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范式及心理学现象复杂性

合集下载

心理学研究方法(图文版)-PPT

心理学研究方法(图文版)-PPT

(一)心理学研究的性质 ➢ 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 ➢心理学具有不同层次的分析单位。 ✓事物从宏观到微观有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事物又具 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为科学研究的分析单位 (unit of analysis)。
人的心理现象具有多层次性,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 次:
分子层次是针对某一个别心理现象、行为片段或生物物理与生物化 学的特征,如短时记忆的容量、自我意识的维度、神经递质的传递 和染色体的变异等。
插入338页图片
(二)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目的
➢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 •可重复性 •证伪性 •控制性 •继承和创新性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二)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目的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二)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目的
➢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 •可重复性 •证伪性 •控制性 •继承和创新性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二)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目的
➢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 •可重复性 •证伪性 •控制性 •继承和创新性
✓科学研究是为了探明未知的东西,解决新的问题。这就要求 必须了解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已解决了的问题。从这一点来 说,科学研究是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进行的。
堂上展示,接受点评。
➢ 对于高质量的研究报告,鼓励经过他人修改后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在期 刊发表。
➢ 平时考核成绩(占学期末成绩30%)按照小组成绩和个人表现相结合进行评 定。 小组成绩有其他组评定、本组评定和老师评定相结合;个人成绩实行 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 小组作业内容以开展一项研究为主。
2008级心理学专业《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部分记录
(二)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目的
➢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 •可重复性 •证伪性 •控制性 •继承和创新性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是指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和程序,用于探索和解释心理现象。

这些范式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为心理学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来研究不同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一些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的知识点。

一、自我报告范式自我报告范式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旨在获取个体主观体验和意识活动的信息。

研究者通常采用问卷调查或访谈的形式,通过让被试者回答问题或叙述经验,来了解其感受、态度、意见等。

自我报告范式在研究心理过程、认知心理、情绪和人格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观察范式观察范式是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行为来研究心理现象。

观察可以是自然观察,也可以是实验观察。

自然观察不对参与者的行为进行干预,观察对象在真实环境下自然表现。

实验观察则在既定的条件下,通过控制和操作变量,观察和记录参与者的行为反应。

观察范式常用于研究儿童发展、动物行为等领域。

三、实验范式实验范式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方法之一。

实验范式通过人为控制和操作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获取因果关系的信息。

实验范式具有高度的实验控制性和重复性,可以用于研究认知、学习、记忆等各个领域的心理过程。

常见的实验设计包括前后实验设计、组间设计和随机对照试验等。

四、问卷调查范式问卷调查范式是一种收集大量主观信息的常用方法。

研究者通常设计一套问题,以书面或在线的形式发放给被试者,被试者根据问题的要求进行答题。

问卷调查范式可以用于调查心理特征、评估心理状态、探索态度和意见等。

问卷调查范式具有快速、成本低、数据量大等优势,但也存在被试者回答不真实的可能。

五、脑成像范式脑成像范式借助于神经影像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测量脑活动的变化,脑成像范式可以用于探索认知、情绪、注意力等心理过程的神经机制。

在脑成像范式中,研究者常用任务激活和静息态等条件来比较不同心理状态下的脑活动模式。

心理学研究范式

心理学研究范式

心理学研究范式反向择物(Object Reversal)实验范式相对于儿童博弈任务来说,反向择物任务是研究热执行功能的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它以Overman等人的研究为基础。

每次试验,研究者都向儿童呈现同样两个事物(如事物A或B),并且当儿童选择其中一个事物(如A)时,总是给予儿童奖励。

经过一定次数的试验后,研究者又改为当儿童选择另一事物B时给予奖励,即奖励的可能性发生了反向转变。

可见,此研究首要的因变量就是儿童要了解到这种转变所需的试验次数。

反向择物法测量的是对刺激的强化值(reinforcement value)进行灵活表征的能力,为研究人的消退行为(extinction)提供证据。

这种研究方法常用于年龄较小的学前儿童,但也可用于婴儿和学龄儿童。

儿童博弈任务(Children’S Gambling Task) 实验范式Kerr和Zelazot简化了Bechara等人研究中的爱荷华博弈任务(Iowa Gambling Task),从而设计了儿童博弈任务来测量热执行功能,它是热执行功能的研究方法中较复杂的一种。

此任务运用了两副纸牌,一副纸牌的正面是竖条花纹,另一副的正面是圆点花纹。

将两副纸牌翻过来都能看见它们的反面有开心的脸和悲哀的脸。

但不同的是,正面是竖条花纹的纸牌的反面总是有1张开心的脸,偶尔加上1张悲哀的脸;而正面是圆点花纹的纸牌的反面总是有2张开心的脸,但有时会出现好几张(如4、5、6张不等)悲哀的脸。

开心的脸代表赢得糖果,其数量也代表赢得糖果的数量;悲哀的脸代表输掉糖果,其数量也同样代表输掉糖果的数量。

每次试验只能选取一张纸牌。

显然,选竖条花纹的纸牌虽然每次赢的糖果更少,只有1颗,但平均起来,输的糖果也更少;相反,选圆点花纹的纸牌虽然每次赢的糖果更多,有2颗,但平均损失却大得多,一旦输,就会输掉4颗、5颗或是6颗。

因此,从长远来看,选竖条花纹的纸牌有利,反之,则不利。

实验中,研究者告诉儿童“游戏”结束时要赢得尽量多的糖果(比如50次选牌后,这点儿童事先不知)。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两种范式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比较研究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两种范式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比较研究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两种范式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和比较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两种重要范式一一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作为两位杰出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独特视角。

他们的理论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儿童在认知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不断调整和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来实现的。

维果茨基则更加关注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社会互动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语言和社会交往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这两种理论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分析它们的异同点,并探讨它们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和价值。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和机制,还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更加全面和科学的指导,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JeanPiaget)是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发展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基于对儿童思维和认知过程的深入观察与研究,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认知发展阶段和机制的理论观点。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且阶段性的过程,他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认知特点和任务,儿童在这些阶段中逐步发展出更高级的思维和认知能力。

感觉运动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初阶段,主要发生在婴儿期和幼儿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物理交互来了解世界,形成了物体永恒性、客体导向等基本认知概念。

前运算期则出现在幼儿期和学前期,此时儿童的思维开始具有符号性,能够使用语言和图像来表达思维。

然而,他们的思维仍具有局限性,如缺乏守恒观念、易受直观影响等。

具体运算期大约在学龄期开始,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实验心理学 考研 范式

实验心理学 考研 范式

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一、引言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门学科,通过实验方法来探究人类心理现象的规律。

考研是许多心理学学子的梦想,因此,了解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对于备战考研是非常重要的。

二、实验设计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分析三个部分。

首先,我们来看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的核心,它决定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明确研究问题、选择实验对象、确定实验条件和控制变量等。

三、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指实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步骤。

在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中,实验操作要求严谨细致,以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实验操作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任务的安排、实验指导的给予等。

四、实验分析实验分析是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解释的过程。

在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中,实验分析需要运用统计学方法来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常用的实验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五、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的应用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研究人类认知、情绪、学习、记忆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设计来探究人类注意力的分配机制,通过实验操作来观察人类情绪的变化,通过实验分析来解释人类学习的规律等。

六、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的意义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也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和进步。

七、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的挑战和展望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在应用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过程的复杂性等。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将会更加完善和精确,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持。

八、结论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是心理学学子必备的技能之一,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还可以为心理学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2022-2023年研究生入学《学硕心理学》考前冲刺卷②(答案解析25)

2022-2023年研究生入学《学硕心理学》考前冲刺卷②(答案解析25)

2022-2023年研究生入学《学硕心理学》考前冲刺卷②(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I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70题)1.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用 fMRI 技术研究不同任务引起的大脑皮层激活状态的变化,该研究方法属于()。

A.测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实验法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2.容易引起注意瞬脱现象的研究范式()。

A.空间线索范式B.启动范式C.多目标追踪范式D.快速系列呈现范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雷蒙特等采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RSVP)的方法,结果发现,如果T2 在T1 之后200 毫秒到600 毫秒的时间段内呈现,T2 的报告正确率就会大大降低,大约在T1 呈现之后300 毫秒时,T2 的报告正确率最低。

这个现象被称为注意瞬脱。

3.与单词的视觉记忆有关,并有助于实现视觉与听觉跨通道联合的皮层区域是()。

A.布洛卡区B.威尔尼克区C.艾克斯勒区D.角回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言语视觉中枢位于角回,该区受到损伤会产生失读症,病人看到文字却不能认得,并使口头言语与书面言语失去了相互转换的功能,即有助于实现视觉与听觉跨通道联合。

4.下列关于真分数的表述正确的是()。

A.真分数与观测分数的相关为 1B.真分数与误差的相关为 0C.真分数的期望分数等于观测分数D.平行测验的观测分数相等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全色盲患者能看到的颜色有()。

A.红色B.绿色C.灰色D.白色正确答案:C、D本题解析:一般情况下全色盲的患者,看见的颜色通常是灰色或者白色。

6.学生在学习了“亲社会行为”的概念之后,疫情期间,了解到“居家隔离”“佩戴口罩”也是一种亲社会行为,这属于()。

A.相关类属学习B.派生类属学习C.并列学习D.归纳学习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下位关系:新学习的内容类属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包摄性较广的观念。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归纳心理学研究范式是指在心理学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模式。

通过采用不同的研究范式,研究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一、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基础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被研究对象的行为和情境,来获取数据。

观察法可以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室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指在自然环境下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实验室观察法则是在实验室中模拟一些情境,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

观察法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到真实的行为,但缺点是可能会受到观察者主观偏见的影响。

二、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实验法是心理学中最科学和最严密的研究范式之一。

实验法通过在实验室中控制和操作变量,来推断因果关系。

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特定的处理或刺激,对照组则不接受处理或刺激。

实验法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变量,得出准确的结论,但缺点是可能存在实验环境的人工性,结果可能不具有外部效度。

三、调查法(Survey Method)调查法是心理学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之一。

通过设计问卷或面访的方式,收集自报式的数据。

调查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取大量的数据,并且研究范围广泛,但缺点是受到被试者主观主义的影响,数据可能存在误差。

四、案例研究法(Case Study Method)案例研究法是针对个体或群体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的方法。

通过收集详细的个人或群体信息,对其进行系统的描述和分析。

案例研究法的优点是能够提供深入的、详尽的个体或群体信息,但缺点是个案的特殊性可能不具有普遍性。

五、实证研究方法(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实证研究方法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或证伪假设的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可以运用各种研究范式,包括实验、调查等。

关键在于通过数据的实证分析来得出结论。

六、相关研究方法(Correlational Research Method)相关研究方法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统计分析来探究变量的相关性。

当代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式的三大转向及其整合的学理基础

当代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式的三大转向及其整合的学理基础

当代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式的三大转向及其整合的学理基础张曙光[提要]20世纪下半叶,当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曾发生三大转向,即文化转向、进化转向、生态转向。

为了全面认识和把握三大转向,并揭明它们可资以实现整合的学理基础,本研究首先对三大转向的发生脉络与逻辑,以及其产物亦即新兴研究取向—主要指社会文化心理学取向、进化社会心理学取向、社会生态心理学取向——相对于旧有主导性研究取向的比较优势分别进行简要梳理;而后,基于元理论的视角,以“人的多重性存在”为逻辑起点,对三大转向赖以发生的底层逻辑的整合进行探析,由此建构出整合性元理论框架。

该整合性元理论框架建基于,并表征着一种具有统摄性、包容性及辩证性的世界观或思维模式。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式;文化转向;进化转向;生态转向中图分类号:B8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丨004—3926(2021)05—0215—0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人类道德行为的进化与社会文化心理机制研究”(20&ZD03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曙光,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

山西太原030006_、弓I言在经历二战洗礼之后,美国社会心理学——主要是指占据主导地位的实验社会心理学——步 入了长达二十余年的黄金发展期,并在20世纪60 年代末达到巅峰。

然而好景不长,美国社会心理 学便因积重难返而陷人危机——此即通常所说的 “社会心理学危机”。

作为这一危机的见证者与亲 历者,格根(Gergen,K.J)、莫斯科维奇(Moscovici, S)、桑普森(Sampson,E.E)等人批判指出,现代社 会心理学研究存在去脉络化痼疾,即只见所谓“封 闭自足”的个体,而不见个体所嵌人的历史、社会 及文化脉络;这一痼疾的形成,源于研究者对实证 主义或自然主义研究科学观——亦即强调事实与 真理具有抽象性、一般性、普适性或超社会历史性 的一种研究范式——的执迷[1][2][3]。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范式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范式

• 在当时的经济学研究中,由于备选方案的损益值多以金融货币值为指标,于 是预期货币值便成为决策分析中提出最早且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价值辨优准则。 决策中,人们的偏好指向预期货币值最大。 • 如,投资家有资本M,要全部用来投资,有N种投资方案,每种方案带来的投 资回报不同,投资家只需计算出获得最高投资回报的方案,即可作出决策。

• •

有限理性的心理学解读 感觉-有限理性: 我们通过视觉、味觉、触摸觉等感觉器官获取关于颜色、味道等的信息,这就是 感觉。 感觉是人们从外部世界,同时也可以从身体内部获取信息的第一步,是感官将各 种不同刺激的能量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现象一:使用交流电的日光灯,它的光线是闪动的还是稳定的? 日光灯以每秒约100次的频率在闪动。眼睛不能识别日光灯的频率,是因为视网 膜需要一定的时间把光能转换为神经反应,当刺激眼睛的光消失时,视网膜的反 应并不立即消失,而是留下一个后象,后象的保留时间为0.1秒。 假如有多次闪光刺激,并且间隔时间足够短,人眼则不能分辨单个光点,而将其 感知为稳定的、连续的光。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闪光融合。闪光融合导致我们判断出现错误。 现象二:三盆水,一盆为冷水,一盆为温水,一盆为热水。 先将双手分别浸入冷水和热水中,30秒后迅速将浸入热水的手浸入温水中,5秒 后将浸入冷水的手也浸入温水中,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总结:同是一盆温水,判断却不同,是因为先前的经验影响了判断。 现象三:2004年12月26日,东南亚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罕见的海啸席 卷印度洋岛国斯里兰卡,造成2.2万人遇难。但居然很少发现动物的尸体。 动物具有预知灾难发生的所谓“第六感觉”,而是它们的听觉或某种感官比人类 更为灵敏。
• 最大期望效用理论
• 由冯•诺依曼和摩根斯顿提出,又称VNM期望效用理论,已发展成为标准化决 策的主干理论。

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科学研究的特征1.系统性——科学研究的五个基本步骤:(1)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设(2)设计研究的方案(3)收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5)解释结果以及检验假说2.控制性——控制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无关因素的控制(2)对研究对象的操作界定3.继承性4.创新性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式(一)大样本研究范式与小样本研究范式1.大样本研究范式2.小样本研究范式(30个人为界)(二)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1.定量研究:从数量化的思路出发,运用心理量表或其他手段对心理特征及心理活动作定量测定,并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严格的统计分析。

(1)心理测量与调查(2)实验研究2.定性研究: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

几乎每天在每个工作场所和学习环境下都会进行定性研究。

(1)理论或思辨:通过理论论证、列举材料、总结分析对心理现象规律进行分析。

(2)质性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区别(定量研究是演绎,定性研究是归纳)定量研究通常遵循“假设检验”模式,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法质性研究通过归纳法收集资料(网上搜的)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特性是相对的,两者的差异表现于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研究和理论的关系、研究策略、描述事实的手法、资料特性、结果范围等方面。

(1)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不同定量研究基本排除了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影响,研究者往往被研究对象视为外人;定性研究则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源泉,花费相当多时间深入到具体情境中,研究者对自己的行为及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反思和调适,尽量设法被研究对象视为自己人。

(2)研究和理论的关系不同定量研究一般依托某些理论,形成假设,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数据来验证假设;定性研究不一定要事先设定假设,其理论假设可以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其过程发现需要进行抽象的提炼和归纳,才有可能达到理论层面。

最全的心理学实验范式

最全的心理学实验范式

最全的心理学实验范式中国心理学1.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task, RSVP )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中,给被试呈现一系列视觉序列刺激,每个序列包括大约20个刺激(字母,词语,数字,图片等),呈现速率为每秒6-20个刺激。

序列中通常包括两个靶刺激,其余的为分心刺激。

在某些情况下,为突出靶刺激,常以不同于其他项目的颜色或形态呈现。

每个刺激物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同一位置,前一个消失后出现下一个刺激,每个刺激呈现时间相等,约100ms左右。

第一个靶子(T1)出现位置大约在第4至第11位,第二个靶子(T2)出现在T1后的第一个位置(Lag 1)至第9个位置(Lag 9) o RSVP分为单任务和双任务。

在单任务中,要求被试忽略T1而正确识别T2,这时对每个位置的T2判断正确率在95%以上(Shapiro } Caldwell&Sorensen} 1997)。

双任务要求被试正确判断T1,并且正确判断T2。

当T2出现在T1后200-SOOms时间间隔时(Lag 2至Lag 5)对识别T2的正确率显著降低了,即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 AB)现象。

图1-3呈现了RSVP一个序列的示例。

目前,认知加工的两阶段模型通常用来解释双任务中发生的注意瞬脱现象。

该模型认为,对一个刺激的加工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平行加工阶段,即序列中的所有分心物和靶子都得到最初的察觉和编码,为下一阶段的加工做准备;第二阶段是系列加工阶段,只有被要求识别的项目才能进入这一阶段。

在第二阶段的加工过程中,T1, T2被精细加工,并且被转移巩固进入短时记忆中。

由于短时记忆的容易有限,在给定时间中只能对有限刺激进行加工。

因此,只有T1的系列加工完成了,才能对T2进行系列加工。

当T2出现在T1后200-SOOms间隔内,由于T1的系列加工还未完成,所以T2被延迟在平行加工阶段,得不到精细加工,所以对T2判断的正确率下降,注意瞬脱现象产生了(Chun & Potter, 1995;张明&王凌云,2009)。

论文写作中的实证研究范式

论文写作中的实证研究范式

论文写作中的实证研究范式实证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其范式的运用对于论文写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论文写作中的实证研究范式,并讨论其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应用。

一、实证研究范式的介绍实证研究范式是指通过采集和分析实际观察到的数据来验证或推翻特定的假设或理论。

它是一种基于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测量性和可靠性。

实证研究范式在社会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领域。

二、实证研究范式的基本流程1. 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问题和目的,例如探索某一社会现象的规律性。

2. 设计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例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或案例分析等。

3. 采集数据:根据研究设计,采集相关的数据,可以通过实地调查、文献研究或实验等途径进行。

4.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例如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等。

5. 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解释和验证研究的假设或理论。

6. 论证和讨论: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关的论证和讨论,回答研究问题。

三、实证研究范式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实证研究范式在经济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运用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数据的可测量性验证经济理论的有效性。

同时,实证研究范式也可以用于分析经济政策的效果和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

四、实证研究范式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实证研究范式在管理学中可以应用于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

例如,通过采集和分析员工满意度调查数据,探索员工满意度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

同时,实证研究范式也可以应用于市场调研中,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揭示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的规律。

五、实证研究范式在心理学中的应用实证研究范式在心理学中可以应用于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

例如,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探讨记忆的工作原理和规律。

此外,实证研究范式也可以用于探索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干预和治疗提供实证依据。

六、实证研究范式的局限性实证研究范式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心理学 追踪研究范式

心理学 追踪研究范式

心理学追踪研究范式心理学追踪研究范式心理学中经常使用追踪研究范式,也叫追踪设计或长期研究来研究某个现象或变量的变化规律。

本文将介绍追踪研究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以及优缺点。

1. 基本概念追踪研究是在研究主题的某些变量或现象从时间上的连续性变化,在观测时间常常是连续的或间歇性的,研究者根据需要设置多个观测时间点以收集信息和数据。

追踪研究相对于横断面( cross-sectional)研究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追踪研究的目标是描绘变量、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

2. 特点(1)时间跨度长:追踪研究的时间跨度相对于交叉式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长,可以持续数月至数年甚至更长时间。

(2)多次观测:观测时间点多,在不同时期收集数据。

.(3)精细观测程序:观测程序极度精细,以便记录变化的精细程度。

(4)观测计算稳定:通常,追踪研究可以观察到稳定性的出现,使得它们认为是合理、可重复的和可预测的观测。

3. 分类追踪研究可以通过参照时间跨度、数据收集方式或样本组成进行分类:(1)按时间跨度分类:只跟踪一个时间点的追踪研究、跟踪两个时间点的追踪研究、追踪三个时间点及多次观测的追踪研究。

(2)按数据收集方式分类:定期追踪数据、现场观察和自我报告、随访和追踪、计算机化数据采集。

(3)按样本组成分类:横向追踪研究、纵向追踪研究、区别比较追踪研究和同质化追踪研究。

4. 优缺点(1)追踪研究的优点:1)针对个体:能够更好地分析在个体层面上的变化规律,能够更好地判断影响因素。

2)精细化:明确的时间并搜集多次数据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变化规律,缩小扰动。

(2)追踪研究的缺点:1)成本高贵:追踪研究的费用通常很高,尤其是追踪研究时间长的情况下。

2)时间繁琐:把握观察时间间隔、操作太复杂总结:追踪研究是对某些变量或现象从时间上连续性变化进行研究的方法,具有时间跨度长、多次观测、精细化的特点。

通常有按照时间段,数据收集方式或样本组成来分类。

复杂性理论与模型

复杂性理论与模型

复杂性理论与模型复杂性理论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范式,旨在理解和解释复杂系统的行为和性质。

这个领域的发展源于我们对现实生活中复杂系统行为的好奇。

复杂系统可以是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也可以是人类大脑这样的生物系统。

通过研究这些系统,我们可以揭示出系统内部的相互关系和引起系统行为的规律。

复杂性理论还包括研究如何从简单的部分组件之间的互动中产生和解决系统内复杂性的问题。

复杂性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复杂系统的行为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的元素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

这些元素可以是个体、分子、社群、企业等等。

而复杂系统的行为一般不能简单通过部分的行为加总而得到。

相反,复杂系统具有自组织、自适应和非线性的特征,表现出一种整体大于部分的性质。

因此,复杂系统的行为常常是非线性、不可预测和具有 emergent(涌现的)性质的。

为了研究复杂系统的行为,研究者们发展了许多复杂性模型。

这些模型通过模拟系统内部元素之间的交互,可以产生与实际系统行为相似的结果。

一些常用的复杂性模型包括网络模型、混沌模型和多主体系统模型。

网络模型是一种描述系统内部元素之间连接关系的模型。

在网络模型中,每个元素可以是一个节点,而连接则表示节点之间的交互。

网络模型广泛应用于社交网络、互联网和生物网络等领域。

通过分析网络模型,我们可以揭示出系统内部的拓扑结构以及节点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对系统的整体行为做出预测。

混沌模型是一种描述复杂系统动力学行为的模型。

混沌现象是指当确定性系统受到微小扰动时,可能会产生长期不可预测的行为。

混沌模型通过一些简单的数学方程,模拟了这种具有非线性特征的行为。

混沌模型广泛应用于气象学、经济学和生物学等领域。

通过混沌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复杂系统内部的动力学行为,为预测和控制复杂系统的行为提供基础。

多主体系统模型是一种描述多个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型。

多主体系统模型可以用于研究社会、经济、生态等领域中的复杂系统。

这些模型通常基于个体的行为规则和相互之间的协作方式,模拟系统在时间上的演化过程。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怎么写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怎么写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怎么写摘要:文章阐述了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现状;发展趋势;问题所在;作者简介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问题特别是当代社会问题的重要学术研究方向之一。

"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指近30年来国内外社会心理学领域发展与研究中出现的新理论新方法新领域。

这些研究成果涉及社会心理学众多分支学科。

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问题。

"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现状是:社会心理学研究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现代中国社会"是一种特殊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其产生涉及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

1.学术影响力和理论地位的提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同时,人们发现了"社会生活的心理学"是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有效方法,于是逐渐重视和投入这一领域中,并由此而引起了对社会心理规律的重视之心。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新发现的理论问题和新的研究方法,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和关注。

从1998年开始,社会心理学在我国大学的教育教学中占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得到不断丰富和创新。

除了理论创新以外,社会心理学中的其他研究成果在不同的学科领域里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包括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测量技术以及人本科学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等。

2.社会心理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从我国社会心理学取得的研究成果看,其研究对象包括社会心理学所涉及的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例如"心理现象与社会问题研究"从1999年开始研究,1999年发表的研究论文有200多篇,2000年有300多篇,2001年有100多篇,2003年有300多篇,2004年有400多篇,2005年则有600多篇,2006年更有600多篇研究文章。

王铁楠心理学研究方法题库及答案

王铁楠心理学研究方法题库及答案

王铁楠心理学研究方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近年来,一些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非线性特征及其中潜在的、无序的和偶然的因素。

这种发展方向体现了教育研究的()。

A。

经验分析范式B。

社会批判范式C。

诠释理解范式D。

复杂思想范式心理学研究方法真题课后题库及答案【答案】D心理学研究方法真题课后题库及答案【解析】复杂思想范式是和世界的多样性、随机性、组织性、突变性、无序性等概念相对应的一种研究范式。

复杂性思想关注随机性、不确定性、偶然性、潜在性,正是这些系统内外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客观世界变得复杂,使思维主体本身要具备一种新的指导思想(复杂性思想)去面对世界自身的复杂。

关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非线性特征及其中潜在的、无序的和偶然的因素正是体现了教育研究的复杂思想范式。

区别科学方法与非科学方法最主要的特性是()。

A。

预见性B。

精确性C。

客观性D。

系统性心理学研究方法真题课后题库及答案【答案】C心理学研究方法真题课后题库及答案【解析】方法具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其中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客观性问题。

教育科学研究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特点不包括()。

A。

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B。

研究方法比较独特C。

研究的周期较长,针对性、实践性强D。

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心理学研究方法真题课后题库及答案【答案】B心理学研究方法真题课后题库及答案【解析】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独特特点。

主要表现在:①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②研究的周期较长。

③针对性、实践性强。

④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按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包括()。

A。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B。

基础研究、案例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C。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反馈研究D。

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心理学研究方法真题课后题库及答案【答案】A心理学研究方法真题课后题库及答案【解析】教育研究方法按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按研究方法分,包括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

心理学范式

心理学范式

心理学范式心理学范式是指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方法,它对于研究心理学现象和解释人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范式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研究方法,并探讨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心理学范式的基本概念心理学范式是指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框架和方法。

它对研究者进行研究设计、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提供了指导,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心理学范式主要包括实验范式、观察范式和问卷调查范式等。

二、实验范式实验范式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控制和操作自变量来研究因果关系。

实验范式需要研究者精心设计实验任务和实验条件,并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只有自变量的变化。

通过实验范式,研究者可以研究人类行为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过程的机制。

三、观察范式观察范式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观察和描述被试者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观察范式可以采用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种方式。

自然观察是指在自然环境中观察被试者的行为,而实验观察是在实验室中创造特定情境来观察被试者的行为。

观察范式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人类行为的表现形式和个体之间的差异。

四、问卷调查范式问卷调查范式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向被试者发放问卷来了解他们的主观体验、态度和观点。

问卷调查范式可以采用结构化问卷和非结构化问卷两种形式。

结构化问卷是指设计好了问题和选项的问卷,被试者只需要选择或填写相应的选项。

非结构化问卷是指对被试者开放问题,让被试者自由回答。

问卷调查范式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被试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特征。

心理学范式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实验范式被广泛用于研究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在发展心理学领域,观察范式被用于研究婴儿和儿童的行为和发展特点;在社会心理学领域,问卷调查范式被用于研究人际关系、社会认知等社会心理现象。

心理学范式的应用使得心理学研究更加系统、全面,并且为心理学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心理学范式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方法,它对于研究心理学现象和解释人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总结心理学研究范式是指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方法和方式。

这些范式为心理学家们提供了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有效工具。

本文将对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实验设计、观察法和测量方法。

一、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变量的控制和操纵,来观察其对被试者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实验设计:1. 独立样本设计: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这种设计适用于研究两个或多个不同条件对被试产生的影响。

2. 配对样本设计:将被试按一定特征或条件进行配对,分别置于实验组和对照组,以消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反复测量设计:对同一组被试在不同时间点或条件下进行反复测量,以观察变量的变化过程。

二、观察法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非实验研究方法,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来研究人类行为。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观察法:1. 自然观察法: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和记录被试的行为,以获取真实反应和行为的数据。

2. 结构观察法:通过事先建立观察表或量表,对被试的行为进行结构化的观察和记录,以便后续数据分析和解读。

3. 隐蔽观察法:研究者不被被试察觉,对其进行秘密观察和记录。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被试的自我意识和反应偏差。

三、测量方法测量方法是心理学研究中用来量化心理现象或行为表现的工具和技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测量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适当的问卷,向被试提出问题,以了解其态度、信念、行为等心理特征。

2. 反应时测量:利用被试对刺激的反应速度或反应时长来推断其认知过程或注意力水平。

3. 生理指标测量:使用生理仪器来测量被试的生理变化,如心率、脑电活动、皮肤电阻等,以揭示与心理过程相关的生理反应。

结语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包括实验设计、观察法和测量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心理学家可以深入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

实验设计通过控制和操纵变量来观察其对被试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影响;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来研究人类行为;测量方法用于量化心理现象或行为表现。

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式剖析

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式剖析

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式剖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的学科,通过分析心理过程、认知能力和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旨在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政策。

研究范式是教育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本文将对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式进行深入剖析。

一、实验研究范式实验研究范式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

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控制和操纵不同的变量,并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表现,来研究特定的教育现象或者探索某种认知过程。

实验研究范式可以提供有效的因果关系,帮助教育者了解特定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例如,一个典型的实验研究范式可以是对比两种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研究者可以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对照组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比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研究者可以得出关于教学方法影响学习成绩的结论。

二、观察研究范式观察研究范式是另一种常见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观察研究范式的目的是观察和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情境,以便了解特定的行为和因素之间的关系。

观察研究范式不会主动干预研究对象,而是通过观察和记录来收集数据。

举个例子,一个观察研究范式可以是观察学生在自习室学习的行为和方式,以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偏好。

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行为,来分析不同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三、问卷调查研究范式问卷调查研究范式是一种用于收集大量信息和意见的方法。

研究者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向受访者提出特定的问题,并以标准化的方式收集数据。

问卷调查研究范式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人们的态度、信念、意见和经验等信息,进而分析其与教育相关的行为和决策。

例如,一项问卷调查研究可以是调查学生对于在线学习的态度和体验。

研究者可以设计一份问卷,包括关于在线学习的问题,如学生对于在线学习的喜好程度、学习动机以及对于在线学习环境的反馈等。

通过分析问卷结果,研究者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在线学习的看法和体验,进而为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格式塔心理学思想来源于现象学和诠释学,总体来说属于质化研究。

但是该学派在研究对象上并不排斥行为,在研究方法上也采用实验研究。

试问该学派的实验研究是否与其质化研究的背景相违背?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能否为质化量化研究的整合提供一些启示?我不认为格式塔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实验研究就违背了质化的研究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它既不反对构造主义把直接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不反对行为主义视行为为研究主题,格式塔心理学家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直接经验和行为。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问题上,同样既不反对构造主义所强调的内省法,也不反对行为主义所依靠的客观观察法,认为这两种方法都是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不过他们做了一些改进和修正。

格式塔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比如说知觉实验、顿悟实验也提出了在实验室场景下控制无关的因素干扰进行探索性实验。

现象学的实验不拘格式, 从问题出发。

如巍特海默的似动实验, 只需把似动现象在屏幕上显现出来,就使所有人对要证明的问题一目了然由于现象学研究直接经验, 结论可不必等待计算的结果, 而是瞬息可得。

现象学的实验强调质的分析, 注重把质的经验变成量的数据。

如果质的经验反复出现, 则可以将它数量化、精确化。

行为主义心理学,基本上完全否定了对意识的研究,坚持只有能被观察到的、可予以客观记录和定量化的行为才符合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标准和原则。

它彻底抛弃了对意识的内省式研究方法,提出了S— R的研究模式,并最终成为一种“没有心理的心理学”。

由于行为主义在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上的极端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偏见,使它无法对行为产生的心理和意识等有关人的内部过程做出完整的、客观的和全面的解释。

格式塔整体观察法和实验现象学被认为可以用于对人的主观体验进行科学研究,并弥补那些只注重行为的实验数据的不足,“主张对经验采取整体自然的观点,从而获得了知觉研究的大量成果(张一中,1996)。

格式塔学派把自然观察、实验研究以及现象学方法结合起来,对于人的心理进行整体分析,更有利于比较客观的认识研究的对象。

虽然格式塔心理学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的,由于缺少像行为主义实证研究那样追求客观化精确化的操作,缺少对变量的精确控制,但是心理学研究是以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解决人的心理问题为宗旨的,可证实性和精确性只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将量化和质化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实验研究,也是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贡献。

2、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心理学家在量化和质化研究上出现整合的趋势,质化研究也越来越被心理学家接受,但是不可否认质化研究本身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主观性太强。

有人提出“诠释效度”等标准来判断和检验质化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请说说诠释效度是如获得的以及它是怎样检验质化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的?质性研究不像量化研究那样做更高的抽象,即赋值和计算的工作,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关注特殊性以及全息与推论,质化研究遭遇的最大批评也就是他的主观性太强,认为研究结果具有不可重复性以及无法验证。

随着科学发展,质性研究也在发展他自己的检验标准,比如“诠释效度”。

要求研究者的描述要与被研究者的实际情况一致,要与资料一致。

质性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深入认识少数个案生活的本质,而达到认识大多数人生活中深层次体验的目的。

研究的结论能得到与研究对象处于同一或相似背景的人们的认同,就说明研究具备推广度。

量化研究的评估指标一般是以信度和效度来加以衡量的。

早期的质化研究工作者回避使用信度效度这样的概念, 以示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的区别, 质化研究学者发展了自己的一套评估概念及指标体系如“信任度”“真实度”,著名方法学者马克斯韦尔就发展了一套评估质化研究效度的分类指标体系。

他把质化研究效度分为描述效度、解释效度、理论效度、评价效度、推广效度。

(秦金亮,2000)3、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方法分别适合在什么样的研究中采用?量化的研究通过测量、计算和分析,以求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追求控制和预测目标,应用试验、测量、结构化观察以及现场研究,元分析等量化方法,强调客观、真实、价值中立的标准。

定量研究的本质就是运用统计模型来测试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的相关性, 从而检验研究者自己对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是否正确以及以此来推断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源于经验主义哲学的实证主义哲学。

主体可以通过对一套工具的操作来获得对客体的认识。

定量研究的应用遍及社会的各个方面, 如: 社会科学领域, 环境生态和水资源问题, 能源问题, 农业问题, 交通运输问题, 科技教育与工程项目管理等。

质性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质性研究”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研究对象)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体验,然后对事物的“质”有一个比较整体性的、解释性的理解。

它非常适合应用于特殊性问题、过程性问题、意义类问题、情境类问题、描述性问题、解释性问题,质性研究通常使用“描述性问题”和“解释性问题”,因为这两类问题可以对现象的本质和意义进行研究。

4、有观点认为:量的研究只能对事物的一些比较表层的、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量化,不能得到具体的内容;只能证实前人的理论,无法了解当事人的视角和看法。

请问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对于这个观点我是比较赞同。

量化的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关于该事物理论假设的方法。

主要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理论基础之上,通过实验验证、数学统计、各种运算以及统计分析来揭示研究对象的数量关系, 掌握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 从量的关系上探究事物的内在本质。

量化研究对象要具有可统计性,它是在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之后通过数字形式进行表征,这些概念或者事物现象量化之后更有利于我们进行操作化处理分析,便于科学研究,通过一定的研究工具和手段,可以进行假设检验,对前人的理论进行证实以及补足前人理论的研究缺陷等。

众多自然科学研究无一例外采用量化的科学研究方法,发现了大自然许多奥秘,通过演绎推理,量化的结果还是具有概括性和普适性。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量化研究确实存在过于重视工具和研究方法,无法做到对特殊问题或细节的处理,不能像质化研究那样深入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状态,并作出解释性说明,所以在研究中就需要将两者补充起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研究问题,提高科学性。

5、全息论是指个别、局部的东西可以反映普遍的、整体性的信息。

比如:根据一块生物化石,我们可以推知该生活所处的年代、生活习惯等信息。

在我们的心理学研究中,我们也常常根据个别的、一部分的样本推论总体,特别是质化研究路线,关注某些个案然后推论出普遍性的结论,但是人类心理并不同于自然环境中的客观现实,请问在质化研究中怎么保证这种推论的科学性?质化研究关注特殊性,研究个案,根据全息论观点,他并没有割裂与普遍性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个别事物了解整体信息,特殊性反映普遍性的辩证关系,比如佛洛依德无意识以及移情,反映了人类普遍的心理现象。

质化研究同样也在努力追求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从实际操作的层面看,研究方法主要由如下几个方面组成:进入现场的方式、收集资料的方法、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

他也有自己严格实验设计包括抽样、访谈提纲、研究设计、资料整理、编码以及寻找本土化概念、扎根理论能够有效帮助研究者从经验材料中建构理论最后还发展出质化研究自己的一套研究质量检测体系比如“信任度”和“真实度”等等。

6、为什么说即使是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实际上也是一种诠释的方法?这句话来自伽达默尔,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是两种互补的研究方法、研究取向和研究路线,二者之间有分歧有差异很正常,对于实证主义量化研究更多采用数据分析,科学验证方式探讨事物现象的规律,正因为量化研究的客观性以及可重复验证性为广大学者所青睐。

质化研究属于诠释主义研究方法,诠释学讲究通过”心理移情“来了解事物现象以及本质,通过语言去理解、解释事物或现象背后的意义,无论是质化研究还是定量研究都是方法论上的差别,是心理学应用到不同领域解决不同问题时必然产生的结果,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更有效地去认识我们的世界,去理解我们现实社会各种现象背后的意义。

胡塞尔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他并没有完全否定科学的、实证主义的量化研究方法,两种研究方法都可以相互共生。

从广义的诠释论角度来看,任何实证也是一种诠释,比如牛顿的三大定律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通过以人类所能理解的方式,以物理学符号系统对人类与物理世界相互关系进行了诠释。

任何实证研究都隐含了诠释—实证—诠释的逻辑过程。

(童辉杰,论广义诠释2000)比如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证研究的量化和质化共存一个统一体中,是一个事物两个方面,不能分割开来。

比如冯特在做实证研究同时,他也通过诠释学方法写出了《民族心理学》因此两种方法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7、结合标签效应的心理机制谈谈标签效应与刻板印象的异同以及我们应该怎样从好的方面利用这些效应?标签效应: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贴上标签后,他就会作战出自我的印象管理,是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相一致。

这种标签是一种对复杂现象的抽象和概括,具有易于识别的功能。

当个体被贴上标签后,为了避免付出代价,个体更倾向于按照标签进行行动,另一方面,研究者为了易于识别,出现简单化对待被试的倾向,甚至是期望效应。

比如精神病院医生简单的给病人贴标签现象,标签效应同时发生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一种效应。

对于标签效应的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的,”积极地,正向的的标定词汇”有强化和鼓励的作用,但是如果是“贬义的,消极的词汇”就会产生一种负向的消极作用。

标签效应包括了刻板印象,比如中国制造、宅男、左派右派、精神病等。

刻板印象是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是关于特定群体的特征、属性和行为的一组观念或者说是对与一个社会群体及其成员相联系的特征或属性的认知表征。

由于刻板印象往往不是以直接经验为依据,也不是以事实材料为基础,只凭一时偏见或道听途说而形成的。

因此,绝大多数刻板印象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

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有消极的性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成员产生偏见、歧视。

比如河南人、东北人错误的认知评价,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刻板印象存在着积极作用,但是消极作用的影响会更大。

比如找工作男女性别刻板印象等。

对于标签效应,我们需要更好的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多给自己的鼓励和支持,介绍外部的压力。

对与刻板印象我们要学会换个角度去思考,尝试用新方法新理念去解决问题。

8、气质说起源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