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原创学案)
印度教学设计范例
印度教学设计范例印度教学设计范例印度教学设计范例篇一:印度教学设计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案例评选参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印度》第一课时学校:开原市三家子乡中学主备人:徐玲《印度》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地理3.课时:2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关于印度的资料二.课前准备设计教材分析:1.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本课题教材是让学生根据对印度地形气候的了解能自主分析印度的形成其独特现状的原因,另外还介绍了印度农业的变化,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2. 本节其用意在于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而是能够通过地理材料了解印度,分析印度的现状,明白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发散思维,激发自己的所想所思,提高学生灵活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为正确的人地观念的形成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1、通过当堂的活动题及课后作业和资源与学案的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对大部分知识掌握了,掌握情况较好2.通过读图结果来看,学生的识图能力还不是很好,这个还需要不断的加强。
3. 学生认知障碍点就是印度的西南风与其水旱灾害的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印度是南亚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文明古国。
2.明确印度的地形特点。
3.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学资料,说明印度人口特点,及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4.通过地图及图片的阅读与分析,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2、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气候类型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为以后的生活服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我们应珍惜和爱护人类的家园;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教学重点:印度的人口情况。
教学难点: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印度》导学案(第1课时)
《印度》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地形特点。
2.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3.学会分析降水图,掌握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水旱灾害频频的原因。
【学法指导】读图法、讨论法【知识回顾】东南亚地处亚洲与洲、印度洋洋与洋之间的“”,包括中南半岛和两部分。
2.气候类型主要是气候和气候,地形具有、的特点,河流大多自向流。
【自主学习】1.印度是南亚面积的国家,目前人口已经超过 12 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位。
2.认真观察30页图“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找出印度的位置。
①纬度位置:印度大部分在纬线和纬线之间,所以主要位于带。
②海陆位置:印度位于大陆南部,洋以北,东部濒临湾,西临海。
3.读图“印度的地形”①从图上找出印度的陆上邻国,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北部与、、国家相邻,西邻国,东邻、国,以及隔海相望家。
②找出喜马拉雅山脉,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所在的位置。
③从上面的读图我们可知,印度的地形分布有以下特点:北部是山脉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4.读亚洲的气候类型图:找出印度的气候类型是以 为主,此气候的特点是 。
受这种气候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所以印度的 频繁。
【合作探究】1.完成课本32页活动题1、2题。
【展示交流、建构知网】 ①纬度位置:印度大部分在 纬线和 纬线之间,所以主要位于 带。
②海陆位置:印度位于 大陆南部, 洋以北,东部濒临 湾,西临 海。
地形:北部是 山脉,中部是 平原,自然环境特征: 南部是 高原气候:印度的气候类型是以 为主。
【教师点拨】(教师上课自配课件)【检测反馈】1.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巴基斯坦B.孟加拉国C.印度D.尼泊尔2.《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到图示地区取经,因为该地区是 的发祥地(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犹太教3.印度最重要的河流是( )A.印度河B.恒河C.湄公河D.布拉马普特拉河4.下面关于印度地势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部高,南北低B.东西高,中间低C.自北向南,逐渐降低D.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代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印 度 位置:A 海B 湾C 洋 E (国家)(2)横穿印度的重要纬线H是,因此印度大部分位于带。
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
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印度是世界闻名古国,我们要了解、爱护、珍惜这个人类的家园。
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①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②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难点:农业的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印度人的穿衣、风俗等日常生活拉近了学生与地理的距离,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并且通过设计导学案,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极具印度特色歌曲,吸引学生注意,感受异域风情。
上课时,教师提问:歌曲好听吗?学生回答:好听。
教师:好听,就是听不懂歌词,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是哪一国的歌曲?从而引出印度。
但是并不直接开始新课教学,而是从印度独特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入手,播放印度舞蹈视频,展示印度服装、恒河沐浴、湿神婆、神牛、泰姬陵,在讲解期间更是运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颜值很高来形容印度美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很快对印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初中地理手写教案印度
初中地理手写教案印度教学目标:1.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掌握印度的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
3. 了解印度的自然环境和宗教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印度的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
3. 印度的自然环境和宗教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印度的地形特点和人口增长原因。
2. 印度的自然环境和宗教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
2. 多媒体课件。
3. 地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的自然风光、民间舞蹈和泰姬陵等图片,引导学生猜测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国家。
2. 教师简要介绍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指出与中国的可比性,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
二、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引导学生描述印度的海陆位置、主要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及方位。
2. 引导学生读图,回答印度的主要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3. 教师讲述印度的地形特点,突出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三、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人口数前六位国家,引导学生读出中国和印度的人口数。
2. 教师讲述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印度面临的人口压力。
四、自然环境和宗教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2. 教师讲述印度的宗教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印度的宗教文化特点。
五、总结和作业(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和宗教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绘制印度地形分布图,并写一篇关于印度的小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和宗教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021年整理〗《印度》自主探究学案
《印度》导学案【学习目标】
1.阅读课本
chand Gandhi;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尊称圣雄甘地,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国大党领袖。
他既是印度的国父,也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
袖。
他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
他的“非暴力反抗”的主张,也就是他说的“nonvioent monweath of Nation)。
甘地的主要信念是“atagraha”,英语译成“truth force”,意为“精神的力量”、“真理之路”、“追求真理”等。
这鼓舞了其他的民主运动人士,如马丁·路德·金,曼德拉等人。
他经常说他的价值观很简单,那就是(是从传统的印度教信仰演化来的):真理(ata)、非暴力(ahima)。
他在印度被给予"国家的父亲"之荣誉;他的生日,10月2 日,被定为甘地纪念日Jaanti ,是印度的国家法定假日,也是国际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纪念日。
初中地理《印度 》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七下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第3 节印度(第1 课时)【授课人】【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1、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语言、宗教)等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教学目标】旅游攻略:1、根据地图,确定印度的位置,了解印度自然环境,准备好随身衣物。
2、了解印度宗教对文化的影响,做好景点的推荐。
3、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做好美食的推荐。
4、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做好印度社会现状的分析。
【教学模式】以游导学【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探究法、比较法、归纳法【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疑导入视频导入:2015 年,随着那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网络用语的走红,老师也成为一位旅游达人,近期,老师注意到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国家,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播放印度视频“印度那么美,我想带同学们去看看”,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和老师同行?今天,就让我们从地理学的角度去开启这段印度之旅。
学生欣赏视频,仔细观看印度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衔接过渡旅游可不是说走就走,出发前,我们要设计一套完美的旅游攻略自学与思考出示学习目标,布置自学旅游攻略:1、根据地图,确定印度的位置,了解印度自然环境,准备好随身衣物。
2、了解印度宗教对文化的影响,做好景点的推荐。
3、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做好美食的推荐。
4、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做好印度社会现状的分析。
设计旅游攻略:学生自主预习课本,为制定旅游攻略,提取相关知识,从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能力结合地图学习印度学生据半球位纬度位海陆位观察与根据提示,分小组完成任务 (壱) 自然环境: 学习要求:1、 据图描述印度位置、找出主要地形及河流利用气候图,分析印度旱涝灾害的形成 〖课堂活动一〗学生阅读课本 P69—2 页思考回答:1.位置及相邻国家 。
人教版地理七下《印度》word学案
人教版地理七下《印度》word学案学案设计初稿教案○教学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难频繁的缘故了解“绿色革命”给印度的粮食生产带来的新契机看图说出印度的要紧工业部门及分布的地区○重点和难点:印度的人口情形和工农业进展的最新特点印度多水、旱灾难的缘故○课时安排:2课时○知识点一:世界文明古国学生自学课本P34页课文,并看阅读材料、“印度舞蹈”图、“泰姬陵”彩图、课本P36页活动3、4题。
○知识点二:自然条件:(位置、地势、气候)1、阅读课本P35页图7.34印度地势图回答:2、播放课件:印度的洪灾印度的旱灾[学生活动]课本P37页活动,学生观看印度年内各月气温顺降水量图和南亚季风图,注意观看出雨季和盛行季风,再观看旱季和盛行的季风。
回答:读南亚季风图回答:3、阅读课本P38页图7.41 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图4、农业进展与人口压力学生结合人口、地势、气候、农业问题综合讨论题:①印度进展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②印度有哪些要紧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它们各分布在哪里?这些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势、气候有什么关系?③什么缘故人口给印度农业造成专门大压力?要求:①分析印度进展农业的自然条件;②分析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③了解印度农业进展快,人口压力大的情形。
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点:(1)进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有利条件:耕地面积广,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顺,降水丰沛。
不利条件:经常发生水旱灾难。
(2)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3)农业进展快,人口压力大印度在六十年代开始推广先进的耕作方法和良种,农业进展快,农产品产量大大提高,但人口增长过快,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农业进展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专门大的压力。
因此,印度政府正在努力操纵人口增长数量。
○知识点三:进展中的民族工业学生阅读课本P40页图7.43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本节小结:本节知识要点:(一)世界文明古国(二)农业进展与人口压力1.进展农业的自然条件2.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3.农业进展快,人口压力大(三)进展中的民族工业1.矿产资源:煤、铁、锰2.工业部门:采矿、纺织、电力、钢铁、机械3.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四)要紧都市新德里——首都,全国铁路交通中心加尔各答——最大都市,重要海港,麻纺织工业中心孟买——一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本节学法指导:。
印度教案(3篇)
印度教案(3篇)印度教案范文篇一广州市21中地理科黎老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明确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能力目标:能结合图表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能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印度的气候特点,知道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
能够解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树立起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
【教学难点】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关系。
【教具准备】电教平台、手提电脑、投影仪【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演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3月17日——马航客机失联事件追踪》。
自3月8日以来,马航失联客机上2百多位乘客的安危一直是我们牵挂的焦点。
现周边国家已将范围扩大到印度洋海域。
那么印度洋的名字来源和哪个国家密切相关呢?(板书) 第三节印度过渡:那么印度的位置在哪里呢?(板书)一、印度的位置出示地图《亚洲的政区》,请一位学生上来指出印度并说出印度所在的大洲及周边的海洋。
指导学生看图思考,完成《学案》NO.1:海陆位置:印度位于亚洲的_______部,南临__________洋,西边是________海,东边是_________湾。
(板书)1、海陆位置过渡:那么印度的范围有多大呢?出示地图《印度的地形》,要求学生在书本上,先画出经过东南西北四个端点的经纬线。
指导学生看图思考,完成《学案》NO.2:经纬度范围:印度主要位于___ N~___ N,___ E~___ E,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板书)2、经纬度位置过渡:印度的范围比较大,那么他的邻国有多少个呢?出示地图《印度的地形》,请一位学生上来指出印度的邻国。
指导学生看图思考,完成《学案》NO.3:主要邻国:北邻中国、_____ 和不丹;东北与______ 、缅甸接壤;西北与_________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_______隔海相望。
印度_教案(3篇)
第1篇年级:五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主要城市及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学生对世界各地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印度的气候类型和主要城市。
3. 印度的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1. 印度的气候类型和分布。
2. 印度的主要城市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印度地图、印度地形图、印度气候图、印度城市图片、印度文化介绍视频、PPT课件。
2. 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印度的基本概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印度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印度的地理位置。
2. 提问:印度位于哪个洲?它周围有哪些邻国?二、新课讲授1. 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
- 印度位于南亚,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北接喜马拉雅山脉。
- 印度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2. 介绍印度的气候类型。
- 印度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分为三个季节:热季、雨季、凉季。
3. 介绍印度的主要城市。
- 新德里:印度首都,政治中心。
- 孟买:印度最大港口城市,经济中心。
- 加尔各答:印度最大城市,历史悠久的城市。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和主要城市。
四、布置作业1. 预习教材,了解印度的文化特点。
2. 搜集印度图片或视频,分享给同学们。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印度文化介绍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文化特点。
二、新课讲授1. 介绍印度的文化特点。
-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 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印度都有广泛的信仰者。
- 印度的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独具特色。
2. 介绍印度的传统节日。
- 迦梨陀节:印度新年,象征吉祥、幸福。
《印度》教学设计
《印度》教学设计《《印度》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学会分析“孟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1月、7月风向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简单分析印度粮食生产由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变化原因。
4.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其工业发展的过程及原因。
能力目标1.学会读印度地形图、人口增长图、降水柱状图等图表,培养学生获取、提取、判断、分析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印度工业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学习重难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5.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6.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
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板书:第三节印度[讲授新课]1.课件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
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
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3.课件展示: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板书: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4.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印度》 教学设计
《印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掌握印度的人口特点、宗教文化、主要城市。
理解印度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拓宽国际视野。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世界的关注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气候特点。
印度的人口问题和农业发展。
2、教学难点印度宗教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分析印度工业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印度的精彩视频片段,如印度的传统舞蹈、盛大的宗教庆典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印度的初步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印度。
2、知识讲解(25 分钟)(1)地理位置展示世界地图,指出印度在亚洲的位置,让学生描述其经纬度范围。
强调印度位于南亚地区,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地形与气候利用地形图,介绍印度的主要地形区,如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的恒河平原、南部的德干高原。
结合气候图,讲解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如热带季风气候,并分析其气候特点和对农业的影响。
(3)人口展示印度人口增长的图表,让学生分析人口增长的趋势。
讨论印度人口众多带来的优势和问题,如劳动力丰富但资源压力大等。
(4)宗教文化简单介绍印度的主要宗教,如印度教、佛教等。
通过具体的宗教习俗和建筑案例,让学生感受宗教文化对印度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
(5)农业讲解印度主要的农作物,如水稻、小麦、棉花等的分布地区。
分析印度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挑战,如水旱灾害频繁等。
(6)工业介绍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如软件业、钢铁工业等。
探讨印度工业发展的优势,如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等,以及存在的问题,如基础设施不足等。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学案1
印度学案1
七年级地理教案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用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设计意图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讲述故事《西游记》,请同学说说前往西天取经,“西天”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代的哪个国家?同学回答:
印度展示《印度》课题故事导入,带领学生走进天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站:
走进印度
读“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印度的地形”图以及“亚洲地理分区”图,探索印度位置、邻国及地形与河流。
1. 说说印度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
2. 找出南亚,看看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一个国家?
3. 找出印度主要陆上邻国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人口学生
第三站:
水旱灾害
读“亚洲的气候类型”图、“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以及“南亚每月1月、7月盛行风向。
探究印度水旱灾害。
1.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2.从气温与降水量两方面分析印度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3.说说南亚1月与7月的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哪种盛行风能带来丰沛的降水?为什么?
4.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是什么?
5.这些灾害会给印度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小组自选题目,组长汇报结果指图讲解(针对题目,选择正确的图进行讲解)
展示“亚洲的气候类型”图、“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以及“南亚每月1月、7月盛行风向。
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培养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提高了析图能力。
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反思:。
印度学案
《印度》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对照地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3.通过图文资料,能解释印度水旱频繁的原因4.对照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图找出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与降水、地形的对应关系。
学会运用图文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实例。
学习重难点: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实例。
学习方法:(1)读图分析法 (2)比较法知识储备: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许多文明世界的建筑。
最著名的是位于首都新德里的泰姬陵。
同时印度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导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唐僧去取经,目的地是哪里?取什么经?二、自主预习: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一)自学32页“世界第二人口大国”部分内容1、印度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印度南部大约在_______,北部大约在_______,_______线穿过印度中部,因此,印度主要位于_______带和_______带。
(2)海陆位置:印度南邻_______洋,西邻_______海,西北与_______国相邻,北部与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邻,东部与_______、_______相邻,东部临_______湾,东南与_______ 隔海相望。
2、地形:找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所在的位置,然后填写到右面的空白图上。
从上面的读图我们可知,印度的地形分布有以下特点:北部是山脉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因此,印度的地势特点是____ 高___ 低。
3、人口众多(1)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或最小)的国家,2011年人口已经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位。
(2)读34页图7.36印度人口的增长,完成活动1的任务。
优势1. 优势2.劣势:人口越多,人均的耕地和粮食越,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
初中地理《印度》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印度》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印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2.了解印度的人口、宗教、语言和文化特点;3.掌握印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对世界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2.气候和自然环境;3.人口、宗教、语言和文化特点;4.经济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你们知道印度吗?了解印度的一些特点吗?2.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入概念问题和美景图片展示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Step 2: 概念解释和学习(15分钟)1.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a.解释印度的地理位置,并展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
b.介绍印度的地形特点,如山脉和平原,以及对农业和交通的影响。
2.气候和自然环境:a.解释印度的气候类型,并展示气候图,帮助学生理解。
b.介绍印度的自然环境,如河流和湖泊,并讨论其对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Step 3: 探索和讨论(20分钟)1.人口、宗教、语言和文化特点:a.分组讨论,学生收集有关印度人口、宗教、语言和文化特点的信息。
b.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表意见,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信息汇总,进行小组展示。
Step 4: 阅读与理解(15分钟)1.给学生分发一篇关于印度经济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的短文,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
2.学生讨论和分享答案,并讨论印度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对世界的影响。
Step 5: 总结和小结(10分钟)1.总结印度的地理环境、人口、宗教、语言和文化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印度的经济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四、实施要点:1.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学习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表意见。
3.混合使用多媒体资料,如地图、图片和文章,帮助学生加深对印度的理解。
4.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印度学案1
时间:2011年3月30日第(1)份学案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
设计人
李砚茹
课题
印度
课时
1
学习目标
1.掌握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学会使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3.学会分析“孟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1月7月风向图”了解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结合教材P7亚洲气候分布图分析)主要气候类型:
2、结合活动1(P37),明确该气候类型特点:
3、结合活动2(P37),了解何为季风气候?回顾亚洲气候,回想季风气候成因。
4、阅读教材文字及图片(P36-P37)了解:
①.印度气候类型
②.为了抵御水旱灾害,印度人民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
反馈检测
7.关于南亚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3、主要城市
二、人口概况
1、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亿,仅次于国是世界第人口大国。
2、印度人种:
结合活动2、3(P36),回答: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④说说对印度未来人口趋势的看法。
三、(印度气候)水旱灾害频繁
学习重点
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及成因
学习难点
印度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学习过程
设计
一、自然概况(结合活动1 P35)
1、位置
读图7.31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明确印度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影响气候的因素)
2、地形、河流、邻国
读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初一地理印度教案人教版(优秀6篇)
初一地理印度教案人教版(优秀6篇)《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设计思路】本课教学的基本思想是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建立英语语言环境,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地理学科知识为内容,进行沉浸型双语教学。
本课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运用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让学生沉浸英语环境中,达到自然而然运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来分析、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积极参与地理学习活动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创设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应用能力;2.认识印度的位置,明确地理方位,培养学生地图分析能力;3.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并通过分析人口数据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教学重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2 . 印度的人口问题【教学难点】英语语言环境与地理学科教学相结合【教学手段】自制地理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英语沉浸法2.探究式3.谈话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影片《西游记》剪辑片放映,引出主题“印度”[教师提问] have you ever seen this tv plays? what is it about? can you tell me the story of “trip to the west”?[学生活动] 学生用英语讲述西游记的故事[教师承转] in the story, where does ‘west’ really mean?(西游记的放映,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西游”的目的地是印度,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出主题;另一方面,由于西游记的故事学生非常熟悉,教师用英语与学生交谈西游记的故事,学生容易接受,并能激发学生应用英语的动机,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积极性,并在心理上消除学生语言障碍,克服学生不敢用英语表达,怕说错的心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运用英语表达思想;再次,学生讲西游记的故事的活动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英文水平的平台。
《印度》学案1(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三节印度学案【目标导航】1.能够利用地图认识印度的地理位置、主要邻国、首都,掌握印度的地形特点。
2.运用地图,资料综合分析印度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印度的水旱灾害。
3.可以运用文字,数字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并认识印度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难点:印度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知识准备1.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和。
2.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
【自主研学】1.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首都,目前人口已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位。
2.印度以地形为主,平原主要发布在沿岸及半岛两侧。
3.印度以气候为主,多灾害。
【探究】考验一:看课本40页图7.34,完成1.海陆位置:印度位于亚洲的部,东临,西临,南临洋,2.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纬度)之间,属于带和带。
3.邻国:西北有北面有东北有东南隔海相望的是考验二:看课本40页图7.34,完成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考验三:看图分析1.孟买全年气温均在_____度以上,说明全年气温____。
2.降水量超过200毫米的月份有哪几个月?此季节为雨季还是旱季?而其它月份降水较少,为__季。
3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考验四:看课本42页图7.39“南亚一月风向、南亚七月风向”,完成1.每年6——9月,印度盛行(风向)风,此时,风从(陆地、海洋)吹向(陆地、海洋),降水,为季。
2.每年10——次年5月,印度盛行(风向)风,此时,风从(陆地、海洋)吹向(陆地、海洋),降水,为季。
3.A----F是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
将A----F填入表中,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风变化的关系。
A.来得早B.来得晚C.退得早D. 退得晚E. 风力不足F. 风力强盛考验五:结合图表,回答1、从1951年到2000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2、从1951年开始,每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3、你能总结出印度的人口特点吗?【达标测试】1、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为()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2.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影响B.海陆位置C.季风影响D.纬度影响3.印度人口的突出特点为()A.数量小,增长快B.数量小,增长慢C.数量大,增长快D.数量大,增长慢4.对印度农业有重要影响的是()A.西南季风B.东北季风C.东南季风D.西北季风5.综合题①读下图完成要求:(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国家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地理教与学一体化设计唐山市友谊中学地理组
第三节印度(自主学习与探究学案) 2011. 3
【自主学习】
1.印度在那些方面与我国相同或相似?
2. 一个国家人口过多,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带来哪些压力?
3.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探究学习】
一.印度概况
1.请你说一说印度的海陆位置,它属于亚洲
分区的哪一部分?
2.请你参考图7.34,将下列地理事物填入上
图相应的位置。
(1)A印度洋;B阿拉伯海;C孟加拉湾;看看
它们位于印度的哪个方位。
(2) D恒河平原;E喜马拉雅山;F德干高原,
并说一说地形分布特点。
(北部**,中部**,
南部*)
(3)将印度的陆上邻国①中国、②巴基斯坦、③尼泊尔、④孟加拉国、⑤缅甸和隔海相望国家⑥斯里兰卡填入图中。
(4) M尔各答、N新德里、P孟买和Q班加罗尔
3.印度人口位于世界第位,图7.35说明什么问题?
4.印度人口过多,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带来哪些压力?
二.印度的水旱灾害
1.印度以气候为主,参考图7.38,分析该气候特征为,
月~月为旱季,月~月为雨季。
2.参考图7.39和7.40说一说,在雨季时盛行风向为,旱季时,印度的水旱灾害与(**风)变化有直接关系。
旱灾的形成是因为;水灾的形成是因为。
3.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为了抵御灾害,印度人民都做了什么?三.印度农业状况
1.印度目前粮食状况如何?
2.请你说一说20世纪60年代以前,粮食生产不能满足本国需求的自然、社会原因?
3.请你简述“绿色革命”的内容。
5.印度南北方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哪些不同?(简述)
三.印度的工业发展
1.印度独立前后工业比较
2. 参考图7.43,找出主要工业城市加尔各答、新德里、孟买和班加罗尔,并分析钢铁工业、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的分布和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
3. 发展中国家是不是永远贫穷落后?结合P40材料说出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