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派四逆汤加味治疗便秘医案案例
《伤寒论》113方——通脉四逆汤,典型医案
《伤寒论》113方——通脉四逆汤,典型医案1卒厥——萧琢如医案军官宁乡刘某之父,年六十,先患咳嗽,医药屡更,已逾一月。
一日忽手足麻痹,喘急痰涌,口不能言,身微热,汗如泉溢,星夜延诊。
脉之沉微,舌苔白而湿滑,即令以姜汁兑开水送下黑锡丹三钱。
奈入口不能下咽,乃设法扶令半坐,分三次徐徐灌下,并以吴茱萸研粉,醋调炒热,敷两足心,拖住元气,逾一时,始稍苏醒,再灌三钱,痰不涌,喘汗顿减,次晨乃以通脉四逆重加茯苓,阅三日,痰大瘳,继进六君加姜附,调理十余剂,平复如初。
(《遯园医案》卷下)《名医经方验案》论:脉沉微者,阴盛太过,阳明之不及,阴盛土败而发厥逆也。
气厥不降,不能化津,即为痰涎,气逆则上涌也。
阳厥不降,经阳蒸泄,所以汗如泉溢。
四逆汤大剂,即通脉四逆汤,温燥脾肾,扶阳抑阴也。
2戴阳证——李可医案肺结核合并肺心病,参附龙牡救逆合来复汤薛母,68岁。
宿有肺结核、肺气肿,近日合并急性感染,血沉90mm/h,白细胞15.65×10/L。
经抗结核、抗菌治疗无效,请李氏协治:患者双颊艳若桃花,双目神采外露,发热、烦躁,咳喘月余。
盗汗,渴喜热饮,双膝极冷,心动神摇,六脉细数无伦,心率132次/分,舌淡。
分析患者年近古稀,肾元久虚,复加久病耗伤,过服清热凉剂,致成上盛下虚戴阳格局,有欲脱之虞。
急急固肾敛肝,引火归原,纳气归根为治:山茱萸90g,人参(另炖)15g,生龙骨、生牡蛎、白芍各30g,炙甘草15g,肉桂3g(米丸吞),附子30g。
连服3剂,脱险。
原按:戴阳证为下元虚极,真阳不能下守,浮游于上,阴盛格阳危候。
故用参附龙牡救逆汤合张锡纯来复汤,加肉桂固摄下焦,温纳浮阳,重用山茱萸敛肝固脱。
若按西医诊断,投以清热解毒、养阴退蒸之剂,必然亡阳暴脱,变生顷刻。
中西医结合,中医绝不能“对号入座,按图索骤”。
多数情况,皆需另起炉灶,独立辨证。
有时甚至要反其道而行之。
本例在关键时刻,断然舍病从证,挽救了病人性命,正是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所在。
火神派四逆汤加味治疗胃痛医案案例
火神派四逆汤加味治疗胃痛医案案例(1)洪宅令眷,正月上旬胃中大痛,前医用苍朴炮姜香附不效,至夜痛厥。
次日迎诊,六脉沉紧而滑,昏卧于床,不知人事,手足微温,身体软重。
告曰:寒痰满中,非辛热不醒。
时孙医先用附子,不敢服,余用附子、干姜、半夏、茯苓、白豆蔻、陈皮1剂,服后半夜方醒,自言为人释放回也。
次日再诊,谆言人虽醒而脉未回,寒邪犹在,仍须前药,勿功亏一篑也。
而洪宅素畏热药,弃置不用,以他医参、术、炮姜、半夏平和之药为稳妥。
殊不知邪未退而温补,反致助邪。
医将一月,终日呕哕不息,饮食不餐。
至二月初三,哕变为呃,其音似吠,越邻出户,连声不息,口张不能合,四肢厥冷,扬手掷足,欲裂衣袂,目珠上视,其势危笃,从未经见者也。
京口名家见病愈重而药愈平,但用丁、沉、柿蒂、乌药、橘红、半夏应世之药而已。
急复求治,余曰:“脉细疾无伦,几于不见,若不以大温之药疾驱其寒,亥子之交,必致阳脱。
”遂用生附子、生干姜、半夏各三钱,吴茱萸一钱,1剂气平,2剂手足回温,其夜计服4剂,吠声方止,仍如前呃。
次日仍用前方,但换熟附子,加茯苓、橘红,每日仍服半硫丸30颗。
一月后加白术合理中、六君,共计服药百剂,方能食饭不呃,经水始通,渐次调治而愈。
此证可为病家医家唯求平妥、酿病不医之鉴。
(郑素圃治案)点评:此案胃中大痛,不知人事,认为“寒痰满中,非辛热不醒”,素圃用四逆汤合二陈汤加白豆蔻,服后而醒。
但“人虽醒而脉未回,寒邪犹在”,力主前药继续温化。
怎奈“洪宅素畏热药,弃置不用,以他医参、术、炮姜、半夏平和之药为稳妥”。
“不知邪未退而温补,反致助邪”之理,导致阳虚欲脱,其势危笃。
而“京口名家见病愈重而药愈平,但用丁、沉、柿蒂、乌药、橘红、半夏应世之药而已”。
幸素圃“用生附子、生干姜、半夏各三钱,吴茱萸一钱,1剂气平,2剂手足回温,其夜计服4剂”,如此峻药重剂方挽救危局。
确如此老所言,“此证可为病家医家唯求平妥、酿病不医之鉴”。
(2)李某,男,34岁。
经方合时方治疗便秘案——补中益气汤合四逆汤
经方合时方治疗便秘案——补中益气汤合四逆汤三天前的一个下午,一个老患者扶着一位八旬的老奶奶来诊,老奶奶表情痛苦,原来是因为困扰其2年的便秘。
经仔细询问,2年来,老奶奶遍服各种通便中西成药,每个月都会去省中医院找某专家开上十多副中药,疗效平平。
老奶奶对我说:这个病非常痛苦,对治疗和生活都失去了信心,时常有轻生的念头,话语之中眼眶湿润。
现症:大便难解,质稀,每次量很少,口不渴,纳少,无腹胀,唇暗,舌淡红,中有白苔,脉滑数。
腰不痛,两腿软而无力。
诊断:太阴少阴合病。
处方:补中益气加四逆汤加减生黄芪30 党参15 苍术15 白术15甘草10 当归10 陈皮10 升麻6枳壳15 炮附子15 炮姜15 砂仁10甘松10 鸡屎藤15 鸡内金10 山楂153副,水煎服,日一副今日复诊,老奶奶面带笑容,诉服上方三剂后,大便情况好转,比较顺畅,质稍稠,口不渴,吃饭胃口也比之前好了,腿仍觉软无力,舌脉不变。
前方有效,继用前方。
本案患者以便秘就诊,大多数医生都会考虑用润肠通便之药,殊不知犯了虚虚实实之戒,现在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稀,日一次,量少,不畅,口不渴,腹不胀,明显是个虚证,脉现滑数,可能是长期吃泻下药身体出现的自保反应。
当舍脉取症。
以补中益气汤合四逆汤但扶太阴少阴之阳气,酌加消食行气药。
方药对证,疗效满意!个人简介何健,中医硕士研究生,执业中药师,酷爱中医,矢志岐黄,耽玩中医十余载,勤于笔耕,已撰写公众号文章近百篇,私塾李东垣,临证重视人体脾胃之气,擅用历代经典名方化裁治疗内科、妇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主治:感冒发烧、咳嗽、咽炎、扁桃体炎、甲状腺结节、过敏性鼻炎、牙痛、口腔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顽固性便秘、胆囊炎、头痛眩晕、失眠心悸、自汗盗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关节炎、湿疹、荨麻疹、痤疮、痛经、月经不调、白带过多、乳腺增生、子宫肌瘤、更年期综合征、免疫力低下、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中医火神派傅文录医案(脾胃系疾病)
中医火神派傅文录医案(脾胃系疾病)5.胃胀——人参四逆汤加砂仁霍某,女,60岁,农民。
长期胃胀,经胃镜、B超、CT等检查,除发现有慢性胃炎外,未确诊他病,长期胃胀、胃满,服用中西药物数年,未见明显改善。
现症见:胃脘胀满,纳呆厌食,气短懒言,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秘结,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证同脾胃阳虚,升降失调,治宜温脾益胃,方用四逆汤加味:附子30g(先煎2小时),炮姜30g?,炙甘草10g,红参10g?,砂仁30g。
3剂,水煎服,每天l剂。
病人到家后,看到只有这么几样药,心里嘀咕能有效吗?因为她长期服药,都是中西药物”大包。
(岂知)服药之后,胃口大开,脘腹胀满消失大半,气力大增,精神转佳,数十年来未有之好转,大喜过望,要求再服10剂,以求彻底改善,巩固治疗。
点评:胃脘胀满临床上十分常见,一般多从气滞着眼,施以行气、破气之法,然有效有不效者,即如本例“服用中西药物数年,未见明显改善”。
主要原因在于胀有虚实之分,实胀自有实证可辨,可予行气、破气之法;虚胀自有虚象,即如本例脉症一派虚寒表现。
虚则补之,若予行气、破气套方套药,则犯了“虚者虚之”之戒,是为医家大忌。
临床上虚胀并不少见,尤其屡治不效、病史已久者,误以实胀而误辨误治者多矣,岂可不慎。
《内经》云“脏寒生满病”,虚胀之证,多由脾胃虚寒引起,由于误治伤正,久病及肾,最终导致肾元亏损。
?所以治从扶阳补肾下手?,所谓“塞围塞用”,方选四逆汤加味,初服即见显效顺理成章,显示了郑钦安:“病有万端,治之但扶其真元”理念的效力。
6.慢性胃炎——人参四逆汤加陈袁某,男,30岁,农民。
患有慢性胃炎数年,服用中西药物,情况时好时坏,一般都是开始有效,吃不了3天,就没什么效果了。
停药之后胃部难受,吗丁琳类药物已经吃过了量,副作用甚大,颇为苦恼。
现症见:胃胀,进食之后尤甚,喜温喜按,气短懒言,神疲乏力,畏寒肢冷,每遇天冷或冬季加重,舌淡,脉沉细无力。
《伤寒论》113方——四逆汤,典型医案
《伤寒论》113方——四逆汤,典型医案4疑难病昏冒——胡希恕医案刘某,女性,50岁,1976年4月23日初诊。
近1个月来食则昏冒,甚至休克,下肢瘦弱不能站立,静卧少许时可复常。
自觉胃中冷,脉沉细,若薄白。
此属里虚寒甚,治以温中祛寒,予以四逆汤:炙甘草10克,干姜10克,制附片15克。
结果:服3剂,诸症已,迄今未复发。
《解读张仲景医学》论:此为厥逆证,厥阳独行于上也。
脉沉细者,少阴寒盛,则太阴中虚,阴盛而发厥逆,阴阳不交,所以昏厥。
四逆汤,温下焦之肾寒,以建太阴之中气,则阴阳互交也。
5寒厥——聂惠民医案刘某,女,59岁。
1974年12月诊。
患者因咳喘、心慌,住院治疗。
诊断为:慢性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治疗过程中出现心源性休克,经西药抢救,抗休克治疗数日,血压不能平稳回升。
乃至升压药之量、输液滴速稍慢,血压则呈下降之势。
血压不见回升,病情危重,欲求服用中药,故请余会诊。
病人精神萎靡,呈但欲寐之象,表现为手足厥逆、脉微欲绝。
唯汗出如洗,绵绵不止,浸湿枕巾、衣衫,此正所谓“寒厥证”。
汗出阳散,虚阳欲脱,阴液将竭,已现阴阳离决之势,非回阳固脱不可挽回危候,故急投以大剂人参、附子,浓煎顿服,药后汗止,阳回液固,手足渐温,血压随之回升,休克得到纠正,诸证得以缓解。
《聂氏伤寒学》论:本案也是四逆汤证,而用参附汤。
人参建中,附子温下。
阴阳和则病愈。
手足厥逆,此是中寒,四肢失秉,阴阳不交也。
脉微欲绝者,经络与脏腑之阳俱虚也。
下寒阴盛,则上侵清阳。
上焦不通,浊阴不降,所以心慌咳喘,成心肺病。
附子人参,也是温下寒建中气,以降浊阴也。
6少阴证寒厥——范中林医案王某某,男,28岁。
成都市某厂工人。
病史:患者性情比较孤僻,善愁多郁,日久成疾,未予医治。
1947年初,发现胃脘长一包块,如拳头大,以手按之,活动、有声,但不痛。
急赴某地,请中医治疗。
所服之药,多系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之品。
治疗约半年,疗效不显,食欲日减,形萎神衰。
四逆汤加减运用案例
四逆汤加减运用案例一、四逆汤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四逆汤是一种中医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寒证、阳虚证等寒凉体质引起的疾病。
它是由人参、麻黄、炙甘草、大枣等药物组成的,具有温阳散寒、益气养血的作用。
四逆汤的组成如下: 1. 人参:具有温补气血、益肾固精的功效。
2. 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通肺气的作用。
3. 炙甘草:具有温中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
4. 大枣:具有养血气、调和药性的作用。
通过以上药物的配伍,四逆汤能够达到温阳散寒、益气养血的效果,适用于寒凉体质、阳虚气血不足的患者。
二、四逆汤的加减运用案例分析1. 加减运用案例一:四逆汤加减治疗阴寒体质引起的月经不调患者李女士,26岁,体质偏寒,经常感到手脚冰凉,月经不调,经期延长,量少色暗。
同时患者也有乏力、怕冷等症状。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确定患者属于阴寒体质,故选用四逆汤进行治疗。
加减方案如下: - 去掉麻黄:因为患者体质寒凉,麻黄性质较为寒凉,不适合患者。
- 增加炙黄精:炙黄精性味甘温,具有补益肝肾、暖宫调经的作用。
2. 加减运用案例二:四逆汤加减治疗寒性哮喘患者张先生,30岁,患有寒性哮喘多年,每到冬天症状加重,主要表现为气喘、咳嗽、胸闷等。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确定患者属于寒性体质,故选用四逆汤进行治疗。
加减方案如下: - 去掉麻黄:因为麻黄发散肺气的作用较强,对于寒性哮喘患者不合适。
- 增加羌活:羌活具有祛风散寒、温通经络的功效,对于寒性哮喘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 增加制附子:制附子性温有温阳散寒的作用,适合寒性哮喘患者。
3. 加减运用案例三:四逆汤加减治疗阳虚体质引起的寒性腹泻患者王先生,40岁,经常腹泻,大便清稀,伴有腹痛、肢冷等症状。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确定患者属于阳虚体质,故选用四逆汤进行治疗。
加减方案如下: - 去掉麻黄和炙甘草:因为麻黄性质较为寒凉,炙甘草具有温中补脾的作用,对于阳虚体质的患者不适合。
- 增加附子:附子具有温阳散寒、固脱止泻的作用,适合阳虚体质引起的寒性腹泻。
火神派引火汤加味治疗便秘医案案例
火神派引火汤加味治疗便秘医案案例
吴某,女,36岁。
便秘、便干如羊矢,左少腹反复疼痛7年,其疼痛每于凌晨3点发作,少腹疼痛而发胀,肛门灼热疼痛,伴有面部发烧,反复发作,甚者每日均发。
肠鸣,乏力,形瘦,面色青黑。
尿清,纳可,晨起口苦,有时渴饮无度。
舌淡润,右脉寸浮尺沉,左手反关脉。
宿有混合痔。
患者本以便秘求治,诊为肾阴不足,所谓水浅不能载舟而行,故而便秘、便干;虚火上燔,因见面部发烧,时发渴饮。
当以增液行舟法治之,以引火汤为主:
熟地60 g,天门冬、麦门冬、巴戟天各30 g,五味子10 g,茯苓15 g,肉桂10 g,牡蛎50 g,紫菀30 g。
3剂后少腹疼痛显减,大便已经不再干秘,5剂后诸症消失,再服3剂,迄未发作。
(张存悌治案)
原按:本案舌脉似显阳虚之象,但少腹疼痛每于凌晨发作,伴有面部发烧,则有疑义。
下半夜乃阳气渐生之际,此时发烧应属阴虚不能敛阳而作;同时综合便干、渴饮之象,判为阴虚,火神派并非凡病皆阳虚也。
此中奥理,博涉识病才得领悟。
火神派温脾汤加味治疗便秘医案案例
火神派温脾汤加味治疗便秘医案案例张某,男,32岁。
便秘年余,初起大便难解,二三日一行,干结不爽。
头昏食少,脘腹痞闷不适,时常哕气上逆。
医者以为阴虚肠燥,胃腑有热,治以清热苦寒、滋润通下之剂。
每服1剂,大便通泻1次,其后又复秘结如故,脘腹痞闷终不见减。
如此往复数月之久愈见便秘,甚者六七日始一行。
口苦咽干,纳呆食减,体瘦面黄,精神倦怠。
脉沉迟而弱,舌苔厚腻,色黄少津,口气微臭,思饮不多。
如此并非肠胃燥热之证,乃是气虚之便秘。
长期服用苦寒通下之品,脾肾之阳受戕,脾气虚弱,无力运化,肾气不足,难以化气生津,气机壅滞,胃肠传化失司,遂成便秘。
当以温下之法,务使枢机运转,腑气自能通达,方用温脾汤加味:附片45 g,干姜12 g,大黄9 g(后下),党参15 g,厚朴、杏仁各9 g(捣),甘草6 g。
煎服1次,腹中肠鸣,气窜胸胁,自觉欲转矢气而不得。
再服2次,则矢气频作,便意迫肛,旋即解出大便许多,黑硬结如栗,其臭无比。
顿觉腹中舒缓,如释重负,呕哕已不再作。
连服2剂后,大便隔日可解。
口苦咽干已愈,食思转佳,腹中痞胀消去。
厚腻黄苔已退,呈现薄白润苔,脉仍沉缓。
遂照原方加肉桂9 g,增其温化运转之力。
连服4剂后,大便通调如常,精神、饮食明显好转,面色呈润泽。
为巩固疗效,继以吴茱萸汤加肉桂、甘松温中健胃,调理20余日,嘱其常服桂附理中丸。
3年后相遇,迄未复发。
(吴佩衡治案)点评:此案便秘年余,干结不爽,口苦咽干,似乎燥热之象,难怪前“医者以为阴虚肠燥,胃腑有热,治以清热苦寒、滋润通下之剂”。
然而每服1剂,虽然便泻,其后又复秘结如故,“如此往复数月之久愈见便秘”,可知辨治有误。
吴氏从思饮不多,精神倦怠,脉沉迟而弱着眼,认为长期服用苦寒,脾肾之阳受戕,无力运化,传化失司,遂成便秘,“并非肠胃燥热之证,乃是气虚之便秘”。
当以温下之法,使枢机运转,腑气通达,方用温脾汤,连服4剂,大便通调如常,确显功力。
另加厚朴降气,杏仁润导,皆为的药。
四逆汤加味治疗82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四逆汤加味治疗82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许国磊;苗春红;谢相智;吴宝;谢振年【摘要】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ini decoction on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patients .Methods:Eighty-two cases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lactulose therapy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Sini decoction medicine therapy .Bo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for one month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were assessed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81.4%and 56.4%.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0.05), and PAC-QOL scale scores after treatment than before treatment decreased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Sini de-coc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effective in relieving clinical symptoms and enhancing life quality of functional consti -pation patients .%目的:探讨四逆汤加味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四逆汤治疗便秘案
四逆汤治疗便秘案
姓名:L某性别:女性年龄:68岁就诊科室:中医科就诊日期: 2021/06/03 主观资料主诉: 便秘数年余现病史: 便秘,数天一次,大便干结排出困难,伴胃脘胀满疼痛,饮冷则j加重,西医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余伴有心悸气短,发作时胸闷不适,双眼干涩,脉涩,舌略暗苔薄白辩证要点:便秘胃疼遇冷加重,脉涩以四逆汤辅助元阳之气,肉苁蓉补肾精,润肠通便,枸杞子滋补肝肾,陈皮行气化痰,红景天健脾益气,砂仁温中化湿,桂枝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处置枸杞子 20g 黑顺片 10g 酒苁蓉 20g 陈皮 15g 干姜 12g 红景天 6g 桂枝 10g 砂仁 10g 蜜甘草 15g 7付,水煎
就诊日期: 2021/06/10 药后便秘眼干涩,胃胀心悸等均减轻,脉沉缓尺弱,舌偏暗苔薄白。
处置枸杞子 25g 砂仁 10g 桂枝 10g 陈皮 20g 蜜甘草 15g 红景天 6g 干姜 12g 黑顺片 15g 酒苁蓉 20g
7付,继续巩固治疗。
按:对于实证便秘,可以考虑麻仁润肠丸三黄片当归龙荟片等,气虚证诸如芪蓉润肠补中益气,阳虚便秘如济川煎半硫丸等,而四逆汤在治疗阳虚便秘,机理在于辅助元阳之气,元气充足,则推动有力,大便得下。
火神派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便秘医案案例
火神派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便秘医案案例
陈某,男,53岁。
平素大便偏秘,今已未排便5天,肠鸣。
4天前曾服用芦荟胶囊、三黄丸,不效,又用8支开寒露亦未效,十分紧张,求治于肛肠专科。
直肠镜检查:直肠黏膜松弛堆积。
动员手术,心怀惧怕,求治于中医。
舌淡胖润有齿痕,脉沉缓寸弱,余无异常。
辨为中气不足,大肠传导不利,经云: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正指此症也。
补中益气汤加味:
附子、生黄芪、党参、白术各30 g,陈皮、升麻、柴胡各10 g,干姜15 g,肉苁蓉30 g,当归、炙甘草各10 g。
4剂。
服后便即通畅,以补中益气丸善后。
(张存悌治案)
原按:肛肠科医生容易犯一种毛病,即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只看到专科局部那点儿症状,却忽略患者的整体状况,不知局部症状乃由整体失调引起,像本案只看见镜检显示直肠黏膜堆积,张口就要手术,不知是由中气下陷引起,升提中气即可解决问题,免除了一刀之苦。
不只肛肠科,像五官科、皮肤科、外科等专科都容易犯这种“只重局部,忽视整体”的毛病。
四逆汤济川煎合方加味治疗慢性便秘医案
四逆汤济川煎合方加味治疗慢性便秘医案
四逆汤由“炙甘草二两(6g),干姜一两半(4.5g),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5g)”所组成,是回阳救逆或温阳散寒的重要基础方,可治一切阳虚证。
治病用方一要重视附子为生用,二要重视煎煮及服用方法。
慢性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或周期延长,或粪便坚硬、排便困难,或排便不畅的慢性疾病。
本病可发于各个年龄,男女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根据慢性便秘的病变证机是寒凝,治以四逆汤;又因病变证机阳虚比较重,故与济川煎合方治之。
董某,女,33岁。
有多年慢性便秘病史,服用中药或西药,大便即通畅,可停药后大便又出现干结不通,多次灌肠也未取得预期效果,近因便秘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大便干结,排便艰涩,畏寒怕冷,倦怠乏力,口干,舌质淡,苔薄略黄,脉沉弱。
辨为阳虚寒凝证,治当温补阳气、润肠通便。
可选用四逆汤与济川煎合方加味:炙甘草6g,干姜5g,附子5g,当归12g,牛膝12g,肉苁蓉10g,泽泻5g,升麻3g,枳壳6g,红参10g,白术15g,大黄5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
二诊:大便通畅,排便困难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怕冷好转,倦怠乏力明显减轻,以前方6剂。
四诊:诸症悉除,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
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畏寒怕冷、舌质淡辨为寒,再根据倦怠乏力、脉沉弱辨为气虚,因苔薄略黄辨为寒夹郁热,以此辨为阳虚寒凝证。
方以四逆汤温阳散寒;以济川煎滋补阴阳、润肠通便;加红参、白术,健脾益气,用大黄既通便结又清郁热。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火神派名家医案选4
・壶天漫笔・78・火神派名家医案选(4)张存悌1,吕海婴2(11沈阳市大东区医院,辽宁沈阳110042;21青岛科技大学校医院,山东青岛266042)关键词:火神派;王子泉;桑景武;医案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08)10-1586-02收稿日期:2008-05-05作者简介:张存悌(1947-),男,辽宁沈阳人,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肿瘤和疑难病证。
王子泉医案王子泉(1910-1985),早年就读云南大学经济系,后因父母、胞妹染病医治不当而相继亡故,遂抱定悬壶济世之志,慨然投师名医彭子益、吴佩衡门下,攻习中医。
临证40余年,擅用附子。
认为附子剂量不论多少,只要炮制如法,煎煮得当,就不会中毒,对附子的煎煮方法颇为细致,录抄如下:①不能用煤油、柴油、汽油。
②火力大小:待附片煎煮沸腾后要改用小火,不能用大火,但也不可用子母火(即极微弱的火)。
③煎煮用具:最好用瓦罐或沙锅,如果容量不够,亦可用洁净的铝锅。
④用水情况:煎煮前,尽量一次加足水,待水开后再投入附子,如中途水不够,只能添加烧开的沸水,切勿中途断火或加入冷水。
⑤煎煮时间:要以附子的种类及用量而异,常规剂量的黑、白附片,煎煮1~2h 就已足够,如是盐附子、乌头,或附子剂量达到200g 以上,就要煎煮2~3h,然后取出少许放在嘴里嚼细,待十分钟后,如果不感到麻口,就可加入其他药物同煎了,否则要再煮,直到无麻感为止。
⑥服药的碗盏一定要干燥,勿沾冷水,服药前后至少3小时勿进生冷及酸涩食品,勿当风受凉。
本节资料出自邢斌等著《危症难病倚附子》。
寒湿咳喘———四逆汤加味唐某,女,56岁。
咳嗽年余,精神疲困,肢楚食少,咳喘不能平卧,以致夜不能眠已达数月。
患者面色皓白,昏暗黄滞,口干烦躁但不欲饮,六脉沉迟,舌质淡,苔白腻。
前期误投发表阴腻之品,气血耗散过甚,导致肺肾失权,气虚肝郁,寒湿挟痰浊上逆,咳喘迁延不愈。
(四)四逆汤——腹痛,腹泻,便秘,二便不通,中毒休克
(四)四逆汤——腹痛,腹泻,便秘,二便不通,中毒休克22术后腹泻——聂惠民医案王某,男,58岁。
2006年11月初诊。
患乙状结肠癌于2006年9月行乙状结肠癌手术后,体质虚弱,大便稀薄,甚则水样便,挟有不消化食物,每日大便四五次,甚则七八次,腹中不适,时有隐痛,微有胀气,食纳不佳,手足清冷,畏寒喜暖。
首服西药,继服中药,健脾止利,但腹泻仍作,故来京求医。
查体:精神倦怠,脉沉细弱,舌质淡,苔薄白。
中医辨证:此乃术后少阴阳虚阴盛,釜底火衰,运化失权而致虚寒下利。
治当温阳益火散寒,回阳救逆止利,宗四逆汤加味,处方:干姜(炮)10克,炙甘草6克,制附片8克,茯苓15克,炒白术15克,生晒参10克,焦三仙各12克,七剂,水煎温服。
二诊:药后腹泻减轻,诸证缓解,前方加芡实15克,继服七剂,大便日行二三次,稀软便,手足转暖,脉沉细略数,苔薄白,前方去制附子,以温阳健脾法调理,带三周中药回乡,服药调养,大便基本正常,半年腹泻未复发。
《聂氏伤寒学》论:此是脾家阳虚,服用健脾止利的不对症,肯定不愈。
此所谓的结肠癌,也是脾虚而肝陷,肝木郁结之病灶,也就是火神派所谓的阴凝结瘤。
23下利腹痛——黎庇留医案医生潘少干,往逢简乡看会景,是晚住一银号。
日中多饮水,已数日未大便也。
睡至四鼓,大便初硬后溏,颇以得大便为快。
嗣后连下三四行。
次早回家,延余诊之。
余以真武汤去芍药加干姜,服后下利不减,且腹痛。
下午余复往诊。
至则客座为满,多系业医者。
有爱余者,悄然问曰:'病势如何?'余曰:'君爱我甚厚,然今日之事,我苟不负责,则无人能治焉。
前方非不对证,奈法高一丈,魔高十丈何?当以大剂猛药为之,必效。
”遂主以天剂四逆汤,病家睹方疑信参半,延至人夜,汤成而尚未服。
余又至其家,见案头置浓煎之药一碗,而众口纷纷莫衷一是。
余慨然曰:“若药有不合,我当任其咎!”正议论间,病人已手足厥矣,牙关闭矣,其妻彷徨无措。
余命将药渐次灌入,并速其再煎1剂。
四逆散加味治疗便秘60例
[ 中图分 类号 ] 2 6 3 [ R 5 .5 文献标 识码 ] B
[ 文章 编号 ]0 4— 84 2 1 )5- 2 0 10 2 1 (00 0 32- 1
笔 者用 四逆 散 加 味治 疗 顽 固性 便秘 6 例 , O 取得 较 满 意效果 , 总结如下 。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中风后 呃逆 7 8例
吴 晓 蓉
逆、 理气 止呃 、 血化瘀 之效 。因此 , 活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可提 高疗 效 。
四逆散 加 昧治 疗便 秘 6 0例
祁 关 安
( 四川 省平武县 人 民 医院 , 四川 平武 6 2 5 ) 2 5 0 [ 中图分类 号 ] 7 3 3 [ 献标识 码 ] R 4. 文 B
解 , 羊屎 , 时 间延 长 , 5天 排 便 1 , 者 8天 状如 排便 3~ 次 甚
以上排 便 1次。 2 治疗 方法
赭石3 g旋覆花 lg 包煎) 丁香 5 , 0, O( , g柿蒂 1g沉香 5 , 0, g枳 实 1g姜半 夏 8 , 0, g竹茹 1g生姜 6 , 香 1g川芎 1g 甘 8, g降 0, 5,
服药 2~ 0 1 剂后 , 效 ( 便 通 畅 、 日 1次 , 出软 显 排 每 排 便, 停药 2个月后无复发) 6例, 3 有效 ( 日排便一次, 每 但
停 药 2~6个 月有 复发 ) 4例 。 2
4 典型病 例
治愈 : 呃逆症状 消失 , 发 。好 转 : 无复 呃逆 程度 明显 减 轻, 间隔 时间延长 。无效 : 症状元 改 善 。 呃逆
术 3 g 厚朴 1 g 当归 1g 蝉蜕 1g 肉苁 蓉 1g 甘草 6 。 0, 5, 5, 0, 5, g 水煎 服 , 日 1剂 。服药 2剂后 大 便通 畅 , 日 1次 , 部 每 每 腹
火神派四逆汤合真武汤加味治疗虚损医案案例
⽕神派四逆汤合真武汤加味治疗虚损医案案例陈某,男,28岁。
1971年到西藏执⾏任务,长期风餐露宿,⾃觉指尖、⼿掌、下肢关节咯咯作响,继⽽⾯肿,⼼悸,腰痛,彻夜不眠。
逐渐⾏⾛乏⼒,神疲纳呆。
曾出现脑内如鸣,头顶发脱,⼼悸加重,动则⽓喘,⾝出冷汗,肢体皆痛,四肢⿇⽊等证。
1977年1⽉,⾃觉⼝内从左侧冒出⼀股凉⽓,频吐⽩泡沫痰涎,胸中如有⽔荡漾,左⽿不断渗出黄⽔,听⼒减退,⾛路摇摆不定。
⾎压70/50mmHg。
5⽉22⽇,突然昏倒,⾯部及双下肢⽔肿加重,头昏涨难忍,转送某医院会诊。
左半⾝痛、温觉明显减退,左上肢难举,结论为:“左半⾝⿇⽊,感痛觉障碍,左上肢⽆⼒,⽔肿待诊。
”数年来,服中药千余剂⽆效,9个⽉转来就诊:⾯部与双下肢肿胀,左半⾝及⼿⾜⿇⽊,四肢厥冷,脑鸣,头摇,神疲,⼼悸,失眠,记忆⼒及听⼒减退,⾝痛,胁痛。
⼝中频频冒冷⽓,吐⼤量泡沫痰涎,纳呆,⼤便稀薄,⼩便失禁。
⾆质暗淡胖嫩,边缘齿痕明显,苔⽩滑厚腻⽽紧密,脉沉细。
辨为少阴寒化,迁延⽇久,阴盛阳微,⽓⾎亏损,已成坏病。
法宜回阳救逆,化⽓⾏⽔,以四逆汤、真武汤加减主之:制附⽚120 g(久煎),⼲姜60 g,⽣姜120 g,炙⽢草、茯苓、⽩术各30 g,桂枝10 g,辽细⾟6g。
上⽅服20剂,脑鸣消失,⼼悸好转,⾯部及下肢⽔肿显著消退,⼩便失禁转为余沥。
守⽅略作改动,续服10剂,⼝中已不冒凉⽓,神疲、肢冷、纳呆、便溏均有好转,但仍不断吐⽩沫。
少阴阳衰⽇久,沉寒痼冷已深,积重难返。
法宜益⽕消阴,温补肾阳,以四逆汤加上⾁桂,嘱其坚持服⽤。
可连服四五剂后,停药两天,直⾄⾝体⾃觉温暖为⽌。
处⽅:制附⽚60 g(久煎),⼲姜、炙⽢草各30 g,上⾁桂10 g(冲服)。
上⽅连服半年,全⾝肿胀消退,摇头基本控制,⾝痛和⼿⾜⿇⽊显著减轻,⼼悸明显消失,吐⽩沫⼤减,⼆便正常。
⾎压回升到120/80mmHg,⾝体逐渐恢复正常,重新⼯作。
(范中林治案)点评:本例初诊时可见三阴俱病,五脏皆虚,全⾝虚寒⼗分明显。
四逆汤合大承气汤加减案
四逆汤合大承气汤加减案阮某,男,86岁。
2009年3月8日初诊。
近1周来大便不行,脘腹胀满,进食极少,精神欠佳,不喜饮水。
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细缓。
2年前曾患“脑梗死”,现肢体活动自如。
证属阳气亏虚,邪滞腑实。
治以温阳益气,泻下通便为法。
方用四逆汤合大承气汤加减。
处方(中药配方颗粒):制附子6克,干姜3克,红参5克,生白术10克,鸡内金10克,生大黄6克,芒硝3克,枳实6克,厚朴6克,炙甘草3克。
3剂,水冲服。
2009年3月12日二诊:上方服药1剂即大便通畅,3剂服完,进食好转,脘腹已无胀满,精神明显好转。
舌、脉同前。
运脾开胃善后,处方:生白术30克,鸡内金15克,枳实9克。
7剂,水煎服。
按:本案为内伤病,大便不行,脘腹胀满,为邪滞腑实。
高龄,不食不饮,精神欠佳,为正气虚馁。
治疗时,补易助实,泻易伤正。
处方时,取小剂四逆汤温振阳气,加人参、白术、鸡内金补气运脾,同时合以小剂大承气汤泻下通便。
药后腑气下行,脾气上升,脾运胃纳恢复,诸证好转也在自然之中。
接方以“枳术丸”法“强人胃气”以善后。
本案如按六经辨证,患者并没有出现典型的少阴病四逆汤证,更没有典型的阳明病大承气汤证。
如勉强辨为少阴病,也绝不可能合用到大承气汤。
如为少阴病急下证,却又没有合用四逆汤之可能。
但从内伤病认识入手,取用四逆汤合大承气汤加减,于理可通,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另外,本案如按脏腑辨证法取用时方,一般会取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方加泻下导滞之品,较经方失之呆钝,疗效也远非经方快捷。
便秘和腹胀8(四逆汤合大承气汤之母亲1)
便秘和腹胀8(四逆汤合大承气汤之母亲1)(一)前天,母亲告诉我说,他要从老家回省城住了。
因为母亲的腹胀病,让她觉得十分的不舒服,十分的难受。
在县城人民医院看了医生,也按医生开的药服用了,可是就是不见好转。
至于是什么病,医院也讲不出个所以然来,检查肠胃也不见有什么问题。
我于是给母亲抓了三剂中药,就是四逆汤合大承气汤:附子20克(先煎),干姜10克,甘草10克,党参10克,大黄10克,芒硝10克,厚朴10克,枳实10克。
并嘱咐母亲,服用我的药时,医院开的药就暂时不服用。
一开始,母亲并不同意停止服用医院开的药,计划在服用我开的中药的同时,服用医院所开的药。
在我的坚持下,母亲才同意按我的说法试一试。
昨天下午,母亲告诉我说,服用我的第一剂药之后,感觉好多了,看来药是对证的了。
母亲告诉我说,只是便意急了许多,也不是拉泻,只是大便有些烂,有点象拉湿热的感觉。
大便之后就感觉舒服多了,不难受了。
我说,这就对了。
并问母亲,大便是黑色的吗?母亲说一开始是黑色的,再后来就不是黑色的了。
今天十午,母亲又告诉我说,吃了我的药后,舒服多了,所以就要在老家多住些日子,不急于去省城住了,也不用去住院了。
我告诉母亲说,她的病我早就知道治法了,我之所以一直来没有给好治,是因为她原先的身体属虚寒型,我必须给她把阳气养足后,才敢给她治腹用难受这个病。
只是母亲太心急了,在我没有把她的阳气养足之前,就到过省、市、县多家医院治疗。
可惜一直没有效果。
(二)母亲的病,在我看来,就是寒结大肠这第简单,用扶阳法加泻下法就可以了,用四逆汤合大承气汤就可以了。
本来可以先用四逆汤合小承气汤试度效果。
但我长期在母亲身边,知道母亲的身体情况。
况且,为了治疗她的痛风症和心脏病,我已经用扶阳的药给她治理了半年多时间。
再者,我给她把脉,脉象是滑脉和实脉,可以攻下。
所以我就大胆直接用大承气汤,而不先用小承气汤。
但母亲毕竟是老人,又不是大实大热之病,所以,我就用四逆汤作为基础,合用大承气汤。
?四逆汤加减医案
四逆汤加减医案四逆汤加减医案昔诊一男,约20余岁,系一孀妇之独子,体质素弱。
始因腹痛便秘而发热,医者诊为瘀热内滞,误以桃仁承气汤下之。
便未通而病情反重,出现发狂奔走,言语错乱。
延余诊视,脉沉迟无力,舌红津枯,但不渴,微喜热饮而不多,气息喘促而短,有欲脱之势。
据此断为阴证误下,逼阳暴脱之证,遂拟大剂回阳饮(即四逆汤加肉桂)与服。
附片130克,干姜50克,上肉桂13克(研末,泡水兑入),甘草10克。
服后,当天夜晚则鼻孔流血,大便亦下黑血,次日复诊则见脉微神衰,嗜卧懒言,神识已转清。
其所以鼻衄及下黑血者,非服温热药所致,实由于桃仁承气汤误下后,致血脱成瘀,今得上方温运气血,既已离经败坏之血,不能再行归经,遂上行而下注。
嘱照原方再服一剂。
服后,衄血便血均未再出,口微燥,此系阳气已回,营阴尚弱。
继以四逆汤加人参连进四剂而愈。
方中加人参者,取其益气生津养阴以配阳也。
按语:初病属阴寒冷结,但当温阳启闭可愈,而反用桃仁承气攻下瘀热,此误也,得汤致血脱阳亡,虚阳上奔而发狂。
必以大剂四逆汤温下元阳气而方能愈。
加肉桂在于引火归原,使阳回神敛,气血畅运,则离经之败血夺路而出,之后,诸症若失。
学习经典《伤寒论》第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
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
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92条: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伤寒论》第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388条: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神派四逆汤加味治疗便秘医案案例
(1)从叔多昌,40余岁时,初患大便不利,医者以滋润药服之。
久之小便亦不利,肚腹饱胀渐上,胸膈亦痞满不舒,饮食不入,时时欲呕,前后服药已数月,疾益剧。
后有一医谓当重用硝、黄大下,连进3剂,大小便益闭塞不通,身体益困疲不支。
余见其面色惨晦,骨瘦,起居甚艰,舌苔厚而灰白,切脉沉迟而紧。
余曰:此症药与病反,诸医无一知者,病虽危险,尚有方救。
但恐老叔不能坚信,摇于旁议,中道变更,反使余代他人受过,故不敢举方,以于事无济也。
多叔曰:吾自分死矣,他医之方,试之殆遍,今尔为吾立方,不论何药,死亦甘休。
遂疏方:
乌附45 g,北姜45 g,老生姜30 g,粉甘草45 g。
嘱其煎成冷服,每日当尽3剂,少必2剂,切勿疑畏自误。
嘱用大罐多汲清水,1次煎好,候冷分3次进服。
究以疑畏不敢频进,至夜仅服完1剂,次早呕稍止,膈略舒,可进糜粥,是日服药始敢频进,尽2剂。
其明日,呕已止,胸膈顿宽,索糜粥,食如常人。
余因语之曰:今日当不复疑余药矣。
又于原方外加半硫丸2两,每日清晨用淡姜汤送下3钱,分3日服完。
第4日,天未明而腹中作响,似欲更衣,扶如厕,小便先至,大便随出,先硬后溏,稠黏不断,顷刻约半桶,病如失矣。
为疏通脉四逆加人参汤善后。
(萧琢如治案)原按:多叔问余:“此症缘何致之,前此许多医药,何以日剧?贤侄方何以如此神效?”余曰:“此理深奥,即粗知医者亦难悟此。
人身肠胃,犹人家之阴沟,胸膈犹堂室然,疾系内脏阳气式微,犹之天寒地冻也。
试观冬月,阴沟冰结,水道不通,求通之法,必候赤日当空,自然冰释,此理妇孺咸知,医者反茫然不觉。
初以润药,是益之霜露,则阴沟冰结愈固,无怪二便不通,肚腹满胀也;继进硝、黄,是重以霰雪,阴沟即不通,层累而上,势必漫延堂室,是即阴霾上逼,由肚腹而累及胸膈,遂至咽喉亦形闭塞,时而作呕也。
今余以辛温大剂频服,使重阴中复现阳光,坚冰立消,获效所以神速。
”
点评:此案大便不利,并非便秘,当属大便涩滞不畅之证,古人
多称“便结”。
本案一误于滋润,再误于蛮攻,乃至病势已危,萧氏认定阴结而致厥逆,处以大剂通脉四逆汤,未加一味通便套药,且日进3剂,胆识非同常医。
萧氏为病人讲解病因机制时十分精妙,用比喻方式将阴结的形成说得通俗易懂,误治、正治的道理讲得浅显明白,堪称绝妙的科普宣传,即使在今日,其理其文均值得玩味。
(2)某女,年近40岁。
先患大便不利,医者与玉竹、麻仁、牛膝等药,驯至小便艰涩,久之月事亦不通,身微热,已延5个月。
腹满胀,胸膈时痞时宽,饮食减少,困倦嗜卧,更换数医,均用滋润破气及行血之品。
诊脉沉迟而涩,舌苔湿滑而暗。
余思疾本阴寒,今因误药,由气分而累及血分,气血交并,药当气血并治,才能有济;继思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毋庸多惹葛藤;倘气治而血不和,转方调血,正自容易,遂决定单从气分斩关夺隘。
疏方用大剂通脉四逆汤冷服,嘱每日必服2剂;并用半硫丸2两,分作7日,每早食前淡姜汤送下,许以服完即愈。
嗣后不10日,药完而疾愈,即授通脉四逆汤加人参,令其守服10余剂,平复如常。
厥后上症验案甚多,以无甚出入,不复赘云。
(萧琢如治案)
点评:此案与上案相似,均系阴证便结,误用润下,导致小便也艰涩,全身阳气大衰,虽有“月事亦不通”之血分见证,但遵“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之理,“决定单从气分斩关夺隘,毋庸多惹葛藤”,疏方用大剂通脉四逆汤投治,单刀直入,不夹血分之药,每日必服2剂,“服完即愈”,再次证明了“治之但扶其真元”的观点。
(3)邓某,女,84岁。
便秘,口苦食少,尿热,神差欲寐,舌淡,脉沉细尺不显。
处方:
附片50 g(先煎),干姜40 g,炙甘草20 g,肉桂10 g(后下),炮姜20 g。
2剂。
其后因咳而就诊,述服上药后症状消失。
(曾辅民治案)点评:此案与上案相似,亦属阳虚便秘,认定阴证眼目在于“神差欲寐”
及舌脉之象。
虚阳下陷而现尿热,不是心热之证;虚阳上浮而现口苦,亦非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