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活动课的_结构化_与_非结构化_
简述结构化教学的五个组成部分。
简述结构化教学的五个组成部分。
结构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核心,以课堂活动为基础,结合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有效的学习和发展。
它具有明确的目标、层次性、明确的路径、定期性、系统性等特点,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良和升级。
结构化教学的五个组成部分包括:
1、课堂活动:在结构化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是教师控制的,通过控制活动的设计和过程,使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
2、教学设计:为了达到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设计恰当的教学步骤,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
3、教学策略: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调整课堂活动和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效果。
4、学生参与:学生在结构化教学中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
5、回顾和评价:在结构化教学中,教师应定期对课堂活动进行回顾和评价,确保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果。
钟志农老师心理辅导活动课实施要务
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感觉不够流畅、 效果不
佳,除了教师个体因素外,问题往往出 在辅
导理念和辅导思路的迷失上。
例:穿越情感的风暴 )
走近父母 (54:00
2021/4/14
如果团体运作顺畅,则思路清晰合 理往
2021/4/14
(一)6条操作原则
1、动感第一; 3、多元互动; 5、主体抉择;
2021/4/14
美国心理学家贾霍达(1958)提出,积极的心理健康 要从六个方面来定义其性质:
(1)积极的自我态度 ; (2)全面的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 (3)整合性——一种集中统合的心理功能; (4)自主发挥功能的能力; (5)对现实的准确认知; (6)能掌控自己周围的环境环境。 贾霍达上述六个方面的要求,准确地勾画了中学 学生积极人格发展的主要内容。
2一个持续的 教育历
程,并应有一个连贯的主题。
辅导是持续的教育历程。辅导工 作应从
小学就开始,贯穿整个教育历程。它应 有一
2021/4/14 个连贯的主题,并且成为整个教育计划
3、心理辅导活动课应该着眼于发展
的关键期,重在抓好危机的预防。人 格发展的各个阶段是按不变的顺序展 开的,而这个顺序是生物学上成熟的 结果,是儿童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的 需要。我们要注意抓好儿童青少年发 展的“关键期”,因为个体在成长中 的某一段时期,其成熟程度应该适合 某种行为的发展;如果错失发展或学
2021/4/14
辅导理念的把握 1、对辅导主题的理性辨析
如:小学五年级《感恩父母》— —《爸爸妈妈真的不容易》——《如 何应对父母的唠叨》 2、对辅导对象年龄特征的了解 3、对辅导主题针对性的斟酌
2021/4/14
(二)恰当设定辅导目标
小学1-3年级心育活动课主题设计架构(1)
活动模块2 培养习惯
阶段目标:继续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进一步适应学校生活。
我能“作业不拖拉”
勤 学
适用于
小学一、二年级,以一年级下学期为主。
我能“分清‘借’和‘拿’”
知 耻
我能“出口不伤人"
和 悦
我能“入厕讲公德"
良 心
我能“对人多赞扬”
赏 识
我能“告别‘小太阳’”
克 己
小学1-3年级心育活动课主题设计架构
——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会36个“我能”
心育
总目标
埃里克森
人格发展
关键期
活动模块
及阶段性心育目标
活动主题
积极
心理品质
发展重点
适用年级
;1、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2、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3、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4、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培养勤奋进取精神的关键时期;
活动模块3全神贯注
阶段目标:训练和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品质.
我能“不看窗外事”
注意选择性
适用于
小学一、二年级,以二年级上学期为主。
我能“坚持不分心”
注意稳定性
我能“做事有主次"
注意目的性
我能“捡三不落四"
注意分配性
我能“转向新目标”
注意转移性
我能“作业更细心”
注意策略性
活动模块4火眼金睛
发展顺利则个体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
活动模块1 我上学了阶段目标: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增强入学适应性。
我能“喜欢新学校”
适 应
简述结构化教学的五个组成部分。
简述结构化教学的五个组成部分。
结构化教学的五个组成部分是:
1、定义目标:在结构化教学中,要仔细设定课程的学习目标,
为每一堂课的内容提出明确的要求,方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指导学习者实现学习目标。
2、实施活动:在结构化教学中,要有完整的教学活动安排,例
如老师的指导、班级讨论、实验室操作等等,让学生多样化的参与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效果。
3、反馈结果:在结构化教学中,及时反馈学习的结果,可以反
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水平,给出学习者参考、调整学习方向,根据学习者的实际要求和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整合形成教学内容:在结构化教学中,要着重整合各个任务,把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整合成一套完整的教学内容,使学习者更好的掌握学习的内容,提高学习的效率。
5、评价检查:在结构化教学中,要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定期
对学习进行评价、检查,给出学习者的发展建议,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小学4-6年级心育活动课主题设计架构教案资料
专注
适用于
小学六年级,以六年级(下)学期为主。
我能“扬长又容短”
自知
我能“与挫折同行”
坚毅
我能“惜时如惜金”
惜阴
我能“复习讲策略”
善学
我能“考前更轻松”
平心
说明:一般说来,每个学期大致安排8节心育活动课,其中,6节可在上述主题总体设计架构内选择,2节为校本心育活动课,由班主任或心理教师根据本地、本校实际情况(例如城乡区别、地域区别、学校类型区别、生源区别等等)设计主题。
我能“记忆抓及时”
记忆懂规律
适用于
小学五、六年级,以六年级(上)学期为主。
我能“记得快准久”
记忆高品质
我能“理解促记忆”
记忆上层次
我能“右脑帮记忆”
记忆用全脑
我能“归类助记忆”
记忆会加工
我能“速读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忆”
记忆讲效率
活动模块12告别童年
阶段目标:促进小学高段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引导他们顺利完成小学学业。
谅解
我能“做个好同桌”
友善
我能“交往不起哄”
互敬
活动模块8激活思维
阶段目标:训练和发展小学高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我能“想得快又快”
思维敏捷性
适用于
小学三、四年级,以四年级(下)学期为主。
我能“脑筋急转弯”
思维灵活性
我能“沙里淘真金”
思维求异性
我能“想法很奇特”
思维独创性
我能“思路比天宽”
合群
1、音节补充声母、韵母、声调。5、相对应的内容连线或填空本册要求学生积累掌握的词语主要有下面这些类型:
②飞来飞去走来走去跑来跑去跳来跳去
半结构化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模式初探
智库观察半结构化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模式初探□文/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麦莉心理辅导活动,是以班级为辅导单位、面向全体 学生,以学生成长需要为辅导目标的团体辅导形式,它以学生的情意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活动、体 验、感悟为主要形式,侧重体现学校“心育”的教育 性、发展性和预防性功能。
近年来,我们坚持“学本”立场,强调教师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当下的 感受和状态,“贴”着学生实施辅导,教师们积极践 行,以“我”为主、固守预设实施辅导的现象有了较 大改观,逐渐形成了方便教师组织实施、促进学生自 我探索的半结构化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模式。
本文围绕 “什么是半结构化的班级心理辅导”“为什么倡导半 结构化的班级心理辅导”“如何实施半结构化的班级 心理辅导”三个问题对这一模式进行简要说明。
第一,什么是半结构化的班级心理辅导?要明确什么是半结构化的班级心理辅导,需要先 了解什么是“结构化”“非结构化”的团体辅导。
所谓结构化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是指需要事先 作好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并安排有一系列固定程序的 团体活动,它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导向、有预先设定的 讨论问题、其辅导进程有严密的组织环节。
所谓非结 构化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则不安排有程序的固定活 动,一般是以活动或游戏为中心,少有具体目标指向,组织结构比较松散,由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现场的分享 和感悟、根据团体动力的发展状况及成员彼此的互动 关系来灵活加以引导。
甚至会有辅导老师说,走进教 室之前,我也不知道今天的辅导状态会怎样,一切(主 题、活动、进程)都根据学生现场的选择和生成来确 定,顺着学生/团体的感受走。
半结构化的班级心理辅导是介于结构化和非结构 化之间的一种团体辅导形式,它有明确的辅导主题和目标,有比较清晰的结构一辅导者预先会设定好活 动环节,但不预设活动环节会呈现的具体内容,给予 学生大量的自由互动空间,教师以尊重、开放、包容 的态度,引导、陪伴和协助学生进行探索,教师对团 体呈现状态保持敏锐觉察,灵活实施辅导。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分类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分类一、按结构化程度分类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分类,可以将幼儿园教育活动分成无结构化活动、低结构化活动、高结构化活动和完全结构化活动,组成一个从“纯游戏活动”到“非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的连续体。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能反映教育活动中游戏与教学的组成状况,能反映教育活动的性质。
因此,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可以设计出不同性质的幼儿园教育活动1。
朱家雄教授指出,游戏活动是“无结构”的活动,游戏活动占主要成分的教育活动是“低结构化”的教育活动,而教学活动占主要成分的教育活动是“高结构化”的教育活动。
由高结构到低结构活动的连续可以用一个示意图表示。
连续体示意图上,每种教育活动的位置不同,反映的价值取向就会不同,教育活动的设计在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表述就有所不同,教育活动的学科科目或学习领域特征的明显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从这张反映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的示意图中,能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各种教育活动在结构化程度上由低到高,形成一个连续体,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可以在此连续体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一般而言,每种类型的教育活动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该教育活动结构化程度的基本情况,表现为每种类型的教育活动在此连续体上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活动区。
尽管同种类型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基本状况趋同但是由于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等各方面原因,其结构化程度也会有所不同,表现为在连续体的较小范围内可以找到相应的位置。
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越高,学科科目或学习领域的特征越明显;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越低,各学科科目或学习领域越趋向整合。
这张反映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的示意图,对于教育活动的设计至少具有以下一些功能:首先,能比较清晰地认识各种常见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性质,特别是结构化程度,包括各学科科目或学习领域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程度。
例如:以分科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单一概念或整合概念教学,位于连续体的右侧,反映了以教师发起教学活动、教师决定教学内容和以完成教师预定教学目标为导向的高结构化教育活动的特征。
钟志农老师2011心理辅导活动课实施要务
D、团体结束阶段常用的设计形式 1、团康类活动;
例:请在我背上留言
2、音乐类活动。
以上四个发展进程不等于课的设计模式。 所谓四个发展进程,是指所有的团体辅导 (班级团体辅导和小组团体辅导)的团体动 力规律。只要是团体辅导,都靠团体动力来 推动,如果没有团体动力,那么你站在学生 面前,只是在“上课”(而且是单向传递的 讲 授式上课),或者是在做“讲座”。
三、如何设计?
(一)全力聚焦辅导理念 理念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灵魂,心理 辅导活动课的价值及其深刻性主要就是体 现在辅导理念上,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一般 的主题班会的根本分界线主要也是体现在 辅导理念上。从这个意义上说,辅导首先 是一种理念,而不是技巧。
在我们设计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时,首 先要考虑的是:我要解决什么问题?班里学 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是什么?他们的年龄特 点又是什么?这样,我们的选题才会有的放 矢,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一个心理辅导教师不能远离学校热气腾腾 的日常生活,不能站在学生群体的外围“隔 岸 观火”,否则我们的思想、灵感、热情就会 枯 竭,我们自己的心灵家园就会杂草丛生,我 们心理辅导课的设计也会“才思耗尽”。
(四)认真理清辅导思路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现场是瞬息万变、很 难预测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团体辅导时,应 把主要精力放在理清辅导思路上,而不应拘 泥于具体细节。
2、倾听技术; 4、具体化技术; 6、同感技术; 8、面质技术; 10、自我开放技术。
心理辅导活动课实施要务
钟志农
zhongzn@
一、如何定位?
1、发展性团体辅导 ● 以班级为辅导单位、以同龄段学生成长 需要(同质团体)为辅导目标的团体辅导; ● 侧重体现了学校“心育”的教育性、发 展 性(在一个更新的层面上认识自我,开发自 我潜能,而不是解决适应困难问题)和预防 性功能;(台湾录像)
(完整版)幼儿园课程论题库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一、选择题单选2、以下课程类型中个,不属于学科课程的是( B )。
A、分科课程B、核心课程C、相关课程D、融合课程3、依据课程决策的层次标准来分析,任课教师实际理解领会的课程属于( A )。
A、学校层次的课程B、教学层次的课程C、观念层次的课程D、体验层次课程4、( C )是根据儿童经验或团体生活统整起来的课程,它的理论基础是“经验主义”课程哲学观,所以又称对称经验课程。
A、核心课程B、广域课程C、活动课程D、融合课程5、( B )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是生成课程,当受教师水平、物质环境条件、幼儿人数等制约时,容易使幼儿的自主、探索、实践流于表面。
A、隐性课程B、经验课程C、学科课程D、分科课程6、美国斯坦福大学的( A )从课程的功能出发提出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和悬缺课程三种类型的课程。
A、艾斯纳B、古德莱德C、普洛佛斯D、费尼克斯7、以下哪种课程是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程。
( C )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悬缺课程D、经验课程8、以下哪种课程是属于社会本位的课程类型。
( A )A、核心课程B、分科课程C、融合课程D、广域课程9、除了活动课程外,以下哪种课程也是属于经验课程。
( C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核心课程D、广域课程10、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主导的定义是( B )。
A、经验论B、活动论C、过程论D、体验论多选1、以下哪些是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ABCD )。
A、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B、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C、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D、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2、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斯纳教授从课程功能出发提出以下哪些课程类型( ABC )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悬缺课程D、经验课程3、关于课程的概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ABCD )A、课程是教与学的内容B、课程是教与学的计划C、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D、课程是各种活动4、幼儿园课程由以下哪些要素组成?( ABCD )A、幼儿园课程目标B、幼儿园课程内容C、幼儿园课程实施D、幼儿园课程评价5、以下哪些课程属于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划分的( AB )A、理想课程B、领悟课程C、隐性课程D、悬缺课程填空题1、按在不同层次上起作用对课程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观念层次的课程、社会层次的课程、学校层次的课程、教学层次的课程和体验层次的课程。
1-心理辅导课设计指要(1)
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感觉不够流畅、效果不佳,
除了教师个体因素外,问题往往出在辅导理念和辅
导思路的迷失上。
例:穿越情感的风暴 00)
走近父母 (54:
如果团体运作顺畅,则思路清晰合理往往是首
要原因。
我喜欢
三、讨论与答疑
欢迎提问
结语
培养“人”的终极目标,就是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 人,就是人的发展方向,其核心是“理想人格”者为何。 而所谓“理想人格”,就是做人的理想标准,就是人的相
对稳定的积极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
这就是心理辅导课设计主题“六六”工程的意义所 在。
愿我们对学生心灵发展“路线图” 的共同探索和努力,能够引领孩子 们幸福的人生!
心理辅导活动课需要很强的针对性,需要很强 的创造精神,需要有很鲜明的层次感(不同学段不 同要求)和连续性(波浪式前进与螺旋式上升); 心理辅导活动课不能无病呻吟,不能邯郸学步,不 能没有个性。
智力发展的三个关键时期
1、早期智力发展基础(0-4岁,第一高峰:注 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言语力、思维力 、感统能力、动作能力)
但在活动理念的把握上还要注意对活动主题的核心概 念的界定和理解。对主题和核心概念的理解若有偏差,就 会出现理念上的混乱,而理念的混乱又必然导致辅导目标 的偏移。
课例:快乐崇拜
二、如何设计?
(一)全力聚焦辅导理念
理念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灵魂,心理辅导活动 课的价值及其深刻性主要就是体现在辅导理念上, 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一般的主题班会的根本分界线主 要也是体现在辅导理念上。从这个意义上说,辅导 首先是一种理念,而不是技巧。
心育活动课动力规律的“恒定”与课堂形态的“多元”
心育活动课动力规律的“恒定”与课堂形态的“多元”作者:钟志农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年第07期〔摘要〕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借鉴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来构建心育活动课的“教学模式”,应该说是一种必然。
但在这一教育创新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会忽略“模式”本来的学术意义,误以为它就是一个“模子”,可以照套不误,而且“模式”也更容易使人联想到“模式化”。
本文基于团体动力学理论,对心育活动课进行了哲学思考,提出用“课堂形态”来表述心育活动课的多样性更为合适,心育活动课的课堂形态也应走向多元化。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堂形态;团体动力;心育活动课〔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07-0011-04近五六年来,专业期刊上讨论心育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文章日渐增多,这说明学校发展性团体辅导实践中有了许多可喜的经验,也遇到了一些新的困惑与问题。
因此,就心育活动课“教学模式”这一命题作深入探讨,已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之必需。
概念:“教学模式”抑或“课堂形态”?首先,笔者想就核心概念“教学模式”谈一点个人看法。
“教学模式”是世纪之交新课程改革大潮中从国外引进的一个教学论概念,它的基本涵义是指:在某种教学理论或理念的指导下,经过教学实践反复检验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借鉴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来构建心育活动课的“教学模式”应该说是一种必然。
但在这一教育创新过程中,对“教学模式”这一概念的表述可以再斟酌。
笔者以为“教学”与“模式”两个分概念都容易引起误解。
对于前者,毕竟我们上的是心育活动课,不是心理学的知识课,“课”的进程是一个面对团体的辅导过程,不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对于后者,一提到“模式”,就容易引起歧义,有些教师往往会忽略“模式”本来的学术意义,误以为它就是一个“模子”,可以照套不误,而且“模式”也更容易使人联想到“模式化”。
【体育教育】体育结构化教学是什么?怎么落地?
【体育教育】体育结构化教学是什么?怎么落地?结构化教学是遵循学科内部的知识结构进行合理、有效地设计从而建立学生全面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流程上是一个整体思路,从内容设计、目标制订、教与学实施、重点难点以及课时架构等方面,呈现综合的结构化。
当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新的知识有连接时,新的知识便容易被记住。
结构化教学的认知方式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有浅显到深刻的过程式结构化。
在学练过程中,具体、直观、新鲜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空间和时间知觉上有了新的发展。
体育课堂结构化教学四个特征一是学练内容呈现出整体性。
教学应强调将零散的体育知识、技能进行合理组合,开展结构化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注重完整技术和比赛能力的培养。
二是学练内容间高度关联。
教学技术或者技战术之间相互联系,协同发展。
三是学练内容具有实用性。
教学中应强调学以致用,在比赛或者游戏中正确、合理运用技术、战术、规则等。
四是学练过程循序渐进。
由单一动作到组合动作,应循序渐进,逐渐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体育结构化教学“六注重”一、在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上要注重结构化。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要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整体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体现保证基础、重视多样、关注融合、强调运用等理念。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首先要重视系统多样的学练内容,使学生的运动体验更加丰富,更加全面、协调地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其次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设计上要注重教育内容、体能与技能、学练与比赛,以及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最后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要注重引导学生将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体育学习、锻炼、运动竞赛和日常生活中,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结构化教学。
二、在水平目标设计上要注重结构化。
在水平目标的体能上应强调内容的关联性与完整性,引导学生参与结构化、整合性的体能学练,从而促进学生体能的全面协调发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心育活动课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
心育活动课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作者:钟志农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年第15期〔摘要〕在心育活动课的设计中,部分教师存在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疑问。
本文从心育课实践中对“开场”的结构化质疑及“结尾”的非结构化误解的现象剖析入手,探讨了心育活动课“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议题,指出在短期团体辅导中,结构化可能是极有效的工具,能够帮助团体成员聚焦于一节课的辅导主题,推动团体成员更快进入任务中。
同时,结构化会给全体成员带来一种维持秩序和正确方向的安全感。
〔关键词〕团体;结构化;非结构化;心育活动课〔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15-0018-03一、何为团体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所谓“结构化的团体辅导”,是指需要事先作好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并安排有一系列有固定程序的团体活动。
在这类团体中,团体领导者的身份易辨认,角色明确,而且经常采用较多的引导技术,促进团体成员的互动。
这类团体的优点是初始阶段就能增加团体成员的合作,降低参加者的焦虑,容易聚焦,一般比较适合青少年,心育活动课就是属于“结构化的团体辅导”。
所谓“非结构化的团体辅导”,是指不安排有程序的固定活动,领导者配合成员的需要,根据团体动力的发展状况及成员彼此的互动关系来决定团体的目标、过程及运作程序。
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催化、支持团体成员,常常以“非指导”方式来进行。
“非结构团体”一般适合年龄较长、心智成熟、表达能力较强的人。
强调后面这一点是特别意味深长的,经验证明,往往只有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才有可能围绕一个活动步步深入地走进自己心灵的隐秘之处,而且这样的深入分享往往不是短短4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的。
研究表明,有关儿童与青少年的团体训练,一般是结构化比无定式的效果更好。
一个结构化的(但是灵活的)团体环境能够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安全感,给予其指引,同时结合自由的探索及表达自我,创造无威胁的气氛。
《幼儿园课程》自考试题及答案(五)
《幼儿园课程》自考试题及答案(五)总分:135分题量:40题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A.知识体系B.学习经验C.行为习惯D.道德品质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活动课程强调知识和智慧真正的源泉是()A.游戏B.生活C.实践D.上课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活动课程是以()为中心来组织学习内容的。
A.学科B.问题C.儿童D.概念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间接教学经常借助的中介有()A.教具和学具B.提问和启发C.表情和动作D.物质材料和人际环境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瑞吉欧教育方案的灵魂和核心是()A.项目活动B.作业教学C.关键经验D.游戏活动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在HIGH/SCOPE课程方案中,学习经验的设计者是()A.教师B.幼儿C.教师和幼儿D.教师和家长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教师指导幼儿区域活动时,属于自主阶段的指导方式是()A.先介绍,后开放B.以小组活动方式进行C.给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D.观察与评估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活动区的活动多为()的活动。
A.幼儿自选B.教师指定C.家长参与D.师生商定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二、判断题(共8题,共16分)9.幼儿园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要形式。
答案:错误10.经验中心课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
答案:正确11.“专业化”的教师指的是受过专业教育的教师。
答案:错误12.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安排要遵循动静交替的原则。
答案:正确13.乌索娃等人认为,作业教学有利于儿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和认识方式。
答案:正确14.陈鹤琴活动教育的目的是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答案:错误15.单元主题活动中选择主题的出发点即是从现有的“内容”和“材料”出发。
答案:错误16.幼儿园的学科活动基本上是一种“前学科”课程。
答案:错误三、填空题(共10题,共20分)17.学问中心课程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
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化”的思考
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化”的思考作者:莫豪庆项金忠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24年第02期《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教师应根据学习目标,从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角度,认真分析、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避免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动作技术、单个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注重采用结构化知识与技能教学,加强学生对所学运动项目的完整体验和理解,提高学生在真实活动或比赛情境中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化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化的内涵及意义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化不仅包括运动技术结构化学习,也包括课时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落实的学习过程,即有认知、知识与技能、展示与比赛、体能积累和体能学练方法与原理、情感態度、价值观等具体学习内容的有组织、有序搭配的整体性学习。
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结构化的教学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与技能体系,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与技能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与运动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及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运动能力、比赛与实践能力。
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化的建议《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注重采用结构化知识与技能教学,加强学生对所学运动项目的完整体验和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专项运动技能离不开结构化的教学内容。
笔者以水平四(九年级)《篮球快攻战术的练习方法:长传快攻》一课为例,针对实现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提出优化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之前,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中的体现应是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过程。
水平四(九年级)《篮球快攻战术的练习方法:长传快攻》一课中,教学内容分别是“传跑练习”“全场长传投篮”“2VS1快攻投篮”“快攻比赛”,这些“学练方法”是“课时内容”,也是本课教学内容的外显特征,均与本课的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尤其是技能目标上“在练习与比赛中进攻方能够做出长传快攻的战术配合,表现出传得快、跑得快、投篮快;防守方能做出快速移动、封堵传球的动作”。
心理健康教育名词解释结构化
心理健康教育结构化是一种系统的、有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它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过程划分为明确的、相互关联的各个部分,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结构化的主要特点包括:
1. 系统性:心理健康教育结构化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或主题,每个模块或主题都包含了相关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 逻辑性:心理健康教育结构化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各个模块或主题,使学习者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3. 可操作性:心理健康教育结构化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践练习等方式,帮助学习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 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结构化可以根据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进行调整,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结构化的目的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它可以应用于学校、社区、企业等各种场所,帮助人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心育课堂从“心”选择——浅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主题的设定
心育课堂从“心”选择——浅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主题的设定【摘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作为小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展及实施,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但是上好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主题及素材的选择尤为重要。
本课题共分为三个部分,本文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选择主题及素材,从主题来自学生在校事件、主题来自家庭所遇困惑、主题设定小而精、素材选择有技巧进行分析和探究。
最后的结论则是纵观全文清理每一个部分,并进行综合整理,得出全面的观点。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小学生主题选择人的全面素质中重要组成部分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而正常的智力和健全的人格则是人们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特别是处于“关键期”的学生,我们设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要顺应孩子的“关键期”。
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解决“心理疾病”的学生,而是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并且面向的群体是全体学生。
因此需要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尤为重要。
但是,教育部在2012年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到现在过了差不多十年,却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心育活动课的“课程大纲”……作为一线心理教师们经常感到迷茫、无奈,大家都只能按照《指导纲要》去开设主题。
渐渐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随意性出现了,老师们选择自己熟悉的课程上,自己拥有什么素材就上什么课题,而实际上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动态,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也有困惑和需求,但是却被老师们忽视。
于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出现课程安排无关联系性、上课素材过时性等等现象出现了。
学生的课堂依旧出现“老太太两个儿子,一个卖草帽、一个卖雨伞,无论是晴天还是下雨都不开心的故事”、“两个秀才赶考的故事”……这些素材对学生而言,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很难产生学生的共鸣,另外,这些素材过于陈旧,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于是,一线心理教师在选择上课主题和素材尤为困难,同时也给了一线心理教师很大的自由选择的空间,也要求一线心理教师们在选题和选材方面要有更强的识别能力。
高中1-3年级心育活动课主题基本架构
宁心
我能“积极做暗示”
自信
我能“时间巧管理”
自控
我能“模考稳军心”
冷静
我能“高考降焦虑”
有度
说明:一般说来,每个学期大致安排8节心育活动课,其中,6节可在上述主题总体设计架构内选择,2节为校本心育活动课,由班主任或心理教师根据本地、本校实际情况(例如城乡区别、地域区别、学校类型区别、生源区别等等)设计主题。
发展顺利则个体有了明确的自我观念与自我追寻的方向。
活动模块1学海适应
阶段目标:帮助学生
尽快调整自我定位,
掌握高中阶段的学习
特点和学习方法,增
强入学适应性。
我能“重新定好位”
自知
适用于高一、高二年级,以高一(上)学期为主。
我能“接纳我自己”
自尊
我能“学法知路径”
善学
我能“学出我风格”
独特
我能“思维破定势”
深入的自我意识辅
导,引导学生更好地
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调控自我的情绪。
我能“人生争高度”
追求
适用于高二、高三年级,以高二(下)学期为主。
我能“跌倒爬得起”
耐挫
我能“超越我自己”
自强
我能“合理做归因”
客观
我能“乐观有信念”
积极
我能“巧用A-B-C”
理性
活动模块5生涯愿景
阶段目标:抓好生涯辅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规划自己的学业、事业和人生。
开放
我能“知识重结构”
智慧
活动模块2人际真情
阶段目标:开展比较深入的人际关系辅导,以应对日渐复杂的人际环境。
我能“用心去沟通”
真诚
适用于高一、高二年级,以高一(下)学期为主。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本教学结构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本教学结构不少老师反映:“我们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道了要怎么怎么做,但是具体到某一教学内容的设计时,却又感到无从下手”。
确实,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和教学过程中各因素(包括教师)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很难使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将某一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贯穿融汇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提炼、构建课堂教学结构,可以将抽象、模糊的理论转化为具体、明朗的操作策略,有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育的基本理念,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提高教师对团体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架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当然,我们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结构,并不是主张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化”,而是为教师提供一种借鉴、创造的依据,使其能把握教育的要义,取其“神”而舍其“形”,最终取得创造性的突破。
就象学习书法一样,先“入格”而后汲取精髓,融会贯通以“出格”。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化理念和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构建了四环节教学结构:明朗主题→活动感悟→自助完善→拓展深化。
下面以“我和父母交朋友”为例,展开说明。
1、明朗主题本环节旨在通过创设主题明确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发现问题的所在,明确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了解基本的心理知识。
基本思路为:创设情境→分析交流→揭示话题(介绍心理知识)。
活动要求:(1)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遵循三个原则:①针对性强。
问题情境要与本课题的主题相符。
②主题鲜明。
情境的指向要明确,牵涉面不要太广,以免使学生无从着手。
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情景的内容必须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有所思,有话讲。
(2)要把主题明朗化。
①在学生分析、交流中,对学生模糊、隐含、想说但又不能明白表达的内容,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路作相应的提示和补充。
②要适当介绍有关心理知识,指出问题的本质。
(3)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专稿动。
这类团体的优点是初始阶段就能增加团体成员的合作,降低参加者的焦虑,容易聚焦,一般比较适合青少年,心育活动课就是属于“结构化的团体辅导”。
所谓“非结构化的团体辅导”,是指不安排有程序的固定活动,领导者配合成员的需要,根据团体动力的发展状况及成员彼此的互动关系来决定团体的目标、过程及运作程序。
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催化、支持团体成员,常常以“非指导”方式来进行。
“非结构团体”一般适合年龄较长、心智成熟、表达能力较强的人。
强调后面这一点是特别意味深长的,经验证明,往往只有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才有可能围绕一个活动步步深入地走进自己心灵的隐秘之处,而且这样的深入分享往往不是短短4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的。
研究表明,有关儿童与青少年的团体训练,一般是结构化比无定式的效果更好。
一个结构化的(但是灵活的)团体环境能够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安全感,给予其指引,同时结合自由的探索及表达自我,创造无威胁的气氛。
可见,在学校的心育活动课中,基本上按结构化的团体辅导来进行操作是比较妥当的。
当然,也要注意防止另一种倾向,就是樊富珉所说的,在团体中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去带领,却忽略了团体本身的目标。
她强调,“团体领导者切记,活动只是团体的催化剂,是手段不是目的”“团体的重点不是做完活动,而是对活动引发的感受的讨论”。
美国心理学家柯瑞也主张团体要有结构,但他同样认为要把握一个尺度,他说:“结构要么是有效的,要么方在我们也会面临两难情境:根据课时的限制,我们必须提供结构化的设计;但是,如果提供的结构化架构过多,那么学生将无法学会在课堂上运用自身的资源。
二、对“结构化”的质疑往往源于“开场”尽管从理论上讲,心育活动课“结构化”设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笔者长期“听课、评课、改课”的实践中,时不时地会遇到一些心理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可不可以不设计热身活动,直接进入主题?”当笔者追问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时,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我实在想不出什么可以用来做热身活动的了”。
有的心理教师由此也质疑心育活动课是否一定要有几个阶段的基本架构,提出“是否可以跳跃某个阶段”的疑问,而这类问题同样源于教师们认为“热身活动太难设计了,我会的那几个游戏学生都已经做腻了”。
还有一些心理教师则对心育活动课的结束阶段的活动设计掉以轻心,常常是用自己的几句话加以总结便草草收兵;另有一些教师对心育活动课结尾部分的作用认识不足,在工作阶段设计的活动过多,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在最后进行整合梳理。
可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影响教师们掌控“结构化团体”的难题常常出在“开场”,即出在“万事开头难”上面。
客观地说,一节心育活动课的核心内容必然是在“掐头去尾”之后的主体部分,但作为团体辅导的一种课程载体,这个“头”怎么开却不可小觑。
不管我们把它称作“初始阶段”“暖身阶段”还是“破冰阶段”,如何“起头”对一个团体来说确实非常重要。
专稿 ■笔者曾经听过两位女教师的心育活动课。
第一位女教师在初中一年级组织一节人际交往的团体辅导,因为课临时排在下午第二节,没想到前一节课的教师“压堂”了,当这位女教师走进教室的时候,虽然上课铃声已经响过,但教室里人声嘈杂,还不断有学生喊“报告”进来。
笔者看到这位女教师显然有些焦虑,等安顿好课堂,上课时间已经过了五六分钟,这位女教师临时更改了活动方案,直接呈现一个人际交往的文字案例让学生讨论,结果课堂一片沉寂,学生们明显没有进入角色。
此后,这一节课就出现了“学生说得越少,教师就讲得越多;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就说得越少”这样一种恶性循环。
下课之后,一进入评课的会议室,这位女教师就流泪了。
后来她自己谈体会时,将这节课的问题归结为“没想到为了保证下面活动的时间,临时砍掉热身活动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
其实,这位女教师恰好陷入了雅各布斯所说的“一些领导者过于迅速地进入工作阶段,导致成员感觉不适”的误区。
另外一位女教师在杭州一所小学五年级借班上一节心育活动课,因为学生到达阶梯教室时间比较早,为了等待上课铃声,女教师就请这个班的班干部带领大家唱歌。
没想到站起来的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女孩子,她们面朝全班学生,一左一右,各指挥一半,而且指挥时的表情极为认真严肃,手势极其刚劲有力。
全班学生挺胸背手,整齐划一,唱了一首又一首,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这位女教师终于意识到需要给出一个指令,于是她微笑着感谢两位班干部,结束了这一课前的“大合唱”。
但她对当时的团体氛围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这个班的规矩可能是比较严格的,学生那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令行禁止的班风在班主任眼里当然是值得骄傲的,但它对团体辅导的推进却可能是一种阻力,此时需要有一个相当活跃的热身游戏才能真正达到“破冰”的目的。
可惜这位女教师对激活团体互动气氛的重要性估计不足,依旧用原计划的一个动感不很强的热身活动切入,结果整堂课虽“井然有序”却“僵而不活”。
由此看来,我们对心育活动课的“开场”要注意几个问题。
1.心育活动课初始阶段应该有一个计划好的开始活动,这个活动要能打破“开局”时常有的沉寂状态,激活团体氛围,集中团体成员的注意力,避免团体起步阶段的犹豫和不自在,以利于后一阶段过渡到相关的辅导主题,并引入讨论和分享。
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教师就得运用许多快速变化的活动,以提供更多的机会来激活他们的参与动机。
如果缺少这样一个阶段,过于迅速地进入团体转换阶段或工作阶段,则可能造成团体成员的不适感,导致团体动力僵滞,那么将很难带领团体达到预定的目标。
正如雅各布斯再三告诫我们的那样:“一些领导者未能计划有趣的热身阶段,这是错误的”,“计划持续过久的热身或介绍活动,也是一个常犯的错误”。
他还特别强调,在“教育团体中,领导者常常会提供一些信息,虽然成员们可能会相互作用,但这并非是最重要的动力。
在这类团体中,如果领导者没有完备的计划,效率可能比其他团体更差”。
所以,“确保开端是有效的,且不会拖长到令成员们厌烦,这点非常重要”。
2.心育活动课初始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融合以及认同”,建立一个安全和接纳的环境。
因为团体活力的根基在于“信任”。
辅导教师的投入程度、人格魅力、心理专业水平以及收放自如的组织能力会对团体的“开局氛围”产生影响。
而教师能否在开局之初就成功地建立起团体内基本的信任感以及安全感,主要取决于他为这节课所做的准备工作如何。
这就是欧文・亚隆所说的“初期有必要运用一系列的策略来增进凝聚力”。
3.如果在心育活动课上“起”的阶段是有效的,学生们就能够在心灵上相互靠拢、互动,被团体所吸引,这样一个相互信任的氛围和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是团体发展下去的前提条件。
即使是一些团体凝聚力比较高的班级,团体内的信任度和舒适度可能都已经比较高,这样的班级在上课的初始阶段也同样需要通过热身活动来启动团体动力(即“破冰”),只是所耗费的时间会略少一些,一般在3~5分钟内就可以基本完成。
但有的教师在“起”的阶段耗费过多的时间,那就很可能带来团体结构上的失衡,甚至导致相反的效果。
4.团体结构与团体历程在心育活动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团体结构是指在某个时间段里组成元素的分配状况,它包括一系列预设的或现场生成的元素以及紧凑的时间安排。
每个单元结构里,组成元素都是互动性的,团体的历程就是这些结构元素互动的产物。
5.许多辅导教师在过去接受的大多是团体咨询的训练。
而在团体咨询中,因为关注的重点在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身上,所以活动较少,有时候甚至是一个活动做到底。
而且,团体咨询常用的游戏数量确实是有限的,这就难免会让一些教师产生“资源枯竭”的感受。
其实,“开场”的热身活动不等于游戏活动。
笔者在多年前就说过:一个感人的故事,一条出人意外的新闻,一个惊心动魄的案例,一部来自学生生活场景的DV,一支拨动心弦的乐曲,一串发人深省的数字,一组震撼人心的照片,一段诙谐风趣的动漫,一出自编自演的小品,当然还包括一个经典的游戏……都可以成为团体热身阶段的重要素材,只要它能抓住学生的眼球、心灵、思绪、情感、注意力及焦点,并引导学生走向今天这一堂心理辅导课的主题。
■ 专稿三、对“非结构化”的误解常常在于“收尾”笔者曾经听过一些心理教师的课,发现他们受社会性成人团体培训(如EAP)的影响很深。
社会性成人团体训练一般以2~3个小时或2~3天为一个活动单元,团体进程的节奏比较缓慢,但相应地,成员的分享和体验程度也就比较深入。
很多心理教师就是因为参与了这种体验性的成人团体训练,才获得了一种刻骨铭心的成长感悟,因此会很自然地想在心育活动课上复制这样一种团体的运作模式。
而一般说来,中程或长程的团体辅导,对结构化程度的要求往往比较宽松,甚至可以是“非结构化”的。
但是,如果把中长程团体训练的运作模式放到心育课堂上,往往会出现内容与时间的冲突。
也就是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范围内,如果不精打细算地分配每一个内容所需的时间,就会出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结果。
我在本地区听过的一些心育活动课就曾碰到“铃声一响,戛然而止”的情况,辅导教师只好说“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下个星期我们再来继续这个话题”。
可以想象,辅导过程的这种不确定、不可控感,很容易引发学生对全面理解和感受辅导主题或辅导内容的缺失感,一堂心育活动课好像被“腰斩”了一般。
因此,对于心育活动课的“收尾”需注意以下几点。
1.在团体进行到最后阶段,我们应该要让学生产生一种结束的感觉,对团体训练目标和辅导体验的评估也将在这个阶段进行。
因此,要预留一定的时间,并设计适当团体动力强度的结束活动。
结束活动常常包括对所涉及内容的总结,有时还包括对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和作出反应。
2.认真设计课外拓展性作业。
这种活动性作业的目的就是要制造一个机会,让学生在真实世界中运用在团体中所学到的东西。
因为学生在完成这个作业时,并非处在教师监督之下,所以学生有机会靠自己来尝试各种行为,以内化在课上获得的感受。
总之,课外活动作业是心育活动课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
3.对于某些辅导主题,结束阶段将是一个情绪性的体验;而对于另一些辅导主题,结束仅仅意味着团体已经完成了计划。
结束阶段的长短取决于团体的类型、过程的长度以及团体的发展。
四、“入格”是基础,“合格”是方向,“破格”是境界台湾学者夏林清指出,日常生活中,多数的大团体是采取结构化的方式在运作的。
笔者在实践中也体会到,在短期团体辅导中,结构化可能是极有效的工具,它能够帮助团体成员聚焦于一节课的辅导主题,推动团体成员更快进入任务中。
同时,结构化会给全体成员带来一种维持秩序和正确方向的安全感。
在整个辅导过程中,这种安全感一旦形成,团体就真正建立起来了。
当然,在具体运用时仍要把握适度的分寸,过多结构化或过少结构化都会与辅导效果成负相关。
欧文・亚隆对于结构化团体治疗的操作建议是:“为每次团体治疗时段都安排一个明确一致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