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第15章全身麻醉药
神经系统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动物药理学课件)
一、概述
(四)麻醉方式
麻醉前给药(补救不足,增强效果,减少副作用) 基础麻醉(为深麻打基础) 配合麻醉(局麻药或其他药物配合全麻药) 诱导麻醉(使诱导期缩短) 混合麻醉(氟烷与乙醚,减毒/协同)
一、概述
(五)注意事项
麻醉前检查: 对动物要有全面的了解,体质、呼吸、心脏等,适合与 否?
二、常用药物
哌替啶
作用:比吗啡镇痛作用较弱,对呼吸的抑制作用时间较短,能缓解 平滑肌痉挛。
应用:主要用于猫的镇静和镇痛、马痉挛性疝痛的止痛,犬和猫的 麻醉前给药。
注意事项:能兴奋催吐化学感受区,易引起恶心、呕吐。
小结
镇痛药是一类能消除或缓解痛觉的药物
麻醉性镇痛药可选择性地消除或缓解痛觉,但 反复应用易成瘾
常用麻醉性镇痛药物有吗啡、哌替啶等
中枢兴奋药
一、概述
(一)概念
中枢兴奋药是指能选择性的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其机 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咖啡因、尼可刹米、士的宁等。
一、概述
(二)分类 大脑皮层兴奋药:能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促 进脑细胞代谢,改善大脑机能。如咖啡因等。 延髓兴奋药(呼吸兴奋药): 能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增加呼 吸的频率和呼吸深度。如尼可刹米等。 脊髓兴奋药:能选择性兴奋脊髓的药物。小剂量提高脊髓 反射兴奋性,大剂量导致强直性惊厥。如士的宁等。
降低时,禁用肾上腺素解救,可选用去甲肾上腺素。
二、常用药物
地西泮
作用:小剂量可明显缓解狂躁不安等症状。 较大剂量时可产生镇静、中枢性肌松、抗癫痫作用。
应用:各种动物镇静、催眠、保定、抗惊厥、抗癫痫,如治疗 犬破伤风、士的宁中毒、防止野生动物的攻击等。
麻醉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麻醉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麻醉药物是用于手术、疼痛缓解和其他医疗操作中的药物。
它们通过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麻醉、镇痛和抑制意识的效果。
麻醉药物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和使用方式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本文将介绍麻醉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
一、全身麻醉药物全身麻醉药物主要用于手术过程中,能够产生全身麻醉效果。
常见的全身麻醉药物有以下几种:1.静脉麻醉药物:静脉麻醉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给药,迅速起效并具有短暂作用时间。
常见的静脉麻醉药物包括丙泊酚、异丙酚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产生镇静和麻醉效果。
2.气体麻醉药物:气体麻醉药物是通过患者呼吸这种气体来实现麻醉效果。
常见的气体麻醉药物有笑气、氟烷等。
这些药物进入肺部后,通过血液循环带到大脑,发挥麻醉作用。
3.插管麻醉药物:插管麻醉药物是指通过气管插管实现麻醉效果。
常见的插管麻醉药物有地西泮、咪达唑仑等。
这些药物影响神经递质的传递,从而达到麻醉效果。
二、局部麻醉药物局部麻醉药物主要用于局部区域的疼痛缓解,通过阻断痛觉神经的传递来实现麻醉效果。
常见的局部麻醉药物有以下几种:1.局部浸润麻醉药物:局部浸润麻醉药物是通过直接注射到手术区域周围组织中,达到麻醉效果。
常见的局部浸润麻醉药物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这些药物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产生局部麻醉效果。
2.神经周围阻滞麻醉药物:神经周围阻滞麻醉药物是通过将药物注射到神经周围组织或神经束中,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来实现麻醉效果。
常见的神经周围阻滞麻醉药物有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等。
这些药物能够局部麻醉神经束,使其对疼痛信号不敏感。
三、镇痛药物镇痛药物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并不具有麻醉效果。
常见的镇痛药物有以下几种:1.阿片类镇痛药物:阿片类镇痛药物是一类强效的镇痛药物,通过与脑中的阿片受体结合来缓解疼痛。
常见的阿片类镇痛药物有吗啡、哌替啶等。
这些药物可适用于严重疼痛的情况,但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和成瘾性。
2.非阿片类镇痛药物: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和COX-2抑制剂,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
药理学—— 全身麻醉药
2. 丙泊酚 (propofol)
优点:抑制咽喉反射,诱导迅速,作用短,无蓄积。 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
缺点:镇痛弱,给药局部疼痛(局部抽搐)。 呼吸抑制、循环抑制(降压) 对颅内压有影响。
应用: (1) 诱导麻醉和维持麻醉; (2) 门诊短小手术(胃镜、流产等); (3) 辅助镇静催眠。
2. 丙泊酚-临床应用
全麻三要素
General anesthetics
Classification 第一节:吸入性麻醉药
inhalational anesthetics 第二节:静脉麻醉药
intravenous anesthetics
第一节 吸入性麻醉药
(inhalational anesthetics)
Character 高度脂溶性,挥发性,作用机制相似, 具有明显的麻醉分期。
机制:非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GABA)。 优点:强效、短效镇静催眠作用,
中枢、心血管和呼吸抑制弱。 缺点:手术恢复期恶心呕吐发生率50%,局部疼痛。 应用:诱导麻醉,适用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疾病、
颅内高压以及不宜采用硫喷妥钠的病人。
4. 氯胺酮(ketamine)
机制:阻断兴奋性递质NMDA受体镇痛。 兴奋脑干和边缘ia) 使用诱导期短的药物,使病人迅速度过麻醉兴奋期, 快速进入外科麻醉期。
基础麻醉(basal anesthesia) 正式麻醉前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等,在此基础上麻醉, 可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
门诊短小手术。 咪唑安定等短效镇静催眠药取代(咪唑治疗指数267)。
1. 吸入麻醉分期
(The stage of inhalational anesthetics)
1期 镇痛期(给药到意识消失) 2期 兴奋期(皮质下中枢脱抑制(挣扎等不利) 诱导期 3期 外科麻醉期(分四级)
《全身麻醉药》课件
异丙酚类麻醉药
1
作用机制
异丙酚类麻醉药通过增强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作用,产生镇静 和麻醉效果。
2
临床应用
异丙酚类麻醉药广泛用于日间手术和静美观察,可以快速诱导和恢复麻醉。
3
副作用和风险
异丙酚类麻醉药可能导致低血压和呼吸抑制,需要监测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
吸入麻醉药
1
作用机制
吸入麻醉药通过蒸汽、气体或雾化形式
《全身麻醉药》PPT课件
通过本课件,我们将全面介绍全身麻醉药的分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副 作用和风险。加深对全身麻醉药的理解,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全身麻醉药 - 概述
什么是全身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是一种用于使患者进入无痛状态的药 物。它会影响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使患者不 再感觉疼痛。
全身麻醉药的分类
3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严格的风险管理和监测患者的生理状况,可以降低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和并发症 发生的风险。
芬太尼类麻醉药
作用和风险
芬太尼类麻醉药与大脑中 的阿片受体结合,从而产 生强烈的镇痛和镇静效果。
芬太尼类麻醉药常用于大 手术和剧痛患者的麻醉, 可以提供高效的镇痛效果 并减少手术期间的痛苦。
芬太尼类麻醉药可能导致 呼吸抑制和成瘾性,需要 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和意 识状态。
全身麻醉药可以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进 行分类。了解这些分类有助于选择适当的麻醉药。
氟烷类麻醉药
作用机制
氟烷类麻醉药通过改变神经递质 的传导,抑制神经系统的功能, 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
临床应用
氟烷类麻醉药常用于手术室和疼 痛管理中,可以迅速诱导麻醉和 提供稳定的麻醉状态。
副作用和风险
药理学大纲-药物分类
第八章抗高血压药药物分类: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①ACEI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贝那普利②AT1受体阻断药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2. 钙离子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尼莫地平、尼卡地平、尼群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3. 利尿药(噻嗪类)氢氯噻嗪4. 交感神经抑制药①中枢性抗高血压药可乐定、莫索尼定、甲基多巴②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利血平、胍乙啶③α受体阻断药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乌拉地尔④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拉贝洛尔、卡维地洛5. 血管扩张药①直接扩血管药硝普钠②钾通道开放药米诺地尔、二氮嗪第九章抗心绞痛药1. 硝酸酯类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2. 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罗洛尔、其他3. 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尼卡地平、氨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4. 其他抗心绞痛药曲美他嗪、吗多明、尼可地尔、伊伐布雷定第十章抗心力衰竭药物分类11. 作用于β受体的药物①β受体和α1受体阻断药卡维地洛②β1受体激动剂多巴酚丁胺、扎莫特罗2. 减负荷药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a. 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ACEI)b. 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拮抗药②利尿药轻度:噻嗪类;中度:口服袢利尿药或与噻嗪类与留钾利尿药合用;重度:静注呋塞米③血管舒张药④钙通道阻滞剂(二氢砒啶类慎用),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3. 强心苷洋地黄毒苷、地高辛4. 非强心苷类氨力农、左西孟旦药物分类21. 正性肌力药①强心苷②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③其他正性肌力药2. 非正性肌力药①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②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③利尿剂④血管扩张药第十一章抗心律失常药心律失常发生机制:1.冲动形成障碍:①正常自律机制改变;②异常自律机制形成。
2. 触发活动:①早后除极(EAD);②迟后除极(DAD)3. 冲动传导障碍——折返激动:①环形通路,通路长度大于冲动“波长”;②单向传导阻滞;③折返。
全身麻醉(医学课件)
04
全身麻醉的监测与护理
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麻醉前用药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其 健康状况、病史、药物过敏史等信息, 以便评估全身麻醉的风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 具一些麻醉前用药,如镇静剂、镇痛 药等,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疼痛。
禁食禁饮
在全身麻醉前,患者需要遵循严格的 禁食禁饮指南,以减少麻醉过程中发 生呕吐和误吸的风险。
麻醉过程中的监测
生命体征监测
在全身麻醉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包括 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麻醉深度监测
通过监测麻醉药物的浓度和患者的生理反应,医生可以判断麻醉深 度,从而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
呼吸管理
全身麻醉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因此需要对患者的呼吸进 行严密监测和管理,确保呼吸道的通畅和氧气的供应。
总结词
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详细描述
随着手术量的增加和复杂性的提高,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科研人员正在通过临床试验、大 数据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和评估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同时,也在探索 如何减少全身麻醉的副作用和风险,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麻醉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复合麻醉药
如咪达唑仑、芬太尼等,常与其他 麻醉药物联合使用,增强麻醉效果。
麻醉药物的给药方式
吸入给药
通过面罩或麻醉机将麻醉 气体或挥发性麻醉剂输送 给患者。
口服给药
某些麻醉药物可以口服给 药,但吸收速度较慢,起 效时间长。
静脉给药
通过注射方式将麻醉药物 注入患者的静脉血管。
药理学 全身麻醉药 PPT
5 神经安定镇痛术: 使患者达到意识模糊朦胧, 痛觉消失。 适用于外科小手术。
神经安定麻醉
感谢您的聆听!
全身麻醉药
第十五章 全身麻醉药
第一节 吸入性全麻药 [麻醉分期]
1 镇痛期: 从麻醉开始至意识消失。主要是大脑皮层和网 状结构上行即激活系统受到抑制, 温、痛、触和听觉依次 消失, 各种反射存在, 肌张力正常。 2 兴奋期: 从意识消失至眼睑反射消失和呼吸恢复规则为 止。主要是皮层下中枢脱抑制(兴奋)所致。此期不应进行 任何手术。应采用复合麻醉等措施, 尽量缩短或消除此期。
第三节 复合麻醉
复合麻醉是指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或其
它辅助药物, 以加强和完善麻醉效果, 而单独应用某一种全麻
药往往效果不理想。 1 麻醉前给药: 指麻醉前应用的药物 如地西泮、苯巴比妥;哌替啶;阿托品 2 基础麻醉: 3 诱导麻醉: 硫喷妥钠或氧化亚氮, 使病人迅速进入外科麻
醉期,然后改用其它麻醉药物维持麻醉。 下降到28~
脑/血分布系数: 指脑中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达平衡时的比 值, 系数大的药物作用强。
[常用药物]
氟烷: 作用强, 诱导期短, 苏醒快。 肌松和镇痛较差 抑制心脏,心输出量下降,使心肌对AD敏感性增加,可致心 律失常 反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 子宫平滑肌 松弛, 不用于产科。
恩氟烷 诱导期短, 苏醒快, 肌松好, 反复使用无明显副作用, 较常用。
氯胺酮 ◆ 选择性阻断痛觉冲动向丘脑和新皮层的传导 ◆ 兴奋脑干和边缘系统, 使病人意识模糊, 短暂性记
忆缺失, 痛觉完全消失, 但意识并未完全消失, 使意识和感觉分离,称为分离麻醉。 ◆兴奋心血管系统:血压、心率升高。输出量增大。 ◆肌张力增加 ◆ 主要用于体表小手术, 如烧伤清创, 切痂, 植皮等。
药理学—全身麻醉药
药理学—全身麻醉药全身麻醉药(中枢麻醉)■应用——主要用于外科手术前麻醉。
一、吸入麻醉药是一类挥发性液体(如异氟烷、恩氟烷、七氟烷及地氟烷等)或气体(如氧化亚氮)。
经呼吸道吸入,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入血。
吸收后发生由浅入深的麻醉。
(一)共同特性【作用机制】——强大的脂溶性!◎溶于神经细胞膜脂质层……“冰冻作用”◎与细胞内类脂质结合……“干扰细胞功能”注:氧化亚氮除外【药动学】1.吸收:◎最小肺泡浓度(MAC)概念:在一个大气压下,能使50%患者痛觉消失的肺泡气体中药物的浓度。
意义:MAC越低,药物的麻醉作用越强。
◎血/气分布系数概念:指血中药物浓度与吸入气中药物浓度达到平衡时的比值。
意义:血/气分布系数大的药物诱导期长。
2.分布:◎脑/血分布系数概念:指脑中药物浓度与血液浓度达到平衡时的比值。
意义:系数大的药物易进入脑组织,诱导期短。
3.代谢:无3.消除:吸入性麻醉药主要经肺泡以原形排泄。
考点总结:(二)常用吸入麻醉药及其特点①异氟烷和恩氟烷:◇互为同分异构体,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吸入麻醉剂。
◇麻醉诱导期短,苏醒快,麻醉深度易于调整,肌肉松弛作用较好。
◇不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②地氟烷优点:最大的特点是诱导期极短、且苏醒快;缺点:因所需浓度太大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呼吸停顿、喉头痉挛;价格昂贵,现已少用。
③七氟烷优点:无明显刺激性。
麻醉诱导期短、平稳、舒适,麻醉深度易于控制,病人苏醒快。
目前广泛用于诱导麻醉和维持麻醉。
④氧化亚氮【作用机制】与抑制中枢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有关。
优点:为无色味甜无刺激性气体,性质稳定,不燃不爆;对呼吸道无刺激性诱导期短,苏醒快,麻醉效能低,镇痛作用强。
应用:主要用于诱导麻醉或与其他全身麻醉药配伍。
二、静脉麻醉药及其特点1.硫喷妥钠:特点:【再分布】血脑(起效)脂肪(失效)起效虽快、但维持时间短暂优点:降低脑血流量、脑代谢和脑耗氧量,麻醉期不升高颅内压;缺点:抑制呼吸,镇痛作用和肌肉松弛作用弱,可诱发喉头和支气管痉挛(用药前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可预防)。
全身麻醉药课件
全身麻醉药课件全身麻醉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操作中使用的麻醉方法,旨在通过抑制病人的意识和产生全身麻痹,以便手术医生可以在病人身体无感觉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操作。
全身麻醉药物在手术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件将对全身麻醉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各种麻醉药物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全身麻醉药物的分类1. 按照作用部位分类全身麻醉药物按照其作用部位可以分为大脑皮层抑制型和脊髓内重置型两大类。
- 大脑皮层抑制型药物:通过抑制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活动,使病人处于昏迷状态,感觉和意识丧失。
- 脊髓内重置型药物:通过抑制脊髓内传入与传出神经信号,达到全身麻醉的目的。
2. 按照药物类型分类全身麻醉药物根据其药理作用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吸入性全身麻醉药物:如氟烷、笑气等。
通过病人吸入药物,药物通过肺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产生全身麻醉效果。
- 静脉全身麻醉药物:如丙泊酚、咪达唑仑等。
通过静脉注射给药,迅速进入病人血液循环系统,起到全身麻醉的作用。
二、全身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全身麻醉药物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干扰或抑制神经传导,产生麻醉效果。
- 振荡型机制:药物作用于神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改变离子通道的电流传输,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 竞争性抑制机制:药物与神经递质受体之间竞争性结合,阻断神经递质的正常传递与接收。
- 调节性机制:药物作用于特定神经受体,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
三、各种麻醉药物的应用不同的手术类型和病人的特殊情况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进行使用。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麻醉药物及其应用:- 氟烷:是一种吸入型全身麻醉药物,常用于需长时间手术的情况下,快速诱导和恢复的作用非常明显。
- 丙泊酚:是一种静脉全身麻醉药物,作用迅速,恢复迅速,且具有镇痛效果。
常用于日间手术和短时手术。
- 笑气:也是一种吸入性全身麻醉药物,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和快速恢复的特点,常用于儿童手术。
结论全身麻醉药物在手术操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麻醉药—全身麻醉药(药理学课件)
三、复合麻醉
(一)麻醉前给药(Premedication): • 手术前一晚服安眠药:苯巴比妥或地西泮 • 术前30分钟注射: 苯巴比妥钠、阿托品、 阿片类
(二)基础麻醉(basal anesthesia): 广义的麻醉前用药,术前肌注大剂量
的巴比妥钠,使病人进入深睡状态。但对 疼痛仍有反应,所以需加其他麻醉药。
恩氟烷(enflurane)及异氟烷(isoflurane)
与氟烷比较: 1. 麻醉诱导平稳、迅速和舒适,苏醒快; 2. 肌肉松弛良好; 3. 不增加心肌对CA的敏感性; 4. 反复应用对肝无明显副作用。 评价:目前较为常用的吸入性麻醉药。
3 丙泊酚做诱导麻醉的 优势是什么?
二、静脉全麻药
(一)基本特点: • 静脉注射入血后,可透过血脑屏障到达中枢。 • 常用药品如丙泊酚、硫喷妥钠、氯胺酮等。 • 诱导快,对呼吸道无刺激,无环境污染。
优点:1.麻醉分期明显; 2. 镇痛作用强 ; 3.肌肉松弛良好; 4. 对肝肾毒性小,对 呼吸,血压几乎无影响。
缺点:1.诱导期与苏醒期较长,易发生意外;2.刺 激呼吸道分泌物;3.易燃、易爆;4.有特异臭味; 5.胃肠反应多
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笑气)
优点:1.诱导期短,苏醒快,舒适愉快; 2.镇痛作用强; 4.不燃不爆; 5.对呼吸和肝、肾功能无影响。
全身麻醉药
学习目标
➢ 树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初步形成临床思维。 ➢ 熟悉常用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的作用特点及
临床应用,了解其不良反应。 ➢ 能够区分不同全身麻醉药的作用特点,具有正确
进行用药宣讲的能力。
01
吸入性麻醉药
目录 02
静脉麻醉药
03
复合麻醉
全身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全身麻醉药是一种用于实施全身麻醉手术的药物。
它能够使人进入无痛无意识的状态,以便医生可以进行复杂的手术操作。
全身麻醉药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中,包括心脏手术、大脑手术、肺部手术等。
本文将从全身麻醉药的分类、作用机制、应用范围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方面进行探讨。
全身麻醉药可以分为静脉麻醉药和吸入麻醉药两大类。
静脉麻醉药是通过静脉注射给药,作用迅速,控制效果较好。
常用的静脉麻醉药包括丙泊酚、异丙酚等。
而吸入麻醉药是通过呼吸道吸入给药,通常以气体或气溶胶的形式存在。
常用的吸入麻醉药有氟烷、七氟醚等。
全身麻醉药主要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来产生麻醉效果。
它们可以抑制神经传递与感觉,从而实现无痛无意识状态。
静脉麻醉药通过调节受体的活性来发挥作用,而吸入麻醉药通过扩张神经元膜上的离子通道来发挥作用。
全身麻醉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手术中,全身麻醉药可以使患者进入深度麻醉状态,从而消除疼痛感和意识。
它为医生创造了良好的手术条件,使手术过程更加安全。
在紧急情况下,全身麻醉药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挽救生命。
然而,全身麻醉药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首先,对于某些患者来说,全身麻醉药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
其次,全身麻醉药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并且,全身麻醉药的使用也需要严格掌握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造成意外。
因此,在使用全身麻醉药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全身麻醉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手术中的药物。
它能够使患者进入无痛无意识状态,为手术提供有利条件。
然而,全身麻醉药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以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
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关于全身麻醉药的研究将会越来越深入,为临床手术提供更加安全和高效的麻醉方案。
麻醉药药理学
麻醉药药理学麻醉药物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它们的使用可以使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不受疼痛的折磨,同时帮助医生进行复杂的手术操作。
麻醉药物的药理学研究对于合理选择和应用药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类型的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理学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全身麻醉药物全身麻醉药物主要用于手术过程中的全身麻醉,使病人进入昏迷状态,以便进行疼痛无感知的手术。
全身麻醉药物主要有静脉麻醉药物和吸入麻醉药物两种类型。
静脉麻醉药物主要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功能,从而抑制神经传导,让病人处于无感觉的状态。
常见的静脉麻醉药物有丙泊酚、异丙酚等。
吸入麻醉药物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而进入体内,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谷氨酸受体和促进GABA受体来产生麻醉效果。
吸入麻醉药物常见的有氟烷、七氟烷等。
二、局部麻醉药物局部麻醉药物主要用于手术过程中的局部麻醉,用以阻断感觉神经的传导,使手术部位不受疼痛刺激。
局部麻醉药物分为酯型和醚型两种。
酯型局部麻醉药物主要是通过代谢为对硝基苯胺-对氨基苯胺的酯酶来发挥作用,最常用的是利多卡因、丁卡因等。
醚型局部麻醉药物主要通过阻断钠通道来达到局部麻醉效果,常见的有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
局部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中毒反应、过敏反应、神经损害等,因此在使用中需要谨慎。
三、麻醉辅助药物麻醉辅助药物主要用于辅助全身麻醉药物的作用,增强麻醉效果,减少不适感。
常见的麻醉辅助药物包括镇静药物、肌肉松弛药物和镇痛药物等。
镇静药物主要通过增强GABA受体的抑制作用,产生轻微的镇静和放松效果。
常见的镇静药物有苯二氮䓬类药物、丙泊酚等。
肌肉松弛药物主要用于手术期间的肌肉松弛,以便进行手术操作,最常用的药物是巴库立姆和罗库溴铵等。
镇痛药物主要用于疼痛的缓解,常见的有吗啡、芬太尼等镇痛药物。
总结:麻醉药物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工具,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起着关键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低温麻醉: 物理降温配合应用氯丙嗪, 体温下降到28~
30C,降低心脏等生命器官的耗氧量, 以便于进行心脏直视
手术。
5 神经安定镇痛术: 使患者达到意识模糊朦胧, 痛觉消失。
适用于外科小手术。 神经安定麻醉
精品课件
量或停药。
4 中毒期(延脑麻痹期): 呼吸停止, 血压下降,心跳停止而死亡。 应避免出现此期。
精品课件
[作用原理] 溶于细胞膜的脂质层, 使脂质分子排列紊乱,膜蛋 白质及钠、钾通道发生构象和功能上的改变, 抑制神经细胞 除极化, 使动作电位上升的幅度及速度下降, 进而广泛抑制 神经冲动的传递, 导致全身麻醉。吸入性麻醉药的作用与其 脂溶性成正相关, 即脂溶性越高, 麻醉作用越强。 血/气分布系数: 是指血药浓度与肺泡气体浓度达平衡时的 比值。分布系数大,血药浓度上升慢,诱导期较长,停药后 恢复也较慢。 脑/血分布系数: 指脑中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达平衡时的比 值, 系数大的药物作用强。
镇痛期和兴奋期合称诱导期。
精品课件
3 外科麻醉期: 从呼吸转为规则至呼吸接近停止的过程。皮层下中枢至上
而下, 脊髓则由下而上受到抑制。此期又可分为4级: 第一级: 从眼睑反射消失至眼球固定; 第二级: 从眼球固定至低位肋间肌麻痹; 第三级: 肋间肌麻痹, 呼吸逐渐转变为腹式呼吸; 第四级: 延脑生命中枢(呼吸、循环中枢)受抑制,应立即减
精品课件
第三节 复合麻醉
复合麻醉是指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或其
它辅助药物, 以加强和完善麻醉效果, 而单独应用某一种全麻
药往往效果不理想。
1 麻醉前给药: 指麻醉前应用的药物 如地西泮、苯巴比妥;哌替啶;阿托品
2 基础麻醉:
3 诱导麻醉: 硫喷妥钠或氧化亚氮, 使病人迅速进入外科麻
醉期,然后改用其它麻醉药物维持麻醉。
精品课件
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
硫喷妥钠 作用快,无兴奋现象,呼吸到并发症少 镇痛效果差, 肌肉松弛不完全,诱发喉头和支气管痉挛 注射过快可抑制呼吸 用于诱导麻醉, 基础麻醉等
精品课件
氯胺酮 ◆ 选择性阻断痛觉冲动向丘脑和新皮层的传导 ◆ 兴奋脑干和边缘系统, 使病人意识模糊, 短暂性记
忆缺失, 痛觉完全消失, 但意识并未完全消失, 使意识和感觉分离,称为分离麻醉。 ◆兴奋心血管系统:血压、心率升高。输出量增大。 ◆肌张力增加 ◆ 主要用于体表小手术, 如烧伤清创, 切痂, 植皮等。
第十五章 全身麻醉药
第一节 吸入性全麻药 [麻醉分期]
1 镇痛期: 从麻醉开始至意识消失。主要是大脑皮层和网 状结构上行即激活系统受到抑制, 温、痛、触和听觉依次 消失, 各种反射存在, 肌张力正常。 2 兴奋期: 从意识消失至眼睑反射消失和呼吸恢复规则为 止。主要是皮层下中枢脱抑制(兴奋)所致。此期不应进行 任何手术。应采用复合麻醉等措施, 尽量缩短或消除此期。
精品课件
[常用药物]
氟烷: 作用强, 诱导期短, 苏醒快。 肌松和镇痛较差 抑制心脏,心输出量下降,使心肌对AD敏感性增加,可致心 律失常 反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 子醒快, 肌松好, 反复使用无明显副作用, 较常用。
氧化亚氮(N2O) 作用迅速,诱导期短,苏醒快,镇痛作用强,病人主观舒适 对肝、肾和呼吸功能无不良影响。 麻醉效能低, 单用麻醉效果不满意, 需与其它麻醉药配伍使用。 用于诱导麻醉或与其它全麻药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