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镁治疗肺心病心衰的临床观察

硫酸镁治疗肺心病心衰的临床观察

肺心病的治疗

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 1 引言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按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分为急性肺心病和慢性肺心病,前者系肺血栓栓塞症的一种严重类型,由于肺动脉主干或其大分支的栓塞,使肺循环大部分受阻,肺动脉压力急剧增加,引起右心室急性扩张和急性右心衰竭。慢性肺心病则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和/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本文旨在讨论肺心病的治疗问题。 2 急性肺心病的治疗 2.1 一般治疗对高度疑诊或确诊的患者,应进行严密监护,监测呼吸、心率、血压、静脉压、心电图及血气等变化;患者绝对卧床,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可酌情使用镇静、止痛、镇咳等对症治疗措施。 2.2 支持治疗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时,应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严重呼吸衰竭者,应使用经鼻(面)罩无创性机械通气或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尽量避免作气管切开,以免在抗凝或溶栓过程中局部大出血。对出现右心功能不全但血压尚正常者,可使用多巴酚丁胺及多巴胺;若出现血压下降,可增大剂量或使用其他血管加压药物如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尽量避免液体负荷剂量过大,以免加重右心室扩张并进而影响心排出量,宜将液体量限于500mL之内。 2.3 溶栓治疗主要适用于伴有休克和/或低血压的大面积肺栓塞者,或血压正常,但有右室功能减退或右室功能不全者。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为肺栓塞后14d内。可选用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以及链激酶(SK)溶栓治疗,奏效后再转为抗凝治疗。UK:负荷量4 400 IU/kg,静滴10 min,随后2 200 IU.kg-1.h-1,持续12 h,或20 000 IU/kg 持续静滴2 h。rt-PA :50~100 mg持续静滴2 h。SK:30 min内静脉注射负荷量250 000 IU,随后以100 000 IU/h持续静滴24 h。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因此用药前应全面评价有无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如活动性内出血、近期自发性颅内出血等。在溶栓过程中应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或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以调整剂量。并应在治疗前配血,做好输血准备,保证溶栓安全。溶栓治疗结束后,应每2~4 h测定1次PT或APTT,当其水平低于正常值的2倍,即应重新开始规范的肝素治疗,但使用UK、SK溶栓期间勿同时应用肝素。 2.4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可有效地防止血栓复发和再形成。常用抗凝药物有普通肝素(肝素)和华法林(warfarin)。用药前应检查有无禁忌症,如活动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未予控制的严重高血压等。抗凝治疗时可先后给予静脉肝素及静脉肝素联合口服抗凝治疗各4~5d后,转为口服抗凝治疗3~6个月。静注肝素的初始剂量为80 IU/kg,后以18 IU.kg-1.h-1持续静滴。开始治疗的24 h内应每4~6 h测定APTT,使其达到并维持于正常值的1.5~2.5倍。随后改为每天上午测定APTT l次。根据监测APTT的结果,调整肝素剂量。 2.5 介入治疗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尤其是伴有休克而危及患者生命的大块肺栓塞,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对溶栓及抗凝治疗有禁忌时,可考虑采用导管介入取栓术治疗。常用取栓技术包括碎栓取栓术、流解取栓术、真空吸引取栓术及导管裂解栓子并药物溶栓等,后者在导管碎栓后局部注入溶栓药物如rt-PA 20~40mg或UK20万u,或SK10万u,效果更佳。 2.6 手术治疗对于危及生命的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内的大块栓塞,或经溶栓等保守治疗无效,或有溶栓禁忌者,可考虑在体外循环条件下行肺动脉血栓摘除术,但死亡率较高。

重症肺心病并心力衰竭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重症肺心病并心力衰竭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2-10-16T10:54:21.9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4期供稿作者:刘本华 [导读] 旨在对比研究重症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意义。刘本华(福州市第六医院 350004) 【摘要】目的旨在对比研究重症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意义。方法收集重症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记录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纠正心衰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用于辅助治疗重症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 【关键词】重症肺心病心力衰竭参麦注射液临床效果 重症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是常见于老年人的一种呼吸内科疾病,其发病机制是以肺动脉高压形成为基础的,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包括长期缺氧、高碳酸血症、呼吸性酸中毒及肺血管炎等[1]。长期的肺动脉高压的最终结局为心力衰竭,若要有效的控制和治疗肺心病必须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减轻心脏负荷和降低肺动脉高压。参麦注射液的有效成分包括麦冬皂苷、麦冬黄酮、麦冬多糖、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等,对于治疗重症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具有提高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和降低血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的作用[2]。笔者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于本院应用参麦注射液用于辅助治疗重症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并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收集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于本院诊断并治疗的重症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70例,所有患者肺心病的诊断均符合于1980年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的有关肺心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3例,女性28例,年龄48-81岁,平均66.8±11.4岁。本组患者心功能分级结果为Ⅱ级9例,Ⅲ级25例,Ⅳ级36例;临床表现均存在咳喘、发绀、呼吸困难、少尿、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和肝肿大等。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心功等一般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吸氧、扩张支气管、祛痰、控制感染、强心、利尿、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参麦注射液4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滴速为20-30滴/min,疗程为10-14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改变。 1.3疗效评价参考1980年全国肺心病会议的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者为咳嗽、紫绀、肺部啰音及水肿显著减轻、心功能恢复2级及血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有效者为临床症状及血流变学指标好转,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者为无好转。 1.4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5.0处理相关数据,其中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并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以P<0.05为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研究结果 通过分析治疗组咳喘和啰音消失时间及纠正心衰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对照组与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68.57%和91.43%,后者显著优于前者且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如前所述肺心病的病理基础为肺动脉高压形成,由于长期的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等原因引起肺部血管的收缩和痉挛导致其狭窄或完全闭塞,从而引起肺部血管阻力增加而导致肺动脉高压形成。缺氧可引起患者体内代偿性红细胞增加导致红细胞比容及血液黏度增高;缺氧合并呼吸性酸中毒可增高红细胞内黏度,从而导致红细胞变形性下降继发全血高切黏度增高;另外,由于缺氧可造成红细胞静电排斥力减弱而引起红细胞聚集,从而引发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增加,继而肺动脉压升高[3]。肺动脉高压可增加甚至超过右心室代偿,随后引起右心扩大而导致心力衰竭,对于肺心病治疗应以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减轻心脏负荷为治疗原则。 参麦注射液中的麦冬皂苷、麦冬黄酮、麦冬多糖、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等有效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心率、脑血管及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肌能量贮备、机体耐氧能力和心肌收缩力,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通过以上作用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游离脂肪酸代谢紊乱、减轻心脏负荷及缺血对心肌损害,另外免疫功能的调节,可解决老年及体质较差等人群因免疫力较差而继发感染的可能。通过本研究证实治疗组91.43%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57%。 综上所述,参麦注射液用于辅助治疗重症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参考文献 [1]崔彩梅,丁连明,邢彬.参麦注射液对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四川医学,2009,30(2):235-236. [2]薛志芳,汤亚琴.参麦注射液对老年肺心病血液流变学和血气分析影响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5,12(5):258-259. [3]杨荣肘,曾玉兰.参麦注射液对肺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2):936. [4]刘锐棠.美心力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临床杂志,2003,1(2):312.

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x

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本共识根据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证据并结合专家经验制订,主要涉及成人慢性心衰的诊断和药物治疗,力争在符合临床实际的基础上,做到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供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参考使用。本共识并非医疗行为标准或规范,仅根据现有研究证据和专家经验形成,随着临床实践发展以及新的证据不断出现,将会不断更新和完西医学认为,心肌病理性“重构” 是心衰发生发展善。推荐本共识的目的是帮助医师进行临床实践,但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个体化诊疗的需求,且就共识本身而言,并不包括所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也不排斥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具体治疗措施需医师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经验及患者意愿做出决定。 关键建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维持心功能,减少再住院率。(2 )慢性心衰中医学认为属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可用“虚”、“瘀”、“水”概括,益气、活血、利水为心衰的治疗大法。(3)慢性心衰A、E阶段中医主要针对原发病辨证论治,E阶段尚可酌情选用具有逆转心室重构作用的中药。(4 )慢性心衰C、D 阶段中医证候要素以气虚、血疲最多见,其次为阳虚、阴虚、水饮、痰油。各证候要素常以复合证型兼夹出现。(5)慢性心衰C、D阶段常见中医复合证型有气虚血疲证、阳气亏虚血疲证、气阴两虚血瘀证。①气虚血振证处方选用桂枝甘草汤或保元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芪参益气滴丸(推荐用于冠心病)心等;②阳气亏虚血瘀证处方选用参附汤或四逆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芪苈强心胶囊、参附注射液、心脉隆注射液等;③气阴两虚血瘀证处方选用生脉散加味,中成药可选用生脉胶囊、生脉饮口服液、生脉注射液等。(6)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治疗需 注意潜在的中西药间相互作用。 1.前言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所致

急性心衰治疗原则

循环系统 1、急性心衰治疗原则 端坐位腿下垂强心利尿打吗啡血管扩张氨茶碱激素结扎来放血激素,镇静,吸氧 2、心原性水肿和肾原性水肿的鉴别 心足肾眼颜,肾快心原慢。心坚少移动,软移是肾原。蛋白.血.管尿,肾高眼底变。心肝大杂音,静压往高变。 第一句是开始部位,第二句是发展速度,三四句是水肿性质,后四句是伴随症状。"肾高"的"高"指高血压,"心肝大"指心大和肝大。 3、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平时无体征,发作有表情,焦虑出汗皮肤冷,心律加快血压升,交替脉,偶可见,奔马律,杂音清,逆****,第二音。 4、心力衰竭的诱因: 感染紊乱心失常过劳剧变负担重贫血甲亢肺栓塞治疗不当也心衰 5、右心衰的体征:三水两大及其他 三水:水肿、胸水、腹水两大:肝肿大和压痛、颈静脉充盈或怒张其他:右心奔马律、收缩期吹风性杂音、紫绀 6、洋地黄类药物的禁忌症: 肥厚梗阻二尖窄急性心梗伴心衰二度高度房室阻预激病窦不应该 7、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刺迷胆碱洋地黄,升压电复抗失常(注:“刺迷”为刺激迷走神经) 8、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 两肾原醛嗜铬瘤、皮质动脉和妊高 (注:“两肾”——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瘤”——嗜铬细胞瘤;“皮质”——皮质醇增多症;“动脉”——主动脉缩窄;“妊高”——妊娠高血压) 9、心肌梗塞的症状: 疼痛发热过速心恶心呕吐失常心低压休克衰竭心 10、心梗的并发症: 心梗并发五种症动脉栓塞心室膨乳头断裂心脏破梗塞后期综合症 11、心梗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痛哭流涕、肺腑之言 痛——心绞痛;流——主动脉瘤夹层分离;腑——急腹症;肺——急性肺动脉栓塞;言——急性心包炎。 12、主动脉瓣狭窄的表现:难、痛、晕 13、二尖瓣狭窄 症状:吸血咳嘶(呼吸困难、咯血、咳嗽、声嘶。)体征:可参考《诊断学》相 关内容。并发症:房颤有血栓,水肿右室衰,内膜感染少,肺部感染多。 14、主动脉瓣狭窄 症状:难、痛、晕。(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或晕厥先兆。)体征:可参考《诊断学》相关内容。并发症:失常猝死心衰竭、内膜血栓胃出血 15、左心衰:端坐位,腿下垂,吸氧打吗啡,快强心,速利尿,茶碱扩管药

肺心病心衰的治疗

肺心病心衰的治疗 肺心病, 缺氧, 神经内分泌, 低钠血症, 营养不良 肺心病80%~90%是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引起的。这类疾病具有病史长,伴随慢性缺氧等特点。由于病人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且心肌和血管结构的改变又不断进行,神经内分泌因素的激活,体内环境的改变等因素,使得这类心力衰竭的患者病情比较复杂,治疗难度大,特别是长期体循环淤血和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机体缺氧,使患者容易出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稀释性低钠血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等一系列不良情况,使临床治疗趋于复杂化。 1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肺心病心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大约占本类病人的10%~30%,晚期患者可达5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肺心病病人的组织缺氧较重,促使病人血浆中的血管活性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醛固酮,心钠素及皮质醇的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从而导致长期血管舒缩功能失调,组织氧供降低,水钠潴留,并由此造成全身性水肿,内脏淤血与缺氧,使血乳酸含量增加,混合静脉血氧含量降低。由于慢性呼吸道阻塞,能量消耗增加,体温、代谢率增高。心衰后内脏淤血缺氧,肠黏膜水肿及消化吸收功能降低,使营养物质吸收减少,肝脏淤血肿大,肝细胞受损,使蛋白质合成下降。强心甙可抑制小肠中氨基酸与糖的转运能力,对蛋白质与糖代谢产生副作用。另一方面蛋白质消耗与丢失增加,故临床上常出现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引起呼吸肌重度与厚度下降,呼吸肌储备能力降低并易疲劳,呼吸肌力量与功能降低,最大自主通气、自主呼吸、肺活量低于正常人约40%~60%,有人研究指出由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使体内蛋白质-氨基酸代谢发生紊乱,使各种脏器的储备功能明显降低,特别是心功能降低进一步加重,使心衰的纠正更加困难,这也往往是难治性心衰的根本原因之一。为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及早采取静脉混合高营养,或反复多次静脉人体白蛋白的补充,亦可反复小量输入新鲜血浆,在实施时,必须结合应用有效和正性肌力药物,避免由于血浆渗透压的提高,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增加而加重心力衰竭。有人指出小剂量利尿剂交替应用,同时联合应用ACE抑制剂及小剂量洋地黄,对于纠正肺心病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 2 稀释性低钠血症的发生与治疗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患者,病史长,在病程中反复出现心力衰竭。由于过度限制钠盐的摄入,厌食、呕吐、钠丢失过多。在治疗中利尿剂应用不当,大量利尿后心排血量减少,动脉压下降,刺激颈动脉窦及主动脉弓感受器使抗利尿素(ADH)分泌增加。同时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加重水潴留,常常会发生稀释性低钠血症,有人统计肺心病心力衰竭稀释性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10%~15%。稀释性低钠血症是比较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由于血渗透压过低,肺间质水肿和心肌水肿加重,加重了心肌缺氧,促使心室重塑进程加快。当血钠低于120mmol/L时病人

肺心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肺心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肺源性心脏病(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一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 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根 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两类。急性肺心病常见于急性大面积肺栓塞。临床上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见。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慢性肺心病(chronic cor pulmonale),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 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 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临床表现】 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按其功能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进行分述。 (一)肺、心功能代偿期 1.症状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 急性感染可使上述症状加重。少有胸痛或咯血。 2.体征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和肺气肿体征。偶有干、湿性哕音,心音遥远,P2> A2,三尖瓣区可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提示有右心室肥厚。部分患者因肺气肿使胸内压升高,阻碍腔静脉回流,可有颈静脉充盈。此期肝界下移是膈下降所至。 (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1.呼吸衰竭 (1)症状: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常有头痛、失眠、食欲下降,但白天嗜睡,甚 至出现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谵妄等肺性脑病的表现。 (2)体征:明显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严重时可有视网膜血管扩张、视乳头水肿 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因高碳酸血症可出现周围血管扩张的表现,如皮肤潮红、多汗。 2.右心衰竭 (1)症状:气促更明显,心悸、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 (2)体征:发绀更明显,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可出现心律失常,剑突下可闻及收 缩期杂音,甚至出现舒张期杂音。肝大且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重者可有腹水。少数患者可出现肺水肿及全心衰竭的体征。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X线检查 除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征外,尚有肺动脉高压征,如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15ram;其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07;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mm;中央动脉扩张,外周血管纤细,形成“残根”征;右心室增大征,皆为诊断慢性肺心病的主要依据。个别患者心力衰竭控制后可见心影有所缩小。 (二)心电图检查 主要表现有右心室肥大改变,如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90。、重度顺钟向转位、RV-+SV5≥1.05mV及肺型P波。也可见右束支传导阻滞及低电压图形,可作为诊断慢性肺心病的参考条件。在V1、V2甚至延至V3,可出现酷似陈旧性心肌梗死图形的QS波,应注意鉴别。 (三)超声心动图检查

如何护理心力衰竭的肺心病患者

如何护理心力衰竭的肺心病患者?中药能治肺心病吗? 肺心病一旦确诊一定要及时的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会使病情加重,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容易出现心力衰竭,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那么,肺心病患者如何判断出现了心力衰竭呢? 肺心病心力衰竭的表现: 1、心力衰竭多发生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因此常合并有呼吸衰竭。 2、患者出现气喘、心悸、少尿、紫绀加重,上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甚至呕吐等右心衰竭症状。 3、体检示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心前区可闻奔马律或有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引起的收缩期杂音,杂音可随病情好转而消失。 4、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房性心律失常,肝肿大伴压痛,肝颈反液压征阳性,水肿和腹水,病情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复方甘草细辛汤专家表示:肺心病患者一旦出现心衰就代表疾病已经很严重了,这个时期患者的心肺功能严重衰退,此时一定要注意,一旦不注意可能造成患者迅速死亡。 一、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减少外出,减少去人群密集之处。患者若发生呼吸道感染,则非常容易使病情急剧恶化。 二、适量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但切忌活动过多、过猛。 三、减少盐的摄入量,饮食应少油腻,多吃蔬菜水果。对于有些在吃利尿药的患者来说,因为排尿多的原因,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盐。 四、一定要戒烟、戒酒,保持心态平衡,不让情绪过于兴奋波动,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五、预防心衰还要注意心情调理,要保持心情愉快,不要动不动就与他人争执,争强好胜、容易生气等都会诱发心衰。 六、积极治疗。临床中药验方复方甘草细辛汤治疗肺心病效果显著,不像西药或传统中药那样单纯杀菌,从而产生耐药菌株,使肺心病成为顽症。它一方面可抑制病菌新陈代谢,另一方面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通过免疫球蛋白的淋巴因子吞噬病菌,激活补体,中和毒素,对抗感染,消除炎症,消灭细菌病毒。在根除呼吸系统顽症的同时其药性成分能强效恢复并提高呼吸系统免疫功能,构建牢固免疫防护屏障,杜绝再次感染。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诊治的60例重症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气分析(PaO2与PaCO2)均无明显差异,通过治疗后治疗组PaO2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标签:中西医结合;重症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1]。中医上属于”咳喘”“痰饮”“肺胀”范畴。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为主。过度劳累,上呼吸道感染均可导致病情加重[2]。我区为高寒地区,且以农牧民居多,多数患者因为未能及时治疗呼吸系统感染而使病情加重。我科通过中西医结合法治疗重症肺心病心力衰竭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0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我科住院的60例重症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均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心功能分级中,Ⅱ级患者21例,Ⅲ级患者34例,Ⅳ级患者5例。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0~75岁,平均(63.5± 2.7)岁,肺心病病史3~30年。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43~78岁,平均(61.2± 3.4)岁,肺心病病史,2.5~32年。排除标准:排除高血压、冠心病和其他原发性心脏病及严重心律失常、肝功能不全、低血压休克者。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心功能分级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休息、限盐、吸氧、抗感染、祛痰、止咳、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少量强心苷扩张剂利尿剂等综合治疗,治疗组除继续基础治疗,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外,停用激素、强心苷利尿剂及其他血管扩张剂。给予多巴胺20mg,酚妥拉明10mg,山莨菪碱注射液(654-2)20mg加入5%葡萄糖唐溶液250ml中靜脉滴注,速度15~30gtt/min,脉络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1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0d。用药期间注意钾盐的补充。 1.3.疗效判断标准[4] 显效:心功能改善二级或二级以上,心衰完全控制,患者能平卧、咳喘、水肿、肺部啰音消失或显著减少,紫绀明显减轻,肝脏回缩基本正常,HR<100次/min,尿量增多1000~1500ml/d,有效:心功能改善一级,

肺心病心衰

近几年来,笔者运用自拟强心方治疗肺心病慢性心衰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5例中,男18例,女17例;发病年龄50?59岁5例,60?69岁12例,70岁以上18例。说明随着年龄增大,肺心病出现心衰的可能性就越大。原发病绝大多数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并反复感染,少数为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本组病程都在8年以上。 1.2诊断依据及临床表现除原有肺部疾病的病史及体征外,常有活动后气促,心悸。体查有肺动脉压增咼和右心增大。最后发展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咳嗽,气促,唇指紫绀,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甚至全身水肿。实验室有关检查及肺功能、心电图、胸部X 线、超声心动图等可佐证。 2治疗方法 强心方组成:熟附子10 g,党参、黄芪各15 g,丹参、赤芍、泽兰、葶苈子各12 g,茯苓、猪苓、泽泻各18 g。 加减:形寒肢冷者加干姜、肉桂;纳呆,便溏者加白术、山药;腹胀者加砂仁、大腹皮;咳嗽痰多者加法半夏、陈皮;心悸重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咳喘重者加紫苏子、紫苑;肝大质硬者加桃仁、红花。 每天1齐腹水煎2次,分2次服。7天为1疗程,可连服1?3 疗程。服中药期间,有危重症候出现,可临时选用吸氧、强心、利尿剂等。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心功能改善H级或H级以上者。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心功能改善I级者。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心衰未纠正。 3.2治疗结果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

77.2%。其中1个疗程者11例,2个疗程者15例,3个疗程者9例。 4病案举例 杜某,男,68岁,干部,1998年2月16日初诊。患者原有慢支肺气肿病史20多年,近8年来经常咳嗽,心悸,下肢水肿。曾多次住院治疗,确诊为肺心病并心衰。 近几天因天气寒冷,又出现心悸,喘咳,甚则不能平卧,腹胀纳差,形寒肢冷,下肢浮肿,尿少便溏。 体查:神清倦怠,唇指发绀,颈静脉怒张,呈肺气肿征,两肺可闻少许干性罗音。心率92次/分,律整,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低钝。肝肋下2 cm,肝颈征阳性,双下肢水肿,按之凹陷。舌质胖暗、苔厚,脉沉细。 西医诊断:肺心病并心衰。 中医诊为:心悸、喘咳,证属气阳两虚兼血瘀水泛。治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 方用强心方加减。处方:熟附子10 g,肉桂(焗)1.5 g,党参、黄芪、白术各15 g,山药、茯苓、泽泻、丹参、泽兰各18 g,葶苈子12 g,陈皮6 g。3剂。 二诊时,尿量增多,浮肿减轻,咳喘减少,渐可平卧。效不更方,守上方续服4剂。 三诊时,水肿消退,喘咳大减,心悸好转,全身症状改善。上方去泽泻、茯苓、葶苈子,肉桂改桂枝10 g,加砂仁、鸡内金、郁金、赤芍以加强行气醒脾活血祛瘀。再服7剂后,惟动则心悸,余症皆安,心衰得以控制。后以金匮肾气丸及陈夏六君子汤加减交替调服1个月以巩固疗效。随访3个月,未见心衰复发。 5体会 本文35 例,都有多年反复咳嗽气喘病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肺气虚弱,又易招致外邪侵袭,使病情缠绵难愈。肺病日久,子病及母,使脾失健运,水湿停滞而为痰饮。肺脾病久,必传于肾,肾主水, 布阳化气,今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5-03-25T15:34:18.0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1期供稿作者:王悦 [导读]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为慢性心衰)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疲乏、呼吸困难。 王悦 (博白县东平中心卫生院广西博白 537619)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慢性心衰(CHF)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心衰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的益气养心汤加减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住院时间、再次住院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3%、77.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58±4.09)d明显短于对照组(15.15±4.06)d,且观察组患者再次住院3例(8.6%)明显少于对照组9例(25.7%),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慢性心衰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再次住院率,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089-0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为慢性心衰)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疲乏、呼吸困难[1]。慢性心衰的发病率、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慢性心衰的发病率也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如何有效提高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已经成为临床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2]。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西医治疗手段,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患者预后普遍较差,再次住院率较高[3]。近几年来中医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中医疗法注重中医辨证施治,更加突出治疗的针对性以及个体化,在慢性心衰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很多学者尝试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结果均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现将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70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了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严重心率失常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患者、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药物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现将70例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20例;患者年龄介于43-78岁,平均(60.3±2.5)岁;患者病程介于2-16年,平均(5.2±2.1)年;病因:风心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冠心病11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9例;患者年龄介于42-79岁,平均(60.2±2.4)岁;患者病程介于2.2-16.1年,平均(5.1±2.4)年;病因:风心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冠心病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因等)方面通过统计学处理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积极处理原发疾病,采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强心剂等综合治疗,具体药物的用法以及给药剂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 观察组患者应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自拟的益气养心汤加减治疗,具体药方组成如下:黄芪50g,川芎20g,丹参20g,瓜蒌20g,生牡蛎20g,生龙骨20g,赤芍15g,柴胡15g,苏子15g,檀香15g,薤白10g,半夏10g,沉香10g。若患者胸痛严重应加丹参、延胡索;若患者胸闷明显应加枳实、石菖蒲;若患者心悸严重应加白芍、紫石英、远志等。将上述中草药加水煎煮至300ml,每天分2次温服。 两组患者均服用2个月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各项检查基本恢复正常,心功能改善至I级。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心功能改善I级,但是并没有恢复正常。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无显著改善甚至进一步恶化,心功能也有所下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两组数据,计量数据用(x-±S)表示,并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对比。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3%、77.1%,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26例,有效7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疗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8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对比(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 35 26(74.3) 7(20.0) 2(5.7) 33(94.3) 对照组 35 10(28.6) 17(48.6) 8(22.9)27(77.1)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再住院率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58±4.09)d明显短于对照组(15.15±4.06)d,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再次住院3例(8.6%)明显少于对照组9例(25.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并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3.讨论 西医往往是在针对病因基础上采用正性肌力药物治疗,也即是根据心肌重构机制,缓解心肌重构发展,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以及再次住院率[3]。在中医学者认为[4],慢性心衰应属于祖国中医学中“肺胀”、“水肿”、“心悸”、“痰饮”、“胸痹”等范畴,虽然病灶在于心,但和患者的肝、脾、肾、肺等存在密切联系,该病的病因机制应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实为瘀血阻滞,痰浊内阻,导致气血运行受阻;虚主要是因为气血阴阳亏损,导致心神失养。本次采用的益气养心汤中黄芪和丹参为主药,其中黄芪具有利水消肿、温脾养肺、益卫固表、补气升阳等作用;丹参是活血化瘀的良药。众多中草药可共奏活血化瘀、益气温阳、利水消肿等作用。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5],黄芪具

肺心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课件)

肺心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肺源性心脏病(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一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 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根 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两类。急性肺心病常见于急性大面积肺栓塞。临床上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见。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disease),简称慢性肺心病(chroniccor pulmonale),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 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 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临床表现】 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 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按其功能的

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进行分述。 (一)肺、心功能代偿期 1.症状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 急性感染可使上述症状加重.少有胸痛或咯血。 2.体征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和肺气肿体征。偶有干、湿性哕音,心音遥远,P2> A2,三尖瓣区可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提示有右心室肥厚。部分患者因 肺气肿使胸内压升高,阻碍腔静脉回流,可有颈静脉充盈。此期肝界下移是膈下降所至。 (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1.呼吸衰竭 (1)症状: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常有头痛、失眠、食欲下降,但白天嗜睡,甚 至出现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谵妄等肺性脑病的表现. (2)体征:明显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严重时可有视网膜血管扩张、视乳头水肿 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因高碳酸血症可出现周围血管 扩张的表现,如皮肤潮红、多汗。

肺心病心衰的地高辛治疗探讨

肺心病心衰的地高辛治疗探讨 目的分析地高辛对肺心病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地高辛片。测BNP浓度及地高辛浓度。记录副作用。结果治疗组血浆B型钠尿肽优,地高辛副作用明显高。结论对于快速心室率肺心病心衰病短期使用地高辛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digoxin for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treatment. Methods:The selected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Treatment group digoxin tablets.BNP concentrations and measured concentrations of digoxin. Recorded side effects.Results:The plasma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gifted,digoxin side effec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nclusion:For rapid ventricular rate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short-term use of digoxin therapy is effective and safe Key words:Digoxin,Pulmonary Heart Disease,Heart failure,BNP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疾病[1]。当COPD 与CHF 共存时预后更差;而COPD 更是CHF 患者住院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2,3]。本研究观察使用地高辛治疗快速心室率肺心病心衰时BNP量化指标的变化及其副作用的发生率,重新评估快速心室率时肺心病心衰的洋地黄类强心剂治疗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3月~2013年4月入住我院内科住院部的肺心病心衰患者。采用查随机数字表分配法。其中治疗组86例,男47例,女39例。平均年龄(63.8±3.6)岁。入院时平均心室率(11 2.6±6.8)次/min。心功能Ⅱ級31例,Ⅲ级43例、Ⅳ级12例。对照组72例,男39例,女33例。平均年龄(61.4±4.2)岁。入院时平均心室率(106.8±5.6)次/min。心功能Ⅱ级30例,Ⅲ级34例、Ⅳ级8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具可比性。 1.2方法所有入选病例均给予低流量吸氧、抗炎、祛痰、降低肺动脉压、适当利尿及相应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地高辛片0.25mg 每日早晨饭后2h服用。1次/d,疗程7d。检测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血浆电解质、肝、肾功能、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10d血浆BNP及地高辛浓度。观察记录地高辛毒副作用表现。1次/d心电图检查。 1.3 BNP浓度测定方法对所有患者在入院次日早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3ml,使用博适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诊断仪,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测试条测定其BNP浓度。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重症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重症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6-08-01T14:56:07.82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4期作者:李锦秀 [导读] 由于慢性缺氧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还可使水钠潴留及血容量增加。 李锦秀 (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内科河南安阳 456300) 【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重症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8例重症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7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重症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比较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 应用。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钠;重症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058-01 肺心病的病因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为多见。由于慢性缺氧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还可使水钠潴留及血容量增加,所以更使肺动脉压升高,病情加重,到一定程度,心脏发挥其代偿功能以克服肺动脉压升高的阻力而发生心室肥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最终发生心力衰竭[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8例重症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重症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8例,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或体征及相关检查结果均符合重症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严重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及具有房颤史等患者。其中男54例,女34例,年龄56~87岁,平均年龄68.9±6.2岁;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0例,Ⅲ级48例,IV级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积极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解痉平喘、改善心肺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皮下注射,5000U,1次/天,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预防低分子肝素钠的副作用,定时定期检查血小板的动态及患者的凝血状况,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立即停止用药,并给药中和肝素副作用。两组患者均为10天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1.3 疗效评价[2] (1)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肺部炎症大部分吸收,心肺功能基本恢复,生活可以自理;(2)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肺部炎症部分吸收,心肺功能提高,能进行简单的活动;(3)无效:患者的各项指标无改善或有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7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因低分子肝素钠而出血的病例。 3.讨论 重症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肺部反复感染,产生较多炎症介质,并使免疫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反应性增高,使原本较高的血液黏稠度更加升高,呈高凝状态,并引起肺微血栓形成。各种因素互为因果,进一步发展易引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病情恶化,难以控制。因此,抗凝是治疗重症肺心病合并心衰的重要措施之一。 低分子肝素钠是肝素片段,通常由化学反应生成,分子量约在3500~6500之间,较常规肝素而言不易引发出血,且具有强效抗凝血因子Xa的活性,还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3],因此,其具有强力的抗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有效的抑制了血液黏稠度升高。低分子肝素钠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吸收率较高,有研究认为可达100%,临床应用价值较高[4]。本文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7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出现出血病例,说明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重症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比较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等.《内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1-92. [2]梁勇.低分子肝素钠用于重症肺心病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11,7(21):18-19. [3]狄树亭.联用参附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治疗重症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4):838-839. [4]余秋里,杨志云.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60 例肺心病顽固性心衰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809-18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