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富有生命力”的心育课堂

合集下载

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生活技能教育

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生活技能教育

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生活技能教育作为幼儿园教师,生活技能教育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任务。

我们需要帮助幼儿树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从而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 饮食习惯(1)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提倡多吃蔬菜和水果,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减少糖和油脂的摄入。

(2)培养良好的餐桌礼仪。

教育幼儿要正确使用餐具,不喝嘴,不大声喧哗,尽量不浪费食物。

(3)教育幼儿要自己动手做饭。

教育幼儿如何洗菜、削皮、切菜、烧菜,培养他们的能力。

2. 睡眠习惯(1)培养规律的睡眠时间。

让幼儿每晚按时入睡,早起。

(2)创造适合睡眠的环境。

保持房间安静、黑暗、凉爽,充分利用窗帘、蚊帐等。

(3)教育幼儿要养成自己睡前刷牙的习惯。

3. 卫生习惯(1)通过教育幼儿保持身体清洁,养成常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的好习惯。

(2)教育幼儿要养成定期剪指甲、清洁耳垢、清洁鼻涕等好习惯。

(3)教育幼儿不乱扔垃圾,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培养自立能力1. 自我照顾(1)教育幼儿自己穿衣系鞋带、收拾书包、整理床铺、洗脸刷牙等。

(2)鼓励幼儿尽可能地自己完成这些任务,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有能力自我照顾。

2. 社交技能(1)关注幼儿之间的相处方式。

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关系。

(2)教育幼儿如何礼貌地与别人交流,如何用一些简单的道别语言等。

(3)组织一些小游戏,让幼儿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交往。

(4)在幼儿园里模拟各种日常情景,比如买东西、问路等,帮助孩子练习社交技能。

三、打造富有生命力的课堂1. 从教育孩子生活技能的角度出发,制定一系列的教学计划,帮助孩子逐渐学会生活中的各种复杂操作。

2. 教室环境的整洁美观,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鼓励幼儿认真打扫教室,培养他们的爱整洁的习惯。

3. 制定一套科学的教育方法,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比如讨论如何避免跌倒或受伤等。

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好地学习生活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

小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小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小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生命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发展。

在小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们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探讨一些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多角度渗透生命教育1. 教学内容在小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需要从教学内容入手。

除了传统的数学、语文、科学等学科知识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关于健康、安全、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朗诵一些关于健康、坚强、友谊等主题的诗歌;在科学课上,可以介绍一些关于身体结构、营养知识等内容;在思想品德课上,可以讲述一些生活中的道德故事。

通过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在学习知识的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2.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渗透生命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上,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感分享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互动、体验,深入理解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科学课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让他们亲身体验生命的奥秘;在体育课上,可以开展各种户外活动,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他们的体魄。

通过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生命教育的魅力,增强他们的身心素质。

3. 教学环境在小学教学中,教学环境的营造对于渗透生命教育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教室、制作展板、设置角落等方式,营造出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角落里设置一个“成长园地”,展示学生的成长记录、成长感悟等内容;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一些健康、积极向上的标语,激励学生努力成长。

通过这样的环境营造,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

二、培养生命教育的意识除了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外,培养学生生命教育的意识也是一个重要的策略。

如何创设充满“生命力”的有效课堂

如何创设充满“生命力”的有效课堂

THANKS
感谢观看
创设充满“生命力”的有效课堂的意义
• 创设充满“生命力”的有效课堂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种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这种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 的社会。最后,这种课堂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和信任,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高教学质量。
05
创设“生命力”课堂的实践与 案例
小学案例: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总结词
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习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如购物、时间、测量等,帮助学 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加深对数学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同时,通过情境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 探究和发现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法, 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 评估,以便更好地了解学 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创新性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探索 适合学生的最佳教学方式。
通过设计实际的任务和项目,让学生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
互动式教学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鼓励学 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
中学案例:英语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总结词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促进语言交际和知识分享 ,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详细描述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共同 完成一个任务或项目,如制作海报、表演短剧、进行调研等。通过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 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生命教育课堂设计理念

生命教育课堂设计理念

生命教育课堂设计理念
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价值观和生命素养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生命教育课堂的设计中,我秉持着以下理念。

首先,强调尊重生命。

将尊重生命作为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教师要在课堂中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让学生明白每个生命都是珍贵的,都应当得到尊重和保护。

通过讲解生命的奇迹和多样性,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其次,强调关注生命的全面发展。

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生理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智力和社交发展。

在生命教育课堂的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全面发展。

再次,强调体验式学习。

生命教育是一门涉及实践的课程,学生需要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生命的奇妙之处。

课堂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植物园等,让学生与自然亲密接触,感受自然界的生命力量。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生命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课堂的设计要以尊重生命、关注生命全面发展、体验式学习和培养创新精神为理念。

只有通过这样的课堂设计,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素养,让他们成为关注生命、珍惜生命的人并为建设美好社会作出贡献。

如何打造有“灵魂”的课堂

如何打造有“灵魂”的课堂

如何打造有“灵魂”的课堂有学者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教育的责任是提升人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始于生命,达于精神。

教育活动要把提升人的生命境界、完善人的精神、追求高尚的人格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努力实现人的生命价值。

《新课标》指出:新课改要以学生实践为主,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新课标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三维目标的首位。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阶段,他们不可能自发完成道德的修养,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因而,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打造有“灵魂”的课堂。

一、好的导入是上好一节有“灵魂”的课的开始一节课有好的导入,就像一台戏要演好序幕、一部好乐章要奏好序曲一样重要。

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如往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的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

初中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

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这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教师要善于在静态的教材知识信息中设置矛盾,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

二、教师的“激情”是上好每节课的“灵魂”中学教师不仅要有很好的师德修养、渊博的学识,还要有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师的情感、态度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

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和乐观态度能感染学生,能使课堂产生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能使学生的认知和心理获得最佳發展。

生命教育教案的实施与辅导思路分享

生命教育教案的实施与辅导思路分享

一、引言生命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价值观、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

实施生命教育需要一份完备的教案以及辅导思路。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二、生命教育教案的实施1.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情感管理、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我们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例如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合作学习等方式,更能促使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社交技巧。

2.生动的案例展示生命教育是一个防范教育,需要以生动的案例展示形式,让学生意识到危险所在。

例如可以选取一些近年来出现的病例,进行深入的讲解,以此唤起学生的警觉意识和保护意识。

3.多角度的教学内容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涉及了品德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我们需要多角度的进行内容的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教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三、辅导思路分享1.做好心理辅导学生的情感世界常常是复杂和敏感的,在生命教育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做好情感引导的同时,需要给学生提供积极且有效的心理撒发方式。

例如可以利用心理咨询师的力量,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辅导和帮助。

2.加强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安全教育,在生命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加强安全教育。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去参加一些安全教育讲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危险,防范危险的发生。

3.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生命教育的教学不仅限于学校,家庭教育是有前提的。

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给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这对于学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需要加强家校共育的理念,让教育从校园延伸到家庭,形成一个以社会、学校、家庭为一体的完备教育体系。

四、总结生命教育教案的实施与辅导思路的分享对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工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得到提升;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措施,在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方面给学生良好的帮助。

课堂,让生命诗意地徜徉——教师如何上好课

课堂,让生命诗意地徜徉——教师如何上好课

课堂,让生命诗意地徜徉——教师如何上好课内容提要:课堂应该是一个生命飞扬的广场,挑战问题的赛场,生成智慧的牧场,心灵共鸣的磁场;课堂应该是一个愉悦的过程,是一个幸福的体验,是一座智慧的王国,是一片诗意的栖居地。

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上好课,应该在课堂上挥洒自己的才情和灵性,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生命润泽生命。

生命是一个灿烂的历程,教育是要让每一颗心灵都得到智慧的滋润,是要让每一程人生都充满燃烧的激情,因此,课堂不应是“沉重”的,而应是“生动”的;不应是“枯燥”的,而应是“灵趣”的;不应是“痛苦”的,而应是“享受”的。

课堂应该是一个愉悦的过程,是一种幸福的体验,是一座智慧的王国,是一片诗意的栖居地。

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上好课,在课堂上挥洒自己的才情和灵性,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生命润泽生命,我们的课堂应该拥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发现,拥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收获,拥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和谐共鸣,拥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灵释放,拥有“精鹜八极,神游四方”的思想流淌。

一、一堂好课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一堂好课不应该是死记ABC或硬背三字经,不应该是两手放后、两脚放平地坐40分钟,不应该是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地猜着老师的脸色行事,不应该是坐在角落的一隅观看其他学生的表演,不应该是度课如年地期待着下课、期待着放学的厌烦心态,不应该是充满了不快、反抗、矛盾和敌意。

一堂好课是师生平等交流、互动生成、智慧碰撞、情趣横生、心灵融合、共同发展的课堂。

一堂好课,是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

在课堂中教师能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时空;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意义的问题与情境;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强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多维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实施个别化的差异教学。

彰显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思考

彰显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思考

彰显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思考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构建充斥生命活力的课堂。

1、创设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给同学以安全的心理支持。

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应当激发学习爱好,唤起同学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同学参加学习的积极性,使同学学得开心,学得主动。

2、建构学习体验的教学方式:表达以同学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建构体验学习的有效途径。

通常在课堂上采纳小组合作和集体学习的形式,组织同学开展读、说、议、写、练,让同学在合作中得到了学习体验,感受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开心。

3、讨论教学策略:⑴、关注教学进程:要留意把握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给同学以充分的探究机会。

如黄老师在《小抄写员》课堂教学中,发觉同学对讨论课文思路兴致很高,实时调整预案,改为分组讨论并将讨论成果板书,教育论文《教学反思让课堂充斥生命的活力》。

师生互动中产生了新的思维碰撞和思想交锋,因而这样的课堂上总是充斥激情与聪慧,充斥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斥挑战与创新。

⑵、改进课堂结构:变封闭为开放,给同学以宽阔的学习时空。

课堂是为同学进展提供的舞台,教者应尽可能把时间留给同学,把空间让给同学,把自由还给同学。

充分发挥同学的主动作用,让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测比较中探究,在冲突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去发觉乐趣,品尝胜利的喜悦,使同学的思维自由欢乐地飞行,从而迸发出制造思维的火花。

〔3〕、创新参加方式。

郭沫假设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同学自己学习、自己讨论,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同样是《小抄写员》一文的教学中,黄老师设计了辩论的方式,让同学围绕“父亲是否还会让叙利奥继续抄签条”开展辩论。

我认为这一环节,同学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示,同学在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中开展辩论,让同学全身心投入,爱好盎然,思维活跃,成为课堂的主人,同学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使课堂充斥活力。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教学篇•经验交流今天,我们沐浴在课改的春风里,我们将实践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目前的课堂现状:学生的学习有活动,但无激情和活力;有思维,但无智慧和创新;有回答,但无质疑和争执。

课堂没有变成一种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变成师生对人生的丰富体验,而仅仅是一种上课或工作。

如何让师生去感悟、理解、期望、认同,去关注和感受关注,去启迪和呼应启迪,让生命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呢?一、课堂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充满人文关怀以人为本,体现教师对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灵魂。

要想师生、生生合作与互动,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就必须重视高尚的生命情感教育,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人”,当作活生生的生命看待,从心底里去尊重他们,和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少轻视,多尊重;少训斥,多鼓励。

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发展,人格得到尊重。

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里,读得用心,想得开阔,说得流畅,议得尽兴,感情真挚。

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师生互动交流中自然完成,他们在充分自由的空间里,得到了老师的尊重,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堂,释放出学生的生命活力。

二、课堂成为自主学习的阵地,融入合作探究课堂上,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焕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他们体验到了学校生活的快乐。

教师“放手”但不“放羊”,只在学生感到迷茫时为他指路,在学生感到黑暗时为他照亮道路,在学生攀登时为他架梯。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当学生产生了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集体内探究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在优势互补中,重视个体对问题的理解,从而使他们感受到与人合作共事和分享成果的愉快。

探究的气氛一形成,课堂上就出现了思想、情感、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交流的网络,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由于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有时会出现惊人之语,“神来之笔”,令人欣喜,令人振奋。

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始终认为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我们的必修课。

学生们的天性是好奇、充满活力和渴望探索。

因此,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够激发学生潜能的地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的方法。

1.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打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来说至关重要。

老师应该与学生建立积极、支持、尊重和充满信任的关系,这样学生就会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

与此同时,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学生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发挥到最大。

2.提供趣味性的学习体验如果你想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生命力,就必须为他们提供趣味性的学习体验。

这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来实现,比如在课堂上加入有趣的小游戏和活动,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索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同时,老师还可以引入不同的教育元素,比如音乐、艺术、文化活动等。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课堂讨论、小组分工合作、角色扮演等。

这些方法能够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能够增加学生间的合作,提高他们的表现。

4.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对于打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也非常重要。

老师要确保课堂不会让学生感到沉闷和无聊。

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鼓励的地方,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课堂上感到自在,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

老师可以通过激励学生,鼓励学生,以及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来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5.注意个性化教学打造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意味着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性化需求。

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

因此,老师应该在课堂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调整教学方法。

聆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学生共同探索学习的乐趣,这也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应该做的事情。

总的来说,打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老师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

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同时,也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热情、投入,让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成为了当今教育界的重要议题。

首先,教师要做到与学生沟通顺畅。

授课人应该把自己看作学生的引路人,而非批示员。

教师应该给学生维持一个真实、诚实的人际沟通,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教师可以通过问问题和听取学生的回答,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探究问题,提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教师需要注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只有教师在讲,而学生只能在座位上听。

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早已过时。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分解成数个小节,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讲解,运用图片、实物、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与掌握学习内容。

再次,教师应该发扬创造力。

教师可以将教学场景变成有趣的故事,他们可以用幽默和夸张的方式传授知识,或在课堂内制做小报或宣传册等自己的教学卡片。

以上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

最后,教师应该充分催化机会与鼓励学生的互动。

学生是课堂活力的重要来源。

教师应该不遗余力地营造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采用竞赛形式的互动等课堂活动,通过对学生多次的动态参与,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刻、完整。

总之,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

有一个生动、精彩、充满生机的课堂将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将教师在教学中的工作变得更加有意义、情感化,更加深入人心。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怎样上好一节课,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教师的着力点应有以下改变:一、注重备课内容。

备课是一项深入细致的工作。

通常先从整体入手,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加以通盘考虑和安排,拟定学期计划;然后是进一步作好每堂课的教学准备,写出课时计划。

这一工作过程的内容,主要是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包括教学参考书),了解学生,拟定授课计划,以及准备教具等。

要把一堂课上好,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除了对教材教法的把握外,更主要的是对学生把握。

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动机、情感状况等。

只有对这些情况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二、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这一环节。

现代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方式。

而是强调教学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

新课改特别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前上课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

教师做表演式的讲授、提问、示范,有条不紊地安排一节课教学程序,关注的是教师如何教,而学生如何学论及很少,因而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这种单向交流模式不能体现教学活动的复杂性。

而现在的课堂教学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

现代教学认为,多向交流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项互动,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因此教与学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互动过程。

如果教学过程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那么教学过程就不再是简单的传输过程,而是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过程。

这对于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减轻师生的负面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教学预定的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多边互动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生命教育学科提高课堂实效性具体措施

生命教育学科提高课堂实效性具体措施

生命教育课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具体措施一、备课1、认真研读教材,吃透教材,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生命教育备课要体现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重点和难点应放在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上。

2、教材呈现的是教学内容,至于怎样教,用什么方法教和设计怎样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的事情了。

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研究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

3、要以学生为本,充分依据不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情感状态来进行教学设计。

4、把生命教育课设计为活动课,通过表演,演讲的形式进行。

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推进学生认知、体验过程,使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生动、活泼的学习。

5、创设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生活等情境,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最终实现意义的建构和行为的训练。

6、教案编写至少提前一周,用钢笔写正楷,提倡写特色教案。

二、上课严格按照课程设置的时间上课,隔周一节,由班主任利用班队会完成教学任务。

1、生命教育课原则:教育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针对性原则2、生命教育课的基本流程是:活动体验反思应用理论3、精心设计导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情趣。

①引用列举名言警句导入新课;②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课件;③结合课文内容设制悬念导入新课;④讲故事猜谜语导入新课。

4、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5、通过学生讨论,联系身边的实际情况把健康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但教材有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偏离很远,学生感觉不到,这样可以借助挂图、视频等情景资料辅助教学。

6、生命教育课可以作为活动课来上,通过表演,演讲的形式进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现实条件,利用多样性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

《关爱生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关爱生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关爱生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关爱生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活动背景心理健康是个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因素,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加突出。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实用的心理调节技巧-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支持活动内容1.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邀请心理学专家为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常见问题。

讲座内容将包括如何正确的情绪和需求、如何应对压力和焦虑等。

2. 创意表达活动:通过绘画、写作、音乐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这有助于学生提高情绪表达能力和自我认知,并增加情感的释放和理解。

3. 心理调节训练工作坊:提供一些简单实用的心理调节技巧,如放松训练、呼吸法、正念等。

学生将通过实践研究这些技巧,并应用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4. 互动游戏和小组讨论:组织一些心理健康主题的游戏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培养团队合作和支持的能力。

5. 心理咨询服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个体化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自愿参与咨询,以解决个人心理问题。

活动预期效果通过以上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够增强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掌握一些简单实用的心理调节技巧,提高问题解决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及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支持。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希望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让他们拥有更健康、积极的心态,关爱自己的生命。

活动实施方式- 选择适合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活动- 组织团队,包括心理学专家、志愿者和教师- 向学生宣传活动内容和意义- 设定合适的活动形式和流程- 提供必要的教具和支持材料- 定期评估活动效果,进行改进和调整结束语通过这次关爱生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我们希望能够积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一切从“心”开始――创设小学低年级数学的生命课堂

一切从“心”开始――创设小学低年级数学的生命课堂

一切从“心”开始――创设小学低年级数学的生命课堂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数学的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为目标。

为了营造一个生命课堂,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可以通过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引入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扮演数学家、建筑师等角色,解决与数学相关的问题。

2. 培养积极的数学态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相信自己可以解决数学问题,并鼓励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充满自信。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或小组合作等方式,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3. 寓教于乐:在数学教学中增加趣味性和游戏化元素,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提高数学技能。

例如,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数学迷宫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 创设情境和真实性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能够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通过购物、测量等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

在创设小学低年级数学的生命课堂中,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心理需求置于首位,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发展特点,通过温暖而富
有生命力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兴趣。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和进步。

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是教育最重要的载体。

而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长,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堂教学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以帮助教师让课堂更加活跃和生动。

一、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一堂有生命力的课堂离不开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

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目标、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等方面考虑,从而制定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内容。

教师还需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可以引入互动课件或配以导入语,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课堂生命力的振作还离不开多元的教学方式,例如合作学习、教学游戏、案例探讨等。

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合作和讨论,促进思维和知识的深入理解与熟悉。

同时,这些方法还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从而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三、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教师另外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在通过“感性教育”来引导学生更好的了解知识和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课程更加感性体验,详细了解学生成长中的一些需求。

我们可以让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小事、独立思考与成功经验、以及班级平台上的留言,并且听取每个学生的看法和意见,从而注重学生的反馈和体验,让学生在评价自己的同时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四、自由创新的班级文化自由创新的班级文化能够让学生的个性有所体现,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例如文艺表演、校园广播的方式,或者以班级要闻发布会的方式等。

这些都是非常富有生命力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现自己,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综上所述,设计生命力旺盛的课堂教学需要从多角度入手,而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趣味性,同时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反馈,构建自由创新的班级文化。

打造“活力四射”的高效课堂

打造“活力四射”的高效课堂

打造“活力四射”的高效课堂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其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未来发展。

如何打造“活力四射”的高效课堂,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打造这样一种让学生焕发活力、高效学习的课堂环境。

打造“活力四射”的高效课堂,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师团队。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和灵魂,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保持学习的热情和能量。

教师还需要具备积极向上的态度,善于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课堂充满活力和魅力。

打造“活力四射”的高效课堂,需要一个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其丰富度和多样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精心设计和准备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课堂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打造“活力四射”的高效课堂,需要一个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是课堂教学的环境和氛围,其积极活跃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需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发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打造“活力四射”的高效课堂,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教育管理者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和支持力度,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共同努力打造一个能够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新时代。

在这样一个新的教育环境中,我们相信,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打造更加“活力四射”的高效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这样一个开放、多样、包容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将生命教育融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将生命教育融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将生命教育融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邮编:529728摘要: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质量和人生幸福的教育,它强调人的生存能力,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潜力,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和完善。

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命价值教育,二是生命态度教育。

生命价值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己,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生命态度教育则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善待自我、善待人生的态度和能力。

“要像重视健康一样重视生命”“以生为本”“生命第一”等都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引言: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是必要的。

我们开展了将生命教育融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心理剧、拓展活动等形式开展活动,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探索和研究将生命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专题讲座,引领生命教育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我校通过开设班主任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学校邀请了广州的袁杰老师为全校师生做了《走进心灵——关注学生成长中的心理健康》的专题讲座。

袁老师以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阐述了如何与父母相处,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失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困难,以及如何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人等问题。

讲座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发了学生强烈共鸣。

二、自由讨论,唤醒生命意识在活动中,我们通过自由讨论的形式开展活动,唤醒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如:在主题班会《生命的意义》中,通过生命价值、生命态度三个方面展开,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又如:在自由讨论活动《我的理想》中,通过了解自己的理想和对理想的理解,使学生知道自己的理想与他人、集体、社会紧密联系起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三、心理剧,体验生命过程心理剧是一种以心理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体验为主,通过扮演角色进行角色互动的活动。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浅谈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尊重生命,体现人性,以人为本,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

但由于传统教学理念使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师生的生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

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教学课堂,让活力竞相迸发,应是新课堂改革中的当务之急。

一、教和学都要出课本之“圈”首先,教师要冲出课本的圈圈。

虽然,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但不是唯一的凭借。

只有教师不受课本的束缚,才能使学生不受课本的束缚。

所以,如何科学、合理、灵活、正确地使用好教材,是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能力关键之一。

教师只有在对教材掌握“熟”、对大纲的理解“透”的基础上,才能对教学内容处理“细”,才能在教法上讲究“活”。

其次,让学生冲出老师和课本的圈圈。

允许学生对文章的多元解读,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向教材、向教师挑战,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

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冲出老师和课本的圈圈,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他们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真正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二、教师“搭台”,学生“唱戏”众所周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路人,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一指导思想,千方百计创设好教学情境,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切不可“越俎代疱”、主次不分。

课堂上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积极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搭台”,让学生“唱戏”。

1、让孩子多做一做——“解放小孩的双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儿童尤其如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源泉。

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课前,我告诉学生:“下一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观看电影,但必须先买好门票。

”同学们急切地打听:门票多少钱?门票在哪?我趁势说:“这张门票不要钱,门票就在你们手中。

”学生很是惊讶,我趁势出示预习要求:(门票)——将课文读通顺,初步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富有生命力”的心育课堂【摘要】本文笔者试图从心理辅导活动课主题的选择——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氛围的营造——创建良好的辅导关系,活动的设计——注重内在的实用价值,经验的分享——关注学生的实践习得等方面来阐述如何确保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有效性,使心理辅导活动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富有生命力”的心育课堂。

【关键词】心理辅导活动;有效性;生命力;心育课堂当前,心理辅导活动课已成为学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

但许多老师在心理辅导活动设计与课堂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认识误区,致使心理辅导活动课形同虚设、徒劳无效,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有效性,让心理辅导活动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富有生命力”的心育课堂呢?笔者以近几年来的省、市、县级心理辅导活动公开课为主要载体进行实践研究与探索。

1主题的选择——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首先,心理辅导活动课主题的选择非常重要。

因此,心理辅导课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必须要有针对性。

1.1着眼学生的热门问题来选择主题。

强调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心理需求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思考哪些问题是学生普遍的急需解决的?像这样一些问题往往就是你要找的课题,而也只有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找到他们渴望解决的问题,才能拨动孩子们的心弦,引起共鸣。

如针对寄宿制的学生,由于他们离开了自己熟悉而又温暖的家,长时间见不到父母的音容笑貌,想家的心情就会更加迫切。

教师选择《想家的时候》这个主题,学生就很感兴趣,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排解想家时的消极情绪及帮助他们融入集体生活,享受集体生活的快乐与温暖,就取得很好的辅导效果。

1.2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主题。

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是不可能完全一样。

因此,在确定主题的时候,教师要根据辅导的级段或班级进行相关的调查问卷。

例如,亲子关系问题,是亲子之间沟通的问题,是亲子之间爱的缺失?主要是家长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有在哪里?都要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不同年龄段,同一个问题,主题的确定就相距甚远。

比如就关于这个亲子的问题:小学低段主题为《爸爸妈妈在爱我》,小学中段为《爱的天平》,小学高段为《当父母唠叨的时候》,初中可确定为《跃动的亲情》,高中可为《跨越代沟》,因此有时同样一个主题,在另一个班是不可复制的,即使是同一个年级也是如此。

我们教师要灵活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主题。

2氛围的营造——创建良好的辅导关系创建良好的辅导关系是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前提条件。

罗杰斯非常强调“心理气氛”的建立。

因此,通过创建良好的辅导关系,来营造真诚、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来保证辅导活动课课堂的有效性,走进学生的心灵。

2.1改变角色,打开学生的心扉。

首先教师改变自己的课堂角色,教师是学生心灵表白的倾听者、自我探讨的促进者,而不是评论者或劝告者。

教师对学生必须真诚、接纳、尊重、理解,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

也只有在这种民主和相互尊重、信任的氛围里,学生才能敞开心扉,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困惑。

比如,在《我不怕》的心理辅导课上,当一位学生谈到自己很怕跟陌生的老师交流,此时这位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表示同感,而后鼓励该生跟现场听课老师进行问候,在老师真诚的同感与鼓励下,学生战胜了自己,勇敢地跟陌生老师交流,博得了同学们与在座的听课老师热烈的掌声。

2.2自我表露、激发学生的情感。

其次,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善于运用自我表露等心理辅导技巧,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跃动的亲情》辅导活动课上,在“爱的涟漪”这个环节,老师问:听了刘墉的这个故事,让你想起你和父母的哪些事情?能具体描述你当时的情景吗?刚开始,学生不敢表露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故事。

这时,老师就自我表露,说起自己小时候上初中时,跟父母之间感动的故事。

此时,老师适当的自我表露,起着“一石激起千尺浪”的作用。

这下,引起学生们的同感,一个个频频点头:我也有!我也是!由于每个孩子都有着跟父母之间感动或印象深刻的事情,就不再拘谨了,有的学生说自己上学时候,每次父母为自己准备衣物,望着父母离去的背影悄悄落泪;有的说自己曾离家出走一天一夜,让父母担心,后悔不已;有的说有时不理解父母,觉得自己十分的不懂事……教师的自我表露、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给学生一种移情性的理解,引起学生的情感上的共鸣,创设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将爱的情感植入学生的心灵。

3活动的设计——注重内在的实用价值活动的设计,这是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否具有效的关键所在。

因此,活动的设计应注重内在的实用价值,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自我的探索,让活动真正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心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3.1活动的过程,应围绕目标。

首先活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要围绕目标和内容展开,逐层深人,把学生关心及其生活周围的事例作为活动素材,以充实课堂、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如在《当父母唠叨的时候》课中,课伊始,设计了“妈妈的唠叨——小明的烦恼”这个小品,比较真实的再现了孩子面对父母唠叨而不知如何面对的烦恼,引出课题,而后紧紧围绕“如何积极应对父母的唠叨”这个目标展开,为活动的深入奠定基础。

其次是各项活动环节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容量合理。

时间分配适宜,切忌为了环节的完整而设计一些与目标、内容无关的活动。

再次是活动过程的组织与监控适时、有序、有效。

这样的活动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向上、乐于接纳的最佳情绪状态。

3.2活动的形式,应丰富多样。

心理辅导活动课活动的形式一般提倡用创设问题情境、小组讨论、游戏、角色扮演、小调查、小测验等各种活动辅助辅导,在辅导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尽量采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去感悟,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存在的一些心理体验,增强其心理感受,以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如:心理短剧以一种角色扮演的艺术的形式来表现内心的冲突和情绪波动,它有趣、简单易行,让学生容易接受。

在表演中,学生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现实生活情境,体验、宣泄和释放各种情感,在交流与反思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达到认知协调。

如在《换个位置坐一坐》课中编排心理短剧“篮球风波”,让学生通过换位感受,感悟到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去体会他人的感受,会使人遇事冷静,选择出最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3.3活动的体验,应深入到位。

杜威认为,“思想、观念,不可能以观念的形式从一人传给另一人。

——只有当他亲身考虑问题的种种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才算真正在思维。

”因此,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心理体验和感悟的程度。

比如,在2011年“十年磨一剑”——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型经验推广会暨成果展示会上,《掌声想起来》这堂高中心理辅导活动课中,韦老师课堂里最大的亮点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到自己的潜能。

在上课伊始的热身活动中,老师首先让学生做“一分钟能让掌声响起来几次?”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潜力”,而后,教师又设置了“你能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放多少根回形针?”、“牙签VS 气球”两个活动体验,结果都令学生瞠目结舌,惊呼:怎么会这样啊?韦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一座有潜能的金矿,潜能是可以被发掘的。

在一次次震撼人心的活动中,学生不断的树立了信心,感悟到如何发掘自己潜能的方法。

整堂课,教师没有说教和灌输的教育痕迹,更多的是通过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感悟,潜移默化地促使他们的自我成长。

因此,深入的体验活动远远比空洞地说教来得有用多,它往往能真正的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4经验的分享——关注学生的实践习得在心理辅导活动课堂中,由于活动主体已有的经历和心理结构存在差异,他们获得的体验也必然存在差异。

同时,每个人都有了解他人心理的想法和被别人理解的愿望和需求。

因此,一堂成功而富有生命活力的心育课堂要体现学生智慧的流动和心灵的交汇,通过“点”、“线”、“面”的交流使学生的智慧在集体中得到共享,从而提高辅导活动课的有效性。

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点”是指每个学生。

每个学生都要在课堂中进行独立的思考、感悟、体验,并与他人进行分享。

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线”即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学生参与活动之后,通过分组讨论、分享与交流内在的体验,以便获得更多的心灵碰撞机会,从彼此的经验中获得成长。

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面”即关注与把握全班学生的整体情况。

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引导小组的组长或代表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如在《想家的时候》这堂活动课中,在“妙招大看台”这个环节,通过小组交流之后,我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结合自己的实践帮助“家家”排解想家的不良情绪,并进行经验的分享:学生交流后,纷纷举手。

生1:我平时是打电话给妈妈,可以让她也打一个给妈妈。

生2:我想家的时候睡不着,就“数羊”。

生3:到操场大声歌唱。

生4:找同学聊聊天。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随机回应,并让他们说说哪些是你以前没用过的?效果怎样?学生们纷纷发言,说自己感兴趣的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想出的排解想家时的不良情绪的妙招一般是他们自己平时用过,而且他们自己觉得最为适用的方法,这是他们已有的经验资源,老师再适当的引导学生选用他人的方法,使孩子们对认知产生冲击,进行经验资源的改组,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多的他人经验资源,受享者把原有的感受和理解升华为联想和领悟,达到彼此心灵的顿悟。

【参考文献】[1]潘蓓蕾. 浅析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课堂回应”[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1)[2]朱久良. 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几点认识[J] .大众心理学. 2010,(11)[3]史慧颖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07,(4)[4]徐宪斌.当前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问题与思考[J]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 (4)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