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PPT课件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注释、工具书理解课文,小组合作, 互相质疑解难。
学习第1段
作为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
划船前行 的
夹着溪水的两岸
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别的
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
想要 走到尽头
人甚异之。复前行,欲 穷其林。
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感到惊奇、奇怪
学习第3段
指桃花源中的问话人
结合背景考虑,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美好的 世外桃源用意何在?
对社会现实(政治黑暗、连年战乱)的不满。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具言”的 是什么?桃源人为什么而叹惋?
“具言”指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们 生活痛苦的社会现实,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 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 反 衬 出 桃 源 人 们 厌恶战争,追求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自由、和平 的生活。
学习第4、5段
已经
动词,做标志 无实义
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
像这样
从前的,旧的
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竟然,终于
遂迷,不复得路。
名词,标志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
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合作探究 1、理清文章线索
发现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
以渔人行踪为线索 进入桃花源
2. “诣太守,说如此。”中的“如此”包含哪些内容?
“如此”指渔人在桃花源中的经历,包括: 如何发现桃花林、桃花林的景色、桃花源的景 色、桃花源里的社会生活环境、归途做记号等。
这些内容在前文已有详细的描述,没有必要 再一一写出。如再写出,内容重复,不能突出 表达主题。
三、深读,归纳主旨
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剥削、和平恬静、安居 乐业的理想社会,表现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
3.语言简洁,清新自然:语言生动简洁又含
蓄隽永,看似轻描淡写,却使人物景物历历 在目令人神往。
4.详略得当
板书 :
发现 桃花源
: 《桃花源记》
进入
以渔人行 桃花源 踪为线索 :
发现的时间、经过、景色
所见 所闻 所历
环境良好 与世隔绝 民风淳朴
访问桃花源
二、精读,思考探究
1.默读前两段,思考桃花林的景色和桃花源中 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桃花林色彩鲜艳,景色绝美。
桃花源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自然环境 优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中的人安宁和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
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
详细
他们
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告诉
对,向 说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一、初读,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思考本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读准字音
便舍船 shě 屋舍俨然 yǎn 黄发垂髫 tiáo 间隔 jiàn 诣太守 yì
豁然开朗 huò 阡陌 qiānmò 便要还家 yāo huán 及郡下 jùn 刘子骥 jì
理解大意
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是一种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表现了作者对美 好生活的追求。
2.结合背景考虑,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美好 的世外桃源用意何在?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 会相对照的。他生活的东晋末年是一个战乱不断、 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他深感痛苦和不满, 但是要想改变这种现实又根本不可能,于是他憧憬 着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宁静和乐, 风气淳朴、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本文正是他这种 理想的写照。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 的愿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但这样的社会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 而它只能是一种空想。桃源究在何处,无处找寻。
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黑暗生活的不满。
1.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世外桃源 鸡犬相闻 豁然开朗 落英缤纷 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
无人问津
四、知识wk.baidu.com累
2.通假字 3.古今异义
五、写法借鉴
1.以虚讽实:虚构“世外桃源”以寄托政 治理想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2.虚实结合:真实的人物(刘子骥)和 虚构的故事,准确的朝代、年代和说不清 道不明的地点,使得本文的情节亦真亦幻、 若虚若实、扑朔迷离、奇趣无穷
思考1、古人写文章,为了使文章精炼,常常 省:去某些根据语境不言自明的词语,语法书上
称作“省略”。阅读文章时要清楚它省略了什 么,翻译时有的还需要补译出来。试看下面几 句话中括弧处省略了什么词语:
( 村人 )见渔人,乃大惊,问( 渔人 )所从 来,( 渔人 )具答之。( 村人 )便要( )还渔家人,设酒杀鸡作食。 此人一一为( 村人 )具言所闻,( 村人 )皆 叹惋。余人各复延(渔人 )至其家,皆出酒 食。( 渔人 )停数日,辞去。
写作背景
《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永初 二年(公元421年)。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 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 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 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 了。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 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的愿望,所 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 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幽 静,生活安逸的地方。亦指幻想 中的美好世界。
记:一种文体,指记叙事物的文章。主
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 、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 情、托物言志。
作者简介:
陶渊明(公元365—
427年),字元亮,又名潜 ,他曾做过小官,因“不 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 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 居生活。 世称靖节先生, 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 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 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 、散文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