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诊疗规范
68 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性肾病临床路径一、糖尿病性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糖尿病性肾病(ICD-10︰E14.203+),且CKD1-4期(GFR>15ml/min.1.73m2)。
(二)诊断依据。
根据《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有确切的糖尿病史。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3个月内连续尿检查三次UAER介于20-200μg/min,且可排除其他引起UAER增加原因者,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
3.持续性蛋白尿:尿蛋白>0.5g/24h连续2次以上,并能排除其他引起尿蛋白增加原因者,可诊断为临床期糖尿病肾病。
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可以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
临床上凡糖尿病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蛋白定量异常增高,或出现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或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应考虑到糖尿病肾脏病。
同时应注意排除肾盂肾炎、原发和其他继发肾小球疾病、高血压病肾损害、心功能衰竭等引起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尿蛋白增高的原因。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1)适当运动:鼓励患者适当的休息和活动,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劳累。
(2)饮食:以优质低蛋白饮食为原则,减少植物蛋白摄入,保证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摄入,少吃豆类食品和主食,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以保证热量供给。
水肿、高血压患者,强调低盐饮食。
高血钾患者,应注意禁食高钾食物。
2.药物治疗:(1)CKD1-2期(GFR>60ml/min.1.73m2),控制血糖、血压及应用调脂药物。
(2)CKD3期(GFR30-59ml/min.1.73m2),控制血糖、血压及应用调脂药物,评价和治疗并发症如心脑血管并发症、贫血、钙磷代谢紊乱、感染等。
(3)CKD4期(GFR15-29ml/min.1.73m2),同CKD3期治疗,并准备行肾脏替代治疗(如上肢血管的保护、动静脉內瘘成形术)。
糖尿病肾病(肾血管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糖尿病肾病(肾血管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1. 方案背景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糖尿病肾病(肾血管病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西医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也具有独特优势。
本方案旨在介绍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疾病并减轻症状。
2. 诊断标准根据《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指南》的建议,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如下:- 尿微量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30mg/24h。
- 肌酐:男性≥1.5mg/dL,女性≥1.4mg/dL。
-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3. 中医治疗原则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本原则如下:- 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
- 调整免疫功能:中药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促进修复过程。
- 调理脾胃:中医认为脾胃为糖尿病的根本,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可以改善患者的消化吸收和能量代谢。
- 综合治疗:中医以整体调理为基础,综合运用药物治疗、针灸疗法、中医推拿等综合治疗措施。
4. 中医诊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中医诊疗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中药治疗:根据个体化的辩证施治原则,选用适当的中药方剂,以病因辨证为基础,进行阶段性治疗。
-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调整气血运行,在促进肾脏修复和功能恢复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 中医推拿:通过按摩肾区和相关穴位,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
- 中医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注意营养均衡,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盐的摄入。
5. 预防与注意事项- 加强生活惯管理:戒烟限酒,定期运动,保持适当体重,避免长时间坐卧不动。
- 控制血糖和血压: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血糖和血压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定期复查和随访: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等相关检查,遵循医生的治疗计划,规范用药。
基于优化方案的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瘀毒证中医临床路径应用评价
基于优化方案的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瘀毒证中医临床路径应用评价1.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临床表现主要为尿蛋白增多、血肌酐升高,最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预后都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2.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优势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通过辩证施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运用药物和针灸等治疗手段,调理患者的脾肾功能,改善体内环境,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不仅可以减缓疾病的进展,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
3. 临床路径的应用和优化临床路径是指将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整合起来,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出一系列的规范化治疗方案,以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中,临床路径的应用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实现个性化治疗。
临床路径还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沟通和协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4. 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瘀毒证的优化方案在中医临床中,脾肾阳虚夹瘀毒证是糖尿病肾病常见的证型。
该证型的患者常常表现为疲乏无力、腰膝酸软、尿少腰痛等症状,同时伴有尿蛋白阳性、血肌酐升高等肾功能受损表现。
针对这一证型,中医药可以通过益气健脾、化瘀通络的方法进行治疗,从而达到保护肾脏、改善肾功能的目的。
5. 中医临床路径的评价基于优化方案的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瘀毒证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能够更好地规范和管理疾病的治疗过程。
通过对患者的辨证施治,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保证了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临床路径的应用也帮助医护人员之间更好地沟通和协作,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效率。
而针对脾肾阳虚夹瘀毒证的优化方案,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肾功能,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生活质量。
【干货整理】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干货整理】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依据:(1)有确切的糖尿病史。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3个月内连续尿检查三次UAER 介于20~200μg/min(28.8~288mg/24h),且可排除其他引起UAER增加原因者,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
(3)持续性蛋白尿:尿蛋白>0.5g/24h连续2次以上,并能排除其他引起尿蛋白增加的原因者,可诊断为临床期糖尿病肾病。
临床上凡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蛋白定量异常增高,或出现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或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应考虑到糖尿病肾病。
同时应注意排除泌尿系感染和多种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以及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病引起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尿蛋白增高的原因。
(二)疾病分期参考丹麦学者Mogensen提出的糖尿病肾病分期方案进行。
Ⅰ期: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肾体积增大,尿无白蛋白,无病理组织学损害。
肾血流量、肾小球毛细血管灌注及内压均增高,其初期改变为可逆性。
Ⅱ期:正常白蛋白尿期。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正常。
GBM增厚,系膜基质增加,GFR多高于正常。
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持续在20~200μg/min或30~300mg/24h。
GBM增厚,系膜基质增加明显,出现肾小球结节型和弥漫型病变及小动脉玻璃样变,肾小球荒废开始出现。
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或显性糖尿病肾病。
UAE持续200μg/min 或尿蛋白>0.5g/24h,血压增高,水肿出现。
肾小球荒废明显,GFR开始下降。
Ⅴ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GFR<10ml/min。
肾小球广泛荒废,血肌酐、尿素氮增高,伴严重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和水肿等。
消渴病肾病临床上可划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即西医早期糖尿病肾病,相当于Mogensen糖尿病肾病Ⅲ期;中期,即西医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期肾功能正常者,相当于Mogensen糖尿病肾病Ⅳ期肾功能正常者;晚期,即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存在肾功能损害者,相当于Mogensen糖尿病肾病Ⅳ期肾功能不全和Ⅴ期患者。
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诊疗规范
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
(二)诊断依据1.糖尿病肾病(DKD)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包括肾小球率过滤低于60ml·min-1·1.73m2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高于30mg/g持续超过3个月(3个月内复查,3次结果中至少2次超过临界值)。
2.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期(参考2012年KDIGO发布的《CKD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提出的“病因-肾小球率过滤-白蛋白尿分期(CGA)”):诊断用“G1-5A1-3表示”3.中医证候诊断: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肾病中医防治指南(2011年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
具体证候诊断:(1)气虚血瘀证尿浊,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头晕多梦,或尿频尿多,手足心热,心悸不宁,舌体瘦薄,质红或淡红,苔少而干,脉沉细无力。
(2)脾肾阳虚证排尿味甜,尿有泡沫。
伴口渴喜饮,腰酸疲乏,心悸自汗,或晨起面浮,傍晚跗肿,舌红苔薄,脉细数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肾病中医防治指南(2011年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肾病和糖尿病肾病的患者。
2.达到住院标准:水肿;或尿蛋白+~+++;或尿微量白蛋白/肌酐≥30mg/g;或eGFR<60ml·min-1·1.73m2;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糖尿病肾病临床路径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早、中期患者。
一、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TCD编码:BNV068)。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肾病(ICD-10编码:E11.221+N08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第二版(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消渴病肾病分期参考丹麦学者Mogensen提出的糖尿病肾病分期方案。
早期: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多期;中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期,肾功能正常者;晚期:临床糖尿肾病存在肾功能不全者。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临床常见证候:气阴虚血瘀证阳气虚血瘀证阴阳俱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肾病(TCD编码为:BNV068)和糖尿病肾病(ICD-10编码为:E11.221+N083)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早、中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大生化(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胸部X线片、泌尿系彩超、心电图、感染性疾病筛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凝血功能、血沉、C 反应蛋白、免疫功能检测、CT、MRI、4脏彩超、肝胆胰脾彩超、颈动脉彩超、胰岛素素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谷氨酸脱氢酶抗体。
肾内科-糖尿病肾病路径
糖尿病肾病(CKD3-4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糖尿病肾病(ICD码E14.203+)二、诊断依据:根据《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月第3版)1.临床特征:糖尿病病史较长,蛋白尿、水肿、肾功能差,伴或不伴消化道症状,气促,糖尿病足等2.眼底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血肌酐值升高,Ccr 15-59ml/(min.1.73m2)4.排除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月第3版)1.控制血糖;空腹3.9-7.2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HbA1C尽量控制在7.0%以下。
2.控制血压:目标:125/75mmHg以下,并发神经病变或大血管病变者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推荐首选应用ACEI类及ARB类药,若血肌酐值>265umol/l,则慎用此类药。
3.药物治疗:利尿剂,降脂药,中药制剂等。
4.饮食指导:限制蛋白摄入0.6g-0.8/(kg.d),结合a-酮酸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10~1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进入路径标准: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3-4期(ICD10:)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住院生化常规、免疫三项+乙肝两对半(根据患者意愿酌情选择)、HbA1C,血脂7项、尿红细胞位相、尿肾功能、尿渗透压、24h尿蛋白、尿酸、肌酐定量。
2.心电图3.胸部正侧位片4腹部B超(肝胆脾胰、双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B超)5.眼科检查、糖尿病足筛查可选检查ANA、ds-DNA、ENA、ANCA、ESR、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功能、CRP、肾活检(合并肾炎性血尿,24小时蛋白尿>5.g,征得患者同意并无肾穿禁忌者)。
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临床路径精编版
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临床路径一、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糖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筛查。
(二)诊断依据。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3.静息状态下非同日连续三天测血压达140/90mmHg.(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一般治疗:(1)糖尿病知识教育;(2)饮食治疗;(3)运动疗法。
2.药物治疗:(1)正确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治疗,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2 )给予降压、抗凝及调脂等对症支持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符合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诊断标准.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测血压达140/90mmHg以上,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所必需进行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测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动态血压监测(必要时);(3)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粘度;(4)糖化血红蛋白(HbA1c)( 5 )胸片,心电图,B超。
2.并发症相关检查: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心脏超声、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2023年版)
简介
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肾
功能损害。
中医诊疗方案是从中医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中医诊断
和治疗方法,在糖尿病性肾病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诊断方法
1. 中医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来观察患者的症状、舌脉等,以确定糖尿病性肾病的诊断。
2. 辅助检查: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如尿常规、尿微量白蛋
白定量和血糖测定等,来确诊疾病和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
治疗方法
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配制个体化的
中药方剂,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补肾益气等作用,以改善肾
功能和控制血糖。
2. 饮食调理: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帮助控制血糖和促进肾功能恢复。
3. 中医针灸疗法:通过针刺和艾灸等手段,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机体气血,促进糖尿病性肾病的康复。
4. 中医推拿疗法:采用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经络和穴位,改善气血循环,促进肾功能的恢复。
注意事项
1.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惯,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定期复诊,并进行相关检查。
2. 注意卫生,避免感染,避免长时间受寒等。
3. 饮食要健康均衡,避免过度饮食和饮食过咸过辣。
4. 合理进行体育锻炼,适度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情。
以上是糖尿病性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仅供参考,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肾病临床路径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68 —内三科肾病临床路径目录一、IgA 肾病二、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三、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临床路径四、糖尿病肾病晚期临床路径IgA 肾病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诊断为I gA 肾病的患者一、第一诊断为IgA 肾病(ICD-10 编码:N02.8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第1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第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进行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肾风(IgA 肾病)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00-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肾风(IgA 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临床路径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gA 肾病(ICD-10 编码:N02.8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尿红细胞形态分析、24 小时尿蛋白定量(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4)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或e GFR(5)凝血功能(6)蛋白电泳、CRP、ESR (7)免疫指标(ANA 谱、IgG、IgA、IgM、C3、C4、RF、ASO)(8)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 等)(9)腹部超声、胸部X线片、心电图(10)肾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及病理类型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A NCA、抗G BM 抗体、HLA-B27、尿微量蛋白分析、尿NAG 酶、尿渗透压、超声心动图、双肾ECT、双肾血管彩超或CT/MRI、甲状腺功能、血和尿免疫固定电泳、血和尿轻链定量、肿瘤标志物、血型、骨髓穿刺、电测听、检眼镜和裂隙灯检查等。
2023糖尿病肾脏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糖尿病肾脏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1范围本指南提出了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术语、定义、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的指导意见。
本指南适用于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本指南供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综合医疗机构的肾病专科、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相关科室及基层各级医疗人员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疗中国指南》[10]《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12]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糖毒(Sugar Poisoning):“糖毒”,是血糖异常升高所产生的毒邪[13,14],为人体水谷精微代谢异常所致,属内生邪气之一。
“糖毒”为阳邪,其性火热,易伤阴耗气,也易产生疖肿痈疡,更易伤人脏腑经脉[15]。
“糖毒”是导致糖尿病肾脏疾病发生的重要病因,也是糖尿病诸多变证的内在始动因素[16]。
“糖毒”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进一步损伤人体脏腑经脉的功能和结构,影响气血津液代谢,伤阴损阳,致瘀生痰,壅滞血脉,痹阻经络,无处不侵,变证丛生,如出现眼、心、脑、肾、足等部位的并发症。
(2)消渴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消渴病肾病是“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中医病名,继发于消渴病(即糖尿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水肿、蛋白尿以及肾功能不全,是消渴病并发症中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3)肾络癥瘕(Miniature Mass of Renal Collateral):肾络微型癥瘕[17,18],简称肾络癥瘕,是国医大师吕仁和提出的用于解释糖尿病肾脏疾病病因病机发生发展全过程的学说,是当代络病学说的主要理论之一。
基于优化方案的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瘀毒证中医临床路径应用评价
基于优化方案的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瘀毒证中医临床路径应用评价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目前,西医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以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为主,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长期使用药物可能导致药物耐药性和副作用。
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因主要是脾肾阳虚和夹瘀毒证,因此针对这些证借助中医药治疗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近年来,基于优化方案的中医临床路径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
通过制定个性化的中医诊疗方案和合理的中药配伍,中医临床路径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
对基于优化方案的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瘀毒证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进行评价,对于促进中医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2000字内容到这里结束】.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优化方案的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瘀毒证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评价。
具体目的包括:1.分析糖尿病肾病及其病因,深入了解脾肾阳虚和夹瘀毒证的临床表现,为后续临床路径的制定提供依据。
3.评价该临床路径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在未来临床实践中的发展前景,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研究的意义非常重要,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而脾肾阳虚和夹瘀毒证是糖尿病肾病常见的中医证型,其治疗较为复杂而且效果不佳。
研究基于优化方案的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瘀毒证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该临床路径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解决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的中医证型复杂、治疗难度大的问题,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病情的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这也会为中医临床路径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促进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和学术价值。
基于优化方案的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瘀毒证中医临床路径应用评价
基于优化方案的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瘀毒证中医临床路径应用评价糖尿病肾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包括肾脾肾阳虚夹瘀毒证。
中医临床路径是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一种诊疗模式,通过优化方案对疾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优化方案的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瘀毒证中医临床路径应用评价。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1.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因病机主要与肾虚、气滞、瘀阻、湿浊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长期糖尿病导致气滞血瘀,湿浊内蕴,脾肾阳虚,是其发病的主要病因。
2. 脾肾阳虚夹瘀毒证的特点脾肾阳虚夹瘀毒证是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病位分析。
脾肾阳虚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夹瘀毒主要表现为血瘀滞阻、肾络不畅、水湿内停等症状。
该证倾向于以阳虚为主,夹有瘀毒之表现。
二、中医临床路径治疗优化方案1. 中医药治疗(1)益气养阴、温阳化瘀选用人参、黄芪、熟地黄、桑椹等药物,以益气养阴、温阳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以补益脾肾,祛除瘀毒。
(2)祛湿利水、活血通络选用茯苓、泽泻、牛膝、赤芍等药物,以祛湿利水、活血通络为主要治疗原则,以清利湿滞,活血通络。
2. 食疗调理(1)合理膳食根据病情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膳食,合理搭配食物,减轻肾脾负担。
(2)中药调理在日常饮食中适当添加一些中药材,如山药、山楂、茯苓等,以起到调理脾肾、祛除湿邪的作用。
3. 调理生活(1)科学运动适当进行适量的运动,如太极、瑜伽等,以增强体质,舒筋活络。
(2)情志调理通过良好的情绪管理,避免激动、烦躁等负面情绪,有助于调理气血,改善机体内环境。
三、中医临床路径应用评价1. 优化方案的疗效评价(1)临床症状改善通过采用益气养阴、温阳化瘀的治疗原则,患者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症状有所改善。
(2)肾功能改善经过中医药治疗,患者的血尿素氮、肌酐等肾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发布的糖尿病肾病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发布的糖尿病肾病临床路径与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诊疗方案(2011版)消渴病肾病,继发于“消渴病”的肾脏疾病,包括“消渴病”继发的“水肿”、“肾劳”、“关格”等,与古代文献中的“肾消”密切相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肾脏疾病。
其早期症状不突出,仅表现为尿蛋白排泄率增加;中期可以表现为尿多浊沫、水肿等,化验肾功能指标尚正常,尿常规检查出现蛋白;晚期肾功能损害不断加重,失代偿期可以表现为乏力、腰腿酸痛、夜尿频多、水肿、食欲减退、面色无华、爪甲色淡等,甚至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大小便不通,出现多器官、多系统损害,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乱,终成中医“关格”危候。
一、诊断1.中医证候诊断中医辨证标准:参照“1992年山东明水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三次大会通过的《消渴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消渴病辨证诊断参考标准》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第二版)》(吕仁和、赵进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进行。
气虚证:①神疲乏力,②少气懒言,③自汗易感,④舌胖有印,⑤脉弱。
具备两项可诊断。
血虚证:①面色无华,②唇甲色淡,③经少色淡,④舌胖质淡,⑤脉细。
具备两项可诊断。
阴虚证:①怕热汗出,或有盗汗,②咽干口渴,③大便干,④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⑤舌瘦红而裂,⑥脉细数。
具备两项可诊断。
阳虚证:①畏寒肢冷,②腰膝怕冷,③面足浮肿,④夜尿频多,⑤舌胖苔白,⑥脉沉细缓。
具备两项可诊断。
血瘀证:①定位刺痛,夜间加重,②肢体麻痛,或偏瘫,③肌肤甲错。
④口唇舌紫,或紫暗、瘀斑、舌下络脉色紫怒张,有一项可诊断。
痰湿证:①胸闷脘痞,②纳呆呕恶,③形体肥胖,④全身困倦,⑤头胀肢沉,⑥舌苔白腻。
具备三项可诊断。
湿浊证:①食少纳呆,恶心呕吐,②口中粘腻,口有尿味,③神识呆钝,或烦闷不宁,④皮肤瘙痒,⑤舌苔白腻。
具备三项可诊断。
消渴病肾病临床常见证候:早中期:气阴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同见)阳气虚血瘀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阴阳俱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晚期:气阴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阳气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气血阴阳俱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2.西医疾病诊断标准消渴病肾病即现代医学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可参照《肾脏病学(第二版)》(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和美国肾脏病协会2007年提出的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标准进行。
基于优化方案的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瘀毒证中医临床路径应用评价
基于优化方案的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瘀毒证中医临床路径应用评价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虽然西医药物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西医治疗存在副作用,且难以根治。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其中尤其强调了脾肾阳虚夹瘀毒证的临床治疗。
本文将基于优化方案的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瘀毒证的中医临床路径应用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脾肾阳虚夹瘀毒证的中医临床路径应用脾肾阳虚夹瘀毒证是糖尿病肾病的常见证型,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面色萎黄,不能负重,疲乏无力等。
同时伴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尿呈淡黄色等尿路系统的症状;肾病综合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和肿胀等。
尿路系疼痛,甚至伴有腰酸背痛。
舌质淡或胖嫩,苔薄白或薄黄,脉象沉细或沉迟,尤其伴有瘀点、瘀斑。
1.2 中医临床路径应用针对脾肾阳虚夹瘀毒证,中医采取"壮脾温阳、滋补肾气,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
常用的中药包括补肾壮阳、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中药。
并结合针灸、艾灸、刮痧等中医疗法,制定个性化的临床治疗方案。
例如可以应用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六味地黄丸等中药进行调理。
结合针灸的泻火历形、疏肝理气、和中助阳治法等。
使得患者得到有效的改善,并有效缓解了糖尿病肾病的症状。
2.1 优点中医注重个体化治疗,充分考虑患者的阳气亏虚和瘀血内结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针对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和耐受程度制定用药方案,避免了药物滥用和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
中医在治疗过程中,不仅仅针对症状进行治疗,更注重调整机体整体功能,对脾胃、肾脏进行调理,增强人体阳气和免疫力,减少了病人复发的几率。
中医治疗将中药和针灸、艾灸等疗法结合使用,有效发挥了中药和针灸相辅相成的综合疗效,使得治疗效果更佳。
脾肾阳虚夹瘀毒证的中医临床路径应用在缓解病人痛苦的也有效减少了西医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对糖尿病肾病进行了较好的控制。
2.2 不足之处中医治疗需要较长的疗程和坚持治疗,需要患者有一定的耐心和信心,然而很多患者由于求快治疗的心理和西医的宣传等原因,往往不能接受中医治疗。
33-肾病科-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3-肾病科-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二版)》(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第二版)》(吕仁和、赵进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临床上凡消渴病患者,出现泡沫尿(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蛋白定量异常增高),或出现水肿、眩晕(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或伴有视瞻昏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应考虑到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同时应注意排除淋证和肾风、肾水、支饮、心悸、眩晕等病证(泌尿系感染和多种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以及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病)引起的尿蛋白增高、肾功能损伤的原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颁发的《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专家共识(2016年版)》及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颁布的《CKD 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12)》。
临床诊断依据:(1)有明确糖尿病病史;(2)尿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3mg/mmol(30mg/g)或尿白蛋白排泄率(AER)≥30mg/24h(20ug/min)。
因尿白蛋白排泄受影响因素较多,需在3~6个月内复查,3次结果中至少2次超过临界值,并且排除影响因素如24h内剧烈运动、感染、发热、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高血糖、怀孕、明显高血压、尿路感染,可做出诊断;(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肾损害;(5)eGFR(CKD-EPI公式)> 30 mL/min/1.73m2。
※糖尿病肾病eGFR(CKD-EPI公式)< 30 mL/min/1.73m2请遵照“慢肾衰”诊疗方案。
(二)证候诊断1.本虚证候:(1)肺脾气虚:气短乏力,动则气促,自汗,易外感,纳差便溏。
舌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2)脾肾气虚:气短乏力,腰膝酸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
基于优化方案的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瘀毒证中医临床路径应用评价
基于优化方案的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瘀毒证中医临床路径应用评价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由于长期高血糖损伤肾脏而导致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病变,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
中医学上也有一些关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理论和临床路径。
本文将基于优化方案对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瘀毒证的中医临床路径应用进行评价。
1.病证概述脾肾阳虚夹瘀毒证是指在糖尿病肾病中,脾肾阳虚的病证基础上,又加重了瘀滞毒邪的情况。
在中医理论中,脾肾阳虚是指脾胃和肾脏功能减退,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导致气血不足,阳气不振,表现为面色萎黄,乏力无力,肢冷尿频,腰膝酸软等症状。
而瘀滞毒邪则是指体内湿热等致病因素停滞不散,病邪内结,影响气血运行,出现水肿,蛋白尿等症状。
2.临床路径基于以上病证概述,中医临床路径需要针对脾肾阳虚夹瘀毒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临床路径包括辨证论治、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等内容。
对于脾肾阳虚夹瘀毒证,中医临床路径的治疗原则应包括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等,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膏药贴敷等。
3.优化方案应用针对脾肾阳虚夹瘀毒证的中医临床路径,需要进行优化方案的应用。
可以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加强对脾肾阳虚和瘀滞毒邪的辨证要点,以便更准确地确定病证的类型和程度。
在治疗原则上,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强调扶正为主,同时注意祛邪化瘀,以达到恢复脾肾功能,清除瘀邪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方法上,可以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组合应用,互相配合,以增强治疗的整体效果。
4.评价对于基于优化方案的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瘀毒证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评价,需要从临床效果、安全性、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在临床效果上,应综合考量患者的病情变化、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肾功能指标等数据,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
安全性方面,需要关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是否对肾功能造成损害等问题。
患者满意度则可以通过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对治疗效果的评价来衡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
(二)诊断依据
1.糖尿病肾病(DKD)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包括肾小球率过滤低于60ml·min-1·1.73m2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高于30mg/g持续超过3个月(3个月内复查,3次结果中至少2次超过临界值)。
2.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期(参考2012年KDIGO发布的《CKD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提出的“病因-肾小球率过滤-白蛋白尿分期(CGA)”):
诊断用“G1-5A1-3表示”
3.中医证候诊断: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肾病中医防治指南(2011年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
具体证候诊断:(1)气虚血瘀证
尿浊,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头晕多梦,或尿频尿多,手足心热,心悸不宁,舌体瘦薄,质红或淡红,苔少而干,脉沉细无力。
(2)脾肾阳虚证
排尿味甜,尿有泡沫。
伴口渴喜饮,腰酸疲乏,心悸自汗,或晨起面浮,傍晚跗肿,舌红苔薄,脉细数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肾病中医防治指南(2011年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肾病和糖尿病肾病的患者。
2.达到住院标准:水肿;或尿蛋白+~+++;或尿微量白蛋白/肌酐≥30mg/g;或eGFR<60ml·min-1·1.73m2;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入院测量身高、体重、BMI、血压、随机血糖等指标。
(2)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潜血、生化全套。
(3)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4)糖化血红蛋白
(5)尿敏感肾功能7项、尿四项
(6)24小时尿蛋白定量
(7)内生肌酐清除率或肾小球虑过率
(8)胸部CT平扫,心电图,腹部、泌尿系超声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D-二聚体、动态红细胞沉降率、血淀粉酶、肿瘤指标全套、抗核抗体全套、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抗体、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B型脑钠肽、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肝炎病毒系列、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护、肢体动脉检查、双光能 X 线骨密度检查、动脉硬化检测、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查、超声(心脏、颈动脉、甲状腺、妇科、乳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筛查,眼底检查,其他CT、DR、MRI 等影像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案
1.优质低蛋白糖尿病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1g/kg;
2.选用ACEI、ARB及中成药等减少尿蛋白的药物
3.选用α-酮酸等补充必需氨基酸药物;
4.选用胰激肽酶原、羟笨磺酸钙等改善微循环药物;
5.调整血糖、血压、脂质代谢紊乱等: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及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的治疗;包括口服降压药物及静脉降压药物;包括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或潘生丁)等;
6.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等。
7.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气虚血瘀证
治法:补益气阴,活血化瘀
方药:糖肾一号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桃仁12g 红花10g 川芎20g 当归15g 赤芍12g 生地黄15g 酒地龙10g 车前草30g 玉米须30g 甘草3g 黄芪30g 枸杞子20g 炒僵蚕10g 紫苏叶15g 陈皮10g 白花蛇舌草30g
(2)脾肾阳虚证
治法:滋阴温阳,活血化瘀
方药:糖肾二号方(自拟温阳补肾方)
黄芪15g 党参12g 仙灵脾15g 炒白术15g 茯苓20g 三棱15g
积雪草20g 肉苁蓉10g 制大黄3g 制半夏10g 川芎20g 玉米须10g
车前草10g 覆盆子15g
8.中药外用
(1)穴位贴敷:是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敷贴到人体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行气消痞、扶正强身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2)中药泡洗:是借助泡洗时洗液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浸洗全身或局部皮肤,达到活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耳穴埋豆: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耳针技术范畴。
(3)中药湿热敷:是将中药煎汤或其它溶媒浸泡,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常温或加热,将中药浸泡的敷料敷于患处,通过疏通气机、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一种操作方法。
(4)耳穴贴压: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耳针技术范畴。
(5)中药外敷:是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上,通过药物的经皮吸收或对体表部位及穴位的刺激以达到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6)隔物灸:也称间接灸、间隔灸,是利用药物等材料将艾柱和穴位皮肤间隔开,借间隔物的药力和艾柱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治疗虚寒性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艾灸技术范畴。
9.非药物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1)膳食与药膳调配:可基于中医食物性味理论,指导患者进行药膳饮食治疗。
(2)运动疗法:运动治疗的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
(3)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红外线疼痛治疗、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半导体激光照射、电磁疗法等。
10.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水肿等症状消失或减轻。
2.血糖控制良好,水肿好转;或泡沫尿减少;或尿蛋白下降;或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值下降;或eGFR改善。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因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等,需进行相应疾病的治疗,而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是,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