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女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众多的红山文化遗址中, 辽宁喀左 补天的目的。当时没有文字可以记载这一
东 山 嘴 遗 址 较 典 型 , 其 中 心 是“南 圆 北 方 ” 重大事件, 人们只能代代口耳相传, 于是就
的两座祭坛。有史以来, 祭“圆丘”“方丘”即 有了“女娲补天”神话。
是中国最重要的国家祭祀内容。且一般只
王 金 寿 先 生 在《关 于 女 娲 补 天 神 话 文
是人们不认识她的下身。考古报告中提到了
⑧! " #郭 大 顺 、 张 克 举 :“辽 宁 喀 左 东 山 嘴 红 山 文 化 建 筑 群址发掘简报”, 载《文物》1984年第11期。
⑨[英]弗雷泽:《金枝 》第6页 , 徐 育 新 等 译 , 中 国 民 间 文 艺 出 版 社 1987年 版 。
一种奇形怪状的“乳丁泥团构件”。原报告称
注释:
①王 安 民 :“女 娲 氏 走 出 神 话 长 廊 ”, 载《天 水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004年 第 6期 。
神的最佳地点, 显然是牛河梁第一地
②李道和:“女娲补天神话的本相及其宇宙论意义”, 载
点— ——“女神庙”。“女神庙”位于牛河梁主 《文艺研究》1997年第5期。
梁北山丘顶, 地势较高, 处于这一带红山文 化 遗 址 分 布 的 中 心 。只 有 这 一 显 赫 的 位 置 , 才能与女娲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相称。
特 意 从 山 下 河 川 中 拣 选 的 。”⑧按“天 圆 地 “补天”, 在先民看来即是“女娲”补天。
方 ”的 古 老 观 念 , 这 个 圆 形 台 址 象 征 着
“天”, 它北面的方形基址象征着“地”。圆形台
三 、女 娲 有 体
址对应方形基 址 的 边 缘 有 明 显 凹 陷 意 味 着
红山文化各遗址中发现了若干女神塑
⑤刘 毓 庆 :“‘女 娲 补 天 ’与 生 殖 崇 拜 ”, 载《文 艺 研 究 》
“一号女神头像”! $ #, 同时出土的泥塑人像残 块均为人像上身部分。考古学家从附近沟 里采集到若干腿部残块, 比例均较大, 与这
1998年 第 6期 。 ⑥⑩王 金 寿 :“关 于 女 娲 补 天 神 话 文 化 的 思 考 ”, 载《甘
③张 文 安 :“‘共 工 ’、‘女 娲 ’、‘大 壑 ’神 话 与 战 国 时 期 的 宇宙学说”, 载《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年第2期。
④齐 昀:“从上古洪水神话看女娲补天的文化内涵”, 载《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
1983年在牛河梁第一地点试掘时, 出土了
古文献是考察女娲信仰发生地的重要 依据之一。目前所见补天神话的最早记录 是西汉的《淮南子·览冥训》, 其中明确讲到 女娲补天时“杀黑龙以济冀州”, 可见古“冀 州”即使不是女娲神话的最初发生地, 也较 早就有女娲崇拜。《禹贡》中的冀州, 范围大 致在黄河之北, 主要包括今河北、山西两省
2 0 0 7·5( 下) 社会科学论坛 177
新 证
系上述文献记载, 这一考古事实提示我们: 能, 巫师们在对应方坛的圆坛边缘故意设
女娲信仰很可能与红山文化相关。
置 了 明 显 的凹 陷 , 用 以 模 仿“天 不 兼 覆 ”的
可 怕 情 形 ; 再 把 小 河 卵 石 铺 到 象 征“天 ”的
二 、炼 石 补 天
圆坛上面, 希望通过神秘的交感作用, 达到
的 考
是不会在这种祭天地的祭坛上面建房的。东 左东山嘴遗址即 是 此 次 祭祀 留 下 的 遗 迹 ;
古 学
山嘴遗址中发现一处房址, 但被西翼石墙基 红山文化一号女神像, 即是女娲塑像。LT
新 证
和铺石压住! " #, 应是在方坛建成之前就废弃
了。没有房( 庙) , 当然不宜供奉女娲神像。 在所有红山文化遗址中, 可供奉女娲
局。因此, 只要纵观中国的国家祭祀历史, 但他只在陕甘一带寻找, 未注意到位于古
就会很清楚东山嘴遗址在中国文明史上占 冀州北部的红山文化。
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在东山嘴遗址考古
东山嘴遗址一个年代数据为距今5485±
报告中, 有个细节应引起重视:“……圆台 100年( BK82) $ % &, 即意味着:“女娲补天”发生
有 天 子 才 有 资 格 祭“圆 丘 ”和“方 丘 ”, 因 为 化 的 思 考 》中 曾 指 出 :“补 天 是 原 始 先 民 们
二者分别象征着“天”“地”。直到清代, 北京 祭 祀 天 地 的 巫 术 活 动 , 并 非‘天 ’真 的‘ 塌
的“天坛”“地坛”依然保持“南圆北方”的格 了’, 女娲以补之。”⑩王先生观点很有见地,
补 史前文化。其中红山文化位于古冀州北部, 力, 传输给另一个物体”⑨, 这也就是所谓的

神 话
即河北、辽宁、内蒙三省区交界地带。上世 “交感巫术”。从上述原始神话思维出发, 完
的 考
纪这里发现了若干女神塑像, 还初步发现 全可以想见: 五千多年前, 先民们曾在这里
古 学
了面积达50平方公里的原始祭祀中心。联 举行过一次多么神圣的祭祀活动! 很有可
笔者以为, 通过民俗学田野调查的方 法得出的结论, 只反映调查时的情况, 不必 然与女娲信仰的最初发生地相关。因为历 史上, 中华文明重心几经转移, 人口多次大 规模流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西北渭河流 域一带确是中华文明的重心, 但是考古表 明: 五千年前, 这里并不是北方唯一有较先 进文明的地区, 女娲信仰在北方其他地区 产生亦有可能。
本文在上述诸说启示下, 结合考古发 掘, 试图对“女娲补天”神话做出新解释。
一 、女 娲 溯 源 女娲信仰起源地问题, 是女娲研究中 的一项重要内容。概言之, 目前有“南方说”
和“北方说”两种观点。在《女娲溯源: 女娲 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测》中, 杨利慧女士分析 了“南方说”的不足之后, 认为女娲信仰“由 北方、最可能是西北的渭水流域一带发源”⑦。
与研究”, 载《文物》1986年第8期。
同。所以“, 乳丁泥团构件”未必是建筑构件, 而更有可能即是一号女神像的下身残 体— — — 因 为 始 祖 女 娲 是“人 首蛇 身 ”。
四 、结 语 五千多年前是华夏文明形成的关键时
参考文献:
1《. 十三经注疏》( 影印本) ,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 二十二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3.徐元 诰 :《国 语 集 解 》, 王 树 民 、沈 长 云 点 校,中 华 书 局 2002年 版 。 4.[汉]司马迁:《史记》, 郭 逸、郭 曼标点,上海古籍出 版 社 1997年 版 。
什么? 上面撒上小河卵石又意味着什么? 先 像, 其中应当有女娲的塑像— ——这当然只是
民们为什么要在祭坛上做这样的处理?
一种推断。不过, 与把女娲同渭水流域发现
史前文化遗迹是原始人思维的产物, 的陶罐联系起来相比, 这种推断似乎更容易
因此要破解它也必须从原始人的思维方式 接受: 因为红山女神像明显体现了生殖崇拜
2 0 0 7·5( 下) 社会科学论坛 179
文学·历史
全 境 及 山 东 西 北 部 、辽 宁 西 南 部 。
出发。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讲过, 原始人认
考古发现是研究此课题的另一重要依 为 :“物 体 通 过 某 种 神 秘 的 感 应 可 以 超 时
女 娲
据。目前, 在古“冀州”范围内, 发现了多种 间、超距离地相互作用, 把一个物体的推动
! / #杨 虎:“辽西地区新石器———铜石并用时代考古文
之为“建筑构件”。但是, 这块“乳丁泥团构 件”( J1B: 13) 的表面呈“漫圆 形 ”, 有 很 强 的 肉感, 与其他建筑构件“平直”的特征明显不
化序列与分期”, 载《文物》1994年第5期。 ! $ #孙 守 道 、 郭 大 顺 :“牛 河 梁 红 山 文 化 女 神 头 像 的 发 现
女 娲
娲的塑像。《礼记·郊特牲》云:“天子大社, 女 娲 信 仰 源 自 古 冀 州 , 20世 纪 发 现 的 红 山
补 天
必受霜露风雨, 以达天地之气也。是故丧国之 文化遗址中有女娲崇拜痕迹; 炼石补天是
神 话
社屋之, 不受天阳也”。除非想破坏祭坛, 否则 五千多年前的一次重大祭祀活动, 辽宁喀
肃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 ⑦杨 利 慧 :《女 娲 溯 源 : 女 娲 信 仰 起 源 地 的 再 推 测 》第
尊头像不属于 同 一 个 体 。一 号 女 神 头 像 的 126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下 身 部 分 在 迄 今 为 止“尚 未 发 现 ”。 倘若一号女神像即是女娲塑像, 也许只
文化·历史
女娲补天神话的考古学新证



□商秀春 逯 宏




[ 内容摘要] 依据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 本文认为: 女娲信仰源自古冀州, 20世纪发


现的红山文化遗址中有女娲崇拜痕迹; 炼石补天是五千多年前的一次重大祭祀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动, 辽宁喀左东山嘴遗址即是此次祭祀留下的遗迹;“红山女神”像即是女娲塑像。
址的边缘显得十分整齐, 只在对应方形基 于大约距今五千五百年前后。在《国语·楚语
址南侧的部位有明显下凹。石圈内铺一层 下》中, 楚大夫观射父说过“古者民神不杂”
大小相近的小河卵石。这种河卵石在整个 “明神可降之于人”, 即: 始祖女娲神可“降”
遗址堆积中未见, 也不见于遗址附近, 应是 于女巫之身。代表女娲的女巫师在巫仪中
178 社会科学论坛 2 0 0 7·5( 下)
文化·历史
的倾向, 与女娲的始祖女神神格一致。
期, 位于古冀州北部的红山文化发挥了什
牛河梁、东山嘴等遗址均发现女神像。 么 作 用 将 是 未 来 学 界 探 讨 的 重 要 课 题 之
不过, 东山嘴遗址的陶像中, 应当不会有女 一。依据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 本文认为:

[ 关 键 词] 女娲; 溯源; 炼石补天; 红山女神
[ 作者简介] 商秀春, 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 文学硕士, 主要从事上古文学与民
俗研究
逯 宏, 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 文学硕士, 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女 娲 补 天 ”是 中 国 重 要 的 上 古 神 话 之 一, 对于其深层内涵, 当前大致有以下几种 观点: 一是“建房说”, 即认为炼石补天是盖 房 子 或 修 补房子①; 二是“补 网 说 ”, 即 女 娲 用五色石针、绳索或麻丝来缝补曾被共工 破 坏 的 天维②; 三 是“推 原 说 ”, 即 是 汉 初 方 士 综 合 多 种 文 化 要 素 编 织 而 成③; 四 是“性 乱 说 ”, 即 补 天 前 的 大 雨 是 人 类 性 乱 的 结 果 , 而 女 娲 之 治 洪 水 , 是 以 家 庭 为“武 器 ”, 使社会不致被淫水所淹没的形象表达④; 五 是“生殖说”, 即以生殖、大量繁衍人口的方 式 拯 救 氏 族 灭 亡 的 寓 言⑤; 六 是“巫 术 说 ”, 即从神话思维出发, 认为补天是原始先民 们 祭 祀 天 地 的 巫 术 活 动 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