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外寒的偏方
内热外寒吃什么中成药
内热外寒吃什么中成药内热外寒也是中医学上所特有的一个专有名词,在中医学上认为每一个人的身体体质不同,所以对外界的感知也不一样。
其中内热就是由于身体阴虚所引起的一种症状,而外寒则是由阳虚所导致。
当阴阳失衡就会引起内热外寒,同时外寒内热也会引起相关感冒症状。
因此当患者出现了内热外寒问题之后,应当吃什么中成药?外寒内热感冒吃什么药比较好呢?风热感冒常用药有:1,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石膏、芦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等病毒感染疾患。
2,板蓝根颗粒板蓝根。
辅料为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3,银翘解毒片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鼓、牛蒡厂(炒)、桔梗、淡竹叶、甘草。
辅料为淀粉、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滑厂粉、薄膜包衣预混剂。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驱外寒、除内火!中医常用的六招秘决。
1、肝胆功用失调导致的肥壮自疗法医治办法是推大腿内侧的肝经和外侧的胆经、敲带脉穴。
肝胆失调形成的肥壮,通常体现在大腿内侧和外侧,以及腰部的两头(即所谓“游泳圈”)。
铲除大腿内侧肝经上的赘肉,可用手掌根推肝经。
天天睡觉的时分,用手掌根从大腿根推到膝盖邻近,把这条肝经的方位推几百下。
铲除大腿外侧胆经上的赘肉,可敲胆经。
大腿外侧胆经有一个天然的象征,即是大家裤线的循行方位。
要想减去这个部位上的赘肉,只需求拿指节去击打就能够了。
铲除腰上的赘肉,可敲带脉区。
假如腰上有赘肉,就敲腰两头的带脉区,这儿是肝胆经的循行方位。
敲带脉很简单,只需平躺着,手握空拳,天天坚持击打300次,由轻到重,不久这些赘肉“游泳圈”天然就下去了。
2、肠胃功用失调导致的肥壮自疗法医治办法是跪膝法。
即是在床上,或在地板上铺上垫子,天天跪着走,就能够协助胃功用康复正常。
麻杏石甘汤 治疗外寒内热肺炎喘嗽案
西 医诊 断:高热 待诊 ,余 病待 排 。
中医诊断 :肺 炎喘嗽 。辨证 :外 寒
内热 ,肺 气 郁 阻 治 疗 : 立 即 肌 肉 注射 安 乃 近 注射
在 基 层 ,时 有 老 年 人 突 然 病 重 ,
有辛凉 宣泄 ,清 怖平喘 等功效 ,常 用于
外感 风邪化 热 。原方治 太阳病 ,发 汗未
战 、 纳 差 、乏 力 、咳嗽 牵扯 胸 痛 , 自
行 服 用 感 冒 药 后 未见 明 显 好 转 。 6 小
内侵 ,麻黄 驱散 风寒 ,汗 出加重 正气 不 足 ,使病情更加严重了 。
遂 立刻停 止输液 ,改 变处方 思路 ,
生石膏6 0 g ,淡竹叶 1 O g ,大枣5 g ,水煎2
用麻 萤绒宣肺 泄热 ,驱散 风寒而 不伤正 气 ,大 剂量 石 膏 助 麻 黄宣 肺 泄 热 不 留
邪 ,肺 气肃降 有权 ,寒战 、高热 等正邪
次 ,咳 嗽 时作 , 气急 ,无 汗 , 口渴 不
欲 治疗 至 第 4天 ,患者 食欲增 加 ,体 相 争之 证得以控 制 ,杏仁助麻 黄 、石膏 温 降 至3 8 . ( ) ℃ 左右 ,汗 出明显 ,将 麻黄 宣 肺泄热 、止咳 平喘 ,甘草 、大枣辅 佐
酐在校 . 3 7
好转 。大 约 1 5 小时 后 ,患 者再 次持续 高
热 不退 ,服 用 药物 后 没有 任 何 出汗 迹 象 ,神志仍恍 惚 不定 ,舌苔 从 黄变 白 ,
绒 减 量至 6 g ,余药 量不变 。前后 共加减
欲 饮 ,舌 苔 厚 黄 ,脉 浮 数 。 尿 量 少 , 心率1 2 2 次/ 分 ,血 压 1 0 5 / 7 ( ) mn  ̄ Hg 。
【民间秘方】发热退烧的偏方大全,简单易学
【民间秘方】发热退烧的偏方大全,简单易学中医认为发热的病机极为复杂,通常可分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又有外感风寒、外感风热、风温、湿温、热毒之分,以及热在气分、热在血分、热在半表半里的区别;内伤发热有气虚发热、血虚发热、阴虚发热、瘀血发热的不同。
中医认为发热的病机极为复杂,通常可分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又有外感风寒、外感风热、风温、湿温、热毒之分,以及热在气分、热在血分、热在半表半里的区别;内伤发热有气虚发热、血虚发热、阴虚发热、瘀血发热的不同。
↓《方1.》↓五鲜饮。
【食材】雪梨两个,荸荠100克,麦冬50克,莲藕150克,鲜芦苇100克。
【做法】将上述食材用榨汁机,榨出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和匀凉服,也可炖一下温服。
↓《方2.》↓疏解风寒方【组成】苏叶4.5克,杏仁6克,桔梗3克,炒枳壳3克,前胡3克,制香附3克,陈皮3克,炒莱菔子4.5克,薄荷(后下)3克,荆芥3克,甘草1.5克,葱白(后下)10克。
【用法】每日1剂,煎2次分服。
【功效】疏风散寒化湿。
【主治】外感风寒兼湿。
【来源】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教授验方。
↓《方3.》↓辛凉清热汤【组成】金银花20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荆芥穗7克,菊花10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甘草5克,霜桑叶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若口大渴者加生石膏25克,大青叶15克。
【功效】辛凉解表,泻火清热。
【主治】用于外感发热重、恶寒轻者。
【来源】长春中医学院陈玉峰教授验方。
↓《方4.》↓芝麻茶叶治感冒干烧感冒后干烧不出汗者,可将1小汤勺芝麻和等量的茶叶放入口中嚼烂,以温水送服,然后盖上被子,发汗即可。
↓《方5.》↓藿香汤【原料】新鲜藿香50克,生姜、红糖各15克。
【做法】将藿香洗净,切成短节,生姜洗净,切成薄片。
将姜片、藿香、红糖同入沸水中,煮5分钟,滤渣取汁即可。
【功效】解表祛风、和胃止呕,适合春季发热、恶寒、呕吐、周身不适。
↓《方6.》↓消食解表汤【组成】防风9克,荆芥6克,枯黄芩9克,知母9克,焦山楂9克,神曲9克,白芍9克,金铃炭9克,银花炭9克,木香6克,甘草3克。
小青龙汤与补中益气汤治疗外寒内饮型肺胀体会
小青龙汤与补中益气汤治疗外寒内饮型肺胀体会
肺胀是指肺部出现积水或凝血而引起的肺功能障碍。
其症状主要为咳嗽、胸闷、呼吸急促、气促等。
肺胀的病因很多,其中外寒内饮是常见的一种病因。
外寒内饮型肺胀的治疗方法也有很多,最常用的中药方剂是小青龙汤和补中益气汤。
小青龙汤是由张仲景所传的一剂清热解毒方,其药性寒凉,能清热解毒,散寒除湿。
适用于外寒内热引起的病证,如感冒、咳嗽等。
如果在肺胀治疗中应用小青龙汤,则可清除肺部内的寒湿之气,缓解肺部症状,促进肺部的正常气血运行。
补中益气汤是一种补益气血的方剂,由扁鹊所传。
此方剂具有补中益气,调和营卫的功效。
适用于气虚血弱、神疲乏力、食欲减退等症。
如果在肺胀治疗中应用补中益气汤,则可增加气血的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身体的康复。
在临床实践中,常常将小青龙汤和补中益气汤进行联合使用,以达到相互补充,协同作用的效果。
具体用法是先服用小青龙汤,使肺部内的寒湿之气得以清除,然后再服用补中益气汤,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此外,还可以在该药方中适当加减其他中药,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总之,小青龙汤和补中益气汤是治疗外寒内饮型肺胀的常用中药方剂。
两者在治疗外寒内饮型肺胀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且互补互通。
在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以取得最好的疗效。
同时,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还应遵守医生的嘱托,注意休息,合理饮食,以助于病情的康复。
外寒内热治疗原则
外寒内热治疗原则外寒内热治疗原则外寒内热是一种复杂的病症,需要采取综合的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寒热并调:对于外寒内热的病症,需要同时调理寒热两个方面。
在用药时,需要选择具有温阳散寒和清泄里热的药物,以达到平衡寒热的目的。
2.温阳散寒:外寒内热的病症常常表现为四肢不温、畏寒怕冷、腹泻便溏等阳虚症状。
因此,在治疗时需要注重温阳散寒,选用干姜、桂枝、花椒等温阳散寒的药物。
3.清泄里热:内热是外寒内热病症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常常表现为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热象症状。
因此,在治疗时需要选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如金银花、连翘、黄芩等。
4.发汗解表:外寒内热的病症常常与表邪有关,表现为恶寒、头痛、鼻塞等症状。
在治疗时需要选用具有发汗解表的药物,如麻黄、桂枝、紫苏叶等,以解除表邪。
5.调理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在治疗外寒内热的病症时,需要注重调理脾胃,以促进气血生化,增强机体免疫力。
可以选用健脾和胃的药物,如党参、茯苓、白术等。
6.补益气血:气血不足是导致外寒内热病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治疗时需要注重补益气血,可以选择当归、黄芪、熟地黄等补益气血的药物。
7.调和营卫:营卫不和是外寒内热病症的常见表现之一。
因此,在治疗时需要注重调和营卫,可以选择桂枝汤等方剂进行调理。
总之,对于外寒内热的病症,需要采取综合的治疗方法,注重寒热并调、温阳散寒、清泄里热、发汗解表、调理脾胃、补益气血、调和营卫等方面。
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老偏方大全
老偏方大全
中华传统医学认为“用药要根据疾病的性质及个人体质”,因此产生了许多特有的偏方。
在古代,人们靠传统的偏方治疗各种病痛,其中不少偏方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一、温金散
温金散,也叫“三黄迁温散”,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偏方,用于治疗腰肌劳损、外感风寒、湿热痰饮、少腹痛绞、胃风滑痞,也可用于缓解中暑、解毒、祛湿、散瘀、补气血,多用于内脏损伤小儿和老弱者。
其偏方多由红花、枇杷膏、黄连、温气、豆蔻等药物组成,大多数情况下,只需服用一次可治症状。
二、萝卜银耳汤
萝卜银耳汤,又称“贴肚子汤”,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国药方,主要用于治疗腹痛、腹泻、幽门螺杆菌感染、肠胃不适等疾病,也可以用于缓解腹胀、祛痰、抗寒、祛湿。
这种偏方一般由熟萝卜、银耳和白木耳组成,服用十分简单。
除了可以烹饪浓汤外,也可以制作银耳萝卜膏,将它们拌在一起,涂抹在肚子上,也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三、穿ッ蔓荆枝汤
穿蔓荆枝汤,又称“止血修胃汤”,是一种常见的中医偏方,用于治疗胃炎、消化不良、腹泻、便秘,也可以预防出血、促进血液循环。
它由蔓荆、大枣、红枣、黄芪、百合、生地、党参等
中草药组成,反复服用可以缓解腹泻、堵塞感、呕吐、胃肠痉挛等症状,尤其是胃出血患者。
四、熟地黄七味汤
熟地黄七味汤,又称“上满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偏方,用于治疗痛经、不孕症、月经失调等妇科病。
它由熟地黄、枸杞、菊花、茵陈、赤芍、肉苁蓉、黄芩等中药组成,可以祛风除湿,补血活血,帮助恢复月经正常,具有很强的治疗功效。
总之,传统偏方不仅非常安全有效,而且费用低廉,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即使对于许多复杂的疾病,它也可以。
铲除寒气的方子!散外寒,除内寒,...
铲除寒气的方子!散外寒,除内寒,...铲除寒气的方子!散外寒,除内寒,里外兼顾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麻黄细辛附子汤。
这张方子出自《伤寒论》。
它是一张铲除寒气的方子,刚烈峻猛,手不留情。
先给大家讲一个医案故事。
有一个姓邓的男子。
最初是受寒感冒了。
感冒后,浑身难受,就到药店去买感冒药。
医案记载,为辛凉解表药。
吃完后什么感觉都没有,吃了白吃。
结果,病情拖延了十多天。
有一次,出现了剧烈头痛。
“痛如斧劈”。
到了下午时分,就恶寒,浑身疼痛。
此人在家人的陪同下就医。
刻诊,脉象沉弱无力,舌苔白滑,口中不渴,不想喝水。
配伍:制附片100克,干姜36克,甘草6克,麻黄,羌活各10克,细辛5克。
水煎服。
,附片要先煎。
结果患者用药一剂后,疼痛减半。
再服一剂,痛感消失,疾病豁然而愈。
患者的问题是在于太少两感。
患者最初受寒,就是外感寒邪了。
寒邪伤及人体,先伤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经经气为寒邪所郁滞,导致身体疼痛,恶寒发热。
患者不合时宜地吃了辛凉解表之剂。
本身是外感寒邪,再来点凉药,直接把寒邪往身体里头带。
寒邪往里一走,直接伤及肾阳。
足少阴肾经为寒邪所遏,人体的阳气升发不出来了。
这个时候就脉象沉弱无力,舌苔白话,口不欲饮。
阳气被遏制住了,阴寒之邪往上走,一下来到了头部。
就出现了难以遏制的头痛。
患者头痛,下午恶寒体痛,脉象沉弱无力,都是外有寒邪,里阳被伤的结果。
当时开的配伍里,其中的附片、麻黄和细辛三味药放在一起就是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是一张可以铲除寒邪的方子。
应对的是上文医案里所述的,体内阳气被伤,外头寒邪不散的情形。
中医的专业话讲是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表证,所谓太少两感、阳虚感寒。
患者肾阳被郁遏,用附子可以大补肾阳。
外有寒邪,用麻黄可以驱散表邪。
细辛既能够帮助附子催发肾阳,还能帮助麻黄来散外寒。
麻黄细辛附子汤是治疗的基础,铲除患者的寒邪,催发阳气。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原方是麻黄6克,炮附子9克,细辛3克。
只不过吴佩衡老前辈艺高人胆大,附子用到100克,细辛用到5克。
中医的内寒外热和外寒内热分析
中医的内寒外热和外寒内热表寒里热证中医病证名。
表寒、里热症状同时存在。
由(1)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或(2)本有内热又感寒邪所致。
1、九味羌活汤,本方证由外感风寒湿邪,兼内有蕴热所致。
治疗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为主。
本方为辛温燥烈之剂,故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2、素体热盛或肺热内蕴,复感风寒,内热为外寒所遏,形成外寒内热,又称寒包火表寒重里热轻太阳中风,脉浮紧,身疼痛,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
伤寒脉浮数,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
治法: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方药:大青龙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石膏、生姜、大枣。
表寒轻里热重汗出而喘,身热或肌表无热,不恶寒,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方药:麻杏甘石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炙甘草、生石膏。
表寒里热同重发热恶寒并作,呈阵发性,发热重,恶寒轻,兼见口微渴,心微烦,舌微红。
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方药:桂枝二越婢一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芍药、麻黄、甘草、大枣、生姜、石膏。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
阴盛或阳虚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表现为热证。
寒热辨证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索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两者治法正好相反。
所以寒热辨证,必须确切无误。
一、寒证寒证,是疾病的本质属于寒性的证候。
可以由感受寒邪而致,也可以由机体自身阳虚阴盛而致。
由于寒证的病因与病位不同,又可分别出几种不同的证型。
如感受寒邪,有侵犯肌表,有直中内脏,故有表寒、里寒之别。
内寒的成因有寒邪入侵者,有自身阳虚者,故又有实寒、虚寒之分。
这里先就寒证的共性进行分析。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的临床表现不尽一致,但常见的有:恶寒喜暖,面色晃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滑,脉迟或紧等。
【证候分析】阳气不足或为外寒所伤,不能发挥其温煦形体的作用,故见形寒肢冷,蜷卧,面色晃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古老的中医养生经验总结下来便是各种老偏方,它们源远流长,针对各种疾病和保健需求提供了一些传统而奇特的方法。
虽然很多老偏方缺乏科学的支持,但仍然有一些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信赖。
下面将介绍一些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希望读者朋友们可以有所收获。
1.姜汤暖手暖脚:把一小块姜切成片,放入热水中煮沸,然后将双手或双脚浸泡在姜汤中,可以在寒冷的冬天帮助暖身,并改善血液循环。
姜具有温热的性质,可以驱寒散寒。
2.菊花茶明目:将干菊花泡水,每天饮用一杯,可以舒缓眼睛疲劳,改善视力。
菊花具有清热明目的功效,是中药常用的明目药材。
3.柠檬蜂蜜水解毒:将柠檬切成片,加入开水中,再加入蜂蜜,每天饮用一杯,可以帮助身体排毒,补充维生素C,改善肌肤质量。
柠檬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蜂蜜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4.阳春面止泻:得罪水冲刷烧成的乾面条与水一起煮5-10分钟,拌上香油,可以治疗腹泻。
乾面条具有健脾止泻的作用。
5.五谷杂粮粥养生:将大米、小米、玉米、红豆等五谷杂粮混合煮成粥,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五谷杂粮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身体有多种好处。
6.油拌蒜末治牙疼:将蒜末与食用油调匀,每天用这个混合物来按摩牙龈,可以减轻牙疼。
蒜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帮助杀死口腔中的细菌,减轻疼痛。
7.冰糖葱水治咳嗽:将冰糖与切碎的葱一起煮沸,饮用可以缓解咳嗽。
葱具有祛寒止咳的作用,冰糖则可以起到润喉的作用。
8.苹果治疗便秘:每天吃一个苹果可以帮助促进消化,缓解便秘。
苹果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增加肠道蠕动,改善排便。
9.生姜红糖水暖宫:将生姜切片,加入热水中煮沸,然后加入红糖,饮用可以改善女性的经痛和寒症。
生姜和红糖都有温热的作用,可以帮助舒缓痛经。
10.大蒜处理感冒:将大蒜切碎,加入开水中煮沸,然后加入蜂蜜,饮用可以帮助缓解感冒症状。
大蒜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蜂蜜可以帮助舒缓喉咙。
名老中医治疗真寒假热的医案
名老中医治疗真寒假热的医案
在寒冷的冬季里,很多人都会感受到寒假热的症状。
寒假热是一种病理反应,常表现为低热、口干咽燥、身体不适等症状。
为了缓解这种不适,许多人寻求中医的帮助。
名老中医在治疗寒假热方面经验丰富。
根据中医理论,寒假热是由于体内寒气外袭引起的。
因此,名老中医通常采用温补的方法来治疗此症状。
以下是一位名老中医成功治疗寒假热的医案。
患者张先生,男性,27岁,寒假期间感到身体不适,低热、口干咽燥,食欲不振。
他寻求了名老中医孙教授的帮助。
经过仔细的诊断和辨证论治,孙教授得出结论,认为张先生的寒假热是由于寒气外袭引起的。
他为张先生开出了一个药方。
药方包括了附子、干姜、桂枝等温补药材。
附子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干姜能温中散寒,桂枝则具有温肾助阳的功效。
孙教授告诉张先生每天服用该药方三次,每次饭前半小时服用。
张先生按照孙教授的指示服用药方后,很快感到症状有所改善。
他的低热逐渐消退,口干咽燥的感觉也减轻了许多。
经过一周的治疗,张先生完全康复了。
他感谢孙教授的精湛医术,以及中医的独特治疗方法。
此医案展示了名老中医治疗寒假热的成功经验。
他们通过温补药材来驱散体内的寒气,并调理人体机能,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
中医的疗效来自于对整体健康的关注,而不仅仅是症状的治疗。
因此,寻求名老中医的帮助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尤其是在治疗一些复杂的疾病或症状时。
内热外寒吃什么中成药
内热外寒吃什么中成药关于《内热外寒吃什么中成药》,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热外寒也是中医药学上所独有的一个专业名词,在中医药学上觉得每一个人的身体身体素质不一样,因此对外部的认知也不一样。
在其中内火便是因为人体肾阴虚所造成的一种病症,到外寒则是由阳虚所造成。
当阳阴失调便会造成内热外寒,另外外寒内热也会造成有关感冒的症状。
因而当病人出現了内热外寒问题以后,理应吃啥中药方剂?外寒内热感冒吃什么药比较好呢?风热感冒常备药有:1,抗病毒治疗原浆、油类板蓝根冲剂、熟石膏、芦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莲翘。
功效与作用:清热祛湿,散血祛毒。
用以风热感冒,温病发热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感染疾病。
2,板蓝根颗粒板蓝根冲剂。
辅材为绵白糖、糊精。
功效与作用:清热去火,散血利咽。
用以肺胃热盛引发的咽喉肿痛、口咽干躁;亚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所述症状者。
3,银翘解毒片金银花茶、莲翘、香薄荷、荆芥、淡豆鼓、牛蒡厂(炒)、橘梗、淡竹叶、甘草。
辅材为木薯淀粉、羧甲基木薯淀粉钠、硬脂酸镁、滑厂粉、薄膜包衣预混剂。
功效与作用:辛凉解表,清热去火。
用以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舌燥,喉咙肿痛。
驱外寒、除内火旺!中医学常见的六招秘诀。
1、胆肝功能失衡造成的肥硕自治疗法治疗方法是推大腿根部的肝经和两侧的肝胆经、敲带脉穴。
胆肝失衡产生的肥硕,一般反映在大腿根部和两侧,及其腰部的两边(即说白了“救生圈”)。
清除大腿根部肝经上的坠肉,能用手掌心根推肝经。
天天睡觉的时候,用手根从大腿根推倒膝关节相邻,把这一条肝经的方向推好几百下。
清除大腿内侧肝胆经上的坠肉,可敲胆经。
大腿内侧肝胆经有一个纯天然的代表,就是大伙儿裤线的循行方向。
要想减掉这一位置上的坠肉,只要求拿小手指去敲击就可以了。
清除腰上的坠肉,可敲带脉区。
倘若腰上面有坠肉,就敲腰两边的带脉区,这里是肝胆经的循行方向。
敲带脉非常简单,只需平躺,手握着空拳,每天坚持不懈敲击300次,由轻到重,没多久这种坠肉“救生圈”纯天然就下来了。
上火民间偏方
上火民间偏方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九卷记载“石膏亦称细理石,又名“寒水石”,主治中风寒热,有解肌发汗,除口干舌焦,头痛牙疼等功能。
乃祛瘟解热之良药。
败火食物(1)清热解毒类:如菊花、黄瓜、板蓝根、番茄、竹笋、绿豆、豆腐、芹菜、荸荠、菱角、马齿苋、金针菜等,多有抗菌消炎作用,适用于各种实火症候。
(2)苦寒制火类:如苦瓜、苦菜、厥菜、丝瓜、田螺、茄子、小米、荞麦、兔肉、田鸡等,可以寒凉之性化热降火,多用于实火症。
(3)利湿泻火类:如冬瓜、西瓜、薏仁、扁豆、大麦、苋菜、甜瓜、赤小豆、黑鱼、鸭肉、鲤鱼、鲫鱼、泥鳅、莴笋、绿豆芽、鸡内金等,适用于各种实火症候。
(4)攻下实火类:如大黄、知母、黄连、黄芩、香蕉、芹菜、马铃薯、芝麻、桃仁、海蜇、白萝卜等,适用于小便短黄、大便干结、口干口苦、腹胀纳差等症候。
(5)凉血敛血类:如莲藕、梨、荸荠、生地、木耳、黄鳝、糯米、藕粉、荠菜、玉米须、芒果、鳗鱼、竹叶、白茅根、马齿苋等,可用于鼻衄、便血、尿血、牙龈出血等血热妄行的情况。
(6)甘温除热类:如党参、白术、白菜、荔枝、栗子、大枣、胡桃仁、百合、黑芝麻、燕窝、蜂乳、高粱、茴香、刀豆、芥菜、樱桃、石榴、乌梅等,适用于气虚火旺的病况。
(7)滋阴降火类:如甲鱼、海带、紫菜、海参、菠菜、猪血、猪肝、红糖、乌鸡、南瓜、蛤蜊、银耳等,多用于阴虚火旺、五心烦热、潮红盗汗、夜不能寐等症。
(8)补脏熄火类:如黑豆、山药、花生、牛乳、薏仁、白木耳、鸽蛋、鹌鹑、雀肉、鳝鱼、羊肉、狗肉、韭菜、桑椹等,适用于因脏腑虚弱、阳气不举所致的各种虚火症候。
食疗方法一、喝莲子汤去心火表现症状: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食疗法:莲子30克(不去莲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
二、吃猪肝可去肺火表现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
大青龙汤治疗外寒内热病证临床研究
第37卷第6期 2020年12月医学研究与教育M e d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a n d E d u c a t i o nVol. 37 N o.6Dec., 2020本文引用:张会杰,陈桂敏.大青龙汤治疗外寒内热病证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与教育,2020,;37(6):48-53. DOI:10.3969/j.issn.l674-490X.2020.06.008.大青龙汤治疗外寒内热病证临床研究张会杰^陈桂敏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2.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海南海口 571101)摘要:随着临床对中医经方的使用越来越多,大青龙汤作为经方在现代临床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研究,并在临床中 随症加减治疗各种疾病。
本文主要围绕大青龙汤在治疗外寒内热证中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小儿哮喘、流感发热、原 发性皮肤样变、嗜睡等疾病中的应用展开论述,依据中医治疗疾病的传统理念辨证论治,谨守病机,活用经方,为 大青龙汤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青龙汤;外寒内热;辨证论治;临床研究DOI:10.3969/j.issn.l674-490X.2020.06.008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490X(2020)06-0048-06Advances on Daqinglong decoction in the treatm ent of fever with external cold and internal feverZ H A N G H u i j i e1 ,C H E N G u i m i n2(1.H e i l o n g j i a n g University of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H a e r b i n150040,C h i n a;2. H a i n a n M e d i c a l College,H a i k o u571101,C h i n a)Abstract :W i t h the m o r e a n d m o r 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D a q i n g l o n g decoction as a prescription h a s b e e n fully studied in m o d e r n clinical application as a classical prescription a n d u s e d as a c o mm o n prescription of Traditiona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various diseases. T h i s p a p e r m a i n l y foc u s e s o n the application of D a q i n g l o n g de c o c t i o n in the treatment of a c ute bronchitis in c h i l d r e n,pediatric asth- m a,influenza a n d e x o g e n o u s fever, p r i m a r y skin amyloidosis, a n d other diseases w ith external cold a n d internal heat s y n d r o m e,so as to p r o v i d e a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 a q i n g l o n g decoction.Key w ords:D a q i n g l o n g d e c o c t i o n;cold outside a n d internal h e a t;treatment b a s e d o n s y n d r o m e differentiation;clinical research大青龙汤见于《伤寒论》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孩子积食出现内热——中医外治法】孩子脾...
【孩⼦积⾷出现内热——中医外治法】孩⼦脾...【孩⼦积⾷出现内热——中医外治法】
孩⼦脾胃出现积⾷后,往往会积滞郁热。
家长在给孩⼦消积的同时,也要把内热清除掉。
今天给有此问题的孩⼦⼀个简单的处理⽅法,到药房抓100克吴茱萸,研成细粉,⽤时取适量醋
调和,敷在孩⼦的两脚的涌泉⽳上。
祖国的传统医学有⼀个祛⽕的概念,叫“引⽕下⾏”,就是让⽕往下⾛。
⽤吴茱萸粉加醋调成糊给
孩⼦贴脚⼼,就是按照这个“引⽕下⾏”的思路来的。
有的孩⼦咽喉肿痛,也可以⽤这个⽅法来调理⼀下,效果是⾮常明显的。
关注”中医⼉科郑医⽣“,不要错过每天的中医育⼉知识。
内热的最好偏方治疗方法
内热的最好偏方治疗方法
内热是指身体内部的热气过盛,常表现为口渴、口干、身体发热等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偏方治疗方法:
1. 木瓜蜜:将新鲜木瓜切片,加入适量的蜂蜜,浸泡一段时间后食用,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2. 绿豆汤:将绿豆洗净,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再转小火煮20分钟左右,加入冰糖调味。
绿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帮助降低体内的热气。
3. 青瓜汁:将新鲜青瓜切成片,放入榨汁机中榨汁,饮用。
青瓜具有清热解毒、解渴的作用。
4. 薄荷茶:将薄荷叶用开水冲泡,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味。
薄荷具有清热解毒、解渴的功效。
5. 菊花茶:将菊花用开水冲泡,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味。
菊花具有清热解毒、消暑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偏方治疗方法仅为参考,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热外寒的偏方
一、热水泡脚每晚用较热的水(温度以热到不能忍受为止)泡脚15分钟,要注意泡脚时水量要没过脚面,泡后双脚要发红,才可预防感冒。
二、生吃大葱生吃大葱时,可将油烧热浇在切细的葱丝上,再与豆腐等凉拌吃,不仅可口,而且可以预防感冒。
三、盐水漱口每日早晚、餐后用淡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
在流感流行的时候更应注意盐水漱口,此时,仰头含漱使盐水充分冲洗咽部效果更佳。
四、冷水浴面每天洗脸时要用冷水,用手掬一捧水洗鼻孔,即用鼻孔轻轻吸入少许水(注意勿吸入过深以免呛着)再擤出,反复多次。
五、按摩鼻沟两手对搓,掌心热后按摩迎香穴(位于鼻沟内、横平鼻外缘中点)十余次,可以预防感冒及在感冒后减轻鼻塞症状。
六、鼻子插葱感冒后鼻子不通气怎么办呢?可以睡觉时在两个鼻孔内各塞进一鲜葱条,3小时后取出,通常一次可愈。
倘若不行,可于次日再塞一次。
值得提醒的是:首先,葱条要选择粗一点,细了,一是药力小;二是容易吸入鼻腔深部,不易取出;其次,若患者的鼻腔接触鲜葱过敏,可在葱条的外面包上一层薄薄的棉。
七、白酒擦身用铜钱、硬币等光滑硬物蘸白酒,轻刮前后胸、曲池及下肢曲窝处,直至皮肤发红发热,然后喝一碗热姜糖水,约15分钟后便大汗淋漓。
汗后周身轻松舒适,此时注意免受风寒,感冒很快痊愈。
体质改善
早睡早起锻炼同时不要熬夜。
饮食清淡多吃蒸煮食品,多吃水果。
①核桃仁炒韭菜
核桃仁50克,韭菜、香油、精盐各适量。
将核桃仁用香油炸黄。
"将韭椠洗净,切成段后,放人核桃仁内翻炒,调入精盐即可。
佐餐随量食用。
功效补肾助阳,适用于阳痿。
②桂花羊肉
桂花扔克,羊肉500克,鸡蛋清3b毫升,黄瓜、湿淀粉、葱、婪、蒜、鸡汤、精盐、味精、植物抽、香油各适量。
将桂花用清水洗净;羊肉洗净切成2厘米厚、4厘米长的大片,加入精盐,加鸡蛋清、湿淀粉抓匀;黄瓜切片;葱、姜切末;蒜切薄片。
炒勺中放植物油烧至六成热时,倒入羊肉片,用筷子不断搅动,待羊肉片变白时用漏勺捞出。
炒勺中留底油少许,加葱、妻、蒜爆锅,放入鸡汤、精盐、味精、湿淀粉,待芡汁烧开后倾人黄瓜片、羊肉片、桂花及香油,翻炒均匀即可。
佐餐食。
功效补气养血,益肾壮阳。
适用于久病体虚,腰腹冷痛,寒疝酸痛等症,另外通过狗鞭、泥鳅,鹿肉等食物是没有作用食疗方法,因为这些食物通过高温后里面的海绵体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