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小知识
院感知识培训重点
院感知识培训重点一、院感概述院感是指医疗机构中的医院感染,也称为卫生保健相关感染。
院感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与医疗环境、医护人员或者其他患者接触,导致的感染。
院感是医疗机构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院感知识培训重点1. 院感基础知识- 了解院感的定义和分类,包括交叉感染、医源性感染等。
- 了解院感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 了解院感的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灭菌等。
2. 手卫生- 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包括洗手、消毒和戴手套。
- 了解手卫生的时机和要求,包括接触患者先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污物后等。
- 熟悉手卫生的操作步骤,包括湿润双手、取适量洗手液、搓手指、搓手背等。
3. 防护措施- 掌握正确的个人防护装备使用方法,包括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
- 了解不同病种的传播途径和相应的防护要求,包括呼吸道感染、血液传播等。
- 掌握正确的穿脱防护装备的方法,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 环境清洁与消毒灭菌- 了解医疗环境的清洁要求和消毒灭菌的方法。
- 掌握正确的清洁消毒步骤,包括清洁前的准备、清洁过程、清洁后的处理等。
- 了解不同物品和设备的消毒灭菌方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等。
5. 医疗废物管理- 了解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 掌握正确的医疗废物分类和包装方法,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 了解医疗废物的处置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
6. 感染监测与报告- 了解院感的监测指标和方法。
- 掌握正确的感染报告流程和要求,包括感染报告的时限和内容等。
- 了解感染报告的重要性和作用,为院感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7. 职业暴露与感染处理- 了解职业暴露的定义和分类,包括针刺伤、粘膜暴露等。
- 掌握正确的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包括伤口处理、暴露源评估等。
- 了解职业暴露后的感染处理方法,包括接种疫苗、药物预防等。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6篇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6篇【篇一】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1、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医疗保健相关感染有何不同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在早期,医院获得性感染和医院感染这两个术语一直被使用,由于医疗保健和医疗保健流行病学的服务和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因此医院感染定义也在扩大。
美国CDC将患者因其他状况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获得的感染,或医务人员在医疗环境中履行职责时获得的感染定义为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AI)。
2、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与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3、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的是什么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感染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4、医院感染根据病原体来源是怎么分类的分两类,即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5、你知道内源性感染是怎么一回事吗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体内和体表,多数为在人体定植、寄生的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感染力,当它们与人体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就成为条件致病菌,造成各种内源性感染。
如细菌的移位、宿主的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下降、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等。
6、你知道什么是外源性感染吗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病人以外的环境和人员,如由其他病人、工作人员、物品以及医院环境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感染。
7、医院感染发生的三个环节,你不能不知道医院感染是由病原微生物经过一定的传播途经,进入易感宿主体内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又称感染链,只有当三个环节都存在时,才能构成医院感染8、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哪些(1)患严重影响或损伤机体免疫机能疾病的病人,如各种造血系统疾病、淋巴组织及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各种肿瘤、糖尿病、肝硬化等。
院感基本知识
院感基本知识院感基本知识1、定义和概念院感,即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环境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感染了病原体。
院感是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治疗造成了威胁。
2、院感的分类2.1 交叉感染:指在医院环境中,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的感染,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血液传播等。
2.2 医源性感染:指因医疗服务行为或干预措施引起的感染,例如手术感染、导尿感染等。
2.3 非医源性感染:指在医院环境中感染的疾病,但与医疗服务行为无关,例如结核病、流行性感冒等。
2.4 异质感染:指患者在医院入院时已经感染的病菌。
3、院感的传播途径3.1 直接接触传播:指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如患者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接触。
3.2 飞沫传播:指通过飞沫悬浮在空气中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3.3 空气传播:指通过气溶胶传播,如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
3.4 血液传播:指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手术等操作引起的血液接触。
3.5 环境传播:指通过环境中的物品和表面传播,如医疗设备、床铺、洗手间等。
4、院感的预防控制策略4.1 消毒与无菌操作:医疗器械和环境表面的消毒处理,手术室和无菌区的无菌操作等。
4.2 隔离与戴具管理:对不同类型的院感病人进行隔离,医务人员必须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
4.3 医护人员的个人卫生:医护人员必须定期洗手,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4.4 患者的监测与筛查:对入院患者进行感染监测及筛查,及时发现院感病例。
4.5 环境清洁和通风: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清洁消毒,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5、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有关院感预防和控制的相关指导文件、表格和检测报告等。
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医疗服务行为:指医院提供的各项医疗服务,如手术、药物治疗等。
6.2 医院环境:指医院各种区域和设施,包括病房、手术室、洗手间等。
6.3 病原体:引起感染的病菌、真菌等微生物。
6.4 消毒: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物品或表面杀灭或去除病原体。
院感培训内容
院感培训内容一、院感基础知识1、院感的定义与范畴院感,即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常见的院感类型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血液感染等。
3、院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共同媒介物传播以及生物媒介传播等。
二、手卫生1、手卫生的重要性手是传播病原体的主要途径之一,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2、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每个步骤至少揉搓 15 秒。
3、洗手的时机在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血液/体液后等都需要洗手。
4、手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手消毒剂,如含醇手消毒剂、含氯己定手消毒剂等,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三、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1、口罩了解不同类型口罩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等,并正确佩戴和摘除口罩,确保口罩能够有效阻挡飞沫和颗粒物。
2、手套根据操作的风险程度选择合适的手套,如乳胶手套、丁腈手套等,注意手套的正确佩戴和脱卸方法,避免交叉感染。
3、防护服在进行可能产生喷溅或接触大量血液/体液的操作时,需要穿着防护服,确保防护服的完整性和密封性。
4、护目镜和面罩在可能有血液/体液喷溅到面部的操作中,佩戴护目镜或面罩,保护眼睛和面部皮肤。
四、清洁与消毒1、环境清洁与消毒掌握不同区域(如病房、诊室、手术室、走廊等)的清洁消毒频率和方法,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清洁工具。
2、医疗器械的清洁与消毒了解各类医疗器械(如手术器械、内镜、输液器具等)的消毒灭菌要求和流程,确保器械的安全使用。
3、医疗废物的处理明确医疗废物的分类(如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等),掌握正确的收集、包装、运输和处置方法,防止医疗废物造成二次污染。
院感知识要点
院感知识要点引言概述:院感知识是指医疗机构中重要的感染控制知识,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院感知识的要点,包括感染传播途径、感染预防措施、感染监测与报告以及院感培训与教育。
一、感染传播途径:1.1 直接接触传播:包括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接触,如握手、护理等。
此外,还包括医疗器械、设备等直接接触患者皮肤或者黏膜的情况。
1.2 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原体味通过飞沫悬浮在空气中,被他人吸入而感染。
1.3 空气传播:某些病原体在空气中能够长期存活,他人吸入空气中的病原体后感染。
常见的空气传播疾病包括结核病、麻疹等。
二、感染预防措施:2.1 手卫生:正确、规范的洗手是最基本的感染预防措施,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时机。
2.2 隔离措施: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呼吸道隔离、接触隔离等。
2.3 消毒与无菌操作:医疗器械、设备等需要时常进行消毒,手术室等需要无菌操作的场所也需要严格控制。
三、感染监测与报告:3.1 感染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院内感染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3.2 感染报告:医疗机构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发生的感染病例,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扩散。
3.3 感染预警: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预警机制,对于突发感染疫情或者高危病例,及时发出预警,协助采取应对措施。
四、院感培训与教育:4.1 院感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院感培训,包括感染控制知识、操作规范等,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和技能。
4.2 患者教育:医疗机构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感染预防的相关知识,如手卫生、咳嗽礼仪等,增强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
4.3 经验分享与交流:医疗机构应鼓励医务人员进行院感经验分享与交流,提高整体的院感管理水平。
结论:院感知识的要点包括感染传播途径、感染预防措施、感染监测与报告以及院感培训与教育。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院感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控制意识,共同维护医疗安全与质量。
院感(护士必背)
院感(护士必背)引言概述:院感,即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感染。
院感是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指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作为护士,了解和掌握院感相关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护士必背的院感知识。
正文内容:一、院感的定义和分类1.1 院感的定义:院感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感染。
1.2 院感的分类:院感可分为交叉感染和自发性感染两类。
交叉感染是指通过医院内的传播途径导致的感染,如空气传播、飞沫传播等;自发性感染则是指患者自身的感染。
二、院感的传播途径2.1 空气传播:包括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如呼吸道疾病的飞沫传播和结核病的气溶胶传播。
2.2 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如手术器械、医疗设备等的间接接触传播。
2.3 水源传播:如水中的细菌、病毒等通过饮水或者水接触传播给患者。
2.4 食物传播:如食物中的细菌、病毒等通过食物摄入传播给患者。
2.5 医疗器械传播:如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导致的感染。
三、院感的预防措施3.1 消毒与无菌操作:护士应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和无菌操作技巧,确保医疗器械和环境的无菌。
3.2 手卫生:护士应经常进行手卫生,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3.3 隔离措施: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护士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空气隔离、接触隔离等。
3.4 定期消毒和清洁:护士应定期对医疗设备、病房环境等进行消毒和清洁,减少感染的风险。
3.5 健康教育:护士应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院感的监测和报告4.1 监测指标:护士应了解院感的监测指标,包括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体等。
4.2 监测方法:护士应熟悉院感的监测方法,包括定点监测、定期监测等。
4.3 报告与分析:护士应及时报告院感情况,并参与对院感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为院感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巧记院感小常识
巧记院感小常识标题:巧记院感小常识引言概述:院感是指医院内发生的感染,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预防院感的发生对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巧记院感的小常识,匡助大家更好地预防院感的发生。
一、保持手部卫生1.1 定期洗手:医护人员应该时常洗手,特殊是在接触患者先后。
1.2 使用洗手液:使用含有酒精成份的洗手液可以有效杀灭细菌。
1.3 避免长指甲:长指甲容易藏污纳垢,应保持指甲短修整。
二、正确穿戴防护装备2.1 戴口罩:在处理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时,医护人员应该佩戴口罩。
2.2 戴手套:在接触患者体液或者污物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
2.3 穿护士服:医护人员应该穿着清洁的护士服,避免污染。
三、正确处理医疗废物3.1 分类处理:医院内的医疗废物应该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3.2 封闭垃圾桶:医疗废物应该放在封闭的垃圾桶内,避免外溢。
3.3 定期清理:医院应该定期清理医疗废物,确保环境清洁。
四、定期消毒医疗器械4.1 使用消毒液: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应该进行消毒处理。
4.2 严格消毒标准:医院应该建立严格的消毒标准,确保医疗器械的消毒效果。
4.3 定期检查:医院应该定期检查医疗器械的消毒情况,确保安全使用。
五、加强院感管理培训5.1 培训医护人员:医院应该定期进行院感管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
5.2 培训患者家属:医院也应该向患者家属传授院感预防知识,共同维护医院环境卫生。
5.3 建立监测机制:医院应该建立院感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院感事件。
结论:通过以上小常识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院感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希翼大家能够重视院感管理,共同营造安全的医疗环境。
(完整)院感基本知识
(完整)院感基本知识引言概述:院感是医院感染的简称,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患者、访客或医护人员感染的疾病。
院感不仅给患者带来健康风险,也给医疗机构带来负面影响。
了解院感基本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院感至关重要。
一、院感的定义和分类1.1 院感的定义:院感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感染的疾病,包括医院内感染、手术感染、医源性感染等。
1.2 院感的分类:根据感染途径和感染部位的不同,院感可分为空气传播感染、飞沫传播感染、接触传播感染等。
二、院感的传播途径2.1 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中的微生物传播,如结核杆菌、麻疹病毒等。
2.2 飞沫传播: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微生物传播,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
2.3 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源传播,如手术器械、医疗器械等。
三、院感的预防措施3.1 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和患者要经常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3.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医护人员在处理感染源时要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
3.3 定期清洁消毒:医疗器械、病房、手术室等要定期清洁消毒,减少感染风险。
四、院感的控制措施4.1 隔离感染源:对已感染的患者进行隔离,防止院感传播。
4.2 做好医疗废物处理:对医疗废物进行妥善处理,避免传播院感。
4.3 建立院感监测系统:建立院感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院感疫情。
五、院感的重要性和影响5.1 院感的重要性:院感不仅危害患者健康,也影响医疗机构声誉和医疗质量。
5.2 院感的影响:院感会增加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降低医疗安全水平,影响医疗服务质量。
5.3 预防和控制院感是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责任,需要全面加强院感管理和监测。
结论:了解院感基本知识,加强院感预防和控制,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和个人都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院感的发生和传播。
(完整)院感基本知识
(完整)院感基本知识引言概述:院感是医疗卫生机构中常见的问题,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都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了解院感的基本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院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院感的定义、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常见院感病原体和处理方法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院感的定义1.1 院感是指在医疗卫生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所感染的疾病。
1.2 院感包括医院内感染和医院外感染两种类型。
1.3 院感的发生与医疗机构的环境、设施、医疗操作、患者病情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传播途径2.1 空气传播是院感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和空气气溶胶传播。
2.2 接触传播是院感的另一种重要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2.3 水和食物传播也是院感的传播途径之一,尤其是在医院中使用不洁净的水源或食品。
三、预防措施3.1 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包括洗手、消毒和使用手套等。
3.2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正确处理医疗废物,防止交叉感染。
3.3 定期对医疗设施和器械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卫生。
四、常见院感病原体4.1 细菌是院感的主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4.2 病毒也是院感的常见病原体,如呼吸道病毒、诺如病毒等。
4.3 真菌和寄生虫也可能引起院感,如念珠菌和疟原虫等。
五、处理方法5.1 对院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减少院内传播的可能性。
5.2 对院感病原体进行药物治疗,控制感染的扩散。
5.3 定期对医疗机构进行院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院感问题。
结语:通过了解院感的基本知识,医护人员和患者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院感的发生。
建议医疗机构加强院感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共同努力减少院感对医疗安全的影响。
院感知识学习
院感知识学习引言概述: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新发生的或者已存在的感染。
为了提高医疗机构的院感管理水平,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院感知识。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院感知识的学习内容。
一、院感基础知识1.1 院感定义和分类院感是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各种感染,包括医源性感染和非医源性感染。
医源性感染是指由医务人员、设备、环境等因素引起的感染,非医源性感染是指患者本身携带的感染。
了解院感的定义和分类有助于医务人员更好地认识院感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
1.2 院感传播途径院感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和食物传播等。
了解院感的传播途径有助于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院感的发生。
1.3 院感预防措施院感的预防是医务人员的首要任务。
常见的院感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灭菌、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
医务人员需要学习和掌握这些预防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院感病原体2.1 常见院感病原体常见的院感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不同的病原体对应不同的感染性疾病,医务人员需要学习和了解这些常见的院感病原体,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2.2 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不同的病原体有不同的传播途径,如细菌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直接接触传播等途径传播,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血液传播等途径传播。
医务人员需要了解这些传播途径,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3 病原体的检测和诊断病原体的检测和诊断是院感管理的重要环节。
医务人员需要学习和了解不同病原体的检测方法和诊断标准,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院感病例。
三、院感管理制度3.1 院感管理的重要性院感管理对于医疗机构的安全和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需要了解院感管理的重要性,以提高自身的责任心和管理水平。
3.2 院感管理制度的建立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院感管理制度,包括院感管理组织架构、院感管理流程、院感报告和分析等。
院感基本知识
院感基本知识院感基本知识1.什么是院感?院感是医院内发生的各种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的统称,包括医院内患者、医务人员和访客之间的传染病。
1.1 医院感染的类型1.1.1 交叉感染:通过患者、医务人员或设备等传播的感染。
1.1.2 外源性感染:来源于医院环境和附属器械等,感染患者并导致疾病的感染。
1.1.3 寄生虫感染:由各种寄生虫引起的医院感染。
1.1.4 血源性感染:通过血液传播的感染,如乙肝、艾滋病等。
1.1.5 呼吸道感染: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感染,如肺炎等。
2.医院感染防控措施2.1 手卫生2.1.1 医务人员和患者应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正确使用洗手剂或手消毒液。
2.1.2 手套应适当使用,并及时更换。
2.1.3 不要将手放在口腔、鼻孔等易感染部位上。
2.2 器械与设备消毒和灭菌2.2.1 使用完的一次性器械应正确丢弃。
2.2.2 对可重复使用的设备应进行适当的消毒和灭菌处理。
2.2.3 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正确使用灭菌器等。
2.3 空气感染防控2.3.1 确保医院空气流通和消毒设备的正常工作。
2.3.2 对有空气传播风险的病房进行隔离,实施有效的通风措施。
2.3.3 医务人员和访客应佩戴口罩以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
2.4 环境清洁与消毒2.4.1 医院环境应定期进行清洁与消毒,特别是公共区域和病房。
2.4.2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与工艺对病房、隔离区和器械进行消毒处理。
3.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3.1 医院感染监测3.1.1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3.1.2 对感染病例进行分类、登记和统计分析,追踪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3.2 医院感染报告3.2.1 医院应按照相关规定报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3.2.2 报告内容包括感染类型、感染部位、感染菌种、感染人员等详细信息。
4.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医疗器械管理条例:是中国发布的管理医疗器械的法律法规。
(完整)院感基本知识
(完整)院感基本知识引言概述:院感,即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各种感染。
院感的防控对于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了解院感的基本知识,可以匡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院感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院感的基本知识,包括院感的定义、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一、院感的定义1.1 院感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各种感染,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
1.2 院感通常发生在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可能由医护人员、设备、环境等多种因素引起。
1.3 院感的发生会增加患者的病情恶化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二、院感的传播途径2.1 直接接触:通过医护人员、患者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如手术、注射等过程中。
2.2 飞沫传播: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2.3 间接接触:通过受污染的医疗器械、设备、环境等传播,如手术器械、床单等。
三、院感的预防措施3.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先后、进行各种操作先后都要进行手卫生。
3.2 防止交叉感染:对于具有传染性的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3.3 定期消毒:对医疗器械、设备、环境等进行定期消毒,确保无菌。
四、院感的治疗方法4.1 根据感染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4.2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者其他特殊治疗。
4.3 配合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五、院感的监测和报告5.1 建立院感监测系统,定期对医疗机构内的院感情况进行监测。
5.2 及时报告院感疫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
5.3 加强院感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结论:了解院感的基本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院感的发生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加强院感防控工作,提高防护意识,严格执行相关措施,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希翼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了解院感的重要性,共同努力预防院感的发生。
院感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院感基础知识培训内容以下是 9 条院感基础知识培训内容:1. 什么是院感啊?嘿,就好比一场无声的战斗!比如说你去医院,那些看不见的病菌可能就潜伏在各个角落,随时准备攻击。
咱可得知道怎么防备它们,这就是院感的重要性啦!2. 院感的传播途径,那可多了去了!就像网络的线路一样复杂。
比如接触传播,这就跟接力赛似的,一个传给一个。
你想想,医生接触了病人,再接触其他东西,是不是就可能把病菌传出去啦?3. 手卫生啊,这简直是院感防控的超级武器!你想想,咱的手一天得摸多少东西,不洗干净能行?就像战士上战场前得把武器擦得亮亮的一样,洗手就是保护自己和病人的关键一步呀!护士小张每次洗手都特别认真,咱们都得学学!4. 个人防护也很重要哇!那可是我们的盔甲呢!像是口罩、手套这些,戴好了就像给自己围了个保护圈,病菌想进来都难呢!你看那些在隔离病房工作的医生们,不就是靠着这些防护装备保护自己吗?5. 环境清洁消毒,这可不能马虎!医院的环境就像我们的家,得打扫干净呀!不然病菌在那滋生,那多吓人。
就好像家里有灰尘不打扫,肯定不舒服嘛,医院也是一样的道理呀!6. 医疗废物的处理,这可不是小事情呐!要是处理不好,不就跟埋了个炸弹似的。
你想啊,那些带着病菌的东西乱扔,那不是找麻烦吗?所以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来处理哦!7. 无菌操作,这就像在走钢丝,一点差错都不能有!比如打针、输液这些,必须得小心翼翼的。
要是操作不规范,那不是害了病人嘛,这责任咱可担不起呀!8. 病人的管理也很关键哦!得时刻关注病人的情况,就像照顾宝贝一样。
要是病人不小心感染了,那可不得了。
咱得用心照顾,让他们早点康复,远离院感呀!9. 培训和教育是院感工作的基石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应对院感问题。
大家一起努力,让院感无处遁形,保护好每一个人,这不是很棒的事情吗?我。
(完整)院感基本知识
(完整)院感基本知识引言概述: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接受治疗过程中感染的疾病,是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了解院感的基本知识对于医疗机构和患者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院感的定义、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感染控制和监测等五个部分详细阐述。
一、院感的定义1.1 院感的概念院感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接受治疗过程中感染的疾病。
它可以由各种病原体引起,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1.2 院感的分类院感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是指已存在于患者体内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外源性感染则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感染的病原体来源于外部环境。
1.3 院感的严重性院感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给医疗机构带来了负担。
因此,预防和控制院感是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
二、院感的传播途径2.1 直接接触传播通过患者与医务人员、患者与患者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
这包括握手、抚摸、接触污染的物体等。
2.2 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传播。
例如,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原体可通过空气传播给其他人。
2.3 病原体携带者传播某些人可能是病原体的携带者,虽然自身没有感染,但可以传播给其他人。
这种传播途径尤其危险,因为携带者可能不自知自己携带病原体。
三、院感的预防措施3.1 手卫生医务人员和患者应经常进行正确的手卫生,包括洗手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3.2 感染控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患者、正确使用抗生素、定期消毒和清洁等。
3.3 患者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提高患者对院感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如正确使用口罩、避免接触患者等。
四、院感的感染控制4.1 医疗器械的消毒和灭菌医疗机构应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和灭菌,以确保其无菌状态。
4.2 环境清洁医疗机构应定期对病房、手术室等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4.3 医务人员的防护医务人员应正确佩戴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以保护自己和患者免受感染。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6篇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6篇(最新)1000字作为医疗卫生机构,院感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需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为提高全体医务工作者的院感防控意识和知识水平,以下为大家整理了院感知识培训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院感基本知识院感是指医疗卫生机构中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医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及相关医疗机构中影响患者的医疗过程、医护人员及养护人员的健康状况以及消耗医疗资源的感染病的集合体。
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既是医疗卫生质量及安全监护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控制和降低医疗卫生质量和安全风险的重要目标。
要防控院内感染,除了关注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和操作工作,还需要医务工作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
二、手卫生知识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保健机构中超过50%的医务工作者不遵守手卫生正确操作程序,这引起了人们关注。
医疗机构中瞒报手术并发症的情况多有发生,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有手卫生不当行为的手术室。
手卫生是医务工作者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
要保持手的洁净并使其不能成为感染源,医务工作者必须了解正确的手卫生操作方法,如何选用和操作消毒剂,如何检查操作流程,并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手卫生。
三、医疗设备的清洗与消毒医疗设备的清洗与消毒是防控院内感染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如果设备没有得到清洗和消毒,表面可能携带着病原体,是传播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源。
医务工作者应该按照制造商的说明书使用医疗设备并且遵循设备清洁与消毒的正确操作程序。
此外,使用过的医疗设备应妥善清洗和消毒,以便可在下一次使用之前摆放好。
四、环境卫生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疗卫生机构要对负责环境管理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比如:清洁消毒操作流程,物品消毒浓度的选择和掌握,通风设备的使用方法和保养,垃圾分开、分类、集中处理的方法等等。
这样才能确保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环境对院内感染的贡献。
五、使用抗生素的管理抗生素是医疗保健中的重要治疗工具,但是滥用抗生素会对患者、医护人员以及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院感知识培训完整版
2、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 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 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 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 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 离。
2024/7/27
2024/7/27
3、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 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 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 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
(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 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 混合感染)的感染
2024/7/27
6、手卫生
(1)手卫生定义: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 总称.
(2)洗手定义:医务人员应用洗手液在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 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 程;
(3) 卫生手消毒定义: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 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 消毒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应当用洗手液在流动 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 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2024/7/27
5、哪些病人属于医院感染重点监测对 象?
(1)所患疾病严重影响或损伤机体免疫功能 者;
(2)接受各种免疫抑制疗法者; (3) 接受各种损伤及介入性检查、诊断、
治疗者; (4)老年、婴幼儿及营养不良者; (5) 住院时间长者。
2024/7/27
一、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
1、标准预防的定义:是指认 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 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 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 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 须采取预防措施。
院感50条应知应会相关知识
院感50条应知应会相关知识1.什么叫医院感染?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既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也包括在住院时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哪几类?答: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两类:(1)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通过日常诊疗活动、病人或病人间的接触或从污染的外环境中而接受的感染。
(2)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是指病人由于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在接受诊疗处理的过程中,体内正常菌群发生紊乱、激活机体潜在的病菌、患者体腔或体表原来存在的常驻微生物发生移位等而引起的感染。
3.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答:(1)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者则以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或常见)潜伏期的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脓毒血症迁徙灶除外),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经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4.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答:(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反应。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5.某患者在住院第四天时出现了泌尿系统感染症状,该患者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答:属于医院感染。
因为没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均属于医院感染。
6.某患者因腿部皮肤感染久治不愈而入住某科,入院后行创面分泌物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经一周的治疗后再次做细菌培养又发现表皮葡萄菌生长,此次感染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答:该患者属于医院感染。
2024版通用医院院感知识
保持尿路通畅
鼓励患者多喝水,定期排 尿,避免尿液潴留和感染。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 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 菌株的产生。
胃肠道感染防控要点
手卫生
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在接触患者前后 要彻底洗手,防止病原体通过手传播。
饮食卫生
隔离与消毒
对腹泻、呕吐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隔离 治疗,对病房、餐具等物品进行定期 消毒。
影响因素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如年龄、 基础疾病、免疫力等)、医疗因素(如手术、侵入性操作、抗 菌药物使用等)和环境因素(如医院卫生条件、消毒隔离制度 等)。
国内外现状分析
国内现状
我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部分医院对院感防控重视不足,院感防控 设施不完善,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意识不强等。
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规范
剂量规范
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照药物说 明书或医嘱规定的剂量使用,不
得随意增减剂量。
疗程规范
抗菌药物的疗程应根据感染种类、 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免疫状态等 因素确定,避免过长或过短疗程
导致治疗失败或复发。
给药途径规范
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应根据药物 性质、感染部位和病情等因素选 择,确保药物能够到达感染部位
注意手卫生设施的配置与维护
医疗机构应合理配置手卫生设施,如水池、水龙头、肥皂或 洗手液、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并定期对设施进行维护和 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效果。同时,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 生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其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
03 常见院感类型及 预防措施
呼吸道感染防控策略
01
02
03
加强通风换气
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感小知识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对安全针具我们了解了多少1、什么是安全针具答:安全针具是指以无针方式或具备可以有效减少针扎风险的安全装置,使用于抽取体液,进入静脉或动脉以及给药的针具。
2、为什么要推行安全针具的使用答:是为了保障医务人员安全,3、哪些国家以立法形式推行安全针具的使用效果如何答:美国、加拿大、巴西和欧盟已立法通过使用安全针具,台湾已提出2013-2017年5年内按比例逐步完成全面提供安全针具。
国外及台湾地区推行经验:先从急诊、加护病房等高风险的单元强制使用,收治甲肝、乙肝、艾滋病、感染科的病人强制使用,使用后针刺伤的通报个案数明显下降。
4、最好的安全针具是什么答:最好的安全针具是回缩式的安全针具,因其可减少在丢弃之中被扎风险。
5、安全针具只预防针刺伤吗答:安全针具不只预防针扎,更能避免血液暴露的风险。
6、美国CDC、FDA建议理想的安全针具设计原则有哪些答:(1)安全针具应一体成型;(2)需随时保护双手免于针刺伤害;(3)在丢弃过程中针尖处是被保护的;(4)安全装置不可失能启不动;(5)安全器材是可信并容易操作;(6)安全器材必须顾及人员安全预防血液暴露;(7)安全针具启动后即不可回复。
问题一:床单元尤其是床垫的消毒处理是个难点,有什么好的建议吗(394)规范:WS/T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答:这是我国医疗机构面临的普遍问题。
在欧洲国家,患者出院后,其床单元的棉被、枕套及床单不能在原地进行脱卸,因为这样的动作会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影响周围的患者以及周围环境。
须将病床推离到指定的房间,把被单、床套、枕套拆卸掉,床单和被子放在一边,然后把床垫叠在一个专用车上,放入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
很多大型医疗机构配备有“洗消”一体化设备,可将整个床推进机器内,然后清洗、消毒、烘干一次完成。
小型医疗机构在没有“洗消”一体化设备的情况下,按照以上程序两个人即可完成彻底清洁。
针对国内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床单元处理时建议首先进行彻底清洁,污迹及时清除,床上用品一般按照织物管理要求床旁收集,收集时减少抖动,置于专用包装收集袋或者容器内,密闭运送至洗衣房或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进行洗涤消毒。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选择专用床单元消毒机对床垫进行消毒;如果无条件,建议将床垫放在太阳下暴晒6小时,或者用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
无论是在太阳下暴晒还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时应注意翻转床垫,使两门均受到照射。
问题二、病室隔帘多久需要清洗一次是否需要消毒(395)规范:WS/T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和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答:病室隔帘是我国近年来在医疗机构中广泛使用的物品,主要为保护患者隐私,但因为使用率高,污染情况却不容乐观。
多项研究表明,病床的隔帘可分离检测到引起医院感染暴发的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MRSA]、肠球菌[包括VRE]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等,主要可能通过医务人员手导致交叉污染。
病床隔帘污染情况与使用时间呈正相关。
使用时间越长,污染越严重。
但关于隔帘的清洗频率,国内尚无统一标准。
一些医疗机构要求每60天清洗一次,部分医疗机构则要求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室、产房等重点科室每3个月清洗一次,隔帘到底多久清洗一次比较合适呢国外研究显示,医院隔帘在清洗一周以内即可被多种病原菌污染。
国内也有研究显示,隔帘更换频率如果<1周/次,污染率为25%,若超过一周更换,污染率高达%。
基于以上研究,建议隔帘日常保持清洁,遇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进行清洗消毒。
重症监护病房、血液透析科等重点科室应增加清洗更换频次。
必要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可与护理部、总务科等部门共同制订适合本院的隔帘更换频率有关的制度。
由于病床隔帘会受到包括多重耐药菌在内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所以在清洗过程中应参照WS/T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和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选择恰当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问题三、传染病患者使用后的被服应如何清洗消毒(396)规范:WS/T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答:由于与患者皮肤密切接触,患者使用后的被服、衣物等医用织物携带病原微生物的风险较高,如果处理不当则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中国台湾地区曾发生过洗衣房工作人员感染SARS病毒的事件;美国一家医院也曾因重复使用的织物导致新生儿/儿童皮肤真菌感染;香港玛丽医院曾发生6名患者被毛霉菌感染,最终2人因呼吸道感染不治而死亡的事件,该事件最后的调查结果显示,承接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服务的洗衣场在洗衣、干衣、平熨、夹熨以及包装这5个工序中均存在毛霉菌污染。
WS/T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指出,传染病患者使用后的被服属于感染性织物,洗涤消毒的原则为:①一般情况下与其他脏污织物一样先洗涤后消毒,机械清洗时,可采用洗涤与消毒同时进行的程序。
②不宜手工清洗,宜采用专机洗涤、消毒,首选热洗涤方法;有条件的宜使用卫生隔离式洗涤设备。
③感染性织物每次投放洗涤设备后,应立即选用有效消毒剂对其设备舱门及附近区域进行擦拭消毒,使用水溶性包装袋时可不做消毒处理。
④采用水溶性包装袋盛装感染性织物的,应在密闭状态下直接投入洗涤设备内。
规范中对一些特定传染病患者使用后的被服等织物的洗涤还有一些特殊要求:被朊毒体、气性坏疽、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或其他有明确规定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感染性织物,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使用后的感染性织物,若重复使用应先消毒后洗涤,消毒可在机械洗涤的预洗环节完成。
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对不同病原体感染患者使用后的织物消毒要求应按以下方法处理:①朊毒体感染患者使用后的织物,需重复使用的应采用含有效氯10000mg/L的消毒液或1mol/L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消毒,至少15分钟,并确保所有污染表面均接触到消毒剂。
②气性坏疽患者用过的床单、被罩、衣物等应单独收集,需重复使用的应专包密封,标识清晰,压力蒸汽灭菌后再清洗。
③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患者使用后的织物,应按病原体所属微生物类别中抵抗力最强的微生物确定消毒的剂量(可按杀灭芽孢的剂量确定)。
④对于被细菌繁殖体污染的感染性织物,可使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或100~25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或相当剂量的其他消毒剂洗涤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10分钟;也可选用煮沸消毒(100℃,时间≥15分钟)或蒸汽消毒(100℃,时间15~30分钟)等湿热消毒方法。
⑤对已明确被经血传播病原体[如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等]污染的感染性织物,可使用含有效氯2000~5000mg/L的消毒液或500~10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或相当剂量的其他消毒剂洗涤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全面质量管理遵循三全原则,即全面、全程、全员的参与管理。
全程质量管理的工具,包括事前、事中、事后。
目前应用的质量管理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事前:1.失效模式-效应分析(FMEA) 风险评估、流程设计2.灾害脆弱性分析(HVA) 风险评估、灾害事件防范事中:1.临床路径(CP) 规范诊疗行为2.品管圈(QCC) 品管手法3.戴明环(PDCA) 基本模式管理(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事后:根本原因分析(RCA)手术人员着装要求一、着装原则1.工作人员由专用通道进入手术室,在指定区域内更换消毒的手术服装及拖鞋,帽子应当完全遮盖头发罩遮盖口鼻面部。
特殊手术,如关节置换等手术建议使用全围手术帽。
2.保持刷手服清洁干燥,一旦污染应及时更换。
3.刷手服上衣应系入裤子内。
4.内穿衣物不能外露于刷手服或参观衣外,如:衣领、衣袖、裤腿等。
5.不应佩戴不能被刷手服遮盖的首饰(戒指、手表、手镯、耳环、珠状项链),不应化妆、美甲。
6.进入手术室洁净区的非手术人员(检查人员、家属、医学工程师)可穿着隔离衣,完全遮盖个人着装换手术室拖鞋并规范佩戴口罩、帽子。
7.手术过程如果可能产生血液、体液或其他感染物飞溅、雾化、喷出等情况,应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如眼镜、防护面罩等。
8.工作人员出手术室时(送患者回病房等),应穿着外出衣和鞋。
二、手术服装基本要求1.刷手服所使用的面料应具备紧密编织、落絮少、耐磨性强等特点。
刷手服也可使用抗菌面料来制作。
2.面料应符合舒适、透气、防水、薄厚适中、纤维不易脱落、不起静电等要求。
3.手术室内应穿防护拖鞋,防止足部被患者体液血液污染,或被锐器损伤。
拖鞋应具备低跟、防滑、易消毒等特点。
4.刷手服在每天使用后或污染时,应统一回收并送至医院认证洗涤机构进行洗涤。
5.洗涤后的刷手服应使用定期清洁、消毒的密闭车或容器进行存放、转运。
6.无菌手术衣应完好无破损且系带完整,术中穿着应将后背完全遮盖并系好系带。
三、注意事项1.刷手服及外科口罩一旦被污染物污染或可疑污染时,须立即更换。
2.外科口罩摘下后应及时丢弃,摘除口罩后应洗手。
如需再次使用时,应将口罩内面对折后放在相对清刷手服口袋内。
3.工作人员穿着保暖夹克为患者进行操作时,应避免保暖夹克污染操作部位。
4.如工作人员身体被血液、体液大范围污染时,应淋浴或洗澡后更换清洁刷手服。
5.使用后的刷手服及保暖夹克应每天更换,并统一回收进行清洗、消毒,不应存放在个人物品柜中继续用。
6.手术帽应每天更换,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7.防护拖鞋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8.外出衣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清洗、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