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隧道控制测量方案1隧道平面控制测量布设1.1洞内导线精度设计马石梁隧道长3686m,洞内导线控制测量应按三等导线的精度施测,设讣测角中误差为土2.0",边长相对精度为2/100000o1.2洞外导线网形设计111设计院交桩的GPS点接入导线控制网,在马石梁隧道进、出口和斜井入口处分别建立1个三角网控制进洞导线,在隧顶地表布设1条复合导线连接进岀口三角网,以保证洞内测量贯通。
1.3洞内导线网形设计洞内导线网应布设为闭合导线环,以加强测量检核和提高测量精度,每个导线环的边数为4〜6条;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导线边长应尽量放长,洞内导线设计平均边长不小于300m,特殊惜况下最短边长应不低于150m,相邻边长的比不宜小于1: 3o 导线网可参照下图布设:多边形闭合环1.4导线点的埋设导线点埋设时,在确保视线清晰的条件下,应尽量将导线边长放长,以减少洞内测站数,削弱误差的积累;导线点应沿中线附近布设,以削弱旁折光对水平角测量精度的影响;导线点应成对埋设,埋设时成对的两个导线点应在里程方向前后错开5〜10m,左右错开0.5〜lm,以便于观测和防止导线点在使用过程产生混淆;导线点的埋设位置应在隧道边墙上用红油漆进行标记,并注明距边墙的距离,以便于寻找。
1.5洞内导线点的编号原则由于导线点埋设时询后错开,各导线点里程不同,为避免导线点编号重复, 建议按照导线点里程作为点名,里程取整至m,点号前冠以“M”,斜井按照斜井的里程编号,前冠以“X”,例如:M101+758、X+102分别表示正洞101+758、和斜井102m处的导线点,如导线点遭到破坏,第一次补设的导线点在点名前再冠以字母A,如补设点继续被破坏第二次补设的在点名前再冠以字母B,依次类推。
1.6控制网观测的仪器要求鉴于洞内导线测量环境差、施工干扰大、占用时间长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 洞内导线测量应采用高精度、稳定性好的全站仪进行导线网的观测,即应采用拓普康602和7502全站仪进行观测。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技术

隧道的横向贯通中误差有两个来源,分别为洞 外 GPS 控制测量误差和洞内导线测量误差。洞外 GPS 控制测量误差对仙女岩隧道横向贯通中误差的 影响值按洞外 GPS 控制网平差的精度结果进行预 计。洞内导线控制测量误差对仙女岩隧道横向贯通 中误差的影响值按洞内导线的设计参数进行预计。 洞外 GPS 控制测量按式( 1 )预计其测量误差 对隧道横向贯通中误差的影响值。 LJcosθ×m LC cosφ×m æ æ æ æ αJ αC ç ç M外2=mJ2+mC2+ ç ç ç ç +ç ç è ρ è è ρ è (1) 56
2 2 2
图 3 隧道洞内导线网示意图
如图 3 所示,仙女岩隧道洞内导线采取交叉导 线网形式,其中, 1 、 2 、 3 、…、 n 代表主导线 点, 1' 、 2' 、…、 n' 代表副导线点。交叉导线网的 优势在于让控制网具有很高的网型强度,检核条件 多,利于提高隧道横向贯通的精度。
3 贯通误差分析
2 隧道控制测量
隧道控制测量分为洞外控制测量和洞内控制测 量,其对贯通误差的贡献各不相同。 2.1 洞外控制测量 仙女岩隧道独立控制网为一等 GPS 控制网,高 于 CPI 控制网精度等级,仙女岩隧道独立控制网涉 及平面控制点 14 个,其中 CPI 控制点 4 个,独立控 制 点 10 个 ( 其 中 包 含 斜 井 控 制 点 3 个 ) 。 其 中 CPI36 和 CPI36-1 , CPI39 和 CPI40 为独立控制网强 制约束点。平面控制网测量的作业方法、精度指 标、使用仪器均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一 等 GPS 网的要求进行。 目前由于 GPS 测量的优越性,使其成为长大隧
长大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技术

长大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技术隧道洞外平面控制网采用GPS系统测设,布置洞内按四等导线网控制隧道施工测量,对控制网在隧道施工贯通面引起的贯通误差的估算。
标签:GPS;控制网;贯通误差1、工程概况隧道为双洞四车道,左右线分离布设,左线长3130.66m,右线长3113.12m,属于长大隧道,左右线均有部分位半径为4200米的圆曲线伸入隧道2000米,其余的位于直线上。
隧道分进出口两个工作面相向开挖。
隧道位于山地貌区,山体地形陡峻,沿线山体植被茂密,通视条件极差,为保证两相向开挖面的正确贯通,決定对隧道单独建立平面控制网,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要求,洞外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对隧道控制网进行复测,洞内控制网按四等导线网布设,在贯通面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估算进行阐述。
2、控制网设计和贯通误差的估算2.1洞外控制网设计GPS网的设计,其布设原则是保证隧道按设计精度正确贯通,布设洞口控制网时,应考虑便于使用常规测量方法进行检测,加密和恢复,应当至少有两个控制点位通视,且隧道定向边距离应大于300。
隧道GPS网的测站应设在交通方便,高度角(15°)以上的顶空障碍物少,远离高压线或强电磁波辐射源,避开强烈干扰卫星信号的物体。
洞外平面控制网测量和原控制网一样采用GPS高新技术进行,本次使用四台标称精度为±(5mm+1PPm×D)的美国Smart型双频“GPS”接收机,对洞外施工控制网进行测量和复测,观测时严格按照三等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要求执行,采用静态定位技术施测,同步作业图形采用边连结的方式,组合的图形条件较好,确保该网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如图(1)所示:图(1)隧道施工控制网“GPS”测设网型示意图复测成果如下:隧道洞外控制测量GPS测量坐标成果表)点号设计成果复测成果差值X Y X Y △X △YEGJDD7 2549075.5831 491288.2113 2549075.5800 491288.2160 -0.003 0.005EGJDD8 2548836.3681 492358.3737 2548836.3610 492358.3780 -0.007 0.004EGJDD5 2550918.0110 488178.4882 2550918.0160 488178.4860 0.005 -0.002EGJDD6 2551503.6311 488324.4440 2551503.6350 488324.4460 0.004 0.002GW047 2551032.7780 488488.4512 2551032.7760 488488.4540 -0.002 0.003ZD1 2549317.5620 491757.1120ZD2 2548700.2270 491501.7940ZD3 2551216.4790 487940.26102.2洞外贯通误差的估算GPS控制网贯通精度估算方法,是采用导线法估算隧道贯通精度计算公式,并按最不利的情况进行计算,因此,以下对左右线估算的横向贯通中误差为最大横向贯通中误差。
浅谈长大隧道的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技术

浅谈长大隧道的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技术摘要:文章首先从导线的布设及测量等级的确定,测量方法,导线的检测及洞内导线的测角及测边等几个方面介绍长大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进而分析在控制测量中注意事项及具体要求,以供参考。
关键词:长大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技术一、概述隧道控制测量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隧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开挖面的相向施工中,使其中线符合线路平面和纵断面的设计要求,在允许误差的范围内,在满足限界要求的条件下正确贯通。
隧道的平面控制测量分为洞外平面控制测量和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对施工单位而言,洞内控制测量精度的高低就直接影响贯通的精度,如何做好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是整个隧道控制测量工作的关键,也是测量工作的难点。
但由于受洞内狭窄空间的影响,洞内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较少,不能采用三角测量、三边测量等检核条件,且因隧道施工在贯通之前无法通视,导线呈支导线无外部检核条件,同时受隧道内的光线和灰尘等影响,测量精度难以保证。
在此,为了保证隧洞在允许精度内贯通,文章就长大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二、洞内导线平面控制测量(一)洞内导线的布设及测量等级的确定长大隧道洞内测量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一般布置成若干个彼此相连的带状闭合导线环网。
除了洞口点位外,其它导线点基本上是同一断面左右两侧成对布设,每对点是相距1~2m为宜。
每个环中点数不宜过多,以4~6点为宜;导线环的边数为4~6条。
洞口点位:距洞口20m左右,以有效地减弱观测时洞内、外光线对比度,洞内满足通视条件;洞内第二排点位:距洞口250m左右为宜,以避免因洞内、外气象条件差异和全站仪最优观测距离产生较大误差。
导线边长需根据隧道长度、线路平面形状、施工方法及断面宽度作选择。
一般,在长直隧道中,采用全断面开挖或在已扩大地段设计的导线边长一般应≤500m;相邻导线边长度应小于1:3;分部开挖的导坑地段边长应≤250m;曲线隧道地段导线设计边长按下式计算:C= 8Rf式中:R——曲线设计半径,m;f——保证最大通视距离的安全断面宽度,m;f=b—O.7m(b为断面开挖宽度,m)。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作者:刘涛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08期摘要: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得以快速修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也日臻完善。
作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隧道工程必将大量修建。
隧道施工控制测量作为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是隧道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具有较大研究价值。
本文对长大隧道控制测量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长大隧道;控制;测量引言隧道工程大都处于地形地势复杂的山区,隧道洞外控制网布点时应顾及垂线偏差对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
同时,隧道洞内控制测量作为隧道工程測量的核心,洞内控制导线网布设的形式十分重要;隧道洞内复杂的施工环境限制了导线的测量精度,特别当隧道相向开挖长度过长或洞内导线存在短边时,贯通点的精度难以得到保证。
一、工程概况某隧道最大埋深约220m,全长7288m。
最大开挖面积109.3m2,正洞主要采用三台阶法进行开挖。
二、测量难点分析(1)本隧道为大断面重载铁路,隧道设计铺设无砟轨道,对控制测量要求较高。
另外针对隧道所处地形,进出口及斜井口均处在山坳之中,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均在山顶位置,对洞外和洞内的联系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必须建构引测进洞隧道洞外施工控制网,并使之具有高精度和独立性。
(2)为了确保长大隧道的正确掘进,要实现逐层控制,即:临时中线点控制掘进方向、正式中线控制临时中线点、洞内控制点控制正式中线点。
(3)隧道掘进开挖面的高程由临时水准点控制,洞内初砌及洞内建筑物的高程由真实水准点控制。
(4)控制点的布设质量和精度对于隧道贯通精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直接的影响,必须将控制点布设在安全不易损坏的位置,并采用支导线的方式实现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确保洞外控制网、洞内施工控制测量的精度。
三、长大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方法(一)洞外平面控制测量控制测量是确保隧道开挖轴线与设计轴线一致的保证,是确保隧道精确贯通的前提和基础。
本工程依照规范要求进行控制测量设计,确定适宜的测量等级,选择符合精度要求的测量仪器,最大程度上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论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法

论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法刘彦海(中铁八局昆建公司测绘分公司)摘要:为保证长大隧道顺利贯通,必须对长大隧道施工测量进行研究。
对隧道施工测量中洞口控制网布设、洞内基本控制网的布设、平差及检核方法等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提高洞内控制测量精度的几点建议,以确保了长大隧道的顺利贯通。
关键词:长大隧道;洞口控制测量;洞内基本导线测量及检核;建议。
前言保证长大隧道的准确贯通,隧道控制测量是关键。
隧道控制测量分为高程控制测量和平面控制测量。
它们的误差会对隧道贯通产生竖向误差、横向误差和纵向误差。
由于高程控制误差对竖向误差影响的规律相对简单,纵向误差并不直接影响隧道的贯通。
因此,隧道平面控制测量对隧道贯通起着决定性作用。
隧道控制测量可分为洞外控制测量、洞口控制测量、洞内控制测量;长大隧道的距离远远超出规范规定的长度,因此,隧道的控制测量属于超规范作业,必须对此进行研究。
洞外控制测量一般采用GPS测量方法,本人通过八年多的工作经验和不断的钻研、学习,对长大隧道的洞内基本控制测量中的若干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设计导线点和水准点的施工复测无误后,依据复测设计移交的控制点再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加密,在隧道进出口施工段增设精密导线点或GPS控制点及水准点,并满足施工控制测量精度的要求。
施工控制网的加密分两方面内容:(1)施工平面控制网加密:施工平面控制网采用GPS按B级网的精度要求进行测量;(2)施工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施工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采用水准仪按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
一、洞外控制点选点及控制点数量要求在进行隧道控制网网型设计前,详细收集大坡岭隧道所在地的地形图、已有的控制测量等资料,并实地踏勘隧道进出口的地形概貌。
对于直线隧道,洞口点应选在隧道进出口处附近的中线上,另外再布设至少两个定向点,除要求洞口点与定向点通视外,定向点间不要求通视,但定向点至洞口点间的距离应在400m上,而且各个定向点应选在大致相等的高度(程)上,以消除或减小垂线偏差对联系进洞观测方向的影响。
长大隧道测量控制技术总结

l
长大 隧道测量 控制技 术总结
口 中铁五局 电务城通公司 夏志刚
■臣疆 ■曰团
由于盾构隧道控制测量过程中的特殊性,需要把地面导线传递到地下,测量精度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长距离盾
构 隧道 尤甚 ,我们经过 深圳 某地铁 3公里长隧道 的施 工 ,贯通 精度 完全达到规 范要 求 ,现将控 制测量过程 做 出总结。
四 结 论
本 文 通 过 查 阅相 关 文 献 、 资料 以及 参考 以往 工 程 实例 ,着 重 就 广 深 港 客 运专 线 福 田站 主体 结 构 型 钢梁 安 装 平 台 支架 预 压 方 法 进 行 了讨 论 和相 关验 算 .通 过合 理 布 置 支架 形 式 并 进 行相 关 验 算 取 得预 压 荷 载 .确定 预 压 方 案 并 采集 真 实 有效 数 据 以及 合理 分 析
确定支架预压是否合格 ,对今后相似工程具有指导意义。国
参 考 文 献 : [11 JGJ/T 194—2009.钢 管 满 堂 支 架预 压 技 术 规 程 【s】. [2】JGJ130—201 1.建 筑 施 工 扣件 式钢 管 脚 手 架 安 全 技 术
规 范 【S】.
Exchange PlaHorml■
沉 降 观 测 在 预 压 前 对底 模 的 标 高观 测 一 次 ,在预 压 的 过 程 中平 均 每 124\时 观 测 一 次 .分 三 级 加 载 .分 别按 60% 、80% 、 100%
加 载 .观 测 至 沉 降稳 定 为止 (通 过 对 沉 降 速率 、 累计 沉 降值 进 行
生:—h+—20 ̄; 1200'r im+2x20Ohm:101
:
长大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实施方案

长大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实施方案设计摘 要:本文对长大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实施性方案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以白石河二号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实施方案设计为例,具体分析了方案设计的过程和实施,确保长大隧道的顺利贯通。
关键词:长大隧道 控制测量 方案设计0.前言保证长大隧道的准确贯通,隧道控制测量是关键。
对长大隧道的贯通,规范要求贯通精度很高,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贯通的精度,为了保证隧道在允许精度内贯通,首先要对洞内控制测量进行设计[1],在未贯通前对已施测的测量成果进行相应的精度估算,为了保证相应的控制测量精度还要采取相应的测量方案设计。
1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设计1.1 平面控制测量设计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在未贯通前都是支导线。
当接到隧道工程施工任务时,首先要根据洞内相向开挖长度及设计贯通精度要求,对洞内导线进行设计,估算预期的误差、确定导线施测的等级,以保证隧道施工中线的正确,即贯通精度符合要求,更为合理、经济的选择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案。
为提高测量精度, 导线边长尽量放长。
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导线测角及量边所引起的洞内横向贯通误差为:m=±22yl y m m +β其中, m y β=±"ρβm ∑2x Rm yl =±lm l ∑2y d 式中x R 为导线点至贯通面的垂直距离(m),y d 为导线边对贯通面的投影长度(m),m β为洞内测角中误差(″),lm l 为导线边长相对中误差。
m 总= ±22洞内洞外m m +1.2 高程控制测量设计隧道洞内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直接影响的是高程贯通中误差,根据水准测量误差引起的高程贯通中误差来确定高程控制测量的等级。
洞内受洞外或洞内高程控制测量误差影响所产生在贯通面上的高程中误差按下式计算:mΔh=± mΔ×L式中:mΔ为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m)L为洞外或洞内两开挖洞口间高程路线长度(km)。
长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科技创新导报长隧道贯通测量方案1 前言由于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有误差,因此贯通实际上总是存在偏差的。
隧道贯通接合处的偏差可能发生在空间的三个方向中,即沿隧道中心线的长度偏差,垂直于隧道中心线的左右偏差(水平面内)和上下的偏差(竖直面内)。
第一种偏差只对贯通在距离上有影响,对隧道的质量没有影响,而后两种方向上的偏差对隧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所以这后两种方向上的偏差又称为贯通重要方向的偏差。
贯通的容许偏差是针对重要方向而言的。
2 工程概述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重庆至长沙公路(简称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08)01(b)-0153-02渝湘高速公路)D14合同段的肖家坡隧道位于重庆市黔江区石会镇中元和沙坝乡之间,为一座上、下分离的高速公路长隧道。
左线起讫桩号为ZK51+386~ZK54+105,全长2719m;右线起讫桩号为YK51+400~YK54+130,全长2730m。
隧道线形为:左线洞身为左偏.. R4000m+右偏R-4000m圆曲线组成的复合线形,右线洞身为左偏R-4000m+右偏R-4000m圆曲线组成的复合线形,进口左右洞平曲线半径均为R-4000m,出口左右洞平曲线半径均为R-2600m;左右线纵面均为-1.950%的单向坡,隧道最大埋深约460m;进出口地形较平缓,黔江端洞门依据地形左线设置为削竹式洞门,右线设置为端墙式洞门,彭水端洞门设置为端墙式洞门,在隧道内设置4处行人横洞,3处行车横洞。
该隧道施工采用导坑开挖及全断面开挖先墙后拱法施工。
由于本隧道较长,采用两头掘进,不可能主洞贯通后进行二衬,因此测量精度关系到整个隧道的施工进行及质量,故对测量的要求很高。
隧道的贯通测量显得尤为重要。
3 选择贯通测量方案为了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改善通风状况及劳动条件,故该隧道采用进、出口两个工作面相向掘进。
为了保证各掘进工作面沿着设计的方向掘进,使贯通后接合处的偏差不超过《工程测量规范》允许的限差要求,满足隧道贯通的精度,所以贯通测量的方表2 RI对应值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
隧道控制测量和监控量测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隧道施工独立控制网旳边长投影变形值 要不大于2.5cm/km。从上表能够看出该隧道控制网达不到精度要求,为 了减小投影需建立独立网。
该隧道独立网采用既变化投影面又变化投影带旳措施。该独立网是 在北京54椭球下,以勘测网中隧道进口GPS9201点作为约束点起算,以 GPS9201-GPS9209方向作为约束方向,中央子午线 ,投影面高程H=332.10m。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以某一长大隧道为例,该隧道东西走向,长约8km,中间设一斜井。该 区布设了勘测网(北京54参照椭球,0米投影面,中央子午线经度为 1 1 8 ° 1 5 ′ ) , 在测区共加密12个点GPS9201-GPS9212.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二、隧道监控量测
5、监测资料整顿及数据分析
回归分析是量测数据数学处理旳主要措施,经过对量测数据回归分 析预测最终位移值和各阶段旳位移速率。详细措施如下: 1 将量测统计及时输入计算机系统,根据统计绘制纵横断面地表下 沉曲线和洞内各测点旳位移u-时间t 旳关系曲线。 2 若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出现反常,表白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 加强监控量测频率,必要时将暂停开挖并进行加强支护处理。 3 当位移-时间关系曲线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从 而推算最终位移值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4 各测试项目旳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后,进行二次衬 砌旳施作。
从上表能够看出,地面全站仪旳测量数据与独立网 GPS 坐标反算旳 数据吻合程度很好,能够验证独立网测量成果旳精度和可靠性,用该独 立网能够到达该隧道贯穿误差精度旳要求,所以该平面独立网能够作为 该隧道施工测量控制旳基准。
长大隧道洞内控制测量

长大隧道洞内控制测量曾力锋(中铁五局测量队)摘要以西康公路秦岭终南山特长隧道中铁五局管段东线洞内控制测量为例,介绍长大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的布网、施测和内业计算等方法,以及如何提高洞内控制测量精度。
关键词长大隧道洞内控制测量1 概述西康公路秦岭终南山隧道位于陕西省长安与柞水两县之间的秦岭山区,毗邻西康铁路Ⅱ线右侧,是西康公路的咽喉工程,其长度居亚洲公路隧道之首。
隧道全部在直线上,东线北口里程K64+796,与铁路Ⅱ线隧道中线间距约为120m,东线南口里程K82+816,与铁路Ⅱ线隧道中线间距约30m,全长18.020km。
中铁五局施工东线第一标段(K64+796—K67+796)正洞进口端3000m隧道,与从铁路平导施工的中铁一局第三标段(K67+796—K71+320)贯通,贯通面里程K67+796。
东线从中铁一局第三标段终止里程K71+320—K72+320为中铁五局的续建段,出口方向中线在K72+320与中铁一局衔接。
2 GPS控制网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理论与设备的不断发展,其测量功能更加完善,应用面更为广泛,几乎所有的特长隧道都以GPS作地表控制。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GPS控制网的测设由铁一院承担,采用三台Trimble4000SSE双频接收机进行,作业执行标准为《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
控制网观测采用静态定位模式,按一级网精度进行观测,共设6个GPS点,包括铁一院原测控制点QL04、QL07,增设J1、J2、C2、Z835,其中QL04、J1、J2位于隧道进口端,QL07、C2、Z835位于出口端,相当于隧道地表控制在两洞口的投点,复测成果坐标系采用原西康铁路秦岭Ⅰ、Ⅱ线隧道的铁路施工坐标系(投影面高程976m)。
由于公路隧道平均高程与铁路隧道平均高程面接近,边长投影改正变化值很小,且便于从铁路平导施工的单位进行后续工作,因此,公路隧道的控制网采用该坐标系。
高速铁路长大隧道洞内导线控制测量技术分析

高速铁路长大隧道洞内导线控制测量技术分析摘要:长大隧道作为高速铁路常见的结构形式,通常会采取从两侧施工贯通方式进行施工处理,防止出现施工风险问题。
其中,测量控制作为隧道施工贯通的重要导向,通过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可以及时获取隧道相关施工数据,严加控制以及应对处理,保障高速铁路长大隧道工程建设质量安全。
针对于此,本文主要以长大隧道洞内导线控制测量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常用的控制测量技术,对导线控制对导线控制测量重点以及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铁路;长大隧道;洞内导线;控制测量;技术分析1 高速铁路长大隧道洞内导线控制测量技术方法分析1.1全站仪测量全站仪测量方法作为高速铁路长大隧道洞内导线控制测量技术常用的方法,主要对三角测量进行充分应用,获取精确科学的数据。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需要以GPS为首要测量边,同时还需要对隧道洞口三角网点进行布设测量,必须详细检查已知的GPS点,确认结果测定无误后才可以进一步开展洞内延伸测量工作。
其中,为确保洞内测量数据的精确性,测量人员需要对所获取到的测量数据进行详细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测量人员要严格控制测量时间,最好可以采用两测回以及六测回方式进行测量处理,如果是短距离测量,应优先选择两测回方式。
除此之外,整个测量过程需要加强对气压以及温度等影响因素的高度重视,必须全力排查影响因素,保障数据精确度[1]。
1.2陀螺定向测量陀螺定向测量需要借助陀螺经纬仪测量方式实现精准测量过程,通过实施一系列测量处理,可以加强对陀螺方位角的全面控制。
经过换算操作后,可以获取相对精确的隧道施工数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陀螺定向测量容易受到子午线收敛角的干扰影响,导致方位角存在偏差问题。
针对于此,对于长大隧道洞内导线测量工作而言,利用完陀螺定向测量技术之后,测量人员应该对所获取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尽量消除子午线收敛角所带来的偏差影响[2]。
由于受陀螺经纬仪精度影响,实际作业时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监理实施细则

目录一、编制依据 0二、工程概况及其技术、质量标准 (1)2.1工程概况 (1)2.2建设目标 (1)2.3长大隧道基本情况 (3)三、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 (3)3.1监理工作范围 (3)3.2监理工作重点 (3)四、监理工作流程 (3)五、监理工作控制要点、目标及监控手段 (3)5.1监理工作控制要点 (4)5.2监理工作控制目标 (4)5.3监理工作监控手段 (4)六、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7)6.1监理工作方法 (7)6.2、监理工作的措施 (8)七、隧道测量控制重点 (8)7.1监理监控重点 (8)7.2隧道工程测量的相关要求 (8)7.3一般规定与限差要求 (8)八、监理见证、旁站具体部位及工序 (14)8.1旁站监理人员的职责 (14)8.2旁站监理程序 (14)8.3监理见证及旁站 (15)长大隧道控制测量监理实施细则一、编制依据1、《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7;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3、《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10054-2010;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5、《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4-2015;6、《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7、设计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技术标准,线路总平面图、纵断面图、GPS平面控制桩表、水准基点表;8、四川铁科赤峰至喀左客运专线CFJL-1标监理站经批准的监理规划。
二、工程概况及其技术、质量标准2.1工程概况2.1.1地形、地貌本监理标段线路自京沈客专喀左站北京端外包京沈正线引出,途径喀左、建平两县。
线路所经地形地貌主要以低中山区为主,地势较高,地形变化大,沟谷发育,多为“U”型谷,局部为山间洼地及小型山间平原,植被覆盖较好,山间洼地及沟谷为耕地,地势较高处多为林地。
2.1.2地质条件2.1.2.1地层岩性沿线地层为华北地层,基岩主要以陆相碎屑岩类为主,岩浆岩类种类较少的特点,其中元古界、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缺失,沿线第四系地层分布广泛,成因多样,岩性众多。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新建叙永至毕节铁路(川滇段)站前工程施工XZZQSG-2标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DK194+~D2K230+910)中铁十七局集团叙毕铁路(川滇段)二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三十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地形地貌 (2)三、测量依据 (2)四、测量仪器及人员 (2)五、测量人员职责 (3)六、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4)1.洞外控制点布设规定 (4)2.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5)3.洞外高程控制测量 (9)4.洞外控制点的联测及精度要求 (11)七、隧道洞内控制测量 (12)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12)2.导线网的测量 (14)3.平差计算 (16)4.洞内高程控制 (17)5.贯通测量误差预计 (18)6.洞外高程测量误差对洞内高程影响估算 (19)7.隧道洞内布网施测注意事项 (20)八、相关工作 (20)九、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20)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一、工程概况我标段施工起讫里程:DK194+~DK230+910,线路全长。
隧道共计8座,其中大于4公里的长大隧道3座,分别为长岭隧道,7775m;下寨隧道4104m;斑竹林隧道全长12758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D2K222+232~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
1.长岭隧道起迄里程为DK199+190~DK206+965,全长7775m,最大埋深375m,除出口DK206+869~DK206+965段为车站范围,设计为双线外,其余均为单线隧道。
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和0‰。
隧道洞身DK204+~DK205+段位于半径为80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防灾救援要求、施工通风等问题,于DK203+1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1座斜井,于线路大里程夹角45°,全长1400m,斜井作为运营期间防灾救援避难所兼紧急出口。
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方案2

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方案2
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方案2包括以下步骤:
1. 建立基准点:在隧道两端选取合适的基准点进行测量。
可以选择周围地形固定的建筑物或地理特征作为基准点。
2. 建立坐标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隧道的坐标系,并确定测量的参考方向和单位。
3. 定期测量:定期测量隧道施工区域的形变情况。
可以使用全站仪或GNSS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测量点应覆盖隧道的各个部位,包括进口、出口、顶部、底部和侧壁等。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专业的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隧道形变的数据和图形。
5. 建立报警机制:根据测量数据和分析结果,建立相应的报警机制。
可以设置阈值,超过阈值的形变情况将触发报警,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6. 监测报告:定期生成监测报告,将测量结果、分析结果和报警情况整理成报告,提交给相关管理部门和施工方,以便他们及时了解隧道施工的变形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7. 现场监控:安装摄像头等设备对隧道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可以选择安装自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隧道的变形情况。
8. 风险评估与控制:根据测量结果和监测报告,对隧道施工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以上是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方案2的基本步骤,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隧道的控制测量及放样测量方案

隧道控制测量及施工测量方案一、工程概况国家重点公路杭州至兰州线重庆巫山至奉节段A18合同段主要工程为摩天岭隧道。
该隧道分别由两家单位施工,其中中铁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公司承担巫山端施工任务。
本标段隧道范围左线为:ZK42+475~ZK46+227.215,全长3752.215m;右线为:YK42+455~YK46+200,全长3745m。
隧道左线巫山端洞口位于平曲线上,曲线半径为R=2500m,右线巫山端洞口也位于平曲线上,曲线半径为R=2700;隧道左、右线洞身段线形均为直线接R=6000的平曲线再接直线;隧道左、右线奉节端洞口平面线形均为R=2600m的圆曲线。
隧道左线纵坡-1.871%的单向坡,右线纵坡为-1.864%的单向坡。
二、隧道的控制测量洞内导线根据洞口投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洞口投点纳入控制网内,由洞口投点传递进洞方向的联接角测角中误差,不超过测量等级的要求。
由于支导线无检核条件,故在隧道内测量中我们采用主、副导线闭合环作为地面控制测量。
所谓主、副导线闭合环,是一条主导线和一条与它并行的副导线在隧道洞口附近相连而成的闭合环。
主导线要求测边和测角,而副导线只测角,不测边长。
这样就形成一个内角和条件。
通过角度平差,采用角度的平差值和边长的观测值沿主导线即可计算主导线各点坐标。
虽然坐标的传算只能通过主导线,但洞内导线进洞时的联系方向既可在主导线上,也可在副导线上。
如图,主导线为0——1——2——……——n+1;副导线为0——A——B——……——K。
主导线点有N个,副导线点有K个。
2 3 n-11 n0 A B C K导线点沿路线中线布设,导线边长不小于200米。
每隔2—3条边闭合一次形成主、副导线闭合环。
隧道测量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布设为单一水准路线,测量采用往、返测的方法。
最后成果取往返、测高差的平均值。
布设水准点时每个洞口附近埋设的水准点不少于两个,两个水准点之间的高差以安置一次仪器即可联测。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新建叙永至毕节铁路(川滇段)站前工程施工XZZQSG-2标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DK194+516.98~D2K230+910)中铁十七局集团叙毕铁路(川滇段)二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三十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地形地貌 (2)三、测量依据 (2)四、测量仪器及人员 (3)五、测量人员职责 (4)六、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4)1.洞外控制点布设规定 (4)2.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5)3.洞外高程控制测量 (9)4.洞外控制点的联测及精度要求 (12)七、隧道洞内控制测量 (14)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14)2.导线网的测量 (15)3.平差计算 (19)4.洞内高程控制 (21)5.贯通测量误差预计 (21)6.洞外高程测量误差对洞内高程影响估算 (23)7.隧道洞内布网施测注意事项 (24)八、相关工作 (25)九、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25)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一、工程概况我标段施工起讫里程:DK194+516.98~DK230+910,线路全长36.393km。
隧道共计8座,其中大于4公里的长大隧道3座,分别为长岭隧道,7775m;下寨隧道4104m;斑竹林隧道全长12758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D2K222+232~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
1.长岭隧道起迄里程为DK199+190~DK206+965,全长7775m,最大埋深375m,除出口DK206+869~DK206+965段为车站范围,设计为双线外,其余均为单线隧道。
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12.2 ‰、11.05‰、10.95‰、10.1‰和0‰。
隧道洞身DK204+105.458~DK205+917.09段位于半径为80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防灾救援要求、施工通风等问题,于DK203+1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1座斜井,于线路大里程夹角45°,全长1400m,斜井作为运营期间防灾救援避难所兼紧急出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叙永至毕节铁路(川滇段)站前工程施工XZZQSG-2标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DK194+516.98~D2K230+910)中铁十七局集团叙毕铁路(川滇段)二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三十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地形地貌 (2)三、测量依据 (2)四、测量仪器及人员 (2)五、测量人员职责 (3)六、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4)1.洞外控制点布设规定 (4)2.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5)3.洞外高程控制测量 (9)4.洞外控制点的联测及精度要求 (11)七、隧道洞内控制测量 (12)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12)2.导线网的测量 (13)3.平差计算 (16)4.洞内高程控制 (17)5.贯通测量误差预计 (18)6.洞外高程测量误差对洞内高程影响估算 (19)7.隧道洞内布网施测注意事项 (20)八、相关工作 (20)九、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20)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一、工程概况我标段施工起讫里程:DK194+516.98~DK230+910,线路全长36.393km。
隧道共计8座,其中大于4公里的长大隧道3座,分别为长岭隧道,7775m;下寨隧道4104m;斑竹林隧道全长12758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D2K222+232~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
1.长岭隧道起迄里程为DK199+190~DK206+965,全长7775m,最大埋深375m,除出口DK206+869~DK206+965段为车站范围,设计为双线外,其余均为单线隧道。
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12.2 ‰、11.05‰、10.95‰、10.1‰和0‰。
隧道洞身DK204+105.458~DK205+917.09段位于半径为80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防灾救援要求、施工通风等问题,于DK203+1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1座斜井,于线路大里程夹角45°,全长1400m,斜井作为运营期间防灾救援避难所兼紧急出口。
2.下寨隧道起迄里程为D2K208+923~D2K213+027,全长4104m,最大埋深380m,设计为单线隧道。
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10.4 ‰、11.2‰。
隧道洞身D2K208+923~D2K210+908.682段位于半径为800m的左偏曲线上,D2K213+022.824~D2K213+027段位于半径为8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3.斑竹林隧道起迄里程为D2K222+232~D2K234+990,全长12758m,最大埋深570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D2K222+232~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进口段D2K222+232~D2K222+370段为下坪车站范围,隧道采用车站段双线衬砌,其余均为单线隧道。
线路设计坡度为6‰、10.7‰、11‰、7‰和-3‰的人字坡。
全隧D2K222+405.132~D2K223+984.821段位于半径R=2000的左偏曲线上;D2K226+716.747~D2K228+322.216段位于半径R=8000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防灾救援要求、施工通风等问题,于D2K224+4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1座横洞,与线路小里程夹角36°,全长1200m,坡度为-4.027‰、-1‰。
采用双车道无轨运输。
二、地形地貌1.长岭隧道:测区属侵蚀中低山地貌,地形连绵起伏,沟壑纵横,隧区绝对高程900~1250m,相对高差80~320m。
隧道进口距乡村道路较远,出口右侧100m的沟边有乡村公路相通,交通条件一般。
隧道进出口及洞身DK204+700~DK206+800段居民点密集。
2.下寨隧道:测区属低、中山剥蚀、侵蚀地貌,地形连绵起伏,沟壑纵横,隧区绝对高程800~1450m,相对高差100~650m。
自然斜坡一般10°~40°,局部陡峻,坡度达70°~80°。
地貌受岩性控制,沿软弱带及可溶岩地段多形成侵蚀沟槽。
隧道进口位于马家坝一沟谷内,附近无公路通行,只有进口右侧约350m处有高田至马家坝的乡村公路通过,隧道出口位于高田乡一沟谷内,附近也无公路通行,隧区交通条件较差。
3.斑竹林隧道:隧区属低中山侵蚀地貌,地形连绵起伏,陡峻,沟壑、谷溪纵横,随区海拔约1000~17300m,相对高差150~730m。
自然斜坡一般15°~40°,局部陡峻,坡度达60°~80°。
基岩出漏状况一般,地表植被较发育,多为林地、灌木林、旱地。
隧道进口位于一深切沟谷内,无公路通行,总体而言,该隧交通条件较差。
三、测量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2)《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5)《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6)《全球定位(GPS)铁路测量规范》(TB10054-97)(7)《全球定位(GPS)测量规范》(GB/18314-2001)四、测量仪器及人员隧道洞外GPS测量采用7台徕卡GPS接收机,标称精度:5+0.5ppm;水准测量采用Trimble DiNi03电子水准仪,标称精度:0.3mm;导线测量采用徕卡1201全站仪,标称精度1″+1.5ppm,在使用前经专门机构检测,测量精度满足施工要求。
精密测量队由三名测量工程师和10名测量工(控制测量)组成。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在平时施工导线测量过程中,我项目部成立精测队,分部下设测量队长一名,测量员3人。
测量组成员如下:精测队长:王盼分部测量负责人:王波、张贺贺、范明鑫组员:孙昊、张利伟、梁智超、鲍大炜、杨雷、杨杰、商昂、邓鹏飞、赵钦各分部测量负责人负责指导洞内导线测量,数据的整理及计算,王盼负责全线测量工作复核;五、测量人员职责1、在工程开工前,对测量控制网进行复测,发现问题立即向监理单位呈报。
建立相应等级的施工控制加密网控制点至各施工工作面所需部位。
2、根据本施工处的生产计划安排,积极配合各工程部门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完成各项相关测量任务。
3、做好与外部及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的技术交流、沟通工作,对外部文件及图纸进行分类保管。
4、负责各施工工作面的施工放样,定期检查,并将结果通知所在施工部位的技术员,做好交底记录。
5、提供符合设计要求的设计轴线,以满足规范要求,并负责检查与复核工作。
6、定期监测复核控制点的位移情况,如超出规范,应及时纠正,并向有关单位汇报。
六、隧道洞外控制测量1.洞外控制点布设规定(1)洞外平面控制网应沿两洞口连线方向布设成多边形组合图形,构成闭合检核条件。
(2)控制点应布设在视野开阔、通视良好、土质坚实、不易破坏的地方。
(3)视线应超越和旁离障碍物1m以上。
通过水田、沙滩时,应适当增加视线高度。
(4)测站和后视场地应清理和平整,以利于观测。
(5)除水准点可在稳固的基石上刻凿外,其余控制点均应埋设混凝土包金属标志。
(6)每个洞口平面控制点布设不应少于3个,水准点不应少于2个。
(7)用于向洞内传递方向的洞外联系边不宜小于300m。
(8)洞口平面控制点应便于向洞内引测导线。
(9)GPS控制网进洞联系边最大俯仰角不宜大于5°,导线网、三角网的最大仰俯角不宜大于15°。
(10)洞口附近的水准点应尽可能与隧道洞口等高,两水准点间高差以水准测量1~2站即可联测为宜。
2.洞外平面控制测量表6-2-1 隧道洞外、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技术要求表6-2-2 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要求2.1 隧道洞外控制网布设:根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规定:洞外平面控制测量,结合隧道长度、平面形状、线路通过地区的地形和环境,宜采用GPS 测量、导线测量。
2.1.1长岭隧道洞外控制网采用GPS测量,在进口和出口处,用设计院提供的XCPI30-1,XBCPI27,XCPI27-1,XCPI27-2,CPI32,CPI34和XCPI35-2,作为约束边,采用徕卡GPS双频接收机按四等控制网的要求共测量10个洞外加密GPS点,经内业处理平差后的成果做为最终测量成果,进口位置布设点位为JM1-14 、JM1-15和JM1-16,出口位置布设点位为JM2-5、JM2-6和JM2-7,斜井位置布设点位为JM2-1 、JM2-2、JM2-3和JM2-4。
长岭隧道洞外GPS控制网示意图2.1.2下寨隧道洞外控制网采用GPS测量,在进口和出口处,用设计院提供的CPI32,CPI34,XCPI35-2,XCPI36-1,XCPI37-1和XCPI38,作为约束边,采用徕卡GPS双频接收机按四等控制网的要求共测量6个洞外加密GPS点,经内业处理平差后的成果做为最终测量成果,进口位置布设点位为JM2-10 ,JM2-11和JM2-12,出口位置布设点位为JM3-2 ,JM3-3和JM3-4。
下寨隧道洞外GPS控制网示意图2.1.3斑竹林隧道洞外控制网采用GPS测量,在进口和出口处,用设计院提供的CPI40,CPI41,XCPI36-1,XCPI42,XCPI43和XCPI43-2,作为约束边,采用徕卡GPS双频接收机按四等控制网的要求共测量7个洞外加密GPS点,经内业处理平差后的成果做为最终测量成果,进口位置布设点位为JM4-1 、JM4-2、JM4-3和JM4-4,出口位置点位由3标中铁8局布设,横洞位置布设点位为JM4-6 、JM4-7和JM4-8。
斑竹林隧道洞外GPS控制网示意图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网交桩资料,本标段此次复测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工程独立坐标系统高斯投影,参考椭球为WGS-84椭球(椭球参数为:长半轴a=6378137,扁率f=298.257223563),本标段涉及三个投影分带,投影带中央子午线为105°00′00",投影面大地高为580m、870m和1070m,投影后东方向坐标加常数为500km,北方向坐标加常数为0。
本管段测量的坐标系统与设计相同,椭球采用WGS84坐标系参考椭球,边长投影在抵偿高程面上,投影长度的变形值:铺设有砟轨道地段不大于2.5cm/km,即投影长度变形(包括高程归化、高斯正投影变形之和)不大于1/40000,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05°,其中长岭隧道投影面大地高为870米,下寨隧道和斑竹林隧道投影面大地高为1070米。
控制网加密测量时按四等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进行测量。
CPI、CPII GPS控制网测量的精度指标(表6-2-3),C、D级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表6-2-4)内业平差计算时,采用徕卡公司配备的LGO数据处理软件,以复测后提交的控制点为基准,解算各个加密控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