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形结合题
中考数学——数形结合专题

第九讲数形结合思想【中考热点分析】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根据数学问题中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数量关系,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巧妙的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考方法。
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便于理解;代数方法的一般性,解题过程的操作性强,便于把握。
【经典考题讲练】例1.(2015衢州)如图,已知直线334y x =-+分别交x 轴、y 轴于点A 、B ,P 是抛物线21252y x x =-++的一个动点,其横坐标为a ,过点P 且平行于y 轴的直线交直线334y x =-+于点Q ,则当PQ =BQ 时,a 的值是 .例2.(2014•广州)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定点A (-1,0),B (4,0),抛物线()过点A 、B ,顶点为C .点P (m ,n )(n <0)为抛物线上一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与顶点C 的坐标. (2)当∠APB 为钝角时,求m 的取值范围. (3)若,当∠APB 为直角时,将该抛物线向左或向右平移t ()个单位,点P 、C 移动后对应的点分别记为、,是否存在t ,使得首尾依次连接A 、B 、、所构成的多边形的周长最短?若存在,求t 值并说明抛物线平移的方向;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即可,求得解析式后转换成顶点式即可.(2)因为AB 为直径,所以当抛物线上的点P 在⊙C 的内部时,满足∠APB 为钝角,所以-1<m <0,或3<m <4.(3)左右平移时,使A ′D+DB ″最短即可,那么作出点C ′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为C ″,得到直线P ″C ″的解析式,然后把A 点的坐标代入即可.答案:(1)解:依题意把的坐标代入得: ;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顶点横坐标,将代入抛物线得(2)如图,当时,设,则过作直线轴,(注意用整体代入法)解得,当在之间时,或时,为钝角.(3)依题意,且设移动(向右,向左)连接则又的长度不变四边形周长最小,只需最小即可将沿轴向右平移5各单位到处沿轴对称为∴当且仅当、B、三点共线时,最小,且最小为,此时,设过的直线为,代入∴即将代入,得:,解得:∴当,P、C向左移动单位时,此时四边形ABP’C’周长最小。
2018年浙江中考数学复习方法技巧专题一:数形结合思想训练(含答案)

方法技巧专题一 数形结合思想训练数形结合思想是指从几何直观的角度,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研究数量关系,寻求代数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形助数),或利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以数助形)的一种数学思想.一、选择题1.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回顾学习过程,都是按照列表、描点、连线得到函数的图象,然后根据函数的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这种研究方法主要体现的数学思想是( )A .演绎B .数形结合C .抽象D .公理化2.若实数a ,b ,c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F 1-1所示,则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图F 1-1A .ac >bcB .|a -b |=a -bC .-a <-b <-cD .-a -c >-b -c3.[2017·怀化] 一次函数y =-2x +m 的图象经过点P (-2,3),且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则△AOB 的面积是( )A .12 B.14C .4D .8 4.[2017·聊城] 端午节前夕,在东昌湖举行的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龙舟比赛中,甲、乙两队500米的赛道上,所划行的路程y (m )与时间x (mi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图F 1-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F 1-2A .乙队比甲队提前0.25 min 到达终点B .当乙队划行110 m 时,落后甲队15 mC .0.5 min 后,乙队比甲队每分钟快40 mD .自1.5 min 开始,甲队若要与乙队同时到达终点,甲队的速度需提高到255 m /min5.[2016·天津] 已知二次函数y =(x -h )2+1(h 为常数),在自变量x 的值满足1≤x ≤3的情况下,与其对应的函数值y 的最小值为5,则h 的值为( )A .1或-5B .-1或5C .1或-3D .1或36.[2017·鄂州 ] 如图F 1-3,抛物线y =ax 2+bx +c 的图象交x 轴于A (-2,0)和点B ,交y 轴负半轴于点C ,且OB =O C.下列结论:①2b -c =2;②a =12;③ac =b -1;④a +bc>0.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图F 1-3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二、填空题7.如图F 1-4是由四张全等的矩形纸片拼成的图形,请利用图中空白部分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写出一个关于a ,b 的恒等式:________.图F 1-48.[2017·十堰] 如图F 1-5,直线y =kx 和y =ax +4交于A (1,k ),则不等式kx -6<ax +4<kx 的解集为________.图F 1-59.《庄子·天下篇》中写道:“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一根一尺的木棍,如果每天截取它的一半,永远也取不完,如图F 1-6所示.由图易得:12+122+123+…+12n =________.图F 1-610.当x =m 或x =n (m ≠n )时,代数式x 2-2x +3的值相等,则x =m +n 时,代数式x 2-2x +3的值为________. 11.已知实数a 、b 满足:a 2+1=1a ,b 2+1=1b ,则2018|a -b |=________.12.[2017·荆州] 观察下列图形:图F 1-7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9个图形中共有________个点. 13.(1)观察下列图形与等式的关系,并填空:图F 1-8(2)观察图F 1-9,根据(1)中结论,计算图中黑球的个数,用含有n 的代数式填空:图F 1-91+3+5+…+(2n -1)+(________)+(2n -1)+…+5+3+1=__________. 三、解答题14.[2016·菏泽] 如图F 1-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 =ax 2+bx +2过B (-2,6),C (2,2)两点. (1)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记抛物线顶点为D ,求△BCD 的面积;(3)若直线y =-12x 向上平移b 个单位所得的直线与抛物线段BDC (包括端点B 、C )部分有两个交点,求b 的取值范围.图F 1-10参考答案1.B 2.D 3.B 4.D5.B [解析] (1)如图①,当x =3,y 取得最小值时,⎩⎪⎨⎪⎧h >3,(3-h )2+1=5,解得h =5(h =1舍去);(2)如图②,当x =1,y 取得最小值时,⎩⎪⎨⎪⎧h <1,(1-h )2+1=5,解得h =-1(h =3舍去). 6.C [解析] 在y =ax 2+bx +c 中,当x =0时,y =c ,∴C (0,c ),∴OC =-c .∵OB =OC ,∴B (-c ,0).∵A (-2,0),∴-c 、-2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 ·(-2)=c a ,∵c ≠0,∴a =12,②正确;∵a =12,-c 、-2是一元二次方程12x 2+bx +c =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 +(-2)=-b12,即2b -c =2,①正确;把B (-c ,0)代入y =ax 2+bx +c ,得0=a (-c )2+b ·(-c )+c ,即ac 2-bc +c =0.∵c ≠0,∴ac -b +1=0,∴ac =b -1,③正确;∵抛物线开口向上,∴a >0.∵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 轴左侧,∴-b2a <0,∴b >0.∴a +b >0.∵抛物线与y 轴负半轴交于点C ,∴c <0.∴a +bc<0,④不正确. 7.(a -b )2=(a +b )2-4ab8.1<x <52 [解析] 将A (1,k )代入y =ax +4得a +4=k ,将a +4=k 代入不等式kx -6<ax +4<kx 中得(a +4)x -6<ax +4<(a +4)x ,解不等式(a +4)x -6<ax +4得x <52,解不等式ax +4<(a +4)x 得x >1,所以不等式的解集是1<x <52.9.1-12n (或2n-12n )10.3 11.112.135 [解析] 第1个图形有3=3×1=3个点; 第2个图形有3+6=3×(1+2)=9个点; 第3个图形有3+6+9=3×(1+2+3)=18个点; …第n 个图形有3+6+9+…+3n =3×(1+2+3+…+n )=3n (n +1)2个点.当n =9时, =135个点. 13.解:(1)1+3+5+7=16=42.观察,发现规律,第一个图形:1+3=22,第二个图形:1+3+5=32,第三个图形:1+3+5+7=42,…, 第(n -1)个图形:1+3+5+…+(2n -1)=n 2. 故答案为:42;n 2. (2)观察图形发现:图中黑球可分三部分,1到n 行,第(n +1)行,(n +2)行到(2n +1)行, 即1+3+5+…+(2n -1)+[2(n +1)-1]+(2n -1)+…+5+3+1 =[1+3+5+…+(2n -1)]+(2n +1)+[(2n -1)+…+5+3+1] =n 2+2n +1+n 2 =2n 2+2n +1.故答案为:2n +1;2n 2+2n +1.14.解:(1)由题意,得⎩⎪⎨⎪⎧4a -2b +2=6,4a +2b +2=2,解得⎩⎪⎨⎪⎧a =12,b =-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12x 2-x +2.(2)如图,∵y =12x 2-x +2=12(x -1)2+32,∴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32).由B (-2,6)和C (2,2)求得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x +4. ∴对称轴与直线BC 的交点是H (1,3). ∴DH =32.∴S △BDC =S △BDH +S △CDH =12×32×3+12×32×1=3.(3)如图.①由⎩⎪⎨⎪⎧y =-12x +b ,y =12x 2-x +2消去y ,得x 2-x +4-2b =0.当Δ=0时,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1)2-4(4-2b )=0,解得b =158.②当直线y =-12x +b 经过点C 时,b =3.③当直线y =-12x +b 经过点B 时,b =5.综上,可知158<b ≤3.。
第7讲 中考物理数形结合及图像专题

第7讲中考物理数形结合及图像专题数学是物理学的语言和工具,在物理中常采用数学图像方法,把物理图像与物理知识的关系表示出来。
物理图像类型虽然复杂,但把握住图像的共性,提高整体认知水平,理解此类题还是有章可循的。
中考试题中常见的坐标图像有以下几种:(1)速度-时间图像、路程-时间图像;(2)质量-体积图像;(3)温度-时间图象;(4)凸透镜像距-物距图像;(5)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图像。
解题思路:(1)建立物理情境:仔细审题,构建物理过程的变化情景。
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类型。
(2)辨别坐标类型:观察坐标图中横纵坐标物理量名称,判断出坐标类型。
(3)分析图像中点、线、斜率率等的特点:观察坐标图像的类型,结合数学函数知识,分析图像的拐点、交叉点、斜率等表示的物理意义。
(4)数形结合分析物理过程:根据物理知识对变化过程对应的规律进行分析,从问题出发,利用已知条件建立函数关系式,进行解答。
强调:图像问题看标度,数学物理要交互;交点拐点等量点,点线斜率不糊涂;直线曲线分清楚,横纵坐标要同步;物理规律要带入,变化规律看函数。
要点理解:1、图像中的点:一个点对应着一个物理状态。
如图1中点A表示冰在吸热升温过程中的某时刻的温度为-4℃。
其中的“拐点”具有特殊的物理意义,他是两种不同情况发生突变的临界点。
点B表示,冰将要开始发生熔化现象。
点C表示冰的熔化现象结束。
2、图像中的线:图像中的线表示一个特定的物理过程,如图1中的BC段表示冰的整个熔化过程。
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
线的形状表示特定的数学函数关系。
图2中的曲线表示凸透镜的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3、斜率:图像的斜率对应着除了坐标轴以外的一个新物理量。
斜线的斜率恒定,表示这个物理量大小恒定,曲线表示这个物理量逐渐变化。
如图3中甲是直线,表示导体的电阻是定值,乙是曲线,表示导体的电阻随电压变大而变大。
4、截距:出现在两个坐标轴上的截距,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
5、面积:某些物理图像某一区间的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又常表示一个新的物理量的大小。
2019年中考数学复习讲义:专题(一)有理数与数轴的数形结合

专题一 有理数与数轴的数形结合要点归纳1.像2,31,0.25,π,30%等这样大于零的数叫做________;像-20,-32,-0.25,-30%等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负“-”的数叫做________.2.用正、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若一个相反意义的量中一个“意义”规定用“+”表示,则另一个“意义”必定用“_______”表示.3.有理数按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整数和_______统称为有理数.4.我们把规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直线叫数轴,这条直线上的任意数轴一个点表示一个数,原点左边的数都是______数,原点右边的数都是______数,在实际问题中,一个单位长度可表示一定的数量,如1米,1千米,400千克等.5.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之间的关系:所有的______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典例讲解经典再现一、正、负数的识别及应用例1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0.007,-200,53,-45,0.666…,-9,20.5,0,-32 【思路点拨】由正、负数的定义进行判断.解:整数:+0.007,53,0.666…,20.5;负数:-200,-45,-9,-32. 【方法规律】正数前面可以加“+”号,也可以不加“+”号;负数前面的“-”号不可以省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负数,要看它是不是在正数的前面加“-”号,而不是看它是不是带有“-”号,特别注意 ,“-a ”不一定是负数,如-(-5)数不是负数.例2 课桌的高度比标准高度高2cm 记作+2cm ,那么比标准高度低3cm 记作什么?现有5 张课桌,小明测量了它们的高度,记录如下:+1cm ,0cm ,-1cm ,+3cm ,-1.5cm .若规定课桌的高度与标准高度相差最多不能超过2cm ,问上述5张课桌有几张合格?【思路点拨】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分别用“+”、“-”数来表示,与标准高相差2cm ,是指可以高2cm ,也可以低2cm .解:比标准高度低3cm 记作-3cm ,这5张课桌中,合格的有:比标准高度:+1cm 、0cm 、-1cm 、-1.5cm ,共4张.【方法规律】如果超过标准高度记为“+”,那么不是(或低于)标准高度记为“-”,在判断几张桌子合格的问题中,我们不管超过还是低于标准高度,不看数前面的“+”、“-”号,只看符号后面数是否小于或等于0.二、有理数的相关概念(1)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的统称;(2)分数:正分数、负分数的统称;(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的统称;(4)有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例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统称为有理数B .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C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D .非正整数就是指零、负整数和所有分数【思路点拨】A 选项中,有理数应包括正有理数、0和负有理数;B 选项中也漏掉了0;D 选项中,非正整数是指负整数和0.解:C三、有理数的分类例4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25,3.14,48,-32,-0.40,0,+34,-3.5,1,41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数:整数:有理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有理数:零:正有理数:有理数【思路点拨】此题考察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式,注意0是整数.解:(1)⎪⎩⎪⎨⎧-+---41,5.3,34,40.0,32,14.31,0,48,25:分数:整数有理数 (2)⎪⎪⎩⎪⎪⎨⎧----+5.3,40.0,32,25041,1,34,48,14.3负有理数:零:正有理数:有理数 【方法规律】对有理数进行分类时,必须按照同一标准,不能将两种分类方式混在一起,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都是分数.例5 下面四个结论中,正确的结论是( )A .两个不同的整数之间必有一个正分数B .两个不同的整数之间必有一个整数C .两个不同的整数之间必有一个有理数D .两个不同的整数之间必有一个负数【思路点拨】对于A ,如果是两个负整数,那么中间就没有正分数;对于B ,如果是两个连续的整数,中间就再没有整数;对于D ,如果两个整数是正整数,中间就没有负数;只有C ,不论是怎样的两个不同的整数,中间必有有理数,如2和3中间有25,-2,-3之间有-25. 解:选C【方法规律】如果一个说法(结论)不正确,可举反例说明.四、数轴上的点和数例6 指出下面数轴上A 、B 、C 、D 、O 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思路点拨】数的性质A 点、B 点在原点的左侧,表示的是负数;C 点、D 点在原点的右侧,表示的数是整数,0点在原点;其次,还要确定每个点到原点的距离.解:点A 表示-5,点B 表示-1,点C 表示2,点D 表示5,点O 表示0.【方法规律】本题一个单位长度表示2,而不是1,容易看错,确定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一定性质,二定距离.例7 数轴上表示到3的点的距离是5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思维点拨】数轴上与表示3的点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两个,一个表示3的点的右侧且相距5个单位长度,另一个表示3的点的左侧且相距5个单位长度.解:8或-2【方法规律】距离是一个长度,在数轴上表示与某个点的距离为a (a >0)的点时,用分类讨论思想时要考虑在这个点左侧且距此点a 个单位长度有一个点;在这个点右侧且距此点a 个单位长度也有一个点.五、画数轴画数轴时,一定要体现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画数轴的步骤可归纳为:一画、二定、三选、四统一、五标数,即画直线、定原点、选取正方向,统一单位长度,确定要表示的数的对应点的位置.例8 如图,数轴上有A 、B 、C 、D 、E 、F 六个点,每两个相邻的点的距离相等,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表示原点的数在C 、D 之间B .有三个点表示的数是负数C .这六个数中没有表示整数的点D .C 点与原点最接近【思维点拨】A 点到F 点的距离是436,且相邻的点之间的距离相等,所以每两个相邻点间距离为427÷5=2027,原点在C 、D 之间,213>413,因此原点靠近D 点,A 、B 、C 三点表示的数是负数,B 点表示的数是分数.解:D拓展研究一、正、负数应用在一些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问题中,并没有出现常见的意义相反的量,而是把其中某一个量规定为“0”这个量作为正、负数的界限,解决问题时,要按题目的要求正确理解整数、负数所代表的实际的量的真正意义,把实际的量进行转化.例1 图中这个游戏叫做(井底之蛙),一个人或几个人玩,每人投一次骰子(可以是一粒或二粒),按点数井底之蛙开始往上爬,爬到哪一格,就按那一格的数字再往上升或往下降,只有升到井上或回到井底,才轮到第二个人.例如,投得3,往上爬三格,得“+1”,再升一格,又得“-4”,降四格回到井底,于是轮到第二个人投骰子.现在轮到你投骰子,请你简要分析一下,如果你投到哪些数,就可以把青蛙送到井上,不再坐井观天.【思路点拨】读懂题意,将每个数按题意上升或下降这些格,看是否送到井上,是否仍回井底. 解:投到8~12时,可以把青蛙送到井上;投到1~7时,青蛙回到井底.【方法规律】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二、有理数分类中0的位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分数; ②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③一个整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④一个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A .1个B .2个C .3个D .4个【思路点拨】一个有理数可能是正数、负数或0,整数也包括零,其中①④是正确的. 解:B【方法规律】在有关有理数概念的考察中,0最容易被忽视,要防止“一个有理数非正即负”和“一个整数非正即负”的错误出现.三、利用正、负数探究数字的排列规律例3 观察下列依次排列的两列数,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你能说出这两列数的第48个数,第101个数,第2019个数分别是什么吗?(1)-1,21,-3,41,-5,61,-7,81,…; (2)21,0,-21,0,21,0,-21,0,…. 【思路点拨】(1)这列数从数的性质看正、负交替出现,再考虑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2)这列数是0、21交替出现,再考虑性质符号的变化规律. 解:(1)这列数的排列规律是:对于第n 个数,n 为奇数时,此数是-n ,n 为偶数时,此数是n 1,因此,第48个数为481,第101个数为-101,第2019个数为-2019. (2)这列数的排列规律是:21,0,-21,0,…,从前往后奇数位上数是21或-21,偶数位上是0,位数除4余1的是21,位数除4余3的是-21,所以,第48个数是0,第101个数是21,第2019个数是-21. 【方法规律】从数的性质和除性质外的数的大小两方面寻找规律.四、有理数分类中小数的划分例4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不是有理数?722,-3.0 ,-31,0.121121112…,0.676767…,π,-π,0.4. 【思路点拨】722,-31是分数,-3.0 ,0.676767…是循环小数,可以化为分数,0.4是有限小数,也可以化为分数,所以都是有理数.0.121121112…,π,-π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化为分数,所以不是有理数.解:有理数:722,-3.0 ,-31,0.676767…,0.4; 不是有理数:0.121121112…,π,-π.【方法规律】小数有三类: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中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故都是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不是有理数,分数可化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五、数轴上的数形结合例5 如图,数轴上有A 、B 、C 三个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B 点在数轴上移动3个单位长度后,所表示的数是什么?(2)怎样在数轴上移点C ,使移动后的C 点(不与B 点重合)与A 点的距离等于B 点与A 点的距离?此时C 点表示的数是什么?【思维点拨】(1)B 点在数轴的移动可向正方向,也可向负方向,有两个结果;(2)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2,C 点向左移动,可在A 点左边,也可在A 点右边距离为2,但A 点右边距离为2的点与B 点重合,应排除.解:(1)-5或1(2)将C 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此时C 点表示的数是-6.【方法规律】到数轴上某点的距离为a (a >0)的点有两个,在该点左、右两边各有一个点.六、数轴的实际应用利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确定好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将实际问题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再根据要求求解.例5 某人从A 地向东走10米到达B 地,然后向西走4米到达C 地,又向东走7米到达D 地,问此人现在在A 地的哪个方向?距A 地多远?【思路点拨】本题可借助数轴来解决,按照此人行走的方向和距离找出他三次行走后的位置.解:设A 地是原点,向东为正方向,以1米为一个单位长度,由图可知D 在A 地的正东方向,距A 地13米.【方法规律】本题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根据已知条件画出一条数轴,在数轴上讲三次运动过程表示出来,便能顺利解决问题.实战演练A 链接中考1.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如果用-551表示,那么下列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出生年代表示为:①司马迁出生于公元前145年:__________;②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_______.2.林艳在东西向的路上,先向东走30米,又向西走30米,她一共走了______米,她最后的位置是在_________.3.已知在数轴上有A、B两点,点A、B之间的距离为1,点A与原点的距离为3,那么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4.数轴上的点A、B位置如图所示,则线段AB的长度为_______.5.点A为数轴上距原点距离4个单位长度的点,A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6.下列各组量具有相反意义的是()A.收入3000元与增加5000元 B.向东走5km与向南走3.5kmC.温度上升12℃与水位下降 D.七(5)班在比赛中胜3场与负3场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小数都是有理数;②存在最小的自然数;③-0.001是分数,也是有理数A.0个 B.1个 C.2个 D.3个8.如图,数轴上的点A表示的数可能是()A.2.4 B.-2.4 C.-1.6 D.-1.49.点A在数轴上表示-2的点所在的位置,当点A沿数轴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时,点B表示的有理数是()A.3 B.-7 C.3或-7 D.无法确定B 冲刺中考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①0℃表示没有温度;②0是最小的整数;③0是偶数,也是自然数;④不带负号的数都是整数;⑤带负号的数不一定是负数A.0个 B.1个 C.2个 D.3个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正整数一定是自然数 B.自然数一定是正整数C.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D.任何有理数都可以表示为分数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规定了原点、正方向的直线是数轴 B.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非正数C.有理数如11000-在数轴上无法表示 D.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13. 一次月考中,新欣所在班级平均分为95分,把高出平均分的部分记作正数,新欣105分,记为____,兰慧记-12分,她实际得分为分.14.下列四个判断中,错误的是( )A.存在着最小的自然数 B.存在最小的正有理数C.不存在最大的正有理数 D.不存在最大的负有理数15. -a 一定是( )A.正数 B.负数 C.正数或负数 D.正数或零或负数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数轴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正数 B.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是非正数C.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D.数轴上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 17.已知数轴上的点A到原点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那么数轴上到点A的距离是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A.5 B.±5 C.±1 D.±1或±518.若b为正数,利用“<“号连接a,a-b,a+b为____.19.写出5个数(不能重复),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①其中三个数是非正数;②其中三个数非负数;③五个数都是有理数,这五个数可以是.20.数轴上点A表示3,点B表示-4.5,点C表示-2,则点A和点B中,距离点C较远的点是___ _.21.点A在数轴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且位于原点的右侧,若将点A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此时点A 所表示的数是____,若点B表示的数是点A开始时所表示的数的相反数,作同样的移动以后,点B所表示的数是____.22.点A、B、C、D、E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B、C、E分别为相邻整数点的中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点A、B、C、D、E各表示什么数?(2)点A、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点B、E之间的距离是多少?(3)现在把数轴的原点取在点C处,其余都不变,那么点A、B、C、D、E又分别表示什么数?23.观察下列各数12345,,,,23456---,…(1)写出第10个数;(2)写出第2019个数.24.检修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线路,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某天自A地出发,到收工时,行走记录为(单位:千米):+8,-9,+4,+7,-2,-10,+18,-3,+7,+5(1)收工时在A地的哪边?距A地多少千米?(2)若每千米耗油0.4升,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多少升?25.如图,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有理数都是整数,若A、B对应的有理数a、b满足b- 2a=5,那么请指出数轴上原点的位置.C决战中考26.将111111,,,,,,23456---…按一定规律排列如下:第1行 1第2行12-13第3行14-1516-第4行1718-19110-第5行111112-113114-115则第20行从左到右第10个数是 .27.在数轴任取一条长度为201913个单位长度的线段,则此线段在数轴上最多能盖住的整数点个数为( )A. 2019B.2019C.2019D.201928.小明家、学校、邮局、图书馆坐标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依次记为A、B、C、D,学校位于小明家西150米,邮局位于小明家东100米,图书馆位于小明家西400米.(1)用数轴表示A、B、C、D的位置(建议以小明家为原点);(2)一天,小明从家里先去邮局寄信后,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往图书馆方向走了约8分钟,试问这时小明约在什么位置?距图书馆和学校各约多少米?29.如图,一条笔直的流水线上,依次有5个卡通人,它们站立的位置在数轴上依次用点M1、M2、M3、M4、M5表示.(1)点M2和M5所表示的有理数是什么?(2)点M1和M4之间的距离为多少?(3)怎样将点M3移动,使它先到达M2,再到达M5,请说明;(4)若原点是一休息游乐所,那么5个卡通人到游乐所休息的总路程为多少?2019-2020学年数学中考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在宽为20m ,长为32m 的矩形地面上修筑同样宽的道路(图中阴影部分),余下的部分种上草坪.要使草坪的面积为2540m , 求道路的宽.如果设小路宽为x ,根据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 .(20-x )(32-x )=540B .(20-x )(32-x )=100C .(20+x )(32+x )=540D .(20+x )(32-x )=5402.16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4B .﹣4C .2D .±23.在Rt ABC 中,90,C B α∠=∠=o,若BC m =,则AB 的长为( ) A.cos mαB.cos m αgC.sin m αgD.tan m αg4.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 )A. B. C. D.5.如图,已知四边形ABCO 的边AO 在x 轴上,//,BC AO AB AO ⊥,过点C 的双曲线()0ky k x=≠交OB 于D ,且:1:2OD DB =,若OBC ∆的面积等于3,则k 的值等于( )A .2B .34C .65D .2456.如图,点,D E 分别在ABC ∆的,AB AC 边上,下列条件:①AED B ∠=∠;②AE DE AB BC=;③,AD AEAC AB =其中能使ADE ∆与ACB ∆相似的是( )A .①②B .②C .①③D .②③7.如图,四边形AOBC 和四边形CDEF 都是正方形,边OA 在x 轴上,边OB 在y 轴上,点D 在边CB 上,反比例函数8y x=,在第二象限的图像经过点E ,则正方形AOBC 与正方形CDEF 的面积之差为( )A.6B.8C.10D.128.在质地和颜色都相同的三张卡片的正面分别写有-2,-1,1,将三张卡片背面朝上洗匀,从中抽出一张,并记为x ,然后从余下的两张中再抽出一张,记为y ,则点(x ,y )在直线y=-x-1上的概率为( ) A.12B.13C.23D.19.下列各式中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是 A .x 2-6x+9B .-x 2+y 2C .x 2+2x+4D .-x 2+2xy-y 2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菱形,点C 的坐标为(4,0),60AOC ∠=︒,垂直于x 轴的直线l 从y 轴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平移,设直线l 与菱形OABC 的两边分别交于点M ,N(点M 在点N 的上方),若OMN ∆的面积为S ,直线l 的运动时间为t 秒(04)t ≤≤,则能大致反映S 与t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 B.C. D.11.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a,以斜边AB上的点O为圆心的圆分别与AC、BC相切于点E、F,与AB分别相交于点G、H,且EH的延长线与CB的延长线交于点D,则CD的长为()A .2212a-B .212a+C .2aD .124a⎛⎫-⎪⎝⎭12.将两个等腰Rt△ADE、Rt△ABC如图放置在一起,其中∠DAE=∠ABC=90°.点E在AB上,AC与DE 交于点H,连接BH、CE,且∠BCE=15°,下列结论:①AC垂直平分DE;②△CDE为等边三角形;③tan∠BCD=ABBE;④EBCEHC33SS=;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二、填空题13.如图,已知tanα=12,如果F(4,y)是射线OA上的点,那么F点的坐标是______.14.抛物线y=(2x﹣1)2+t与x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4,则t的值是_____.15.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总长约为6700000m,将67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_____.16.如图,在反比例函数y=2x(x>0)的图象上,有点P1,P2,P3,P4,它们的横坐标依次为1,2,3,4.分别过这些点作x轴与y轴的垂线,图中所构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从左到右依次为S1,S2,S3,则S1+S2+S3=___________.17.方程21=1x-的根是____.18.以下四个命题:①每一条对角线都平分一组对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当m >0时,y =﹣mx+1与y =x两个函数都是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③甲、乙两射击运动员分别射击10次,他们射击成绩的方差分别为S 2甲=4,S 2乙=9,这个过程中乙发挥比甲更稳定.④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标号为1,2,3,4的四个完全相同的小球,从袋中随机摸取一个然后放回,再从袋中随机地摸取一个,则两次取到的小球标号的和等于4的概率为18.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只需填正确命题的序号) 三、解答题19.一服装经销商计划购进某品牌的A 型、B 型、C 型三款服装共60套,每款服装至少要购进8套,且恰好用完购服装款61000元.设购进A 型服装x 套,B 型服装y 套,三款服装的进价和预售价如下表: 服装型号 A 型 B 型 C 型 进价(元/套) 900 1200 1100 预售价(元/套)120016001300(1)如果所购进的A 型服装与B 型服装的费用不超过39000元,购进B 型服装与C 型服装的费用不超过34000元,那么购进三款服装各多少套?(2)假设所购进服装全部售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该服装经销商在购进这批服装过程中需另外支出各种费用共1500元.①求出预估利润P (元)与x (套)的函数关系式;(注:预估利润P =预售总额﹣购服装款﹣各种费用) ②求出预估利润的最大值,并写出此时购进三款服装各多少套.20.已知:△AOB 和△CO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 =∠COD =90°,AO =4,CO =2,接连接AD ,BC 、点H 为BC 中点,连接OH . (1)如图1所示,求证:OH =12AD 且OH ⊥AD ; (2)将△COD 绕点O 旋转到图2所示位置时,线段OH 与AD 又有怎样的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3)请直接写出线段OH 的取值范围.21.已知锐角△ABC ,∠ABC =45°,AD ⊥BC 于D ,BE ⊥AC 于E ,交AD 于F . (1)求证:△BDF ≌△ADC ;(2)若BD =4,DC =3,求线段BE 的长度.22.“扬州漆器”名扬天下,某网店专门销售某种品牌的漆器笔筒,成本为30元/件,每天销售y(件)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存在一次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2)如果规定每天漆器笔筒的销售量不低于260件,当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每天获取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3)该网店店主热心公益事业,决定从每天的销售利润中捐出150元给希望工程,为了保证捐款后每天剩余利润不低于3490元,试确定该漆器笔筒销售单价的范围.23.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某校团委组织了一次“环保知识”考试,考题共10题考试结束后,学校团委随机抽查部分考生的考卷,对考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发现所抽查的考卷中答对题量最少为6题,并且绘制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答对10题”所对应扇形的心角为_____;(2)通过计算补全条形统计图;(3)若该校共有2000名学生参加这次“环保知识”考试,请你估计该校答对不少于8题的学生人数.24.(1)△ABC和△CDE是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1,其中∠ACB=∠DCE=90°,连结AD、BE,求证:△ACD≌△BCE.(2)△ABC和△CDE是两个含30°的直角三角形,其中∠ACB=∠DCE=90°,∠CAB=∠CDE=30°,CD <AC,△CDE从边CD与AC重合开始绕点C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α(0°<α<180°);①如图2,DE与BC交于点F,与AB交于点G,连结AD,若四边形ADEC为平行四边形,求BGAG的值;②若AB=10,DE=8,连结BD、BE,当以点B、D、E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求BE的长.25.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中途因故停车一段时间,之后以原速维续行驶到达目的地B,此时乙车同时到达目的地A,如图,是甲、乙两车离各自出发地的路程y(km)与时间x (h)的函数图象.(1)甲车的速度是km/h,a的值为;(2)求甲车在整个过程中,y与x的函数关系式;(3)直接写出甲、乙两车在途中相遇时x的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A C A C B C B B C A B D二、填空题13.(4,2)14.-1615.7×10716.3 217.x=±2.18.①三、解答题19.(1)购进A型服装30套,B型服装10套,则C型服装为20套;(2)①P=500x+500;②最大值为17500元,此时购进A型服装34套,B型服装18套,C型服装8套.【解析】【分析】(1)首先设购进A型服装x套,B型服装y套,则C型服装为(60-x-y)套;根据题意可得()()900120039000120011006034000900120011006061000x y y x y x y x y ⎧+≤⎪+--≤⎨⎪++--⎩①②=③,求解不等式组即可求得答案; (2)①根据由预估利润P=预售总额-购机款-各种费用,即可求得利润P (元)与x (套)的函数关系式为:P=1200x+1600y+1300(60-x-y )-61000-1500,整理即可求得答案;②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组:8250811038x x x ≥⎧⎪-≥⎨⎪-≥⎩,解此不等式组求得x 的取值范围,然后根据①中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即可答案. 【详解】解:(1)设购进A 型服装x 套,B 型服装y 套,则C 型服装为(60﹣x ﹣y )套;由题意,得()()900120039000120011006034000900120011006061000x y y x y x y x y ⎧+≤⎪+--≤⎨⎪++--⎩①②=③,整理得:3413011320250x y y x y x +≤⎧⎪-≤-⎨⎪-⎩=,∴可得不等式组:()()3425013025011320x x x x ⎧+-≤⎪⎨--≤-⎪⎩,解得:x =30,y =10,∴购进A 型服装30套,B 型服装10套,则C 型服装为20套;(2)①由题意,得P =1200x+1600y+1300(60﹣x ﹣y )﹣61000﹣1500, 整理得:P =500x+500,∴利润P (元)与x (套)的函数关系式为:P =500x+500; ②由(1)得:y =2x ﹣50,∴购进C 型服装套数为:60﹣x ﹣y =110﹣3x ,根据题意列不等式组,得:8250811038x x x ≥⎧⎪-≥⎨⎪-≥⎩,解得29≤x≤34,∴x 范围为29≤x≤34,且x 为整数. ∵P 是x 的一次函数,k =500>0, ∴P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取最大值34时,P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7500元. 此时购进A 型服装34套,B 型服装18套,C 型服装8套. 【点睛】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组的实际应用问题.此题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图表,理解题意,求得不等式组与一次函数,然后根据函数的性质求解,注意函数思想的应用.20.(1)见解析;(2)结论:OH=12AD,OH⊥AD.理由见解析;(3)1≤OH≤3.【解析】【分析】(1)只要证明△AOD≌△BOC,即可解决问题;(2)延长HO交AD于K.延长OH到M,使得HM=OH,连接BM,CM.。
专题复习数形结合(含答案)

专题复习三数形结合I、专题精讲:数学家华罗庚说得好:“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便于理解,代数方法的一般性,解题过程的机械化,可操作性强,便于把握,因此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在联系,既分析其数量关系,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地利用这种结合,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考方法.II、典型例题剖析例1.某公司推销一种产品,设X(件)是推销产品的数量,y (元)是推销费,图3—3—1巳表示了公司每月付给推销员推销费的两种方案,看图解答下列问题:(1)求Y1与Y2的函数解析式;(2)解释图中表示的两种方案是如何付推销费的?(3)如果你是推销员,应如何选择付费方案?Y<兀)Y1 Y2-。
2。
」600500400300200100解:(1) y1=20x,y2=10x+300. 图3-3-1(2) Y1是不推销产品没有推销费,每推销10件产品得推销费200元,Y2是保底工资300元,每推销10件产品再提成100元.(3)若业务能力强,平均每月保证推销多于30件时,就选择Yi的付费方案;否则,选择Y2的付费方案.点拨:图象在上方的说明它的函数值较大,反之较小,当然,两图象相交时,说明在交点处的函数值是相等的.例2.某农场种植一种蔬菜,销售员平根据往年的销售t每于克销售价(元)情况,对今年这种蔬菜的销售价格进行了预测,预测 5情况如图3—3—2,图中的抛物线(部分)表示这种蔬菜销售价与月份之间的关系,观察图象,你能得到关于这种蔬菜销售情况的哪些信息?答题要求:(1)请提供四条信息;(2)不必求函数的解析.解:(1) 2月份每千克销售价是3.5元;7对月份每千克销售价是0.5元;(3) 1月到7月的销售价逐月下降;(4) 7月到12月的销售价逐月上升;4321o I 1 2 3 4 5 6 7 s 9 10 11 12月份图3-3-2(5) 2月与7月的销售差价是每千克3元;(6) 7月份销售价最低,1月份销售价最高;(7) 6月与8月、5月与9月、4月与10月、3月与11月,2月与12月的销售价分别相同.点拨:可以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增减性、对称性.最大(小)值等,得出多个结论.例3.某报社为了解读者对本社一种报纸四个版面的喜欢情况,对读者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要求读者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版面,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绘制成了如图3—3—3所示的条形统计图:个单位:人2000(1)请写出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得的一条信息;(2)请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补全如图3—3—4所示的扇形统计图(要求:第二版与第三版相邻,并说明这两福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图3-3-3(3)请你根据上述数据,对该报社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冲刺:数形结合问题--巩固练习题及答案(提高)

中考冲刺:数形结合问题—巩固练习(提高)【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某工厂有两个大小相同的蓄水池,且中间有管道连通.现要向甲池中注水,若单位时间内的注水量不变,那么,从注水开始,水池乙水面上升的高度h与注水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可能是()2.若用(a)、(b)、(c)、(d)四幅图像分别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请按图像所给顺序,将下面的①、②、③、④对应顺序.①小车从光滑的斜面上滑下(小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②一个弹簧不挂重物到逐渐挂重物(弹簧长度与所挂重物的重量的关系)③运动员推出去的铅球(铅球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④小杨从A到B后,停留一段时间,然后按原速度返回(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顺序是 ( )A.③④②①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④①③②二填空题3. 如图,一种电子游戏,电子屏幕上有一正六边形ABCDEF,点P沿直线AB从右向左移动,当出现点P与正六边形六个顶点中的至少两个顶点距离相等时,就会发出警报,则直线AB上会发出警报的点P有个.4.如下图所示,按下列方法将数轴的正半轴绕在一个圆(该圆的周长为3个单位长,且在圆周的三等分点处分别标上了数字0,1,2)上:先让原点与圆周上数字0所对应的点重合,再将正半轴按顺时针方向绕在该圆周上,使数轴上1,2,3,4……所对应的点分别与圆周上1,2,0,1,……所对应的点重合,这样,正半轴上的整数就与圆周上的数字建立了一种对应关系.(1)圆周上的数字a与数轴上的数5对应,则a= ;(2)数轴上的一个整数点刚刚绕过圆周n圈(n为正整数)后,并落在圆周上数字1所对应的位置,这个整数是(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5.小翔在如图1所示的场地上匀速跑步,他从点A出发,沿箭头所示方向经过点B跑到点C,共用时30秒.他的教练选择了一个固定的位置观察小翔的跑步过程.设小翔跑步的时间为t(单位:秒),他与教练的距离为y(单位:米),表示y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这个固定位置可能是图1中的_________点.三、解答题6.将如图所示的长方体石块(a>b>c)放入一圆柱形水槽内,并向水槽内匀速注水,速度为v cm3/s,直至注满水槽为止.石块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完全放入水槽内,如图所示.在这三种情况下,水槽内的水深h (cm )与注水时间 t ( s )的函数关系如上图1-6所示.根据图象完成下列问题:(1)请分别将三种放置方式的示意图和与之相对应的函数关系图象用线连接起来;(2)水槽的高h= cm ;石块的长a= cm ;宽b= cm ;高c= cm ; (3)求图5中直线CD 的函数关系式; (4)求圆柱形水槽的底面积S .7.在数学活动中,小明为了求23411111+++++22222n …的值(结果用n 表示),设计如图1所示的几何图形.(1)请你利用这个几何图形求23411111+++++22222n …的值为_______; (2)请你利用图2,再设计一个能求23411111+++++22222n …的值的几何图形.8.探索研究: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为函数y =14x 2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的任一点,点A 的坐标为12 122 123124 … (图1)(图2)(0,1),直线l 过B (0,-1)且与x 轴平行,过P 作y 轴的平行线分别交x 轴,l 于C ,Q ,连结AQ 交x 轴于H ,直线PH 交y 轴于R . (1)求证:H 点为线段AQ 的中点;(2)求证:①四边形APQR 为平行四边形;②平行四边形APQR 为菱形; (3)除P 点外,直线PH 与抛物线y =14x 2有无其它公共点?并说明理由.9.阅读材料,解答问题.利用图象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 2﹣2x ﹣3>0.解:设y=x 2﹣2x ﹣3,则y 是x 的二次函数.∵a=1>0,∴抛物线开口向上.又∵当y=0时,x 2﹣2x ﹣3=0,解得x 1=﹣1,x 2=3.∴由此得抛物线y=x 2﹣2x ﹣3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 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当x <﹣1或x >3时,y >0.∴x 2﹣2x ﹣3>0的解集是:x <﹣1或x >3.(1)观察图象,直接写出一元二次不等式:x 2﹣2x ﹣3<0的解集是 _________ ;(2)仿照上例,用图象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 2﹣1>0(画出草图).10.(1)夜晚,小明在路灯下散步.已知小明身高1.5米,路灯的灯柱高4.5米. ①如图1,若小明在相距10米的两路灯AB 、CD 之间行走(不含两端),他前后的两个影子长分别为 FM=x 米,FN=y 米,试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x lQC PA OB HRy②有言道:形影不离.其原意为:人的影子与自己紧密相伴,无法分离.但在灯光下,人的速度与影子的速度却不是一样的!如图2,若小明在灯柱PQ前,朝着影子的方向(如图箭头),以0.8米/秒的速度匀速行走,试求他影子的顶端R在地面上移动的速度.(2)我们知道,函数图象能直观地刻画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现有一新版龟兔赛跑的故事:由于兔子上次比赛过后不服气,于是单挑乌龟再来另一场比赛,不过这次路线由乌龟确定…比赛开始,在同一起点出发,按照规定路线,兔子飞驰而出,极速奔跑,直至跑到一条小河边,遥望着河对岸的终点,兔子呆坐在那里,一时不知怎么办.过了许久,乌龟一路跚跚而来,跳入河中,以比在陆地上更快的速度游到对岸,抵达终点,再次获胜.根据新版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请在同一坐标系内(如图3),画出乌龟、兔子离开终点的距离s与出发时间t的函数图象示意图(实线表示乌龟,虚线表示兔子).【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2.【答案】A;二、填空题3.【答案】5.【解析】如图,分别以一顶点为定点,连接其与另一顶点的连线,在此图形中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知,CD∥BE∥AF,ED∥FC∥AB,EF∥AD∥BC,EC∥FB,AE∥BD,AC∥FD,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相互平行的一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相等,在这五组平行线段中,AE、BD与AB垂直,其中垂直平分线必与AB平行,故无交点.故直线AB上会发出警报的点P有:CD、ED、EF、EC、AC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AB的交点,共五个.4.【答案】(1)2 (2)3n+1;【解析】(1)∵数轴上1,2,3,4,…所对应的点分别与圆周上1,2,0,1,…所对应的点重合,∴圆周上数字a与数轴上的数5对应时a=2;(2)∵数轴上1,2,3,4,…所对应的点分别与圆周上1,2,0,1,…所对应的点重合,∴圆周上了数字0、1、2与正半轴上的整数每3个一组0、1、2,3、4、5,6、7、8,…分别对应,∴数轴上的一个整数点刚刚绕过圆周n圈(n为正整数)后,并落在圆周上数字1所对应的位置,这个整数是3n+1.故答案为:a=2;3n+1.5.【答案】点Q.三、解答题6.【答案与解析】(1)(1)图1与图4相对应,图2与图6相对应,图3与图5相对应;(2)10; a=10; b=9; c=6.(3)由题意可知C点的坐标为(45,9),D点的坐标为(53,10),设直线CD的函数关系式为h=kt+b,∴945, 1053k bk b =+⎧⎨=+⎩解得1,8.278 kb⎧=⎪⎪⎨⎪=⎪⎩∴直线CD的函数关系式为h=127 88t+;(4)石块的体积为abc=540cm3,根据图4和图6可得:10540(106)535321s s--=-. 解得S=160(cm ).7.【答案与解析】(1)设总面积为:1,最后余下的面积为:12n , 故几何图形的值为:23411111+++++22222n …的值为112n -.故答案为:112n -.8.【答案与解析】(1)证明:∵A(0,1),B (0,﹣1),∴OA=OB. 又BQ∥x 轴, ∴HA=HQ;(2)证明:①由(1)可知AH=QH ,∠AHR=∠QHP,∵AR∥PQ,∴∠RAH=∠PQH, ∴△RAH≌△PQH. ∴AR=PQ, 又AR∥PQ,∴四边形APQR 为平行四边形; ②设P (m ,m 2),∵PQ∥y 轴,则Q (m ,﹣1),则PQ=1+m 2. 过P 作PG⊥y 轴,垂足为G .在Rt△APG中,AP=+1=PQ,∴平行四边形APQR为菱形;(3)解:设直线PR为y=kx+b,由OH=CH,得H(,0),P(m,m2).代入得:,∴,∴直线PR为.设直线PR与抛物线的公共点为(x,x2),代入直线PR关系式得:x2﹣x+m2=0,(x﹣m)2=0,解得x=m.得公共点为(m,m2).所以直线PH与抛物线y=x2只有一个公共点P.9.【答案与解析】解:(1)-1<x<3;(2)设y=x2-1,则y是x的二次函数,∵a=1>0,∴抛物线开口向上.又∵当y=0时,x2-1=0,解得x1=-1,x2=1.∴由此得抛物线y=x2-1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当x<-1或x>1时,y>0.∴x2-1>0的解集是:x<-1或x>1.10.【答案与解析】解:(1)∵EF∥AB,∴∠MEF=∠A,∠MFE=∠B.∴△MEF∽△MAB.①===.∴=,MB=3x BF=3x-x=2x.同理,DF=2y.∵BD=10,∴2x+2y=10,∴y=-x+5,∵当EF接近AB时,影长FM接近0;当EF接近CD时,影长FM接近5,∴0<x<,②如图2所示,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EE′=FF′=0.8t, ∵EF∥PQ,∴∠REF=∠RPQ,∠RFE=∠RQP,∴△REF∽△RPQ,∴∴∵EE′∥RR′,∴∠PEE'=∠PRR',∠PE′E=∠PR′R,∴△PEE′∽△PRR′,∴∴∴RR'=1.2t∴1.2t= 1.2(Vt=影子米/秒)1.2t= 1.2(Vt=影子米/秒).(2)如图3所示.。
中考专题:和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数形结合)

专题一:和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数形结合)一、基础题部分 1、(2010•泸州)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 y1=m/x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 y2=kx+b 的图象交于两点 A(-2,1) 、 B(a,-2) .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若一次函数 y2=kx+b 的图象交 y 轴于点 C,求△AOC 的面积(O 为 坐标原点) ; (3)求使 y1>y2 时 x 的取值范围.2、如图,在矩形 ABCD 中,动点 P 从点 B 出发,沿 BC,CD,DA 运动到点 A 停止,设点 P 运动路程为 x, △ABP 的面积为 y,如果 y 关于 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ABC 的面积的面积是( )A.8 B.10 C.16 D.20 3、(2011•湖州)如图,已知 A、B 是反比例函数 y= k/x(k>0,x>0)图象上的两点,BC∥x 轴,交 y 轴 于点 C.动点 P 从坐标原点 O 出发,沿 O→A→B→C(图中“→”所示路线)匀速运动,终点为 C.过 P 作 PM⊥x 轴,PN⊥y 轴,垂足分别为 M、N.设四边形 OMPN 的面积为 S,P 点运动时间为 t,则 S 关于 t 的函数 图象大致为( )A.B.C.D.4、(11 河北)根据图 5 中①所示的程序,得到了 y 与 x 的函数图象,如图 5 中②,若点 M 是 y 轴正半轴上任 意一点,过点 M 作 PQ∥x 轴交图象于点 P、Q,连接 OP、OQ,则以下结论:1①x<0 时,y=2 x输入非零数 x②△OPQ 的面积为定值 ③x>0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④MQ=2PM ⑤∠POQ 可以等于 90° 其中正确结论是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⑤x<0取倒数x>0 y取倒数×2 ×4 取相反数PM QO输出 yx①图5②二、综合解答题部分1、 (2010 年石家庄市模拟)将右图所示的长方体石块(a > b > c)放入一圆柱形水槽内,并向水槽内匀速注 水,速度为 v cm3/s,直至注满水槽为止.石块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完全 放入水槽 内,如图 13-1 ~ 图 13-3 所示. c b a在这三种情况下,水槽内的水深 h cm 与注水时间 t s 的函数关系如图 13-4 ~ 图 13-6 所示.根据图象完 成下列问题: (1)请分别将三种放置方式的示意图和与之相对应的函数关系图象用线连接起来; (2)水槽的高= cm;石块的长 a= cm;宽 b = cm;高 c= cm; (3)求图 13-5 中直线 CD 的函数关系式; (4)求圆柱形水槽的底面积 S.2、因南方旱情严重,乙水库的蓄水量以每天相同的速度持续减少为缓解旱情,北方甲水库立即以管道运输的方式给予以支援下图是两水库的蓄水量 y(万米 3)与时间 x(天)之间的函数图象.在单位时间 内,甲水库的放水量与乙水库的进水量相同(水在排放、接收以及输送过程中的损耗不计).通过分析图 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甲水库每天的放水量是多少万立方米? (2)在第几天时甲水库输出的水开始注入乙水库?此时乙水库的蓄水量为多少万立方米? (3)求直线 AD 的解析式.2思路分析: (1)由甲函数图象 5 天水的减少量即可算出甲每天的放水量; (2)由图象可以看出,10 天后乙水库蓄水量开始增加,由直线 AB 的 函数解析式得出 A 点坐标,求出此时乙水库的蓄水量; (3) 要求直线 AD 的解析式需求出 D 点坐标, 甲的排水量为乙的进水量, 则 D 的横坐标为 15,按等量关系“15 天后乙的蓄水量=10 天原有的水量 +甲注入的水量-自身排出的水量”求出 D 点纵坐标,再求出函数解析式.3、 如图 1, 在梯形 ABCD 中, AD∥BC, ∠C=90°, E 从点 B 出发, 点 以每秒 k 个单位长的速度, 沿折线 BA-AD-DC 向点 C 运动;点 F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的速度从点 C 向点 B 运动,点 E、F 同时出发同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 t 秒时,△EBF 的面积为 y,已知 y 与 t 的函数关系如图 2 所示. 请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点 E 运动到 A、D 两点时,y 的值分别是 和 ; (2)求 BC 和 CD 的长; (3)求点 E 的运动速度 k; (4)当 t 为何值时,△EBF 与梯形 ABCD 的面积之比是 1:3. 考点:直角梯形;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4、如图 1 是甲、乙两个圆柱形水槽的轴截而示意图,乙槽中有一圆柱形铁块立放其中(圆柱形铁块的下底 面完全落在乙槽底面上).现将甲槽中的水匀速注人乙槽,甲、乙两个水槽中水的深度 y(厘米>与注水时 间 x(分钟)之间的关系如图 2 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图 2 中折线 ABC 表示 槽中水的深度与注水时间之间的关系,线段 DE 表示 槽中水的深度 ; 与注水时间之间的关系(以上两空选塡“甲”或“乙”),点 B 的纵坐标表示的实际意义是 (2)注水多长时间时,甲、乙两个水槽中水的深度相同? (3)若乙槽底面积为 36 平方厘米(壁厚不计),求乙槽中铁块的体积; (4)若乙槽中铁块的体积为 112 立方厘米,求甲槽底面积(壁厚不计).4三、课外练习: 1、如图,点 P 是菱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上一动点(不与点 A、C 重合).过点 P 且垂直于 AC 的直线交菱形 ABCD 的边于 M、N 两点.若 AC=2,BD=1,设 AP=x,MN=y,则 y 关于 x 的函数图象的 大致形状是( )A.B.C.D.2、如图 1,某商场有一双向运行的自动扶梯,扶梯上行和下行的速度保持不变且相同,甲、乙两人同时站 上了此扶梯的上行和下行端,甲站上上行扶梯的同时又以 0.8 m/s 的速度往上跑,乙站上下行扶梯后则站 立不动随扶梯下行,两人在途中相遇,甲到达扶梯顶端后立即乘坐下行扶梯,同时以 0.8 m/s 的速度往下 跑,而乙到达底端后则在原地等候甲.图 2 中线段 OB、AB 分别表示甲、乙两人在乘坐扶梯过程中,离扶 梯底端的路程 y(m)与所用时间 x(s)之间的部分函数关系,结合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 (2) (3) 点 B 的坐标是 ; 求 AB 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 乙到达扶梯底端后,还需等待多长时间,甲才到达扶梯底端?3. (10 长春)如图①,A、B、C 三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之间有阀门连接.从某一时刻开始,打开 A 容器阀门, 以 4 升/分的速度向 B 容器内注水 5 分钟,然后关闭,接 着打开 B 阀门,以 10 升/分的速度向 C 容器内注水 5 分 钟,然后关闭.设 A、B、C 三个容器的水量分别为 yA、 yB、yC(单位:升),时间为 t(单位:分).开始时,B 容 器内有水 50 升.yA、yC 与 t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请 在 0≤t≤10 的范围内解答下列问题: (1)求 t=3 时,yB 的值. (2)求 yB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并在图②中画出其图象. (3)求 yA∶yB∶yC=2∶3∶4 时 t 的值.5。
中考数学专题之数形结合

中考数学专题 数形结合知识梳理数形结合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思索,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从而起到优化计算的目的.华罗庚先生曾指出:“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这充分说明了数形结合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是中考数学的一个最重要数学思想.典型例题一、在数与式中的应用【例1】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a ab +-=_________.【分析】 由数轴上a ,b 的位置可以得到a 〈0,b>0且a <b .∴2a a =-,a b b a -=-.【解】()22a a b a b a a b +-=-+-=-+【例2】 如下图是小明用火柴搭的1条、2条、3条“金鱼”……,则搭n 条“金鱼”需要火柴_________根.【分析】 由图形可知,搭1条金鱼需要8根火柴棒,后面每多一条就多6根火柴棒,所以搭n 条金鱼共需8+6(n -1)=(6n+2)根火柴棒. 【解】6n+2二、在方程、不等式中的应用【例3】 (08聊城)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020x a x ->⎧⎨->⎩的整数解共有2个,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分析】解不等式组得解集为2x ax >⎧⎨<⎩,我们可以将x<2标注在数轴上,要使得不等式组有2个整数解,由图象可知整数解为0,1,则a 应在-1~0之间,且可以等于-1,但不能为0,所以以的取值范围是-l ≤a <0.【解】 1≤n 〈0【例4】(08南通)用图象法解某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所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A.203210x yx y+-=⎧⎨--=⎩B.2103210x yx y--=⎧⎨--=⎩C.2103250x yx y--=⎧⎨+-=⎩D.20210x yx y+-=⎧⎨--=⎩【分析】根据图象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方程组的解为11xy=⎧⎨=⎩,只要将解进行代入检验即可.【解】D【例5】已知二次函数y=a 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若关于x的方程a x2+bx+c-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为()A.k〉3 B.k=3 C.k<3 D.无法确定【分析】如果根据b2-4a c的符号来判别解的情况,本题将无从入手,可将原方程变形为a x2+bx+c=k,从而理解成是两个函数的交点问题,即2y ax bx cy k⎧=++⎨=⎩,由图象可知只要y=k〈3就一定定与抛物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所以答案选C.【解】C三、在函数中的应用【例6】(08安徽)如图为二次函数y=a x2+bx+c的图象,在下列说法中:①a c<0 ②方程a x2+bx+c=0的根是x1=-1,x2=3 ③a+b+c>0 ④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正确的说法有__________.(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分析】由图象可知,开口向上,与x轴交于-1和3两点,与y轴交于负半轴,则a>0,c〈0;由对称性知对称轴x=1,所以结论①②④正确.【解】①②④【例7】某跳水运动员进行10米跳台跳水训练时,身体(看成一点)在空中的运动路线如图所示,为经过原点O 的一条抛物线(图中标出的数据为已知条件).要跳某个规定动作时,正常情况下,该运动员在空中的最高处距水面2103米,入水处距池边的距离为4米,同时,运动员在距水面高度为5米以前,必须完成规定的翻腾动作,并调整好入水姿势,否则就会出现失误,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某次试跳中,测得运动员在空中运动路线是如图抛物线,且运动员在空中调整好入水姿势时,距池边的水平距离为3导米,问此次跳水会不会失误?并通过计算说明理由.【分析】(1)在给出的直角坐标系中,要确定抛物线的解析式,就要确定抛物线上三个点的坐标,如起跳点O(0,0),入水点(2,-10),最高点的纵点标为23. (2)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后,要判断此次跳水会不会失误, 就是要看当该运动员在距池边水平距离为335米,3332155x =-=时, 该运动员距水面高度与5米的关系.【解】(1)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下,设最高点为A ,入水点为B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 x 2+bx+c ,由图可知,O ,B 两点的坐标依次为(0,0)(2,-10),且顶点A 的纵坐标为23,则2042104243c a b c ac b a ⎧⎪=⎪⎪++=-⎨⎪-⎪=⎪⎩,解得2561030a b c ⎧=-⎪⎪⎪=⎨⎪=⎪⎪⎩或3220a b c ⎧=-⎪⎪=-⎨⎪=⎪⎩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 轴右侧,∴02b a ->.又抛物线开口向下,∴256a =-,103b =,c=0,∴2251063y x x =-+.(2)当运动员在空中距池边距离为335米时,即383255x=-=时,63y=-,∴此时运动员距水面高为16410533-=<.因此,试跳会出现失误.四、在概率统计中的应用【例8】(05江西)某报社为了解读者对本社一种报纸四个版面的喜欢情况,对读者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要求读者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版面,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1)请写出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得的一条信息;(2)请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补全扇形统计图,并说明这两幅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3)请你根据上述数据,对该报社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分析】观察条形统计图可以计算出调查总人数,画扇形统计图需计算出第一版、第二版的百分比和圆心角,分别为15003601085000⨯︒=︒,500360365000⨯︒=︒,建议可从不足的方面提出.【解】(1)参加调查的人数为5000人;(2)如图所示: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喜欢各版面的读者人数.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喜欢各版面的读者人数占所调查的总人数的百分比.(3)如:建议改进第二版的内容,提高文章质量,内容更贴近生活,形式更活泼些.综合训练1.“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如图中数轴上的点P 所表示的数是2",这种说明问题的方式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叫做( )A .代入法B .数形结合C .换元法D .分类讨论2.(08大连)如图,两温度计读数分别为我国某地今年2月份某天的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那么这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 ( )A .5℃B .7℃C .12℃D .-12℃3.某人从A 地向B 地打长途电话6分钟,按通话时间收费,3分钟以内收费2.4元,此后每加1分钟加收1元,则表示电话费y(元)与通话时间(分)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4.若M 112y ⎛⎫- ⎪⎝⎭,,N 214y ⎛⎫- ⎪⎝⎭,,312y ⎛⎫ ⎪⎝⎭,三点都在函数ky x=(k<0)的图象上,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为( )A .y 2>y 3>y 1B .y 2〉y 1>y 3C .y 3>y 1〉y 2D .y 3〉y 2〉y 15.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x -n=0没有实数根,则抛物线y=x 2-x -n 的顶点在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6.(08临沂)若不等式组302741x a x x +<⎧⎨+>-⎩的解集为x 〈0,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A .a 〉0B .a =0C .a >4D .a =47.(08镇江)福娃们在一起探讨研究下面的题目:函数y=x 2-x+m (m 为常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如果x=a 时,y<0;那么x=a -1时,函数值( )下面是福娃们的讨论,请你解答该题.贝贝:我注意到当x=0时,y=m〉0.晶晶:我发现图象的对称轴为x=1 2欢欢:我判断出x1<a〈x2.迎迎:我认为关键要判断a-1的符号.妮妮:m可以取一个特殊的值.A.y<0 B.0<y<m C.y〉m D.y=m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150°,OA=OB=2,则点A、B的坐标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9.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挖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a>b)如图1,把余下的部分剪拼成一个矩形如图2,通过计算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验证了一个等式,则这个等式是_______________.10.(08绍兴)如图,已知函数y=x+b和y=a x+3的图象交点为P,则不等式x+b>a x+3的解集为__________.11.方程组211y xy x=-⎧⎨=--⎩的解是__________.12.(08广州)如图,为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化简()222a b a b ---.13.(02南京)(1)阅读下面材料:点A 、B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a 、b,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 .当A 、B 两点中有一点在原点时,不妨设点A 在原点,如图1,AB OB b a b ===-; 当A 、B 两点都不在原点时,①如图2,点A 、B 都在原点的右边AB OB OA b a b a a b =-=-=-=-; ②如图3,点A 、B 都在原点的左边,()AB OB OA b a b a a b =-=-=---=-; ③如图4,点A 、B 在原点的两边,()AB OB OA a b a b a b =+=+=+-=-.(2)回答下列问题:①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②数轴上表示x 和-1的两点A 和B 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如果2AB =,那么x 为__________; ③当代数式12x x ++-取最小值时,相应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14.(08苏州)某厂生产一种产品,图①是该厂第一季度三个月产量的统计图,图②是这三个月的产量与第一季度总产量的比例分布统计图,统计员在制作图①、图②时漏填了部分数据.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厂第一季度_________月份的产量最高.(2)该厂一月份产量占第一季度总产量的_______%.(3)该厂质检科从第一季度的产品中随机抽样,抽检结果发现样品的合格率为98%.请你估计:该厂第一季度大约生产了多少件合格的产品?(写出解答过程)15.(08恩施)如图所示,C 为线段BD 上一动点,分别过点B 、D 作AB ⊥BD ,ED ⊥BD ,连接AC 、EC .已知AB=5,DE=1,BD=8;设CD=x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AC+CE 的长;(2)请问点C 满足什么条件时,AC+CE 的值最小?(3)根据(2)中的规律和结论,请构图求出代数式()224129x x ++-+的最小值.16.如图,已知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1,0)、B (3,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0,3)。
中考数学几何图形复习专题10 反比例函数的综合探究(数形结合)(学生版)

专题10 反比例函数的综合训练(数形结合)1.如图,一次函数4y 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0k y k x=≠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交于()1,A n 和()3,B m 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在第一象限内,当一次函数4y x =-+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0k y k x=≠的值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求△AOB 面积.2.如图,反比例函数2y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x b =+的图象交于(1, )A m ,(2, )B n -两点,一次函数图象与y 轴交于点C ,与x 轴交于点D .(1)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观察图象,写出2kx b x>+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连接OA ,在第三象限的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2OCP OCA S S =△△?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正比例函数y =12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k x的图象交于A (a ,﹣2),B 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和点B 的坐标;(2)P 是第一象限内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AB 于点C ,连接PO ,若△POC 的面积为3,求点P 的坐标.4.如图,等腰Rt ABO 的直角顶点O 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重合,反比例函数()0m y x x=<的图象经过点A ,反比例函数()0n y x x =>的图象经过点B .(1)试猜想m 与n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2n =,求当点B 的纵坐标分别为1和2时,等腰Rt ABO 的面积;(3)请直接写出当2n =时,等腰Rt ABO 的面积的最小值_________.5.如图,一次函数()=+0y mx n m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象相交于第二、四。
中考数学数形结合类最值问题

如图,在边长为 2 的菱形 ABCD 中,∠A=60°,M 是 AD 边的中点,N 是 AB 边上的一动点, 将△AMN 沿 MN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MN,连接 A’C,则 A’C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D
C
M
A'
A
N
B
【分析】考虑△AMN 沿 MN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MN,可得 MA’=MA=1,所以 A’轨迹是 以 M 点为圆心,MA 为半径的圆弧.
V2 V1
B
V1
MA
V2 C
N
【问题分析】
AC V2
BC V1
1 =
V1
BC
V1 V2
AC
,记 k
V1 V2
,
即求 BC+kAC 的最小值.
【问题解决】 构造射线 AD 使得 sin∠DAN=k,CH/AC=k,CH=kAC.
B
M Aα
C
N
CH sinα= =k
H
AC
D
CH=kAC
将问题转化为求 BC+CH 最小值,过 B 点作 BH⊥AD 交 MN 于点 C,交 AD 于 H 点,此时
x E
(1)求 A、B 两点水平距离,即水平宽;
(2)过点 C 作 y 轴平行线与 AB 交于点 D,可得点 D 横坐标同点 C;
(3)求直线 AB 解析式并代入点 D 横坐标,得点 D 纵坐标;
(4)根据 C、D 坐标求得铅垂高;
(5)利用公式求得三角形面积.
例
【2019 海南中考(删减)】
如图,已知抛物线 y ax2 bx 5 经过 A(5,0) ,B(4,3) 两点,与 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 C .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 数形结合思想(含答案)

数形结合思想一、选择题1、已知点M(1-a ,a+2)在第二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a>-2 (B)-2<a<1 (C)a<-2 (D)a>1 2、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 )(A )相应各组的频数 (B )组数 (C )相应各组的频率 (D )组距 3、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图所示,当y <0时,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0B .x <0C .-2<x <0D .x <1 4、过⊙O 内一点M 的最长的弦长为6cm ,最短的弦长为4cm . 则OM 的长为( )A.3cmB .5cmC .2cmD .3cm5、一个圆锥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2倍,则这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 A .600B .1800C .300D .9006、若用(a)、(b)、(c)、(d)四幅图像分别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请按图像所给顺序,将下面的①、②、③、④对应顺序。
① 小车从光滑的斜面上滑下(小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② 一个弹簧不挂重物到逐渐挂重物(弹簧长度与所挂重物的重量的关系) ③ 运动员推出去的铅球(铅球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④ 小杨从A 到B 后,停留一段时间,然后按原速度返回(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正确的顺序是A .③④②①B .①②③④C .②③①④D .④①③②7、小圆圈是网络的结点,结点之间的边线表示它们之间的网线相联,边线标注的数字表示该网线单位时间内可以通过的最大信息量,现在的结O 1-2点A向结点B传递信息,可以分开沿不同的路线同时传递,单位时间内传递的最大信息量为:A.19B.20C.24D.268、如图是某蓄水池的横断面示意图,分为深水池和浅水池,如果这个蓄水池以固定的流量注水,下面能大致表示水的最大深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的图像是( )9、如图,周长为68的矩形ABCD被分成7个全等的矩形,则矩形ABCD面积为()(A)98 (B)196 (C)280 (D) 28410、如图,在□ABCD中,EF∥BC,GH∥AB,EF、GH的交点P在BD上,则图中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有()(A)0对(B)1对(C)2对(D)3对二、填空题:1、把正方形ABCD沿着对角线AC的方向移动到正方形A'B'C'D'的位置,它们的重叠部分(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一半,若AC=2,则正方形移动的距离AA'是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的顶点B的坐标为(4,2),直线12y x b=+恰好将矩形OACB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b= 。
一道中考题的数形结合分析

, —— 一 一
取
q一 — — —
当 - +4时 , r —q
Y 一 口( + 4 + 6 q 4 + C q ) (+ ) = a 。 8 q 1 n+ 十 4 + C q+ a 十 6 6
= ==
f 一丁 一
一 — 一 :0 < 一 , : :
( q + 6 + c a) 8 q 4 + 1 n a q + + a+ b 5
.
- -
-
,
‘
.
.
( , a , q + 6 + c 口 0, q- ). .a q + 一
.q为方 程 口 + +f =0的根 , +口 于是 , 别式 判
.
。
2 由数到形 . 图象上看清几何实质 从
为 了叙述 的 方 便 , 们 引 进 记 号 .( 来 表 示 所 我 厂 ) 给 的二 次 函数 , 有
。
.
.
3 f 0. a >象是 一 条抛 物线 . 已 知条 件 Ⅱ 疗 = 0 n + +C , >6 C 表 明抛 物 线 经 过 定 点 > , A( , )其 与 轴 的 另一 个 交 10 , 点为B( , ) 由于 0,
“
1
y
AB 一 1 量 一 am — —c
n n
1n 5 一4@ +4b — a.
n 6 O, > ≥
b + 4 b 口 _ a ・n 5 a < {4 一 a ,
‘
‘ .
’
. .
< —
( - a + ( - b + ( - c a- ) a ) a )
—
一 3,
n
维普资讯
号 q .
. —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第十四讲数形结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跃龙学堂 您身边的中小学生辅导专家1第十四讲 数形结合问题【典型例题1】如图,抛物线顶点坐标为点C (1,4),交x 轴于点A (3,0),交y 轴于点B .(1)求抛物线和直线AB 的表达式;(2)点P 是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上的一个动点,连结P A ,PB ,当P 点运动到顶点C 时,求△CAB 的铅垂高CD 及CAB S ∆;(3)是否存在一点P ,使S △P AB =89S △CAB ,若存在,求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设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4)1(21+-=x a y 。
把A (3,0)代入表达式,求得1-=a 。
所以324)1(221++-=+--=x x x y 。
设直线AB 的表达式为 b kx y +=2。
由3221++-=x x y 求得B 点的坐标为)3,0( 。
把)0,3(A ,)3,0(B 代入b kx y +=2中,解得 3,1=-=b k 。
所以32+-=x y 。
(2)因为C 点坐标为(1,4),所以当x =1时,y 1=4,y 2=2。
所以CD =4-2=2。
xCOy ABD 1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跃龙学堂 您身边的中小学生辅导专家2 32321=⨯⨯=∆CAB S (平方单位)。
(3)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 ,设P 点的横坐标为x ,△P AB 的铅垂高为h , 则x x x x x y y h 3)3()32(2221+-=+--++-=-=。
由S △P AB =89S △CAB ,得 389)3(3212⨯=+-⨯⨯x x 。
化简得 091242=+-x x 。
解得 23=x 。
将23=x 代入3221++-=x x y 中, 解得P 点坐标为)415,23(。
专题48 中考数学数形结合思想(解析版)

专题48 中考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中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数和形两大部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
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应用大致又可分为两种情形:或者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或者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某种关系,即数形结合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种情形是“以数解形”,而第二种情形是“以形助数”。
“以数解形”就是有些图形太过于简单,直接观察却看不出什么规律来,这时就需要给图形赋值,如边长、角度等。
1.数形结合思想的含义数形结合思想是指从几何直观的角度,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研究数量关系,寻求代数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形助数),或利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以数助形)的一种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使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问题得以解决。
2.数形结合思想应用常见的四种类型(1)实数与数轴。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借助数轴观察数的特点,直观明了。
(2)在解方程(组)或不等式(组)中的应用。
利用函数图象解决方程问题时,常把方程根的问题看作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来解决;利用数轴或函数图象解有关不等式(组)的问题直观,形象,易于找出不等式(组)解的公共部分或判断不等式组有无公共解。
(3)在函数中的应用。
借助于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函数图象的几何特征与数量特征紧密结合,体现了数形结合的特征与方法。
(4)在几何中的应用。
对于几何问题,我们常通过图形,找出边、角的数量关系,通过边、角的数量关系,得出图形的性质等。
3.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方法“数”和“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 每一个几何图形中都蕴含着与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密切相关的数量关系;反之,数量关系又常常可以通过几何图形做出直观地反映和描述.数形结合的实质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在解决代数问题时,想到它的图形,从而启发思维,找到解题之路;或者在研究图形时,利用代数的知识,解决几何的问题.实现了抽象概念与具体图形的联系和转化,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例题1】(2020•遵义)构建几何图形解决代数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在计算tan15°时,如图.在Rt △ACB 中,∠C =90°,∠ABC =30°,延长CB 使BD =AB ,连接AD ,得∠D =15°,所以tan15°=AC CD =12+√3=2−√3(2+√3)(2−√3)=2−√3.类比这种方法,计算tan22.5°的值为( )A .√2+1B .√2−1C .√2D .12 【答案】B【分析】在Rt △ACB 中,∠C =90°,∠ABC =45°,延长CB 使BD =AB ,连接AD ,得∠D =22.5°,设AC =BC =1,则AB =BD =√2,根据tan22.5°=ACCD 计算即可.【解析】在Rt △ACB 中,∠C =90°,∠ABC =45°,延长CB 使BD =AB ,连接AD ,得∠D =22.5°,设AC =BC =1,则AB =BD =√2,∴tan22.5°=AC CD =11+√2=√2−1 【对点练习】(2019•湖北省仙桃市)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B.C.D.【答案】C【解答】解:解不等式x﹣1>0得x>1,解不等式5﹣2x≥1得x≤2,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2【例题2】(2020•济宁)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如图,直线y=x+5和直线y=ax+b相交于点P,根据图象可知,方程x+5=ax+b的解是()A.x=20 B.x=5 C.x=25 D.x=15【答案】A【分析】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为两直线解析式所组成的方程组的解.【解析】∵直线y=x+5和直线y=ax+b相交于点P(20,25)∴直线y=x+5和直线y=ax+b相交于点P为x=20.【对点练习】(2020株洲模拟)直线y=k1x+b1(k1>0)与y=k2x+b2(k2<0)相交于点(﹣2,0),且两直线与y轴围城的三角形面积为4,那么b1﹣b2等于.【答案】4【解析】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以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仔细观察图形,注意几个关键点(交点、原点等),做到数形结合.如图,直线y=k1x+b1(k1>0)与y轴交于B点,则OB=b1,直线y=k2x+b2(k2<0)与y轴交于C,则OC=﹣b2,∵△ABC的面积为4,∴OA•OB+=4,∴+=4,解得:b1﹣b2=4.【例题3】(2020通化模拟)在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小明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将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与边长为2的正方形AEFG按图1位置放置,AD与AE在同一直线上,AB与AG在同一直线上.(1)小明发现DG⊥BE,请你帮他说明理由.(2)如图2,小明将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当点B恰好落在线段DG上时,请你帮他求出此时BE 的长.(3)如图3,小明将正方形ABCD绕点A继续逆时针旋转,线段DG与线段BE将相交,交点为H,写出△GHE与△BHD面积之和的最大值,并简要说明理由.【答案】见解析。
中考数学冲刺:数形结合问题--考点例题讲解+练习(提高).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中考冲刺:数形结合问题—知识讲解(提高)【中考展望】1.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可分两类:(1)利用几何图形的直观性表示数的问题,它常借用数轴、函数图象等;(2)运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几何图形问题,常需要建立方程(组)或建立函数关系式等.2. 热点内容:在初中教材中,数的常见表现形式为: 实数、代数式、函数和不等式等,而形的常见表现形式为: 直线型、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抛物线、相似、勾股定理等.在直角坐标系下,一次函数的图象对应着一条直线,二次函数的图象对应着一条抛物线,这些都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二次函数,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同时也使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中得到最充分体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以及与坐标轴的交点等都与其系数a,b,c密不可分.事实上,数a 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b 与a 一起决定抛物线的对称轴位置, c 决定了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位置,与a、b 一起决定抛物线顶点坐标的纵坐标,抛物线的平移的图形关系只是顶点坐标发生变化,其实从代数的角度看是b、c 的大小变化.【方法点拨】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问题,也可以看作代数几何综合问题.从内容上来说,是把代数中的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几何中的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图形的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图形的变换、相似等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会融入开放性、探究性等问题.经常考查的题目类型主要有坐标系中的几何问题(简称坐标几何问题),以及图形运动过程中求函数解析式的问题等.解决这类问题,第一,需要认真审题,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翻译并转化为显性条件;第二,要善于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基本问题;第三,要善于联系与转化,进一步得到新的结论.尤其要注意的是,恰当地使用综合分析法及方程与函数的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典型例题】类型一、利用数形结合探究数字的变化规律1.如图,网格中的每个四边形都是菱形.如果格点三角形ABC的面积为S,按照如图所示方式得到的格点三角形A1B1C1的面积是7S,格点三角形A2B2C2的面积是19S,那么格点三角形A3B3C3的面积为().A.39SB. 36SC.37SD.43S【思路点拨】设网络中每个小菱形的边长为一个单位,由于ABC的面积为S,则小菱形的面积为2S;从图上观察可知三角形A2B2C2三个顶点分别在边长为3个单位的菱形的内部,其中一顶点与菱形重合,另两顶点在与前一顶点不相连的两边上,三角形A n B n C n三顶点分别在边长为(2n+1)个单位的菱形的内部,此菱形与三角形A n B n C n不重合的部分为三个小三角形;由此得到关于三角形A n B n C n面积公式,把n=3代入即可求出三角形A3B3C3的面积.【答案】C.【解析】网络中每个小菱形的边长为一个单位,由于ABC的面积为S,则小菱形的面积为2S;从图上观察可知三角形A2B2C2三个顶点分别在边长为3个单位的菱形的内部,其中一顶点与菱形重合,另两顶点在与前一顶点不相连的两边上,三角形A n B n C n三顶点分别在边长为2n+1个单位的菱形的内部,此菱形与三角形A n B n C n不重合的部分为三个小三角形;而三角形A n B n C n面积=边长为2n+1个单位的菱形面积-三个小三角形面积=2S(2n+1)2-(21)2(21)(1)2(1)2222n n s n n s n n s+⨯⨯+⨯+⨯⨯+⨯--,=S(8n2+8n+2-2n2-n-2n2-3n-1-n2-n),=S(3n2+3n+1),把n=3分别代入上式得:S3=S(3×32+3×3+1)=37S.故选C.【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也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探究问题的规律并有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变式】(2016•潍坊)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x﹣1与x轴交于点A1,如图所示依次作正方形A1B1C1O、正方形A2B2C2C1、…、正方形A n B n C n C n﹣1,使得点A1、A2、A3、…在直线l上,点C1、C2、C3、…在y轴正半轴上,则点B n的坐标是.【答案】(2n﹣1,2n﹣1)【解析】解:∵y=x﹣1与x轴交于点A1,∴A1点坐标(1,0),∵四边形A1B1C1O是正方形,∴B1坐标(1,1),∵C1A2∥x轴,∴A2坐标(2,1),∵四边形A2B2C2C1是正方形,∴B2坐标(2,3),∵C2A3∥x轴,∴A3坐标(4,3),∵四边形A3B3C3C2是正方形,∴B3(4,7),∵B1(20,21﹣1),B2(21,22﹣1),B3(22,23﹣1),…,∴B n坐标(2n﹣1,2n﹣1).类型二、利用数形结合解决数与式的问题2. 已知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2-a|+2a的结果为__________.【思路点拨】由数轴可知,0<a<2,由此去绝对值,对二次根式化简.【答案与解析】解:∵0<a<2,∴|2-a|+2a=2-a+a=2.故答案为:2.【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化简和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关键是根据数轴上的点的位置来判断数a的取值范围,根据取值范围去绝对值,化简二次根式.类型三、利用数形结合解决代数式的恒等变形问题3.(1)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纸片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把余下的部分沿虚线剪开,拼成一个矩形,分别计算这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验证的乘法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2)设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是a,b,斜边为c,将这样的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正方形,验证等式a2+b2=c2成立。
24年初中中考数学典型例题解析-数形结合

24年初中中考数学典型例题解析-数形结合1.如图,在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中,30∠=︒CDE,DE CF⊥,则BF的长是______.【分析】根据题意,证得()ASA△≌△DCE CBF,从而BF CE=,在Rt CDE△中,30∠=︒CDE,3CD=,根据含30︒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与勾股定理可得CE=得到答案.【详解】解:在正方形ABCD中,BC CD=,90B DCE∠=∠=︒,DE CF⊥,90CDE DCF∴∠+∠=︒,90DCE DCF BCF∠=︒=∠+∠,∴CDE BCF∠=∠,在DCE△和CBFV中,90B DCEBC CDCDE BCF∠=∠=︒⎧⎪=⎨⎪∠=∠⎩,()ASA△△≌DCE CBF∴,∴BF CE=,在Rt CDE△中,30∠=︒CDE,3CD=,在含30︒直角三角形中:①由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可设CE x=,则2DE x=;②由勾股定理得到CD==;从而可得CE===,【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背景下求线段长,涉及正方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在ABC 中,70CAB ∠=︒,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到AB C '' 的位置,使得CC AB '∥,划BAB '∠的度数是()A.35︒B.40︒C.50︒D.70︒【答案】B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结合旋转性质,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70CC AB CAB '∠=︒,∥,∴70C CA CAB '∠=∠=︒,∵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到AB C '' 的位置,∴70C AB CAB AC AC '''∠=∠=︒=,,∴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可得70AC C C CA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180707040C AC '∠=︒-︒-︒=︒,BAB CAB CAB ''∠=∠- ,CAC C AB CAB ''''∠=∠-,∴40BAB C AC ''∠=∠=︒,即旋转角的度数是4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旋转性质求角度,涉及平行线的性质、旋转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旋转性质,数形结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将图绕其中心旋转某一角度后会与原图形重合,这个角不能是()A.90︒B.120︒C.180︒D.270︒【答案】B 【分析】将图按照对角线分成四个相同的基本图形,利用旋转的性质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正方形对角线将图形分成四个完全一样的基本图形,可看作由这个基本图形旋转90︒所组成,∴将图绕其中心最小旋转角90︒后会与原图形重合,∴该图形绕其中心旋转90︒的正整数倍后会与原图形重合,从而确定这个角不能是12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图形旋转,分析出图中的基本图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图形的面积可以解决线段长度之间关系的有关问题,这种方法称为等面积法,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请你用等面积法来探究下列三个问题:(1)如图1是著名的“赵爽弦图”,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请用它验证勾股定理222c a b =+.(2)如图2,在Rt ABC △中,90ACB CD ∠=︒,是AB 边上的高,43AC BC ==,,求CD 的长度;(3)如图1,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求()2a b +的值()a b <.【答案】【小问1】见解析【小问2】125【小问3】25【分析】(1)如图1所示,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和,用代数式表示出各部分面积按要求列等式化简即可得证;(2)利用勾股定理得到5AB =,根据等面积法列式求解即可得到125AC BC CD AB ⋅==;(3)由(1)的结论,结合完全平方公式变形,代值求解即可得到答案.【小问1详解】解:如图1所示: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和,2S c = 大正方形;()2S b a =-小正方形;12S ab =直角三角形;()22142c b a ab ∴=-+⨯,即222c a b =+;【小问2详解】解:如图2所示:在Rt ABC △中,90ACB ∠=︒,43AC BC ==,,∴由勾股定理可得5AB ==,CD 是AB 边上的高,∴由等面积法可得1122ABC S AC BC AB CD =⋅=⋅△, 43AC BC ==,,5AB =,∴125AC BC CD AB ⋅==;【小问3详解】解:∵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a b <,如图1所示:∴()22131c b a -==,,∴()22221b a a b ab +--==,由(1)知222c a b =+,∴22113112ab c =-=-=,∴()222222131225a b a b ab c ab +++=+=+==,即()2a b +的值为25.【点睛】本题考查等面积法解决问题,涉及勾股定理证明、等面积法求线段长、以及完全平方公式与勾股定理综合,熟练掌握等面积法求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下列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D.【答案】C【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定义:平面内,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逐项验证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 、该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 、该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C 、该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D 、该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与判断,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题关键.6.一个由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是由()个小立方块搭成的.A.4B.5C.6D.7【答案】B 【分析】从上面看到的图确定底层小立方块个数及形状;从正面看到的图确定行列小立方块的个数及形状;从左面看到的图确定行列小立方块的个数及形状,综合起来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从上面看到的图确定最底层由4个小立方块组成;从正面看到的图及从左面看到的图确定前行只有1个小立方块、第二层有1个小立方块;综上所述,这个几何体由5个小立方块搭成,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从三个方面看组合体,借助空间想象能力,由三个方面看到的平面图还原成立体图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7.完成下面的证明.如图,己知AD BC ⊥于点D ,EF BC ⊥于点F ,12∠=∠,求证:AB DG ∥.证:AD BC ⊥ 于点D ,EF BC ⊥于点F (_________)90ADB EFB ∴∠=∠=︒(垂直的定义)AD EF ∴∥(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2∠=∠ (已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 DG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答案】已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AD ∠,BAD ∠,等量代换【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按照题中证明过程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证:AD BC ⊥ 于点D ,EF BC ⊥于点F (已知)90ADB EFB ∴∠=∠=︒(垂直的定义)AD E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BA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2∠=∠ (已知)2∴∠=BAD ∠(等量代换)AB DG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已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AD ∠,BAD ∠,等量代换.【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读懂题意,按照题中证明过程求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8.如图,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8BC =,6CD =,将ABE 沿BE 折叠,使点A 恰好落在对角线BD 上F 处,求DE 的长.【答案】5DE =【分析】由四边形ABCD 为矩形,得到BAD ∠为直角,由折叠得到EF BD ⊥,AE EF =,AB BF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 的长,由BD BF -求出DF 的长,在Rt DEF △中,设EF x =,表示出ED ,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 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 的值,即可确定出DE 的长.【详解】解: 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8BC =,6CD =,90A ∴∠=︒,6AB CD ==,8BC AD ==,将ABE 沿BE 折叠可得,90EFB A ∠=∠=︒,AE EF =,6BF AB ==,在Rt △ABD 中,90A ∠=︒,6AB =,8AD =,则由勾股定理得10BD ==,即1064FD BD BF =-=-=,设EF AE x ==,则有8ED x =-,在Rt DEF △中,90EFD ∠=︒,则由勾股定理得222DE EF FD =+,即()22284x x -=+,解得3x =,835DE AD AE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方程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几何定理及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9.有足够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如图1),分别记为1号,2号,3号卡片.(1)如果选取4张3号卡片,拼成如图2所示的一个正方形,请用2种不同的方法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用含m ,n 的式子表示).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320a b ab +-+-=,求2()a b -的值.(3)如图3,选取1张1号卡片,2张2号卡片,3张3号卡片,可拼成一个长方形(无缝隙不重叠),根据图形的面积关系,因式分解:2232m mn n ++=.【答案】【小问1】2()m n -;2()4m n mn+-【小问2】1【小问3】(2)()m n m n ++【分析】(1)从“整体”和“部分”两个方面分别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可;(2)根据非负数的定义可得6a b +=,4ab =,再根据22()()4a b a b ab -=+-进行计算即可;(3)求出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以及总面积即可.【小问1详解】解:方法1:图2中阴影部分是边长为()m n -,因此面积为2()m n -;方法2:图2阴影部分也可以看作从边长为()m n +的正方形减去4个长为m ,宽为n 的长方形面积,因此有2()4m n mn +-;【小问2详解】解:∵320a b ab +-+-=,30a b +-≥,20ab -≥,30a b ∴+-=,20ab -=,即3a b +=,2ab =,22()()4a b a b ab∴-=+-98=-1=;【小问3详解】解:如图所示:1张1号,2张2号,3张3号卡片的总面积为2223m n mn ++,而1张1号,2张2号,3张3号卡片可以拼成长为(2)m n +,宽为()m n +的长方形,∴2223(2)()m n mn m n m n ++=++,故答案为:(2)()m n m n ++.【点睛】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数形结合,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是关键.1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点E F ,在AC 上,点G H ,在BD 上.(1)若6050ADC CAD ∠=︒∠=︒,,求BAC ∠和BCD ∠的度数;(2)若四边形EHFG 是平行四边形,求证:AE CF =.【答案】【小问1】70120BAC BCD ∠=︒∠=︒,【小问2】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70ACD ∠=︒,由平行四边形性质得AD BC AB CD ,∥∥,再由平行线性质即可得到答案;(2)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互平分即可得证.【小问1详解】解:∵6050ADC CAD ∠=︒∠=︒,,∴在ACD △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18070ACD ADC CAD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AB CD ,∥∥,∴5070BCA CAD BAC ACD ∠=∠=︒∠=∠=︒,,∴120BCD BCA ACD ∠=∠+∠=︒;【小问2详解】证明:∵四边形EHFG 是平行四边形,∴OE OF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A OC =,∴OA OE OC OF -=-,即AE CF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综合,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利用几何图形的直观性表示数的问题,它常借用数轴、函数图象等;
(2)运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几何图形问题,常常要建立方程(组)或建立函数关系式等.
22. 热点内容
在初中教材中,“数”的常见表现形式为: 实数、代数式、函数和不等式等,而“形”的常见表现形式为: 直线型、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抛物线、相似、勾股定理等.在直角坐标系下,一次函数图象对应一条直线,二次函数的图像对应着一条抛物线,这些都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
第1个图形,S1=1;
第2个图形,S2=1+4;
第3个图形,S3=1+4+7;
第n个图形,Sn=1+4+…+3n-2;
第(n-1)个图形,Sn-1=1+4+…+[3(n-1)-2];
则第n个图形比第(n-1)个图形多(3n-2)枚棋子.
类型二、 利用数形结合解决数与式的问题
2.已知实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b|-|c-b|的结果是 ( ).
(1)你认为图2中的阴影部分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出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3)观察图2,你能写出下列三个代数式:(m+n)2、(m-n)2、mn之间的关系吗?
【答案】
解:(1)图②中阴影部分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m-n);
(2)(m-n)2;(m+n)2-4mn;ﻫ (3)(m-n)2=(m+n)2-4mn.
类型三、利用数形结合解决代数式的恒等变形问题
3. 图①是一个边长为 的正方形,小颖将图①中的阴影部分拼成图②的形状,由图①和图②能验证的式子是( )
A.
B.C.D.【 Nhomakorabea路点拨】
这是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用几何图形来分析和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实质.是一个很典型的“数形结合”的例子,用图形的变换来帮助理解代数学中的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根据图示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边长为(m+n)的正方形的面积减去中间白色的小正方形的面积(m2+n2),即为对角线分别是2m,2n的菱形的面积.据此即可解答.
【总结升华】
这样的试题从最简单的图形入手.找出图形中黑点的个数与第n个图形之间的关系,找规律需要列出算式,一律采用原题中的数据,不要用到计算出来的结果来找规律.
举一反三:
【变式】用棋子按下列方式摆图形,依照此规律,第n个图形比第(n-1)个图形多_____枚棋子.
ﻫ
【答案】
解:设第n个图形的棋子数为 .
【典型例题】
类型一、利用数形结合探究数字的变化规律
1. 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摆放在正多边形的边上,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个图形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是 .
【思路点拨】
首先计算几个特殊图形,发现:数出每边上的个数,乘以边数,但各个顶点的重复了一次,应再减去.第1个图形是2×3-3,第2个图形是3×4-4,第3个图形是4×5-5,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个图形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是(n+1)(n+2)-(n+2)=n2+2n.
【答案与解析】
第1个图形是三角形,有3条边,每条边上有2个点,重复了3个点,需要黑色棋(2×3-3)个;
第2个图形是四边形,有4条边,每条边上有3个点,重复了4个点,需要黑色棋子(3×4-4)个;
第3个图形是五边形,有5条边,每条边上有4个点,重复了5个点,需要黑色棋子(4×5-5)个;
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个图形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是(n+1)(n+2)-(n+2)=n(n+2).ﻫ 故答案为n(n+2)=n2+2n.
A.a+c B.-a-2b+c
C.a+2b-c D.-a-c
【思路点拨】
首先从数轴上a、b、c的位置关系可知:c<a<0;b>0且|b|>|a|,接着可得a+b>0,c-b<0,然后即可化简|a+b|-|c-b|可得结果. 具体步骤为:① a,b,c的具体位置,在原点左边的小于0,原点右边的大于0.②比较绝对值的大小.|a|<|c|<|b|.③化简原式中的每一部分,看看绝对值内部(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的底数)的性质,若大于零,直接提出来,若小于零,则取原数的相反数.④进行化简计算,得出最后结果.
(1)在图1中,抛物线所对应的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是 _____.
(2)在图2中,相距3km的A、B两镇位于河岸(近似看做直线CD)的同侧,且到河岸的距离AC=1千米,BD=2千米,现要在岸边建一座水塔,直接给两镇送水,为使所用水管的长度最短,
【答案】B.
【解析】(m+n)2-(m2+n2)=2mn.
故选B.
【总结升华】
本题是利用几何图形的面积来验证(m+n)2-(m2+n2)=2mn,解题关键是利用图形的面积之间的相等关系列等式.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1是一个长为2m,宽为2n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均分成四块小长方形,然后按图2的形状拼成一个空心正方形.
【答案与解析】
解:从数轴上a、b、c的位置关系可知:c<a<0;b>0且|b|>|a|,
故a+b>0,c-b<0,
即有|a+b|-|c-b|=a+b+c-b=a+c.
故选A.
【总结升华】
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绝对值与数轴之间的关系,进而考察了非负数的运用.数轴的特点:从原点向右为正数,向左为负数,及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非负数在初中的范围内,有三种形式:绝对值(|a|),完全平方式(a±b)2,二次根式 .性质:非负数有最小值是0;几个非负数的和等于0,那么每一个非负数都等于0.
中考数形结合题
———————————————————————————————— 作者:
———————————————————————————————— 日期:
ﻩ
【中考冲刺】数形结合的5个常考类型
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
类型四、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极值问题
4.我们知道: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可以直接确定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并运用轴对称的性质,可以在一条直线上找到一点,使得此点到这条直线同侧两定点之间的距离之和最短.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非常有利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小)值问题.请你尝试解决一下问题: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