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进框架涵后背计算(完整资料).doc

顶进框架涵后背计算(完整资料).doc
顶进框架涵后背计算(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顶进框架涵后背计算

一、计算资料

通过对顶进涵的顶力计算,顶进时最大顶力为1444t ,每米的背墙顶力为103.14t ,后背宽(B 1)为14m ,该涵采用钢轨桩后背墙,钢轨桩长6.0m ,钢轨桩入土深为2.0m ,钢轨桩后背浆砌片石,墙高3.8m ,浆砌片石后2.0m ,宽14m 。钢轨桩每米布置5根,在钢轨桩处设钢轨后背梁,断面尺寸为2.1m ×0.6m ,长14m 。线路采用D24梁进行加固,支墩分别采用直径0.8m 与1.25m 深渡为6.5m 的混凝土支墩。

二、后背墙的检算

2.1 根据朗金理论土压力计算墙后每延米的被动土压力为:

Ep=

Φγ2/45(2

1

22+?tg H 式中:

γ:土容重,取1.6 t/m 3; H :钢轨桩长(m );

Φ:土的内摩擦角,因地质为混砂性粘土,取Φ=40°; 因根据千斤顶作用点与后背被动土压力Ep 重合的假定,而主动土压力Ea 远小于Ep ,Ea 可忽略不计,则:

P= Ep

涵洞在顶进时需要的最大顶力为1444吨,而后背墙B1为14米,则每延米的顶力为:

P=1444/14=103.14t/m 则钢轨桩总长H 为: H=

)Φγ2/45(22

+??tg P

=5.30m D=3

H =5.30/3=1.77m

而千斤顶底面直径为50cm,则半径r=25cm

D1=D-r=1.77-0.25=1.52m 为保证一定的安全度,实际施工时钢轨桩入土深为1.2D 1,则实际入土深度为:1.2×1.52=1.82m

H

L=1.732H

后背钢轨桩入土深度计算简图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钢轨桩总长为H+0.2D 1=5.30+0.2×1.52=5.60m

计算的钢轨桩入土深度及钢轨桩总长符合设计要求的入土深度2.0m 及钢轨桩长总6.0m 的要求。

2.2 确定后背土堆高h h=H-D1=5.60-1.52 =4.08m

2.3 钢轨桩截面设计:

检算后背土堆的稳定,钢轨桩仅抵抗滑板面 以上后背土堆的主动土压力

M=3

h Ea ?

式中:

Ea=2

2/45(22)Φγ-tg h

=1.6×4.082×tg 2(45-40/2)/2=2.683t/m M=2.683×4.08/3 =3.38(t-m)

根据材料力学公式:

∑W=]

[σM ,n=W W ∑

式中[σ]:钢材的允许应力=170mpa ,因钢轨采用P50轨,

W=287.2cm3

∑W=3.38×106/17000=210.77cm 3 n=210.77/287.2=0.8

每米布置5根钢轨符合设计要求。 2.4 后背土堆稳定的检算

后背土堆稳定的条件是钢轨桩埋深必须满足静力平衡条件,即作用于结构上的全部水平方向作用力平衡条件(∑F=0)和结构绕根部自由端弯矩总和(∑M=0)为零。

2.4.1 由∑F=0 则:Ep+ξ-Ea=0 式中:

Ep=γD1`2tg2(45+Φ/2)/2

H

h

D 1

H

后背钢轨桩截面计算简图

Ea=γH2tg2(45-Φ/2)/2 ξ=U μ

ξ:滑板阻力。

U :滑板摩阻系数=0.4

μ:为每纵向米箱体重+每纵向米滑板重 μ=24.25+14×0.2×2.5=31.25t ξ=U μ=0.4×31.25=12.5 t 则: D1`=

Φγμ)Φγ2/45(22/45(5.0222+??--????tg U

tg H

进行计算D1`,为不解, D1=1.52m ,水平方向不会移动。 2.5 后背总体设计图如下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3.1 该段线路加固采用D24型施工便梁,两端支撑墩采用挖孔桩,两侧挖孔桩直径为80cm ,中间挖孔桩直径为125cm ,挖孔桩深为6.5m 。

3.2 线路加固断面图: 线路加固断面图

3.3 D 形便梁已经过铁道部鉴定,不必检算。 3.4 检算挖孔桩的桩身长度及桩径。 3.

4.1 双孔重载布置(跨度为24.12m ): 220KN

RA ×4.8-P ×4.8-P ×3.3-P ×1.8-P ×0.3-1/2×q ×4.82=0 RA=515.5KN

由竖向∑F=0,得RB=(220×3.75+16.62×92)/2- RA =661.52KN 所以RA 支座反力大,该处为最不利荷载。 D 型便梁重计算:

梁体总重为46.902吨 跨度24.12m

线上钢轨及枕木重为25×2×0.06+44×0.254=14T

梁体共重:46.902吨,加上线路轨道重114吨,则共计609KN

则每墩承重为N=515.2+609/2=819.71KN

3.4.2 桩长计算

根据该涵的地质钻探资料,从轨面下

0-6.25米为人工填筑土及粉质黏土,承载力为

150kpa ,6.25米以下为灰岩、砂岩,承载力为

350kpa 。将桩底置于灰岩层,取桩长6.5

850

850

桩位布置图图

1200

力时,摩擦力部分按4m长计算。按土的阻力确定单桩轴向容许承载力,共容许承载力为:

[N]=S∑(fi×Li)/2+mo×A×[σ]

S1=3.14×0.8=2.512m,

S2=3.14×1.25=3.925m

A1=π×Φ12/4=0.502m2

A2=π×Φ22/4=1.227m2

Mo=1,[σ]=350kpa

桩身自重G1=A1×H×25=0.502×6.5×25 =81.6KN

G2=A2×H×25=1.227×6.5×25 =199.4KN

[N]Φ80= S1∑(fi×Li)/2+mo×A1×[σ]

=2.512×(150×3.75+350×0.25)/2+1×0.502×350

=992.1KN

Φ80cm的挖孔桩总重N+ G1=444.8+81.6=526.4KN<[N]Φ80=992.1KN

[N]Φ125= S2∑(fi×Li)/2+mo×A2×[σ]

=3.925×(150×3.75+350×0.25)/2+1.227×350

=1705.1KN

如上图,双向重载时,Φ125cm的挖孔桩承受的荷载可考虑为661.52KN×2=1323.04KN,

则:N+ G2=1323.04+199.4=1522.44KN<[N]Φ125=1705.1KN 均满足支撑需要。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框架涵顶进施工方案培训资料

目录 目录?1 一、编制依据、原则及目的......................................................... 3 1、编制依据?3 2、编制原则?3 3、编制目的 (3) 二、工程简介?4 1、项目概况 (4) 2、主要工程数量表?4 三、施工总体部署?5 1、施工准备 (5) 2、施工工期安排................................................................... 5 3、施工指挥组织体系 (7) 4、劳力组织情况................................................................... 7 5、物资准备 (8) 四、施工方案及工艺?9 1、施工程序?9 2、施工方案?9 3、施工工艺....................................................................... 9 4、施工防护及监测................................................................ 18 20 五、施工安全措施? 1、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措施....................................................... 20 2、防止挖断光电缆措施 (21) 3、防设备及车辆侵限安全措施?21 4、大型设备防倾覆预防措施?22 5、吊装安全措施?23

6、线路施工行车安全措施? 23 24 7、各种用电设备的安全措施? 8、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25 9、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25) 六、质量保证措施 (27) 1. 质量保证体系 (27) 2. 质量保证措施.................................................................. 28 七、环保措施 (29) 29 1、环境保护? 2、水土保持?31 3、文明施工的技术保证措施?31 八、应急预案?33 1、项目部应急组织机构 (33) 2、应急处理工作流程?34 3、应急处理措施?34 4、项目救援预案? 36 十二、附件?37 1、施工平面布置图 (37) 2、施工指挥体系图?38 39 3、施工工艺流程图? 4、施工安全关键卡控表 (40) 5、支墩检算书?42 6、模板检算书?43 7、施工进度横道图................................................................ 51

箱涵顶进施工方案-常州五一路

目录 一、工程概况2(一)概述 2 (二)工程地质条件 2 二、施工方案2(一)总体方案 3 (二)各项目的施工工艺及方法 4 三、进度计划12 四、施工安全控制措施13(一)人身安全13 (二)便梁支座14 (三)便梁养护14 (四)纵移便梁14 (五)箱涵顶进15 (六)线路防护15 (七)装卸便梁安全注意事项15 (八)凿除顶进箱涵前钻孔桩16 五、应急预案16(一)材料设备保障16 (二)人员保障16 (三)技术措施及抢修方案17

箱涵顶进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一)概述 本工程位于京沪铁路下K1298+026.4处,与即有京沪铁路夹角15。11’17”,该工程由四孔箱形框架桥和一孔套涵组成,组合形式为4x9.3m+4.55m并列组成,桥长69.87m,分三段施工(甲段顶进施工,长度为43.53m;乙段、丙段现浇施工,长度分别为18 m和8.3m),工作坑在铁路南侧,箱涵编号从南京向上海方向依次为甲1、甲2、甲3、甲4、甲t。先顶进上海方向套涵,然后顶进甲4箱涵,再顶进甲1箱涵,最后顶进中间两孔甲2、甲3箱涵。本工程共需5孔D24便梁和3孔D16便梁,施工区域内京沪铁路上、下行线间距为4.85m,铁路线路为直线段,满足便梁架设要求。(二)工程地质条件 1、地基土构成与特征 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现场勘测资料,各土层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①层填土,杂色,松散。层厚0.6~1.6m。 ②层粘土,软~硬状,含铁锈斑点,层厚4.4~5.2m, σ0=180KPa。 ③层粉质粘土,褐黄~灰色,软塑状,中等压缩性, 层厚7.2~8.0m,σ0=110KPa。 ④1层粉土,灰绿~褐黄色,硬塑状,夹少量粉性土, 中等压缩性,σ0=200KPa。 ④夹层粉土, 褐黄~草黄色,饱和,稍~中密,夹粘性土,呈透镜体状,σ0=100Kpa ④2 层粘土, 褐灰~灰色,软塑状,夹少量粉性土,中等压缩性,厚度 2.1~ 3.7m左右,σ0=100KPa ④3 层粘土, 暗绿~灰褐,软~硬塑状, 中等压缩性,σ0=190KPa。 fi=12KPa 框架底面标高为北侧-2.818m,南侧-2.349m,处于③层,承载力为110KPa。 2、地下水

框架涵施工工艺设计

13.1 框架桥(涵)施工工艺标准 13.1.1工艺概述 框架桥(涵)指采用整体式基础,涵身、底板和框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结构形式的涵洞,一般作为过水涵洞或人行通道。在涵洞顶面无填土时,也称为框架桥,框架桥桥面系结构形式同一般客运专线桥面系。框架涵明挖作业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坑开挖后基底及坑壁透水较小的地质。涵洞施工前,原基底或经处理后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有一定的施工作业场地和材料运输条件。框架涵结构要素见图13.1.1。 图13.1.1 框架涵结构要素 13.1.2作业内容 框架桥(涵)施工主要作业内容有:基坑开挖、基础施工、钢筋加工及安装、涵底板施工、涵身及涵顶板施工、防水层施工、涵背回填、桥面系施工(框架桥)、出入口铺砌施工等。 13.1.3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 1、框架涵各部位偏差,应符合表13.1.3-1的规定,混凝土和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水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3.1.3-2的规定。 2、涵身直顺,顶板平直,混凝土表面平整坚实,无蜂窝、麻面。沉降缝直顺、整洁无渗漏。涵洞沉降缝端面应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搭压影响沉降。填缝材料应具有弹韧性、不透水性和耐久性,并应连续填塞密实。 3、进、出口流水顺畅,整洁美观。防水层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具备防水、耐久、粘结牢固和必要的弹韧性,应按铁道部现行桥涵施工标准的有关规定施工。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座涵全部检查。 13.1.4工艺流程图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3.1.4。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基础施工涵底板施工材料准备 桥面系施工涵背回填出入口顺接 防水层施工涵身及顶板施工端翼墙施工 图13.1.4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13.1.5工序步骤及质量控制说明 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拆除铁路既有盖板箱涵原位顶进框构桥施工技术

拆除铁路既有盖板箱涵原位顶进框构桥施工技术 摘要:铁路提速引起既有线进行改造,既有桥涵因标准低和年久失修,需要进行更换,拆旧涵顶新桥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施工,本文介绍了黑宝山站至黑金站间拆除既有2-4.8米盖板箱涵顶进新的1-8米框构桥施工,施工中克服了线路加固、拆除旧盖板涵顶进中的难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既有线路拆除盖板涵框构桥顶进 1、工程简介 该工程是嫩江至黑宝山货运专线工程,为依科特车站改造增加到发线而设。框架桥位于嫩黑线GK106+346处,因原位处2-4.8m涵洞盖板受损严重,该涵已被嫩江铁路公司列为危桥无法进行接长施工而更改为1-8.0m钢筋混凝土框构顶进。 2、顶进施工组织 2.1 路基防护桩 新框构桥顶进时不拆除既有涵两侧边墙,因框架桥桥体预制时距既有涵较近,且框构桥桥体顶进时工字钢横梁未搭在框构主体前,为防止既有涵洞入口两侧的翼墙发生塌方,在顶进前端路肩左右两角做防护桩。防护桩每侧3根,防护桩桩径1.25米,靠近线路侧两根桩桩长15米,桩中心距不大于1.5米,桩中心距既有线路中心4.0米。靠近既有涵防护桩桩中心距既有涵洞基础边为0.75米。防护桩桩顶设置冠梁。线路加固前,路基防护桩要制作完成,并保证达到设计强度。 2.2 线路加固 本桥须穿越嫩黑线4股道,铁路线为曲线,Ⅰ道曲线半径为990m,Ⅱ、3、4道曲线半径为1000m。 本工程线路加固采用横抬纵挑法进行加固,采用3-5-3扣吊轨梁和I40b工字钢横梁、I45b工字钢双根一束纵梁结合的加固方法。为防止桥体顶进施工期间线路横移,桥体主体后端预埋牵拉地锚。横抬纵挑法加固后的线路组成完整的加固体系,保证线路加固体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加固范围为I40b工字钢横梁加固至边墙外6米。I45b工字钢纵梁采用两根一束,以不侵限为原则。扣轨长度按横梁外侧3m考虑。

框架涵施工工艺

13、1 框架桥(涵)施工工艺标准 13、1、1工艺概述 框架桥(涵)指采用整体式基础,涵身、底板与框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结构形式得涵洞,一般作为过水涵洞或人行通道。在涵洞顶面无填土时,也称为框架桥,框架桥桥面系结构形式同一般客运专线桥面系。框架涵明挖作业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坑开挖后基底及坑壁透水较小得地质。涵洞施工前,原基底或经处理后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有一定得施工作业场地与材料运输条件。框架涵结构要素见图13、1、1。 图13、1、1 框架涵结构要素 13、1、2作业内容 框架桥(涵)施工主要作业内容有:基坑开挖、基础施工、钢筋加工及安装、涵底板施工、涵身及涵顶板施工、防水层施工、涵背回填、桥面系施工(框架桥)、出入口铺砌施工等。 13、1、3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 1、框架涵各部位偏差,应符合表13、1、3-1得规定,混凝土与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水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3、1、3-2得规定。 2、涵身直顺,顶板平直,混凝土表面平整坚实,无蜂窝、麻面。沉降缝直顺、整洁无渗漏。涵洞沉降缝端面应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搭压影响沉降。填缝材料应具有弹韧性、不透水性与耐久性,并应连续填塞密实。 3、进、出口流水顺畅,整洁美观。防水层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具备防水、耐久、粘结牢固与必要得弹韧性,应按铁道部现行桥涵施工标准得有关规定施工。 表13、4、3-1 框架涵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1 边翼墙,中墩距设计中心线位置20 测量检查不少于5处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座涵全部检查。 13、1、4工艺流程图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3、1、4。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基础施工涵底板施工材料准备 桥面系施工涵背回填出入口顺接 防水层施工涵身及顶板施工端翼墙施工 图13、1、4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13、1、5工序步骤及质量控制说明 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顶进涵验收标准

顶进涵验收标准 1、框架涵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宽度±50mm,轴线长度±50mm, 顶、底板厚度+20mm、-5mm,边墙厚度+20mm、-5mm。 2、框架涵顶进后允许偏差。(1)中线一端顶进允许偏差200mm, 二端顶进允许偏差100mm。(2)高程允许偏差1%顶程,且 +150mm、-200mm。 3、涵管顶进后允许偏差。(1)高程+20mm、-50mm。(2)中线± 50mm。(3)管节错台±10mm。(4)对顶法接头和管节错台± 30mm。 4、防水层施工环境气温条件。(1)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冷粘 法不低于5℃,热熔法不低于-10℃。(2)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冷粘法不低于5℃,热风焊法不低于-10℃。(3)有机防水涂料 熔剂型-5℃~35℃,水熔性5℃~35℃。(4)沥青不低于5℃。 (5)防水混凝土、水泥砂浆不低于5℃。注:防水层隐蔽前,应进行防水层隐蔽工程验收,未经验收合格不得隐蔽。 5、桥面保护层表面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防水层不得渗水。 6、防水层的基层应平整、清洁、干燥,不得有空鼓、松动、蜂窝 麻面、浮渣、浮土和油污。 7、防水层的表面质量应达到涂层厚薄一致,卷材粘贴牢固,搭接 封口正确。不得有滑移、翘边、起泡、损伤等现象。坡度平顺,排水通畅。 8、保护层的表面质量应达到与防水层粘贴牢固,结合紧密,厚度

均匀一致。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疏松、起砂、脱皮、损伤等现象。 9、防水层和保护层的材料称量的允许偏差为2%。 10、沥青胶结材料使用温度的允许偏差为-10℃。 11、防水层的允许偏差。(1)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3mm。(2)卷材 搭接长度-10mm。 12、保护层的允许偏差。(1)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3mm。(2)分隔 缝平直允许偏差3mm。 13、沉降缝填塞前,缝内应清扫干净,保持干燥,不得有杂物和积 水。 14、沉降缝的表面质量应达到缝宽均匀,缝深竖直,环向贯通,填 塞密实,外表光洁。

顶进涵施工方案组织设计模板

顶进涵施工方案组 织设计

新建铁路新街至恩格阿娄工程DK21+377 1-4m 顶进框架桥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编制依据 ⑴新建铁路新街至恩格阿娄工程DK21+377 1-4m顶进框架桥设计文件、图纸等。 ⑵《既有繁忙干线桥梁改造暂行技术条件》( 铁道部工务局工桥( 1998) 2号文件) ; 《铁路桥涵涉及规范》( TB10002- ) 系列;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111- ) ;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3- )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TB10005- ) ;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TB/T50467- ) ;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 ) ;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TJ37-90) ; 《铁路200~25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暂行办法》( 铁科技【】61号) ; 《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规程》( CJJ74-99) ;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及铁道部颁布的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施工规范、《铁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及其它相关建筑施工资料。 ⑷经过现场核对、咨询的有关资料。 ⑸本公司拥有的机械设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及历年来在同类工程施工中积累的经验。 2、编制原则 ⑴认真贯彻执行施工合同中工程质量、进度要求, 坚持在实事求是

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的原则, 坚持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全过程严密监控, 以科学的方法实施动态管理。 ⑵施工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确保人身安全和施工生产安全。 二、工程概况 1、本工程位于新建铁路新街至恩格阿娄DK21+377处, 线路呈西南—东北方向, 轨道类型60kg/m, 钢筋混凝土枕、碎石道床, 桥上最低轨面高程为311.55m, 结构顶距最低轨底面高差为0.8m, 保证尽量减短对行车的影响时间, 采用在铁路旁预制桥体, 并一次顶进的方式施工, 框架桥中线与铁路线正交, 该桥建筑使用年限1 。 2、工程地质情况 ⑴地质岩性 细砂: 黄褐色, 松散, 稍湿,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表层可见植物根系, 厚度约1.0~2.1m。 ⑵地层基本承载力 框架底板位于细砂层, 地基承载力为80Kpa~100 Kpa。 ⑶地下水 地下水位约为0.4~0.6m, 地下水、地表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3、框架桥设计 ⑴主要结构尺寸 顶板: 400mm; 底板: 400mm; 边墙: 400mm; 结构全跨度: 4800mm; 桥体总长度: 9000mm; 地道结构总高: 4800mm; 结构净高: 4000mm。

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

目录 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范围 (1) 2工程概况 (1) 2.1线路概况 (1) 2.2主要技术标准 (3) 3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3) 3.1自然特征 (3) 3.2交通运输情况 (3) 4施工进度计划 (3) 5临时设施布置 (4) 5.1施工用水 (4) 5.2施工用电 (4) 5.3施工便道 (4) 5.4砼拌合站 (4) 6施工工艺流程 (5) 6.1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 (5) 6.2盖板涵施工工艺流程 (5) 7施工方案 (6) 7.1总体施工方案 (6) 7.2框架涵施工方法 (6) 7.2.1基础施工 (6) 7.2.2涵身施工 (7)

7.2.3涵洞沉降缝 (10) 7.2.4涵洞防水层 (10) 725翼墙施工 (11) 726出入口铺砌 (11) 7.3盖板涵施工方法 (11) 7.3.1基础施工 (11) 732涵身施工 (12) 733盖板施工 (14) 734涵洞沉降缝 (15) 7.3.5涵洞防水层 (15) 7.3.6翼墙施工 (15) 7.3.7出入口铺砌 (16) 8涵洞进口集水井施工 (16) 8.1集水井施工流程 (16) 8.1.1测量放线 (16) 8.1.2基坑开挖 (17) 8.1.3垫层铺筑 (17) 8.1.4钢筋加工 (17) 8.1.5模板安装 (17) 8.1.6混凝土浇筑 (18) 9涵洞与路基过渡段施工 (18) 10劳力组织 (19) 11物资供应情况 (20) 12机械设备配置 (20) 13雨季施工安排 (20) 14质量保证措施 (21)

穿越省道箱涵顶进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南水北调受水区供水配套工程施工…标《招标文件》; (2)南水北调受水区供水配套工程施工…标《投标文件》; (3)已批复的…标《施工组织设计》; (4)穿越S219省道顶管工程施工图纸: (5)现场实际地形条件。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省南水北调受水区…供水配套工程施工…标段为35号口门输水干线,位于鹤壁市浚县境内,起点桩号K28+500,终点桩号K33+。 本标段管线下穿省道S219公路,为不影响公路正常交通,采用预制箱涵顶进施工方案,输水管道架设其中。施工方案采用管棚箱涵顶进法。 预制箱涵采用钢筋砼结构,设置支墩架设PCCP输水管道。箱涵断面外部尺寸*(宽*高),箱涵孔内断面净尺寸*(宽*高),内设倒角。箱涵顶高程为,箱涵底高程为,箱涵顶距路面厚度为。 省道S219箱涵顶进长度55m,共设4节,节长,砼浇筑量774m3。 2、相关参数 S219省道穿越处路面宽度为15m,与管道交叉角度为87°,穿越的省道运营桩号为61+680。

交叉地点位于…县…区秦禹庄村西北,管道埋深,管径为3m,管壁厚度,输水主管线的管内工作压力为 MPa。 3、地质概况 1)地质概况 位于…县禹庄西北,中心桩号为K29+。勘察区地貌单元属黄卫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面高程~,路面宽约15m,施工场地开阔,交通便利。场区地层结构为粘砂双层结构。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alplQ41)细砂、低液限粉土、低液限粘土和((alplQ42)低液限粉土、低液限粘土。 2)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地质结构为粘砂双层结构。建基面位于第①层低液限粘土((alplQ42)、①-1、①-2层低液限粉土和②层(alpl Q42)低液限粘土中。勘察期间地下水位高程为,位于管底面以下,不存在施工降排水问题。地基承载力相对较低。低液限粉土、低液限粘土工程分级为Il类土。采用顶管施工。工程场区土对钢结构腐蚀等级为中等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均不具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3、工程量表 工程量表

暗涵施工方案

钢筋砼盖板暗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工程合同文件及施工设计图。 2、交通部颁发的有关现行的技术规范、规程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项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管理部及总监办各类文件。 二、工程概况 K38+500钢筋砼盖板暗涵,单孔1-1.0×1.5m,交角90°,涵洞全长18.25m。设计要求承载力250Kpa,基础为分离式基础。主要工程量有基础C20砼21.9m3 ;涵身C20砼 21.17m3 ,盖板C30砼5.6m3 ;台帽C20砼11.28 m3 ;Ⅰ级钢筋255.3Kg;Ⅱ级钢筋566.15Kg。 三、施工准备和临时设施 1、盖板涵测量放样工作已完成,并经测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 2、盖板涵施工所用的场地已平整。 3、施工需要的机械(发电机、搅拌机、电焊机、弯曲机、切割机、挖掘机等)已进场。 4、施工用模板,支撑钢管、木材等已准备齐全。砂、砾石、水泥、钢材等已进场,并经试验检验合格。 5、施工用水采用附近河水,水质良好,可以用于混凝土拌合、养护等。 6、施工人员已全部到场安排就绪。 四、施工组织和计划安排 该项工程计划投入人员20人,项目部机械、人员投入情况详见进场设备一览表及进场人员一览表。施工工期安排计划于2008年4月5日开工,于2008年5月24日完成盖板涵施工。 五、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工序见附图工艺流程图 1、施工测量 由测量班根据设计图纸和变更图纸,负责对涵洞的轴线,基础边线,台身轴线等的施工放样,还负责基础、台身、盖板的主要标高测量。在施工中,测量班要对基础、台身等的模板进行检查,确保模板尺寸、位置准确。 2、基坑的开挖及支护 开挖前准确放出基坑的平面位置,并报经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后进行基坑的开挖,基坑采用机械开挖,由人工配合清底刷坡。开挖前应作好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内,减少水对基坑的危害。挖掘机挖基时应预留工人作业面,每侧约1米,边坡根据土质情况按一定坡度进行放坡。同时开挖过程采取必要的支挡措施,防止基坑边坡坍塌和滑坡。机械挖至设计标高以上20~30cm时,改用人工清基。清基时注意基坑边坡的稳定和排水,基坑支护可采用砂袋、木桩、木板等支护坑壁,基坑四周开挖排水沟用以排水,并在坑角(地形下坡方向)挖集水井,集水井的大小应能够满足排水水泵的需要。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基底承载力,如果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整平基坑,抹5~10cm 砂浆作为工作面,然后可以进行下一工序施工。如果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尽快申报变更方案进行地基处理。基坑开挖严禁超挖回填虚土,只能使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材料回填。 3、浇注基础砼 基础施工按照沉降缝分段浇注,沉降缝处用泡沫板填塞。根据基础放样点,拉线立基础模板,基础模板用钢管或方木进行加固,设有拉杆和顶托,间距不大于1米,确保模板稳固,模板之间用密封条和密封胶密封,防止漏浆。模板安装完成后,先由质检员检查标高、支撑稳定性、模板的垂直度、模内尺寸等,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检验合格后进行砼浇注。浇注过程中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时,应及时调整纠正。混凝土进行

框架涵顶进施工方案

框架涵顶进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钢筋混凝土框架箱(顶进)涵与线路正交。既有涵为为一孔2X2.5米框架涵需拆除。涵基底置于淤泥质土层上,须进行换填处理。施工时在 既有线右侧预制框架涵,利用便梁对既有线路进行加固,拆除既有涵,换 填涵基顶进新涵,完成附属工程后拆除便梁恢复线路。 二、工期安排 DK721+606涵 二、人员、劳动力安排: 现场负责人:技术负责人:

施技工程师:质检工程师:测量工程师: 技术工人:26人工人:62人 四、施工准备 1人员机械设备已经全部进场,各种材料也已运送至现场 2、工程技术人员已认真审核图纸并填写图纸审核记录,确认图纸无误,交测量班定位放线,同时计算工程数量,移交物资保障部。 2、测量班在涵洞开工前,根据设计资料对涵洞的位置、方向、长度及出入口高程进行精测核对,涵洞的各项技术要求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合。开挖边线已用白灰撒出。 3、技术人员依据图纸和规范要求,认真编写技术交底,并下发至施工工班,实验室作好砂、石料实验和配合比实验,为开工作好准备。 五、施工方案 (1)工作坑施工 1.1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测放出涵轴线并进行原地面测量确定工作坑的位置及开挖深度。 1.2工作坑拟定及开挖 工作坑是预制和顶进框架的工作基底,前端紧靠铁路路基,后端布置后背墙。工作坑尺寸主要由箱身、顶进设备和后背的大小以及排水和工作净空的需要决定,本涵工作坑取18X6米。工作坑深度根据箱底设计标高

及滑板构造确定。工作坑靠路基侧的边坡坡度取1:1,并用浆砌片石加 固,其余侧的坡度一般可在1:1?1:1.2范围内根据地质条件选定。工作坑在探清无地下电缆等设施后采用机械开挖,汽车运土至坑外弃土点,当挖至设计标高后,人工清理、整平,同时检验基坑底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 要求,必要时进行基坑换填处理。根据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采用井点降 水的方法,确保箱涵顶进施工时,地下水位降到工作面以下0.5?1.0m, 使工作面保持干燥。 (2)工作坑底板的制作 工作坑底板中心与桥涵设计中心线一致,原基底人工夯实后铺填 10cm碎石层,并每隔300cm设置锚梁。后用C15号混凝土浇筑底板,厚度20cm,与锚梁形成一个整体。为防止扎头,底板设1%左右前高后低的 仰坡。滑板表面抹1:2水泥砂浆厚2cm,平整度要求2m长度范围内高度误差为2?5mm滑板前端应比箱身长 1m,后端与后背墙相连,两侧比箱身各宽0.3?0.5m。在底板两侧设钢筋混凝土方向墩,在灌注底板时预埋在底板中并和底板混凝土浇注在一起,每隔3?4m立一个,高出底板约 0.4m,深入底板以下0.5?0.8m,墩与箱身间留5?10Cm的空隙,以便导向。当滑板表面砂浆干燥后,先涂一层柴油,然后涂一层厚度不小于3mm 的石蜡。涂蜡时,在滑板长度方向每隔1m挂一道10#铁丝,作为控制石 蜡厚度的标准。每浇完一次,用木板刮平,铁丝拆除后的挡痕用喷灯烤熔整平。石蜡凝固后洒一层1mm厚的滑石粉,再在其上铺一层或两层塑料薄膜,薄膜接缝处应压茬0.2m,并使茬口顺顶进方向,如滑板表面潮湿,还

框架涵施工工艺

框架涵施工工艺

13.1 框架桥(涵)施工工艺标准 13.1.1工艺概述 框架桥(涵)指采用整体式基础,涵身、底板和框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结构形式的涵洞,一般作为过水涵洞或人行通道。在涵洞顶面无填土时,也称为框架桥,框架桥桥面系结构形式同一般客运专线桥面系。框架涵明挖作业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坑开挖后基底及坑壁透水较小的地质。涵洞施工前,原基底或经处理后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有一定的施工作业场地和材料运输条件。框架涵结构要素见图13.1.1。

图13.1.1 框架涵结构要素 13.1.2作业内容 框架桥(涵)施工主要作业内容有:基坑开挖、基础施工、钢筋加工及安装、涵底板施工、涵身及涵顶板施工、防水层施工、涵背回填、桥面系施工(框架桥)、出入口铺砌施工等。 13.1.3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 1、框架涵各部位偏差,应符合表13.1.3-1的规定,混凝土和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水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3.1.3-2的规定。 2、涵身直顺,顶板平直,混凝土表面平整坚实,无蜂窝、麻面。沉降缝直顺、整洁无渗漏。涵洞沉降缝端面应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搭压影响沉降。填缝材料应具有弹韧性、不透水性和耐久性,并应连续填塞密实。 3、进、出口流水顺畅,整洁美观。防水层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具备防水、耐久、粘结牢固和必要的弹韧性,应按铁道部现行桥涵施工标准的有关规定施工。 表13.4.3-1 框架涵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13.4.3-2 防水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项目 允许偏 差(mm) 检验方法 1 基层平整度 3 1m靠尺检 查 2 卷材搭接宽度-10 尺量检查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检查不少于5处。 13.1.4工艺流程图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3.1.4。

顶进框架涵作业指导书

目录 1 适用范围 (1) 2 作业准备 (1) 3 技术要求 (1) 4 施工工艺 (1) 5.施工要求 (2) 5.1顶进设备安装 (2) 5.2试顶 (2) 5.3顶进挖土 (2) 5.4箱涵顶进 (3) 5.5尺寸偏差控制 (4) 6劳动力组织 (4) 7材料要求 (5) 8机械配置 (5) 9质量控制及检查 (5)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6) 10.1确保顶进安全措施 (6) 10.2保证行车安全的措施 (7) 10.3环境保护措施 (9)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铁十局宁启复线电化工程K223+527 新建(7+8.5+8.5+7)m框架桥箱体顶进工程施工。 2 作业准备 1、现场准备:现场既有地下管线采用人工挖出,并采取包裹保护,坡脚下电缆不能挖出积极与设备管理单位取得联系进行割接改移,在地下管线改移、保护措施完成后再进行框架顶进施工。 2、劳力及施工机具准备充分调试正常,由施工负责人确认备有足够人员、机械、材料,满足紧急情况下的替代、备用后方可施工。 3、技术准备:组织架子队人员进场,开工前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并按批准的施工防护方案先防护后开工的原则进行施工。顶进前技术人员复核箱体几何尺寸和高程,并由测量人员和技术人员做好顶进高程中中线和高程控制点。 3 技术要求 1、施工中采用的规范及标准均没有存在既有线路行车安全隐患。 2、施工时间采用的行车办法符合《技规》、《行规》等上海铁路局规定的要求。 3、所有参加接长框架施工的负责人、安全把关人员和监督人员等必须经过培训,并熟悉施工程序、技术标准、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4、顶进施工时,对既有路线采取D24型便梁的加固措施。 5、桥涵顶进前,应检查验收桥涵主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后背,应符合设计要求。应检查顶进设备并做预顶试验。 6、顶进作业应在地下水位降至基底以下0.5~1.0m进行,并宜避开雨季施工,必须在雨季施工时应做好防洪及防雨排水工作。 7、顶进挖运土方应在列车运行间隙时间内进行,在开挖面应设专人监护。应按照规定的进尺由上往下开挖,并严禁逆坡挖土、超前挖土,严禁扰动基底土壤。挖土的进尺可按千斤顶的有效行程掘进,并随挖随顶防止路基塌方,每次挖土进尺不得超过1m。 8、在顶进过程中,应对原线路加固系统、桥体各部位、顶力系统和后背进行测量监控。 4 施工工艺

顶进框架涵工作坑底板施工方案

顶进框架涵工作坑底板施工方案 1、工作坑开挖 (1)工作坑放样,根据箱身中心线测设工作坑基桩,按设计尺寸大小放出边桩,并在工作坑附近测设临时水准点。 (2)工作坑开挖采用挖掘机为主,人工休整为辅的原则进行。挖掘机采用边退边挖的方式进行,当挖至离设计标高还有0.3m时,采用人工挖土,以免挖掘机扰动原状土,降低地基承载力。 (3)工作坑的尺寸除根据框架结构尺寸确定外,在框架底板前适当的空顶长度,以备启动后,调整框架顶进方向及设备出现问题,在框架底板后部留适当的空地,以布置后背梁设施。涵身两侧要预留适当宽度以便模板支立及排水。 (4)工作坑周围打入钢轨桩后,可按1∶1的坡度放坡开挖。 (5)工作坑开挖要与修筑后背一并考虑,其基底应平整,并有足够的承载力。 (6)开挖过程中,认真作好排水工作,在基坑边缘设置排水和汇水井,有利于井点降水。 2、底板及后背施工 (1)底板采用 C20钢筋混凝土,为增加底板下抗滑能力,底板下设置四排锚梁,锚梁深0.7m(较滑板),并在浇注厚为25cm底板混凝土前铺设厚度不小于25cm的碎石垫层,以增大滑板的摩阻力。 (2)灌注底板混凝土作好抹面工作,使顶面平整,一般2m长度范围内凹凸不超过5mm。 (3)当工作坑底板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且顶面干燥后,方可施作润滑隔离层。先将石蜡加热至1500C左右,掺入一定比例的废机油,机油掺入量为石蜡的15%左右,浇洒时用木板刮平,石蜡油凝固后,撒一层0.2~1.0mm厚的滑石粉,铺上塑料薄膜。 (4)后背拟采用工字钢桩后背。在槽钢桩前设置C20钢筋混凝土分配梁,以便更好地分配顶力及增大后背的被动土压力。 (5)施工底板及后背要派专人负责坑内降水,以防基坑被水浸泡。

铁路框架涵顶进施工技术应用

铁路框架涵顶进施工技术应用 李诚钰王群明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经常遇到公路和铁路相交情况,一般采取下穿或立交形式进行跨越,本文主要在基本不影响铁路正常营运情况下对下穿顶进框架涵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独特见解。 关键词:框架涵顶进施工技术应用 1、工程概况 某国道下穿铁路,框架结构的结构轴线与铁路斜交,斜交角度为25°,本工程含下穿铁路主体顶进框架及U型槽共80米,框架采用8+12.5+12.5+8米框架。 2、施工方案 2.1顶进工作坑开挖 开挖顶进工作坑并对工作坑地基进行加固处理,4孔框架涵顶进工作坑一次开挖成型。工作坑土方开挖中坚持“分层、分块、先中间后两边、拉槽支撑”的原则。开挖过程中每层纵向坡度控制在约1:2.5。上部土方采用1.0m3挖掘机开挖,直接装车,运至规定地点。挖至基坑下部后,沿基坑设臵出土车道外运至弃土场。挖掘机开挖不到的地方,人工配合。基坑底部预留0.3m采用人工开挖,避免机械开挖超控。工作坑开挖时有排、降水措施,确保后期顶进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排除地表水,在工作坑四角各设1个集水井,集水井直径¢80cm,井深0.5m,采用人工挖孔,无砂砼管护壁。 2.2顶进框架底滑板施工 工作坑开挖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滑板砼浇灌,防止雨水灌入,对于遇水侵润的滑床板底面要进行加深或回填改良处理。

2.2.1工作坑滑板应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滑板中心线与顶进框架箱体设计中心线一致,滑板长度其前端比箱体身长5m,后端与后背梁相连,两侧比框架身各加宽2.0m。 2.2.2工组坑滑板面层为C20钢筋砼,厚度为30cm,滑板钢筋绑扎时要深入钢筋砼后背梁,以便与后背梁钢筋相连接。滑板砼面要抹光,以减少顶进阻力,2m长度范围内凹凸差不超过5mm。施工中用铅丝控制标高,并做成5‰的仰坡,防止顶进时箱体“扎头”。滑板底层为15cm厚的换填碎石垫层,滑板应与后背梁连成一个整体。 2.2.3为了增强滑板下面的抗滑能力,在滑板与基底接触部分设臵钢筋砼锚梁,锚梁砼标号为C20。 2.2.4为消除框架身空顶阶段出现方向偏差,在滑板两侧设臵导向墩,导向墩采用钢筋砼结构,断面尺寸为40×40×100cm,与滑板同时灌注,墩距为2.5m。 2.2.5为方便管线穿越箱体底板,在箱体底板下部设¢500mm,连通管,外包C35钢筋砼,管道外侧包裹的砼形状设计成梯形,故在浇注工作坑滑板砼时,应预先留出梯形凹槽,凹槽顶宽1.3m,底宽0.7m,高0.9m,凹槽外侧设臵润滑隔离层。 2.2.6在工作坑滑板顶面铺设润滑隔离层是为了防止工作坑滑板与预制框架箱身底板相连,减少摩阻力。滑板隔离层设计为:先在滑板顶面抹2cm厚的M10水泥砂浆找平层,再在平整、干燥的砂浆层上面涂一层厚3mm的石蜡(掺入三分之一机油)层,再抹一层后1mm滑石粉,最后铺设塑料薄膜层。隔离层铺设方法如下:首先将石蜡加热

涵洞施工方案(定稿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1、铁二院提供的国电汉川电厂三期工程铁路专用线改造施工图(第三册第一分册翻车机车场)图号2008-B-5涵(施)-1-01~03; (1) 2、《TBJ286-2004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J118-200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等现行规范标准,《TZ203-2008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1) 3、现场踏勘资料及该地段地质勘察资料; (1) 4、本投标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及人员管理、机械设备施工能力; (1) 5、其他相关技术资料。 (1) 二、工程概况 (1) 1、工程地质及水文资料 (1) 2、总体施工方法 (1) 三、工艺流程 (2) 四、施工方法 (3) 1、基坑开挖及基础处理 (3) 3、底板及侧墙钢筋绑扎 (6) 4、底板砼浇筑 (9) 5、内支撑及内模施工 (9) 6、绑扎顶板钢筋、立外模 (10) 7、墙身及顶板混凝土浇筑 (10)

8、出入口翼墙施作与出入口铺砌 (11) 10、拆模 (12) 11、框架涵两侧台背、涵顶填土 (13) 五、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13) 1、质量保证措施 (13) 2、安全保证措施 (14) 六、附图 (15)

涵洞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铁二院提供的国电汉川电厂三期工程铁路专用线改造施工图(第三册第一分册翻车机车场)图号2008-B-5涵(施)-1-01~03; 2、《TBJ286-2004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J118-200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等现行规范标准,《TZ203-2008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3、现场踏勘资料及该地段地质勘察资料; 4、本投标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及人员管理、机械设备施工能力; 5、其他相关技术资料。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地质及水文资料 沿线属汉江冲积平极,地貌为汉江I级阶地,分布地质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及冲积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粉细砂等,下伏岩层为第三系泥质砂岩。 2、总体施工方法 施工范围仅一座2.5×1.5钢筋砼框架涵,位于里程DK0+ 294.3,涵长18.0横延米,涵身外框架断面尺寸为3.02*2.16m(顶板倒角为5*5cm)。设计采用跨越既有水沟改接而设本现浇框架涵;涵洞与路基土石方同步组织施工,发生的施工干扰将根据现场实际状况调整。 基坑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换填砂夹碎石垫层,涵节拟分二次支立模板并二次灌注成型、钢筋现场绑扎(焊接)成型,混凝土供应为商混。涵洞模板采用竹胶板,支架采用钢管支架。 三、工艺流程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穿越铁路框架涵施工方案

1穿越铁路框架涵施工方案 1.1.1穿越铁路框架涵工程 (1)对既有铁路进行线路加固采用D24便梁加固,支撑桩采用φ125cm挖孔桩。 (2)框架涵主体采用现场平整场地做滑板,整体钢模板现浇法施工预制。 (3)框架涵主体就位,分三节顶进,其中右侧中继法顶进施工。 1.2主要工程施工方法 1.2.1线路加固 1.2.1.1挖孔桩施工 1.2.1.1.1施工准备 ①挖孔桩施工前要精确测定桩位,平整场地,做好防护设施。 ②安装井架。根据施工需要,为便于出碴,在开始挖井时采用扒杆,开挖较深时在井口设置1台3t卷扬机作为提升设备。 ③配备齐全所需的机具、器材、照明及人员上下设施。 1.2.1.1.2桩身开挖 桩施工时,都是利用列车间隙时间24小时昼夜施工,夜间施工做好照明设施,列车通过工地时严禁施工,且丼下人员必须撤离现场。 ①井口部分。根据桩身井口段土质情况将井口挖至1m深时,立模灌筑第一节混凝土护壁。此节护壁在井口0.5m高度范围内壁厚20cm,以下为10cm。顶面要平整,并高出原地面20cm,用来防止下节井壁开挖时井口沉陷以及防止土、石杂物滚入孔内伤人。 ②桩井掘进。采取边挖边护的方法,每节开挖深度视地质情况确定。每次井壁开挖及衬砌立模,均要从井口吊线测量,以防止超挖欠挖及护壁偏斜。每挖深0.5m~1.0m 后,沿井壁立模灌注一节混凝土护壁,形成框架。 ③出碴。井内采用人工装碴,使用卷扬机及吊桶做提升设备,井上设专人指挥,将吊桶直接提升到井口,卸入车中运出。 ④护壁支撑。为保证桩井开挖的施工安全采用钢护筒护壁。 ⑤安全设施。桩身开挖必须严格遵守《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井下石方开挖采用空压机风镐掘进,严禁爆破,各工序必须有安全员职守。 ⑥施工时井口四周必须设防护栅栏,各种材料及施工器材距井口有一定距离,以防落入井内伤人。 ⑦挖孔工人必须配戴安全帽、安全绳,必要时搭设掩体。提升设备要经常检查,挖

框架桥(涵)施工工艺

框架桥(涵)施工工艺 13.1.1工艺概述 框架桥(涵)指涵身、底板和盖板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结构的涵洞,当涵洞顶面无填土时,也称为框架桥(结构示意见图13.1.1-1)。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其地基处理一般采用明挖、换填、强夯、砂桩、粉喷(旋喷)桩加固等措施,或采用其它桩基形式。 本工艺适用于框架(桥)涵基础以上结构的施工,关于基础施工可参考第 2 章有关内容。 图13.1.1-1 框架涵结构要素 13.1.2作业内容 框架桥(涵)施工主要作业内容有:地基处理、基坑开挖、基础施工、钢筋加工及安装、涵身 施工、防水层施工、涵背回填、桥面系施工(框架桥)、出入口铺砌施工等。 13.1.3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13.1.4工艺流程图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13.1.4-1。

图 13.1.4-1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13.1.5工序步骤及质量控制 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⑴认真阅读和审核设计图纸及相关设计要求,熟悉并分析施工现场地质资料及水文情况,调查了解季节和地下水位的关系。 ⑵测量放样:平整场地后粗测涵洞的平面位置。 ⑶调查开挖区域及周边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对影响施工的管线做好改移和保护方案。 2.材料准备 钢筋、混凝土原材料及模板等数量满足需要,质量符合要求。 3.机具准备 挖掘机、混凝土运输车、钢筋加工机具、木工机具、混凝土浇筑机具、吊装机具等。 二、测量放样 测量放样时应选取经联测后符合要求的基准水准点和平面控制点为依据,测定基坑中心线、方向和高程。涵洞基坑临时放样点应在场地平整完成以后进行,临时平面点位应距离基坑开挖上边缘5m 左右,并设置明显的标志,避免开挖和运输机械的破坏。 根据测量放样的临时平面点,采用石灰粉等绘出基坑开挖的上口边线,基坑开挖交底中应明确开挖坡度,以便控制基底开挖边线满足施工需要。 三、基坑开挖 ⑴按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情况,决定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案、开挖范围和防、排水措施。

430276框架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本方案是依据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设计的浙赣线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修改施工图《DK430+276 2-8.0×5.0m钢筋混凝土框架桥设计图》、会议纪要及有关的技术规范和现场实际情况并结合我们的施工条件而编制的。 二、工程概况 2.1设计简介: 本工程为浙赣线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DK430+276 2-8.0×5.0m钢筋混凝土框架桥,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地的排洪问题。本框架桥设计根据Q1/100=59.76m3/s H1955=48.36m(倒灌设计。本框架桥铁路正线里程DK430+276,与正线正交。本里程既有对应有一座1-16m小桥,施工时需铺设临时过渡便线,拆除既有1-16m 小桥后方能施工2-8m框架桥。轨底至框架顶约2.5m。本框架桥全长9.60m,采用现浇法施工。涵洞出入口采用M10浆砌片石基础、墙身。(框架结构尺寸如下图所示。 本框架箱体平置,框架内泄水面拟设0.5%纵坡,坡度调整由回填土层控制。框架内两旁各设1m宽人行道,并按规范设置角钢栏杆。桥孔净高为5m,净 宽8m,。框架顶及两侧设防水层,顶部修成3%人字坡,框架顶部两侧设置盲沟。 2.2工程地质情况 本框架位置处表层土为粉质黏土(σo=180kpa;厚度约为2.0m;其下为圆砾土(σo=300kpa;厚度约为1.5m;下伏W2、W3砾岩。框架基底设计位于圆砾土层,其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2.3主要工程数量如下表所示: 2.4工程特点 本框架桥施工工期非常紧,计划施工期仅为40天的时间,工程量大,施 工工期紧,工期压力大。 框架桥设计孔径为2-8.0×5.0m,框架长度为17.50m,箱身采用现浇法整体浇注。现场施工场地狭窄,靠近施工变线,对既有线行车安全有影响。施工材料、机具不能直接到达施工现场,在框架现浇施工中如何保证混凝土内实外美成为本工程的关键。 2.5施工现场情况 施工场地狭窄,施工便道已修筑至过渡便线1-6.0m涵右侧,施工场地位于1-6.0m便涵左侧,所有机具、材料均需要经过1-6.0m便涵方能运至施工现场。同时施工过程有大量土方、混凝土废渣需要外运。1-6.0m便涵涵内及出入口需修筑道路并与施工便道顺接。施工前必须把施工范围内的光、电缆、水管、电杆迁移完毕后,方可进行2-8.0×5.0m框架桥的施工。 1-6.0m便涵右侧有一片田地,地势平坦,约300m2,可租借作为备料、搅拌站、钢筋加工及机械设备停放场地。 详细场地布置见附图:施工平面布置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