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一:教育研究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30)

1.教育研究(6)

教育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探求教育事物本质和性质,摸索和总结其教育规律,取得科学结论,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研究活动过程。

2.定量研究(6)

定量研究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定量,就是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定量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的量的变化规律。

3.定性研究(6)

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处于自然情境中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定性研究更强调意义、经验(通常是口头描述)、描述等。

4.文献研究(6)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

5.现场研究(6)

现场研究需要实验者进入实际环境进行长期观察、采访,搜集大量显示数据和资料,并最终通过分析得到相应结论或推论。人类学家进行的现场研究较普遍,如林顿进行过马克萨斯人、塔纳拉人的现场研究。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现场研究耗时较长,有的时间跨度以年为单位。

二、简答题(50)

1.教育研究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10)

从宏观角度看,教育研究由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教育途径六个要素构成;从微观角度看,教育研究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四个要素构成。

2.教育研究有哪些特点?试概述。(10)

教育实验研究具有相对于其他实验研究而言,它具有控制性、因果性、教育性、重复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1)控制性实验法的精髓在于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没有控制,就无所谓实验。控制条件通常指主动操纵自变量,客观地测定因变量,严格地控制无关变量。自变量是实验者操纵

的假定的原因变量,因变量是一种假定的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发生变化的结果变量,无关变量是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因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变量。如在“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实验中,师生关系是自变量,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变化是因变量,学生身体状况、家庭环境等因素是无关变量。

(2)因果性实验法探求的是事物之间或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整个实验的理论框架和操作程序是按如何验证因果关系而设计的。例如,研究数学讲授法和自学辅导法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有什么关系,就是要探求两种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条件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有什么关系。

(3)教育性教育实验是教育性的实验研究活动。教育实验不同于其他科学实验的特性就是它的教育性,其原因一是实验者与教育者合二为一,一个教育实验工作者不仅是实验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而且同时必须是一个教育者,必须在教育人的过程中研究教育;二是教育实验的对象是成长中的人,实验过程具有教育性,不能有负面影响。

(4)重复性实验是可以重复验证的。具体来说,只要具备与实验同样的先决条件,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当产生出实验所预期的结果。否则,实验就不会为人们所确认。而且,原来的实验愈是在普通条件下进行,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愈是完备,对自变量的操纵愈是有效,可操作性愈强,那么可重复性也就愈高。

(5)综合性实验法虽然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与其他研究方法综合配套使用,形成一个方法体系,协同发挥作用,实验才能奏效。例如,选择对象,了解水平,离不开抽样法与测量法,实验过程中又离不开观察法,实验结果分析,离不开比较法、统计法等。可见,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是各种方法综合的有机结构体系,缺一不可。

3.教育研究的一般原则是什么?(10)

答:坚持教育性原则,绝不进行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实验。实验研究,特别是教育实验研究,往往是以人为实验对象。因此,在实验研究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的原则,绝不可以进行任何影响被试身心健康的实验研究。

4.教育研究的伦理规范是什么?(10)

答:实验前应尽量提出比较成熟的假设以期验证,同时还应事先考虑好实验设计的模式,做出简单的图示,以便理清思路。实验研究方案是整个实验研究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应当特别重视,要多花时间精力把实验方案考虑周密,绝不能草率从事,急于上马,以免造成走弯路、重返工,或导致无法弥补的缺憾。

5.教育研究的操作规范是什么?(10)

答:1.在操纵实验条件时,应注意加强整个实验过程中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实践证明,一旦研究者的主观控制有所放松时,计划好的控制手段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因此,实验研究者应始终抱有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严谨遵守实验方案规定。研究者只有真正保持高度的“ 控制”意识和“严格”意识,才有可能使研究结论达到可靠和有效的水平。

2.实验中总要涉及对某些因变量的测量,以表示实验条件的作用或效果。所用的测量工具应能代表该实验条件的真实效应,也就是说,测查的内容应于实验处理所要影响的内容一致或相关。

3.要保证实验的科学性。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首先,要使被试保持正常态度。在教育实验中,被试必须处在自然状态下,不能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实验对象,特别是不能使他们了解实验的自变量,否则就可能造成由于他们对实验自变量的偏向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进行教育实验应注意加强对被试的控制,使被试保持正常状态,忽略这一要求是产生反科学结论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实验对象处于伤害性刺激中或处于极度疲劳等状态下而进行的教育实验,绝不可信。其次,实验前应对参加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实验方案的全部要求,从而才可按计划实施自变量的条件与变化,控制无关变量的干扰,科学地记录和测查因变量的变化。

4要周密设计并系统地进行实验。实验中的一切测量应精密、准确。实验应从小规模开始或者先进行一些试探性的实验,在取得初步结果并通过适当的检查和必要修正的基础上,再逐步扩大实验范围和继续深入的实验,以保证实验的效果。

三、论述题(20)

1.试从不同角度对教育研究进行类型划分并作以简要介绍。(20)

答:1.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推广性实验

这是根据实验的目的功能划分的。探索性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规律,研究者通过探索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尝试发现某种规律或者理论。验证性实验是以验证已取得的实验成果为目标,是对已取得的认识成果用再实践的经验来检验、修订和完善。推广性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成果的推广。

2.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这是根据实验变量的控制程度划分的。前实验可以进行观察和比较,但对无关因素的干扰和混淆因素缺乏应有的控制。准实验是不能随机分派实验对象,无法像真实验那样完全控制误差来源,只是尽可能予以条件控制。准实验是在教育的实际情境中进行的,我国目前的教育实验大多属于准实验。真实验是能随机分派被试,完全控制无关干扰来源,能系统地操作自变量的实验。

3.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这是根据实验的性质划分的。定量实验是从数量上测定研究对象的性质、组成、各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实验。定性实验是从理论上判定研究对象具有哪些规定性,鉴别某些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一定关系的实验。其研究结果主要是关于研究对象的定性描述。

4.单项单科实验、综合实验和整体实验

这是根据实验的范围划分的。单项单科实验是针对学校教育中的某一方面、某一课题或教学科目范围内某门学科的教材教法而进行的单一实验。综合实验是从多角度或多方面同时开展几项有关课题的实验,旨在探索有内在联系的多项教育因素的相互关系情形,以便对教育进行综合性的改革和治理。整体实验是在系统论思想指导下,对学校教育的各阶段(或各种水平)和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设计与全面的改革,以期达到整体最佳效果的实验。

5.单因子实验和多因子实验

这是根据实验变量的个数划分的。单因子实验指只操纵一个实验因子,考察其效果的实验。多因子实验至少操纵两个实验因子,每个因子至少有两个水平的实验。其特点是同时考察两个或多个实验因子的效果及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