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体系比较与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体系比较与评价

每一个理论体系,无论它的建立者自觉到与否,都有一个立场。

关于立场,我们见到两种解释。《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理解和

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特指阶级立场。『1』场有哲学

认为,场“就是事物的相对相关性的所在,也同时是此相对相关性之

所以为可能的所在”。『2』由此来看,立场即在场中的位置。

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评价的角度来看,立场是一个理论体系由以建立

的出发点,也是它的整个体系赖以支撑的基本立足点。事物所处的层

次也是立场的一个方面。立场不同,所建立的理论体系也必然不同。

因为在同一时间,语言表达的线性序列特征决定了我们只能梳理出一

套有条理的意义秩序,被广范接受的以三断论为特征的形式逻辑也决

定了我们只能建立起一套逻辑严谨、一以贯之的理论体系。这就是说,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只能有一个立场。同一个理论体系如果有一个以

上的立场,就必然会导致逻辑矛盾。

立场的选择要服务于我们预期的目的。以对中国古代美学的探讨为例,如果目的是旨在让现代人理解它的特质,则应该以现代观点为立场。

如果目的是旨在表现出中国古典美学的原生态运动的纵向、横向结构

及其特征,则应该选择中国古典美学本身为立场。

立场的选择未必都是有意识的。但是,一旦你选择了某个问题,你同

时就接受了某些预设,从而就在一定层次上取定了一个立场。

立场确定之後,就要确定审视方位,也即视角。这就好比我们站在一

个地方向远方观望,总有一个观望的方向、方位,如上、下、左、右、前、後、东、西、南、北等等。立场好比坐标原点,审视方位好比在

一个坐标体系中相对于X轴所能划出的各个不同度数的角度。也就是说,立场只能有一个,审视方位却能够有多个。

原则上说,同一立场可有无限个审视方位可供选择。但实际上,受时间、精力、水平、物力、财力等等的限制,从同一立场出发的审视方

位只可能是有限的若干个。单一审视方位的理论体系也是有的,仅仅

比较少,主要是那些研究对象属于简单性的、静止的事物的理论。对

复杂性事物或运动变化的事物,为了从不同审视方位来全面、清晰地

揭示事物,就需要从多个审视方位出发,单一的审视方位就显得不够

用了。

立场的选择当然会影响到审视方位的选择与确定。虽然说同一立场能

够有无限个审视方位,但这些审视方位实际上都是被这个立场所决定

了的。立场一旦确定,也就同时确定了有哪些审视方位可供选择,虽

然这些审视力方位很多甚至可能是无限的。

审视方位确定之後,还要确定视界。这就好比照相,在取景完毕后要

调整焦距。视界过远,照片模糊;视界过近,也难以成像。摄影中当

然有变焦镜头可供使用。理论体系的建立中自然也能够有类似的处理。但这显然比摄影复杂多了。之所以复杂是因为人的因素不可避免地渗

透于其中,稍微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

在理论体系的建立中,视界的确定很重要。视界直接影响到视域。

从同一立场出发的若干个审视方位,根据视界横向串联起来所包括的

事物和所形成的关系网络,就是视域。视域的大小首先由立场决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立场是在每一层楼上具体确定的。在

高低不同的楼层上的立场决定了能看到的范围,即视域。视域的大小

还由视界来确定。视界越深越远,视域就大;反之,视界越浅越近,

视域就小。

视域的确定也很重要。视域过大过宽过广,看似无所不包,实则往往

粗疏,犹如蜻蜓点水。视域过小过狭过窄,往往越往细处钻研越感到

吃力,甚至有力不从心之感。这往往被讥笑为钻牛角尖或繁琐。

立场、审视方位、视界、视域确定后,对于理论体系的梳理或建立来说,余下的重要问题就是审视方法。

审视方法最基本的有两种:全释法和生态学方法。

诠释法是审视者以自己的“先入之见”和背景知识作为基础对既有的

文本作出新的意义秩序的梳理。诠释法又有两种子方法:外构解释法

和内构解释法。例如,用西方美学和现代各学科的知识作为解析中国

古典美学的知识基础,这是外构解析法。此法的优点在于能从熟悉的

现象中发现应该给予注重的陌生点,有利于作出新的发现和突破。但

如果操作不当,也容易出现削足适履等等不太合适的情况。内构解析

法的使用,以中国古典美学为例,就是使用中国古代的儒家、道家、

禅宗等各主要流派的美学思想作为基本模板来解析。内构解析法的优

点是谨严、周密、平实、周遍畅达,但却难于作出新发现或突破。

生态学方法与经典自然科学的方法很接近,它是描述性的。审视者作

为主体的因素应该有意识地最大限度地避免渗入到研究工作中去,把

文本当作纯粹客观的对象来实行研究。

理论体系的比较和评价首先要把所涉及的理论的形式特征搞清楚。其

中首先是立场。虽然出现于一个理论体系中的所有问题并非都能在同

样的立场上获得解决,但立场既然是一个理论体系的立足点,则弄清

楚理论体系的立场就好比进了一间屋子的门。这个点,我们还能够从

理论体系的建构和成熟过程来看。一个理论体系在精致化过程中,相

对于反题而对正题实行进一步讨论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在本体系中无

法解决的问题。当我们试图通过占据不同层次的另一个立场来消除这

个问题时,另外的问题又会出现并且出现逻辑矛盾。之所以如此,是

因为事实上不存有绝对的体系。所谓绝对的体系是指:A无所不包的体系;B体系的基础是完全可靠的;C体系内没有不可解决的问题。这样,找出这样的反题或矛盾,对理论体系的比较和评价来说,就显得非常

重要。

当然,要真正解构或全盘否定一个理论体系也殊非易事,因为,不存

有一个完全确定的理论体系。要把一个理论体系同另一个理论体系完

全对立起来事实上同样是不可能的。当然,这里的困难也说明,分析

一个理论体系的形式要素、特征虽然实属必要,但仅仅这个点也是不

够的,还要分析它的其它方面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