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管理现状论文

合集下载

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

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

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保障,是农民最基本地生产资料。

近年来,我国农村政策的不断变革,使土地效益得到了大幅的提升,这使农村中的土地问题日益增多并凸现出来。

土地和农民的利益紧密相连,解决好农村的土地管理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因此我们要认真的审视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找出解决的办法,以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土地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各项法律法规也随之不断完善,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但是,也有一些地方无视法律的存在,有法不依,违背农民群众的意愿,侵害农民的合法权益,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发展。

总的说来,农村的土地管理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1农村村民宅基地违法层出不穷。

目前,农村宅基地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类违法现象:一是未经批准擅自占地和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宅基地;当前,有不少建房户采取隐瞒已有房屋、虚报家庭人口、变更户籍等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宅基地。

二是非法转让宅基地,利用集体资产进行隐形交易;在我县的土地信访件案中有很多是反映部分村民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了两处甚至多处宅基地,然后将宅基地倒手转让,从中非法获取暴利。

这种现象尤其在县城结合部和城镇郊区比较突出,无形中建立了土地隐形交易市场,既影响了宅基地管理,也给社会造成了许多社会不安定因素。

三是超面积占地、擅自改变农村宅基地用途现象时有发生.1.2承包经营操作不规范。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大地减少,导致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入不敷出。

一些地方的经济来源除了较少机动地承包费以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甚至出现了新债务。

因此,为了提高集体经济的收入,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随意的变更《土地承包合同》、收回或者调整农民的承包土地,使农户的权益受到很大的损害。

还有一些地方的基层领导为了在城镇建设中获得个人的利益,不经承包户的许可强制流转农户的承包地,出卖集体土地,或者是通过高价对外出租获取经济效益,其中挪用农民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现象最为突出,造成农民的不满,甚至出现群体上访事件。

农村土地规划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村土地规划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村土地规划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引言: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农村土地规划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的利用和规划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农村土地规划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农村土地规划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农村土地规划的现状1.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当前,农村土地利用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用地两个方面。

农业生产用地主要用于种植作物和养殖业,而农村居民用地则包括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地等。

然而,由于农村土地规划的不完善和管理的不到位,存在着土地闲置、农田面积减少、农村居民用地过度扩张等问题。

2.农村土地规划的管理现状农村土地规划的管理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但由于地方政府的资源和能力有限,导致农村土地规划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规划过程中存在着权力寻租、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等现象,导致土地规划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受到质疑。

此外,农村土地规划的执行力度也不够,一些违法建设和乱占土地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农村土地规划的发展趋势1.加强农村土地规划的科学性为了解决农村土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加强规划的科学性。

这包括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出发,合理规划农业生产用地和农村居民用地的比例,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居住需求。

同时,还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闲置和过度利用等问题。

2.推动农村土地规划的公平性为了提高农村土地规划的公平性,需要加强农民的参与和决策权。

在土地规划过程中,应该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和需求。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土地规划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土地规划的审核和评估,确保规划的公正和合理。

3.加强农村土地规划的执行力度农村土地规划的执行力度是保障规划有效实施的关键。

为了加强执行力度,需要加强对土地规划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建设和乱占土地的行为。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土地规划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土地规划意识和法律意识,促进土地规划的顺利实施。

农村环境整治中的土地资源管理与保护措施

农村环境整治中的土地资源管理与保护措施

农村环境整治中的土地资源管理与保护措施农村环境整治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土地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则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

如何有效管理和保护土地资源,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资源是农村的重要生产要素,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优质的土地资源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的收入。

同时,土地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土地资源可以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二、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存在不少问题。

一方面,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农地流转不畅,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存在大量撂荒地和荒山荒坡。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滥用土地资源,大规模填海造地,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土地退化。

三、土地资源管理的挑战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农村土地资源多头管理,部门间协调不畅,导致资源浪费。

其次,乡村建设和农业生产需求冲突,如何协调发展成为难题。

再次,土地资源持续减少,如何保护土地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土地资源管理的原则保护土地资源,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坚持生态优先,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护好土地资源。

其次,实行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加大对违法占用土地资源的行为处罚力度。

最后,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使农村土地资源长期可持续利用。

五、土地资源管理的政策为了有效管理和保护土地资源,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比如,推进农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力度,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对占用耕地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规范土地利用行为。

六、土地资源管理的实践在实践层面,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探索有效的土地资源管理模式。

比如,通过开展农地流转扶持政策,帮助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推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七、土地资源管理的技术手段在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来管理和保护土地资源。

《土地管理》课程论文

《土地管理》课程论文

浅谈农村土地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太谷030801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和范围也在不断增加,现有的土地制度在一些方面已经显现出与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不适应性,本文分析了当下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现状,并且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措施,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农村,土地管理,现状,改进措施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源、发展之本,农民获得稳定的土地权利是实现其他权利的重要基础。

然而,由于城镇化建设用地增加、水土流失、耕地沙漠化、肥力下降以及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原因,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正在不断减少。

同时,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使得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如何针对农村土地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农村以及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

为此,笔者对当前农村土地管理进行思考,分析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1、农村土地管理的现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障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乱批乱建、未批先建、毁坏耕地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空心村”现象严重,农村新建住房杂乱无章,土地浪费严重;矿洞开采破坏土地、污染环境;基层土管队伍力量薄弱等等,同时我国农村土地管理体制不健全,制约着土地的流转。

缺乏土地使用权流转相关联的评估、咨询、公证、仲裁等中介机构,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体制不顺。

多职能部门利益使得土地流转部门之间出现法律、政策相互制约、互相推诿的现象再所难免。

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也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1]目前,土地管理事业虽然已经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但由于土地权属的二元性即土地分为国有和农村集体所有这两种所有权形式,对于农村土地的利用等管理虽然也得到很大的加强,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由于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导致耕地面积大为缩减。

党中央对国家耕地的保护十分重视。

但是,一些农民由于只看到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将耕地农田发展成鱼塘,破坏了原有的土地资源。

农村土地管理存在问题浅析论文

农村土地管理存在问题浅析论文

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浅析依据《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是一种集体所有制形式。

按用途可划分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

农村土地管理就是依照《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行使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行为的管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职能。

农村土地管理工作开展至今,时间仅二十余年,有许多不规范之处,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做浅显分析,认为普遍存在以下几种现象:一、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不够完善,由此诱发了大量土地违法行为,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很模糊,《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用于非农业建设”。

一方面法律规定土地归村民集体所有;另一方面村民对自己拥有的土地没有处置权。

缺乏处置权的所有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所有权,正是这种土地所有权的被弱化,导致了农民集体在许多征地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其次就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土地管理法》第十条规定,“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管理,也可以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也可以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由村民居委会经营、管理的,很难避免缺乏监督机制的村干部为了自己的私利,不做出损害农民土地权益的违法行为;由村民小组经营管理的,大多数村民小组无组织机构、法人资格和独立帐户,而且“集体”一词不是我国民法上的主体概念,本身在法律上就无主体地位,管理者自身也就不硬了。

第三就是被弱化的所有权对所有权主体内部成员的约束也是软弱无力的。

据调查,还有不少农民认为农村土地是属于国家的,虽然同为公有制的所有制形式,但国家与集体所有的制度本质仍是大有不同。

正是由于忽视了这种不同和集体观念的淡薄,导致农村集体土地几乎成了农民的私有财产,谁占到了就是谁的,强行割占宅基地,土地权属纠纷层出不穷。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但是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一些改善的建议。

一、现状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首先,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土地,自主决策能力增强。

农民可以自主选择种植作物和经营方式,提高了农民家庭的收入水平。

其次,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政策,如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土地托管等,以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

另外,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已经初步建立,农民也开始逐步接受土地流转,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问题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受到影响。

由于农村地区缺乏足够专业人员和技术条件,导致一些地区的土地确权登记工作进展缓慢。

同时,农民对于土地确权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也影响了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推进。

其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风险。

由于农民缺乏土地流转的知识和技能,导致一些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违法违规现象,甚至有些农民被骗。

在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方面也存在不足,使得农民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最后,土地托管机构不健全。

由于农民自主经营能力弱,一些农民需要将土地托管给专业化的土地经营合作社、企业等机构。

然而,目前土地托管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影响了农民收益。

三、建议为了改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加快推进土地确权登记工作。

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资金投入和人力支持,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对于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其次,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监管机制。

政府应该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土地流转市场进行监管和管理,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最后,加强土地托管机构的管理和服务。

政府应该加快完善土地托管机构的组织和管理体系,提高土地托管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保障农民托管土地的权益。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对于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方向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现状1. 土地所有权制度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分为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

其中,国家所有的土地主要包括国有土地和国有农场、林场、牧场等土地;集体所有的土地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宅基地、自留地等。

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建立,为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2. 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是指农民对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承包经营,享有土地使用权和收益权。

这一制度在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 土地征收制度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法对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征收和征用。

征收制度对于保障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和国防事业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征收制度也存在着补偿标准不透明、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4. 土地流转制度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指农民在自愿、平等、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民或企业。

这一制度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还存在流转市场不完善、流转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1. 土地所有权制度不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土地所有权归属不明确、土地权属纠纷较多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还可能导致农民权益受损。

2. 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不健全虽然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承包期限不稳定、承包合同不规范、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等。

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土地资源的管理问题变得日益重要。

土地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影响深远。

然而,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决。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土地承包、土地保护等方面对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

一、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当前,我国的土地利用呈现出一些突出的问题。

首先,土地利用规划不够科学合理。

一些地方对土地利用规划没有进行充分研究和调查,导致土地利用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符,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其次,土地利用中存在着不合理的开发方式。

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滥用土地资源,大量开发建设,导致土地资源枯竭、生态环境受损。

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关键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并加强对土地开发行为的监管。

同时,应推动土地利用的生态化、可持续性发展,加大对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的倡导,推广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的先进技术。

二、土地承包土地承包是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然而,当前土地承包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

由于现行法律制度和政策不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面临着诸多限制,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其次,土地承包中存在脱产经营的现象。

一些农民将土地承包给他人进行经营,而自己转而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土地的闲置和农业生产力下降。

解决土地承包问题需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承包流转机制,鼓励多种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生产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

三、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

当前,我国土地保护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过度开发造成了大量耕地的失去。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用地被用于工业和城市建设,长期以来出现了大量的耕地流失现象,严重影响了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其次,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农业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工业废弃物排放,土地的肥力和生态功能不断下降,土壤污染成为土地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土地利用情况现状【整编】

农村土地利用情况现状【整编】

农村土地利用情况现状土及地利用限制因素及解决对策一、生态环境现状情况(一)山——岗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项目区为微丘地貌类型,地面存在一定坡度,部分区域因人类活动频繁,植被遭受破坏,出现一定程度的雨水冲刷和水土流失现象。

(二)水——水体环境恶化、水污染待治理天露湖水质综合评价属于Ⅳ类水质标准,标示湖泊的几个主要水质指标总磷、氨氮控制在Ⅲ类标准。

近年来,湖边人类活动日益频繁,掠夺式开发导致湖泊水质和水生态环境面临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三)林——林网建设滞后、小气候待改善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农业的不断发展,项目区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中生物结构日趋简化,并日益显示出其严重的脆弱性,各种自然灾害已成为限制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四)田——农田设施薄弱、综合产能不高受微丘地貌限制和农村居民点散乱因素影响,项目区田块破碎、耕地聚集度较差。

项目区灌排及道路系统不完善,部分存在灌溉和通行困难的地块,被迫抛荒弃耕。

(五)湖——湖泊生态破败、自净功能衰退天露湖湖面开阔,岸线悠长,水深浪阔,雨水侵蚀严重,部分堤岸出现崩毁垮塌现象,沼泽滩地减少,如今年久失修,部分湖岸已不能满足防洪及水生植物生长的要求。

受人类频繁干扰的影响,湖域南部植物生长杂乱无序,灌草丛分布稀疏,水生植被特别是芦苇湿地逐渐退化,动物栖息地范围受限;湖域北部以乡土植物和农作物种植为主,植物结构单一,景观效果较弱,生态功能逐步丧失。

(六)村——村庄空心散乱、土地利用率低村庄和集镇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村民建房布局不合理,路修到哪里,房子就建到哪里的“马路经济”现象随处可见。

农村居民点遍布各个角落,农户居住极为散乱。

有的自然村只有几户人家居住,却留有几亩到十几亩的宅基地,大量土地被闲置,土地利用效率低。

二、项目建设条件(一)灌排设施项目区内水资源丰富,为项目区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

但是骨干灌排沟渠年久失修,淤塞严重,少部分沟渠已经硬化,但硬化的规格不一,长度不足,宽度不够,不能与田间灌排设施进行配套,需进行统一规划,修复和硬化。

分析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分析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分析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农村土地利用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计。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农田的利用情况。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但农田的利用效率在提高。

其次是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用于建设农家乐、农产品加工厂等农村产业,继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再次是农村土地的多功能利用。

农村土地除了用于农业生产外,还可以用于建设农村新村庄、发展乡村旅游等,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二、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尽管农村土地利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农田减少和农村土地流失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农田被征用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农田面积减少。

同时,土地交易市场的不规范和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不到位,也导致了农村土地流失问题的存在。

其次是农村土地利用的低效率问题。

由于农村土地利用方式过于单一,农田的利用效率并不高,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再次是农村土地利用的不合理问题。

在农村土地利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重复建设和浪费现象,没有实现土地的最佳利用。

三、农村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随着农村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利用将出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是农村土地多功能利用趋势。

农村土地将不仅用于农业生产,还将用于农村产业发展、农村旅游等多个方面,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

其次是农村土地集约利用趋势。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土地将更多地用于现代农业生产,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

再次是农村土地保护与管理趋势。

政府将加强对农村土地的保护与管理,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最后是农村土地规划与调控趋势。

政府将加强对农村土地的规划和调控,实现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

四、农村土地利用的对策与措施为了解决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

农村土地管理存在问题分析论文

农村土地管理存在问题分析论文

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其次,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土地流转管理监督;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严格加强农村宅基地规划管理;规范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等方面就如何有效加强农村土地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土地管理;问题;分析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要求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就农村土地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进行探讨。

1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障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乱批乱建、未批先建、毁坏耕地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空心村”现象严重,农村新建住房杂乱无章,土地浪费严重;矿洞开采破坏土地、污染环境;基层土管队伍力量薄弱等等,同时,我国农村土地管理体制不健全,制约着土地的流转。

缺乏土地使用权流转相关联的评估、咨询、公证、仲裁等中介机构,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体制不顺。

多职能部门利益使得土地流转部门之间出现法律、政策相互制约、互相推诿的现象再所难免。

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也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2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工作非常重要2.1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发挥主导作用农村土地权流转工作是对现有农村生产关系适应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局部调整,是对农村家庭承包制的进一步完善,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是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延续和发展。

这些必然要求县、乡(镇)相关的政府部门把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纳入工作范围内,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对土地流转管理,规范我县农村土地管理工作。

首先是确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范围、原则,规范流转的形式,明确流转的操作程序,规定对违规失范行为的处理办法;第二是规范流转合同,参照农业部第47号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的指导、签订;第三是农经部门要恢复、覆行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证、仲裁职能。

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现状分析

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现状分析

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现状分析农村土地流转是指由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权利(经营权、承包权、承租权等)流转给其他经营主体或组织的一种经营方式。

在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农业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改进。

农村土地流转的背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村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农民对土地的日益割舍是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原因。

另外,土地流转也能够有效促进土地整合、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因此,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的现状然而,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的土地流转主要依据《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但这两部法律对于土地流转的规定仍然比较笼统,缺乏具体操作指导。

因此,一些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制定迫在眉睫。

其次,农村土地流转缺乏统一规划和监管。

在一些地方,存在着无序流转、违法流转等现象,导致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农民权益受损。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监督机制,强化流转信息公开和监督力度。

此外,农村土地流转涉及的各方利益关系复杂。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流转方、政府等各方之间存在利益纠纷,导致流转交易难以进行。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仲裁机制,及时解决各类纠纷,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最后,科技支撑不足也是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缺乏专业化管理和技术支持,导致流转效率低下,影响流转效果。

因此,需要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流转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的发展建议为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的健康发展,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建设。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一些问题逐渐凸显。

一、现状分析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现状:1. 农地承包面积逐渐缩小。

随着农民流出乡村、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少农民选择出租或者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导致农地承包面积减少。

2. 土地承包期限不断缩短。

在不同地区,土地承包期限各有不同,但普遍存在着不断缩短的趋势。

短期内土地承包期满,给农民带来不确定性。

3. 土地承包流转受到限制。

现行法律规定,土地承包期内的土地只能承包、不能流转,这导致一些大规模经营主体无法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4. 土地权属不明确。

由于个体农民承包经营的土地权属不明确,承包合同缺乏保障,一旦发生纠纷,难以维护农民权益。

二、问题分析在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中,存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 土地承包权的稳定性不足。

由于土地承包期限短、流转受限等因素,农民对于土地承包权的稳定性感受不足,导致他们缺乏对土地的长期投入和保护。

2. 土地承包流转制度不完善。

现行土地承包法规规定了土地承包期、承包方式等,但对于土地承包流转的规范和保护还存在不足,导致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3. 农地承包权保护体系不健全。

在农地承包管理中,存在严重的承包权和土地承包合同保护不足问题,一旦出现纠纷,农民难以维权。

4. 土地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农村土地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不对称导致土地交易不透明,难以形成公平竞争市场,影响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流转。

三、对策建议为了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对策建议:1. 延长土地承包期限。

加大土地承包期限,提高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的稳定感,促进投入和保护土地资源。

2. 完善土地承包流转制度。

健全土地承包流转规范,明确土地流转管理办法,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流转和利用。

浅析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浅析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浅析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摘要:在2018年,党中央对外公布了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该文件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全新的思路以及办法。

本文通过总结了南昌市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提出了发展农村土地流转良好模式,为促进我国其他地区土地流转提供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农村经济;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一、绪论为了增加土地使用,促进供给侧改革并实施大型项目,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和措施。

从2015年至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各个角度强调农村土地流转必须按照规范程序妥善开展,并进行大规模农村土地承包。

积极倡导高素质和专业的投资者进行。

为了大力发展家庭经营的农场,可以采取农民合作社的形式,集中生产和经营,并探索新的耕作方法和主要形式。

为了规范土地流转,中共中央总局,国务院总局发布了《关于完善管理权和土地承包权分离的措施的意见》。

基于此背景下,全国各地农村土地流转都在快速发展,尽管说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不过与农业产业现代化的要求相差甚远。

二、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概述(一)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界定本文认为,对土地的最广义解释是在我们的土地法律中规定的、农民将土地进行集中,如耕种地、树林、草皮、宅基地、其他类型的公共用地等。

本篇论文中所提到的农村土地主要是指使用在农业生产中的集体所有的土地。

以上提到的集体所有的土地指的是在我国,因为实行的是一种特殊的经济体制的土地所以制,土地既不是为国家所有,也不是属于个人所有,它是属于由个人组成的集体所有的。

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必须使用合法和合规的方法来获得土地的合同权利。

这仅是土地管理权的转让。

农村土地出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通过土地搬迁,农业生产的商业模式变得更加灵活,从而实现了大规模,集约化和工业化的现代生产。

土地转让实际上是指土地经营权的转让。

土地管理权的转让主要是指有权分配和管理土地的农民将土地管理权转让给另一家公司,以及将土地管理权转让给保留活动。

农村土地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村土地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村土地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目前我国的农村土地管理具体工作的开展仍然需要不断完善操作方法和实施。

这对于国家在未来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农村土地管理不断地进行建设与开展,尽可能得对农村土地进行最大程度得进行开发与利用。

从我国土地管理改创项目来看,农村土地管理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农村土地管理的规范与创新。

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建设,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发展。

本篇文章主要从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来进行论述。

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提供相应的帮助。

关键词:农村土地管理存在问题;相应的解决措施引言:在我国对于农民来讲,土地是十分重要的生活保障。

对于土地承包制度,国家为其农民进行考虑,决定增加土地承包时长,加强了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这些年来,农村土地管理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土地分布不均,范围较分散,这使得大部分农民需要投入的资金成本变多,使其农民能够获取的相应收益减少了。

此外,也有较多地区农民会出现土地闲置的情况,这使得土地利用率大大降低,综上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能力,提供出更多的解决措施。

一、农村土地管理的重要意义根据我国最新的农村土地建设目标,农村土地建设已然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改革问题。

提高农村经济建设,土地资源的利用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发展。

农村土地管理建设能够加强农村土地资源分配,切合实际地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工作,避免出现土地闲置的情况,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利用。

其次,要合理保护土地资源,避免大量土地资源流失,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发展建设。

最后要不断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合理进行土地资源利用以及分配管理,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不断地为农村土地建设做出贡献。

二、农村土地管理目前的问题(一)传统观念受限我国农村土地管理仍然存在思想观念落后的问题,许多政府不具备农村土地管理的知识,无法全面得对其农村土地情况进行进一步得监察。

加强农村土地管理-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加强农村土地管理-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加强农村土地管理-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农村土地管理和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村土地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农民生活的重要支撑,其管理和利用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土地管理,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已成为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土地管理现状及问题农村土地管理是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但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大量土地被随意占用和开垦,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其次,农村土地管理体制不完善,土地流转和承包制度不够灵活,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需要。

再次,农村土地管理权划分不清,造成农民土地产权不明确,难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最后,农村土地管理监管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导致土地资源的乱占乱用现象屡禁不止。

二、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的必要性加强农村土地管理,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可以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

再次,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可以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实现农村治理的规范和民主化。

最后,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可以推动农村产权改革和土地制度完善,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保护。

三、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的对策和措施为了加强农村土地管理,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首先,要完善农村土地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农村土地规划和管控,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要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和承包制度改革,放开土地流转的限制,鼓励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合作,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集约利用。

再次,要健全农村土地管理权划分和保护制度,清晰农民土地产权,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增强农民土地资产的流动性和保值增值能力。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在农民的生活当中最大的依靠就是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也是农民最大的资产,农民主要依靠土地来创造更高的经济收入。

现如今,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管理效益比较低、市场化的力度不足等,这些情况的发生对于土地资源价值提升来说具有非常严重的消极影响,也阻碍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引言农村土地资源是我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农村土地资源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管理仍面临一些问题,如土地闲置、承包地流转难、农地建设用地违规等。

1、提升农村土地资源价值的意义1.1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对于我国的未来发展来说,农村是其发展过程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目前来看农村的人口非常多,现在也有大量人员自愿的返回农村生活。

农业在农村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弱,农村对比城镇来说环境比较差,而且贫困人口相对较多,这种情况与我国提出的农业和农村相关的要求有着很大的差距。

农民未来生活的条件是否良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农业和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是否兴旺、农村的生活环境是否得到改善、农民是否已经脱离贫困等,出现的这些情况会对土地资源价值提升具有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1]。

1.2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农业现代化是当今农业发展道路的主要目标,并且这也是促进我国各个行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根据当前农业状况来看,我国农业的发展会更加粗放一些,这种情形导致我国农民的收益情况不太乐观,农业抗风险能力相对比较弱。

要想实现土地现代化就必须要对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农民可以采用现代经济科学的方法进行经营管理农业,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还能够有效提升土地的经济效益,从而就可以实现提升农村土地资源的价值。

2、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有效对策研究2.1发展新型农村社会保障模式,促进农地高效利用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尚在建立中,各方面水平还有待提高。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现状及问题探讨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现状及问题探讨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现状及问题探讨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旨在管理和保护国家土地资源,促进农村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现状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占用不合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不完善等。

本文将探讨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土地占用不合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扩张导致大量农田被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

此外,一些企业和个人在未经合法程序和审批的情况下私占、非法占用土地,严重侵害了农民的土地权益。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并增强对土地占用行为的监督和惩治力度。

其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也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一、当前,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限制,许多土地流转交易无法正常进行。

这使得许多闲置土地无法有效利用,农业生产效益受限。

要解决这一问题,应适度放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土地经营权权属流转和土地经营权有偿使用,促进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

第三,我国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不完善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已经进行多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登记资料不完整、登记不准确等。

这给土地流转和开发利用带来了困难。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完善土地权属证书制度,确保土地使用权归属明确,各方权益得到保护。

除上述问题外,还有其他一些与土地管理制度相关的问题,如土地资源过度集中、土地使用权交易存在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土地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土地市场监管机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土地市场的规范化和公开透明化。

总之,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在发展中面临一系列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土地市场的规范化和公开透明化。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持续和发展,实现农村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相关整治

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相关整治

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相关整治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利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方式和农村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治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并探讨相关的整治措施。

一、农村土地利用现状1.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实施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现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实施。

自19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为农村土地利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农民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合理经营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2. 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土地利用现状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这也影响了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

一些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因素,农村土地利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土地资源闲置和浪费。

另一些地区则因为经济发展需求大,导致土地过度使用,甚至不合理开发,导致土地资源破坏和浪费。

3. 城市化进程引发的土地利用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和农村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带动土地资源的转移和调整,大量农村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开发,导致农村土地资源减少。

城市化进程也带动了一些地区的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化利用,一些规模化农业企业和合作社成为农村土地利用的新主体。

4. 农村土地流转的进一步推进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利用的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带动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现代化农业发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土地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

二、农村土地整治的相关措施1.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保护农民的承包权益,防止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破坏。

建立健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流动和集约化利用。

2.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和用途,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现状分析

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现状分析

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现状分析农村土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利用,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还关系到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通过对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现状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管理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现状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现状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政策法规、农民意识、市场需求等因素。

首先,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土地管理制度,包括土地承包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等,为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其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农民对土地资源的意识逐渐提高,他们开始重视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再者,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影响了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土地闲置和滥用的现象,给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与管理现状有着密切的联系,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直接影响着土地资源的管理效果。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和村庄建设两个方面。

农业生产是农村土地资源的重要利用方式,农村土地资源主要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果树等,为农民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经济收入。

同时,农村土地资源也用于村庄建设,包括村庄道路修建、住房建设等,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三、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在农村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由于农村土地资源的承包期限较短,农民缺乏长期稳定的土地资源使用权,导致他们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欠缺动力。

其次,一些地方性的土地管理政策执行不到位,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滥用现象较为严重。

再者,一些农村地区存在土地资源利益纷争问题,乱占乱建、土地流转纠纷等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效果。

四、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的对策建议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农村土地管理的现状
依据《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是一种集体所有制形式。

按用途可划分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

农村土地管理就是依照《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行使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行为的管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职能。

农村土地管理工作开展至今,时间仅二十余年,有许多不规范之处,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做浅显分析,认为普遍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1.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不够完善,由此诱发了大量土地违法行为,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很模糊,《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用于非农业建设”。

一方面法律规定土地归村民集体所有;另一方面村民对自己拥有的土地没有处置权。

缺乏处置权的所有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所有权,正是这种土地所有权的被弱化,导致了农民集体在许多征地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其次就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土地管理法》第十条规定,“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管理,也可以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也可以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由村民居委会经营、管理的,很难避免缺乏监督机制的村干部为了自
己的私利,不做出损害农民土地权益的违法行为;由村民小组经营管理的,大多数村民小组无组织机构、法人资格和独立帐户,而且“集体”一词不是我国民法上的主体概念,本身在法律上就无主体地位,管理者自身也就不硬了。

第三就是被弱化的所有权对所有权主体内部成员的约束也是软弱无力的。

据调查,还有不少农民认为农村土地是属于国家的,虽然同为公有制的所有制形式,但国家与集体所有的制度本质仍是大有不同。

正是由于忽视了这种不同和集体观念的淡薄,导致农村集体土地几乎成了农民的私有财产,谁占到了就是谁的,强行割占宅基地,土地权属纠纷层出不穷。

而作为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却无法处置自己的土地,严重丧失了所有权主体的所有权利,对内部成员的管理也就必须是松散的。

要改变这一现状,必然要触及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强化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确立农民集体土地所有者的法律主体地位,强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观念。

土地是农民集体的,管理也是农民集体应尽的职责,充分调动所有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2.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没有建立土地市场机制,土地缺乏流动性,土地的资产价值不能显化,土地利用效率很低导致这一现状,有其立法上的主要原因,《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六十二、六十三条规定,“农村村民只能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
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所以在法律上是禁止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

这种静态管理模式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一,它不利于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小城镇建设需要大量农民向建制镇、集镇、中心村集聚,而缺少农村集体土地的供给,城镇化建设是不可能进行的。

我国在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同时,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建设却滞后了。

第二,它不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当然也离不开市场的优化配制。

农民的集体土地的资产价值要显化,必须要通过市场运作,农民的土地收益才能得以体现。

第三,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流转,是农民集体最大限度实现所有权的强烈要求。

只有让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在流转中获得土地收益,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发挥出来,对土地管理、保护和利用就会重视,土地利用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第四,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流转,有利于形成农村土地市场,土地供应、需求的增加,必然加速土地资产的流通,从而促进土地交易市场化的建设。

由于我们现行法律禁止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时下城市郊区、集镇的农村集体土地只能隐形交易。

因无规范的程序和标准的价格体系可参照,隐形交易就成了没有规则的交易,交易者的利益难免遭受损失,引发诸多土地权属纠纷,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解决,就是要防止借“流转”之名,行商品住宅之实,为切实保护耕地,必须要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按照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是农村集体土地能否流转的决定性门槛,要严把规划
关。

3.农村集体土地的利用严重缺乏规划,管理很不规范,是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大部分的农村村庄,宅基地没有规划,房子不整,样式、座向不一,村庄里的道路弯弯曲曲,东抹西拐,两边又没有排水设施,污水满地横流,一到下雨天就根本无法行走,居住环境十分恶劣。

这里面有其历史原因和体制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1)尽管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法》花了很大篇幅强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要编制本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但到了乡一级的建制镇、集镇规划,村一级的村庄规划的编制几乎是空白,农村土地管理根本就无规划可依,也无规划可言。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个现状,必须要加强、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加大规划的执行力度,树立规划的严肃性、法律性。

(2)农民的土地“私有”观念还根深蒂固,认为谁使用的土地就是属于谁的,许多村庄的宅基地都划分为一块一块,每户都“霸占”了一块,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

建房时宅基地界址不清,隐藏和出现了大量土地权纠纷,甚至大打出手、对簿公堂者也为数不少,这种无序的“霸占”导致农村村庄建设非常混乱。

(3)还有许多农民的封建迷信思想很严重,建房时都要请风水先生来选地址、定座向,时兴避邪,本来规划好好的宅基地,被分割的支离破碎。

国土资源部门的科学规划执行严重受阻,从另一方面正好反映农村基层国土资源部门无得力执法措施可采用,执行力
度也不大。

站在国土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说,土地利用规划在其职能中占据了首要位置,可以说规划就是土地管理的龙头,规划搞好了土地管理工作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别是针对农村土地利用无规划可依的现状而言,规划就是规则,规划就是规范,只要搞好了规划,至少可以达到以下四个目的:一是更有力地保障我国土地管理基本国策的执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切实保护耕地。

未经批准规划的农用地,一律不得转为建设用地。

二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提高土地利用集约程度。

三是根据市场导向和宏观调控,有计划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四是改善农村面貌,美化农民居住环境,建设新农村。

农村土地管理其实就是一种监督行为。

职能部门充当“裁判”角色,监督农村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在管理、开发和利用时是否符合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只要是合法,其它的许多事项可以交由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自行主张,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提高土地利效率。

因此建立一套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土地管理法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就是依法行政,违法必究,强化土地执法监察力度。

从这一个意义上来说,在法律完善和土地制度理顺后,农村土地管理要重规划和监管,轻土地供给的审批。

只要规划土地的使用范围和方向,不能随意乱建;在规划使用的范围内,土地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可以对土地自由买卖和出租,职能部门只对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

[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