的病位在卫表肌腠,其发生与肺、 心、肾密切相关。
+ 病性:有虚实两个方面,但虚多实少。 一般气虚自汗,阴虚盗汗,此均属虚 证;邪热郁蒸有肝火及湿热,此属实 证。
+ 病机转化:汗有因气虚或阴虚所致, 而汗为心液,精气所化,汗多既可伤 阴,又可伤阳,还会耗伤精气;而汗 因邪热郁蒸所致者,邪热本身也伤阴 耗气;阴虚则火旺;气虚则湿不化, 郁而化热;阴虚还可兼夹湿热。此等 为虚实之间的相互兼见与转化。
3、药物、食物刺激和中毒:如服用毛果芸香 碱过量、某些化学物(汞、铅、有机磷)中毒 等。
4、血压改变等。
2020/10/18
14
+ 【病证鉴别】
➢ 1.自汗、盗汗与脱汗
脱汗又称绝汗,在疾病危重时出现,提示 病势危急,表现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常 同时出现声低息微,精神疲惫,四肢厥冷, 脉微欲绝或散大无力。
➢ 2.自汗、盗汗与战汗
战汗出现于急性热病过程中,表现为突然 恶寒战粟,全身汗出,发热,口渴,烦躁不 安,是邪正交争的征象。汗出之后,热退脉 静,气息调畅,为正气胜邪,病势趋好。自 汗与盗汗为阴阳失调、营卫不和。
2020/10/18
15
➢ 3.自汗、盗汗与黄汗
黄汗汗出色黄,染衣着色,常伴见口中黏 苦,渴不欲饮,小便不利,苔黄腻,脉弦滑 等湿热内郁之症。
第1课:汗证(中医内科)
2021/2/21
4
2.沿革
▲早在《内经》中就有对汗的生理病理的精辟论述: “心为汗。” “阳加于阴谓之汗。”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离,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 ……。 ▲汉.张仲景将外感病汗出的不同表现分为汗出、自
汗出、大汗出、手足澉然汗出、头汗出、额汗出、 盗汗、黄汗等。指出表、里、寒、热、虚、实皆可 导致汗出异常,分别予桂枝汤、白虎汤、承气汤、 茵陈蒿汤治疗。
液外泄。汗出而热,或热气蒸腾,汗臭粘 腻。
寒者,阳虚气弱,津失固摄。汗出而冷,清 稀不臭。
2021/2/21
18
治疗原则 虚者补之,脱者固之, 实者泄之,热者清之, 寒者热之。
2021/2/21
19
虚证:当根据证候的不同而治以益气、温阳、 滋阴、养血、调和营卫;
实证:当清泄里热,清热利湿,化湿和营; 虚实夹杂者,则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
2.查血沉、T3、T4、胸部x线摄片、 痰涂片、作抗“O”等检查以排除甲亢、 肺痨、风湿热等。
2021/2/21
13
[鉴别诊断]
一、 区别生理性与病理性出汗 生理性:与气候炎热、衣着过厚、运动、 饮食辛辣过烫等因素有关,致汗因素解除 则汗止,且汗出不伴不适之症。 病理性:则非。
2021/2/21
14
3.黄汗 汗出色黄,染衣着色,常伴见口中粘苦, 渴不欲饮,小便不利,苔黄腻,脉弦滑等湿热内郁 之症。
2021/2/21
15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虚实及证候特点
一般来说,汗证以属虚者多。 自汗 寤时汗出。多属气虚不固,然实证也或有
之。 盗汗 寐则汗出。多属阴虚内热,然气虚、阴
虚、湿热也间或有之。
汗 证(中医内科)
汗证(中医内科)汗证(中医内科)一、定义及概述汗证是指人体通过排出汗液来达到调节体温、排除病邪等目的的一种病证。
中医内科中涉及到多种与汗液相关的病症和治疗方法。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1、内因:包括体内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等因素。
2、外因:主要指外界环境因素,如气温、湿度、季节等。
3、发病机制:包括阳气亢盛、阴虚阳亢、阳亢阴伤等机制。
三、病症及分类1、汗多(1) 表现:出汗过多,常伴有头痛、心悸、口渴等症状。
(2) 分类:可分为阳虚汗多、阳亢汗多、阴伤汗多等类型。
2、汗少(1) 表现:出汗明显减少,常伴有口干、体倦、小便短少等症状。
(2) 分类:可分为阴虚汗少、阳亢汗少等类型。
(1) 表现:无明显原因地出汗,主要表现在睡眠时出汗较多。
(2) 分类:可分为阳虚盗汗、阴虚盗汗等类型。
四、诊断与治疗方法1、诊断方法(1) 望诊:观察患者面色、舌质、舌苔等情况。
(2) 闻诊:辨别患者体味、汗液气味等情况。
(3) 问诊:了解患者出汗情况、其他伴随症状等。
(4) 切诊:通过按摩、刺激等方式判断患者体表情况。
2、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辨证施治的原则,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
(2)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艾灸等方式刺激患者的穴位,以达到调节体内阳气和阴血平衡的目的。
(3) 中医按摩疗法:通过按摩患者的特定部位,刺激经络、调理经脉,从而改善体内的阴阳平衡。
(4) 中医调养:通过饮食、运动、作息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体内的阴阳平衡。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文件目录。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汗液:人体内分泌的液体,其主要成分是水、盐和多种微量元素。
2、阴阳失调:中医理论中指人体阴阳两个极端之间的不平衡状态。
3、气血不和:中医理论中指气和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不顺畅,导致疾病发生。
4、脏腑功能紊乱:中医理论中指脏腑功能出现异常,导致疾病发生。
5、阳气亢盛:中医理论中指人体阳气过旺盛,导致病症出现。
6、阴虚阳亢:中医理论中指人体阴气不足,阳气过盛,导致病症出现。
汗证从湿论治验案6则
关 键 词 汗 证 湿 阻 辨 证 论 治 验 案 文 献 标 识 码 A
( 象 山县 第一人 民 医院 , 宁波 市第 四 医院 , 浙 江象 山 3 1 5 7 0 0 )
1 5 g 。7剂 。常 法煎 服 。
心血 管病 。
服 药后诸 症霍 然 . 唯舌 苔 白腻 略减 , 守原 方 去苏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2 — 1 9 编辑 : 王 沁 凯
叶、 荆芥 , 再进 7剂 。1 年后 随访 , 自汗 盗汗 未复发 。
2 湿 热 汗 证 案
医 案 医 话
旺盛 亦 赖 于少 阳之火 化 使 生气 相续 而不 致绝 灭 . 从 了汗证 的辨 证要 领 。 然《 丹 溪心法 ・ 自汗》 说: “ 自汗属
而促 使 阴尽 阳 回。胆 腑 寄相 火 . 而 三 焦 为水 火 气 机 气 虚 , 血虚 , 湿, 阳虚 , 痰 。” 1 1 1 6 9 5 ( ( 景岳 全 书 ・ 汗证》 中 之通道 , 所谓“ 焦者 , 燔之 近 炭 也 ” , 具 有 能量 转 换及 云 : “ 湿 气乘 脾者 , 亦 能作 汗 。… …若热 湿 胜者 . 但去 释 放 之义 。因 此 , 少 阳主 枢 , 既 为表 里 气 机之 枢 . 又 其 火 而湿 自清 ,宜 用 前 阳证 之 法 … … ” 圆 《 中医 内科 为 五脏 新 陈代谢 及 能量转 换之 枢 。少 阳不 亢不 烈 之 学 》 教材 将 汗证 辨 证 分 型为 肺 卫不 固 、 营卫 不 和 、 心
变 。水气上 冲 , 阴来搏 阳 , 清阳既虚且抑 , 不能 上养清 伴 见 头 胀 微 痛 , 昏重若裹 , 身困肢楚 , 脘痞纳呆 , 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汗:《伤寒论》“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 实,必先振慄,汗出而解。”
(二)源流
《丹溪心法》“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 虚、痰”,“盗汗属血虚、气虚。”
《景岳全书》“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 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
注意除外生理性、环境及药物等因素。
二、病因病机
汗证多由邪客于表、营卫不和;肺 气亏虚、卫表不固;阳气虚衰、津液失 摄;阴虚火旺、虚火灼津;热邪郁蒸、 迫津外泄等所致。
(一)营卫不和
阴阳偏盛之体 阴阳偏衰之体 表虚之人
卒感风邪,营卫不和,卫 强营弱,卫外失司,营阴 不能内守而汗出。
(二)肺气亏虚
临床分类
(一)
表证和里证汗出:中风表虚证、表热证、里热炽 盛。
特殊汗出:自汗、盗汗、战汗、黄汗、脱汗。 局部汗出:头汗、半身出汗、手足心汗、心胸汗
出等。
(二)
自汗、盗汗、战汗、黄汗、脱汗。
(二)分类诊断
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者为自汗。
寐中汗出津津,醒后自止者为盗汗。
外感热病中,全身战栗而汗出为战汗。(邪 正相争,病情发展的转折点。)
汗证
中医老年科 杨学青
一、概 述
(一)概念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 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类病证。 表现为全身或身体某一部位出汗异常过多。
根据汗出特点,可分为自汗、盗汗、脱 汗、战汗、黄汗五种,其中自汗和盗汗在 临床上较为常见。
一、概述
(二)源流 《内经》对汗证的病因、生理、病理、症状、预后已有
《医林改错》对血瘀导致自汗、盗汗的治疗 作了补充。“竞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 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 盗汗,用血府逐瘀汤”。
(二)源流
《温疫论》对战汗的发生机制,以及病情转 归的关系都有一定见解。
“ 时疫不论初起、传变、末后,俱以战汗为 佳兆。以战则邪正相争,汗则正逐邪出。然有透 与不透之分。凡透者,汗必淋漓,汗后身凉,口 不渴,舌苔净,二便清,胸、腹、胁无阻滞、结 痛,始为全解之战汗” 。
素体虚弱 病后体虚 肺气不足,肌表疏松,腠理 久患咳喘 不固而汗自出。
王肯堂《证治准绳》:“肺气微弱,不能宣行荣 卫而津脱”。
(三)阳气虚衰
久病重病,脏气不足,阳气过耗,不能敛阴, 卫外不固而汗液外泄,甚则发生大汗亡阳之变。
《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者卫外而为 固也”。
(四)虚火扰津
烦劳过度,血虚精亏
时自汗出。 透衣。
伴有呼吸低
疸病的病人,
“自汗者,
弱,四肢冰
也可见于无
濈濈然无时,
冷,脉搏微
明显黄疸的
而动作则益
弱,甚至神
患者。
甚。”
识模糊不清
等
八、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邪气盛多实,正气衰则虚, 正衰邪恋则虚实夹杂。一般来说,自汗多 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脱汗多 属阳气亏虚;黄汗为实证;战汗以实证为 主,也可出现虚实错杂的情况。
一定的认识。 生理 《素问·宣明五气篇》载“心为汗”,《素
同·阴阳别论篇》载“阳加于阴谓之汗” 。《灵枢·五隆 津液别》指出:“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 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素问. 经脉别论》“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 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 出于脾”
2.辨寒热:由热邪或阴虚火旺所致者属 热;由阳气虚衰所致者属寒。
三、病位
汗证的病位在卫表肌腠,其发生与 肺、心、肾密切相关。
四、病性
汗证的病机性质有虚有实,以虚者居多。 前人有 “自汗(多)阳(气)虚,盗 汗(多)阴(响,在头面、颈胸、四肢、 全身出汗超出正常者。
汗证的诊断必须排除因天气热、穿衣过多、渴 饮热汤、劳动奔走,或服用发散药物等引起的出汗 过多,这些出汗的量一般不会太多,且大多为一时 性的。
病机 《灵枢·经脉》曰:“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 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
一、概述
(二)源流
汉.张仲景主要论述外感性疾病汗出异常。 张仲景将外感病汗出的症状分为汗出、自汗出、 大汗出、手足濈然汗出、头汗出、额汗出、汗出而 喘、盗汗和黄汗等,拟定了桂枝汤、白虎汤、承气 汤、茵陈蒿汤等有效方剂。
盗汗:《金匮要略》“食已汗出,又常暮盗 汗者,此劳气也。”“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 喜盗汗也。”
病情危重时,全身大汗淋漓,冷汗,身凉肢 厥、脉微欲绝(亡阳);汗出如油,热而粘 手(亡阴)者为脱汗。
汗出色黄,染衣着色者为黄汗。
六、相关检查
血沉、抗“O”、血清甲状腺激素和性激 素测定、胸部X线摄片、痰培养等,以鉴别 风湿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肺结核等疾病 引起的汗多。
七、鉴别诊断
生理性汗出与病理性汗出:因外界气候、运 动、饮食等生活环境因素影响,稍有出汗,出汗 的量一般不会太多,且大多为一时性的,其人并 无不适,为正常现象,应与病理性汗出鉴别。
自汗
盗汗
脱汗
战汗
黄汗
不问朝夕, 熟睡时汗出,发生在病情 见于急性热 汗色发黄染
是否活动, 醒后则汗止,危重之时, 病中,突然 衣着色,大
也不受天气 可见患者皮 患者全身大 全身恶寒、 多以腋窝为
冷热等因素 肤湿润有汗 汗淋漓,或 战栗、而后 明显。黄汗
的影响,时 珠,或汗湿 汗出如油, 汗出。
可见于患黄
“凡战汗之时,不可服药。补则战止而 汗不透,留邪为患;汗、下则太过,而成 虚脱。应听战汗透彻,再观脉证施治”。
一、概述
(三)西医学范畴
甲状腺功能亢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 年期综合征、风湿热、结核病、低血糖、虚 脱、休克,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及肝病、 黄疸等某些传染病以汗出为主要症状者,均 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论治。
邪热伤阴,阴液不足
虚火内生,心液 被扰, 不能自藏而外泄 作汗。
《素问·评热病论》“阴虚者,阳必凑之, 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
(五)心血不足
思虑过度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 久病血虚 心液不藏而外泄则盗汗。
(六)热邪郁蒸
风寒入里化热
热淫于内,迫津外泄
感受风热、暑热之邪 则大汗出。
或饮食不节,湿热蕴结,熏蒸肝胆,汗出色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