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方法比较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方法比较法
什么是比较法?
比较法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被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方法。比较是思维的一个过程,是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的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如:比较两只铅笔的长短,相邻数的比较
比较法的分类
按性质分:简单的比较
复杂的比较
按排列形式分:对应比较(重叠式、并放式、连线式)
非对应比较(单排比较、双排比较、不同排列形式的比较)
简单的比较
是指对两个(组)物体的数和量的比较
例:比较两根线的粗细
复杂的比较
是指两个(组)以上物体的数或量的比较
例:比较下面哪组的圆形最多?哪组最少?
重叠比较
把一个(组)物体重叠在另一个(组)物体上,形成两个(组)物体元素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进行量或数的比较。
如:将圆柱一一叠放在椭圆上;
并列比较
把一个(组)物体并放在另一个(组)物体的下面,形成两个(组)物体元素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量或数的比较
如:四个心,一一并放在四个笑脸下面加以比较
连线比较
连线比较
对两个集合间元素数量的比较也可以通过连线的方式加以一一对应。如图:
将物体摆成一排或一行进行比较。
如:
双排比较
将物体摆成双排进行比较。
不同排列形式比较
将一组物体作不同的排列,进行数量的比较
在数学教育中,许多内容都需要对物体进行比较。如感知集合中的比较、数的比较、量的比较、几何形体的比较和空间方位的比较。下面举两方面的内容加以说明。
1.感知集合。感知集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物体分类的教学,区别“1”和“许多”的教学和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的教学。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都需要应用比较才能使幼儿更好地掌握。
(1)分类。比较是分类的前提,通过比较才能进行分类和概括。
如图:要把线条的长短、粗细分开就必须比较
(2)区别“1”和“许多”。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幼儿边观察边比较,看看什么东西是1个,什么东西是许多个。例如,1朵圆和许多圆,1条鱼和许多条鱼,等等。通过对各种1个和许多个物体的观察和比较,使幼儿初步理解“1”和“许多”都是表示物体数量的,从而学会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2.
行比较,比较出2比1多1,2比3少1,使幼儿了解到3个相邻数之间的多1和少1的关系,从而认识到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在自然数列中,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比前面一个数多1,比后面1个数少1)。此外,幼儿在学习数的形成时,要知道某数添上1,形成后面一个数,这个新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所以,幼儿必须对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进行比较,才能掌握这两个数的关系。
3.几何形体。在学习几何形体时,常常要运用比较来进行。如幼儿认识了正方形以后,学习长方形就要通过与正方形的比较来进行。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相同点(二者都是四个角,四条边,四个角一样大)和不同点(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也一样长,但四条边并不一样长)。通过比较,幼儿既学习了长方形,又弄清了它和正方形的区别,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已经掌握的教学内容,收效良好。此外,学习椭圆形可通过与圆形的比较来进行,学习梯形通过与长方形的比较来进行,学习圆柱体通过与圆形的比较来进行,学习长方体通过与长方形的比较来进行,学习正方体通过与正方形的比较来进行等等。
游戏活动中的比较
1.玩找椅子的游戏,5把椅子,6名幼儿(预设玩三次)
2.按幼儿出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继续玩游戏
以6把椅子,5名幼儿玩游戏
以5把椅子,5名幼儿玩游戏
比较椅子与人数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