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派翻译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
阐释学
阐释学是一门对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和 哲学,起源于希腊罗马时期和基督教的中世 纪。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阐释学,则是在19 世纪形成的。 理解(德文Verstehen)是阐释学的核心概念。 现代阐释学的奠基人海德格尔(Heidegger)认 为:阐释学是研究“只有通过理解才存在的 那种存在者的存在方式是什么”。即阐释是 作为“实在”的人对存在的理解。
4、雅化(ennoblement and popularization)
雅化标志着“古典翻译的至高点”。在诗歌 翻译中,它表现为“诗化”;在散文体翻译 中,表现为“修辞化”。 修辞化译法就是以原文为原料,造出“优雅” 的句子。(以原文为基础,并以牺牲原文为 代价而进行的改写,不过是种“文体操练” 而已)
1、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主要与原文句式结构有关。 重组句子及其次序,按照某种话语顺序的观 念,重新安排它们。 合理化意味着抽象化。颠倒原文中原有的若 干关系:正式与非正式、有序与无序、抽象 与具体。通过颠倒原文基本的倾向使原文变 形。 典型的种族主义做法。
2、明晰化(clarification)
5、质量受损(qualitative impoverishment)
用新的术语、表达法、人物形象来代替原文。 这些术语、表达法、人物形象缺少原文语言 中醒人耳目的丰富性,相应的,它们的指示 或“形象”的丰富性也会受损。
6、数量缺失(quantitative impoverishment) 7、节奏破坏(the destruction of rhymes) 8、对原文潜在的指示网络的破坏(the
作者简介
斯坦纳认为: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就是一个翻译 的过程,翻译是语言的属性之一。 “理解即翻译”是该书提出的引人注目的观点。不 论语内还是语际,人类的交流都等同与翻译,翻译 因此被赋予更宽泛的意义。
论文提纲
翻译分为四个步骤: 信赖(trust) 侵入(aggression) 吸收(incorporation) 补偿(restitution)
一、信赖(trust)
初始的信赖,一种信任的投入,以过去的经验为保 证。 信任是一个操作型惯例,源于一系列现象学上的设 想。 信赖并非一成不变。信赖会在普通语言习得和翻译 过程中受到检验。 信赖的贡献在于它从本体上来说一直都是发自内心 的,它能预期译本的结果,尽管前后差距往往非常 大。
二、侵入(aggression)
destruction of underlying networks of signification)
9、对语言模式的破坏(the destruction of linguistic patterning)
10、对方言网络或其异国情调的破坏(the destruction of vernacular networks or their exoticization) 11、对固定表达及成语的破坏(the destruction of expressions and idioms) 12、多种语言重叠的消除(the effacement of the superimposition of languages)
阐释的步骤
乔治·斯坦纳
作者简介
乔治·斯坦纳(1929- )当代英国著名学者,精通英、 法、德三种语言,在英美多所大学任教,讲授语言学 和翻译理论。 1975年出版《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 (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被西方学术界称为“里程碑式的著 作”、“18世纪以来首部系统研究翻译理论和过程的 著作”,为斯坦纳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论文提纲
翻译作为对异的考验 翻译解析 总结 负面解析 正面解析
一、翻译作为对异的考验
首先,为了给我们展现全然的异域作品,翻 译在自身与异者之间建立关系。 另一方面,外国作品脱离自己的语言土壤, 连根拔起,翻译也是对异本身的考验。
二、翻译解析
指责以往翻译对“异”成分的压抑,一味将 其“本土化”,而翻译行为的伦理目标恰恰 是“将异作为异来接受”。 文本变形系统阻碍了异的进入,这些变形的 分析即为“负面解析”:关注被种族主义、 兼并主义主宰的译本及超文本翻译。 12种翻译中的变形倾向:
译者直觉中两种语言之间、两种思想形式之 间的冲突。 每个理解行为必定侵占其他实体。 所有认知都具有攻击性,每个陈述都是对世 界的侵略。(保罗·利科) 意义是译者擒回的俘虏。(圣·哲罗姆) 翻译就如露天的矿,开采过后,在风景中留 下伤痕。
三、吸收(incorporation)
译本要对许许多多的成分进行同化,并对新 接纳的因素进行安置。 我们自身的存在会因每次理解性的占用而被 不断修改。 通过翻译,译语可以变得更加丰富,但也有 可能被原语俘虏过去,而丧失译语的本色。
关于阐释翻译理论的研究
2.阐释学指导下的文本分析
吴倩 乔治 斯坦纳阐释翻译理论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 乔治·斯坦纳阐释翻译理论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 斯坦纳阐释翻译理论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苔 《 丝》两个中译本对比分析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 2008年2期 欧敏,戈玲玲 乔治 斯坦纳阐释翻译理论观照下的译者主体 乔治·斯坦纳阐释翻译理论观照下的译者主体 孙致礼译《 性——孙致礼译《傲慢与偏见》个案研究 新西部下半月 孙致礼译 傲慢与偏见》 2009年第5期 余江陵;从阐释学看《红楼梦》习语翻译 从阐释学看《 从阐释学看 红楼梦》习语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 学;2004年
杨瑾;从阐释学看英汉古典文学作品中色彩词的内涵及翻译 从阐释学看英汉古典文学作品中色彩词的内涵及翻译[D];山西 从阐释学看英汉古典文学作品中色彩词的内涵及翻译 大学;2007年 从哲学阐释学角度看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以 名利场》 林小平. 从哲学阐释学角度看译者的创造性叛逆 以《名利场》的两 个译本为例 [D]重庆师范大学, 2007 陈俊帆. 接受美学、阐释学和《魔戒》翻译 接受美学、阐释学和《魔戒》翻译[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 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2006, (05) 邹红梅. 阐释学视角下的斯坦纳译者主体观 阐释学视角下的斯坦纳译者主体观——以《吉檀迦利》为 以 吉檀迦利》 例谈译者主体性研究[J]. 科技信息, 2009, (08) . 例谈译者主体性研究 夏毅; 从阐释翻译理论看李清照词的英译 四川师范大学;2008 硕士 雷琼. 从哲学阐释学视角比较陶渊明诗歌两个英译本[D]华中师范大 雷琼 从哲学阐释学视角比较陶渊明诗歌两个英译本 华中师范大 学, 2008 .
杨志红. 有意误译的阐释学思考 有意误译的阐释学思考[D]苏州大学, 2006 邓丽君.乔治 斯坦纳翻译四步骤理论关照下的译者主体性 乔治·斯坦纳翻译四步骤理论关照下的译者主体性 乔治 斯坦纳翻译四步骤理论关照下的译者主体性[D]. 中国 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2005,(05) 熊英. 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角度论译者的主体性 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角度论译者的主体性[D]. 中国优秀硕 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7, (06) . 翻译中的阐释学对中华文化传播的影响[D]天津理工大学, 杨姗姗. 翻译中的阐释学对中华文化传播的影响 2008 . 西风. 阐释学翻译观在中国的阐释 阐释学翻译观在中国的阐释[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 (03) . 王海霞. 文学翻译理解过程——文本视界与译者视界的融合 文本视界与译者视界的融合[D]. 湖 王海霞 文学翻译理解过程 文本视界与译者视界的融合 南师范大学, 2004 李黎. 阐释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D]. 兰州大学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 李黎 阐释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2006, (11) .
四、补偿(restitution)
译者对翻译过程中的走失进行“补偿”,即 把原有的东西归还到原来的地方。 译者通过交互作用恢复译文与原文的平衡, 也就是达到理想的翻译。
翻译及对异的考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安托瓦纳·贝尔曼
作者简介
安托瓦纳·贝尔曼(1942-1991)当代法国著 名理论家,拉美文学及德国哲学的翻译家, 以其一贯的哲学立场而文明译学界。 主张摒弃翻译中的种族中心主义,反对通过 变形、改编等方式对译本进行“本土化”。 秉承了德国古典阐释学奠基人施莱尔马赫的 将译本读者引向作者的异化观,但又把自己 的翻译批评理论建立在现代阐释学的基础上。
明晰是翻译与生俱来的特色。 被明晰化的部分表现的可能是原文欠明确的、 掩藏或压抑的东西,把原文不希望清晰的部 分变得清晰。 将多义变成单义是这种译法的模式。
3、扩充(expansion)
翻译就是“通货膨胀”。(斯坦纳) 扩充也被称为过度翻译。 扩充法加剧了作品原来的无定形性,使它从 无形的丰富变成无形的空洞。
三、总结
贝尔曼推崇的直译是指依附于字面的翻译, 字面即目标语中多种指示可能性的范围。 优秀的译文应该对原作的语言文化中的“异” 怀有敬意。
关于阐释翻译理论的研究
1. 阐释学与翻译研究
金敬红 阐释翻译理论与阐释过程 阐释翻译理论与阐释过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05期 宋占春 阐释翻译理论与译者的主体性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年 07期 吴萍. 现代阐释学视野下的文学文本翻译者的主体性问题 现代阐释学视野下的文学文本翻译者的主体性问题[J]外 国语言文学, 2004, (04) . 朱健平 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看文学翻译的本质[D];广西师范大 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看文学翻译的本质 学;2000年 李加强;由阐释学和接受美学观意象翻译 由阐释学和接受美学观意象翻译[D];安徽大学;2005年 由阐释学和接受美学观意象翻译 .
阐释学
在方法论的意义上,阐释学大致可以划分为传统阐 释学和现代阐释学。前者指的是由施莱尔马赫 狄 施莱尔马赫、狄 施莱尔马赫 尔泰、 贝蒂 贝蒂和E•D•赫希 赫希等人所沿用的阐释路线, 尔泰、E•贝蒂 赫希 目的是达到对文本所表明的人的心理的一种理解, 寻求所谓普遍的、有效的阐释;后者则是一种可追 溯到尼采 尼采,经海德格尔 伽达默尔 海德格尔到伽达默尔 尼采 海德格尔 伽达默尔而发展起来的另 一种阐释方式,是一种所谓“否定性”的阐释学, 它设定的出发点恰恰就是普遍的、有效的阐释是靠 不住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