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专业设计技术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施工图设计技术要求
1.人性化设计结构专业切入点
1.1住宅工程
1.1.1结构构件的布置
1)应满足建筑功能空间的要求;
2)在建筑交通流线位置力求不设置结构构件,使交通更通畅;
3)公共空间尽量不设置明梁、柱,使空间更宽敞明亮;
4)构件设置应保证建筑的外观要求,力求使空间更加简洁顺畅;
●要求客厅、主人房、走道必须隐梁隐柱。
●户内结构梁隐藏的严格度(从高到低):
客厅、主人房、玄关走道→内走道→次房→厨、厕
5)尽量考虑空间的分隔及合并,为业主日后的DIY改造留有余地;
6)大堂以及其他墙面装饰采用干挂石材时,门洞预留考虑做法的尺寸,保
证门洞的最终尺寸,便于业主搬运大件家具物什;
1.1.2外装饰构件的做法
1)选用常用的、经济的材料及做法;
2)选择施工简单、方便的方案;
3)配合外装饰要求选择构件的尺寸;
1.1.3使用新技术新材料
1)采用成熟的、操作简单的新材料新技术,以利于施工;
2)采用环保、质量好、经济的新材料;
1.2商业及配套
1.2.1结构构件的布置
1)应满足建筑功能空间的要求;
2)在建筑交通流线位置力求不设置结构构件;
3)公共空间空旷宽敞,梁、柱布置应与建筑及室内装饰专业协商确定;
4)构件高度尽量小,尽量做到较高的净高;
5)不影响人的视线、不造成外观明显的凹凸;
6)尽量考虑空间的分隔及合并,为业主日后的DIY改造留有余地;
1.2.2外装饰构件的做法
1)选用常用的、经济的材料及做法;
2)选择施工简单、方便的方案;
3)配合外装饰要求选择构件的尺寸;
1.3车库
1.3.1结构构件的布置
1)应满足建筑功能空间的要求;
2)在建筑交通流线位置力求不设置结构构件;
3)构件高度尽量小,尽量做到较高的净高;
4)不影响人的视线、不造成外观明显的凹凸;
5)在车道两侧选用较小的结构构件,方便使用;
2限额设计要求:
地下室综合用钢量:145kg/m2
地上结构综合用钢量:14-18层:48 kg/m2;18-24层:50 kg/m2;24-30层:53 kg/m2 3荷载取值要求:
3.1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容重近似取11 KN/m3。
3.2地下水位按50年一遇的最高水位确定。
3.3混凝土容重电算输入时取25 KN/m3。
3.4没有确定功能分区的公共建筑,其未确定的隔墙荷载按1.5 KN/m2均布荷载
考虑;有明确功能分区的住宅户内及公共建筑,板上内隔墙应按局部荷载输入计算板配筋,梁配筋计算时可按1.0 KN/m2的均布荷载输入。
3.5一般民用建筑中的非人防地下室顶板(标高±0.00处)的活荷载宜取4KN/m2。
当顶板上施工荷载超过4KN/m2时,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并取得设计单位的认可。
3.6对于纯地下结构,地下室顶板上除消防车道处考虑消防车荷载外,其余位置
活荷载取5KN/m2(未含填土、地面及种植重量),此两项活荷载均不与人防荷载叠加。
当顶板上施工荷载超过5KN/m2时,建议由施工单位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并取得设计单位的认可。
3.7裙楼天面若有绿化要求,应结合园林绿化方案考虑覆土重量,当覆土高度未
明确时,活荷载可取7KN/m2;当有明确的覆土要求时应计算覆土重量,活荷载取2KN/m2。
3.8在计算地下室外墙时,一般民用建筑的室外地面活荷载取5 KN/m2(包括可
能停放消防车的室外地面)。
有特殊较重荷载时,按实际情况确定。
3.9非承重墙体若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时,200厚墙容重取12KN/m3,100厚墙容
重取14KN/m3(均不含建筑面层);若采用粘土多孔砖,墙体容重取17 KN/m3(含批挡、抹灰);若采用陶砾空心砖、加气砼砌块墙体时,墙体容重取10 KN/m3(含批挡、抹灰)。
室内地坪以下墙体应按实芯砖计算重量。
计算梁上荷载时应扣除门窗洞口范围墙体重量。
3.10电算输入楼面荷载时,对于每个房间应按实际的计算荷载取值。
不得随
意放大或将整个楼面统一取用一个值。
4结构计算要求:
4.1部分计算参数的取值:
4.1.1周期折减系数:
1)框架结构,填充墙较多时取0.6~0.7,较少时0.7~0.8
2)框架剪力墙结构,取0.8~0.9
3)纯剪力墙结构,取1.0
4.1.2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取1.0
4.1.3现浇楼板的梁刚度增大系数:边框梁1.5;中间框架梁2.0。
4.1.4梁弯矩增大系数≤1.1,梁支座弯矩调幅系数取0.85,梁扭矩折减系
数取0.4,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0。
4.2高层建筑计算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4.3平面布置基本对称、均匀的结构,不考虑双向地震的扭转效应。
质量和刚度
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
4.4结构计算时,应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传至墙、柱及基础的活荷载应考虑
折减。
4.5计算楼层的层间位移应按刚性楼板假定。
当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角之绝对值很
小时,《高规》关于楼层扭转位移比的限值要求可适当放松。
4.6对于多个塔楼仅通过地下室连为一体,每幢塔楼(包括带有局部小裙房)均
设防震缝分开,分属不同的结构单元,一般不属于大底盘多塔结构。
此时,若由于某些原因将嵌固部位设在地下一层底板时,一般也不属于大底盘多塔结构。
4.7对于多塔结构,其扭转周期与平动周期比值的控制及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比
值的控制应以单塔为准,将多塔结构分开进行计算分析。
4.8当为多塔大底盘结构时,若嵌固部位在地下室顶层,地下一层高层部分以外
相当于基础埋深范围内的抗震等级应同高层部分底部结构抗震等级。
地下二层及地下一层其余部分的抗震等级可为三级或四级。
4.9对于无地下室的建筑,结构嵌固部位的选取:
1)若基础埋置深度较浅,可取基础顶面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
2)若基础埋置深度较深,但有刚性地坪并配有构造钢筋时,可取室外地面下
500mm处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
3)当为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埋置深度又较深时,可在±0.00以下适当位置设
置基础拉梁,此时宜取基础顶面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并将从基础顶面至首层顶面分为两层,基础拉梁按框架梁进行结构分析。
4.10结合钢筋实际采购情况,钢筋等级要求如下:钢筋直径≤10mm时采用
Ⅰ、Ⅱ级钢,钢筋直径≥12mm时采用Ⅱ级钢,钢筋直径≥16或18mm时可采用Ⅲ级钢筋。
要求同一工程中同一直径的钢筋不得混用。
4.11除转换层外,水平构件砼强度宜为C25或C30,不应超过C35,天面层板
混凝土强度宜为C25,在上述范围内,梁板与柱、剪力墙砼强度等级相差尽量≤5Mpa,以便施工,同时柱、剪力墙砼强度等级随楼层升高的递减变化宜结合梁板砼强度等级共同考虑。
4.12人防地下室顶板按塑性板进行计算,塑性系数取1.2~1.4,板跨中截面的
计算弯矩对梁板结构可乘以折减系数0.7。
人防顶板尚应满足平常使用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及裂缝要求。
4.13对于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埋深较大而地上建筑较轻的建筑物,当地下水位
高于地下建筑物底板时,应进行抗浮验算,验算时不考虑活载。
5地下部分设计要求:
5.1地下部分设计要求:
5.1.1对于扩展基础,当基础宽度大于2.5m时,受力钢筋长度应取基础宽度的
0.9倍交错放置。
5.1.2对于柱下扩展基础,基础底板构造配筋时宜按台阶形或坡形截面的全截面
计算配筋,不得按每延米的基础高度计算构造配筋。
基础底板的最小配筋
率按0.15%控制。
5.1.3管桩基础
1)除石灰岩地区及地质情况比较特殊外,管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取值
如下:
Φ300,壁厚70,单桩承载力特征值700~800KN。
Φ400,壁厚90,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200~1300KN。
Φ400,壁厚95,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400KN。
Φ500,壁厚100,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000~2200KN。
Φ500,壁厚125,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300KN。
2)一般情况下管桩类型选用A型,Φ400桩选用壁厚95的桩。
3)地质条件较好时单桩承载力设计值选用高值;地质条件差,软弱土、饱
和土层较厚时选用低值。
4)高层塔楼、跨度较大的裙楼或公共建筑尽量优先选用大直径管桩(直径
≥400);一般裙楼或多层可用小直径管桩(直径300)。
5)桩顶嵌入承台的高度取50mm。
6)Φ300、400受压管桩顶部入承台的锚固钢筋为4Ф14、Φ500为4Ф16,
锚固长度为35d;受压管桩填芯砼长度为1200,底部封底钢板厚度2mm,
与锚固钢筋焊接固定,桩顶设1ф8环向筋及2Ф12十字筋固定锚固钢
筋。
7)抗拔管桩按设计抗拔力选用桩截面并计算锚固钢筋及填芯砼长度,锚固
钢筋选用Ⅱ级钢,锚固长度为40d。
8)裙楼装饰柱或首层门楼柱等承载较轻的竖向构件宜优先考虑由地梁支
承,减少布桩数量。
9)裙楼柱下桩顶埋深按裙楼高度确定,不必与塔楼统一,以便减少承台土
方开挖量。
5.1.4钻孔灌注桩基础
1) 以微风化岩或中风化岩为持力层,抗拔桩进入持力层不小于1米,其它
桩进入持力层0.5米。
2) 桩身混凝土强度宜为C30或C35。
3) 除抗拔桩由裂缝控制外,其余桩身配筋率宜为0.3%~0.6%。
4) 桩顶嵌入承台的高度取50mm。
桩顶标高应根据承台顶标高和承台高度
确定。
5) 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
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
6) 主筋伸入承台内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
5.1.5承台设计要求
●单桩承台
1)承台厚度一般情况下≤800mm,同时满足柱、剪力墙纵筋锚固长度和支
承地梁所需高度为准。
2)承台钢筋设计成三向闭合箍,若承台与地下室底板相连则垂直方向设计
成U型箍。
3)钻孔灌注桩单桩承台,当墙长度伸出桩边≤500mm时,垂直方向双向配
Φ12@200,水平箍筋ф10@200,当墙长度伸出桩边>500mm且对应剪
力墙外伸方向无地梁时,承台需按计算配筋。
4)管桩单桩承台,三向配筋均为ф10@200。
●两桩承台
1)当剪力墙直接支承至桩上时,承台厚度可按单桩承台的设计原则选用,
底筋按深受弯构件进行计算,面筋及箍筋均为Φ12@200,箍筋仅配外
箍。
2)当剪力墙或柱不直接支承至桩上,除面筋为Φ12@200外,承台厚度及
其它配筋按计算确定。
●三桩及以上承台
1)管桩基础时三桩及以上承台一般情况下厚度取值如下:
Φ300时800~1000mm
Φ400时1100~1200mm
Φ500,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2000KN时1300~1400mm
Φ500,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2300KN时1500~1600mm
2)核心筒承台厚度由外圈桩按冲切计算确定,配筋一般情况下按构造配置,
厚度参考值:管桩1200~1600,人工挖孔桩2000~2500。
3)承台厚度在满足冲切计算的情况下尽量取低值;承台受力筋最小配筋率
取0.1%。
4)三桩承台若最里面的三根钢筋围成的三角形不在柱或剪力墙截面范围内
时,可设双向ф10@200附加短钢筋网放置在三向板带筋上,短钢筋网
为矩形,其在板带筋上的支承长度为100。
5)当剪力墙较长、承台为单向受力时,其非受力方向纵筋按分布筋配置,
配筋值可为Φ12@200。
6)核心筒下的桩宜布置在剪力墙下或外侧,避免布置在电梯井中心,以省
却承台面筋。
5.1.6地梁设计要求
1)单桩及三桩承台的两个方向、两桩承台的平面外方向下设连系梁,当承台底面以下土质为淤泥或液化砂土时,各承台间设连系梁,连系梁面平承台面;首层200厚隔墙下设墙梁,墙梁可梁面或梁底平承台面。
2)连系梁或墙梁的宽度一般为200,高度为承台中心距的1/12~1/15。
3)当连系梁兼做墙梁时,配筋计算除应考虑梁自重及墙体重量产生的荷载效应外,尚宜考虑承担水平拉力,抗震设防7度区水平拉力设计值取相邻柱或剪力墙(核心筒除外)轴力较大者的1/15进行计算,两者配筋进行叠加。
4)当承台面距±0.00地面高差超过1.5米时,为了方便施工,首层200厚隔
墙在室内地面以下100处设墙梁,墙梁仅考虑自重及墙体荷载作用,与
连系梁分开设置。
5)连系梁和墙梁底筋的锚固长度由承台边计起,面筋的锚固长度由柱或剪
力墙边计起,锚固长度均为LaE。
5.1.7地下室设计要求
1)长度≥150米的地下室原则上不设永久伸缩缝。
可采用按规范要求间距
设置后浇带的方法避免或减少收缩和温度裂缝的产生。
2)地下室底板一般情况下按梁板设计;地下室各层板均按结构找坡排水。
3)首层无覆土的六级人防地下室顶板厚度取220mm,其余情况下六级人防
顶板厚度取200mm;非人防地下室顶板厚度可取180mm;顶板通长面
筋一般情况下为Φ12@200,支座弯矩不满足处另配置间距200的短支
座筋,与通长面筋相间布置。
4)人防地下室顶板考虑人防荷载时应按塑性板进行计算,塑性系数取
1.2~1.4;板跨中截面计算弯距可根据《人防规范》4.6.6条乘以折减系数
0.7。
人防顶板尚应满足平常使用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及裂缝要求。
5)地下室各层梁板(包括底、顶板)、内外侧墙宜采用60天龄期砼强度,
一般情况下用C30,不宜超过C35;为了降低水化热、避免开裂,地下
室侧壁砼强度等级可比地下室柱或剪力墙砼强度等级低,不必取一致。
6)适当提高地下室壁板的构造配筋率,壁板及楼板面筋按“可细勿粗,可
密勿疏”的原则配置。
6主体结构设计要求
6.1转换结构
6.1.1当上层剪力墙下直接布置有转换柱且剪力墙伸出下层柱边长度≤3b(b
为剪力墙宽度)时,转换结构为小转换。
转换梁宽度可为300,转换梁
柱按普通框架梁柱设计。
转换柱周边的楼板厚度≥150mm(除计算所需
外,一般取150mm),设ф8@200双向通长面筋,支座弯矩不满足处另
配置间距200的短支座筋,与通长面筋相间布置;其余楼板可按普通楼
板进行设计。
6.1.2邻近卫生间的转换梁剪力墙其梁墙边进入卫生间的宽度宜≤300,以避
开坐便器的排污管,卫生间应做沉箱。
6.2剪力墙
6.2.1结构布置应尽量避免使用短肢剪力墙,可考虑多使用截面高度与宽度之
比为8的普通剪力墙,剪力墙轴压比尽量与规范限值接近。
6.2.2对于十字形剪力墙,可按两片墙分别在端部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对折线
形布置的抗震墙节点,其约束边缘构件宜采用Z字形截面,不宜再二端
露头;当二暗柱之间的距离≤200时,宜合二为一。
6.2.3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直径除计算配筋所需外、构造边缘构件非加强部位
箍筋按照下列原则配置:
1、边缘构件纵筋间距≤200。
2、当26层的总建筑高度(H<80m),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三级时,构造边缘构件箍筋非加强部位
用φ8-200。
3、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表7.2.16计算配筋。
三、四
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构造边缘构件箍筋按配箍特征值0.1计算配筋。
4、表中非加强部位指除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外的结构层。
6.2.4剪力墙水平钢筋按计算配置
6.2.5墙身厚度为200时一般情况下配ф8@200。
6.2.6墙身厚度为200时,剪力墙竖向分布筋一般情况下按下列原则配置:
注:1、当剪力墙侧向无另一方向剪力墙支撑的净长度≥2.5米时,为了避免纵筋侧斜,剪力墙竖向分
布筋用ф10@200。
7楼层结构设计要求
7.1首层用作住宅时,原则上应设结构层。
7.2电梯底坑:底板厚300,壁厚200;底板配筋按电梯公司土建提资图中提供的
荷载进行计算,底坑侧壁配筋统一为竖筋Φ12@200,水平筋ф10@200。
7.3剪力墙上电梯按钮预留洞边应布置暗柱纵筋,洞口两边不必另设加强筋,暗
柱箍筋在洞口两侧各自形成闭合箍。
7.4梁高为750或850的飘窗台半反梁,其构造腰筋可为2Φ12;腹板高度≥450
的梁构造腰筋按0.1%bhw配置,如梁腹板截面为200×450~550及250×450时配2Φ12,200×600~700及250×500~600时配4ф10,250×600~900时配4Φ12。
7.5悬臂梁面筋按计算配筋放大1.2倍进行配置,当悬臂长度≤2米时取低值。
悬
臂梁面在计算弯矩作用下的裂缝宽度≤0.2mm。
7.6管道穿梁时,管道边距支座边距离≥200,管道之间净距≥200。
7.7对于有密集设备管线暗埋的楼板,如电梯前室、入户玄关等处,板厚适当增
加,厚度取120~140,板面筋双向通长。
7.8板简支边配构造面筋,一般情况下配ф8@200,但须保证不小于板跨中相应
方向受力纵筋面积的三分之一,如跨中受力纵筋为ф10@100时,构造面筋须配ф8@180。
7.9板面筋严格按计算值进行配置,当相邻两跨板的跨度或荷载相差较大时,其
中间支座两边的负弯矩计算值应进行弯矩平衡后再配筋,并相应调整跨中底
筋;板面筋长度应按大跨度板的1/4短跨长度选取。
考虑施工因素,为了提高板的抗裂能力,板底筋按计算配筋放大1.2倍进行配置,当板底筋按构造配置时不必放大。
7.10建筑物的阳角部位及计算跨度≥3.9米时板的四角在板计算跨度1/3范围
内支座面筋的间距双向加密至100。
若该范围内板支座受力面筋间距为200,则配附加面筋ф8@200,与支座受力面筋相间布置;若该范围内板支座受力面筋间距≤150,则直接将间距加密至100。
加密范围内支座面筋出梁边的长度为板短向净跨度的1/3。
7.11异形板阳角处应设斜向面筋,直径、间距按计算确定;当异形板有两个
相对的阳角时,两阳角间配置构造板带筋。
7.12飘窗台的窗台板厚度为80mm,受力面筋ф8@120;窗眉板厚度为80mm,
受力面筋ф8@150;分布筋均为ф6@200。
飘窗台侧板采用80厚钢筋砼墙,竖筋ф8@150,锚入窗台、窗眉板内La,水平筋ф6@200,当侧板与剪力墙相连时,水平筋锚入剪力墙内La。
7.13高层建筑天面结构可减少次梁布置,天面板厚度≥120(除计算所需外,
一般取120mm),板面设ф8@200双向通长面筋,支座弯矩不满足处另配置间距200的短支座筋,与通长面筋相间布置。
7.14板跨较小的公共建筑天面板,板厚可取100,若对应此板厚配ф8@180
能满足大部分板的支座弯矩,则双向通长面筋取ф8@180,上述板支座不必另设附加短支座筋,支座弯矩不满足处另配置间距180的短支座筋,与通长面筋相间布置。
7.15框架梁当跨度≤4.0m时贯通筋的钢筋直径同支座面筋,当跨度〉4.0m时
在满足有关设计规范要求的条件下,用小直径钢筋与支座面筋焊接或搭接。
7.16与剪力墙或楼面主梁在平面外方向相交的楼面次梁,其端支座处宜按铰
接。
楼面次梁无延性要求,计算不需要时不应设箍筋加密区,跨中上铁可采用架立筋。
7.17地梁端部箍筋不用加密。
7.18楼梯的配筋跨中可按qL2/10, 支座可按qL2/15计算。
7.19结构专业发现建筑布置与结构存在矛盾处,应主动要求建筑专业调整或
将问题提交我司协调。
7.20卫生间内应避免有梁穿过,有梁穿过时应注意降板,降板时相应梁面也
需作降低处理,避免梁面突出地面。
降板后卫生间周边次梁应做成梁底平板底,该次梁在屋面宜取消。
8其它相关要求:
8.1砌体房屋抗震计算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取
最大值αmax,与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无关。
8.2对于砌体结构,提高块体强度等级对墙体抗剪承载力没有帮助。
8.3室内首层地面的回填,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可采取以下加固措施:
(1)回填砂、石等低粘聚力大粒径材料时,不另行加固。
(2)当回填土厚≤500时,不另行加固。
(3)当回填土厚>500且≤2000时,地面短跨小于3000的,在建筑地面做法的砼垫层底部放置φ6@200双向钢筋网片,网片应锚入或
搁置在周边结构上;地面短跨≥3000的,除按上述要求增加钢筋
网片外,在垫层底部增设地垄墙,地垄墙与周边结构形成的网格
短边边长不大于3000。
地垄墙做法由设计单位出具,地垄墙材料
宜采用砌体,与上部的砼垫层的支承关系应有保证。
(4)回填土厚>2000时,采用预制钢筋砼或现浇钢筋砼地面。
8.4钢筋砼板中预埋PVC等非金属管时,沿管线贴板底(板底主筋外侧)放置
300宽φ1.0×10×10钢丝网片。
8.5与砼墙、柱相连的墙垛尺寸≤120×120或某一边长小于120时,采用现浇砼
墙垛。
8.6卫生间管井侧墙应设置现浇砼泛水;沉厕管井侧墙在沉箱及泛水高度范围内
采用现浇砼泛水,泛水高度如建筑无特定要求的,按200高。
8.7出屋面的管道、井、烟道周边应同屋面结构一起整浇一道钢筋混凝土防水反
沿,标高定于最高完成面以上250mm。
8.8室外踏步、花台等建筑室外配件设计时应考虑其地基及基础做法。
9、图纸完整性要求
9.1结构设计应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范、规程、标准及规定,图纸应该达到国家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的深度;
9.2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完整清楚,基础平面图、详图、结构平面布置图、构件详图、节点构造详图、楼梯结构平面图及配筋大样、预埋件详图等均应表达清晰,内容齐全,便于施工。
9.3如无特殊原因,对于有沉降观测要求的建筑物观测点布置大样及要求原则上和主体图纸同时提交,不得遗漏。
9.4每张图出图日期精确到天,修改通知要注明对应原何图作出修改及修改原因,每次出图均要求附图纸目录,具体模式如下,未按要求明确出图日期或提交目录者我司有权不接收:
9.5每张结构平面布置图(含电梯井、竖向构件布置等)均要求有相关专业的会签及日期,未完成会签者我司有权不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