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

来源:作者:关培兰发布时间:2012-05-15 15:13:37 点击次数:329

家庭教育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的独特作用和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基础地位已经得到确认。而家庭教育却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与问题:如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常把不切实际的期望强加于孩子;强调父母权威忽视孩子自主能力的培养,亲子交流不畅;只重视孩子分数忽视品德培养,重养轻教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孩子课业负担重,社会诱惑多,厌倦学习;网络对未成年人身心产生负面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父性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严重缺失;受重男轻女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女童在家庭中尚未得到平等的对待;缺乏对孩子性别教育的科学指导等等。

家庭教育是关乎全社会的事情,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心、爱护、帮助、启迪和影响,能从各个方面促进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并且贯穿人的一生。家庭教育绝不亚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家长的文化素养、气质、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孩子在家的角色、地位,都会使孩子的成长受到影响。然而,面对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我们的家长却对此认识不够,他们只知道不辞劳苦地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而不知自己就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笔者人认为,家庭教育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创造艰苦的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让孩子在其中遭受些人为的艰难,以磨练他们的意志,以便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坚强的意志,适应各种意外的困难。公学是英国的贵族学校,在这些公学里上学的学生,都是富家子弟。公学学费昂贵,强调品学兼优。然而,在公学里读书的富家子弟却生活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校方故意将伙食弄得很差,又缺少取暖设备。学校要求每个公学学生必须在恶劣的天气里穿短裤出现在操场上、课堂上,坚持冷水浴,不准盖过暖的被子,冬天也要开窗就寝。这样做是为了除去孩子的娇气,养成坚强的意志,提高其身体的精神素质。在公学里,人们以吃苦为荣,以意志坚定为高尚,树立一种合乎自然的价值观。在英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模拟的生活环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环境的磨练,准备许多实际生活的本领,以增强在艰难的环境下生活的能力。这也是对孩子的另一种钟爱,这种爱强于对孩子的和过分的呵护,这是父母必须做出的一种真爱。

养成良好的习惯

传统无所不在,一旦形成传统,习惯就会不问理由地存在于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当中,具有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成为不问其所以然则然的自觉。这一点,英国人认识非常深刻,比如要养成“忍耐”的习惯,他们认为,作为一个绅士,如缺乏忍耐的自我克制是最令人瞧不起、最没有修养的。即使是孩子,如果不能学会忍耐,将来也不会有大的作为。所以,在家庭中,如果孩子受到伤害,即使他们大哭也绝不会在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和同情。相反,对那些不能忍受疼痛而肆意大哭的孩子,父母会给予严厉的训斥。这样,日子久了,孩子渐渐地就会明白,他是生活在一个只能依靠自己的环境当中,不管是哪种痛苦,都不必求助别人,要自己去忍耐。时间一长,孩子的坚忍性格会自然养成的。坚韧不拔的性格有助于成就伟大的事业,这是英国人一致的看法。

提倡纵向表扬批评

中国的儿童教育,表扬与批评为惯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看谁表现好。当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常常采取表扬其他孩子,以其他孩子做榜样的方式。美国教师则不同,一般对孩子不表扬也不批评,理由是:批评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你的孩子,表扬了你的孩子会刺激其他的孩子,他们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发展而避免对儿童进行相互比较。我们的家长总喜欢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不顾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发展趋向,实际上是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邻居家、同事家的孩子。

陪孩子成长不要帮孩子成长

中国人力图使儿童发现社会存在,创造环境使儿童学会怎样长大成人,儿童是被动的,富有可塑性的,重在成人的帮助指导下成长。西方人力图使儿童能真正作为孩子,儿童是主动的,富有创造的,自我实现是儿童自身的自然与发展,成人只需提供有利的条件即可。要按照孩子的发展阶段赋予教育,让孩子去做孩子想做的事,不能强加给孩子你要他做的事。

中国人强调个人服从集体,个体要与集体保持一致,如果出现不一致则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实际上,教育中要因人而异,教师要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与能力安排活动。目的是为了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个体。中国人在评价孩子的性情时,“稳重听话”是一大优点,“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已在国人中形成共识。学校教育强调秩序井然,用各种规章来约束孩子的行为。孩子有孩子气,很正常,小学和幼儿园的课堂上要允许孩子问问题,随便说话。中国人重结果与技能的掌握;无论学习什么,为求学深学透,无论干什么,力求完美无

缺。其实,应该重过程与能力的增减,注重孩子的参与意识,给孩子们自由选择的机会,鼓励孩子自由发挥、自由创造,以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父性教育不可少

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做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中国古训“养不教,父之过”。男孩子为什么缺少“阳刚之气”?,细想也并不奇怪。大多数父亲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妻子,而我们的孩子受到的母性教育已经够多了,十月怀胎,母亲已经给予孩子很多很多,婴儿时多是母亲喂养、照料;上幼儿园全是女老师的教育;小学、中学阶段基本上也是女老师教育为主;如果在家里父亲再放弃教育的责任,孩子从小到大都受到一系列女性的教育,哪还会有阳刚之气?缺乏男性教育往往会使孩子表现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特点。从《傅雷家书》中充分体现了父爱的教育境界,集中体现了他作为一位父亲对儿子在生活中、学习上、工作中的点滴教诲,每封家书都映照出他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传统的道德品质,表现的是中国人典型的教子方式和生活态度,堪称一部经典。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曾经指出:“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在孩子教育中,无论是性格培养,还是情感教育,无论是知识训练,还是道德、品质的培养,父亲都起着巨大的影响,好的和不好的影响都同样巨大。”

树立正确的父母观

父母对孩子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爱,“天下父母心”,这是所有父母所共同的,所不同的是表达方式不同,中国人更加含蓄、内在,有的时候这种爱有些沉重;西方人直白、外在、浪漫。父母观的不同表现在:一是子女的所属问题:即孩子是属于他们自己还是属于父母。在我国,毋庸置疑子女是属于父母的,就像家中的其他东西一样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一切得听父母的;在西方,子女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属于自己,他们有自己的喜好、选择、隐私、交际圈。二是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引用企业形式来说,在我国父母对子女照顾是无限责任:从孩子出生到孩子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房间、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帮助安排工作等。当父母在做这—切的时候是心甘情愿,我们一辈子的希望就是孩子能有个好前途、好发展。家长所有个人的抱负、希望、心愿等等全放在孩子身上。等到这一切都完成的时候,父母的青春年华也逝去了。在西方,父母对子女是有限责任,父母不会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下来,反而孩子还必须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如摆餐桌、冼自己的衣服等。孩子可以自己打工挣钱(在学校、在社会),也可以在家里干活,父母给记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