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的灭秦大计,可惜天不遂人愿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武灵王平昼闲居,日:“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
”肥义①日:“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
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
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苏遂行之。
”王日:“寡人非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之。
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
世有顺我者,则胡服之功未可知也J(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材料二: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②,西至河,登黄华之上。
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日:“愚者所笑,贤者察焉。
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③称疾不朝。
王使人请之日:“家听于亲,国听于君。
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德先迨于贱而丛政先信于贵纹愿慕会典之义以成虫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日:“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
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使者以报。
王自往请之,日:“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
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部;微社稷之神灵,则部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
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
而叔顺中耳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部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
”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记》)【注】①肥义:赵国的国相。
②无穷:自代郡出塞外,大漠数千里,故称无穷。
③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叔。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明德先论A于贱B而从政C先信于贵D故愿慕E公叔之义F以成G胡服H之功也。
井陉之战史记文言文翻译
【原文】秦始皇帝二十五年,燕、赵、韩、魏、楚五国合纵,以击秦。
赵王使其将李牧帅师十万,以击秦。
秦王使白起为大将,以击赵。
两军遇于井陉,秦师败绩。
李牧以兵五千,设伏于井陉之西,大破秦师,斩首五千级。
秦师奔走,赵师遂乘胜追击,杀秦将白起,俘秦将苏代。
秦师死者数万,秦王大惧,乃割地求和。
【译文】秦始皇二十五年,燕、赵、韩、魏、楚五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
赵王派遣他的将领李牧,率领十万军队,前去攻击秦国。
秦王派遣白起担任大将军,以对抗赵国。
两军在井陉相遇,秦军大败。
李牧用五千兵力,在井陉西边设下埋伏,大败秦军,斩杀五千人。
秦军溃败而逃,赵军乘胜追击,斩杀秦将白起,俘虏秦将苏代。
秦军死者数以万计,秦王十分惊恐,于是割地求和。
井陉之战,是战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
赵国在此战中大获全胜,斩杀了秦将白起,使秦国的国力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巩固了赵国的地位,也为赵国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在这场战役中,李牧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成功地将秦军击败。
他运用伏击战术,将秦军分割包围,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李牧的胜利,充分展示了战国时期军事家们的智慧与勇气。
然而,井陉之战的胜利并未能持久。
秦王在割地求和后,开始励精图治,加强国内改革,增强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秦国再次崛起,与赵国展开了新一轮的争霸。
虽然赵国在此后的战争中仍然保持着一定的优势,但最终并未能阻止秦国的统一大业。
井陉之战,是战国时期军事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它不仅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军事力量对比,也展现了军事家们的智慧与谋略。
这场战役,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昭王伐赵文言文翻译
赵国不臣,盖因其地处边陲,素来独立,虽为周朝诸侯,却始终不甚恭顺。
昭王五年,赵国君主赵武灵王擅自更改国号,自称“赵王”,此乃不臣之始。
昭王闻之,怒不可遏,遂决意讨伐。
赵国侵周,始于昭王四年。
是年,赵国趁周室衰微,边境空虚,派遣大军侵犯周室领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昭王悲愤交加,遂下诏讨伐赵国。
昭王欲一统天下,亦为伐赵之因。
昭王自继位以来,励精图治,欲恢复周室昔日辉煌。
而赵国地处中原,为四战之地,若能将其灭掉,则可一统中原,为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昭王八年,昭王遂发兵伐赵。
此次伐赵,周室调集了天下精锐,兵分两路,一路由昭王亲自率领,另一路由周公旦率领。
大军浩浩荡荡,直指赵国。
赵国闻周室兴师问罪,赵武灵王慌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众大臣中,以廉颇、蔺相如为主,主张抵抗周室。
廉颇曰:“周室虽强,然我赵国兵精粮足,岂能束手就擒?”蔺相如亦言:“赵国乃百年基业,岂可轻易放弃?”赵武灵王遂下令坚守,与周室大军相持。
周室大军抵达赵国边境,昭王亲自督战。
廉颇、蔺相如率赵国精锐,与周室大军展开激战。
双方你来我往,杀得天昏地暗。
然赵国虽勇猛,却无法抵挡周室大军。
经过数月激战,赵国终于不敌,廉颇、蔺相如先后被俘。
昭王闻赵国降服,遂下令班师回朝。
大军凯旋,昭王大赦天下,封赏有功之臣。
廉颇、蔺相如因战功显赫,被封为侯爵。
昭王伐赵之战,历时四年,终以周室胜利而告终。
此战不仅巩固了周室地位,也为昭王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然而,赵国虽败,却并未灭亡,其子孙后裔继续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成为后世赵国的根源。
自此,昭王威震天下,周室再度辉煌。
而赵国虽败,却也因其英勇抵抗而名垂青史。
昭王伐赵之事,遂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译文如下:昭王伐赵,乃周朝昭王欲兴师讨伐赵国之举也。
此事始于昭王五年,终至昭王八年,历时四年。
此战之所以闻名,不仅因其规模之大,兵威之盛,更因其背后所蕴含的政治、军事、地理等多重因素。
赵国不臣,因其地处边陲,素来独立。
《战国策·秦策二》原文及翻译译文
《战国策·秦策二》原文及翻译译文《《战国策·秦策二》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战国策·秦策二》原文及翻译译文《战国策·秦策二》原文及翻译战国策原文: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
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
弊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大齐王;唯仪甚憎者,亦无大齐王。
今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而仪不得为臣也。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
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谷①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
陈轸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
”楚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
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
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张仪至,称病不朝。
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詈齐王。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
”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
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楚国不尚全乎?王今已绝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也,国必大伤。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
秦与齐合,韩氏从之。
楚兵大败于杜陵。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二》)[注]①不谷: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辞。
赵武灵王
中原博弈
赵武灵王三年(前323年),魏相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的合纵运动,使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结 成联盟,各国国君均称王,以对抗秦、齐、楚等国。赵雍说:“没有王的实质,怎敢占据王的名号!”只令国人 称自己为“君”(一说赵雍取消王号称君在赵武灵王八年 )。
赵武灵王六年(前320年),赵雍在邻近中山、燕、齐的安平(今河北安平)设郡防守。
赵武灵王十七年(前309年),赵雍改建邯郸“大城”东北部已废置的宫室为苑圃,取名九门,并在苑圃中 新建供游乐的丛台。他可以由此登高瞭望齐与中山之境。
赵武灵王十九年(前307年),就在施行“胡服骑射”的同年,攻中山到房子(今河北高邑西南)。赵雍还 前往代地,再北至大草原(即古人称“无穷”之地),西抵黄河,登上黄华山(有学者认为是今贺兰山)顶,对 所至地区进行考察 。次年(前306年)攻中山到宁葭(河北石家庄西北)。同时,赵雍在攻取原阳、改设“骑邑” 后,训练大量骑兵,从而得以西取胡地到榆中(今陕西榆林以北地区),迫使游牧于此的林胡王献马,归属于赵 国;又命代相赵固兼管林胡部族,收编林胡的军队。他还分别派楼缓出使秦国,仇液出使韩国,王贲出使楚国, 富丁出使魏国,赵爵出使齐国,设法在外交上孤立中山国 。
赵武灵王
先秦时代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
01 人物生平
03 历史评价
目录
02 为政举措 04 轶事典故
05 人际关系
07 艺术形象
目录
06 后世纪念 08 史料索引
基本信息
赵武灵王(?-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先秦时代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改革家,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前325年 -前298年在位),赵肃侯之子。
公元前285年秦赵王相会
秦赵王会在中阳相会吗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位于吕梁山中西部,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微不足道,但发生在公元前285年的事却不能不令人另眼相看。
据史料记载:《史记·秦本纪》:二十二年(前285年),蒙武伐齐,河东为九县,与楚王会宛,与赵王会中阳。
《史记·赵世家》:惠文王十四年(前285),“与秦会中阳”。
《资治通鉴·卷第四》也记载:(周)赧王三十年(前285年)秦王会楚王于宛,会赵王于中阳。
公元前285年,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在中阳相会,相会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从字面意思来看,据《说文解字注》:(相)省視也。
释诂、毛传皆云相视也,故凡彼此交接皆曰相。
《康熙字典》:【广韵】共也,【正韵】交相也。
《汉典》“相”字解释第一条即是: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
由此来看,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在中阳相会,不是一方要求另一方,而是双方都有相会的意愿,双方相会是平等。
在一般人眼中,秦国一贯为虎狼之国,怎么会和赵国平起平坐讨论问题呢!这主要是由当时双方的实力和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从秦赵双方实力来看。
赵国经过几代君主多年经营,到赵赵惠文王继位时(前299年),赵国已发展成为一个东方强国。
早在赵敬侯(前386年—前375年在位)时代,赵国就迁都邯郸,标志着强大的赵国开始涉足中原的争斗。
赵武灵王(前344年—前295年)继位后,通过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赵国变得更加强大。
赵武灵王二十年(前306年)趁秦武王死后秦国内乱,西渡黄河,攻取了秦国与林胡接壤的榆中地区(今陕西北部与内蒙古交界的河套地区),对秦国造成严重的压迫之势。
赵武灵王亲自扶植了秦昭王与燕昭王两位国王,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一跃成为当时的超级强国。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赵惠文王继位,次年,魏昭王将葛孽(今河北肥乡县西南)、阴成两地献给赵惠文王,欲联赵抗秦。
前298年赵国与燕、韩、魏、齐五国联兵攻秦,迫秦废除帝号。
第十七集 秦赵之争
第十七集秦赵之争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第二个目标是赵国,但是赵国并不容易被灭。
秦昭襄王时期,赵国国君赵武灵王通过胡服骑射,使赵国国力迅速提升,造成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巨大障碍。
但是赵武灵王在壮盛之年,由于错误地传位给小儿子赵惠文王,最终引来了杀身之祸。
赵武灵王死后,赵国令人遗憾的中止了崛起之路。
于是秦王赢政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利用这个机会在外交和军事上向赵国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攻势,为秦始皇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虽然没有赵武灵王的胆识和魄力,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
却有识人之明。
他发现了蔺相如,发现了赵奢,重用蔺相如,廉颇,赵奢,两次大败秦军,两次外交斗争没有吃亏,基本上维持了赵国的强势。
宁武县概况
宁武县概况宁武县是中国山西省忻州市所辖的一个县。
总面积为1966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为16万人。
宁武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东径111°50′-120°40′,北纬38°31′-39°8′之间。
境北以内长城为边,与朔州相邻;西北以黄花岭为界,与神池县接壤;西南以荷叶坪山、芦芽山为屏,与五寨、岢岚相望;南部与静乐县相衔;东南以云中山与忻州分界;东部与原平市连通。
县境南北长约105km,东西宽约45km,总面积1987.7平方公里。
城南距太原180km,北达大同180km。
由于古宁武城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又称“凤凰城”。
政府驻凤凰镇。
邮编:036700。
行政区划代码:140925。
区号:0350。
目录•自然地理•人文历史•资源概况•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宁武县-自然地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按1959年山西省气象局气候区划,属高山严寒区和寒冷干燥区。
特别是:气候寒冷,多大风,冬季漫长,无霜期短,山区雨多,其它地区雨量偏少,温度差别大,雨量高度集中于7月和8月。
气温、降水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光照时间在各地,以及一地的向阳坡和背阴坡有很大差异。
年平均气温6.2℃,极端最低气温-27℃,7月平均20.1℃,1月平均-9.9℃,年较差为30.0℃。
无霜期120至130天。
日照总时数平均为2835时,日照百分率67%,年平均太阳总幅射142.3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为2-6℃。
平均降水量470-770mm,山区降水较多,在600mm以上。
各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为:春季13%,夏季65%,秋季20%,冬季2%。
在历年记录中,降水年际变化十分明显。
最多年降水量710.5mm(1959年),最少为226.1mm(1965年),一日最大降水量100mm。
地势高峻,山岭纵横,一般海拔在2000m左右。
东部有云中山,以土石山为主,主要山峰有大石人梁、鸡关山和老龙庵等。
以大石人梁为最高,海拔2428m。
《史记·贾生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史记·贾生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1、《史记·贾生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史记·贾生传》原文及翻译(二)史记原文: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
至孝昭时,列为九卿。
(《史记·列传》节选)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
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
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群文阅读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群文阅读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第11课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选题理由】第一道题选择了杜牧《阿房宫赋》和贾谊《过秦论》两篇文章, 两篇文章都阐述了秦朝灭亡的原因, 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在两位作者眼中对秦灭亡原因的观点是否相同。
第二道题选择了贾谊《过秦论(节选)》和苏洵的《六国论》两篇文章, 在《过秦论》中找出《六国论》中开头说到“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以及从六国方面进行假设的证据;同时分析关于六国“尊贤重士”, 两文的说法是否有矛盾。
并结合两文所提供的材料, 请比较两文在论证和语言表达方面的不同特点。
第三道题选择了杜牧《阿房宫赋》和贾谊《过秦论》两篇文章, 分析两篇文章写作上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第四道题选择了《新五代史.伶官传(节选)》, 结合所学课文《五代史伶官传序》, 谈谈从庄宗“好伶而弑于伶”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第五道题选择了《新五代史.伶官传(节选)》和《五代史伶官传序》两篇文章, 结合两篇文章, 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 完成下面小题。
(甲)六王毕, 四海一, 蜀山兀, 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 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 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 十步一阁;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盘盘焉, 囷囷焉, 蜂房水涡,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高低冥迷, 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 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 一宫之间, 而气候不齐。
……嗟乎!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 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 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 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 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 不敢言而敢怒。
山西省宁武县发现一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宁武县是中国山西省忻州市所辖的一个县。
宁武县总面积为1966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为16万人。
宁武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东经111°50′-120°40′,北纬38°31′-39°8′之间。
境北以内长城为边,与朔州相邻;西北以黄花岭为界,与神池县接壤;西南以荷叶坪山、芦芽山为屏,与五寨、岢岚相望;南部与静乐县相衔;东南以云中山与忻州分界;东部与原平市连通。
县境南北长约105km,东西宽约45km,总面积1987.7平方公里。
城南距太原180km,北达大同180km。
由于古宁武城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又称“凤凰城”。
政府驻凤凰镇。
山西省宁武县发现一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新华网太原6月22日电(记者叶健)记者近日从山西省考古所获悉,不久前,山西省宁武县城南约25公里的迭台寺乡西沟村发现一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群――侯家民居。
据考证,侯家民居建于清代。
该建筑依沟而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5780平方米,共有房屋212间。
侯家始祖侯容保于明代宣德年被封为镇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太原府阳曲县人。
到明正德年迁于宁武。
侯家从清康熙年间到同治年间,开始大规模地营造住宅大院。
一.欢迎您亲爱的朋友!您已经进入宁武贴吧,希望能在您和网友共同努力下,将本贴吧建设成为有共同兴趣的人能够充分交流的地方1.了解宁武宁武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东经111°50′-120°40′,北纬38°31′-39°8′之间。
境北以内长城为边,与朔州相邻;西北以黄花岭为界,与神池县接壤;西南以荷叶坪山、芦芽山为屏,与五寨、岢岚相望;南部与静乐县相衔;东南以云中山与忻州分界;东部与原平市连通。
县境南北长约105km,东西宽约4 5km,总面积1987.7平方公里。
城南距太原180km,北达大同180km。
由于古宁武城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又称“凤凰城”。
宁化古城坐落在宁武县至静乐县的宁白公路70公里处汾河的西岸山坡上,城池依山而建,地势东高西低。
古代故事——精选推荐
古代故事 古代故事赵武灵王为什么没有灭掉秦国 赵武灵王赵雍是个具有悲剧⾊彩的⼈,他⼀⽣征战⽆数,亲⾃将赵国从颓势扭转过来,却在最后陷⼊了情感和家庭的危机。
他原本可以像秦王嬴政有⼀统天下的机会和能⼒。
他没有被秦国的军队吓到,没有被强⼤的齐国所威慑,却最后死在了⾃⼰⼈的⼿⾥。
“克定祸乱⽈武,威强澼德⽈武;乱⽽不损⽈灵,好祭⿁怪⽈灵。
”赵雍的谥号为赵武灵王,充分凸显了他在任期间,拨乱反正从容处理逆境。
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和过⼈的胆识⼀直为⼈所津津乐道。
赵雍年纪轻轻就成为了赵国的君王,当皇帝⼈⼈都愿意,甚⾄不惜⼀切代价都要坐上这个宝座,但当你⾯对⼀个积弱已久⼜饱受各国欺凌的国家时,恐怕也会畏缩⽽不敢但此重任的。
赵雍⼤概在⼗五岁时就即位了,初登王位的赵雍凭借他的能⼒,很快就把国家的⼀切⼤⼩事务处理得仅仅有条。
赵雍的赵国国君真的不好当,当他上台的时候。
还没来得及享受这⼀切,就不得不收敛⾃⼰的⼀些孩童的不好习性,早早做起了⼤⼈的模样。
赵雍的确是赵语的优秀王⼦,虽然赵语只有这么⼀个孩⼦,但是赵雍却很争⽓,从⼩就慷慨好侠,⼼怀⼤志,⾔语之间像极了⾃⼰,也颇有帝王之⽓。
公元前326年秋,赵国的君主赵肃侯在肃杀的秋风中去世,赵雍作为唯⼀⼀个⼉⼦,肩负起了振兴赵国的重任,稚嫩的肩膀也要学着⽗亲把国家的利益扛于肩上。
公元前476年起到公元前221年,这⼀段时间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混乱的时期,⼀个悲惨⼜壮观的时代,各个民族的交汇、融合,让春秋战国呈现出别样的繁华。
赵雍上任初期,刚好处在春秋最混乱的时期。
每个国家都在积极寻求出路,不断向外扩张,秦国、齐国都通过了变法让⾃⼰强⼤起来了,⽽魏楚虽然在征战的过程中受到了重挫,仍不可⼩觑他们的势⼒。
赵雍⾯对这样⼀个内外形势都很不好烂摊⼦,并没有⾃暴⾃弃。
赵雍作为⼀个年轻的国王,他的⼿⾥握着千⾥的⼟地,成千上万的百姓。
⽽赵国周围的诸侯国,早就想捏⼀捏赵雍的软柿⼦。
然⽽,⾯对这些想要趁⽕打劫的强国,赵雍⽤实际⾏动来证明,⽼虎不发威不能当他是病猫,赵雍可不是好惹的。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40、赵武灵王胆大包天,冒充使者深入敌国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40、赵武灵王胆大包天,冒充使者深入敌国战国后期,赵国出了一位杰出的国君,被称为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最有名的事情,是搞胡服骑射,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赵国实力。
梁启超评价他是“黄帝之后第一伟人。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写诗赞他:“胡服骑射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
”另外,赵武灵王还有一个惊人之举。
他竟然冒充使者,亲自去秦国侦察敌情,堂堂一国之君,去干侦察兵的活,这在历史上恐怕也找不出第二个来。
不说此举是否妥当,仅论其胆量,那可是足够大的。
《史记》记载,赵武灵王刚刚即位的时候,国力不强,常受大国欺负。
他父亲死后,秦、楚、齐、魏、燕都来参加葬礼,但各带精兵万余人,明显是不怀好意。
当时,赵武灵王只有十五岁,却毫不畏惧,命令全国戒严,部队集结,准备拼个鱼死网破。
举行葬礼的时候,赵武灵王下令,只准五国的使者前来吊唁,不允许军队入境。
五国见赵国重兵待客,戒备森严,没敢轻举妄动。
赵武灵王小小年纪,就经受了一次严峻考验,足见他的胆量过人。
赵武灵王即位以后,尊贤任能,精心治理国家。
他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一套,而是重用先王的重臣肥义等一批贤臣。
赵武灵王关心百姓,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给他们送礼。
当时,秦、楚、齐等国已经称王,魏国联络韩、燕、赵等国,也想称王,赵国却不同意。
赵武灵王说:“没有实力,要那个虚名有什么用呢?”后来赵国强盛了,也没有称王。
赵武灵王是后人给他的谥号,他生前终身没有称王,足见其见识超群。
赵武灵王最大的功绩,是不遗余力地推行胡服骑射。
《史记》用了很长篇幅,对他搞胡服骑射作了详细描述。
所谓胡服骑射,就是穿胡人的衣服,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技术。
当时,中原流行宽衣长袖,看起来风度翩翩,实际上很不方便,骑射技术也赶不上胡人。
搞胡服骑射,不仅是风俗改革,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少数民族的认同感,有利于向北拓展疆土。
从地理上看,赵国的南边、东边和西边都很难扩展,只有北边是胡人居住的地方,地域辽阔,便于发展。
《战国策·赵策》原文及翻译译文
《战国策·赵策》原文及翻译译文1、《战国策·赵策》原文及翻译译文《战国策·赵策》原文及翻译战国策原文:客见赵王曰:“臣闻王之使人买马也,有之乎?”王曰:“有之。
”“何故至今不遣?”王曰:“未得相马之工也。
”对曰:“王何不遣建信君乎?”王曰:“建信君有国事,又不知相马。
”曰:“王何不遣纪姬乎?”王曰:“纪既妇人也,不知相马。
”对曰:“买马而善,何补于国?”王曰:“无补于国。
”“买马而恶,何危于国?”王曰:“无危于国。
”对曰:“然则买马善而若恶,皆无危补于国。
然而王之买马也,必将待工。
今治天下,举错非也,国家为虚戾③,而社稷不血食④,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何也?”赵王未之应也。
客日:“郭偃之法,有所谓柔雍者,王知之乎?”王曰:“未之闻也。
”“所谓柔雍者,便辟⑤左右之近者,及夫人优爱孺子也。
此皆能乘垩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
是能得之乎内,则大臣为之枉法于外矣。
故日月晖于外,其贼⑥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选自《战国策·赵策》)【注】①赵王:即赵孝成王。
②而若:或者。
③虚戾:废墟,形容田舍荒芜,人民灭绝。
④血食:祭祀祖先的食品。
⑤便辟:素近宠爱者。
⑥贼:害,此处指日月中黑暗的部分。
译文:有游说之士拜见赵孝成王说:“我听说大王要派人去买马,有这回事吗?”赵王回答:“有这回事。
”说客问:“那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派人去买呢?”赵王说:“没有找到会相马的人。
”说客就问:“大王为什么不派建信君去呢?”赵王答道:“建信君要处理国家大事,何况他又不懂相马的事。
”说客又问:“大王为何不派纪姬去呢?”赵王回答:“纪姬是个女人,不懂得相马。
”说士继续问道:“如果买来了马匹而且特别强健,对国家有什么好处?”赵王回答:“对国家没有什么好处。
”又问:“那么买来了不强健的马匹,又会对国家造成什么危害呢?”赵王答道:“对国家没有什么危害。
”说士说:“既然买的马好或者不好,都对国家没有什么益处或危害。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全)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全)《《张衡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全)》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张衡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全)《张衡传》原文及翻译(全)人教版原文译文已校对作者EMAIL:*******************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学习,并趁此机会前往京城洛阳,到太学观光、学习,于是通晓了五经、六艺。
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
(他)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往来。
(汉和帝)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
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
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
精心地构思写作,(经过)十年才完成。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专心研究天文、气象、岁时节候的推算。
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
于是他研究、考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精妙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原理,制造了浑天仪,写了《灵宪》、《算罔论》等关于历法、数学方面的论著,论述十分详尽明白。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历史趣谈:赵武灵王的故事有哪些 为何会被饿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赵武灵王的故事有哪些为何会被饿死?导语:赵武灵王在胡服骑射之后相继打败了赵国干扰已有的北方三胡,之后并计划从河套地区南下灭秦。
但由于发生了沙丘之变,赵武灵王被饿死,导致灭赵武灵王在胡服骑射之后相继打败了赵国干扰已有的北方三胡,之后并计划从河套地区南下灭秦。
但由于发生了沙丘之变,赵武灵王被饿死,导致灭秦的计划没有实现。
在实行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的军事实力变得强盛,赵雍的雄心也因此大增。
那时候,秦国是赵国的最大威胁,攻打秦国是赵雍一直想做的事情。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让自己的儿子赵何来治理国事,自己亲自挂帅,全力治军。
当时的赵国在实力上远远赶不上秦国,但是秦国一直想占据南方的势力,对北方的防范就比较少。
于是,赵雍想出了一个办法,为了了解自己的对手,掌握咸阳附近的地理,准备亲自去咸阳见嬴稷。
他假扮赵国的使者到了咸阳,一路上也在观察咸阳的地形,直到见到了秦王。
虽然这个计划有点冒险,但这是弱中求胜、解除隐患的好方法。
赵雍让出了自己的皇位,全力治军,但是这又给他带来了更大的麻烦。
赵雍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何,但又为了安抚他的大儿子赵章,分了一些土地给赵章,让他去管理那些地方。
但赵章并不甘心,想着法子把赵何置于死地。
有一次,赵章见赵何出门率领的兵力不多,于是就想骗赵何出来在中途把他杀死。
但赵何也察觉到了赵章的意图,派了大臣出去,结果他的大臣被赵章杀死了。
赵章发觉事情败露就跑了赵雍那里,但是还是被赵何搜出并立马斩首。
赵何还命人将赵雍关起来,还不给吃的,结果在一个月之后赵雍被活活饿死了,他的灭秦计划也因此落了空。
生活常识分享。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名叫赵雍,按当时的说法是赢姓,赵氏,提到他只用四个字:“胡服骑射”。
梁启超鉴定为:“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
他才华横溢,特立独行,开创了赵国富国强兵的道路,使赵成为战国末年秦统一路线上的最大障碍,却终其一生都没有称王,武灵王是后人给他的谥号。
而胡服骑射也不是简单的军事改革,不同于商鞅、吴起的变法,损害的只是既得利益的贵族。
它是对华夏民族传统观念的冲击,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赵武灵王把这一招玩到了极限,也为后世各民族的融合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初生牛犊不怕虎赵雍16岁即位,接下的只是一个烂摊子,在武灵王之前,赵国的战绩拿不出手,且地理位置刚好被齐、楚、韩、燕和北方三胡所包围,被称为“四战之国”,不仅如此,赵国东北与燕国边境相交处还有一个由少数蛮夷发展成的中山国,中山几乎是嵌入赵国境内的国中之国,虽然之前被魏国名将乐羊隔着一个赵国给消灭了(可见当时赵国的国际地位),可后来在别人没注意的时候得以复国,又因为有齐、燕两个大后台做靠山赵国也不敢拿他怎么样,反而是经常受其侵扰,赵国的处境着实堪忧。
所以赵雍之父赵肃侯刚一死,魏、秦、楚、齐、燕五国马上前来奔丧,可以肯定五国不是真来表示安慰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于是年轻的赵雍与托孤重臣肥义一起将全国精锐之兵迁于赵都邯郸进行全城戒备,禁止五国任何带甲士兵入城,并联合韩宋两国威胁魏齐后方,鼓动三胡、蛮越对燕楚边境进行骚扰。
在此情况之下,五国吃了个下马威,不欢而散。
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赵武灵王第一次的登台表演就获得成功,一颗新星冉冉升起。
静观其变成大事者进能如蛟龙出海,扭转乾坤;退则能隐忍不发,伺机而动。
“五国奔丧”虽然被瓦解,但赵国毕竟还太弱小,且四面都是邻敌,加上自己还很年轻,于是武灵王选择了低调行事的做风,努力发展国内生产,等待时机成熟,不做出头鸟。
比如“合纵”部队为一致抗秦搞出了一个“五国相王”,唯独赵国没有称王,反而自“侯”降为“君”,名曰:“无其实,不敢处其名”。
火牛破阵文言文逐字翻译
火牛破阵,古之奇谋也。
夫战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昔者,赵武灵王与秦昭襄王战于长平,赵王亲率精锐,以火牛阵破秦军,大获全胜。
此战之后,天下皆知赵国之强,火牛破阵之威,名传千古。
译文:火牛破阵,这是古代的一种奇特的计谋。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认真观察。
以前,赵武灵王与秦昭襄王在长平之战,赵王亲自率领精锐部队,运用火牛阵击败秦军,大获全胜。
这次战役之后,天下都知道赵国的强大,火牛破阵的威力,名扬千古。
夫火牛破阵,非一日之功。
赵王自幼好武,日夜研习兵法,得火牛破阵之术。
及至长平之战,赵王亲临前线,观敌之阵,察敌之情,于是调集精锐,布下火牛阵,以火攻之,烧毁敌军营寨,大败秦军。
火牛破阵,其法有三:一曰火攻,二曰牛攻,三曰人攻。
火攻者,以火攻敌,烧毁敌军营寨,使其不战自乱;牛攻者,以火牛冲阵,敌军难以抵挡;人攻者,以精锐之士,攻敌之要害,使其疲于奔命。
三者并用,无往不胜。
赵王运用火牛破阵,实为神来之笔。
其法之妙,非同小可。
然火牛破阵,亦非轻易可行。
须有智谋之士,方能运用自如。
赵王之所以能成功,皆因其有识人之明,善于用兵,故能克敌制胜。
自火牛破阵之后,赵国威震天下,成为诸侯之首。
然赵王深知,战争非长久之计,故在长平之战后,赵王便开始休养生息,发展农业,壮大国力。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赵国终于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火牛破阵,虽已成为了过去,但其精神却一直流传至今。
在今后的战争史上,火牛破阵的智慧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战争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以保卫我们的家园,捍卫我们的尊严。
总之,火牛破阵,乃古代奇谋,赵王运用此法,大获全胜。
其法之妙,令人叹为观止。
然火牛破阵,非轻易可行,须有智谋之士,方能运用自如。
此战之后,赵国威震天下,成为诸侯之首。
火牛破阵,虽已成为了过去,但其精神却一直流传至今。
【春秋战国】秦赵之战
【春秋战国】秦、赵之战在秦国败韩、魏,破楚入郢以后,中原惟有北部的赵国保持着强大地位,成为秦东进中原的劲敌。
秦、赵之战也就很难避免了。
赵国的强大始于武灵王(公元前326年?公元前295年在位)时,赵武灵王在周慎靓王三年曾参加韩、魏、燕、楚五国伐秦联军,被秦军击败。
次年,赵、魏、韩三国攻秦,又被秦击败,赵损失八万人。
同时,赵的北部、东北与西北部还常常受东胡、林胡和楼烦等游牧民族的侵扰。
为对付三胡和强大的秦国,赵武灵王下决心学习秦国变法图强。
周赧王八年,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准备,赵武灵王在大臣肥义等的支持下,说服叔父公子成,在国内变法易服,“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后来,又破原阳改为“骑邑”。
新法实行仅短短几年,赵国人民就练成个个矫捷善射的骑手。
于是,自周赧王九年起,赵武灵王即统率精兵大举进攻中山,经过五年苦战,终于灭掉中山。
[接着,赵国向北击败林胡、楼烦,拓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建立了云中郡、雁门郡,掩有今漠南之地。
自武灵王变服骑射以后,赵遂称强于北方,成为列国中的一支劲旅。
f周赧王十六年,赵武灵王自号主父,传位于太子何,是为赵惠文王。
惠文王时,赵武灵王曾亲自伪装成使者,入秦探察虚实,准备拟定对付秦国的计划。
不幸的是,周赧王二十年,武灵王死于公子章之乱,使赵国抗秦的计划未能实施。
惠文王也是一位有为之君。
他重用名相蔺相如,名将廉颇、赵奢,国富民强,保持了赵的强国地位。
周赧王三十二年,廉颇率兵攻取齐的昔阳(今河北晋县西北)。
三年后,赵奢又攻取了齐的麦丘(今山东商河县西北)。
周赧王三十九年,廉颇攻占了魏国的几(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次年又攻克了魏的防陵、安阳(今河南安阳县西)。
二年以后,赵将燕周攻占了齐的昌城(今山东淄博市东南)和高唐(今山东禹城县西南)。
《战国策?赵策三》说:“今赵万乘之国也,前漳、滏,右常山,左河间,北有代,带甲百万,尝抑强齐,四十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
由是观之,赵于天下不轻。
”《战国策》此言虽未免有些夸大,但在当时山东六国中,赵确实是秦东进所遇到的最强劲的对手。
赵尝五战于秦翻译
赵尝五战于秦翻译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出处:《六国论》【作者】苏洵【朝代】宋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白话释义: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
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
(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创作背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
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严令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
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
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军事上的衰颓。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
到北宋中期,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
北宋政府实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集中现象严重,贵族占有大量土地,社会矛盾尖锐。
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
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
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武灵王的灭秦大计,可惜天不遂人愿
历史上,赵武灵王是一个雄霸之主,他的胡服骑射令将赵国推向了战国军事第一强国的高度。
一时间,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中山国和林胡、楼烦首当其冲,被赵国不断的突破边界,赵国的版图扩大了将近一倍。
图片来自百度同时,赵武灵王积极插手诸侯之事,对战国的走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齐国趁燕国内乱,齐宣王命匡章率军十万五十天内攻陷燕都。
由于齐技击骑士好勇斗狠、军纪涣散,在燕国烧杀抢虐、无恶不作。
燕民奋起反抗,同时在众诸侯的强大压力下,齐军从燕国退兵。
此时,赵武灵王卓有远见从韩国迎立燕公子职回燕国继位,是为燕昭王。
从此,燕国和赵国睦邻友好。
此后,发生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秦武王嬴荡举鼎绝膑而死。
秦国陷入嗣子之争。
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强硬的从燕国迎立秦公子稷(芈月的儿子)回秦国继承王位,是为秦昭襄王。
赵武灵王为了牵制楚国,结盟越国,挑起越国和楚国之间的战争。
赵武灵王为了牵制齐国,结盟宋国,然后专心进攻中山国。
楚灭越后,赵武灵王又假意和楚联合,从南北夹击秦、齐、魏、韩四国。
其实,赵武灵王的最大梦想,是灭掉秦国。
图片来自百度赵武灵王给秦国施加压力,迫使芈月任命他派去的楼缓为秦国国相,刺探秦国国情,同时获得更多好
处。
赵武灵王还做了一个疯狂的举动。
他为了亲眼看到秦国的国情,竟然扮成楼缓的随从,潜入秦国。
要知道当时还发生过一个及其重要的扣留人质事件,就是楚怀王到秦国访问,被秦国软禁了起来,到死都没能回到楚国。
此事导致各国国君都不愿意访问秦国。
赵武灵王的目的是为灭秦做情报准备工作。
当芈月有所察觉后,立马派精锐骑士捉拿赵武灵王。
此时赵武灵王早已察觉,悄悄地跑了。
真是艺高人胆大。
赵武灵王回国后,着手灭秦大计,他收复楼烦,灭中山,将“赵边骑”发展到强盛时期。
正当他准备对秦用兵的时候,由于立嗣问题,他的儿子赵何发动了政变。
赵武灵王被软禁了起来,直到死都没能再出来。
一代伟大君王,一个伟大梦想,就这样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赵国的神奇从此不再。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专注于从不同角度看历史,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