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风》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风的成因》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风的成因》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风的成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风的成因》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的第七课。

本单元以空气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特征和性质。

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等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课通过模拟实验,引导学生探究风的成因,使学生认识到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空气性质的理解。

同时,本课的学习也为后续学习天气现象等内容提供了知识基础。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课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聚焦:提出问题“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引发学生对风的成因的思考。

2.探索: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空气的流动,探究风的成因。

实验包括:准备一个蜡烛、一个透明塑料盒、一个蚊香、一个打火机等材料。

将蚊香点燃放在塑料盒的侧面洞口处,观察蚊香的烟雾流动方向。

点燃蜡烛,放在塑料盒的侧面洞口处,再观察蚊香的烟雾流动方向。

3.研讨: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风的成因。

4.拓展: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空气在流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知道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2.学生了解热空气上升会引起空气流动。

(二)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模拟实验,观察空气的流动,探究风的成因。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风现象。

(三)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2.学生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学生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2.学生认识到人类可以利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环境。

三、教学重点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风的成因。

2.理解热空气上升会引起空气流动,从而形成风。

四、教学难点1.解释风的成因,理解空气流动与风的关系。

2.引导学生设计并进行有效的模拟实验。

五、教学策略1.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风的成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风》教案附教学反思

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风》教案附教学反思

风【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探究、实践活动,了解八个风向,知道风有力量,能估测风力的大小。

2、能够有目的的研究有针对性的问题,能自己动手制作测量风力的工具。

3、通过制作风向标或风车,培养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养成相互合作进行探究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识风有方向、有力量、练习估测风力的大小。

2、制作测量风力的工具。

【教学准备】风向标、指南针、制作风车的材料、钮扣、风力等级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下面老师来说一个有关天气的谜语,你们来猜一猜?你们了解风?你们所知道的风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风的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谜语。

学生谈一谈自己对风的认识。

制作风向标、测风的方向3、学生一起到操场上寻找风的足迹。

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说一说自己怎样找到的风。

同学们,来试试你们的风向标测一测现在的风向。

你们抬头看看现在的红旗被风吹动着,正向那一个方向飘动?比较一下红旗飘动的方向和风向标尖头的方向是否一致。

为什么?4、了解风有力量,制作纸风车。

风有力量吗?你是怎样知道的?让我们来制作纸风车吧!指导学生分组制作。

玩一玩自己制作的纸风车,看看钮扣上升的快慢分组讨论研究步骤,做好记录。

5、学生看图学生边看图边描述图中的情况。

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经验。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和自己当时看到的、听到的。

仔细观察操场上的各种物体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自己有什么感受。

对照风力等级表判断出风力的大小。

并把观测的结果记录到活动手册上。

(二)课后作业课后继续观测操场上风力的大小,并把它记录下来。

注意收看本地电视台的天气预报。

教学后记:通过观察探究、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八个风向,知道风有力量,能估测风力的大小。

能够有目的的研究有针对性的问题,能自己动手制作测量风力的工具。

通过制作风向标或风车,培养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养成相互合作进行探究活动的习惯。

认识风有方向、有力量、练习估测风力的大小。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7《风的成因》教科版(1)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7《风的成因》教科版(1)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7《风的成因》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材第27课《风的成因》,详细内容包括:1. 了解风的定义及成因;2. 探究不同环境下风的特点;3. 研究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4. 学习制作简易风向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风的成因,掌握风的特点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简易风向计,并正确判断风向;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风的成因及风的特点;2. 教学重点:制作简易风向计,判断风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风向计模型、图片、视频等;2. 学具:硬纸板、吸管、针、胶带、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风的存在,并提出问题:“风是怎么形成的呢?”2. 探究风的形成(1)组织学生讨论风的形成原因;3. 学习风的特点(1)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环境下的风;4. 制作简易风向计(1)教师示范制作方法;(2)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判断风向(1)组织学生运用自制的风向计,判断教室内的风向;(2)讨论风向的变化规律。

6.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简易风向计,并记录一周内教室内的风向变化。

答案:(1)制作方法:参照课堂所学,用硬纸板、吸管等材料制作;(2)风向记录:每天记录一次,连续记录一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对风的形成、特点及风向判断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风,了解风能的利用,激发学生对可再生能源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风的成因的理解;2. 简易风向计的制作;3. 风向的判断;4. 作业设计的实施与记录。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风的成因的理解风是由于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温度差异导致的空气流动;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风向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地球的自转会影响风向,形成地球上的主要风向体系。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风的成因》精品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风的成因》精品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风的成因》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风的成因》章节,主要内容包括:风的概念、风的成因、风的作用以及风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风的形成原理,认识风是大自然中的重要现象,并学会观察和描述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风的概念,了解风的成因,理解风的作用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风的概念、成因、作用及对生活的影响。

难点:风的成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向计、风速计、实验材料(气球、电吹风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场景的风力发电、帆船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风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风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习风的成因。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风的成因,让学生亲身体验风的形成过程。

4. 例题讲解:讲解与风相关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随堂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概念2. 风的成因3. 风的作用4. 风对生活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风的概念及成因。

(2)举例说明风的作用。

(3)谈谈你对风对生活的影响的认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学生对风的成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风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增强学生对风的认知。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风能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 实验设计:确保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如使用气球和电吹风展示风的成因,让学生直观感受气流的作用。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风的成因》优质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风的成因》优质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风的成因》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四单元《自然现象》中的第2节《风的成因》。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风的定义,探究风的成因,认识风的作用,以及学习如何测量和记录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风的成因,了解风的作用,学会测量和记录风。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的成因和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风的定义,掌握风的成因,学会测量和记录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风速仪、气球、吹风机、风向标、地图、实验记录表等。

2. 学具:气球、吹风机、实验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气球和吹风机,现场演示气球在风力作用下飘动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风的成因。

2. 知识讲解(1)介绍风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风是空气流动的一种现象。

(2)讲解风的成因,结合地图和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3)介绍风的作用,使学生了解风对人们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请根据地图,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的形成原因。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风现象。

(2)利用风速仪和风向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和记录。

5.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风速下气球的飘动距离。

(2)记录实验数据,分析风速与气球飘动距离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风的成因2. 板书内容:(1)风的定义(2)风的成因(3)风的作用(4)测量和记录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和分析你所在地区的风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分析其成因。

2. 答案:根据观察和分析,描述风现象,如:今天的风速、风向、风的作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风的成因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课堂参与度。

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13课《风》课件(3)

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13课《风》课件(3)

第十页,共十五页。
12/8/2021
第十一页,共十五页。
12/8/2021
第十二页,共十五页。
考考你
九级 一级 八级
十一二
三级
• 屋顶飞瓦片 • 青烟随风偏 • 风吹树枝 断 (shù zhī)
• 陆上很少见
• 叶动红旗展
12/8/2021
第十三页,共十五页。
12/8/2021
第十四页,共十五页。
• 我们要知道温度,可以(kěyǐ)使用温度表,想知 道下雨量,可以(kěyǐ)用量雨桶、量雨器,那测 量风有没有仪器呢?
• 风向标
• 风力计
12/8/2021
第四页,共十五页。
风 向 标
12/8/2021
第五页,共十五页。
风 向 标
12/8/2021
第六页,共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关于风,你想知道(zhī dào)什么。我想知道(zhī dào)今天刮什么风向的风,风力有多大,你有什么观测方法吗。
风向指什么,风力指什么。2.看比较轻的物品飞的方向。例如:红旗、纸片、丝巾、烟雾、泡泡等等。我们要知道(zhī
dào)温度,可以使用温度表,想知道(zhī dào)下雨量,可以用量雨桶、量雨器,那测量风有没有仪器呢。如果没有专
关于风,你想知道(zhī 什么? dào)
• 我想知道(zhī dào)今天刮什么风向的风,风力
有多大,你有什么观测方法吗? • 小组讨论:
• 风向指什么,风力指什么?怎么观测?
• 汇报
12/8/2021
第一页,共十五页。
怎么分清(fēn qīng)东西南北呢?
• 1.指南针 • 2.看太阳
• 3.看北极星 • 4.看树桩上的年轮,或树枝茂盛情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风的成因》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风的成因》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风的成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四章《天气与生活》第三节《风的成因》。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风的定义与成因,探讨风的产生与空气的关系,学习风的分类和特点,以及风力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风的成因,掌握风的分类和特点,了解风力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变化,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风的成因、分类和特点。

难点:风力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风车、气球、吹风机、空气流动演示装置等。

学生准备:纸张、剪刀、胶棒、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风车、气球等物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与风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享生活经验,谈论自己对风的了解。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空气流动演示装置,讲解风的成因。

学生观看演示,理解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过程。

3. 随堂练习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风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4. 探讨风的分类和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风力大小,将风分为微风、中等风、大风等。

5. 课堂小结学生跟随教师回顾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空气流动形成风2. 风的分类及特点微风、中等风、大风风速、风向、风力3. 风对环境的影响降温、降水、影响植物生长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生活经验,描述你所了解的风,并说明其特点。

论述风力对环境的影响。

2. 答案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具有不同风速、风向和风力等特点。

风力对环境有降温、降水、影响植物生长等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风的成因、分类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提出疑问和改进建议。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天气变化,观察风对环境的影响。

教科版(2017)科学三年级上册7.风的成因(课件)(共16张PPT)

教科版(2017)科学三年级上册7.风的成因(课件)(共16张PPT)

汇报虚拟实验现象
1.通过观察蚊香的烟发现:点燃蜡烛后,烟改 变了流动的方向,说明空气_会___(填“会”或 “不会”)流动。 2.通过观察风车的变化发现:点燃蜡烛后,风 车转动起来,说明空气__会___(填“会”或“不 会”)流动。
实验总结
蜡烛点燃前 蜡烛点燃后
蜡烛点燃前 蜡烛点燃后
实验总结
通过实物实验和虚拟实验,我发现 会让空气发生流动, 空气的冷热变化 同时依据烟的运动方向能判断出空气 的 流动方向 。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7课 风的成因
猜猜我是谁?
云儿见我让路 树儿见我招手 禾苗见我弯腰 花儿见我点头
谜底:风
用什么方式观察到风的?
在生活中,我们用什么办法可以制造“风”?
外力
让空气流动
人造风
大自然中,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猜测:自然风是怎么形成的?
冷热不同,会让空气流动形成风吗?
模拟“风”的形成
实验结论 冷和热的不同,会让空气流动产生风。
思考
1.大自然中的风和模拟实验中的风形成原理类似吗? 大自然的“蜡烛”又在哪里? 模拟实验中蜡烛发出的热相当于大自然如何形成的?
老师希望同学们把本课知识都掌握好!
下节课再见
设 计 实 验
温馨提示: 1.点蜡烛时注意安全,不要被烫伤。 2.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3.及时填写实验记录单。 4.实验完成后及时熄灭蜡烛和蚊香。
汇报实物实验现象
1. 蜡烛点燃前,蚊香的烟向__上___流动; 蜡 烛点燃后,蚊香的烟向_圆__筒__内__流动。 2. 蜡烛点燃前,风车 不转 ;蜡烛点燃后, 风车__转__动__。 3. 手靠近圆筒上方,发现吹出来的风是_热___ (填“热”或“冷”)的。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风的成因》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风的成因》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风的成因》教学设计样形成的呢?揭示课题:风的成因(板书)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说一说如何感受到风的存在,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让风车动起来,教师出示视频让风车动起来,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2)学生活动2:阅读实验要求(1)点燃蜡烛后,将蜡烛放到纸盒中,然后用透明塑料膜封住纸盒;(2)将香点燃,把点燃的香放在进风口处,观察烟雾的流动方向;(3)将纸条放到出风口,观察小纸条的变化。

(4)记录你观察到的现象 温馨提示:(1)注意用火安全;(1)蜡烛要放在出风口的正下方,香要放在进风口外面;(3)实验结束后,将燃烧的香放入水杯中,避免引起火灾。

学生活动3:燃香观察 1.小组实验:观察香和纸条的变化,填写记录表实验:模拟风的形成蜡烛状态 蚊香烟雾的走向 纸条的变化点燃前 点然后思考1.你能说一说纸条为什么能动吗?我认为纸条能动是因为:2现在纸条一直在运动说明了什么?我认为纸条一直在运动,说明了3.画出空气流动的方向。

通过以上模拟实验,我认为风是这样形成的:学生活动4:大自然的风的形成1. 想一想大自然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教师活动21. 谈话:我们一起来模拟风的形成。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的实验过程,然后询问学生:“实验过程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地进行指导。

教师活动31.演示实验。

2.学生活动。

3.交流:将香放到进风口处,烟从进风口进入盒子,朝蜡烛方向流动,在蜡烛处上升,从出风口流出,烟的流动方向就是空气的流动方向。

4.你能说一说纸条为什么能动吗?小结:因为盒子里蜡烛上方的空气受热上升,盒子中冷空气补充过来,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风推动了纸条的运动。

5.现在纸条一直在运动说明了什么?6.学生画出空气流动的方向。

7.小结:纸盒中蜡烛上方的热空气上升,纸盒外的冷空气补充进来,纸盒中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教师活动41.谈话:刚刚我们做了风的模拟实验,你认为大自然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2.学生发表看法。

2024年三年级科学上册《风的成因》优秀课件

2024年三年级科学上册《风的成因》优秀课件

2024年三年级科学上册《风的成因》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第四章《大气现象》中的第三节《风的成因》。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定义、风的成因、风的作用以及风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风的定义,掌握风的成因。

2. 使学生了解风的作用,认识到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风的成因及其作用。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实践,深入理解风的成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扇、气球、风车、气象图等。

学具:纸张、吸管、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风扇向学生展示风吹动纸张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风?风是如何产生的?2. 例题讲解(1)介绍风的定义,讲解风的成因。

(2)通过气象图,让学生了解风的方向和速度。

(3)讲解风的作用,如:风能发电、风可以促进水分蒸发等。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吸管吹动气球,观察气球的运动,理解风的成因。

(2)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风的作用。

4. 小组展示与讨论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风的定义、成因、作用。

2. 风的方向、速度、力量。

3. 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风,记录风的方向、速度和影响。

2. 答案:根据观察,如实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对风的成因和作用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实验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风力发电等环保领域,了解风能的利用。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探索风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中对风的成因和作用的阐述。

3. 小组讨论与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4.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记录和答案。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入引导。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重点在于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风的存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风的成因》教案(1)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风的成因》教案(1)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风的成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天气与生活》中的第二课时《风的成因》。

本节课将详细讲解风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大气的运动、气压差异、地球自转与公转对风的影响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成因,理解大气运动与风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风的成因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大气运动与风的关系。

教学重点:风的成因、气压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漏斗、纸条、风车、地球仪等。

学具:剪刀、胶带、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吹气球,让学生观察气球的运动。

(2)提问:为什么气球会动?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风的成因有什么关系?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地球仪、气压图等教具,讲解大气运动、气压差异、地球自转与公转对风的影响。

(2)讲解风的分类:按方向分为东风、南风、西风、北风;按强度分为和风、劲风、大风等。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剪裁纸条,用纸条模拟风的运动。

(2)观察漏斗中纸条的运动,探讨气压差异对风的影响。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哪些现象与风有关?(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大气运动气压差异地球自转与公转2. 风的分类按方向:东风、南风、西风、北风按强度:和风、劲风、大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风的成因。

(2)举例说明生活中与风有关的现象。

2. 答案:(1)风的成因:大气运动、气压差异、地球自转与公转。

(2)生活中与风有关的现象:如风吹树叶、帆船行驶、风筝飞行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学生对风的成因、气压差异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

(3)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是否得到有效解决。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关注天气变化,了解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

(2)鼓励学生参加户外活动,感受风的力量。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7《风的成因》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7《风的成因》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7《风的成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27课《风的成因》。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风的定义,探究风的成因,认识风的作用以及风向的测定。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风的概念,了解风的成因,学会测定风向。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风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风的成因及风向的测定。

难点:理解风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通过实践操作测定风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向标、气球、吹风机、纸张等。

学具:纸张、气球、绳子、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学生到操场感受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风的方向。

(2)讨论:你们知道风是从哪里来的吗?风有什么作用?2. 例题讲解(1)讲解风的定义,让学生了解风是由空气流动产生的。

(2)讲解风的成因,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风是如何形成的。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气球和吹风机模拟风的形成过程。

(2)小组讨论:如何测定风向?4. 知识巩固(1)教师演示如何使用风向标测定风向。

(2)学生动手制作风向标,并练习测定风向。

(2)拓展:让学生思考风的作用,讨论风对生活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风的定义2. 风的成因3. 风的作用4. 风向的测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风向标,并记录一周内的风向变化。

答案:根据实际操作记录风向变化。

2. 作业题目:思考风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写一篇短文。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写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清晰度;4. 学生动手制作风向标的操作指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风的成因及风向的测定。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7《风的成因》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7《风的成因》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7《风的成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27课《风的成因》,涉及教材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定义与成因、风的分类、风的作用及测量风的工具。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风的成因,掌握风的分类和作用,学会使用简单工具测量风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风的成因及其分类。

重点:风的定义、成因、分类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向标、风速计、气球、吹风机、纸张等。

学具:纸张、剪刀、胶棒、气球、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风的现象(如吹动树叶、扬起纸张等),引发学生对风的关注,提出问题:“风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怎样形成的?”2.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用气球和吹风机模拟风的成因,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例题讲解:讲解风的定义、成因、分类和作用,结合教材图片和实例,使学生深入理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风向标和风速计测量教室内外的风向和风速,填写记录表。

5. 小组讨论:讨论风的利用和环保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定义:空气流动形成风成因:气压差、地球自转等2. 风的分类按照风向:顺风、逆风、侧风按照风力:和风、微风、大风、暴风3. 风的作用交通运输发电调节气温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风的成因。

(2)举例说明风的作用。

(3)用风向标和风速计测量家庭所在地的风向和风速,记录并分析数据。

2. 答案:(1)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主要成因有气压差、地球自转等。

(2)风的作用包括交通运输、发电、调节气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风的成因、分类和作用。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风的成因》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风的成因》精品教学课件

二 实验重现 实验:风的模拟实验
1.实验目的:了解风的形成原因。 2.实验器材:蜡烛、透明塑料膜、纸盒、蚊香、双面胶、纸条等。
3.实验步骤: (1)在纸盒的顶面和侧面各打一个圆洞。 (2)点燃蜡烛后,将蜡烛放在纸盒中,然后用透明塑料膜封住纸 盒。 (3)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观察空气的流动。 (4)画图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
指点迷津
问题:蚊香和纸条的作用是什么?可以用其他物体代替吗? 空气的质量很轻,在实验中空气流动形成的风可以吹动一些轻 小的物体,比如蚊香的烟雾、纸条等。烟雾的流动方向可以帮助我 们看出空气的流动方向。纸条在蜡烛点燃后才开始抖动,说明温度 变化是风形成的条件,也可以用羽毛等轻小物体代替纸条。
第二单元 空气 第8课时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6.对比空气、水和石头的特征:
能否占据空间 占据的空间能否被压缩 是否有质量 是否会流动
空 能占据空间

能被压缩
有质量
会流动
水 能占据空间 石
能占据空间 头
不能被压缩 不能被压缩
有质量 有质量
会流动 不会流动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 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大胆地说 说自己的体会、感受或想法。
知识解读 1.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 大气层 。 2.在 空中 、 地下 和 水中 都有空气的踪迹。 3. 动物 、 植物 和 我们 都离不开空气。 4.空气的作用有很多,如用于 发电 、 填充玩具 、 供给呼 吸 等,空气中的 氧气 还可以帮助燃烧。 5.空气是构成地球周围大气的气体,其中氮气约占 78% ,氧气 约占 21% ,其他气体约占 1% 。
4.实验现象:
观察对象 现象
解释
纸条

三年级科学上册《风的成因》课件

三年级科学上册《风的成因》课件

三年级科学上册《风的成因》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科学上册,主要围绕第四章《天气与气候》中的第三节“风的成因”展开。

详细内容涉及:风的定义、风的成因、风的种类以及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风的成因,掌握风的基本分类及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风的成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的成因及作用。

教学重点:风的基本分类及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车、气球、吹风机、气象站模型等。

学具:纸、笔、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风车旋转、树叶飘动的现象,引发学生对风的兴趣。

2. 新课:讲解风的定义、成因、种类及作用。

a. 风的定义:大气运动产生的气流。

b. 风的成因:空气密度不均匀,导致气压差异,产生气流。

c. 风的种类:按方向分为东风、南风、西风、北风;按强度分为和风、疾风、大风、暴风。

d. 风的作用:调节气候、传播种子、促进水分循环等。

3. 实践活动:制作简易风向仪,观察不同方向的风。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根据气象站数据判断风向和风力。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天气图,判断风向和风力。

六、板书设计1. 风的定义2. 风的成因3. 风的种类4. 风的作用5. 简易风向仪制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气象站数据,判断下列风向和风力。

a. 气象站显示:东风3级。

答案:风向:东风,风力:3级。

b. 气象站显示:南风5级。

答案:风向:南风,风力:5级。

2.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简易风向仪,观察并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段的风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风的成因、种类及作用。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风能利用的相关知识,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福氏风级表
•无风、软风:轻风、 微风、和风、清风、 强风、疾风、大风、 烈风、狂风、暴风
1、夏天的时候,为了使自己
凉快些,,大家要扇扇子、 开电扇,扇叶扇动了 空气 , 使空气 流动 起来,从而产生 了风。 2、风吹动了树枝,树枝摇动, 力量 说明风有 。
本课小结
谈一谈:通过本 节课的学习, 你 有什么收获?
制作风车模型
·制作风车模型 ·思考: 怎样让风车转的快?
云儿见它让路, 小树见它招手, 禾苗见它弯腰, 花儿见它点头。
谜底: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小诗欣赏
怎样才能知道有风呢?
让我们来感受风的力量Fra bibliotek材料:纸屑
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小游戏
规则是:不允许用 身体的任何部位接 触纸屑。只许用嘴 吹气,看看谁能把 纸屑吹得最高。
“是什么让纸屑在空中会 持续一会不掉下来”? 是风的力量 你用什么方法使它在空中 呆的时间最长?


• • •
空气流动的越快, 风就越大。 空气流动的越慢, 风就越小。
风的介绍
•风不仅有大小,而且还 有方向。 •风的大小用'风力'表示, 单位风级 •风刮来的方向叫风向
风力歌
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轻烟随风偏 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 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 六级举伞步行难,七级迎风走不便 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 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十二陆上很少 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