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叠文演变研究
浅谈《说文解字》中又部的重文
浅谈《说文解字》中又部的重文作者:刘琴华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2期摘要: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化的字典。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称《说文》共收字9353字,其中重文1163字。
对重文的正确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明白汉字形体发展中的基本趋势,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说文解字;重文;形体[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2-0113-01一、前言重文即异体字,《说文》中,重文在书中主要是以或体、古文、奇字,俗体,籀文,通人说及秦石刻为标志出现的。
古文是指战国时期六国文字。
小篆是秦统一中国后系统化的文字,它基本上是在秦国文字的基础上稍加整理和规范而成的文字。
而秦国文化和周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或体就是同时代的异体字,是小篆的异体字,可以和小篆一样通行于社会中。
俗体是相对于政府颁布的官方文字而言,是一种市井文字,字形一般更简单,书写方便,后来很多成了正体字。
籀文是西周时期周宣王时代的文字。
奇字是王莽时期六书之一。
它是根据战国时代六国文字稍加改变而成的文字。
通人说是当时一些少有的懂古文字的名人的看法,他们认为某个字除了小篆的正体外还有另外的字形。
《说文》中的通人说是指贾逵,杜林,谭长等人的说法。
《说文》中,或体最多,古文次之,籀文第三,通人说和俗体数量不相上下,奇字和秦石刻最少。
本文试着以《说文》中又部的重文为例子对重文稍加分析。
之所以选择又部是因为它的重文收字比例较高,较有代表性,部中字28个,有16个重文,二、又部字中的重文1、厷,小篆字形,或体字形,即“肱”;古文字形,即“ ”。
厷“手肘”意。
古文字形的“”为象形字,像手肘之形。
随着汉字的线条画,书写越来越简洁,象形字要不退出历时舞台,要不变成记号文字。
小篆便以“”太古,故加“又”。
或体字形的“肱”是我们现在的通行字。
“厷”的小篆和或体就体现了汉字的发展过程,当汉字陷入表意还是表音的矛盾中,形声字的出现便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
《说文解字·心部》重文分析
”由义符
”将声符替换为“寒”
省声。衍,余母元部;寒,匣母元部;声母相似,韵母
相同,
可以替换使用。
[6]222
:
“惕,敬也,从心易声。”
正篆“ ”由义符
16
“心”和声符“易”构成,或体“
”将声符替换为
“狄”。易,余母锡部;狄,定母锡部;声母相似,韵母
相同,
可以换用。
[6]222
或从布声。”
:
“ 悑,惶也,从心甫声。
声符表音不仅弥补了表意文字难识读的缺点,还进
一步完善了汉字的造字法。为了保证重文的读音相
同或相近,多选择声母和韵母相近或相同的声符进
二、
《说文解字·心部》重文产生的方式
换有 (態)、(憜)、(悳)、 (
”由义符“言”和声符
“侃”构成。衍,余母元部;侃,溪母元部;声母相近,
[9]121
“
15
刘思维:
《说文解字·心部》重文分析
河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文字学。
第3期
“
,满也。 籀文省”
“愆,过也。
也。
[6]220
:
“愆,过也,从心衍声。”
正篆“ ”由义符
籀文”
“悁,忿
“心”和声符“衍”构成,籀文“
籀文”
。
或体是指与《说文》正篆同时存在的一种重文,
即相同字的不同形体,是重要的重文形式。清代王
筠曾在《说文释例》中提出:
外得于人,
内得于己也。从心,
从直。
”
正篆
“ ”
由义符
“心”
和
“直”
构成。正篆
“ ”
和古文
“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句法观念研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句法观念研究马立春【摘要】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常常从结构、语义、语用等语法角度对句法加以分析来解字释词,这些句法分析都有超越前人的新见解,从而显现段氏独到的语法观念。
%Duan Yucai discussed the Sytactic,Semantic and Pragmatic of the sentence in interpreting words on Shuo Wen Jie Zi Zhu.These are surmounting predecessors news opinons,and show Duan Yucai's grammar concept.【期刊名称】《江西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3)001【总页数】5页(P108-111,115)【关键词】《说文解字注》;句法;语义;语用【作者】马立春【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46.3汉语语法学是从近代学者马建忠《马氏文通》开始建立起来的。
但语法分析在古代的训诂实践中一直没有停止过,训诂材料中的语法分析研究不时显见古代训诂家一定的语法观念。
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在解字释词中透露出段氏对句法问题的思考,就表现了他研究古代语言的句法观念。
纵观《段注》,其句法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词语与词语的组合,可以构成一定的短语或句子,而有时会出现同构异义现象。
段氏释词时,注重句子结构的内部成分关系,经常通过句法结构的分析来辨明词义,表现其极强结构观念。
1.偏正结构(1)《说文》:“衃,凝血也。
”《段注》:衃血谓败恶凝聚之血。
(213)(2)《说文》:“鸳,击杀鸟也。
”《段注》:…击杀鸟者,谓能击杀之鸟。
自缴至鹃风皆击杀鸟也,故释鸳。
(152)(3)《说文》“莝,斩芻。
”段注:谓以铁斩断之芻。
(44)例中,“凝血”“击杀鸟”“斩芻”都是动词与名词的组合,很容易被看成是动宾结构。
《说文解字》六书之浅见
《说文解字》六书之浅见《说文解字》六书造字法之浅见马文许慎是东汉时期伟大的文字学家,他编撰的《说文解字》是世界上第一部字典。
5月23日,文联组织我市作家、诗人、摄影家等文艺自愿者怀着敬仰的心情乘车前往参观位于漯河市召陵区的许慎文化园进行采风。
汽车刚刚在许慎文化园门口的六书广场停稳,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六根亭亭玉立的石柱。
由于我的采写地点就是六书广场,因此就饶有兴趣的对石柱进行了认真地观看。
原来石柱上镌刻着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确立的六书造字法: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造字法的定义和字例,前两种代表着我国的四种造字方法,后两种代表用字方法。
六书彰显了许慎对汉字使用和发展研究做出的突出贡献。
在对《说文解字》的学习方面我还是个小学生,开始对何谓六书造字法可以说一窍不通。
回来后,我认真查看了有关资料,请教了有关专家。
对六书造字法才有了初步的印象,下面说一点我理解的皮毛知识和浮浅见解。
说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专家批评指正。
《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传说中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他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
随後古人又造出合体的会意字、形声字,以扩充文字的数量,這些文字就叫做「字」。
叫它为「字」,是说它來自「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数量增多。
把文字寫在竹简、絲帛上,叫做「书」。
「书」意味着写事像其事。
[文字]经历了「五帝」、「三王」的漫長岁月,有的改动了笔画:有的造了异体,所以在泰山封禪祭天的七十二代君主留下的石刻,字体各不相同。
直到许慎创造六书说,才有了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
六书是许慎通过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是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进行了概括和归纳,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
六书广场石柱上镌刻的六书的内容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含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给六书下的定义是:一曰象形,【《说文解字》把指事造字法放在第一位,我为了说明字的发展,把象形造字法挪在了第一位。
《说文解字》象形字初探
《说文解字》象形字初探提运繁【摘要】《说文解字》自成书以来备受文字学家的推崇。
对其研究也涉及各个方面。
本文对其中象形字从构形、取象、说解方式三方面入手进行探讨。
构形方面,象形字分为全体象形、部分象形、连体象形。
取象方面,分属天文地理类、动物类、人体类、植物类、人工物类等。
说解方式则有“象形”、“象某某之形”、“象某某”、“从某,象某某”、“从某,象某形”、“从某,象形”六种。
在整个汉字构形体系中,象形字是其它类型汉字构形的基础。
%Shuo Wen Jie Zi has been immensely rewarded and respected by philologists since its publication. The researches on this book involve various aspects. The current thesis attempts to probe into pictographic characters from the angles of formation, image-taking,and ways of explai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m,pictographic characters are categorized into entire picto-graphs,partial pictographs and conjoined pictographs. On the aspect of image-taking,they respectively belong to type of as-tronomy and geography,animal,human body,plant,artificial objects and so forth. Besides,there are six ways of explaining pictographiccharacters,namely,“Pictograph”,“Like the shapeof…”,“Like…”,“Like…according to…”,“Like the shape of…according to…”and“Pictograph,according to…”. Pictographic characters serve asthe basis of forming of other sorts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whole system of Hanzi formation.【期刊名称】《枣庄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5页(P96-100)【关键词】《说文解字》;象形字;分类【作者】提运繁【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 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2汉字是表意文字。
《说文解字》二体叠文说略
审美 追求 。
( ) 部件 的排 列位 置来看 . 一 从 二体 叠文 可分两 种
1 左右 相并 。 由两 个相 同部 件一 左 一 右并列 。例 如 : 、
< 束部 > “ , :棘 小枣 丛生 者 。 并 束。 < 从 ” 岫部 > “ 二 山也 。 : 岫。 ” < 珏部> “ 。 玉相 合 为 一珏 。 许 慎 对这 类 字 主 要 以“ :珏 二 ” 从
一
、
二 体 叠 文 的 组 合 方 式
二 体叠 文的部 件组 合不 是随 意而 为 。 其组 织形 式合 乎
一
定 的美学 规则 。 并 或 相重 。 意 无 意地 透 露 出 先人 的 相 有
二 、 体 叠 文 的 表 意 功 能 二
二体 叠文 是叠 文 中 结构 最 单 纯 的类 型 。和 其他 类 型 合体 字 一样 。 意义 并非是 两个部 件 意义 的简 单 相加 。 萨 其 丕尔 说 :重叠 , “ 或者 说 根本 成 分 的 全部 或 一 部 分 重 复 , 它 的流行 是最 自然 不过 的。这 种 不 说 自明 的象 征 性 的 语 法
合方 式 在二 体叠 文 中都 得 到 了体 现 。这 种 结 构 体 制蕴 含 的对称 美 和构造 美折 射 出先 人的 创造 力和 想象力 。
式 . 是表 意途径 . 有其 独 到 之 处 。检 阅关 乎 < 还 均 说文 > 的
对《说文解字》部首中“品”字形汉字的探讨
对《说文解字》部首中“品”字形汉字的探讨作者:刘俊俊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6期摘要:《说文解字》(文中以下简称《说文》)这本书是东汉许慎的代表作,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书,堪称是文字学的奠基之作。
《说文》对于从事文字学研究的人来说,重要性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说文》总共有五百四十个部首,整本书按照这些部首去编排。
因此,在读这本书之前,弄懂这些部首又是基础和前提。
在五百四十部首之中,有一些特殊类型的字引起了笔者的兴趣,诸如“品、羴、晶、焱、毳、蟲”等此类由三个相同的字叠形而构造的新字,对于此种类型的字,笔者把它们命名为“品”字形汉字。
本文将运用文字学的相关知识,对五百四十部首中所有的“品”字形汉字进行分类探讨,希望能够加深人们对此类汉字的认识和把握。
关键词:《说文》部首;“品”字形汉字;分类作者简介:刘俊俊,女,汉族,安徽阜阳人,安徽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文字学方面的研究。
学号F12201039。
[中图分类号]: H0-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6--02一、引言笔者在摘要中提到,把诸如“品、羴、晶、焱、毳、蟲”等此类汉字命名为“品”字形汉字是有理据的。
因为笔者探讨的范围仅限于《说文》五百四十部首,对除此之外的此类汉字未曾涉及。
在五百四十部首中,此类三角形的叠形汉字的第一个字就是“品”字,而且这个字一直沿用至今。
同时,“品”字又是比较简单的,用它作此种类型的代表字,不仅形象,又让人容易理解。
所以,笔者把此类汉字命名为“品”字形汉字。
在《说文》五百四十部首中,笔者统计了一下“品”字形汉字的个数共有十五个,按照它们在《说文》部首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分别是:品、羴、雥、晶、毳、麤、焱、惢、灥、鱻、蟲、垚、劦、厽、孨。
对于此类汉字,以往也有人讨论过,但大都是从现代汉字的层面去考虑。
现在笔者试图运用文字学理论,系统地对此类汉字作深入分析,以求追本溯源,弄清楚它们的造字理据、结构、意义以及发展演变等诸多问题。
唐宋本《说文解字》与《玉篇》变异
唐宋本《说文解字》与《玉篇》变异2023-11-12•引言•《说文解字》与《玉篇》的成书背景•《说文解字》与《玉篇》的文字变异•《说文解字》与《玉篇》的编纂变异•《说文解字》与《玉篇》变异的原因•结论与展望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汉字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传承了数千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唐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文化、科技、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汉字在这一时期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唐宋本《说文解字》和《玉篇》作为当时两部重要的字书,对于研究汉字的变异和演变具有很高的价值。
通过对唐宋本《说文解字》和《玉篇》中汉字的变异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汉字在唐宋时期的演变规律、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为汉字文化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同时,对于汉字的演变和传承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助于推动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研究方法02《说文解字》与《玉篇》的成书背景《说文解字》的成书背景当时的学术环境《说文解字》的创作过程许慎的学术背景《玉篇》的成书背景顾野王的家学渊源当时的学术环境《玉篇》的创作过程《说文解字》的流传《玉篇》的流传两部字典的影响两部字典的流传及影响03《说文解字》与《玉篇》的文字变异简化文字形体的变异异体增加部首语音演变方音差异文字读音的变异引申义发展新增义项文字意义的变异04《说文解字》与《玉篇》的编纂变异编纂体例的变异《说文解字》和《玉篇》在编纂体例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说文解字》以部首为纲,将汉字按照部首分类编排,而《玉篇》则是以音序为纲,将汉字按照音序编排。
《说文解字》注重对汉字本义的解释,而《玉篇》则更注重对汉字音义的解释。
《说文解字》和《玉篇》在字典内容上也存在差异。
《说文解字》收录的汉字数量较少,但每个汉字都提供了详细的本义解释和引申途径,同时还有大量的例句和插图。
《玉篇》收录的汉字数量较多,但每个汉字的解释相对简略,主要注重音义和构词能力。
《说文解字》叠文部首
部件数量来划分ꎬ 其二可以按照部件排列方式划
分ꎮ
叠文部首可分为二度、 三度和四度叠文部首ꎮ
1. 二度叠文部首
二度叠文部首由两个相同的部件构成ꎬ 共 36
个ꎬ 占叠文部首总量的 60% ꎮ 分别是:
、 竝、
竹、 秝、 林、 沝、 畕、 炎、 屾、
①
愈加繁复ꎬ 导致人们使用不便而造成的现象ꎮ
« 说文解字» ( 以下简称 « 说文» ) 是中国第
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ꎬ 收录
9 353 字ꎬ 许 慎 按 照 据 形 系 联 的 方 式ꎬ 将 其 分 为
540 个部首ꎬ 观其部首ꎬ 我们发现有很多相同部件
构成的汉字ꎬ 笔者整理这类部首共 60 个ꎬ 约占部
首总量的 10% ꎮ 虽然这一类字所占部首总量不大ꎬ
、
、
、 雔、
虤、 弜、 竝、 絲、 皕、 巜、 多、 仌、 玨、 幵、 辡、
ꎮ 上下 结 构 共 8 个: 畕、
、 炎、 爻、 多、 仌、
收稿日期: 2019 - 07 - 09
作者简介: 王克平 (1995—) ꎬ 女ꎬ 长春人ꎬ 硕士研究生ꎬ 研究方向: 古代汉语ꎮ
75
辽东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第 21 卷
后” 就一度被误认其为 “ 触讋说赵太后” ꎮ 三度叠
可能和人们认为这种三角形结构具有稳定性并且具
有一定的自然匀称的审美性有关ꎮ
文» : “ 沝” ꎬ 二水也ꎮ « 说文灥部» : “ 灥ꎬ 三泉
、 皕、
、 灥ꎮ (3) 从重某ꎮ « 说文炎部» : “ 炎ꎬ 火光
上也ꎮ 从重火ꎮ” « 说文» : “ 多ꎬ 重也ꎬ 从重夕ꎮ”
近二十年说文解字的文化研究综述
近二十年《说文解字》文化研究综述摘要:回顾二十年来《说文解字》的文化研究,综合分类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同时指出今后研究《说文》文化应注意的问题和可开拓的新领域。
关键词:《说文解字》;文化研究;综述《说文解字》是我国一部伟大的汉字字典,古往今来对众多学者都从中汲取过营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二十年,许多学者在对《说文》进行传统研究的同时,以更宽广、更新颖的眼光重新审视《说文》,研究《说文》,这些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我们把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叫“说文学”,一本书衍生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在中国的典籍史上是少见的,它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对它的研究的著作一般有以下几类:综合研究和普及性读取、词义研究、“六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比较研究、方言研究以及许慎与《说文》研究,在这里我们打算先对近二十年的《说文》文化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纵观研究《说文》与我国上古文化的相关著述,我们把研究成果形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专著,一类是论文。
按内容又分为从整体上研究《说文》的汉字文化和从具体的部首字族研究其蕴含的文化。
以下论著只是我们从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中挑选的一部分,但其研究之深广也可见一斑。
一、《说文》文化研究的专著臧克和的《汉字单位观念史考述》以及《<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是一本对《说文》文化研究比较典型的著作,后面我们会具体说到。
陆忠发所著《汉字文化学》,从根源上解决什么是“汉字文化学”的概念问题,并从造字、释字、用字等方面说明与文化的关系,结末还有汉字文化学研究的方法的论述,给在这方面想要有所作为的学者提供很好的借鉴;黄宗鸿的《<说文解字>与民俗文化研究》,这是一本比较全面的从《说文》整体上研究民俗文化的著作;刘志基《汉字与古代人生风俗》,它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育儿篇,婚姻篇,祭祀篇,而这三项内容几乎是中国古代生活的三个最重要的方面;王贵元《汉字与文化》,它并不单一引用《说文》来说明汉字与文化的关系,从某一个汉字出发,通过《说文》对其的解释和其他诸多古文献典籍来发现古代民俗文化,是一本通识的普及性专著;王宁的《<说文解字>与汉字学》,其中主要有一章节的内容论述了《说文》与汉字文化的关系,篇幅较小,简明扼要地谈到了汉字文化学的主要问题——汉字的构形理据,汉字形位的规整与分工,汉字的孳乳与分化,在《说文》中都能体现汉字的发展变化,从而窥探到历史文化的变迁;何九盈等学者所著《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严谨的理论探索和通俗的要求在本书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说文解字》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说文解字》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说文解字》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简称《说文》。
【word】汉代金文篆文与《说文解字》篆文比较研究小结
汉代金文篆文与《说文解字》篆文比较研究小结2008年5月3期(总第148宁夏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sinNi:No.3.May.2008Gen.No.148汉代金文篆文与《说文解字》篆文比较研究小结王卉(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上海200062)摘要:本文旨在将汉代金文中的规范篆文整理出来与《说文》篆文形体作一比较,无意对《说文》本身进行复原校理工作,只是想通过对汉代金文篆书的考察来讨论今本《说文》篆文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由于受到汉代有铭铜器数量的局限,我们目前也只能就这些有限的例子进行探讨,敬请方家商榷指教,同时也欢迎后来者进一步补充.关键词:汉代;篆文;《说文解字》中圈分类号:H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292(2008)03—0163—04《说文解字》按五百四十部统领九千多个篆文字头,是一部为后人提供了有关小篆和汉字结构分析的最系统的工具书.自清代尤其是本世纪以来,研究甲骨文等古文字考释方法的人,无不把《说文》放在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进行形体比较,分析的时候,无论是逆推,还是顺推,都离不开《说文》提供的篆文及其更早的古代其他字形.同时也通过出土古文字得以了解比《说文》篆文更早的汉字面貌,并据以纠正《说文》在文字结构分析乃至本义说解方面的失误.由此形成了古文字研究与《说文》研究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许慎所据以探求文字形体本源的材料来源,主要是战国以来流传下来的.这些文字距离其早期状态已经比较遥远了,其在字形上有了很多的演化和讹变.《说文》据形说义所依据的小篆字形与秦汉金石等实物材料上的小篆字形并非完全吻合,从而导致了一部分字出现误释.小篆是统一规范化了的秦文字.《说文》中之小篆,有一部分出于汉代字书.《说文序》云:”孝平皇帝时,征礼等百人,另说文字未央庭中,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杨雄才以作《训纂篇》.凡《仓颉》一些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书所载,略存之矣.”我们承认,《说文》所集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小篆,是丰富而系统的小篆资料,但其毕竟成书于东汉中期.当时人所写的小篆的字形,必然与秦文字有出人,它上不承秦系文字,下不启秦汉古隶和八分,割裂了秦篆与秦汉古隶一脉相承的统一性,用这样的材料去分析解释汉字的本形,本义,本音,难免就会出现误差,甚至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尽管许慎《说文序》说”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但许慎所生活的年代,出土的金文并不多见,从《说文》无一字明确提到出自锺鼎来看,许慎能亲眼见到的锺鼎文字也许寥寥无几,甲骨文材料更少.许书所收录的通行于战国时期的古文和籀文,都不能算是最古的文字,有些早已失去原形原义.凭失去原形原义的文字来解说,自然不免发生错误.此外,今本《说文》是宋代徐铉,徐锴兄弟二人的校订本,许氏原本已经佚.清朝莫友芝在同治初年得到宋朝米友仁审定的唐写本《说文》木部的一半,存188字.写了《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1卷,证明与许书原本有些不同.据《说文序》说,《说文》正篆9353字,重文163字,解说总字数为133441字.根据清人胡秉虔统计,今天通行的大徐本,本文有9431字,重文1279字,说解122699字.收稿日期:2008—01—21作者简介:王卉(1981一),女,回族,宁夏银川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06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字训诂学,现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访学.一163—这都说明《说文》在流传过程中,已与许慎原本有一定的差距.今本《说文》的不足,又不免夹杂着流传过程中发生的错讹..l9世纪末叶以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殷周古文字资料大量被发掘出土,经过广大考古学者的不断努力,《说文》中的许多错误以及不准确的解说已被新的考释成果所纠正.裘锡圭先生就曾在其着作《文字学概要》一书中提出用秦汉金石等实物资料上的小篆校正《说文》小篆.l】但同时也要看到,这方面的研究只是发凡示例性质的,而且目前还没有以汉代金文小篆与《说文》小篆作一系统比较的研究成果.假如《说文》是一部已经过时了的字典,那么,不论它有多少错误,都只不过是学术史的问题,只须指出它有这方面的失误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把其中的问题一一寻出订正.但事实并非如此,《说文》至今是文字训诂,历史文化研究以及书法篆刻创作中小篆书写规范的最基本最权威的工具书.可以预料,它永远也不会成为一部过时无用的着作.《说文》的影响将是永久性的,《说文》篆书的影响也将同样是永久性的.既然如此,校正《说文》篆文的工作也就显得很必要了.但是在这里,我们无意对《说文》本身进行复原校理工作,只是想通过对汉代金文篆书的考察来讨论今本《说文》篆文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汉代金文篆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过去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通过考察这部分材料,有必要时参考商周金文及汉代其他实物文字(镜铭,货币文,印文,帛书竹简文字等),来讨论今本《说文》篆文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关于以《说文》为参照进行文字比较的问题,前人已进行过调查,如詹鄞鑫老师的《(说文)篆文校正刍议》J一文就是建立在对汉代实物文字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而我们现在所要做的正是在前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考古发掘新公布的一些汉代金文实物资料,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以达到证实,补充前人研究成果的目的.我们把汉代金文中的规范篆文作为考察对象,原因如下.其一,汉代金文中的规范篆文直接继承秦代篆文而来,而以秦代篆文作为规范,是《说文》作者许慎的本意.许氏在《说文自叙》中说:”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才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撰其说.”关于”篆文”和”古籀”,许氏也作了解释:”及宣王太史籀着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L3J许氏又说王莽摄位令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时有六书,三日篆书,gp,J,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可见,《说文》所叙”篆书”指的就是”小篆”,也即秦始皇时由李斯等取史籀大篆或略省改,以及秦始皇使程邈所作的文字,简而言之,也即秦代的篆文.至于籀文古文,许氏大抵列为重文,可以不论.其二,以秦代篆文为准,并不是意味着只考察秦代的篆文资料.任何时代的文字都是承前启后的,秦代的篆文也是这样.要真正把握秦代篆文的实际面貌,就必须把每一个字都放在秦代篆文所承之前和所启之后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来考察,由线寻点,庶几可以确定每个字的秦代篆文坐标点.当然,在校正篆文的研究过程中,早至商周晚期至魏晋文字的,只要是社会上正常通行的文字,都具有参考价值,而战国秦汉的文字(包括古隶)具有最直接的参考价值.关于《说文》中的小篆,据赵平安研究,《说文》”全书收录重文1163个,明注古文和籀文的有七百多,期于大体上是小篆.这些小篆附在字头后面,有时说解特别指出它是篆文,那么字头便是古文或籀文”吲.我们认为,赵说大体上是可信的.因此,本文所涉及的小篆包括《说文》字头正篆,也包括《说文》释文中的其他篆文形体.我们在对汉代金文篆文和《说文》篆文的形体进行对照比较的过程中酌情借鉴其他实物文字资料.这一部分相关文字材料的来源:西周和秦金文材料主要参考容庚编着的《金文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以及马王堆,银雀山汉简,郭店楚简,中山王墓,睡虎地秦简文字编等各种文字编,此外还有《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四川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汉印文字征》(罗福颐编,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古文字类编》(高明,中华书局1980年版),《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徐中舒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等书.~164~由于受到汉代有铭铜器数量的局限,我们目前也只能就这些有限的例子进行探讨,敬请方家商榷指教,同时也欢迎后来者进一步的补充.体例以各字在《说文》中的先后为序,共计23例,由于排版关系,不列出各字在《说文》及实物资料中的具体写法.1)皇按:在《说文》中”皇”字从”自”,而在汉代金文篆书中”皇”字不从”自”,”皇”字都从”白”.如汉阳陵兵符,新常乐卫士饭帻等.2)公按:在《说文》中”公”字从”厶”,而在汉代金文中”公”字不从”厶”.如汉公主家鬲,位至三公钩等.在西周金文以及秦汉其他实物文字资料中,”公”字亦不从”厶”.如汉袁安碑,汉武威简等.遵从篆法协和原则,”公”字不从”厶”.3)前按:在《说文》中”前”字从”止在舟上”,而在汉代金文篆书中”前”字从”止”从”舟”从”刀”.如新衡杆,新嘉量等.4)趟,起按:在《说文》中”走”字从”天”,而在汉代金文篆书中”走”字不从”天”.如汉赵充国印钩,赵锺等.“趟”字在汉代青铜器隶书中”走”字亦不从”天”,如五凤熨斗,鄂邑家钫等.5)德按:在《说文》中”德”字的”直”不缺一横画,而在汉代金文篆书中”德”字的”直”必缺一横画.如新衡杆,池阳宫行镫等.在秦汉其他实物文字资料中”德”字的”直”也缺一横画.如秦泰山刻石,孙膑二一等.6)章按:在《说文》中”章”字竖画并不是上下贯通的,而在汉代金文篆书中,”章”字竖画都是上下贯通的.如上林豫章观鉴,二年酒锅等.7)兵按:在《说文》中”兵”字的”斤”下没有一横画,而在汉代金文篆书中,”兵”宇的”斤”下必有一横画.如除凶去殃铃范等.在秦汉其他实物文字资料中亦然,如阳陵兵符,绎山碑等.8)度按:在《说文》中”度”字从”又”,而在汉代金文篆书中,”度”字不从”又”而是从”支”.如新嘉量,新衡杆等.9)受按:在《说文》中”受”字中”研”下没有一横画,而在汉代金文篆书中,”受”字中”而”下必有一横画.如上林豫章观鉴,甘露二年方炉等.在秦汉其他实物文字资料中写法亦然,如睡虎地秦简一o?八等.lO)平’按:在《说文》中”平”字中竖并不全通,而在汉代金文篆书中,”平”字中竖全通.如富平侯家锅,南陵锺等.11)高按:该字取象于建筑物,《说文》篆文的写法特点是建筑物上下断开,而秦汉实物文字的写法都是上下相连.如羽阳官鼎,步高宫高镫等.再看秦汉其他实物文字,如睡虎地秦简一二?五一,绎山碑等.l2)享(富)按:”享(富)”字在汉代青铜器新嘉量及新铜丈中的写法与《说文》完全不同.13)安按:在汉代金文篆书中,”安”字”宅”内”女”旁几乎罕有例外地都另加一竖笔.如圣主佐宫中行乐钱,长安锅等.石鼓文中的”安”即如此写法,西周金文实物资料可参见哀成吊鼎,安父簋等.《说文》篆一】65—书”安”字”宅”内”女”旁没有一竖笔,也许是因为小篆从造字本义出发,认识到那一笔是以形会意的构字部件以外的多余成分,于是删除了.14)德按:汉代金文篆书从”音”从”心”.如新嘉量和新铜丈.在汉代其他文字资料中写法亦同于金文篆书,如西汉亿年无疆瓦,东汉天发神谶碑等.15)次,欣按:《说文》篆书”欠”字有误,与汉代金文篆书写法有别.如”欣”字在汉代青铜器成山宫渠斗及汉印征中的写法,”次”字在汉代青铜器新铜丈及新衡杆上的写法.在汉代其他实物文字资料中”欠”的写法亦同于金文篆书,如老子乙前九上,纵横家书一九九等.17)母按:在我们现在见到的实物文字上,”母”字的两点没有写出来.如母二泉范,圣主佐宫中行乐钱.参考秦汉其他实物文字资料,写法亦同.如睡虎地秦简一二?五.等. 18)奴按:”奴”字在汉代金文篆书中均作”叉”,例如中山宦者常浴铜锭,常浴盆等.秦汉其他实物文字资料写法亦同,如睡虎地秦简一七?一三五等.19)斗,斛,升按:”斗”字在汉代金文篆书中写法与《说文》有异,如汉寿成室鼎,平都主家锺,龙渊宫鼎,光和斛等.”斛”字从”斗”旁,其在汉代金文中的篆书写法也就与《说文》篆书写法不同.如汉大司农平斛,万斛量.”升”字从”斗”,其在汉代金文中的篆书写法与《说文》篆书写法不同.如新量斗,频鼎等.22)辰按:”辰”在汉代金文中的篆书写法与《说文》中的篆书写法不同.写法如新嘉量,新铜丈等.23)酉,酒按:”酉”字在汉代金文中的篆书写法比《说文》中的篆书写法更加象形,更像盛酒器的样子.如新量斗,新承水盘等.由以上诸例看来,《说文》篆法有其系统性,只是有时候这个系统既不符合实际通行的写法,也不符合古文字取象的固有构形,从而有其不真实且不合理的地方.参考文献:[1]’’……《说文》成书于东汉中期,当时人所写的小篆的字形,有些已有讹误.此外,包括许慎在内的文字学者,对小篆的字形结构免不了有些错误的理解,这种错误理解有时也导致对篆形的篡改.《说文》成书后,曾经传抄刊刻,书手,刻工以及不高明的校勘者,又造成了一些错误.因此,《说文》小篆的字形有一部分是靠不住的,需要用秦汉金石等实物资料上的小篆来加以校正.”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第62页,商务印书馆,2002(4).[2]詹鄞鑫《(说文)篆文校正刍议》,载《古汉语研究》第1O页,1996(2).[3]’’秦始皇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一句,或以为当在下文”即秦隶书”之后.小篆旧说为李斯所作,不过,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从出土秦文字看,”秦统一前后的篆书之间,实际上无法划出一条界线”(见裘锡圭《秦汉时代的字体》).我们在此引述许慎语,意在说明许氏以秦代篆书所谓小篆的标准而已.[4]今本《说文解字》以中华书局2001年3月新印1963年影印的陈昌治刻本为据.[5]赵平安.《说义》小篆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166....——(责任编辑杨芳)。
第四章说文研究情况
三、清代段、桂、王、朱四大家 清代段、 说文解字》 对《说文解字》的研究
(一)段玉裁与《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与《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 ),字若膺 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一字懋堂, ),字若膺,一字懋堂, 江苏金坛(今金坛县) 自幼刻苦力学, 江苏金坛(今金坛县)人。自幼刻苦力学, 十三岁即通《尚书》 周礼》 诗经》 十三岁即通《尚书》、《周礼》、《诗经》、 左传》等经典。二十六岁中举, 《左传》等经典。二十六岁中举,做过贵州 玉屏县、四川巫山县的知县。曾师事戴震。 玉屏县、四川巫山县的知县。曾师事戴震。 在经学及文字、音韵方面均有精深的造诣。 在经学及文字、音韵方面均有精深的造诣。 其研究《说文》的著作主要是《说文解字 其研究《说文》的著作主要是《 注》。
宋开宝七年( 宋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令大将 年),赵匡胤令大将 曹彬伐南唐。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 曹彬伐南唐。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 谋求和平,告太祖曰: 煜事陛下, 谋求和平,告太祖曰:“煜事陛下,如子 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 太祖道: 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 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 铉不能对。 “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铉不能对。 十一月,徐铉、周惟简再次入奏,徐铉道: 十一月,徐铉、周惟简再次入奏,徐铉道: 李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 “李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 兵以全一邦之命。 其言极恳切, 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极恳切,与太祖 反复再三,声气愈厉。赵匡胤辩不过, 辩,反复再三,声气愈厉。赵匡胤辩不过, 拔剑而起,怒斥徐铉: 不须多言! 拔剑而起,怒斥徐铉:“不须多言!江南 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 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 不容他人酣睡! 徐铉不敢再言。 不容他人酣睡!”徐铉不敢再言。
四体叠文研究
“,七夜切。
义阙。
”“,清戛切,“老部》:“““,义未详。
”“车部》:“,失札切,又琴基切。
义阙。
”“”,音宝,义阙。
又音玉。
见《篇韵》。
”“““,“门部》引《搜真玉镜》““,徐庚切。
”“,个。
笔者又考察了《现个四体叠文中只有“有“人名用字”这一项解释。
可见其意义仍然是缺失的。
“。
结构整齐,很有对称感,集中体现了汉字是方块字的””,《说文》:“,《说文》:“茻,众艹也。
从四屮。
”“,《说文》:“,极巧视之也。
从四写作“的是,“歰”在本文收录的四体叠文中极为特殊。
是唯一一个改变,的异体字出现,小篆已写作“”。
用四横表示“四”的概念,和与小同。
””,风部》引《龙龛手鉴》:“,风也。
””,水部》:“”,《汉语大字典》按:“四牛言多,疑为‘群’的会意俗字。
”鱼部》:“云广儿。
”“”,,雷声。
”“”,从造字能力上看“”“”部为空部首。
段玉裁《说文”天部》《搜真玉镜》:““““”《字汇补,漫、裊二音。
水大也。
”“”字《汉语大字典》未收。
可见,“”、“”、“”之义可用“皓”、“朗”、“漫”来表达,其意义也更容易为人们所理解。
”,在每一卷中都”展行而””·灰韵》。
”《字汇·田部》:“”同“棘”““歰”,《汉语大字典》“涩”字下引《说文解字诂林。
《说文解字》重文研究综述
《说文解字》重文研究综述
《说文解字》是字形学与汉语古代史在中国宋朝时期的成果,其研究凝炼出汉语源头,洞彻汉语本质,使广大读者有机会走进汉语文明发展的深处。
从古老文字形态到汉字后代演变趋势,该著作便介绍了汉语的发展故事,对学者也有着重要的参考和指引意义。
19世纪,确立了中国成文汉语的发展史,倡议了从中国源泉中研究汉语的发展规律,甚至开创了文字新形态,而《说文解字》也成为了必备之作。
最权威的研究者嘉靖萧介及其后任廷琮、怀素等都毫无保留地为《说文解字》奉献了他们的心血,更使《说文解字》成为中国古代汉语学研究成果中独一无二的经典之作,深入地呈现出中国汉语发展风貌。
如今,学者们在研究《说文解字》时,也以新的方法和角度考察其蕴涵。
他们解读其特殊的结构形式、研究言外之意,尝试去理解它的趣味性,也就是把该著作运用于汉语音、形与义的研究,是一件值得尊敬的工作。
总之,《说文解字》是一部宝贵的著作,所蕴含的研究价值十分重要,学者们也在不断地探究它,从而加深人们对汉语发展历史的理解以及文字文化形成的认识,将汉语文化传承延续至今日。
《说文解字》三体四体叠字作部首细探
《说文解字》三体四体叠字作部首细探
吴群
【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39)7
【摘要】《说文解字》25个三体叠字和四体叠字可作部首用以构成新字,故从字形和字义两方面具体而微地认识部首叠体字及其从属字的特点及关联,理解二者的空间构形、语义产生等.可知叠体字作为部首虽然笔形冗余,但同时也具有一定创造性,也是叠体字至今没有完全消亡的原因之一.
【总页数】4页(P81-84)
【作者】吴群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09.2
【相关文献】
1.《说文解字》品字形同字符重叠字形义研究 [J], 宋丹丹;刘影
2.甘蓝型油菜三体、双三体和双四体的形态和细胞学特征 [J], 华玉伟;完颜瑞红;徐晶;李再云
3.会意字归部辨析——对《论非形声字的归部及〈说文解字〉部首的形成》一文所析《说文解字》会意字归部的意见 [J], 高一勇
4.《说文解字》中的重文未叠字 [J], 宋易麟
5.《说文解字》重文未叠字字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说文解字》三体叠文初探
《 焉部 》 “ , 焉也 。从 三 焉。” :矗 众
《 部 》 “ , 石也 。从 三石 。” 石 :磊 众 2 示程 度 强 化或 弱 化义 。 . 表 《 毳部 》“ , 细 毛也 。从 三毛 。” :毳 兽 ( 部 》 “ , 言 也。从 三 言。读 若 沓 。” ( - 8 - :矗 疾
《 林部》 “ , 多克。从林从木。” :森 木
《 矗部 》 “ , 逮 也 。从三 鹿 。” :庭 行超 《 犬部 》 “ , :焱 犬走 免。从 三 犬。”
众庶 也 。 三 口” “ , 从 、聂 日初 出束 方 汤谷 , 樗桑 , 木也 。 所登 聂 象
个、 三体 叠 文 3 个 、 7 四体 叠文 6 ( 文 统称 “ 体叠 文 ”也 有 个 本 三 ,
“
’ ’
。
还有一种是左中右横向 排列, “f, 例如: ^众立也。 f 从三人。 ”
“ 三度叠文” 之说 , 亦有“ 三合一体会意字” 的说法) 。
( ) 于 叠文 的名 称 一 关 对 于叠 文 的名 称各 家说 法 不 同。 清代 王 筠最 早使 用 了叠文 的 说法 , 在他 的著 作 《 文 释 例 》 , 门列 出一 部 分 “ 文 同 说 中 专 叠
《 矗部 》 “ , 足谓 之 矗 , :矗 有 无足 谓 之 豸。从 三 虫。”
二成 字 ”“ 、叠三 成字 ” “ 四成 字 ” 、叠 的说 法 ; 树达 先 生在 《 国 杨 中 文字学 概要 》 《 字形 义 学 》 和 文 中使 用 了 “ 复文 ” 的说 法 ; 锡 归 裘 先 生在 《 文字 学概 要 》 中谈 会 意字 的部 分 , 意字 分 为几 种类 把会 型 , 中一种 是 “ 其 重复 同一 偏旁 而 成 的会 意字 ”说 的也是 叠 文 ; , 陈伟 武 先生 的《 同符 合体 字 探 微 》 , 中 将其 统一 称 为 “ 符合 体 同 字” 。叠文 很大 ~部 分是 会 意字 ,但 还有 一 部分 是 象形 和指 事
叠文与叠字
代的共时平面 , 没有理清叠文这种构字手段与之产 生 的叠体字 的 内在关 系 ,更 没有 以历 时 的眼光来 考 察其 中的演 变与传 承关 系
一 叠文与 盛体 字 叠 文 3, , 它是 汉 字 中 比较 特殊 的构 字 手段 , 是 指 由两个 或 两个 以上 形体 相 同 的构 件重 叠 组合 形
开始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 , 后来发展成为产生新 词 的一种手段 , 即构词 手段 (一 )叠 字 从修 辞手段 来说 , 叠字 又名 重言 陈望道 修 辞学 发凡 以为 : 把同一的字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 , 并且 是 紧相 连接而意义也相等 的 , 名叫叠字 一
般 为了韵律 的整齐 以及语法作用来叠字 诗 歌韵 文 运 用叠 字 法 可 以达 到语 音 上 和 谐 悦
收稿 日期 :2 0 12一 16 9一
作者简介 :侯兴伟 (1 8 一 ),女 ,河北保定人, 中国人 民大学文学 院 20f 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9 7 l
124
叠文与叠 字
耳 节 奏 明 朗 韵 律协 调 的效果 , 并且 具有 表情 达意 的形 象性 , 因而 可 以增强 艺术魅 力 关 于叠字 手法
义 并不 只是表示 事物 的 态 和 貌 , 还 有 其他 的意
义 , 比如表 示多 , 众 , 这样 的意思 现 代汉 语还 用 叠 体字 所 表示 的 意义 相对 于原 来 的 单部 件 字
表示 的意义 而言 , 主要有 以下 几种 :增 加 数 量 强化 程度 生成新 义 和标 明关 系 四种功 能 l ] 4 部分重 复 , 它 的流行是 最 自然不 过 的 萨皮 尔在 这 种 不说 自
无 人可 继 当单 字不 足 以尽 其态 , 则 重言 以发 之 , 盖 写物 抒情 , 两字 相叠 , 能使兴 会 与神情一 起 涌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文解字》叠文演变研究
《说文解字》叠文演变研究
《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字典,也是世界上最早
的一部针对象形文字的字典。
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汉字信息,反映了汉字
的演变历史、字义、音韵、偏旁、笔画等方面的知识。
叠文是《说文解字》中一个重要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叠文在《说文解字》中的出
现次数不断增多,呈现出一定的演变趋势和规律。
本篇论文将从《说文
解字》叠文的定义、出现原因、演变规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叠文的定义
叠文是指在一个文字中,出现了多笔同形、同音、同义的部件。
这
些部件可能是结构相似的同形字、或者是相同或相近的音形同义字。
《说文解字》中的叠文主要体现在形、音、义三个方面。
在形方面,叠文指的是相同或相近的偏旁部件,通常具有相同的结
构和造型。
例如,像“木”、“林”、“森”这类字就具有同样的结构,都属于“木”类,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叠文。
在音方面,叠文通常指的是同音字或者是谐音字。
例如,“孟”和“望”属于谐音字,它们在《说文解字》中拥有相同的解释。
在义方面,叠文指的是具有相同或相近含义的字。
例如,“强”和“勇”具有相近的意思,它们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叠文。
二、叠文的出现原因
1.语言习惯与语素复合
叠文的出现与语言习惯与语素复合有关。
汉字起初是单纯的表意文字,文字中每一笔代表一个含义,随着时间的发展,语言习惯逐渐形成,一些字的语音变化和语素复合逐渐统一,产生了相同或相近的形态。
叠文的形成就是反映了这一历史过程。
2.字形演变
叠文的出现还与字形演变有关。
比如,一个字符的初始结构可能是
由多个形似的部分组合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部分逐渐合并或分化,形成了相同或相似的形态。
这些部分之后可能又重新合并,形成多
笔同形的叠文。
3.认字者的习惯和借形造字
叠文也与认字者的习惯以及借形造字有关。
有些字本来是不同字形,但在某些地区、某些历史时期,认字者习惯了将它们写成同一形态,形
成了叠文。
另外,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在创造字时常常进行借形造字,
也会产生叠文。
三、叠文的演变规律
《说文解字》中的叠文,其演变规律有以下几方面:
1.新叠文从旧叠文演化而来
在《说文解字》中,新的叠文往往是由旧的叠文演化而来的。
例如,“林”字是由“木”字重叠而成的。
2.某一部首的出现会增加叠文的出现次数
一部首往往代表着某一类字的意义或音韵,当这个部首的使用频率
增加时,它所包含的叠文也会增加。
例如,“口”、“马”、“又”等
部首在《说文解字》中出现的很多,领域涵盖范围广,它们所包含的叠
文也非常多。
3.叠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不同
不同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原因,叠文的出现次数和使用范围也会有
所不同。
例如,在唐代诗词中,叠文大量出现,成为了一种文学特色,
但是到明清时期,叠文的使用已经逐渐减少,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4.叠文的使用和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叠文的使用频率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在古代,一些文字的出现与它们所描绘的事物、宗教、文化信仰等息息相关。
例如,《说文解字》中的“城”字,由于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农业生产以及城市建设等有关,所以在古代非常常见。
结语
叠文作为《说文解字》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反映了汉字演变的历史和文化,掌握了叠文的规律和性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理解汉字的来龙去脉。
同时,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叠文也可以减少汉字的输入错误,提高写字速度和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