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Macrochium rosenbergii)胚胎营养与形态发生相关性的研究

合集下载

罗氏沼虾概述

罗氏沼虾概述

一罗氏沼虾概述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de Man)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长臂虾科、沼虾属,是一种大型淡水虾,原产东南亚地区,以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养殖得最多。

1976年,我国从日本引进罗氏沼虾,1977年人工繁殖了第一批罗氏沼虾苗,此后在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地推广养殖。

目前,罗氏沼虾已经成为渔农养殖高产、高值、高优的新品种。

罗氏沼虾,亦称白脚虾、马来西亚大虾、金钱虾、万氏对虾等,素有淡水虾王之称。

原产地集中在厄瓜多尔沿岸,是目前世界上养殖量最高的三大虾种之一。

其壳薄体肥,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除富有一般淡水虾类的风味之外,成熟的罗氏沼虾头胸甲内充满了生殖腺,具有近似于蟹黄的特殊鲜美之味。

每100g虾肉含蛋白质20.6g,脂肪0.7g,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系高蛋白营养水产品。

鲜食可烹调红焖大虾、煎白虾、溜虾段、琵琶大虾、炒虾仁等。

加工可制成虾干、虾米等海味品。

罗氏沼虾是一种生长速度快,食谱广,营养丰富的经济虾类,体型大,最大可40cm,重600g,原产东南亚一带。

池塘养殖虾体多呈灰黄色,不耐低温,生长适宜水温为20-34℃,对水体溶氧量要求较高。

罗氏沼虾为杂食性甲壳动物,偏爱动物性食物,人工饲养的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在37-38%左右,其中动物蛋白质含量约占20%,植物蛋白质占17-18%。

刚孵出的罗氏沼虾体长1.7-2.0mm,经两个月可长至3cm左右的小虾。

放养3cm左右的虾种,经5个月饲养,平均体重可达30g左右。

二生物学特征1 形态特征罗氏沼虾体躯肥壮粗短,由20个体节组成。

头部5节,每节有一对附肢。

头胸甲的额角较长,末端向上弯。

齿式为12-15/10-13,头胸甲上有胃上刺,触角刺和肛刺。

腹部的外骨骼形成腹甲,腹部第二节的侧甲覆盖于第一和第三侧甲之上。

罗氏沼虾体色呈淡青蓝色,间有棕黄色斑纹,雄性第二步足特别发达,多呈蔚蓝色。

罗氏沼虾分级养殖试验

罗氏沼虾分级养殖试验

罗氏沼虾分级养殖试验宋长江【摘要】介绍了罗氏沼虾分级养殖试验,采用标粗池、养成池进行分级养殖.结果表明,分级养殖提高了池塘利用率和产量,缩短了养殖周期,较传统养殖模式增产43.78 kg/hm2.【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年(卷),期】2019(000)013【总页数】2页(P191,197)【关键词】罗氏沼虾;分级养殖;池塘利用率;产量【作者】宋长江【作者单位】中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所,广东中山 5284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6.12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是一种经济类大型淡水虾,具有食性广、肉质营养丰富、养殖周期较长等特点,国内主要养殖区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等地。

传统养殖模式从放苗到出塘完一般需要180 d,1年一般最多养殖两造;采用一次性放苗,对罗氏沼虾苗的成活率比较难把控且补苗难。

分级养殖方式养成塘可以全年轮捕轮放,不用清塘,只需对标粗池清塘、放苗、标粗;可以根据分级时罗氏沼虾的成活率调整下次其他标粗池的放苗密度。

分级养殖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可提前上市、缩短养殖周期,一般上市时间能提前20 d左右且上市时虾规格较大,有利于提高池塘利用率和罗氏沼虾养殖的经济效益。

笔者在广东省中山市进行了罗氏沼虾分级养殖试验,对缩短养殖周期、提高产量和池塘利用率具有一定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1.1 池塘条件池塘共6口,池深2 m,水深1.8 m,池底部平坦,淤泥较少,保水性能好。

所有池塘养殖用水选用当地自然河水,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每2.5hm2池塘配备1台1.5 kW叶轮式增氧机。

1.2 试验材料供试材料为活力旺盛、健壮的罗氏沼虾虾苗,苗体长为0.7~0.9 cm。

虾苗用薄膜袋充气运输,投苗前需将薄膜袋放入池塘内调节水温至与池水一致。

1.3 试验设计6 口池塘,1#、2# 池为标粗池,每池面积为 2.5 hm2;3#、4#池为养成池,每池面积为10 hm2;5#、6#池为对照池,每池面积 10 hm2。

罗氏沼虾的生长调控与养殖效果优化研究

罗氏沼虾的生长调控与养殖效果优化研究

罗氏沼虾的生长调控与养殖效果优化研究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种,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其高产、高效的养殖是水产品养殖行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罗氏沼虾的生长调控与养殖效果优化的研究。

一、生长调控研究1. 理论基础研究罗氏沼虾的生长调控研究需要建立在理论基础上。

通过对罗氏沼虾的生长规律、代谢特性、营养需求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其生长调控的机制,为后续的实践研究提供指导。

2. 饲料与营养调控饲料与营养调控是罗氏沼虾生长调控的关键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显著提高罗氏沼虾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果。

因此,需要研究罗氏沼虾的饲料需求及其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规律,以优化饲料配方,提高养殖效益。

3. 环境因素调控环境因素对罗氏沼虾的生长也有着重要影响。

光照、水温、水质等环境因素的调控可以促进罗氏沼虾的生长,提高养殖效果。

因此,需要研究罗氏沼虾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为养殖场提供相应的环境调控措施。

二、养殖效果优化研究1. 养殖模式创新传统的罗氏沼虾养殖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季节性生长、养殖周期长等。

因此,需要通过创新养殖模式来提高养殖效果。

例如,可以研究罗氏沼虾的全年性养殖方案,利用技术手段调控光照、水温等因素,使其实现全年生长。

2. 养殖场管理优化养殖场的管理对罗氏沼虾的生长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对养殖场进行优化管理,包括养殖密度、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等方面。

合理的养殖场管理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养殖效果。

3. 科技支撑应用科技支撑是提高罗氏沼虾养殖效果的关键。

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遗传改良、分子生物学、光照调控等,可以优化罗氏沼虾的生长特性,提高养殖产出。

因此,需要加强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总结起来,罗氏沼虾的生长调控与养殖效果的优化研究是水产品养殖行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罗氏沼虾生长规律、代谢特性、营养需求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优化饲料配方、环境调控措施,提高罗氏沼虾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一种罗氏沼虾成虾的养殖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罗氏沼虾成虾的养殖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11]公开号CN 101647415A [43]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21]申请号200910182856.4[22]申请日2009.09.08[21]申请号200910182856.4[71]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地址214081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滨湖街道山水东路9号共同申请人江苏戚伍水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通威股份有限公司[72]发明人何义进 周群兰 陈林祥 谢骏 戚国祥谭小龙 徐跑 刘波 潘良坤 高启平 王庆 [74]专利代理机构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代理人殷红梅[51]Int.CI.A01K 61/00 (2006.01)A01K 63/04 (2006.01)C02F 3/34 (2006.01)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54]发明名称一种罗氏沼虾成虾的养殖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罗氏沼虾成虾的养殖方法,其主要采用在一定的水面上,以合适的密度放养一定规格的罗氏沼虾苗,配以清塘后放养前即开始肥水,为罗氏沼虾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在养殖过程中通过拌喂、泼洒高稳Vc、使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利用微生物制剂管理水质,改进饲料投喂技术,全面有效控制罗氏沼虾养殖全过程,从而降低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的发病率,提高罗氏沼虾的生长速度,养殖结束后规格大且均匀。

200910182856.4权 利 要 求 书第1/2页 1、一种罗氏沼虾成虾的养殖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以下养殖步骤:(1)、养殖池塘:养殖面积5-10亩,水深1.2-1.5米;(2)、清塘肥水:放养前12天用生石灰200公斤/亩清塘,6天前用鸡粪与乳酸菌的混合发酵制成生物有机肥,3天前进行肥水,按每亩每米水深用3-5公斤生物有机肥全池泼洒,养殖过程中每8-10天按每亩每米水深补充氨基维多补200克;稳定藻相,稳定pH值在7.5-8.8之间;(3)、放养规格及密度:放养规格为3-4cm的罗氏沼虾苗种,放养密度7-8万尾/亩;(4)、苗种药浴:放养前,用蛋氨酸碘药浴20-30分钟,用量为蛋氨酸碘0.3克/立方米水体;(5)、养殖应激管理:(a)、按每公斤虾饲料拌喂三宝高稳Vc 3-5克,增强养殖动物抗病和抗应激能力;(b)、增加池底溶氧,半夜每亩使用以过碳酸钠为主要成分的片状增氧剂颗粒氧200-300克,利于增强养殖动物的活力,不利于弧菌及气单胞菌增殖;(c)、选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消毒,消毒剂为蛋氨酸碘,用量为每亩每米水深33克;(d)、如遇气候变化、虾生病时要降低投饵量,按平时如一个池塘投喂100公斤虾虾饲料,投喂量需减少2-3成,只投喂70-80公斤饲料,减少残饵和污物,降低病原菌的营养供给;(e)、若降雨量较大,造成水体下降,PH值<7.5,应利用雨停的间歇,全池泼洒三宝高稳Vc,三宝高稳Vc300-500克/亩,提高养殖动物的抗应激能力;(6)、水质管理:利用芽孢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EM 菌加强全程水质管理:每7-8天用一次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EM菌,3种微生物制剂交替使用,21-24天轮换一次,其中光合细菌用量为150克/亩·米水深;EM菌用量为80克/亩·米水深;芽孢杆菌用量为150克/亩·米水深;有利于藻相与菌相平衡,透明度控制在30cm~40cm,稳定水质,200910182856.4权 利 要 求 书 第2/2页降低池塘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有害物质含量;(7)、虾饲料投喂:日投喂2次,每次3小时内吃完为宜,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4-6%。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孙正琼
【期刊名称】《重庆水产》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别称】淡水长臂大虾、泰国虾、金钱虾(台湾)【分布地带】原产东南亚【分类地位】长臂虾科、沼虾属
【总页数】4页(P57-60)
【作者】孙正琼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重庆荣昌4024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6.121
【相关文献】
1.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的流行病学调查 [J], 范东东;魏永伟;苗亮;陈炯
2.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幼体新暴发病病原阴沟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J], 陈雪峰;杨国梁;高强;夏正龙;濮剑威;慎佩晶;黄振远
3.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幼体病原肠杆菌 PCR 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J], 陈雪峰;杨国梁;高强;夏正龙;濮剑威;慎佩晶;黄振远
4.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卵巢发育不同时期转录组分析 [J], 陈雪峰;黄振远;王春琳;顾志敏;徐宾朋;张宇飞;慎佩晶;程海华;彭菲;李喜莲
5.基于RNA-seq技术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不同组织转录组比较分析 [J], 李喜莲;顾志敏;慎佩晶;徐洋;张宇飞;高强;程海华;陈雪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罗氏沼虾

罗氏沼虾
罗氏沼虾为一年多次产卵,每次一次性产卵的类型,两次产卵间隔时间为30~40天。每次产卵量随雌虾个体 大小及卵巢发育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平均每克体重抱卵量在千粒以上。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2年 ver 3.1)——无危(LC)。
主要价值
罗氏沼虾个体大,食性杂,生长快。营养丰富,可食部分含蛋白质20.5%,与中国对虾相当,脂肪1.97%,略 高于中国对虾。味道鲜美,是深受广大消费欢迎的名贵水产品,亦可出口创汇,在中国已形成开发养殖热潮。但 是由于罗氏沼虾适温范围较窄,上市时间集中,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发展养殖。
引种:巴西(圣保罗、帕拉)、马提尼克岛。
繁殖方式
罗氏沼虾的各种图片(8张)卵小,卵径为0.5毫米×0.6毫米。 罗氏沼虾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当年即可 达性成熟。初次成熟个体一般雄性10厘米、25克左右;雌性8厘米、14克左右。
罗氏沼虾只有雌虾临近产卵前才进行交配。雌虾产卵前要进行一次蜕壳。在交配前雄虾主动接近雌虾,守护 其旁,不让其他虾靠近,此时雌虾行动迟缓,蜕壳后在新壳未硬化之前即与雄虾交配,雌虾在交配后24小时内产 卵。雌虾产卵多在夜间进行,产卵约持续20分钟。排出的卵由粘膜相连形成葡萄状粘附在腹足的刚毛上,靠腹足 不断摆动形成水流获得充足的溶氧,同时,雌虾经常用步足排除死卵和异物。这样经过20天左右孵出蚤状幼 体。
罗氏沼虾活动的强弱与外界环境的变化有直接关系,特别是水温、水流及水中溶氧量等的变化,反应更为敏 感。当水温下降到18℃时活动减弱,16~17℃时反应迟钝,14℃以下持续一定时间就会死亡。喜群集逆水游行。 当水中溶氧量低造成浮头时,即集群攀缘于岸边,反应迟钝,严重时则跳离池水而搁于堤岸、水草和虾阶段生活在淡水中,成熟的亲虾在淡水中交配、抱卵,在咸水中排苗,幼体在咸水中 发育。罗氏沼虾对水中溶氧含量要求较高,不耐肥水,一般要求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溶解氧浓度高低对虾摄 食生长和饲料效率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养殖中后期要经常换水,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5~40厘米之间。

罗氏沼虾养殖群体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及类群差异分析

罗氏沼虾养殖群体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及类群差异分析

关键词: 罗氏沼虾; 养殖群体;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选择育种
中图分类号: S9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8737(2019)06107511
罗 氏 沼 虾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俗 称 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虾等, 广泛分布于东南 亚、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 食性广、生长快、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等优点[1-2]。 中国自 1976 年引进以来, 在江苏、浙江、广东、 广西等省进行了大规模推广养殖。目前中国已成 为全球罗氏沼虾养殖最多的国家, 养殖产量占世 界总产量的 60%以上[3-4]。罗氏沼虾产业迅速发展 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危机, 如高密度养殖和近亲 繁殖导致的种质衰退, 使其生长缓慢、抗逆性差 等。因此, 亟待培育出经济性状改良的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用罗氏沼虾样本于 2017 年 11 月采自江
与动物经济性状相关的表型性状中, 体重是 定向选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体重与形态性状存 在一定的相关性。随着大数据及智能化养殖的快 速发展, 体重与形态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可作为
智能化图像识别分析的基础数据, 用于构建体重 的预测模型, 从而有效地提高育种效果。另外, 相 比于体重, 形态性状更为直观、易测, 尤其在大型 经济动物中更是如此。因此, 利用形态性状直观 易测的优势研究形态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及各形态 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程度, 对选择育种具有重要意 义[5]。通径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技术, 它不但 可以表述性状间的相关性, 而且能将性状间的相 关系数剖分成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并建立因变 量和自变量的最优回归方程[5-8]。利用通径分析指 导经济动物的选择育种已有广泛应用, 如应用于 大型动物无角牦牛(Bos grunniens)[9]、鱼类[10-14]、 虾类[15-18]、贝类[5, 19]等。另外, 采用通径分析的 研究也发现, 不同物种, 甚至是同一物种的不同 群体或不同发育阶段, 影响其体重的关键形态性

轮作养殖系统中罗氏沼虾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研究

轮作养殖系统中罗氏沼虾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研究

轮作养殖系统中罗氏沼虾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研究引言: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作为一种高价值的经济水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传统的养殖模式中,罗氏沼虾通常与其他养殖生物进行混养或轮作养殖。

本文旨在探讨轮作养殖系统中罗氏沼虾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以期为罗氏沼虾的养殖管理提供实用的参考。

一、轮作养殖系统的概述轮作养殖系统是一种多物种养殖体系,通过合理的物种搭配和养殖管理,实现了不同水生生物之间的互惠共生。

在轮作养殖系统中,罗氏沼虾通常与鱼类、河虾、藻类等生物进行养殖,利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资源利用,提高养殖系统的效益。

二、罗氏沼虾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 生物控制:罗氏沼虾以底栖小型动物、浮游动物和植物等为食,能够有效地控制水生生物种群的数量,保持生态平衡。

例如,罗氏沼虾能够捕食一些有害的底栖动物,减少其对水质的污染。

2. 营养循环:罗氏沼虾在摄食过程中将有机物转化为虾体组织,通过粪便和尸体的分解,提供养分给其他生物。

同时,其粪便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也可以被水生植物吸收利用,促进藻类的生长。

3. 保护鱼类:罗氏沼虾能够提供鱼类的栖息地,使鱼类能够避开天敌的追捕。

同时,罗氏沼虾在鱼塘底部挖掘巢穴,为鱼类的产卵提供隐蔽的环境。

三、罗氏沼虾的经济效益1. 高产值:罗氏沼虾具有快速生长、高繁殖力等特点,养殖周期短,一年可进行多次收获。

因此,罗氏沼虾的养殖具有较高的产值,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2. 市场需求:罗氏沼虾肉质鲜美,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尤其是在国内日益增长的对水产产品的需求中,罗氏沼虾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成为重要的养殖品种。

3. 高附加值:罗氏沼虾不仅可以提供虾肉,虾壳、虾膏等也可以作为副产品进行利用。

其中,虾壳可以用于制作虾粉、虾饲料等产品,虾膏可以用于制作调料、保健品等,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四、轮作养殖系统的管理策略1. 物种选择:在轮作养殖系统中,应选择与罗氏沼虾相适应的物种进行混养。

罗氏沼虾Spo11_基因克隆、表达及其在卵巢发育中的作用

罗氏沼虾Spo11_基因克隆、表达及其在卵巢发育中的作用

第39卷第2期大连海洋大学学报Vol.39No.2 2024年4月JOURNAL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Apr.2024DOI:10.16535/ki.dlhyxb.2024-036文章编号:2095-1388(2024)02-0193-10罗氏沼虾Spo11基因克隆㊁表达及其在卵巢发育中的作用杨彦豪1,2,王瑞2,李莉萍2,阮志德2,黄彬胜2,卢智发2,杨明伟3∗,林勇2∗(1.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上海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2.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广西水产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21;3.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广西南宁530021)摘要:为研究减数分裂相关基因Spo11(meiotic protein covalently bound to DSB homolog)在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卵巢发育中的调控作用,采用RACE技术㊁荧光定量PCR㊁原位杂交和RNA干扰等方法,对罗氏沼虾Spo11基因(MrSpo11)及其编码氨基酸的分子特征㊁MrSpo11基因的组织表达㊁分布和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研究㊂结果表明:MrSpo11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2298bp,其中,5ᶄ端和3ᶄ端非编码区分别为457㊁701bp,开放阅读框为1140bp,共编码379个氨基酸残基;MrSpo11基因在罗氏沼虾鳃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卵巢㊁肝胰腺和心脏中表达量较高,在脑㊁眼和肌肉中微量表达;MrSpo11基因在罗氏沼虾卵巢发育Ⅰ期相对表达量最高,在卵巢发育Ⅲ期次之,在Ⅱ期和Ⅳ期表达量最低;MrSpo11基因在卵黄发生前期㊁中期㊁晚期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以及卵黄发生早期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注射dsRNA后第2㊁4天,试验组MrSpo11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比对照组下降45.8%㊁11.6%,注射dsRNA后第4天,试验组卵巢发育成熟度略低于对照组㊂研究表明,MrSpo11基因参与了罗氏沼虾卵巢发育过程,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罗氏沼虾卵巢发育分子调控机制提供有益参考㊂关键词:罗氏沼虾;Spo11基因;克隆;表达;卵巢发育中图分类号:S917.4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是有性生殖生物性腺发育㊁配子发生的关键生物学过程㊂减数分裂是一个复杂的分裂过程,染色体通过同源染色体配对㊁联会㊁交叉互换㊁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等过程保证配子的正常发生㊂同时,此分裂过程受许多基因和蛋白因子的共同调控,这些调控基因和蛋白的异常都会导致配子发生甚至性腺发育的异常[1]㊂Spo11(meiotic protein covalently bound to DSB homolog)基因是影响减数分裂过程的关键基因,该基因所编码产生的拓扑异构酶,是在减数分裂染色体同源重组过程中参与DNA双链断裂复合物(double-strand breaks,DSBs)形成的重要蛋白㊂目前,已在多个物种中开展了Spo11基因的相关研究,如Shimoi等[2]克隆获得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Spo11基因,并发现SPO11蛋白可以修复K7减数分裂重组缺陷; Mckim等[3]克隆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Spo11基因的同源基因mei-W68,并对其表达规律进行了分析;Yeh等[4]开发了表达和纯化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SPO11蛋白的方法,发现该蛋白可以结合双链DNA,且本身无DNA切割活性,需要辅助因子来诱导DSB的活性; Romanienko等[5]克隆了人(Homo sapiens)和小鼠(Mus musculus)的Spo11基因序列,并对其特征和定位进行了研究,发现小鼠Spo11基因定位在2号染色体H4,而人Spo11基因定位在20号染色㊀收稿日期:2024-02-26㊀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桂科AD24010034);广西农业科技自筹经费项目(Z202282);广西虾类贝类产业创新团队项目(nycytxgxcxtd-2023-14-02);广西重点研发项目(AB19245033)㊀作者简介:杨彦豪(1979 ),男,博士研究生㊂E-mail:haoyyh2006@㊀通信作者:杨明伟(1978 ),男,工程师㊂E-mail:632052618@林勇(1969 ),男,研究员㊂E-mail:linnn2005@(并列通信作者)体q13.2~q13.3;Metzler-Guillemain等[6]鉴定了小家鼠的Spo11基因,发现该基因只在精巢中表达,并将该基因定位在2号染色体H2~H4;水产动物方面,已在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7]㊁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8]㊁斑马鱼(Danio re-rio)[6]㊁鲫(Carassius auratus)[10]和鲫鲤杂交鱼(Carassius auratusɬˑCyprinus carpioȶ)[11]等物种中开展了Spo11基因研究㊂上述研究表明,Spo11基因作为减数分裂前期的关键基因,在脊椎动物和低等动物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Spo11基因在甲壳动物中的研究还相对较少㊂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属长臂虾科沼虾属,是主要的淡水养殖虾类,具有食性广㊁养殖周期短㊁营养价值高和抗病力强等生物学特性,在淡水养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㊂近年来,罗氏沼虾种质退化问题日渐突出,个体小型化㊁性早熟问题严重,通过遗传育种培育优良品种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开展罗氏沼虾性腺发育相关基因研究,阐明其卵巢发育的分子机制,对促进罗氏沼虾遗传育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目前,罗氏沼虾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生物形态学[12-13]㊁种群生态学[14-15]和遗传学[16-17]等方面,对罗氏沼虾生殖发育相关的研究较少,关于罗氏沼虾Spo11基因的研究尚未见报道㊂本研究中,以罗氏沼虾为研究对象,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MrSpo11基因的cDNA序列,并对该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再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MrSpo11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时期卵巢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r-Spo11基因mRNA在不同发育时期卵巢中的分布情况,最后通过RNA干扰技术对MrSpo1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探究罗氏沼虾卵巢发育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科学参考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试验用虾来自广西南宁罗氏沼虾良种场,选择健康的5月龄雌虾,平均体质量为30g左右㊂1.2㊀方法1.2.1㊀样本采集㊀随机采集3尾虾的肝胰腺㊁肌肉㊁卵巢㊁脑㊁心脏㊁眼和鳃等组织样本立即置于液氮中速冻后,于-80ħ冰箱保存,用于提取RNA㊂根据卵母细胞的类型确定卵巢发育Ⅰ㊁Ⅱ㊁Ⅲ㊁Ⅳ4个不同发育时期[18]㊂另取30尾虾的卵巢组织,用原位杂交固定液固定后进行组织切片分析,采集处于卵巢发育Ⅰ期㊁Ⅱ期㊁Ⅲ期㊁Ⅳ期的卵巢各3尾用于原位杂交试验;同时取卵巢组织置于液氮中速冻后,于-80ħ超低温冰箱中保存,用于提取RNA㊂1.2.2㊀总RNA提取及cDNA合成㊀根据试剂盒说明书,采用Trizol试剂(Invitrogen TM,USA)从收集的组织样本中提取总RNA㊂RNA样本用DNase Ⅰ(TaKaRa,Dalian,China)处理以消除基因组DNA的污染㊂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Nanodrop®ND-2000分光光度计(Thermo Scientific Nanodrop,美国)评估RNA的质量㊂总RNA逆转录:在0.2mL PCR管中加入试剂,总RNA5μL,随机引物1μL,ddH2O1μL,70ħ下温浴5min,冰浴2min;离心后再加入试剂,5ˑ第一链缓冲液2.0μL,10mmol/L dNTP0.5μL,Rnase inhibitor 0.25μL,逆转录酶0.25μL,总体积为10.0μL, 42ħ下温浴60min,72ħ下温浴10min㊂1.2.3㊀卵巢组织切片及H.E染色㊀取用原位杂交固定液固定的卵巢组织,经过梯度乙醇脱水浸蜡㊁包埋㊁石蜡切片后,再经过脱蜡至水㊁苏木素染色㊁伊红染色和脱水封片等操作,在显微镜下镜检后,通过卵母细胞的类型确定卵巢的发育时期[19]㊂1.2.4㊀MrSpo11基因克隆㊀根据本实验室构建的罗氏沼虾卵巢转录组文库中注释为Spo11的uni-gene序列,设计合成5ᶄRACE和3ᶄRACE特异性引物(表1)㊂1)3ᶄ-RACE克隆㊂以3ᶄadaptor为引物反转录获得的cDNA为模板进行巢式PCR反应㊂第一轮反应体系(25μL):cDNA1.0μL,2ˑGC BufferⅠ12.5μL,Spo11F1和5ᶄ/3ᶄouter各0.5μL, 2.5mmol/L dNTP4μL,Taq酶0.2μL,ddH2O 6.3μL㊂扩增程序:95ħ下预变性3min;94ħ下变性30s,58ħ下退火30s,72ħ下延伸60s,共进行33个循环;最后在72ħ下再延伸7min㊂第二轮反应体系(50μL):第一轮PCR产物稀释液1.0μL,2ˑGC BufferⅠ25.0μL,Spo11F2和5ᶄ/ 3ᶄinner各1.0μL,2.5mmol/L dNTP8.0μL,Taq 酶0.5μL,ddH2O13.5μL,扩增程序同第一轮㊂2)5ᶄ-RACE克隆㊂以特异性引物Spo11RT3和Spo11RT4反转录得到cDNA,经RNase H和TdT酶处理后,进行巢氏PCR㊂第一轮反应体系(25μL):cDNA1.0μL,2ˑGC BufferⅠ12.5μL, 5ᶄadaptor和Spo11R5各0.5μL,2.5mmol/L dNTP491大连海洋大学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9卷表1㊀试验用引物序列Tab.1㊀Primer sequence used in experiments引物primer引物序列primer sequence (5ᶄ-3ᶄ)用途applicationadaptor 5ᶄ:GCTGTCAACGATACGCTACGTAACGGCATGACAGTGGGIIGGGIIGGGIIGᶄ接头引物adaptor 3ᶄ:GCTGTCAACGATACGCTACGTAACGGCATGACAGTGTTTTTTTTTTTTTTTTTT接头引物5ᶄ/3ᶄouter:GCTGTCAACGATACGCTACGTAAC 接头引物inner:GCTACGTAACGGCATGACAGTG 接头引物Spo 11RT3:5ᶄ-CAGTGCGACGTTTTCGTAGTAGAC5ᶄRACE RT4:GCCAGGTCCTCAACTGCTCG5ᶄRACE Spo 11R5:TCGCCGTGAAAAGTTCGACCTGAC 5ᶄRACE R6:CTACGGCAGCCTTCTCTTTATTTCCTTG5ᶄRACE Spo 11F1:AATTTGGAGCTATCGCACGGGACG 3ᶄRACE F2:CCCTGACGCCAAGAGACTGTGGTAAG 3ᶄRACE Spo 11F:CTGCCTCACCTACACCACGAATG qPCR R:GTATCTGGCTTCTGACGACACTTCC qPCR β-actin F:CTGCCGCCTCCTCCTCTTCCqPCR R:TGAATGCCGCACGATTCCATACCqPCRSpo 11-FISH 5ᶄ-CGATCCAACCACCCTGGCGTAACTTCCT-3ᶄ原位杂交Spo 11正F:TAATACGACTCACTATAGGGAGATAAGGAGCAGATTG RNAi R:AAGAGAAGCCAGCTTACCACAGTCTCTTGGCGTCAGGGGCRNAi Spo 11反F:TAATACGACTCACTATAGGGAAGAGAAGCCAGCTTA RNAi R:AGATAAGGAGCAGATTGAAAGGAAAGTCATCGRNAi 4.0μL,Taq 酶0.2μL,ddH 2O 6.3μL㊂扩增程序:95ħ下预变性3min;94ħ下变性30s,68ħ下退火30s,72ħ下延伸60s,共进行33个循环;最后在72ħ下再延伸7min㊂第二轮反应体系(50μL):第一轮PCR 产物稀释液1.0μL,2ˑGC Buffer I 25.0μL,5ᶄ/3ᶄouter 和Spo 11R6各1.0μL,2.5mmol /L dNTP 8.0μL,Taq 酶0.5μL,ddH 2O 13.5μL,扩增程序同第一轮㊂3)克隆测序㊂5ᶄRACE 和3ᶄRACE 扩增产物经15g /L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切胶回收纯化,纯化产物分别与pMD18-T 载体连接后转入DH5α感受态,37ħ下倒置培养过夜,对菌落进行PCR 检测,将目的菌送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测序㊂1.2.5㊀生物信息学分析㊀通过NCBI ORF finder(https:// /orffinder /)分析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NCBI conserved domain (https:// /Structure /cdd /wrpsb.cgi)上分析MrSPO11蛋白的保守结构域;采用Expasy Prot-Param ( /protparam /)分析MrSPO11蛋白的氨基酸组成㊁分子量和理论等电点等;采用SignalP 6.0和TMHMM 2.0分析信号肽和跨膜结构;采用NetNGlyc 1.0和NetPhos 3.1预测MrSPO11蛋白的糖基化位点和磷酸化位点;采用PSORT ⅡPrediction 在线软件(http://psort.hgc.jp /form2.html)进行亚细胞定位;采用SOPMA和SWISS-MODEL 在线分析MrSPO11蛋白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利用DNAMAN 对MrSPO11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SPO11进行多序列比对,并使用MEGA 11.0软件,采用邻接法(Neigbbor-joiningmethod,NJ)构建MrSPO11氨基酸系统进化树㊂1.2.6㊀MrSpo 11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时期卵巢中的表达模式㊀根据MrSpo 11基因的cDNA 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实时荧光定量PCR 反应特异性引物(表1)㊂以β-actin 为内参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MrSpo 11基因在罗氏沼虾不同组织中及不同发育时期卵巢中的表达情况㊂反应体系(20μL):Premix Ex Taq TM Ⅱ10μL,上㊁下游引物各0.5μL,cDNA 5.0μL,ddH 2O 4.0μL㊂扩增程序:95ħ下预变性30s;95ħ下变性15s,60ħ下退火30s,共进行40个循环;每个PCR 反应设置3个重复㊂利用2-ΔΔCt 法计算MrSpo 1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㊂1.2.7㊀原位杂交分析MrSpo 11基因mRNA 在不同发育时期卵巢中的分布㊀利用T7反转录酶和荧光素FAM 进行体外合成得到反义RNA 探针㊂取原位杂交固定液固定的4个不同发育时期的卵巢组织,经梯度乙醇脱水浸蜡㊁包埋㊁切片后,62ħ下烤片2h㊂依次将切片放入二甲苯㊁无水乙醇㊁乙醇和DEPC 水中脱蜡至水,煮沸冷却后用蛋白酶K591第2期杨彦豪,等:罗氏沼虾Spo 11基因克隆㊁表达及其在卵巢发育中的作用消化,滴加不含探针的预杂交液,37ħ下孵育1h 后,滴加含探针Spo 11-FISH 的杂交液,37ħ下杂交过夜,再利用SSC 溶液洗去杂交液后,滴加DA-PI 染液避光孵育8min,冲洗后滴加抗荧光淬灭封片剂封片,切片于正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采集图像,检测MrSpo 11基因mRNA 在不同发育时期卵巢中的分布情况㊂1.2.8㊀MrSpo 11基因的RNAi 干扰试验㊀使用含有T7启动子的干扰链引物和卵巢组织cDNA,按照MEGAscript TM T7Transcription Kit (AMB13345)进行体外转录合成dsRNA㊂取12只卵巢发育Ⅲ期的罗氏沼虾成虾,分成试验组(6尾)和对照组(6尾),分别在第5步足基部注射质量浓度为3μg /g dsRNA 溶液或等体积的DEPC Water㊂注射后第2天㊁第4天,分别从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取3尾虾的卵巢组织,测定MrSpo 11基因的表达水平;另取注射dsRNA 后第0天和第4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卵巢组织切片,观察卵巢的发育情况㊂1.3㊀数据处理试验数据均以平均值ʃ标准误(mean ʃS.E.)表示,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采用Duncan 法进行组间多重比较,显著性水平设为0.05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MrSpo 11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RACE 克隆得到MrSpo 11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序列全长为2298bp,其中,5ᶄ端非编码区(5ᶄ-UTR)为457bp,3ᶄ端非编码区(3ᶄ-UTR)为701bp,ORF 为1140bp,共编码379个氨基酸残基(图1)㊂利用软件对MrSpo 11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共编码379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 1907H 3043N 523O 552S 9,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42420,理论等电点为8.11,带负电荷残基(Asp +Glu)为43,带正电荷残基(Arg +Lys)为45,不稳定系数为36.55,脂肪族氨基酸指数和亲水性总平均(GRAVY )分别为100.08和-0.173,推测该蛋白为稳定亲水性蛋白㊂保守结构域预测发现,MrSPO11蛋白含有SPO11超级家族结构域㊂对MrSPO11蛋白进行跨膜结构大写字母表示氨基酸序列及ORF,小写字母表示非编码区;黑色加粗ATG㊁TGA 表示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下划线表示SPO11su-per family 结构域㊂Amino acid sequence and ORF are shown by capital letters,non-coding region is shown by letters;Black bold ATG and TGA indicate start and stopcodons;The underline indicates the SPO11super family domain.图1㊀MrSpo 11基因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Fig.1㊀Nucleotide sequence and coding amino acid sequence of MrSpo 11gene691大连海洋大学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9卷和信号肽预测,发现MrSPO11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和信号肽㊂二级结构预测发现,MrSPO11蛋白由α-螺旋(42.22%)㊁延伸链(16.89%)㊁β-翻转(5.8%)和无规卷曲(35.09%)构成;三级结构预测发现,与Ⅱ型DNA 拓扑异构酶Ⅵ亚基A 相似㊂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MrSPO11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65.2%)㊁细胞核(21.7%)中㊂糖基化和磷酸化位点预测显示,MrSPO11蛋白在130位氨基酸处存在1个糖基化位点,且该蛋白存在42个磷酸化位点,包括17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㊁17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和8个络氨酸磷酸化位点㊂2.2㊀MrSPO11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将罗氏沼虾MrSPO11与其他物种的SPO11氨基酸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罗氏沼虾与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 )SPO11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最高,为67%(图2)㊂基于不同物种SPO11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罗氏沼虾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㊁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 )等甲壳动物的SPO11氨基酸序列聚为一支(图3)㊂不同颜色代表氨基酸序列不同的保守型(黑色表示序列保守性高,粉色次之)㊂Different colors indicate different conserved amino acid sequences (high sequence conservation is marked by black color,followed by pink).图2㊀MrSPO11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SPO11氨基酸序列的比对Fig.2㊀Amino acid sequence alignment between MrSPO11and SPO11in otherspecies图3㊀MrSPO11同源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Fig.3㊀Homologous amino acids phylogenetic tree ofMrSPO112.3㊀MrSpo 11基因的表达模式MrSpo 11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显示,MrS-po 11基因在罗氏沼虾鳃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4.31),在卵巢㊁肝胰腺和心脏中表达量较高,在脑㊁眼和肌肉中微量表达(图4)㊂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除卵巢与心脏间,以及脑㊁眼㊁肌肉间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 >0.05)外,其他组织间的表达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㊂MrSpo 11基因在罗氏沼虾4个不同发育时期卵巢中的表达谱分析显示,MrSpo 11基因在4个不同发育时期的卵巢中均有表达,且在卵巢发育Ⅰ期相对表达量最高,卵巢发育Ⅲ期次之,Ⅱ期和Ⅳ期表达量最低㊂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MrSpo 11基因除在卵巢发育Ⅱ期和Ⅳ期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 >0.05)外,在其他卵巢发育时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图5)㊂791第2期杨彦豪,等:罗氏沼虾Spo 11基因克隆㊁表达及其在卵巢发育中的作用标有不同字母者表示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5),标有相同字母者表示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下同㊂The means with different letter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groups at the 0.05probability level,and the means with the sameletter a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et sequentia.图4㊀MrSPO 11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Fig.4㊀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 of MrSPO 11genes indifferenttissues图5㊀MrSpo 11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卵巢中的相对表达量Fig.5㊀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 of MrSpo 11gene in o-vary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2.4㊀MrSpo 11基因mRNA 在不同发育时期卵巢中的分布为了进一步研究MrSpo 11基因mRNA 在罗氏沼虾卵巢发育过程中的分布情况,对不同发育时期卵巢进行了原位杂交试验㊂结果显示:在卵巢发育Ⅰ期中,杂交信号出现在卵黄发生前期(pVt)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在卵巢发育Ⅱ期,杂交信号出现在卵黄发生早期(eVt)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在卵巢发育Ⅲ期,杂交信号出现在卵黄发生中期(mVt)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在卵巢发育Ⅳ期,出现在卵黄发生晚期(lVt)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的杂交信号进一步减弱(图6)㊂2.5㊀MrSpo 11基因dsRNA 干扰试验使用荧光定量PCR 检测dsRNA 干扰后,MrS-po 11基因在罗氏沼虾卵巢中的表达情况㊂结果显示:注射dsRNA 后第2天,试验组的MrSpo 11基因A ~C 卵巢发育Ⅰ期;D ~F 卵巢发育Ⅱ期;G ~I 卵巢发育Ⅲ期;J ~L 卵巢发育Ⅳ期;A,D,G,J DAPI 染色;B,E,H,K 原位杂交;C,F,I,L 合成图㊂pVt 卵黄发生前期;eVt 卵黄发生早期;mVt 卵黄发生中期;lVt 卵黄发生晚期㊂A -C stage Ⅰ;D -F stageⅡ;G -I stage Ⅲ;J -L stage Ⅳ;A,D,G,J DAPI staining;B,E,H,K in situ hybridiza-tion;C,F,I,L composite graphs.pVt previtellogenic stage;eVt early vitellogenic stage;mVt middle vitellogenic stage;lVt late vitellogenic stage.图6㊀MrSpo 11基因mRNA 在不同发育时期卵巢中的分布Fig.6㊀Distribution of MrSpo 11mRNA in ovary with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注射dsRNA 后第4天,试验组和对照组中MrSpo 11基因表达量891大连海洋大学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9卷无显著性差异(P >0.05);注射dsRNA 后第2㊁4天,试验组MrSpo 11基因表达量分别比对照组下降45.8%㊁11.6%(图7)㊂图7㊀注射dsRNA 对MrSpo 11基因表达的影响Fig.7㊀Effect of dsRNA injection on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s of MrSpo 11gene卵巢组织切片观察显示:注射dsRNA 后第0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卵巢组织细胞大部分处于卵黄发生中期和卵黄发生晚期,表明试验用虾的卵巢发育均处于卵巢发育Ⅲ期;注射dsRNA 第4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卵巢组织细胞大部分仍处于卵黄发生中期和卵黄发生晚期,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卵巢发育仍处于卵巢发育Ⅲ期(图8)㊂试验组的卵巢组织中处于卵黄发生中期的卵母细胞比例略高于对照组,说明试验组的卵巢发育成熟度略低于对A 注射后第0天试验组;B 注射后第0天对照组;C 注射后第4天试验组;D 注射后第4天对照组㊂mVt 卵黄发生中期;lVt 卵黄发生晚期㊂A experimental group on 0day after injection;B control group on0day after injection;C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4th day after in-jection;D control group on the 4th day after injection.mVt mid-dle vitellogenic stage;lVt late vitellogenic stage.图8㊀注射dsRNA 后的卵巢组织切片Fig.8㊀Ovarian histological section after dsRNA injection照组㊂3㊀讨论3.1㊀罗氏沼虾MrSpo 11基因序列特征及进化分析DSBs (double strand breaks)的产生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同源重组的前提条件,也为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多样性的发展和新性状的产生奠定了分子基础[20-21]㊂SPO11是一种在酿酒酵母中首次发现㊁仅在减数分裂中起催化DSB 作用的蛋白[22]㊂随后,从人类和小鼠中鉴定出脊椎动物Spo 11的cDNA,提示哺乳动物Spo 11基因的作用与酵母相同[5];小家鼠Spo 11cDNA 编码了一个与Spo 11/TOPVIA 家族所有成员密切相关的蛋白[6];Shimoi 等[2]利用酿酒酵母的单拷贝质粒基因组DNA 文库转化,筛选到弥补K7衍生物减数分裂染色体重组缺陷的Spo 11基因,进一步研究发现,酿酒酵母Spo 11基因(ScSpo 11)修复了K7衍生物的减数分裂重组缺陷和孢子活力;Ozaki 等[7]从日本鳗鲡中分离到编码Spo 11的cDNA,制备了针对鳗鲡SPO11的特异性抗体作为减数分裂的标记,并观察了注射HCG 的日本鳗鲡在精子发生过程中Spo 11基因的表达变化;尚婉婧等[8]通过PCR 技术克隆获得了尼罗罗非鱼Spo 11基因的cDNA 序列,并利用实时定量PCR 和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该基因在雌雄性腺中的表达模式;董然然等[10]克隆获得了贵州草海鲫Spo 11基因的cDNA 序列,并对不同剂量NP 处理组中Spo 11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朱辣等[11]为明确减数分裂关键基因的序列和表达特征,通过分子克隆㊁序列比对等方法研究了鲫鲤杂交鱼Spo 11基因和Mlh 1基因的遗传规律和表达特征㊂本研究中,通过RACE 技术成功克隆了罗氏沼虾MrSpo 11基因的全长cDNA 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㊂结果显示,MrSpo 11基因共编码379个氨基酸,MrSPO11蛋白为稳定亲水性蛋白,含有SPO11超级家族结构域,不存在跨膜结构和信号肽;MrSPO11氨基酸序列与红螯螯虾SPO11的一致性最高(67%),且MrSPO11与凡纳滨对虾㊁日本对虾等甲壳动物的SPO11聚为一支,表明Spo 11基因的结构在甲壳动物间是保守的,暗示该基因在甲壳动物中可能具有相似的生物学功能㊂3.2㊀罗氏沼虾MrSpo 11基因的表达模式Spo 11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起催化DSB 的作991第2期杨彦豪,等:罗氏沼虾Spo 11基因克隆㊁表达及其在卵巢发育中的作用用,因此,Spo11基因应该在性腺组织中表达,但已有的研究表明,Spo11基因在不同物种的组织表达存在差异㊂尚婉婧等[7]发现,罗非鱼Spo11基因在雌㊁雄成鱼性腺中特异性表达,且在精巢中的表达量远高于卵巢;Ozaki等[6]发现,日本鳗鲡Spo11基因仅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精母细胞中表达,而在卵子发生过程的卵黄生成早期检测不到该基因表达,提示日本鳗鲡Spo11在向减数分裂增殖的精原细胞中表达水平较低,在减数分裂早期表达增加;Romanienko等[5]发现,人类和小鼠Spo11基因在性腺㊁肺㊁肌肉和胸腺等组织中都有表达; Mckim等[3]发现,果蝇mei-W68基因在胚胎㊁幼虫和蛹中都有表达;Zhang等[9]发现,斑马鱼Spo11基因在性腺组织中表达,在精巢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卵巢,并且Spo11基因在斑马鱼胚胎中也有表达,尤其在圆顶期㊂本研究中,荧光定量PCR显示,MrSpo11基因在鳃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卵巢㊁肝胰腺㊁心脏和鳃中表达量较高,在脑㊁肌肉和眼中微量表达;同时,MrSpo11基因在4个不同发育时期卵巢中均有表达,并且在卵巢发育Ⅰ期相对表达量最高,卵巢发育Ⅲ期次之,Ⅱ期和Ⅳ期表达量最低㊂原位杂交结果也显示,在卵巢发育Ⅰ期中,杂交信号出现在卵黄发生前期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在卵巢发育Ⅱ期,杂交信号出现在卵黄发生早期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在卵巢发育Ⅲ期,杂交信号出现在卵黄发生中期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在卵巢发育Ⅳ期,在卵黄发生晚期卵母细胞细胞质中的杂交信号进一步减弱㊂这表明,MrSpo11基因在卵巢发育过程中都有表达,并且在卵巢发育Ⅰ期相对表达量最高,暗示该基因与其他物种的Spo11基因一样,可能在卵巢发育特别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㊂此外,除了在卵巢中表达外,MrSpo11基因在鳃㊁肝胰腺和心脏等体细胞组织中也有较高表达㊂鳃是甲壳动物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害而产生免疫反应,肝胰腺是甲壳动物重要的免疫器官,这揭示了MrSpo11基因可能在罗氏沼虾机体免疫过程中也发挥作用,但该基因介导机体免疫的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究㊂3.3㊀罗氏沼虾MrSpo11基因的功能分析RNAi是由dsRNA介导的特异性基因表达抑制或沉默现象,将dsRNA注入细胞后,由生物酶剪切成小分子RNA,通过与靶基因的特定转录产物结合,从而使特定目标基因的功能失效㊂目前, RNAi技术已经在甲壳动物生长发育㊁免疫和性别控制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㊂Liu等[23]通过RNA干扰技术研究了小龙虾(Pacifastacus le-niusculus)酚氧化酶对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影响; Lee等[24]通过RNA干扰技术研究了MSTN/GDF11基因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发现在注射dsRNA8周的过程中,注射dsRNA组的虾死亡率(71%)明显高于对照组(40%);Bai等[25-26]通过对日本沼虾卵黄蛋白和卵黄蛋白原受体基因进行RNA干扰,研究了卵黄蛋白和卵黄蛋白原受体基因对卵巢发育的影响,发现RNA干扰后日本沼虾的性腺指数明显降低;Lezer等[27]利用RNAi干扰IAG基因,使得罗氏沼虾雄性个体反转成伪雌性,进而培育出全雄子代个体;陈雪峰[28]通过RNAi 技术研究了Cyclin A和Cyclin B2基因对罗氏沼虾卵巢发育的影响㊂本研究中,通过体外注射dsRNA对罗氏沼虾MrSpo11基因干扰,研究了Mr-Spo11基因对罗氏沼虾卵巢发育的影响㊂结果发现,在注射dsRNA后第2㊁4天,试验组MrSpo11基因表达量分别比对照组下降45.8%㊁11.6%;注射dsRNA后第4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卵巢组织仍处于卵巢发育Ⅲ期,但试验组卵巢组织中处于卵黄发生中期的卵母细胞比例略高于对照组㊂试验结果表明,RNA干扰可以降低MrSpo11基因在卵巢中的相对表达量,同时,试验组的卵巢发育成熟度略低于对照组,暗示MrSpo11基因可能是调控罗氏沼虾卵巢发育的重要功能基因㊂4㊀结论1)通过RACE技术成功克隆获得了MrSpo11基因全长cDNA序列,MrSPO11氨基酸序列与红螯螯虾SPO11一致性最高(67%),与凡纳滨对虾㊁日本对虾等甲壳动物的SPO11聚为一支,表明SPO11蛋白的结构在甲壳动物间是保守的㊂2)MrSpo11基因在罗氏沼虾4个不同发育时期卵巢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卵巢发育Ⅰ期表达量最高,表明该基因对罗氏沼虾卵巢发育具有重要作用㊂3)MrSpo11基因被敲降后卵巢发育减缓,表明该基因参与了调控罗氏沼虾卵巢发育的过程㊂参考文献:[1]㊀GHELDOF A,MACKAY D J G,CHEONG Y,et al.Genetic diag-nosis of subfertility:the impact of meiosis and maternal effects[J].002大连海洋大学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9卷。

罗氏沼虾的外形与解剖

罗氏沼虾的外形与解剖

实验九罗氏沼虾的外形及解剖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罗氏沼虾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解剖,了解甲壳动物上的主要特征,认识甲壳纲的代表动物。

二、实验内容1.罗氏沼虾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的观察;2.甲壳纲各重要类群体代表动物的示范。

三、实验仪器设备电脑、投影仪、解剖器、解剖盘、显微镜等。

四、使用材料、药品及试剂罗氏沼虾的活体、常见节肢动物的示范标本等。

五、实验操作与观察(一)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的外形的观察取对虾标本于蜡盘中,先观察其头胸部和腹部以及额剑、复眼等,对虾的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全体为二十一节。

头部六节,胸部八节和腹部七节组成。

除头部的第一节及最后一个节不具附足外,其它各节均有附肢一对。

故共有十九对附肢。

1、头胸部(cephalathorax):十三节,头部5节和胸部8节愈合而成(1)头胸甲(carapax):为覆盖于头胸部的外骨賂。

额剑(rostrum):为头胸甲前端中央突出的长刺。

螯虾的额剑是上、下扁齿在两侧。

(2)复眼(compound eye):一对。

位于额剑的两侧,具柄。

2、腹部(abdomen)七节。

最后一节称尾节(telson),尾节无附肢,与腹部第六对附肢形成尾扇。

观察完毕,左手拿虾,使其腹面向上,右手用镊子从腹部一侧最后一个附肢开始,摄住没个附肢的基部,由后向前依次将附肢取下,将取下的附肢,按照顺序排在蜡盘内,加少许水,再用放大镜观察每个附肢的构造。

3、附肢(appendaga)由原肢、内肢和外肢构成。

全体共有十九对。

头部五对,依次为小触角、大触角、大颚、第一小颚及第二小颚;胸部八对,依次为:第一颚足、第二颚足、第三颚足,第一至第五步足;腹部六对,第一至第五腹节的为腹肢,即第一腹肢、第二腹肢、……等,第六腹节的腹肢为尾肢。

(1)小触角(antennules):即第一触角,较短。

单肢型,外肢退化,内肢分为两根触鞭,原肢三节,基部丛毛内有平衡囊。

罗氏沼虾养殖研究方法

罗氏沼虾养殖研究方法

罗氏沼虾养殖研究方法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一种重要的淡水养殖物种,具有高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市场潜力。

为了提高罗氏沼虾的养殖效益和生产规模,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养殖研究,并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养殖方法。

罗氏沼虾的养殖需要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

沼虾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需要选择水质清洁、富含氧气、PH值适中的养殖场地。

同时,还要考虑养殖场地的温度和光照条件,沼虾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30摄氏度,光照充足的环境有利于沼虾的养殖。

罗氏沼虾的养殖需要进行合理的种苗培育。

种苗培育是养殖的基础,选择优质的种苗对于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选择体长在5-10毫米、体色鲜艳、活力强的沼虾种苗作为养殖的起始种群。

种苗培育过程中需要注意水质的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同时提供充足的饵料供给,以促进种苗的生长发育。

第三,罗氏沼虾的养殖需要合理的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涉及到饵料的选择和投喂、水质的管理以及疾病防控等方面。

在饵料的选择上,可以采用混合饲料和天然饵料相结合的方式,以满足沼虾的营养需求。

投喂的频率和投喂量要根据沼虾的生长状态和水质条件进行调整,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水质污染和浪费。

同时,定期检测和调整水质,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有助于沼虾的生长和养殖效益的提高。

此外,定期进行疾病防控,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以减少养殖风险和损失。

罗氏沼虾的养殖还需要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

养殖技术包括养殖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养殖操作的规范和技巧等方面。

养殖设施的建设要考虑到沼虾的生长需求和养殖规模,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养殖操作的规范和技巧是保证养殖效益和稳定的关键,养殖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养殖的需求和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处理。

罗氏沼虾的养殖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合理的种苗培育、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科学的养殖方法,能够提高罗氏沼虾的养殖效益和生产规模,推动沼虾产业的健康发展。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卵子和胚胎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卵子和胚胎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卵子和胚胎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摘要】:精子卵子成熟后,经过受精进入胚胎发育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卵子不仅将母体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而且其细胞质中储存的母体效应因子是动物胚胎发育所需营养的主要源泉。

卵巢是卵子发生的场所,因而卵巢和胚胎的发育成为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大型十足目虾蟹类由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其卵巢和胚胎发育研究自然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

目前,虾蟹类的卵巢和胚胎发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而有关发育的进程及其相关机理的研究甚少。

本研究首先克隆了日本沼虾卵子发生和胚胎发育的5个相关基因,分析了这些基因的分子特征。

通过研究它们在卵子发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模式,探讨了这些基因在日本沼虾卵子发生和胚胎发育中的作用,以期为日本沼虾乃至甲壳类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日本沼虾Magonashi和Tsunagi基因在卵子发生和胚胎发育中的表达模式采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日本沼虾Magonahi和TsunagicDNA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MnMago和MnTsu。

试验获得了2个MnMago基因的转录本,cDNA全长分别是746bp和683bp,两个序列只是在5’-非翻译区(5’-UTR)长度不同,两者之间相差63bp,开放阅读框(ORF)和3’-非翻译区(3’-UTR)则完全相同,该ORF编码147个氨基酸。

MnMago 两个转录本的5’-UTR长度不同,表明MnMago基因在日本沼虾体内存在不同的剪切方式。

MnTsucDNA全长为847bp,ORF长度为486bp,编码161个氨基酸。

通过对这两个蛋白的序列分析发现它们分别含有Mago和Tsunagi蛋白相应的功能域:Magosuperfamily和RNArecognitionmotif(RRM)。

利用蛋白重叠软件对这两个蛋白进行相互作用预测,结果表明它们能嵌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蛋白复合体,提示这两个蛋白可能与其它模式生物一样也以复合体的形式参与日本沼虾发育过程。

罗氏沼虾不同地理种群亲本形态及繁育性能比较

罗氏沼虾不同地理种群亲本形态及繁育性能比较
投放亲虾前,对试验池进行常规消毒。亲虾 统一投喂南美白对虾 2#颗粒饲料(粗蛋白质质量 分数≥30%),每尾虾日投饲量 3g,每天投喂 3 次,投喂时间为 8:00、12:00、18:00。待蟤状幼体 孵出后,将已孵化结束的亲虾捞走。苗种繁育时, 每天泼洒豆浆以维持试验池中水体的肥度,保持 池水透明度在 20~30cm,投放丰年虫和熟鸡蛋 黄作为幼体饵料。幼体变态平游后,改投罗氏沼 虾 0#破碎料(粗蛋白质质量分数≥36%),每尾虾 日投饲量 300mg。虾苗底栖后,改投罗氏沼虾 1# 颗粒饲料(粗蛋白质质量分数≥33%),每尾虾日 投饲量 400mg。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各试验池水 质的调节、疾病防治、增氧机的使用和虾苗捕捞挑 选等日常管理操作保持基本一致。 1.2.2 亲虾形态指标测定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一种 大型淡水虾,因其具有适水范围广、易养殖、肉质 鲜美营养好、商业价值高等特点,已成为我国、东 南亚乃至世 界 重 要 的 水 产 养 殖 品 种 之 一[1]。当 前,养殖罗氏沼虾产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 和市场需求,需进一步突破限制因素,以大大提高 其产量。提高苗种产量和质量是增加罗氏沼虾养 殖产量的基础。因此,需要通过研究罗氏沼虾的 种群形态学,了解其繁育能力等,为品种改良提供 参考。
罗氏沼虾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淡水虾养殖品 种之一,广西是罗氏沼虾重要的繁育基地。近年 来,罗氏沼虾种质衰退相当严重,虾苗生产逐步走 入低谷,种质衰退问题愈发显得突出,主要表现为 生长性状退化、抗逆性和抗病力下降及性早熟比
例上升,严重制约了罗氏沼虾养殖业的持续健康 发展。2000年 以 后,广 西 水 产 科 学 研 究 院 (原 广 西水产研究所)先后从孟加拉、越南、缅甸等地引 进了 3个地理种群的罗氏沼虾,进行引种及人工 繁殖方面的研究。经多年研究发现,这 3个地理 种群在种质及生产性能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目 前,有 关 罗 氏 沼 虾 良 种 选 育[2-4]、形 态 差 异 分 析 [5]、繁殖生物学 [6-8]、池 塘 育 苗 [9-13]、分 子 遗 传 差异[14-16]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是关于这 3 个不同地理种群罗氏沼虾形态及繁育性能差异的 研究报道较少。本试验调查分析了罗氏沼虾孟加 拉、越南、缅甸 3个不同地理种群亲本的形态比例 参数差异,并探讨其繁育子一代 F1 的生长性能, 讨论研究各地理种群的优良性状,以期为该虾的 选育及远缘杂交繁育研究提供依据。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卵巢发育不同时期转录组分析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卵巢发育不同时期转录组分析

第50卷 第2期 海 洋 与 湖 沼Vol.50, No.2 2019年3月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Mar., 2019*浙江省农业(水产)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 2016C02055-2号。

陈雪峰, 博士研究生, 副研究员, E-mail:chenfenghailan@① 通信作者: 王春琳, 博士生导师, 教授, E-mail: wangchunlin@; 顾志敏, 硕士生导师, 研究员, E-mail: guzhimin2006@收稿日期: 2018-10-17, 收修改稿日期: 2018-11-16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卵巢发育不同时期转录组分析*陈雪峰1, 2 王春琳1①顾志敏2①徐宾朋2 张宇飞2 慎佩晶2 程海华2彭 菲2 李喜莲2 黄振远2(1.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宁波 315211; 2. 国家罗氏沼虾遗传育种中心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湖州 313001)摘要 为发掘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卵巢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基因, 采用Illumina HiSeq TM 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罗氏沼虾卵巢发育四个时期卵巢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

所测序列经质控、组装后比对到NR 、String 、Swiss-prot 、Pfam 、GO 、KEGG 数据库中注释, 并进行差异基因聚类分析。

结果显示, 四个样品共产生221580604个Clean reads, 拼接获得95379个Unigenes 。

分别对四个样品测序文库进行两两比较, 共检测到6605个差异表达基因, 其中显著上调基因2410个, 显著下调基因4195个。

GO 功能分类显示, 共有6422条unigenes 可分为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生物学过程3大类59分支, 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糖类转运、氨基酸合成、酶活性、细胞膜组成等。

罗氏沼虾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

罗氏沼虾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

罗氏沼虾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
王军霞;翟宗昭;王维娜;刘金;张辉
【期刊名称】《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019)004
【摘要】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营养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等方面论述了对罗氏沼虾营养学的研究现状,为罗氏沼虾的科学养殖提供依据.
【总页数】5页(P287-291)
【作者】王军霞;翟宗昭;王维娜;刘金;张辉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3.16
【相关文献】
1.罗氏沼虾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 [J], 孙燕军
2.罗氏沼虾的营养需求研究 [J], 区淑青;苗玉涛
3.罗氏沼虾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J], 王广军
4.罗氏沼虾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J], 赵玉蓉;赵振伦
5.罗氏沼虾营养需求和环境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J], 周剑;赵仲孟;张露;黄志鹏;赵瀚;柯红雨;李强;杜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罗氏沼虾营养需要研究进展

罗氏沼虾营养需要研究进展

罗氏沼虾营养需要研究进展
刘兴旺
【期刊名称】《水产科技》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属长臂虾科,也称马来西亚大虾、金线虾、淡水长臂虾等,原产于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地区,生活于淡水或咸淡水水域。

与国内其他养殖虾类相比,罗氏沼虾具有个体大、食性杂、生长快、易于养殖、肉
质好、对饲料营养要求低等优点,是目前我国重要的水产经济虾类。

本文就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关于罗氏沼虾的营养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期为罗氏沼虾的营养生理、
饲料配制以及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总页数】1页(P)
【作者】刘兴旺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6.12
【相关文献】
1.罗氏沼虾维生素C的营养需要量 [J], 郑述河;张志功;周吉忠;李爱杰;徐玮
2.罗氏沼虾的营养需要与饲喂技术 [J], 彭福峰
3.罗氏沼虾营养需要研究进展 [J], 刘兴旺
4.罗氏沼虾营养需要研究进展 [J], 刘兴旺
5.罗氏沼虾的营养需要研究 [J], 李爱杰;郑述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罗氏沼虾个体发育之初——受精卵特性的研究

罗氏沼虾个体发育之初——受精卵特性的研究

罗氏沼虾个体发育之初——受精卵特性的研究姚俊杰;赵云龙;胡先成【期刊名称】《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6(23)3【摘要】采用石蜡切片和生化方法研究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受精卵的特性。

结果表明:受精卵中央区是一团致密的卵黄物质,卵表面初级卵膜内是一层细胞质。

表层细胞质与中央区之间是连接紧密的卵黄颗粒。

中央区与外周卵黄颗粒紧密相连,同时也透过卵黄颗粒间的细胞质与表层细胞质相连。

卵黄物质的组成以蛋白质(18.67±0.22(μg/卵))和脂类(13.52±0.27(μg/卵))为主,分别占受精卵干重的45.86%和33.21%。

在受精卵期较高的淀粉酶活力说明糖类在此期为主要的能源,迅速为受精卵的发育提供能量,蛋白酶类酶活力也较高,分解卵黄蛋白以供能,脂类在受精卵期不是主要的能源。

罗氏沼虾受精卵期蛋白SDS-PAGE 显示了包含卵黄磷蛋白两个亚基在内的75.6~105KD区域内的蛋白亚基含量丰富,是受精卵期蛋白质的主要成分,也是胚胎发育时期的蛋白营养源,此外,其他分子量的蛋白亚基种类也较多。

【总页数】6页(P70-75)【关键词】罗氏沼虾;受精卵;卵黄;卵黄磷蛋白【作者】姚俊杰;赵云龙;胡先成【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45.41【相关文献】1.罗氏沼虾个体发育早期的同工酶研究 [J], 李广丽;朱春华2.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之三:罗氏沼虾一年两茬养殖技术要点 [J], 王志谦;王咏和3.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之二:罗氏沼虾稻田养殖技术 [J], 杨祖荣4.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之四:罗氏沼虾育苗过程中的亲虾培育 [J], 李树国5.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之一:沿黄低洼盐碱地池塘养殖罗氏沼虾技术 [J], 祝少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罗氏沼虾胚胎发育研究:Ⅱ.原始器官原基形成和消化系统的发生

罗氏沼虾胚胎发育研究:Ⅱ.原始器官原基形成和消化系统的发生

罗氏沼虾胚胎发育研究:Ⅱ.原始器官原基形成和消化系统的
发生
赵云龙;王群
【期刊名称】《海洋科学》
【年(卷),期】1998(000)005
【摘要】罗氏沼虾以内陷形成原肠。

原肠胚有两类细胞,未陷入的外胚层细胞和
陷入的中内胚内细胞团。

后者部分细胞分化的中胚层端外胚层端细胞发育成芽殖带,进而形成原始器官的原基。

消化系统内前、中、后肠组成,管壁简单,管腔明显。

至胚胎卵化,前肠分化成食道和胃,中肠同前,后肠相通;后肠末端形成肛道。

消化腺肝脏呈囊状,尚未发育完成。

【总页数】5页(P42-46)
【作者】赵云龙;王群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223.5
【相关文献】
1.ONECUT转录因子在消化系统器官发育和疾病发生中的功能研究 [J], 郭正阳;陈香梅;鲁凤民
2.红螯螯虾胚胎发育的研究:Ⅱ.消化系统的发生 [J], 孟凡丽;赵云龙;陈立侨;顾志敏;徐谷星;刘启文
3.稻虱跗Shan的个体发生研究:卵的形成和胚胎发育 [J], 顾秀慧;贝亚维
4.青鱼的原始器官原基的形成和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发生 [J], 王瑞霞
5.罗氏沼虾胚胎发育的研究:I.胚胎外部结构形态发生 [J], 赵云龙;王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氏沼虾(Macrochium rosenbergii)胚胎营养与形态发生相关性的
研究
【摘要】: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养殖虾类之一。

国内外学者对罗氏沼虾有较广泛地的研究,内容涉及形态学、生理和生物化学、种群生态学、种质遗传学和毒理学等。

但在生殖生物学方面,如胚胎的营养代谢、胚胎营养与组织器官形态发生之间的相关性等问题仍未弄清。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发育生物学和生殖营养学的方法和技术,辅以电镜、生化、酶学等手段,系统研究胚胎期营养与形态发生的相关性,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发育过程中器官的形成、发育及其执行生理功能的情况,为甲壳动物胚胎发育学研究积累基础资料,同时为生产中提高罗氏沼虾繁殖育成率提供理论支持。

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罗氏沼虾胚胎的附着机制的研究采用组织学和扫描电镜的方法研究了罗氏沼虾胚胎的附着结构。

结果表明,抱卵雌虾腹肢的原肢和内肢上布满腹肢粘液腺分泌的粘液;携卵刚毛中空,壁厚,刚毛外壁由微绒毛状结构,以利胚胎附着。

胚胎外表面由初级卵膜和次级卵膜组成,次级卵膜主要由卵巢粘液腺分泌的粘液参与形成。

排卵时,受精卵依靠坚韧的次级卵膜相互粘连,并随着在刚毛上的滑动、旋转等附着运动,借助次级卵膜逐渐形成了卵柄或卵索等固着在腹肢刚毛上。

同时胚胎的表面有许多褶皱和粘液,也是利于胚胎的附着以及胚胎对溶氧的吸收和其它物质的通透等。

以上结构与附着相适应,保证
了胚胎发育的顺利进行和幼体的正常孵化。

2罗氏沼虾胚胎发育的形态学研究采用组织切片、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制片的方法,研究了罗氏沼虾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黄和组织器官的形态发生。

结果显示:罗氏沼虾的胚胎发育,基本上是靠卵黄为整个发育过程提供物质和能量。

刚产出的受精卵内,卵黄颗粒分布均匀且排列紧密,卵黄颗粒内部中心区致密,外周有许多分泌孔。

随着胚胎的发育,位于中部的卵黄颗粒首先释放卵黄物质,为胚胎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然后周围的卵黄颗粒也随之不断释放卵黄物质。

以后卵黄物质形成的致密区逐渐在胚胎表层形成。

邻近的卵黄颗粒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卵黄小团块单位。

卵裂时的卵裂沟将胚胎的卵黄分成了各个小区域。

细胞是在表层卵黄物质致密区产生和快速增殖的。

原肠期后形成了大量的组织器官原基,胚胎中部的卵黄颗粒也因不断释放【关键词】:罗氏沼虾日本沼虾缅甸品系泰国品系胚胎发育形态发生营养蛋白质氨基酸脂类脂肪酸碳水化合物消化酶同工酶复眼眼柄蜕皮蜕皮抑制激素X-器官窦腺复合体Y-器官可溶蛋白卵黄蛋白原卵黄磷蛋白显微结构超微结构RT-PCR序列测定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组织切片技术电镜技术毛细管气相色谱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S917.4
【目录】:中文摘要8-12英文摘要12-18第一章综述18-36第一节甲壳动物胚胎发育研究概况18-34第二节罗氏沼虾胚胎发育的研究34-36第三章罗氏沼虾胚胎的基本生物学特性36-48第一节胚胎发育时期的划分36-43第二节胚胎发育期的水分含量及其变化43-45第三节胚胎发育期的体积及其变化45-46第四节胚胎发育各期的卵粒数与干、湿重的关系46-48第四章罗氏沼虾胚胎的附着机制48-55第五章罗氏沼虾胚胎发育的形态学研究55-75第一节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黄的形态学变化55-65第二节胚胎发育过程中组织器官的形态学65-75第六章罗氏沼虾胚胎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素的研究75-89第一节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变化75-76第二节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含量变化76-82第三节脂类及脂肪酸的含量变化82-89第七章罗氏沼虾胚胎发育期的酶学研究89-104第一节消化酶89-94第二节同工酶94-104第八章胚胎发育期复眼的形成及其蜕皮抑制激素(MIH)的表达104-114第一节复眼及眼柄的形成104-108第二节MIH在罗氏沼虾胚胎发育中的表达108-114第九章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胚胎期可溶性蛋白的比较研究114-121研究总结121-126参考文献126-139研究课题获奖论文发表情况139-141致谢141-142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