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_两汉经济的发展
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一历史导学案第三单元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编制人:郭兰波 复核人: 使用日期:2012.10.22编号:14【授课模式】目标导航 双主高效【学习目标】了解两汉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
【教学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教学难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展示提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水利: 农业的进步 农具:农作物: 丝织业: 手工业的新成就 冶铁技术:长安:商业的繁荣洛阳:【展示探究】1、两汉农业的进步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两汉手工业的兴盛主要体现在哪些行业上?又有哪些世界领先的成就?【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农业是古代中国的发展基础,而水利则是农业的命脉。
东汉时期,负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A、郑国B、李冰C、王景D、杜诗2、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有着数量众多的皇帝。
他们的个人行为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中,汉武帝和汉明帝的相同历史功绩是()A、反击匈奴B、治理黄河C、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D、兴办太学3、丝织业使用提花机是在()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两汉时期4、2012 年华英学校美术特长班举办了一期“古代城市建设图片”展,其中有一道研究题:西汉长安平面图中,东市、西市都位于城市布局的边缘,而且都用墙围住,这样布局的主要理由是()A、减少城市噪音污染B、长安城是政治中心C、由汉政府实行抑商政策决定D、便于居民随意交易5、规定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到处罚的朝代是()A、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6、水排的出现,提高了冶炼质量,发明水排的是A、秦国的李冰B、东汉的杜诗C、东汉的王景D、西汉的白公【课后反思】。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一、农业的进步
1.水利的兴修
[教师引导]同学们,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母亲河,她一方面用她宽广的胸膛养育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一方面她又桀骜不驯,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决口、改道,给两岸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仅在汉朝,就多次决口,给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治理黄河、使黄河变害为利,就成了两汉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请同学们看书前两段的大字内容。看看两汉是怎样治理黄河的。看完之后,要求同学们要把主要内容复述一次。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两汉时农业发展的表现:水利的兴修,农具的改进,农作物的种植。
2.掌握两汉时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丝织技术的提高和冶炼技术的进步。
3.掌握两汉时商业繁荣的表现;城市的兴盛,交通的发展,商业场所的出现(专门),商品种类的增多以及了解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教学难点
1.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2.重农抑商政策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辩证关系。
难点突破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两汉时期的经济成就,找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联系,从而归纳出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1.联系讲解法。对于黄河在两汉时常决口的原因要联系前面学过的内容讲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问题有一种追本溯源的精神。
冶铁效率和铸造技术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铁器的普遍使用,考古发掘资料证明,东汉时期的铁制用具已普遍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教师过渡]关于汉代手工业方面的成就,我们先讲这么多,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图示:
[投影显示]
同学们,从这个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到,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是商业发展的前提。前面我们学过了汉代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汉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否促进了商业的进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 军事、外交
类 别
兴修 水利
成
汉武帝 西汉_________治黄河 王景 东汉明帝派________治黄河 犁壁 耕犁安装__________ 耧车 播种工具______________ 二牛抬杠 牛耕使用__________的耕作方法 南 水稻 使用 、北
就
农 业
生产 工具 耕作 技术 农作物
9、汉朝时实行的对我国后世的经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政 策是(A)
A、重农抑商政策 C、统一度量衡、货币 B、休养生息政策 D、大力兴修水利
10、与两汉时期人称东、西二京相对应的两个城市分别是 今天的( D ) A、西安、洛阳 B、长安、洛阳
C、洛阳、西安
D、洛阳、长安
1.亲临治河工地命令文官武将去背柴草堵塞
动脑筋:
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 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的卵, 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 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
这些规定太死了,买 东西很不方便。鸟有 益鸟,有害鸟,捕杀 害鸟是对的。
这些规定很对, 有利于市场管理 和环境保护。
总结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和手 工业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是我国的骄傲。
重点
两汉经济的发展的表现,农业和 手工业的发展成就。
难点
正确分析和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 的原因。
朕要亲自治 黄河,看它 还决口不?
汉武帝
结果:八十多年里,黄河下游没 有发生过大水灾
你去修河吧。
小麦
桑麻
广泛种植
手 工 业 商 业
丝 织
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铁制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2)掌握两汉时期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分析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联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2)运用比较法,分析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两汉时期经济政策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兴趣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客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2)两汉时期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两汉时期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2)两汉时期经济政策的作用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两汉时期的历史背景;(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两汉时期中国经济有哪些特点?2. 教学内容与活动:(1)农业发展:讲解两汉时期的耕作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农作物种植等,引导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原因;(2)手工业发展:介绍两汉时期的纺织、冶金、陶瓷等行业,分析手工业发展的原因;(3)商业发展:阐述两汉时期的市场贸易、货币流通、商业都市等,引导学生认识商业发展的原因;(4)经济政策:讲解两汉时期的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市场管理政策等,分析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2)小组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理解程度;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原因的认识;五、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查阅资料,比较两汉时期与先秦时期经济发展的异同;2.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直观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3. 专题研究:鼓励学生深入研究两汉时期某一经济领域的发展,如农业、手工业或商业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请说出史料中的人物、发明及意义
水排
? 水排的用途:水力鼓风冶铁;
? 水排的优点:节约人力、畜力、供风稳定, 能量大、炉温高、提高冶铁质量。
? 水排的评价: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 年。
马王堆长寿绣
马王堆长寿绣
方格纹毛织品
灯宫信长汉
? 宫灯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 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 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 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故名。
? 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 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 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堪称“中华第一 灯”。采取分别铸造,然后合成一整体的方法。 考古学和冶金史的研究专家一致公认,此灯设计 之精巧,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在汉代宫灯中首屈 一指。
类别
成就
兴修水利
汉武帝治理黄河,汉明帝 时王景治理黄河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1、黄河的治理 ? 汉武帝治理 ? 东汉明帝治理 ——王景主持
2、农业的进步
? 耕犁: 安装犁壁 二牛抬杠耕作 ? 耧车: 播种工具
? 桑麻广泛种植 ? 南水稻、北小麦
二:手工业的发展
二、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 ? 提花机的使用
? 染色技术
2、冶铁业
? 水排的发明: 杜诗(东汉) 早欧洲1千年 ? 铁器逐步取代青铜 ? 钢材的出现
农作物
汉武帝治理黄河 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耕犁安装了犁壁 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南北分别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 桑麻广泛种植
? 丝织和冶铁 丝 织 技术的提高 冶 铁
? 商业的繁荣 东西二京
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探索两汉时期经济的兴盛和繁荣,了解这一时期的经济背景和主要特点,包 括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和交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
两汉经济的背景
了解两汉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是理解这一时期的关键。该时期的政治稳定和农业生产的增长为经济的发展创造 了有利条件。
3 粮食储备
土地制度的改革使农民能 够拥有并耕种自己的土地,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建立了良好的粮食储备系 统,确保了民众的温饱。
两汉手工业的兴起
两汉手工业的繁荣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工匠们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制作出各种精美的产品。
两汉商业的繁荣
繁忙的市场
两汉商业兴旺,市场上充满了各 种各样的商品和商贩。
运河和道路的发展使商品能够迅速到达各地,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两汉文化的繁荣
两汉时期不仅是经济繁荣的时期,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文化交流和艺术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贸易路线
火车桥路是当时繁忙的贸易路线 之一,连接了不同地区的商业活 动和交流。
货币的使用
使用货币促进了交易和商品流通, 方便了商业的发展。
两汉货币和交通的发展
1
货币的兴起
两汉时期的货币系统逐渐发展完善,各种型号的铜钱开始广泛流通。
2
交通网络的建设
随着交通网络的建设,商品的运输更加便捷和高效。
3
运河和道路的重要性
两汉经济的主要特点
多元化
两汉经济表现出多样性,涵盖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多个领域。
发达的商业网络
创建了广泛的商业网络,促进了商品的交流和物质的流动。
技术的进步
新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的引入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
看书了解汉代的冶铁技术。在中间找出汉代冶铁业进步的表现。
为了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从城市规模、布局、商业活动等方面找出两汉城市繁荣的表现。
作业设计
学程导航第43页尝试训练1-5题
44页自主检测1-4题
种桑是为养蚕,种麻为了织布。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工具先进:提花机
织技高超:花纹精美
染技非凡:色彩多样
水排、水力鼓风冶铁
铁农具数量增多、钢材制作兵器
水排是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其用途是水力鼓风。
统一货币和盐铁官营
四、小结课文。
对照板书梳理本课的重点内容。
五、作业
讨论43页的第4题。这些规定对不对。
养蚕可以收蚕丝,丝可以制成丝织品,麻可以织布。而丝织、麻织都属于手工业的范畴。那么广泛地种桑
挂“秦汉关中水利图”
看看两汉是怎样治理黄河的。看完之后,要求同学们把主要内容复述一次。
阅读课本上第一个子目下面的第一段小字内容,说一说,田蚡为什么不让武帝治河?汉武帝为什么会听他的话?
看第一子目里第二段小字内容,把农业在汉代发展的表现全找出来。
二、预习讨论
对照预习题阅读课文。
讨论展示。
三、自主学习
农业的发展。学生看书并复述。
两汉时大规模治理黄河有两次,一次是汉武帝时,一次是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
田蚡是为了个人私利不让治河的。因为他的田产在黄河北岸,河道南移,可使他的田地免除水患。
耕作工具:
犁壁出现、二牛抬杠法
播种工具:耧车
课本上提到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植桑树,还出现了‘千亩桑麻’的大规模经营。”请同学们想一下,种桑、种麻是为了什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第十三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入:首先我们对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来回顾一下,经过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的风雨夹击,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西汉之初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怎样的景象?统治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又是如何做的呢?(P67)生:经济萧条、国家贫困、一片荒凉的景象。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徭役、兵役负担,注重农业发展。
汉武帝时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上的大一统。
[师]经过统治者的治理,西汉经济有了发展。
东汉时期统治者也励精图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两汉经济的发展这一节。
首先,请同学们分成三组自由阅读,了解本课的大致概况,然后分别进入实况:以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的身份介绍自己的国家和生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教师适当加以指导。
(10分钟)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师]:在两汉时期,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使黄河之水变的水旱从人,统治者都采取了什么措施?生:汉武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
(学生复述)[师]:由此看来,两汉时大规模治理黄河有两次,一次是汉武帝时,一次是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
[板书]汉武帝时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补充:黄河原称“河水”,西汉初年开始有了黄河的称呼。
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状况良好,适合农业生产。
中游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
下游气候湿润,湖泊较多。
秦汉时期,这一区域的森林开始遭到破坏。
到了秦始皇时期,因大兴宫室,砍伐殆尽。
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水泥沙含量增多,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升,黄河开始泛滥。
因此,治理黄河成了汉朝统治者不得不时常关心的大事。
汉武帝与东汉明帝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正是认识到了“农业是天下之本,水利是农业之本”。
不过同学们应该明白的一点是汉武帝也不是一开始就想治理黄河的,他对黄河水患的认识有一个可以说是相当漫长的过程。
听任黄河水泛滥了二十多年,直至影响到了国家财政收入,他才下决心治河的。
现在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动脑筋题目?生:田蚡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不让治河的。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西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 13 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4.重点: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5.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策略]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板书设计一、农业成就:1.水利:汉武帝亲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2.农业的发展:安装犁壁(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西汉时出现播种工具耧车;北麦南稻;种植桑树。
二、丝织业:汉朝使用提花机。
三、冶铁业:杜诗发明水排,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四、经济措施:1、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铸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五、商业的繁荣:东西二京的繁盛[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各采用了什么经济政策?出现了什么局面?(西汉初年统治者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奖励农耕,提倡节俭,使“文景之治”的局面出现;东汉初年,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出现了“光武中兴”)导入新课由于汉朝统治者对经济的重视,使两汉的经济比前代有了很大发展。
让学生朗读课文导言,导入新课。
(板书: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古代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所以首先让我们看看当时的农业有什么进步?一、农业的进步(板书)1.水利(板书)(投影黄河水咆哮的画面)在农业发展的相关因素中,水是极其重要的。
山东省滕州市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一、教材内容分析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一统时期,长达400年的统一局面,两汉经济也使封建经济出现了一个发展高峰。
这一课是汉武帝大一统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我国今天经济的建设也有借鉴作用。
二、课程标准了解两汉经济成就。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汉水利与农业的进步、手工业的提高、商业的繁荣2 、体会“两汉盛世”名不虚传(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综合归纳能力2、通过思考和概总结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能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2)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认识重大发明对社会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四、重难点重点:治理黄河,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难点:在学习古代生产史中的科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想象力。
五、教学过程课堂总结(设计意图:本课文化史知识涉及面广泛,知识琐碎,因此在总结本课时,引导学生列表归纳,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文化史知识提供借鉴,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六、课堂检测工具的发明与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下列图片是汉代两项重要的发明。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图二(1) 图一中新型播种工具的名称是什么?它是何时发明的?它的发明有什么作用?(2)图二中的机械叫什么?是谁发明的?有何作用?它的利用比欧洲早多少年?七、板书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1、汉武帝时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2、农业工具:犁壁、二牛抬杠法、耧车3、农作物二、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1、提花机、染色2、水排三、商业的兴盛八:教学反思初一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运用生活实际的经验作为切入点,抓住学生对炒钢技术的好奇,在课堂导入时激发学生学习两汉经济发展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利于创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53张ppt)课件(共53张PPT)
杜诗水排
杜诗,河南汲县(今卫辉)人。光武帝时,任侍御史。 建武七年(公元31年),在任南阳太守时,通过总结前人劳 动生产经验而创造出水排(水力鼓风机),运用水力传动机 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 具,用力少而见效多。他还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池,使郡 内富庶起来。有“杜母”之称。南阳人称赞说:“前有召父 (召信臣),后有杜母”。
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汉代的丝织业
汉代的丝织水平技术已经十分高 超,不仅被国内的人民所喜爱,还受 到外国人民的欢迎。
2.汉代的冶炼技术
汉代的冶炼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 先进的。
古代织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提花机
提花的工艺方法源于原始腰机挑花,汉代时这种工艺 方法已经用于斜织机和水平织机。通常采用一蹑(脚踏板) 控制一综(吊起经线的装置)来织制花纹,为了织出花纹, 就要增加综框的数目,两片综框只能织出平纹组织,3—4 片综框能织出斜纹组织,5片以上的综框才能织出缎纹组织。 因此,要织复杂的、花形循环较大的花,必须把经纱分成 更多的组,多综多蹑的花机逐步形成。据《西京杂记》载: 有巨鹿人陈宝光妻所织散花绫“机用一百二十蹑”,这么 多的综蹑织造起来十分烦琐,到了三国时马均“旧绫机丧 功费日乃思绫机之变”改六十综蹑为十二综蹑,采用束综 提花的方法,即方便了操作又提高了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两汉时期是我 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和手工 业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当时居于世界领 先地位,是我国的骄傲。
重点
两汉经济的发展的表现,农业和 手工业的发展成就。
难点
正确分析和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 的原因。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治理黄河
古代的黄河下游经常决口,给当 地的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灾难,汉武帝 和东汉明帝都曾经下令治理黄河。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
武鸣县城厢镇七年级上册历史学科导学案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水利兴修、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2、掌握汉武帝在经济上实现大一统的措施;3、从东、西二京的繁华体会汉朝商业的繁荣。
重点:1。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2。
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难点:正确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自主预习】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P72—P73)1、治理黄河(1)汉武帝的措施(2)汉明帝的措施2、农业(1)新式农具:新的方法:(2)农作物:二、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P73—P74)1、丝织业的发明:2、冶铁业的发明:水排(1)时间(2)发明者(3)作用(4)地位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P74)1、大一统的经济措施:2、商业繁荣的表现:(1)西汉的都城长安……东西二京。
(2)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市。
(3)市场上商品繁多。
(4)车马行人熙熙攘攘【合作探究】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3点)【能力提升】1.两汉时期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有哪些?2。
材料解析题材料一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
他在位50余年,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
材料二作为古都,洛阳的沉稳厚重可以与西安相提并论。
……河图洛书、龙门石窟、白马寺、牡丹花,沧桑与厚重、灵秀与妩媚,洛阳这扇古都之门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沉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2﹚、材料二中的西安与洛阳在两汉时期被称为什么?表现了两汉的什么情况?【达标测评】1.对于黄河的治理,汉朝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A.汉高祖汉明帝 B.汉景帝汉文帝C.汉武帝汉明帝 D.汉武帝光武帝2.东汉时期,主持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A、杜诗B.张衡C.王景D.郦道元3.我国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是在()A.西周B、春秋C.秦朝D.汉朝4.汉武帝在经济上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有①收回地方铸币权②盐铁官营③统一铸五铢钱④奖励工商业()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5.发明水排的是()A.杜诗B.张衡C.王景D.郦道元6.西汉的都城和东汉的都城非常繁华,其根本原因是()A.两汉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B.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商品繁多C.城市人口多D.街道宽阔笔直,长安城内有较完备的排水沟和下水道。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两汉经济的发展
• 两汉是指哪两个王朝? • 使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的皇帝是谁? 他在政治上、思想上了分别采取了什 么措施?
• 1、农业的进步:①两汉时期有哪两位皇帝对 黄河进行了治理?取得了怎样的成效?②汉代 的农具、耕作技术有什么新变化? • 2、手工业的发展:汉代的丝织业和冶炼技术 有哪些提高?其中最让我们自豪的发明成就是 什么? • 3、商业的繁荣:①汉武帝实现经济上的大一 统采取了什么措施?②东、西二京指的是两汉 时期的哪两座城市?汉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 对商业实行怎样的政策?
三、商业与城市
东汉集市画像砖
1.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1)内容:
• 铸币权与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 钱币:五铢钱 秦朝已统一了 货币,西汉时 为什么又统一 (铸造)?
“五铢”钱
(2)作用:
①抑制奸商牟取暴利 ②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③实现经济的大一统
2.繁华的二京: 西京:长安 东京:洛阳
什么叫“市”?
汉 明 帝 刘 庄 画 像
你去修河吧。 结果: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 有改道。
是,臣遵旨
王景
一、农业
1.治理黄河
思考:书本 P72“动脑筋”
①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 ②东汉明帝时期: 王景修筑黄河大堤, 使黄河八百多年未改道。
犁
壁
提高了耕作效率,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二牛抬杠耕犁法,始于西汉, 优点是节省劳力。
二、手工业
1.丝织业: ①提花机
②染色技术提高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漏印敷彩纱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素纱衣(仅重49克)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今河南卫辉人 也)。”“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 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 力少,具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 杜诗传》 请说出史料中的人物、发明及意义
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05 两汉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农业技术的继承和发展
01
两汉时期农业技术的创新和积累,为后世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
础。
商业贸易的开拓
02
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繁荣,为后世的商业
交流提供了借鉴。
货币制度的演变
03
两汉时期的货币制度为后世的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提供了参考。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汉朝继承并发展秦朝经济
汉朝建立后,继承了秦朝的经济制度,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两汉经济的发展阶段
汉初休养生息
汉初实行黄老思想,推行休养生息政 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鼓励生 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王莽新政与东汉中兴
王莽时期实行新政,试图通过土地国有化 等手段解决社会矛盾,但新政失败后东汉 时期实行中兴政策,恢复了经济的繁荣。
毛纺织业
汉代毛纺织业也有一定发 展,主要原料为羊毛、驼 毛等,产品有毛布、毡等。
冶铁业的发展
铁矿开采
汉代铁矿开采技术不断提 高,规模不断扩大,为冶 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炼铁技术
汉代炼铁技术不断进步, 出现了多种炼铁方法,如 块炼铁、生铁等。
铁器制造
汉代铁器制造广泛,涉及 农具、兵器、工具等多个 领域,品种繁多。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销往西方,同时西方的宝石、香料、 药材等也传入中国。
货币与金融的发展
两汉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货 币与金融体系也得到了发展。
官方铸造的铜钱成为主要的流通 货币,同时私人钱庄也大量涌现, 从事货币兑换、存放款等业务。
金融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商业交易 的便利化,降低了交易成本,为 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上课版)
剑
学会总结
两汉时期促使农业进步的科技发明有哪些?
杜诗发明的水排
犁壁
二牛抬杠
水排
郡国自由铸钱,造成币制混乱,物 价上涨,威胁中央财政。 (货币不统一)
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 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经济大一统) 意 义:
五 铢 钱
①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
②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③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洛阳
规模宏大,被称
为东西二京。长安城里还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
市
”。
试一试,你肯定能行!
1.东汉时,负责治理黄河的著名水利专家是( ) A 卫青 B 王景 C、张骞 D 张角 2.耧车是一种新型( ) A交通工具 B播种工具 C收割工具 D灌溉工具 3.铁器数量大为增加,铁制兵器已取代青铜是在( ) A汉代 B秦代 C战国 D春秋 5、汉武帝时,中央统一铸造的钱币是( ) A圆形方孔铜钱 B五铢钱 C铲形钱 D刀形钱 6.水排的发明者是( ) A.李冰 B.杜诗 C.商鞅 D.王景 7.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一种鼓风冶铁的工具,它的名称是( A.提花机 B.耧车 C.水排 D.犁壁 8.被称为“东西二京”的城市是:( ) ①咸阳 ②长安 ③洛阳 ④长平 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③④
B
B
B A 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
冶铁工具
C
)
水灾。
2.东汉汉明帝令水利专家 王景 主持修筑黄河。
3.汉代的丝织品不仅已经使用 提花机 ,而且染色的技术也很高。 4.东汉的南阳太守
杜诗 发明了水排,它是一种 冶铁 工具。 汉 朝。 五铢钱
。
5.铁制兵器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是在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返回
汉 代 长 安 城 示 意 图
西市 东市
返回
东 汉 市 集 画 像 砖
返回
�
西汉时期大规模治理黄河是在( 西汉时期大规模治理黄河是在(C )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 , C,汉武帝时期 D,汉景帝时期 , , 西汉时发明的新兴播种工具是( 西汉时发明的新兴播种工具是(C ) A,犁壁 A,犁壁 B,筒车 B,筒车 C,耧车 C,耧车 D,水排 D,水排 我国铁制兵器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是在( 我国铁制兵器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是在(C ) A, A,战国时期 B,秦 C,汉代 B, C, D, D,魏晋 汉武帝时由中央统一铸造发行的货币是( 汉武帝时由中央统一铸造发行的货币是( A) A,五铢钱 B,圆形方孔半两钱 A,五铢钱 B,圆形方孔半两钱 C,铲形和币 C,铲形和币 D,刀形币 D,刀形币 与两汉时期人称东, 与两汉时期人称东,西二京相对应的两个城市分别是今 天的( 天的(D ) A,西安,洛阳 B,长安,洛阳 ,西安, ,长安, C,洛阳,西安 D,洛阳,长安 ,洛阳, ,洛阳,
返回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盐铁经营权 1.西汉时,汉武帝统一将地方的 铸币权和 收归于中央,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统一铸 造五铢钱.
2.汉朝出现了繁华的大都市,最大的是西汉的 长安 和东汉的洛阳,人称东西二京.出现了专门的商业 区," ". 市
动脑筋: 动脑筋:
看上面的西汉平面图, 看上面的西汉平面图,再对 照今天城市的市场分布, 照今天城市的市场分布,想 一想, 一想,东市和西市为什么在 城的边缘?又为什么用墙围 城的边缘? 了起来? 了起来?
第1 了所 需原 材料
多余的 农产品 需要交 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____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学习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课堂导入:1、引导学生复习前课内容导入,如提问: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出现了什么局面?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一、农业的成就:1、水利:西汉__________、东汉__________治理黄河2、农具: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手工业的成就1、丝织业:①______________②代表____________2、冶铁业:①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铁制兵器代替青铜兵器。
③_________我国最早发明炒钢技术三、商业繁荣:1、大一统的经济措施及作用:_________________2、东西二京:长安、洛阳①规模宏大:人口_________、________。
②布局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商业区___________市合作探究: 1.讨论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 2.P72页动脑筋精讲点拨:1. 讲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为两个方面讲解:一是农具的改进,包括犁壁和耧车的发明;二是牛耕技术的改进,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法。
2.两汉农业的进步表现在兴修水利、农具的改进和农作物的种植三个方面。
3.提花机是一种提花设备,能在织物上织出花纹。
4、解释五铢钱。
并同秦朝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比较。
5.强调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进步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兴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
B、汉文帝时期 D、汉景帝时期
2、东汉明帝时主持治理黄河的是(
A、王景
C、李冰
B、史禄
D、窦固
A
)
3、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是在 ( C)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4、西汉时发明的新型播种工具是( C) A、犁壁 B、筒车 C、耧车 D、水排
提花机
素纱襌衣
长沙马王堆一号 汉墓女主人辛追
水排(东汉杜诗发明)
自学指导三 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1、汉武帝时将地方的 权 和 权收归中央,统一铸 造 ,抑制了大商人 , 增加了中央的 ,实现 了 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 和东汉的 都城 ,规模宏大,人称 东西二京。城里有专业的商业区, 叫做“ ”。
朕要亲自治 黄河,看它 还决口不?
汉武帝
结果:八十多年里,黄河下游没 有发生过大水灾
你去修河吧。
汉明帝
பைடு நூலகம்
王景 结果:被淹没的土地又变成了良田;以后 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是,臣遵旨。
汉代牛耕图
图为二牛 一人的犁 耕法比当 时的耦耕 法效率高
犁
壁
提高了耕作效率,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耧车
它大大地加快了播种的速度,提高了播种质量。
自学指导二 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 , 而且染色的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 的 ,呈现出万紫千红的 。 2、20世纪70 年代,在 发掘的 汉墓中,出土了许多绚丽多彩的丝织品。 其中的一件 是稀世珍宝。 3.汉代 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先列。 东汉的南阳太守 ,发明了 , 利用 冶铁,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冶铁 质量,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 年。
西京:长安 东京:洛阳
特点: 规模宏大
人口众多
设施完备 市场独立
合作探究
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
⑴ 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为社会经济的 发展奠定基础; ⑵统治者实行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 施,如重农、兴修水利等,为社会经济的 发展提供了保障; ⑶科学技术的进步,如:农业、手工 业方面的成就,为商业社会经济的发展创 造了条件。
横山县第二中学
冯海龙
壶口瀑布
自学指导一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西汉时比较彻底地治理黄河是 。 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 主持修河。经 过几十万人一年的辛勤劳动,疏通黄河, 修筑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 2、农业方面出现新型播种工具 、 耕作使用 的技术,耕犁已安装了 便于翻土碎土的 。 3、农作物方面北方种植 ,南方种 植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村出 现了“ ”的大规模经营。
小
结
类别 农业 兴修水利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农作物 手工业 丝织业 冶铁业 商业 成就 西汉武帝治理黄河 东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 安装犁壁、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二牛抬杠 南种水稻北种小麦、桑麻广泛种植 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高超 杜诗发明水排 东西二京——长安、洛阳 专门商业区——市
1、西汉时期大规模治理黄河是在( A、汉高祖时期 C、汉武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