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

合集下载

全国反兴奋剂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全国反兴奋剂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全国反兴奋剂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全国反兴奋剂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遵循“预防为主、教育为本”的反兴奋剂工作原则,按照体系化、模式化、规模化、创新化的教育工作思路,在2016年6省市反兴奋剂教育项目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并初步建立全国反兴奋剂教育工作机制,切实提高体育运动参与者和公众的反兴奋剂意识和能力。

二、工作目标通过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展三种教育模式、学习运用三个宣教平台,让反兴奋剂教育项目切实服务于专业运动员及辅助人员;让反兴奋剂教育活动逐步走进体育参与者及社会公众;让反兴奋剂教育工作努力成为价值观为基础的社会教育。

三、总体要求根据《反兴奋剂管理办法》的规定,中国反兴奋剂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负责制定本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遵照组织实施。

(一)实施时间。

本方案的工作周期为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

(二)组织结构。

中心及各单位主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中心教育预防处及各单位反兴奋剂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执行小组,并指定联络人负责全年度工作协调和调度工作。

(三)报告机制。

各单位需在4月10日前,将本单位“年度反兴奋剂教育工作计划表”发送至中心,中心负责汇总制定总体推进计划。

各单位需在实施期间定期填写“季度实施情况报表”发送至中心。

各单位需在本方案实施期间做好数据统计工作,并在实施期末连同工作总结报送中心(报表模板待定)。

四、工作项目(一)推广三种教育模式1. 准入制度反兴奋剂教育准入制度是指运动员及辅助人员在入队、注册及参加重大赛事前,必须接受反兴奋剂教育,通过完成学习、考核、承诺、审批等准入工作后,方可取得资格的工作制度。

此项制度自2009年由国家体育总局设立以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及社会影响,但目前仅在省级以上大型综合性赛事及部分省市入队注册中实施。

工作要求:(1)全运准入。

2017年天津全运会反兴奋剂教育准入工作将由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工作通知将于2017年3月份编发),各单位要根据通知要求配合执行本单位参赛运动员及辅助人员的准入工作。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兴奋剂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健康和公平竞争的体现。

为了打击兴奋剂的使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反兴奋剂政策措施,并积极开展反兴奋剂的教育宣传活动。

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已成为当前反兴奋剂工作的重要任务。

目前,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强制性的反兴奋剂教育我国各级体育管理部门规定,所有参加竞技体育赛事的运动员必须接受反兴奋剂教育,了解兴奋剂的危害和后果,明确自己拒绝使用兴奋剂的决心。

这种强制性的反兴奋剂教育不仅适用于职业运动员,还适用于学生运动员以及业余爱好者。

为了确保运动员能够真正理解反兴奋剂教育的内容,教育过程中一般会组织讲座、培训、答题等多种形式,检验和巩固学习成果,落实学习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反兴奋剂教育模式在我国也逐渐得到推广。

数字化反兴奋剂教育主要使用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提供反兴奋剂信息,具有方便、快速、及时的优点。

比如,针对广大消费者用户和体育运动员的“反兴奋剂知识普及APP”等应用程序,提供反兴奋剂知识、实用技巧、更新动态、答题考试等全方位的教育活动,确保运动员能够学习和记住反兴奋剂的知识。

在我国的反兴奋剂工作中,反兴奋剂教育不仅适应于体育界和学生群体,针对公众和群众的反兴奋剂教育也逐渐得到了重视。

全员反兴奋剂教育主要以体育教育和青少年健康教育为重点,推进反兴奋剂理念和精神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培养公民意识和体育素养,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营造全民抵制兴奋剂和追求健康生活的氛围。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与国际接轨,开展国际反兴奋剂教育交流。

我国多次参加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举办的国际反兴奋剂教育研讨会和培训班,共同探讨反兴奋剂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技术,比如,利用国际交流平台,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积极推行针对性、创新性、常态化的反兴奋剂教育活动,提高我国运动员反兴奋剂的意识和素质。

总之,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是目前我国反兴奋剂工作的重要任务,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要深化反兴奋剂教育的创新,引进先进技术,积极开展反兴奋剂教育活动,营造公正、公平、健康的竞技环境。

反兴奋剂教育路径之研究--基于社会控制理论的视角

反兴奋剂教育路径之研究--基于社会控制理论的视角

Sport Science Research收稿日期:2020-01-20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研究重点项目(2019-B-20)。

作者简介:王克阳,男,硕士,助教。

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法学。

E-mail:****************。

作者单位:上海政法学院体育法治研究院,上海201701。

反兴奋剂教育路径之研究———基于社会控制理论的视角由于盛名、厚利、重奖刺激带来的效应,一部分竞技体育参与者并不总是自觉遵守运动竞赛的行为规范,不断发生兴奋剂“越轨”行为,给体育秩序带来混乱和阴影;另一方面,兴奋剂的使用也呈现下移趋势,近年来在体育专业学生和中高考体育加试考生身上兴奋剂违规事件屡有发生,我国反兴奋剂的形势日益紧迫与严峻。

反兴奋剂工作的目的不在于在发生违规时进行反兴奋剂教育路径之研究———基于社会控制理论的视角Sport Science Research处罚和惩治,而在于防患于未然,通过加强对体育运动参与者的教育,让他们将反兴奋剂内化为自觉行为,有效地实现体育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鉴于此,本文在审视我国反兴奋剂教育研究现状的前提下,剖析其凸显的问题,阐述社会控制理论视角下反兴奋剂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基于社会控制理论的启示,探讨反兴奋剂教育的应对策略,以使社会控制的功能在反兴奋剂教育中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检索数据得知,当下有关反兴奋剂教育的发文呈波浪型的上升趋势,前期的两个波峰分别出现在2006年和2009年,此后在2015年出现最大波峰。

究其原因,《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国际公约》于2005年获得通过,作为第一个全球性的体育运动中反对使用兴奋剂的公约,对各国政府级别间的反兴奋剂法律框架提供了参考,将反对违反社会道德和社会价值及危害运动参与者健康的行为作为一项义务,促使各公约国打击使用兴奋剂,对世界范围内的反兴奋剂行动产生着重要影响[1];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围绕着2009年实施版《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的修订,我国从国家层面开展反兴奋剂的相应建设活动,如中国反兴奋剂中心的成立,国家体育总局、海关总署、药监局等部门出台一系列反兴奋剂的法律法规,针对各级运动队开展宣誓及签署承诺书等多种形式的反兴奋剂教育活动等[2];2015年我国颁布施行了《反兴奋剂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体育运动中兴奋剂管制通则》(以下简称《通则》),这些新规促进了我国反兴奋剂工作的法治化和规范化———《办法》完善了行政管理和处罚相关内容,《通则》则丰富了兴奋剂检查程序、兴奋剂违规禁赛处罚等技术操作层面,两者引起了学界对反兴奋剂法治化讨论的高度关注[3]。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随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兴奋剂问题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关切焦点。

我国一直积极参与国际反兴奋剂合作,不断加强反兴奋剂工作力度。

为了提高运动员的自觉性、主动性,我国开始探索一种更加全面、系统的反兴奋剂教育模式。

1. 背景与现状我国体育事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兴奋剂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兴奋剂不仅损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而且对体育的公正性和公信力构成了威胁。

我国加大了反兴奋剂力度,不仅提高了检测手段的灵敏度,还开始注重运动员的反兴奋剂教育。

2. 教育目标与内容我国反兴奋剂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运动员的道德观念、自律意识和拒绝兴奋剂的能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育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2.1 道德观念的培养运动员需要深刻理解使用兴奋剂的危害,明白这不仅是对自身身体的伤害,更是对体育精神和公平竞争的背叛。

教育机构通过讲解典型案例、举办座谈会等形式,引导运动员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2.2 自律意识的强化自律是预防兴奋剂滥用的有效手段。

通过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规范的生活作息,运动员能够更好地抵抗外部诱惑,提高拒绝兴奋剂的能力。

教育模式中注重培养运动员的自我管理和责任心。

2.3 兴奋剂知识的普及运动员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兴奋剂、其作用机制以及对身体的影响。

通过开设专业课程、提供在线学习资源,让运动员对兴奋剂有系统、深入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兴奋剂抵抗力。

2.4 个体差异的尊重不同运动员在面临压力、竞争环境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

教育模式应当尊重运动员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体化的辅导和支持。

通过心理辅导、团队建设等方式,增强运动员面对困境时的心理韧性。

3. 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为了更好地实现反兴奋剂教育的目标,我国开始尝试一些创新的教育模式:3.1 多元化的教育形式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以讲座和培训为主,但现代社会注重多元化的教育形式。

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移动应用等平台,运动员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兴奋剂知识,提高学习的便捷性和趣味性。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近年来,我国在体育运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绩,越来越多的优秀运动员崭露头角,赢得了国内外比赛的金牌。

兴奋剂问题也随之而来,给我国体育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探讨我国当前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我国目前的反兴奋剂教育工作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开展:一是学校教育,主要包括中小学和大学,通过体育课、健康教育等课程进行相关教育;二是社会宣传,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进行相关宣传;三是体育组织和俱乐部,针对运动员、教练员进行专门的反兴奋剂教育培训。

这些途径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现有的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在学校教育中,很多学校对兴奋剂教育并不重视,很多学生对这一问题的了解程度并不高;社会宣传中,很多只是简单的口号和宣传画面,缺乏深度和系统性的教育;体育组织和俱乐部的培训也往往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教育内容。

需要建立更为全面、系统的反兴奋剂教育体系,包括系统性的教材、课程和培训计划,更加科学和专业地进行反兴奋剂知识的普及和教育。

反兴奋剂教育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

现有的教育内容大多只是简单地告诫运动员不要服用兴奋剂,或者宣传兴奋剂的危害,缺乏更加科学的阐述和解释。

需要引入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权威专家的解说,让运动员和教练员更加深入地理解兴奋剂的危害和禁止的原因,从而增强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反兴奋剂教育缺乏追踪和评估机制。

目前,很多反兴奋剂教育只是一次性的宣传和培训,缺乏长期的跟踪和评估。

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反兴奋剂教育管理体系,包括对学校和社会宣传的教育效果进行定期的评估,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对体育组织和俱乐部的培训计划进行追踪,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成效。

我国当前的反兴奋剂教育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进行改进。

应加强学校教育、社会宣传和体育组织与俱乐部的培训,建立更为全面、系统的反兴奋剂教育体系;引入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权威专家的解说,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建立更加完善的反兴奋剂教育管理体系,进行长期的跟踪和评估。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兴奋剂是指能够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体育竞赛中。

兴奋剂的使用违背了体育竞争的公平原则,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未来发展也会造成严重伤害。

为了保护运动员的合法权益,我国积极开展反兴奋剂教育工作,并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反兴奋剂教育模式。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我国体育竞赛逐渐回归国际体育界,对于兴奋剂的控制越来越重要。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主要是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运动员、教练员以及体育爱好者普及兴奋剂的危害性和违法性,培养他们抵制兴奋剂的意识。

近年来,我国反兴奋剂教育工作的重点逐渐转向青少年运动员。

由于青少年运动员身心发展尚不成熟,易受外界干扰,对兴奋剂的认识不足,反兴奋剂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在反兴奋剂教育中注重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工作,倡导运动员们在成长过程中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和体育道德观念。

我国也加强了对运动员及其教练员的监管,严格执行兴奋剂禁令,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除了传统的宣传教育手段,我国还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反兴奋剂教育模式。

一方面,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等活动,邀请专业人士向运动员和教练员传授兴奋剂知识,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辨识能力。

我国还重视体育道德教育和荣誉体育的培养,通过强化对体育精神的弘扬和传承,引导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明白使用兴奋剂只会短暂获取荣耀,而对于个人价值的培养和社会的认可并不具有持久的作用。

我国通过合作国际组织,开展国际交流,学习先进国家的反兴奋剂教育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反兴奋剂教育模式。

我国也追求兴奋剂检测技术的创新,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以更好地发现和防范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行为。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工作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我国积极开展反兴奋剂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向运动员和教练员普及兴奋剂的危害性和违法性,并培养他们正确的竞争意识和体育道德观念。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兴奋剂,即禁止使用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体育竞技中,可以提高运动员的体力、耐力和反应能力,从而帮助其取得好成绩。

兴奋剂使用不仅违反体育精神,还对运动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兴奋剂的使用,我国开始了一系列反兴奋剂教育的探索。

我国加强了对运动员的教育。

运动员在参加比赛之前,必须参加兴奋剂教育培训。

培训中,运动员将学习兴奋剂的种类、危害和检测方法,以及兴奋剂使用会对其健康和荣誉造成的负面影响。

这样的教育不仅可以让运动员了解到兴奋剂的危害,还可以提高运动员对兴奋剂的警觉性和抵抗力。

我国加强了对教练员的培训。

教练员在培训中要学习如何识别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迹象,以及如何引导和教育运动员。

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他们的身份带给运动员巨大的影响力。

通过加强对教练员的培训,可以提高他们对兴奋剂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和教育运动员。

我国还加大了对兴奋剂的检测力度。

我国建立了严密的兴奋剂检测网络,运动员在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等多个阶段都会接受兴奋剂检测。

检测结果会被公开,并根据规定对违规使用兴奋剂的运动员进行处罚。

这种公开和惩罚机制可以警示运动员不要使用兴奋剂,也可以保护竞争的公平性。

我国还积极开展了反兴奋剂宣传活动。

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渠道,向公众普及兴奋剂的危害,提高人们对兴奋剂的认识和抵制意识。

组织兴奋剂知识竞赛、篮球比赛等活动,调动大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大众对兴奋剂问题的关注度。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通过加强对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教育培训,加大对兴奋剂的检测力度,以及开展宣传活动,可以有效减少运动员对兴奋剂的使用。

反兴奋剂教育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手段,以保护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竞技公平性。

反兴奋剂教育准入制度

反兴奋剂教育准入制度

反兴奋剂教育准入制度一、引言在当今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的使用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兴奋剂不仅损害运动员的健康,也严重违背了体育的公平竞争原则。

为了保护运动员的健康和维护竞技体育的公正性,各国纷纷制定了反兴奋剂政策。

本文将探讨反兴奋剂教育准入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实施该制度。

二、反兴奋剂教育准入制度的背景和意义2.1 兴奋剂的定义和危害兴奋剂是指能够提高运动员体力、增强运动能力,并具有一定毒副作用的物质。

兴奋剂的使用不仅违背了体育的公平竞争原则,还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兴奋剂的滥用可能导致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2.2 反兴奋剂教育的重要性反兴奋剂教育是预防和打击兴奋剂滥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运动员了解兴奋剂的危害和反兴奋剂政策的重要性,可以增强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滥用兴奋剂。

此外,反兴奋剂教育还可以增加运动员对公平竞争的认同感,提高体育比赛的公正性。

三、反兴奋剂教育准入制度的实施3.1 制定反兴奋剂教育准入制度的必要性制定反兴奋剂教育准入制度是为了确保运动员在参与竞技体育前必须接受充分的反兴奋剂教育。

只有通过反兴奋剂教育的运动员才能获得参与比赛的资格,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兴奋剂的滥用。

3.2 反兴奋剂教育准入制度的具体实施步骤3.2.1 设立反兴奋剂教育课程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层次的运动员,制定相应的反兴奋剂教育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兴奋剂的定义、兴奋剂的危害、反兴奋剂政策的重要性等,旨在增强运动员对兴奋剂滥用的认识。

3.2.2 制定反兴奋剂教育考核标准制定反兴奋剂教育的考核标准,要求运动员必须通过考核才能获得参赛资格。

考核内容包括兴奋剂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兴奋剂滥用的态度等。

3.2.3 建立反兴奋剂教育宣传平台建立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定期发布反兴奋剂教育相关信息。

通过宣传平台,向广大运动员普及兴奋剂滥用的危害,提高运动员对反兴奋剂教育的重视程度。

3.2.4 加强反兴奋剂教育师资培训培训专业的反兴奋剂教育师资,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

我国兴奋剂风险防控最佳实施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我国兴奋剂风险防控最佳实施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我国兴奋剂风险防控最佳实施模式的构建及应用作者:刘宪哲孙桂芳刘雪琪李树宇刘玉张霈来源:《山东体育科技》2024年第01期摘要: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特尔菲法等,对当下我国兴奋剂风险防控体系进行再审视,并结合中国反兴奋剂管理的具体实践和经验,最终构建出我国新时代兴奋剂风险防控的最佳实施模式,主要由体系建设、制度建设、教育预防、检查、结果管理、三品管理、综合性赛事、合作交流与创新评估自查等9个一级指标、33个二级指标和17个三级指标构成,并将最佳实施模式在实践中进行应用。

新架构的我国反兴奋剂风险防控体系的最佳实施模式是不断完善运动项目的反兴奋剂治理体系的重要体现,是全面落实“零出现”的重要抓手,同时也为国家队和省市运动队反兴奋剂工作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高提供主要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兴奋剂;风险防控体系;最佳实施模式;应用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24)01-0043-06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Optimal Implementation Mod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oping Risk in ChinaLIU Xianzhe1, SUN Guifang2, LIU Xueqi3, LI Shuyu1, LIU Yu1, ZHANG Pei4(1.Tianjin Anti-doping Center, Tianjin 300167, China; 2.Shandong Institute of Sport Science, Shandong 250102, China; 3.Anti-doping Center,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Beijing 100294, China. 4.Dept. of P.E.,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China)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interview and Delphi method, this study reviewed the current Chinese doping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China's anti-doping management, it finally built the best implementation mode of doping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e new era in China. It is mainly composed of 9 first-level indicators, including system construction, institution construction,education prevention, inspection, result management, food-drug-nutrition management,comprehensive competition,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and innovative evaluation and self-examination, as well as 33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17 third-level indicators; and the best implementation mode is applied in practice. The mode is an important reflection of constantly anti-doping governance system improvement,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zero doping emergence", and also provides the main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nti-doping governance syste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governance capacity of the national team and provincial sports teams.Key words:dope;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optimal implementation mode; application收稿日期:2023-06-24基金項目: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中心科研项目(编号:202003);2022年天津市体育局体育科研项目(编号:22BZ04)。

全国反兴奋剂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全国反兴奋剂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全国反兴奋剂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遵循“预防为主、教育为本”的反兴奋剂工作原则,按照体系化、模式化、规模化、创新化的教育工作思路,在2016年6省市反兴奋剂教育项目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并初步建立全国反兴奋剂教育工作机制,切实提高体育运动参与者和公众的反兴奋剂意识和能力。

二、工作目标通过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展三种教育模式、学习运用三个宣教平台,让反兴奋剂教育项目切实服务于专业运动员及辅助人员;让反兴奋剂教育活动逐步走进体育参与者及社会公众;让反兴奋剂教育工作努力成为价值观为基础的社会教育。

三、总体要求根据《反兴奋剂管理办法》的规定,中国反兴奋剂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负责制定本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遵照组织实施。

(一)实施时间。

本方案的工作周期为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

(二)组织结构。

中心及各单位主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中心教育预防处及各单位反兴奋剂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执行小组,并指定联络人负责全年度工作协调和调度工作。

(三)报告机制。

各单位需在4月10日前,将本单位“年度反兴奋剂教育工作计划表”发送至中心,中心负责汇总制定总体推进计划。

各单位需在实施期间定期填写“季度实施情况报表”发送至中心。

各单位需在本方案实施期间做好数据统计工作,并在实施期末连同工作总结报送中心(报表模板待定)。

四、工作项目(一)推广三种教育模式1. 准入制度反兴奋剂教育准入制度是指运动员及辅助人员在入队、注册及参加重大赛事前,必须接受反兴奋剂教育,通过完成学习、考核、承诺、审批等准入工作后,方可取得资格的工作制度。

此项制度自2009年由国家体育总局设立以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及社会影响,但目前仅在省级以上大型综合性赛事及部分省市入队注册中实施。

工作要求:(1)全运准入。

2017年天津全运会反兴奋剂教育准入工作将由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工作通知将于2017年3月份编发),各单位要根据通知要求配合执行本单位参赛运动员及辅助人员的准入工作。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反兴奋剂教育是指对运动员、教练员进行兴奋剂使用宣传教育和道德约束的一种教育模式。

我国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对兴奋剂的反对和防控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的反兴奋剂教育模式,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注重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提高公众对兴奋剂的认知度和对兴奋剂所带来的危害的警惕性。

重点宣传强调“为荣誉而战”的体育道德观念,强调勇于担当,不以任何手段获取不正当的竞争优势。

还对兴奋剂的种类、使用方法、危害等进行深入浅出的科普,使广大体育从业者充分了解兴奋剂的危害和后果。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注重法律监管。

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兴奋剂违规检测和惩罚制度,对违规者进行严肃处理。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反兴奋剂机构的工作,共同打击兴奋剂的使用和销售,维护公平竞争的体育环境。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注重科研创新。

积极支持科研机构进行兴奋剂检测技术的研发,提高检测准确率和灵敏度。

加强兴奋剂检测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检测效率和速度。

持续开展兴奋剂在体内代谢机制的研究,为更好地开展反兴奋剂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注重培养体育道德。

通过各级体育组织和学校开展兴奋剂使用宣传教育活动,培养体育从业者正确的竞争观念和道德观念。

重点加强运动员的体育道德教育,在培养优秀运动员的也要注重塑造他们的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成为社会的楷模和精神力量的象征。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我国将继续加大对兴奋剂的反对和防控力度,推进兴奋剂检测技术的研发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强科研创新和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反兴奋剂工作水平,为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和运动员的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我国的反兴奋剂教育模式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完善。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兴奋剂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何有效地进行反兴奋剂教育,成为了我国体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以及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的反兴奋剂教育主要是通过体育院校、学校、体育俱乐部等各个层面渗透开展的。

在初始化阶段,针对青少年、青年运动员以及相关人员进行大力度和重点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兴奋剂的危害性,增强抵制兴奋剂的意识,并且指导他们进行健康的训练和生活方式。

当前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教育宣传的力度不够,覆盖面和深度有待提高。

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单位和偏远地区,兴奋剂的认知程度远不如大城市和发达地区。

在教育内容和形式方面,缺乏针对性和多样性。

兴奋剂的种类和危害性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但目前多数教育内容还停留在基础知识层面。

监管制度还有待完善。

虽然有许多法规和政策,但实际执行和监督力度不够,导致一些违规行为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在反兴奋剂教育模式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我国加强了反兴奋剂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比如《反兴奋剂管理条例》的颁布,为反兴奋剂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我国大力推动反兴奋剂知识的普及。

通过在各种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中进行反兴奋剂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了社会对兴奋剂问题的关注度和认知程度。

一些学校和体育机构也积极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和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我国还大力推动了反兴奋剂科研和技术创新。

通过科研的力量,不断探索兴奋剂检测技术和手段,提高了兴奋剂检测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还积极开展兴奋剂对策技术的研发,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还开展了关于兴奋剂危害性的深入研究,为反兴奋剂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在未来,我国的反兴奋剂教育模式还需要在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反兴奋剂教育项目试点工作方案

反兴奋剂教育项目试点工作方案

反兴奋剂教育项目试点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遵循“预防为主、教育为本”的反兴奋剂工作原则,按照“搭建平台、构建体系”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共同推进的反兴奋剂教育项目试点工作。

二、试点内容(一)反兴奋剂教育资格准入制度反兴奋剂教育资格准入制度是指运动员及辅助人员必须接受反兴奋剂教育,通过完成学习、考核、承诺、审批等准入工作后,方可取得入队、注册、参赛资格的管理规定。

此项制度自20XX年由国家体育总局设立以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及社会影响,但目前仅在省级以上大型综合性赛事中实施。

试点单位要探索建立本省市反兴奋剂教育资格准入制度,尤其要结合本省市实际情况,将针对运动员及辅助人员入队或注册的反兴奋剂教育环节(反兴奋剂承诺、反兴奋剂知识教育等方式)制度化、常态化。

(二)反兴奋剂教育讲师团反兴奋剂教育讲师团于20XX年正式成立,经过两期培训认证,现拥有来自反兴奋剂中心、省市体育局、体育单项协会、高校等讲师31名。

根据总局工作部署,各省市体校、体育类高校教授反兴奋剂课程的讲师将纳入讲师团统一培训认证。

试点单位将负责组织举办本省市专业队、体校、高校等讲师培训班,反兴奋剂中心派出专家团负责培训及认证工作,合格人员将颁发“反兴奋剂教育讲师资格证书”。

反兴奋剂中心将统一制定讲师团管理办法以及负责课件开发、继续教育等工作,各试点单位负责本省市讲师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反兴奋剂拓展教育活动反兴奋剂拓展教育活动是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创立并推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通过展览展示、知识问答、互动游戏等方式传播反兴奋剂知识和理念。

近年来,反兴奋剂中心将此项活动在国际国内大型赛事、公众体育活动(如马拉松)中广泛开展并自成体系。

试点单位将根据省市实际情况,在大型赛事、群众体育活动期间以及训练基地、学校等地点选择性开展反兴奋剂拓展教育活动。

反兴奋剂中心将统一对活动进行形象标识设计、活动设置、专业技术支持等工作。

活动所需费用由双方共同承担,承办方可授权进行市场开发。

我国体育高校大学生反兴奋剂教育策略研究

我国体育高校大学生反兴奋剂教育策略研究

体育 高校开设反兴奋 剂教 育课程 实施提供依据和方案 , 为相关部 门制定反兴奋 剂政策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体 育 高校 大 学生 反兴奋剂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 : G 8 0 7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2 t ) 9 5 — 2 8 1 3 ( 2 0 1 o ) 1 1 ( b ) - 0 0 8 0 - 0 3
巫待研究 。
等; 反兴奋剂教育内容 , 以兴奋剂的生理 、 心理危害为主 , 以及使用 兴奋剂后受到 的赛事处 罚尤其 以惩罚性 条款介绍 为主 ; 从形式 上
1 反兴奋 剂教 育现状
看, 反兴奋剂教育大多数采取宣传教育方式 , 宣 传 国际 、 国 内 反兴
客观上将反兴奋剂的法律条例作为使用兴 为积极预防兴奋剂 问题 的发 生, 世界各国都将反兴奋剂教 育 奋剂条例及有关பைடு நூலகம்定 ,
①基 金项 目 : 本 文 系2 0 1 5 年 云 南 体 职 院 科学 研 究 项 目“ 体 育 高 校 反兴 奋 剂 教 育 教 学 研 究 ” 研 究成 果 ( 课题编号 : YJ 2 0 1 5 2 2 ) 。
通讯作者 : 黄平 ( 1 9 6 6 一) , 女, 汉, 重庆人 , 硕士 , 副 教授 , 研究 方向 : 课程 与教学改革 , E - ma i l : 5 4 5 2 0 2 9 2 0 @q q . c o m。
当代 体 育 科 技 ( Co n t e mp o r a r y S p o r t s T e c h n o l o g y )
学校体 育学
2 0 1 6年( 第6 卷) 第3 2期
学校体 育学
D OI : 1 0 . 1 6 6 5 5 / j . c n k i . 2 0 9 5 - 2 8 1 3 . 2 0 1 6 . 3 2 . 0 8 0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随着体育竞技的越来越普及和多元化,兴奋剂的使用也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反兴奋剂的教育工作,加强体育领域的反兴奋剂宣传,为培养清正的体育竞技文化、净化社会风气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文将探讨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

首先,我国体育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普及反兴奋剂知识,增强对兴奋剂的认识和警惕。

例如,各级学校、体育训练营及竞赛场地都张贴着相关的反兴奋剂宣传海报,普及体育比赛中的一些禁药信息,加强体育人才的反兴奋剂防范意识和观念教育。

同时,在体育教育中还应该增加反兴奋剂的理论课程,使学生了解兴奋剂的危害,树立反兴奋剂的意识。

其次,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也包括了体育比赛的反兴奋剂措施。

各项赛事都对选手进行反兴奋剂的检测,运动员必须接受专业机构的随机检验,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同时,还应该对那些达标但实际使用了兴奋剂的选手进行严格制裁,使违反规则者寸步难行,为清正的体育竞技文化提供保障。

再次,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不仅限于体育界,也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政府部门应该在社会公共场合进行反兴奋剂宣传,提高民众的反兴奋剂意识。

媒体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反兴奋剂宣传,呼吁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反兴奋剂的工作,传递健康、清正的体育文化价值观。

最后,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还需要各个方面的合作。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与医疗机构、学校、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为提高反兴奋剂的防范能力和净化体育竞技环境而努力。

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从国际层面上进行反兴奋剂的交流和合作,共同为清正的全球体育竞技文化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深入挖掘,不断完善。

只有不断增强反兴奋剂意识,才能培育健康、清正的体育竞技文化氛围,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和社会文明进步谱写最美好的篇章。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成效研究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成效研究

2023年(第13卷)第32期运动训练学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成效研究刘阳刘丽娟张玉华(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01)摘要: 反兴奋剂工作是我国建成体育强国的必要条件,反兴奋剂教育是反兴奋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体育界兴奋剂问题的有效途径。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总结了我国的反兴奋剂教育成效,包括反兴奋剂教育专业人才全覆盖、教育模式全面推广、教育内容日趋完善、教育手段不断创新。

并提出提升我国反兴奋剂教育的策略,包括开展反兴奋剂教育相关科学研究、将反兴奋剂纳入运动队考核体系、扩大反兴奋剂教育范围等。

该文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的反兴奋剂工作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反兴奋剂教育的发展策略,为我国高质量开展反兴奋剂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反兴奋剂 教育成效 策略 东京奥运会中图分类号:G8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23)32-0008-03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反兴奋剂工作,采取有力举措推进反兴奋剂工作在全国的开展。

反兴奋剂教育工作作为反兴奋剂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已取得显著成效[1]。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的反兴奋剂工作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反兴奋剂教育的发展策略,为我国开展反兴奋剂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备战东京奥运会周期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成效 1.1 反兴奋剂教育专业人才全覆盖 反兴奋剂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需要经过培训认证的反兴奋剂教育专业人员,一般称为反兴奋剂教育讲师,我国对其有特定的称谓,即纯洁体育教育讲师[2]。

纯洁体育教育讲师是反兴奋剂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反兴奋剂的践行者,更是运动员拿干净金牌的奠基者[3]。

2015年和2016年,我国先后启动了国家级和省市、协会级纯洁体育教育讲师的培训。

培养了一大批的纯洁体育讲师,经过几年的时间,通过考核并经过认证的国家级讲师有215人,省级讲师1 784人,这无疑是一支庞大的反兴奋剂团队,他们也将始终践行拿道德金牌、干净金牌的理念,为反兴奋剂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何推动反兴奋剂教育在全社会的普及

如何推动反兴奋剂教育在全社会的普及

如何推动反兴奋剂教育在全社会的普及在当今的体育领域,兴奋剂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兴奋剂的使用不仅违背了体育精神,损害了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也破坏了体育竞赛的公平性。

为了维护体育的纯洁性和公正性,推动反兴奋剂教育在全社会的普及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加强学校教育在反兴奋剂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学校是培养青少年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场所,应当将反兴奋剂教育纳入学校体育课程。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视频展示、小组讨论等,让学生们了解兴奋剂的危害以及使用兴奋剂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同时,可以邀请专业的体育人士或反兴奋剂专家走进校园,举办讲座和互动活动,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解答他们的疑问,增强学生对反兴奋剂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其次,利用媒体的力量广泛传播反兴奋剂知识。

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能力和影响力,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形式。

可以制作和播放反兴奋剂的公益广告、专题节目,报道反兴奋剂的相关新闻和案例,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警惕。

社交媒体平台也可以成为反兴奋剂教育的重要渠道,通过发布简洁明了、易于传播的反兴奋剂信息和短视频,吸引广大网民的关注和参与,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再者,体育组织和俱乐部应当承担起反兴奋剂教育的责任。

对于职业运动员和业余体育爱好者,体育组织和俱乐部要定期开展反兴奋剂培训和教育活动。

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兴奋剂的种类和危害,还应涵盖反兴奋剂的法律法规、检测程序以及违规处罚等方面。

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进行严格的监管,防止兴奋剂的使用。

此外,政府部门在推动反兴奋剂教育普及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对兴奋剂使用的打击力度,同时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反兴奋剂教育工作。

例如,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反兴奋剂教育项目的开展;组织编写和发放反兴奋剂教育教材,确保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的合作,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反兴奋剂教育经验和方法。

家庭在反兴奋剂教育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国青少年反兴奋剂教育策略探析

我国青少年反兴奋剂教育策略探析

我国青少年反兴奋剂教育策略探析
叶丹;富阳;赵辰砚
【期刊名称】《辽宁体育科技》
【年(卷),期】2012(034)006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等阐述了兴奋剂对青少年的身心危害、青少年运动员对兴奋剂的认知现状以及反兴奋剂的措施,并提出相应建议,旨在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叶丹;富阳;赵辰砚
【作者单位】辽宁省体育科学研究所,辽宁沈阳110179;辽宁省体育科学研究所,辽宁沈阳110179;辽宁省体育科学研究所,辽宁沈阳1101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05
【相关文献】
1.加强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教育策略的研究 [J], 徐起麟;李国俊;杨霄;王清
2.反兴奋剂教育要从青少年运动员抓起 [J], 李珂珂;王新宅
3.法律视野下我国青少年体育运动中反兴奋剂问题的探讨 [J], 周红梅;吕伟
4.简述青少年运动员开展反兴奋剂教育的重要性 [J], 徐起麟;宫立红;齐华;李媛;邢丽丽;杨丹
5.青少年反兴奋剂教育探究 [J], 何敬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

作者: 徐起麟[1];李媛[1];齐华[1];张作平[1]
作者机构: [1]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11
出版物刊名: 科技资讯
页码: 116-117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1期
主题词: 兴奋剂;教育;模式;探索
摘要:为了有效预防兴奋剂问题的发生,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反兴奋剂教育工作。

我国作为体育大国,在体育工作中十分重视反兴奋剂教育工作,其教育模式主要有准入制度、拓展教育、教育讲座等。

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阐述了世界各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分析了当前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反兴奋剂教育新模式,为我国反兴奋剂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探索
作者:徐起麟李媛齐华张作平
来源:《科技资讯》2020年第11期
摘; 要:为了有效预防兴奋剂问题的发生,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反兴奋剂教育工作。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阐述了世界各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分析了当前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反兴奋剂教育新模式,为我国反兴奋剂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兴奋剂; 教育; 模式; 探索
体育运动中兴奋剂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世界性问题,为了有效预防兴奋剂问题的发生,世界各国的反兴奋剂机构都将兴奋剂教育工作纳入到其重点工作当中。

我国国务院2004年颁布的《反兴奋剂条例》[1]中,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体育运动参加者和公众的反兴奋剂意识。

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媒体以及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开展反兴奋剂的宣传;实施中等及中等以上教育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加强反兴奋剂教育,提高学生的反兴奋剂意识”。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已经把反兴奋剂教育工作上升为法律的高度。

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施行的《反兴奋剂管理办法》[2]中规定,“反兴奋剂工作遵循预防为主,教育为本的原则”和“地方各级体育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反兴奋剂宣传教育”。

因此,如何依法依规做好反兴奋剂教育工作,是我国各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

1; 当前反兴奋剂教育模式
1.1 各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
英国[3]是在反兴奋剂教育工作投入人力、物力最多的国家之一。

其体育道德与反兴奋剂委员会将反兴奋剂教育和信息服务作為重要工作,它不仅设立了药物信息热线,提供免费信息服务,还经常组织运动员及辅助人员开展反兴奋剂探讨、培训,更与卫生系统合作,成立了药物与体育信息所。

药物与体育信息所具有庞大的数据库,收集了大量有关兴奋剂的书籍期刊,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为便利信息检索。

除此之外,药物与体育信息所每年还开展反兴奋剂培训,其对象除了运动员外,还包括医疗工作者、教师等等。

旨在为体育人员、社会大众提高反兴奋剂教育和咨询,以减少兴奋剂问题的发生。

澳大利亚[4]反兴奋剂总署(ASADA)非常重视反兴奋剂教育和服务工作,为保护国家体育诚信,在1997年建立了反兴奋剂服务网站。

澳大利亚体育界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利用服务网站参加一系列反兴奋剂教育项目,服务网站提供免费且易于使用的在线教育工具,包括在线课程和视频等。

该网站还设置了移动应用app程序,该app列出了澳大利亚销售的补充剂清单,大大降低了阳性检测的风险,此外,还包含了可用于报告兴奋剂、检查运动中是否禁用药物、
向ASADA反馈检测任务以及完成在线教育模块。

除此之外,ASADA创新反兴奋剂教育方式,是世界上第一个将虚拟现实(vr)技术引入反兴奋剂教育当中的国家。

加拿大[5]体育道德组织(CCES)是加拿大反兴奋剂计划(CADP)的执行机构,它与体育组织、运动员和教练等合作,努力实现加拿大无兴奋剂运动,并保护运动员在公平和道德的体育环境中比赛的权利。

体育道德组织提供在线教育,向许多组织和团体提供定制的电子学习计划,以最大限度地向各级运动员传播反兴奋剂信息,还为运动员提供“外联”服务,既在活动中向运动员展示或推广有趣和信息丰富的内容,又能为运动员提供解答疑问的服务。

1.2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
2007年成立的中国反兴奋剂中心是我国专门的反兴奋剂工作机构,其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本”的反兴奋剂工作原则,把教育作为反兴奋剂工作的重中之重,并通过准入制度、拓展活动、教育讲座三种模式开展反兴奋剂教育工作[6]。

准入制度。

准入制度是中国首创的反兴奋剂教育模式,是举国体制在反兴奋剂教育方面的重要体现。

目前,准入制度主要应用于参加大型赛事的参赛资格准入,要求所有参加赛的运动员及辅助人员必须接受反兴奋剂教育、通过知识考试、进行集中宣誓、签署《反兴奋剂承诺书》,并经过审批合格,方有取得参加比赛资格。

拓展活动。

拓展活动是指在大型比赛、训练驻地及其他体育活动时,通过展板宣传、现场答题、互动咨询、展览展示、趣味活动等多种方式,把反兴奋剂知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传播。

教育讲座。

教育讲座主要是针对体育运动参与者和管理者开展面对面的反兴奋剂教育讲座,帮助体育运动参与者和管理者认识反兴奋剂的极端重要性,了解相关反兴奋剂工作现状及我国对待兴奋剂问题的零容忍态度,旨在普及反兴奋剂知识,提高体育运动参与者反兴奋剂的意识和能力。

2;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模式分析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三种模式相辅相成,共同保障我国反兴奋剂工作的顺利进行。

准入制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运动员及辅助人员在比赛前必须接受且完成五个环节的反兴奋剂教育准入工作后方可参赛,这种强制性的教育有助于帮助那些未接受过或不屑接受反兴奋剂教育的运动员及辅助人员提高反兴奋剂意识和能力;拓展活动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模式更能俘获运动员及辅助人员的心,这种教育模式既不枯燥,又不乏味,在交流中、游戏中就能提高参与者的反兴奋剂意识和能力;教育讲座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由反兴奋剂工作相关专家进行面对面授课,其授课内容更为具体、更为专业,且能更好的答疑解惑,教育讲座是最
为全面的反兴奋剂教育模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现有的三种教育模式暴露出一些弊端。

首先,教育存在局限性。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必须全覆盖、全周期、常态化、制度化,而已有的三种教育模式仅仅在大赛或者活动时才开展,日常的教育却是缺乏的,造成教育没达到全覆盖、常态化;其次,教育欠缺延续性。

三种教育模式是一时或者一次性的,比赛或活动一结束,教育也即将结束,而要真正做到反兴奋剂意识入脑、入心需要延续不断的教育;最后,教育缺乏创新性。

21世纪是网络时代,而三种教育模式多限于“面对面”,有些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虽然准入制度从2017年开始实现在线准入,但仍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3;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新模式初探
在现有的三种反兴奋剂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创新,首先,可以建立线上运动员反兴奋剂教育平台,运动员从入队到退役,除了比赛外,还要定期在线接受反兴奋剂教育,其教育成绩作为参赛的依据,而不仅限于大赛前的教育,真正把准入制度模式做到常态化、制度化;其次,可以研发反兴奋剂教育app,不仅具备新闻动态、相关文件等常用查阅功能外,还要具备药品和营养品查询、TUE申请视频、兴奋剂检查操作视频及其他培训视频等功能,方便体
育运动参与者随时接受教育和解疑;最后,加强反兴奋剂教育科学研究,与全国各省市协作课题研究,让各省参与到反兴奋剂教育研究当中,提高对教育的认识,自觉做好本单位教育工作,这也是一种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反兴奋剂条例[Z].2004.
[2] 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管理办法[Z].2015.
[3] 郑斌,白玲,杜利军等.加强我国反兴奋剂工作的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7):7-14.
[4] 澳大利亚反兴奋剂组织官网[EB/OL].https://.au/
[5] 加拿大体育道德中心官网[EB/OL].https://cces.ca/.
[6] 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官网[EB/OL].htt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