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十七章肝功能不全考点剖析
病理生理学第17章肝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学第17章肝功能不全](https://img.taocdn.com/s3/m/b379fed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9.png)
肝功能不全第一节病因及分类一、肝功能不全的常见病因(一)生物性因素(二)药物及肝毒性物质(三)免疫性因素(四)营养性因素(五)遗传性因素二、分类分为急性和慢性。
第二节肝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一、代谢障碍(一)糖代谢障碍肝细胞功能障碍导致低血糖1.肝糖原储备减少(肝细胞的死亡)2.肝细胞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降低,糖原转化为葡萄糖障碍。
3.肝细胞灭活胰岛素能力降低,胰岛素含量增加,血糖降低。
(二)脂类代谢障碍1.磷脂及脂蛋白合成不足导致肝内脂肪蓄积。
(高密度脂蛋白将全身组织内的胆固醇运往肝脏储存,低密度脂蛋白则相反)2.胆固醇酯化障碍、转运障碍、转化为胆汁酸障碍,导致胆固醇升高。
(胆固醇在肝内酯化后转运)(三)蛋白质代谢障碍1.白蛋白合成不足,表现低蛋白血症。
2.运载蛋白合成障碍。
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一)肝性腹水发生机制:1.门脉高压(1)肝细胞、纤维组织增生压迫门静脉,门静脉压增高。
(2)肝动脉-门静脉形成吻合支,动脉血入门静脉,门静脉压增高。
门静脉压增高使肠系膜毛细血管压增高,液体漏入腹腔。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白蛋白合成不足,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3.淋巴回流不足肝血窦内压增高淋巴生长增多,回流不足。
4.钠水潴留肝脏损伤和门脉高压导致血液淤积于脏器,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减少。
导致(1)肾小球滤过率降低(2)醛固酮生成增多,钠水重吸收。
(3)抗利尿激素增高,心房钠尿肽减少,钠水重吸收。
三、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1.肝细胞负责胆红素的摄取、运载、酯化、排泄等。
上述环节障碍导致高胆红素血症或黄疸。
2.肝细胞可通过载体摄入、运载和排泄胆汁酸。
上述环节被药物影响导致肝内胆汁淤积,体内毒性物质蓄积。
四、凝血功能障碍肝细胞合成大部分凝血因子、重要抗凝物质,灭活清除激活的凝血因子和纤溶酶原激活物。
肝功能障碍严重可诱发DIC。
病理生理学PPT17肝功能不全WX 临床等
![病理生理学PPT17肝功能不全WX 临床等](https://img.taocdn.com/s3/m/df77018049649b6649d74747.png)
真性递质被 CHOHCH2NH3
去甲肾上腺素 苯乙醇胺(假)
竞争性取代
结构相似
肠道细菌+蛋白质—芳香族AA 肝功能差→中枢系统—羟化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不能解释的现象
(1)正常大鼠脑内多巴胺和 NE减 少 90%,动物仍然清醒。 (2)脑室内滴入高浓度假神经递质, 动物未见昏迷。
肝性脑病 发病机制
临床上也称肝昏迷(hepatic coma)
肝性脑病
一、肝性脑病的分类与分期
注:1998年维也纳第11届世界胃肠病大会研究并统一
肝性脑病
一、肝性脑病的分类与分期
临床表现由轻到重分为四期:
第一期:轻微的性格及行为异常 (前驱期) 记忆力下降,学习、定向障碍
(昏迷前期) 第二期:精神错乱、肌张力增高、扑翼样震颤
(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roxemia)
肝脏功能受损 枯否细胞功能抑制 内毒素吸收↑
本
章 重
肝性脑病
点 内 容
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
概念: 在排除其他已知脑病前提下,继发于严重肝 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可表现为人格改变、智力减 弱、意识障碍等特征,并且这些特征为可逆的。
肝衰时: 循环底物 酶系统破坏 ATP
氨中毒学说
NH3
血NH3
× 尿素 NH3
肾 排 出
蛋白质 尿素
NH3
肝衰
氨中毒学说
氨清除减少的原因小结:
--肝鸟氨酸循环
氨合成尿素
--侧支循环形成
氨绕过肝脏 进入体循环
--肾功能不全
尿素排除障碍
氨中毒学说
NH3
病理生理学肝功不全精选文档PPT课件
![病理生理学肝功不全精选文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2f82ed7f1922791688e86c.png)
27
◇发病机制
肝脑
◎氨中毒学说 ○血氨增高的原因
正常:氨生成=氨清除
肝衰:
血氨
28
◇发病机制
肝脑
◎氨中毒学说
○血氨增高的原因 •氨产生过多 •氨清除减少
29
正常
尿素 NH3 肾 排 出
蛋白质 尿素
NH3
氨产生过多的原因
--肠道产氨 见于:
--肌肉产氨
--肾脏产氨
NH3 H+ NH4+
OH-
门见脉于高:压 氮上腺见质消苷于血化酸:症道分出解血 肾小管泌氢
NH3↑
丙 酮 酸
葡 萄 糖
琥珀酸
柠檬酸
NH3↑
-酮戊二酸
NADH NH3
NAD 谷氨酸 NH3 ATP
乙酰辅酶A↓ -酮戊二酸 NADH、ATP被 消耗
谷氨酰胺
◇发病机制
肝脑
◎氨中毒学说
○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
•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
乙酰辅酶A↓ -酮戊二酸 NADH、ATP被 消耗
脑内 ATP
脑功能 抑制
39
◇发病机制
肝脑
◎氨中毒学说
○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
•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40
葡萄糖
丙酮酸 NH3↑
草酰乙酸
乙酰辅酶A↓ +
胆碱
乙酰胆碱↓
NH3↑
琥珀酸
柠檬酸
γγ--氨氨基基丁丁酸酸↑ -酮戊二酸
NADH NAD
NH3↑
谷谷氨氨酸酸↓
NH3↑ ATP
谷氨酰胺↑
◇发病机制
肝脑
◎氨中毒学说
○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
11
肝功不全表现及机制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肝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肝功能不全](https://img.taocdn.com/s3/m/1e36b8e510661ed9ad51f3e9.png)
第17章肝功能不全一、选择题【A型题】1.肝功能不全是指A.肝脏分泌功能障碍D.肝脏解毒功能障碍B.肝脏合成功能障碍E.肝细胞广泛坏死C.肝细胞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答案] C[题解] 各种损肝因素使肝细胞发生严重损害,使肝脏的分泌、合成、解毒、免疫和代谢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称为肝功能不全。
2.肝功能障碍不包括A.代谢和生化转化障碍D.免疫功能障碍B.胆汁分泌、排泄障碍E.胃泌素灭活障碍C.凝血障碍[答案] E[题解] 肝功能障碍包括代谢障碍、生化转化障碍、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凝血障碍和免疫功能障碍,因此临床上可出现多种症状,如黄疸、出血、继发性感染和脑病等症状。
而胃泌素主要在肾脏灭活,不会发生灭活障碍。
3.肝性脑病的正确概念应是A.严重肝病并发脑水肿B.严重肝病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C.严重肝病所致的昏迷D.严重肝病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征E.严重肝病所致的神经症状[答案] D[题解] 肝性脑病发生在肝细胞广泛坏死而引起肝功能衰竭或慢性肝脏病变引起门体分流的基础上,是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4.有关肝性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轻微性格和行为改变 B.最后阶段可出现昏迷C.睡眠障碍和行为失常 D.精神错乱E.发病早期就出现昏迷表现,故临床上常称肝昏迷[答案] E[题解]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有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
早期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欣快感、烦躁不安和反应淡漠;重者可表现为性格行为异常,出现语无伦次、哭笑无常、衣着不整等;最后才出现嗜睡、昏迷及不协调运动。
昏迷并不是肝性脑病的惟一症状,故以往称肝性脑病为肝性昏迷不妥。
5.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学说中较为全面的是A.氨中毒学说B.γ-氨基丁酸学说C.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D.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E.综合学说[答案] E[题解] 目前认为,单用一种学说难以完全解释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而主张用包含多种学说内容的综合学说来解释肝性脑病的发生,在不同类型肝性脑病中可能以某种因素为主要,具体情况需作具体分析。
病理生理学——肝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学——肝功能不全](https://img.taocdn.com/s3/m/d8063dae524de518974b7d2d.png)
临床综合征:黄疸、出血、继发性感染、 肾功能障碍、肝性脑病
第一节 病因及分类
一、肝功能不全的常见病因
致病因素 生物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
遗传性因素 免疫性因素 营养性因素
病因及疾病
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己、庚型)和细菌、 阿米巴肝脓肿、血吸虫等寄生虫
杀虫剂、磷、锑、四氯化碳、三氯乙烯、氯仿、硝基苯、 二乙基亚硝铵(DEN)、三硝基甲苯等工业毒物;抗生 素、中枢神经类药、麻醉剂等药物;慢性酒精中毒
A型:急性肝衰竭相关的肝性脑病; B型:门体旁路相关并不伴有肝细胞病变的脑病; C型:肝硬化伴门脉高压或门体分流相关的脑病
肝性脑病的分期
物质代谢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 免疫功能障碍 黄疸 生物转化障碍
一期(前驱期) 二期(昏迷前期) 三期(昏睡期) 四期(昏迷期)
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神经病理学改变:继发性星形胶质细胞肿胀、 脑水肿,可表现为颅内压升高和脑疝。
肝豆状核变性、原发性血色病、半乳糖血症、I-III型高 脂血症、酪氨酸血症等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 胆管炎等
饥饿、营养过剩、黄曲霉素、亚硝酸盐等
二、肝功能不全的分类
1.急性:起病急,进展迅速 2.慢性:病程长,进展缓慢;临床常因 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碱中毒、服用镇 静剂等诱因而突然恶化
第十七章 肝功能不全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3岁。有肝炎病史十年。四年前出现上腹部 不适,伴有隐痛及食欲不振,有时恶心、呕吐,且伴皮肤巩 膜黄染,症状反复持续至今。近四月来,病人呈进行性消瘦, 四肢无力,面色憔悴,皮肤巩膜黄染加深,常有齿龈出血, 有时有血便。三天前因吃牛肉后出现恶心、呕吐,神志恍惚, 烦躁不安而急诊入院。
病理生理学-肝功能不全本科 PPT资料共113页
![病理生理学-肝功能不全本科 PPT资料共113页](https://img.taocdn.com/s3/m/ead1540e10661ed9ac51f33d.png)
1、氮的负荷增加
外源性氮负荷增加 内源性氮负荷增加
上消化道出血 过量蛋白质饮食 输血
肝肾综合征 便秘 感染
2、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强
机制: IL-6、TNF-α增多 高碳酸血症 脂肪酸 饮酒
3、脑敏感性增高
当使用镇静、麻醉及氯化氨等药物,易 发生肝性脑病,便秘,酒精中毒也可作 为肝性脑病的诱因。
③肝肾综合征
肝肾综合征
氮质血症
产氨增多
胃肠道的尿素
④肾脏产氨增加
见于肾小管泌氢
肝硬化腹水的患者用排钾利尿剂 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⑤肌肉产氨增多
肌肉收缩加剧 腺苷酸分解 产氨增多
影响肠道氨吸收的因素
pH NH3
pH
NH4+
乳果糖,在肠腔中分解乳酸、醋酸,降低 肠腔的pH值,减少氨的吸收,达到降低血 氨的作用
机制:
①大脑长期受一些毒性物质作用的结果 ②大脑缺乏某些必须的物质
四、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昏迷期)
肌张力增强,瞳孔散大
肝性脑病的分类
按原因
肝性脑病
内源性 肝性脑病
外源性 肝性脑病
内源性肝性脑病
由急性严重肝细胞坏死 引起,毒性物质在通过肝脏 时未经解毒即进入体循环。
外源性肝性脑病
多由慢性肝脏疾患引起, 毒性物质通过分流绕过肝脏, 未经解毒即进入体循环。
根据发生的速度
急性肝性脑病:多见于重症病毒性肝 炎或严重急性肝中毒患者。
一、肝脏疾病的常见病因和机制 Causes and Mechanisms
(一)、生物性因素
病原微生物
病毒:肝炎病毒 细菌 阿米巴
病理生理学肝功能不全知识点
![病理生理学肝功能不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44c2ca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5.png)
病理生理学肝功能不全知识点一、知识概述《肝功能不全知识点》①基本定义:肝功能不全呢,简单说就是肝脏这个器官正常功能受到损害了。
肝脏就像一个巨大的工厂,本来它能很好地完成各种工作,像解毒、合成蛋白质、代谢物质等,可因为某些原因,比如说疾病、中毒之类的,这些功能干不好了或者干不了了,这就是肝功能不全。
②重要程度:在病理生理学里可重要了。
肝脏在身体里可是个大忙人,它要是出现问题,身体其他器官也会跟着乱套。
很多疾病的发展和对人体的影响都得靠对肝功能不全的了解去解释。
③前置知识:得先对肝脏的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有个了解,比如说知道肝脏有哪些细胞,这些细胞平常都负责干什么事儿。
如果不知道正常的肝脏工作流程,那肝功能不全的时候你就很难理解到底哪些环节出问题了。
④应用价值:从实际应用来讲,医生诊断肝病患者病情的时候就得从肝功能不全这个角度去思考。
比如说一个人面色发黄,那医生可能就会考虑到是不是肝功能不全,影响了胆红素代谢才变黄的。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病理生理学里,肝功能不全是介于肝脏正常生理功能和肝脏严重疾病(像肝衰竭)之间的一个状态。
可以说它是从肝脏有点小毛病到病得很严重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②关联知识:和很多知识都有关系,像生物化学里肝脏的代谢过程,还有病理学里肝脏疾病是怎么发展过来的。
比如说,和黄疸的知识点联系紧密,肝功能不全很可能会引起黄疸。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有点难。
因为肝脏功能特别复杂,涉及好多化学反应和物质转运,要搞清楚哪个功能不全了,是怎么个不全法,不是那么容易。
- 关键点:要重点弄明白肝功能受损后主要的代谢、解毒和合成功能是怎么受影响的。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很重要。
经常会出病例分析题,让你判断是哪种类型的肝功能不全。
- 考查方式:可能会问肝功能不全患者某个化验指标为什么会不正常,或者给个临床表现问你可能是肝功能不全影响了哪个环节。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肝功能不全不仅仅只是肝功能下降那么简单。
病理生理学课件第十七章—肝衰1
![病理生理学课件第十七章—肝衰1](https://img.taocdn.com/s3/m/e1262195aaea998fcd220eb4.png)
ADP
谷氨酰胺
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示意图
2020/10/29
⑵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兴奋性N递质↓ 谷氨酸、乙酰胆碱 抑制性N递质↑ 谷氨酰胺、r-氨基丁酸
⑶对脑细胞膜抑制作用
①抑制Na+-K+-ATP酶 ②氨与K+竞争入细胞,干扰神经传导
2020/10/29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提出依据
• 部分肝昏迷患者血氨水平与临床表现 无相关性
2020/10/29
假性神经递质增多引起脑病的机理
脑干网 状结构 上行激 动系统
真递质
假递质
维持大脑觉醒 状态和兴奋性
神智异常, 嗜睡,昏迷
锥体外系 维持机体协调运动 肌张力↑ 扑翼样震颤
2020/10/29
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提出依据
• 肝性脑病患者BCAA/AAA较正常人显著下 降
• 纠正BCAA/AAA,患者中枢神经功能得到 改善
2020/10/29
真性神经递质
假性神经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2020/10/29
苯乙醇胺 羟苯乙醇胺
假性神经递质(false neurotransmitter)
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的化学 结构与真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和多巴胺极为相似,但传递信息的 生理功能弱于真性神经递质,这一 类胺类物质称为假性神经递质。
肝性脑病
(hepatic encephalopathy)
2020/10/29
2020/10/29
肝脏的大体解剖图
肝脏的功能
消化与吸收功能: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代谢功能:糖、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和激素 生物转化功能:氨、药物、毒物 维持机体凝血及免疫功能:凝血因子、免疫球
(病理生理学)肝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学)肝功能不全](https://img.taocdn.com/s3/m/6609fdac52ea551810a687bf.png)
概述
肝脏的功能
物质代谢:包括糖、脂、蛋白、维生素等 分泌和排泄:胆汁(包括胆盐和胆红素) 参与凝血和抗凝血的调节 免疫:产生Ig和补体;处理抗原、抗体;
枯否细胞。 生物转化: 药物、毒物、激素等。
肝功能不全(hepaticinsufficiency)
各种病因严重损害肝脏细胞,使肝脏代谢、分 泌、合成、解毒、免疫等功能严重障碍,机体出现 黄疸、出血、感染、肾功能障碍及肝性脑病等临床 综合征。
8
第一节 病因及分类
一、病因
(一)生物性因素 7种病毒,主要是HBV
(二)理化性因素 (三)免疫性因素 (四)营养性因素 (五)遗传性因素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9
二、分类
急性肝功能不全 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发病数小时后出现黄疸, 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具有明显的出血倾向,常 伴发肾功能衰竭。
慢性肝功能不全 病程较长,进展缓慢,呈迁延性过程。
5.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①药物代谢障碍 ②解毒功能障碍 ③激素灭活功能减弱
6.免疫功能障碍 免疫功能低下,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30
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
1.肝性脑病 2.肝肾综合征 3.凝血障碍 4.黄疸及肝汁淤积 5.水肿
腹水(Ascites) 下肢水肿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体检:T36℃,P80次/分,R18次/分, BP100/70mmHg,消瘦,面色萎黄,巩膜黄染, 扑翼样震颤(+),腹壁静脉曲张,脾肋下2cm, 腹部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可见瘀斑。
问题:该病例的诊断是什么?依据有哪些?发生 3 机制如何?诱因是什么?
内容提要
概述 一、病因及分类 二、肝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三、肝性脑病 四、肝肾综合征
病理第十七章 肝功能不全[可修改版ppt]
![病理第十七章 肝功能不全[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7f122db433d4b14e84246804.png)
③ 肠内胆汁缺乏,促进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 形成;
④ 血内胆盐积聚,动脉血压降低和心动过缓; ⑤ 神经系统抑制症状。
四、凝血功能障碍
正常情况下,肝脏在凝血与抗凝血保持 动态平衡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1.几乎合成全部的凝血因子(除凝血因子 Ⅳ为无机钙离子外); 2.是清除多种活化凝血因子的场所; 3.制造纤溶酶原; 4.制造抗纤溶酶,以免发生过度的纤维蛋 白溶解; 5.清除循环中的纤溶酶原激活物,防止纤 维蛋白过度溶解。
2.解毒功能障碍 发生肝病时,从肠道吸收的蛋白质代谢 终未产物(如氨、胺类等毒性物质)不 能通过肝脏进行生物氧化作用,因而在 体内蓄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功 能障碍,以至发生肝性脑病。
3.激素灭活功能障碍 (1)雌激素增多:女子月经不调;男 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蜘蛛痣、肝掌。 (2)醛固酮增多:水肿、腹水。 (3)抗利尿激素增多:低钠血症。 (4)皮质醇增多:毛发脱落、色素沉
着、易感染。 (5)胰岛素持续升高:低血糖、血浆
氨基酸平衡失调。
六、免疫功能障碍
Kupffer细胞是存在于肝窦内的 巨噬细胞,约占肝总细胞数 的11%。功能:吞噬和清除 异物、病毒、毒素及衰老的 细胞,另具有抗原递呈功能。 肠道革兰阴性细菌释放内毒 素,在正常情况下小量间歇 地进入门静脉,在进入肝脏 后迅速被枯否细胞吞噬而被 清除,故不能进入体循环。
5.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异常:将近一半急性肝功 能衰竭患者和肝硬变患者血小板数目严重减少。肝
病时血小板功能异常表现为释放障碍、聚集性缺陷 和收缩不良。
五、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1.药物代谢障碍
多数药物在肝细胞的滑面内质网上由一组混合功能氧 化酶所催化,进行氧化分解。严重肝病时,肝代谢 药物的能力下降,导致药物蓄积,因而增强某些药 物,尤其是镇静药、催眠药等的毒性作用,而易发 生药物中毒。此外,严重肝脏疾患还可通过改变血 液灌注而影响药物或毒物的代谢。肝硬化时,肝血 流量明显减少,同时又由于侧支循环形成,门脉血 中的药物或毒物绕过肝脏进入体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简述题(10)
9、简述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答:(1)内脏动脉扩张:继发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外周阻 力 缩血管系统活化(2)高动力循环紊乱状态:心输 出量增高,心率加快(3)肾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GFR明显降低。
二、简述题(10)
10、试分析肝肾综合征时肾血管收缩的机制。
答:(1)肾交感神经张力增高:①肝硬化晚期大量腹水形 成或放腹水;或因消化道大出血、大量利尿剂应用等可使有 效循环血量减少。②肝硬化晚期,由于周围血管扩张以及门 脉高压所致的大量血液淤滞在外周血管床,也可使有效循环 血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 茶酚胺增多,使肾动脉收缩,肾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发 生肾衰竭。
二、简述题(10)
5、控制哪些诱发因素才能挽救肝性脑病的患者? (3)高蛋白饮食:肝功能不全时,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 可能引起血中和脑内氨增多,诱发肝性脑病。(4)水电解 质平衡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可导致血氨升高,呕 吐腹泻,排钾利尿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可导致低钾性碱中毒 ,促进NH3进入脑内,从而诱发肝性脑病。
二、简述题(10)
(3)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嗜肝病毒、药物、毒物及遗传等 原因使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运载酯化和排泄等环节发生 障碍时,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或黄疸。(4)凝血功能障碍:肝功 能障碍可致机体凝血与抗凝平衡紊乱,严重时可诱发DIC。
二、简述题(10)
(5)生物转化功能障碍:解毒功能障碍:肝细胞受损解毒功 能障碍使来源于肠道的有毒物质人血增多,另外毒物也可经 侧支循环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造成体内毒性物质蓄积 。药物代谢障碍:肝细胞受损时体内药物的分布、转化及 排泄等发生变化,易发生药物中毒。激素灭活功能减弱: 肝细胞受损后,激素的灭活功能障碍,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 状。
二、简述题(10)
(6)免疫功能障碍:肝功能不全时,库普弗细胞功能障碍及补体 水平下降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肠道细菌移位及感染 等。其主要原因为:内毒素入血增加:严重肝病时,肠壁水 肿等导致内毒素漏人腹腔增多;同时因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 使内毒素被吸收人血增多。内毒素清除减少:严重肝病、 肝硬化时,因侧支循环的建立,来自肠道的内毒素绕过肝脏 直接进入体循环,免于被库普弗细胞清除。
二、简述题(10)
5、控制哪些诱发因素才能挽救肝性脑病的患者? 答:(1)上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的病因,肝硬变患者并 发上消化道出血时,往往出血量大,大量积血积存于肠道内 ,使肠道产生过多的氨和有毒物质,肠道吸收入血后导致血 氨升高,可诱发肝性脑病。(2)大量排放腹水:短时间大 量排放腹水,血容量不足,电解质平衡紊乱,血氨升高,诱 发肝性脑病。
二、简述题(10)
②脂类代谢障碍:肝功能障碍时,由于磷脂及脂蛋白的合成 不足可造成肝内脂肪蓄积。肝功能不全时胆固醇酯化障碍转 运能力降低,以及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的能力下降,导致血浆 胆固醇升高。③蛋白质代谢障碍:肝细胞受损导致白蛋白合 成不足,表现为低白蛋白血症。
二、简述题(10)
(2)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肝性腹水: 电解质代谢素 乱:低钾血症:肝硬化晚期,醛固酮过多使肾排钾增加, 可致低钾血症。低钠血症:有效循环 血量减少引起ADH 分泌增加,同时因肝脏灭活ADH不足,肾小管水重吸收增多, 加之体内原有钠水潴留,可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
二、简述题(10)
7、简述氨对脑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 (2)氨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各种原因易导致脑组织细胞能 量供应严重不足。如肝性脑病早期,Na+-K+-ATP酶活化可 消耗ATP。氨入脑增多可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不能维持 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活动。
二、简述题(10)
7、简述氨对脑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 (3)氨对神经细胞膜的影响:肝性脑病晚期,氨增高可干扰神 经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影响细胞内外Na+、K+分 布。但细胞膜对铵离子的选择性通透强于钾离子,铵离子可 与钾离子竞争入胞,结果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增高。细胞内外 Na+、K+分布异常直接影响膜电位、细胞的兴奋及传导等 活动。
一、名词解释(3)
1、肝功能不全: 是指各种致肝损伤因素损害肝脏细胞,使其合成、降解、解 毒、贮存、分泌及免疫等功能障碍,机体可出现黄疸、出血 、感染、肾功能障碍及肝性脑病等临床综合征。
一、名词解释(3)
2、肝性脑病: 是由于严重的肝功能失调或障碍所致、以代谢紊乱为主要特 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早期表现为轻微人格 改变、智力减弱、意识障碍等,进一步发展为精神错乱、睡 眠障碍和行为异常等,晚期发生不可逆的昏迷。
二、简述题(10)
2、为什么肝功能障碍患者易发生腹水? 答:因为肝功能障碍时:(1)门脉高压①肝硬化时 ,出于 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压迫门静脉分支,使 门静脉压增高;②肝动脉-门静脉肝内异常吻合支的形成,肝 动脉血流入门静脉,门静脉压增高。门静脉压增高使肠系膜 毛细血管压增高,液体漏入腹腔形成腹水。
二、简述题(10)
8、如何理解氨中毒学说是肝性脑病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 (2)高血氨可使胰高血糖素增多,进而使胰岛素分泌增多, 促使血中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高,胰岛素增加及氨的解毒作 用促使支链氨基酸减少,导致血浆氨基酸的失衡。
二、简述题(10)
(3)高血氨所致的脑内谷氨酰胺增多促进中性氨基酸入脑, 并减少其从脑内外流,入脑的支链氨基酸通过转氨基作用参 与氨的解毒过程,而芳香族氨基酸则可能参与假性神经递质 生成,结果表现为假性神经递质生成及氨基酸失衡。 正是由于氨中毒学说与其他学说明显相关,且氨水平与肝性 脑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人提出氨中毒为肝性脑病发病的 唯一机制,而其他学说所涉及的变化均为氨增高所引起的继 发性变化。
一、名词解释(3)
3、肝肾综合征: 是指肝硬化失代偿期或急性重症肝炎时,继发于肝功能衰竭 基础上的功能性肾衰竭,主要见于肝硬化伴腹水的肝功能衰 竭终末期。
二、简述题(10)
1、简述肝功能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答:(1)代谢障碍:①糖代谢障碍:肝胞功能障碍导致低 血糖,其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肝细胞大量死亡使肝糖原贮 备明显减少;受损肝细胞内质网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降低 ,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过程障碍;肝细胞灭活胰岛素功能 降低,血中胰岛素含量增加,出现低血糖。
二、简述题(10)
2、为什么肝功能障碍患者易发生腹水? (4)钠、水潴留:肝脏损害及门脉高压等原因使血液淤积 在脾、胃、肠等脏器,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可 致: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②肾血流量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 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加之肝脏灭活功能不足导致醛固 酮过多,钠水重吸收增强;③抗利尿激素(ADH)增高、心房钠 尿肽可减少,促进肾脏水钠重吸收。钠、水潴留为肝性腹水 形成的全身性因素。
二、简述题(10)
6、严重肝病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为什么容易发生肝性脑 病?
答:肝硬变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时,往往出血量大,大量 积血积存于肠道,使肠道产生过多的氨及其它有害物质,吸 收入血,使血氨升高。同时,出血导致低血压,进一步影响 肝、脑、肾的功能。因此,上消化道出血容易诱发肝性脑病 。
二、简述题(10)
二、简述题(10)
8、如何理解氨中毒学说是肝性脑病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 答:(1)脑内氨增高,诱导突触间隙γ-氨基丁酸(GABA) 水平增高,增强GABA-A受体复合物与其配体结合能力,通 过外周型苯二氮(PTBR)诱导神经类固醇类物质生成增多, 并变构调节CABA-A受体活性,从而使中枢抑制作用增强。
二、简述题(10)
(2)RAAS激活:肾血流量减少使肾素释放增加,而肝功能 衰竭可使肾素灭活减少。该系统激活导致肾血管收缩,肾小 球滤过率降低,醛固酮增多使钠水重吸收增加,在肝肾综合征 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3)ADH释放:ADH水平 增高促进水潴留,同时肾血管阻力明显增强,肾血流减少,促进 肾衰竭的发生。此外,研究表明激肽系统活动异常,前列腺素 、白三烯等代谢紊乱以及内皮素增高等亦参与肝肾综合征的 发生发展。
二、简述题(10)
2、为什么肝功能障碍患者易发生腹水?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肝功能障碍,白蛋白合成不足,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促使液体漏入腹腔增多。(3)淋巴回 流不足:肝硬化时,肝静脉受挤压发生扭曲、闭塞,继而引起 肝窦内压增高,淋巴生成增多,同时,因淋巴管受压等因素,淋巴 回流能力不足,液体从肝表面漏人腹腔,形成腹水。
二、简述题(10)
7、简述氨对脑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 抑制性神经元活动增强:氨水平增高可介导抑制性神经元 活动增强,如r氮基丁酸、甘氨酸等神经活动变化等。对其 他神经递质的影响:乙酰胆碱属中枢兴奋性递质。肝性脑病 晚期,由于氨抑制丙酮酸脱氢酶的活性,从与胆碱结合生成 乙酰胆碱减少,兴奋性神经活动减弱。
二、简述题(10)
3、为什么四期肝性脑病患者无扑翼样震颤? 答:因为肝性脑病晚期,(四期昏迷期),由于氨抑制丙酮酸 脱氢酶活性,从而抑制丙同酸的氧化脱羧过程,乙酰辅酶A产 生减少,乙酰辅酶A与胆碱结合生成乙酰胆碱减少,兴奋性神 经活动减弱。此外,脑内氨水平增高,可引起脑内多巴胺、去 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水平发生变化,昏迷且不能唤醒,对 疼痛刺微无反应,故无扑翼样震颤。
二、简述题(10)
4、试分析某肝性脑病患者早期表现兴奋而晚期表现抑制甚 至昏迷的机制。
答:在肝性脑病进展到昏迷前期以前,氨明显抑制a-酮戊 二酸脱氢酶活性,但对丙酮酸脱氢酶活性影响相对较小,因而 造成a-酮戊二酸蓄积;在其他氨基酸提供氨基前提下,累积增 多的a-酮戊二酸经转氨基作用生成谷氨酸。患者表现为兴奋 性增强;随着肝病进展,脑内氨进一步增高,在谷氨酰胺合成 酶作用下,氨与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以解除氨毒性作用 。
7、简述氨对脑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
答:(1)氨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正常状态下,脑内兴奋性 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保持平衡。在肝性脑病的发生发 展过程中,脑内氨增高直接影响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及神经 传递。对谷氨酸能神经传递的作用:谷氨酸为脑内主要兴 奋性神经递质脑内氨水平增高可直接影响糖代谢过程中a-酮 戊二酸脱氢酶活性,从而影响谷氨酸水平及谷氨酸能神经传 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