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有多长》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
———《桌子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桌子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观察与测量》的第二课时。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实际测量活动,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的实际长度。教材安排了三个活动:一是估计活动,让学生估计一下身边的物体的长度。二是实际测量,让学生量一量,说一说。三是讨论交流。发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不同的数据,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学生分析:
班内大部分学生都是电厂职工的子女,家长对学生关注得多,学生看得多,懂得多,知识储备也厚实,思维活跃,反应灵敏。课前我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了摸底,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和感兴趣,能用身边熟悉的东西去测量物体的长度,但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有些模糊,同时也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估计意识,也不知道用统一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认识厘米,但是不了解厘米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设计理念:
大胆放手,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然他们在熟悉的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究和体验,感受新知;联系生活经验,构建新知;小组合作交流,扩展新知;创新活动设计,超越新知。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新学期我们班来了几名新同学,其他班级也来了一些新同学,这样我们学校的桌子就不够了。校长要订做一批新桌子,可是校长不知道我们的桌子有多长,你们知道吗?(学生有说知道的有说不知道的)
师:你们来估计一下,用手比划一下桌子到底有多长?
(学生用手或文具去量去比划)
师:那么我们的桌子到底有多长呢?校长听说我们班的学生特别聪明,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就把这个问题交给我们班了,你们愿意帮助校长解决这个问题吗?
(首先肯定他们聪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然后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们去做,让他们感受被信任,能做重要事情的快乐。这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最好的调动,学生们已经跃跃欲试了。同时也给他们正向的引导,要用于解决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师:好,这节课我们大家就来一起动脑筋想办法看看我们的桌子有多长。
板书课题:桌子有多长
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活动一:测量方法的多样性级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1)、亲身经历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师:下面你们自己想办法,看看用什么办法能说明我们的桌子有多长呢?把你想到的办法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好吗?
(学生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很活跃,想出很多办法能说明桌子的长度。有的说用书量,有的说用本子量,有的说用手量,有的说用尺子量……)以小组的形式汇报不同的测量方法,在全班交流。
亲身经历不同的测量工具的使用,测量结果的不同(测量的对象一定)。
师:你们可真棒!想出这么多的方法,那么你们能动手自己测量一下吗?
下面各小组选一样东西为测量工具,开始测量。
(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选择一种他们喜欢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生们测量的情绪很高,还有小组内分工,活动进行得很好。)
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测量情况:
用书量…………二个多一些
用作业本量……三个多一些
用书量…………4个多一些
……
(1)观察发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
师:通过前面的小组汇报,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有很多发现:有的说用书量得数小,有的说用手量得数大,有的说很多东西都可以量,有的说得到的数据不同。)
出现这个结论的时候教师马上引导:我们测量的是什么呀?那为什么同样的桌子,得到的结果却不同呢?
(这个时候学生们都想说自己的想法,教师给学生时间,同桌之间讨论一下得出结论)
师:你们真是好样的!由于我们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所以我们测量桌子的数据就不同。那么这么多的数据,我们上报给校长哪个呢?
(学生都想报自己测量的数据,班级出现矛盾状况。)
师:你们给老师出了一个难题,怎么办呢?你们自己想个办法解决吧?
(学生很自觉地去小组讨论了,很快就有同学高高地举起了小手,他们有结论了。)学生汇报的结论非常一致,就是用一样东西来测量。有的同学甚至提到了用尺子来测量,这样很自然就引入下一教学环节。
(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做到知识的有效拓展。)
2.活动二:认识厘米。
(1)认识尺子:用课件在打屏幕上打出一把尺子,引导学生观察。
师:仔细观察这把尺子,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之后,汇报。
(这个地方学生的知识经验很多,发现也很多,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适度引导。)生:看到了数字。
师:还有谁看到了数字?你跟他的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生:数字是由大到小的,一个比一个多一。
师:还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短线。
师:这些短线叫什么呢?
生:刻度。
师:(指0):这个叫什么?
生:0刻度。
师:还看到了什么?
生:cm.
师cm是什么呀?
生:厘米。
师:厘米是这把尺子的长度单位,那么1厘米有多长?你来估计一下,用手比划一下好吗?(学生按自己的已有经验比划,大小不一,长短不同。)
(3)感受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我们的估计是否接近?下面小组活动,到你们的尺子上去找一找,用手指比划出来好吗?
然后小组汇报,学生都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的具体长度,而且都能用语言很好地表达出来。比如:有的学生说,尺子3和4之间就是1厘米,0和1 之间也是1厘米。
师:那么这样的数叫什么样的两个数呢?
生:相邻的两个数。
师: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一段就是一厘米。
(让学生准确地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
(4)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
师:生活中有很多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说:透明胶带的宽,瓜子的长,橡皮的厚,大拇指指甲盖的长度,……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要把这些东西展示给学生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5)读尺子:大屏幕出示课件。
师:1厘米的长度你们都知道了。那么刻度从0~5呢?刻度从0~8呢?指导学生正确
出来。
3.活动三:自学测量方法。
师:那么怎么样用尺子来测量一样东西有多长呢?下面同学们看书14页测量铅笔,自学测量方法。
(这一部分让学生独立自学测量方法,学生不但能看懂方法,其中的很多人还能铅笔自己测量。等学生们都能自己动手测量了,教师就组织学生汇报测量方法,然后,教师用大屏幕打出课件,展示具体的测量方法,并在关键的地方用课件强调。然后问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很快答出要把铅笔的一端和0刻度对准,看铅笔的另一端,指向多少就是多少。)
4.活动四:独立测量。
(1)测量教科书。
教师拿出教科书,给学生看。
师:你们来估计一下教科书(师指书得长)大约有多少厘米呢?
(请几个学生说说他们估计的结果和方法。)
师:你们已经学会用尺子测量了,你们自己测量一下,看看你们的估计是否接近?
(学生都很认真地独立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测量完得学生还能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测量。)
教师找几个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数学课本的长是26厘米,基本上都能测量准确,有的学生是26厘米少一点,有的学生是26厘米多一点,都是正确的,因为测量的时候有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