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中药淡豆豉发酵炮制的研究进展----江玲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淡豆豉发酵炮制的研究进展

江玲玲1马丹宁1胡波1王哲2包辉2王延年1*

(1.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沈阳110016;2.鞍山市永安医药零售有限公司,鞍山114000)

摘要:文章综述了常用传统中药淡豆豉的流源、炮制工艺、化学成分、临床作用及现代发酵工艺;同时也列举了本实验室近期对淡豆豉发酵过程中的成分转化研究,表明发酵对淡豆豉中多种化学成分有影响。

关键字:淡豆豉;发酵;化学成分

淡豆豉是一味常用的传统中药,收录于《中国药典》。本品由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和青蒿、桑叶经发酵加工而成的炮制品。具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等功效,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等。本文就淡豆豉的本草流源、炮制工艺、主要化学成分临床应用和现在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淡豆豉发酵炮制的本草考证

淡豆豉一名载于《本草汇言》,称:“淡豆豉,治天行时疾,疫疠瘟瘴之药也。”历史上淡豆豉也有许多别称,在《伤寒论》中称为香豉,《本草纲目》中称为淡豉和淡豆豉,《范王方》中称为豉,《本事方》中成为豆豉(1)。淡豆豉的炮制历史悠久,加工方法以蒸制和发酵为主,在《伤寒论》中已有记载。《本草纲目》和《本草求真》等一些本草书籍所记载的方法类似,均经过水浸、蒸制、药覆盖出黄衣、在以水拌入翁反复七次,最后蒸干备用。《本草求真》所载:按古制豉法,用黑大豆水浸一宿,淘净蒸熟,摊匀蒿覆,侯上黄衣,取晒簸净,水拌干湿得所,安瓮中筑实,桑叶盖,厚泥封,晒七日,取出曝一日,又水拌入瓮,如此七次,再蒸去火气,瓮收用(2)。而在《本经逢原》中所载“淡豆豉,用黑豆淘净,伏天水浸一宿,蒸熟摊干,蒿覆三日,候黄色取晒,下瓮筑实,桑叶浓盖,泥封七日取出,又晒,酒拌入瓮,如此七次,再蒸如前即是。(3)”

对于淡豆豉的功效,味辛、甘、微苦,性寒,归肺、肾经。具有解表除烦的功能。用于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头痛,或胸中烦闷,虚烦不眠。最早记载的是《名医别录》书云:“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而孙思邀在《药性论》中也讲到:“味苦、甘、寒、涩。”《千金·食治》:和《要药分剂》也有记载(1)。《本草汇言》中王绍隆语曰:“此药乃宣郁之上剂也。凡病一切有形无形,雍胀满闷, 停结不化,不能发越致*通讯作者:王延年,E-mail: ynwang358@

疾者,无不宣之。故统治阴阳互结,寒热迭侵,暑湿交感,食饮不运,以致伤寒寒热头痛,或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甚至反复颠倒,心中懊慎,一切时灾瘟瘴,疟痢斑毒,伏疹恶气,及杂病科痰饮,寒热,头痛,呕逆,胸结,腹胀,逆气,喘吸,脚气,黄疽,黄汗,一切沉滞浊气搏聚胸胃者,咸能治之。”(4)《本草纲目》:“下气调中,治伤寒温毒发瘫呕逆。”此外《会约医镜》、《本草疏证》等也均有相关记载。通过研究淡豆豉的古籍能使我们更清楚古时豆豉的发酵过程,对于现代的发酵工艺提供资料。

2.炮制工艺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淡豆豉是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制法加工而成的,炮制方法为取桑叶、青蒿各70~100g,加水煎煮,滤过,煎液拌入净大豆1000g中,俟吸尽后,蒸透,取出,稍晾,再置容器内,用煎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闷使发酵至黄衣上遍时,取出,除去药渣,洗净,置容器内再闷15~20天,至充分发酵、香气溢出时,取出,略蒸,干燥,即得。(5)

对于淡豆豉的原料,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淡豆豉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大豆的种类在《雷公药性赋》、《本草逢原》等中有规定既黑大豆作了有关论述,均认为“豆惟黑者入药”(6)霍红等通过对黄豆和黑豆分别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进行发酵,采用比色法和Hplc法测定异黄酮,结果显示黄色大豆中大豆黄素和染料木素含量都要低于黑色大豆,通过相同方法制备成淡豆豉之后,黄豆豆豉中的大豆黄素含量高于黑豆豆豉,但黑豆豆豉中染料木素含量高于黄豆豆豉,并且两者的总含量相近。同时计算两者的收率也显示出黑豆由于黄豆。结果见表1(7)

表 1 淡豆豉制备中原料用量及产量

原料豆g 桑叶g 青蒿g 豆豉产量g 产率%

黄色品系大豆 500 43 43 473 94.5

黑色品系大豆 500 43 43 487 97.4

《中国药典》中的炮制方法加工周期长,且操作记载的较模糊,石素琴等以异黄酮、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的含量为控制指标,对淡豆豉的炮制工艺参数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制定科学规范的炮制工艺。牛丽颖(8)等人对于发酵工艺进行了改革,具体炮制工艺为取桑叶 90 g,青蒿 100 g,加入约生药量 18 倍水,煎煮 3 次,每次 1 小时,滤过,把药液浓缩到相对密度为 1.10~1.12 g/cm3,拌入净大豆 1000 g 中,待吸尽后,隔水蒸 1.5 小时,取出,晾凉,用煎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放入温度为 30℃的培养箱内,发酵 6~8 天至“黄衣”上遍时,取出,除去药渣,洗净,干燥,即得。改进后的方法大大缩减了加工周期,提高了

效率。但是我们我们对于淡豆豉的炮制工艺研究不全面,古书记载淡豆豉的再闷过程是否有用,之后又有学者指出再闷过程不可省略,李刚等(9)指出优化淡豆豉的发酵炮制工艺,明确再闷过程是淡豆豉发酵炮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再闷过程是淡豆豉发酵炮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影响淡豆豉主要化学成分量和成品性状改变的关键因素。事实上对于淡豆豉的发酵工艺药典记载的也不详尽,只是通过黄衣上遍来规定淡豆豉发酵程度还有待本实验室接下来去研究。

3.淡豆豉的主要化学成分

淡豆豉主要有染料木素、染料木苷、6″-乙酰基-染料木苷、染料木素、大豆苷、6″-乙酰基-大豆苷、6-甲氧基-大豆素、大豆黄素等,另含有豆豉多糖,大量的异黄酮类,大豆皂苷等生物活性物质和丁香酸,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 0.07 ㎎/100g,维生素B2 0.34 ㎎/100g,菸酸2.4 ㎎/100g,及钙、铁、磷盐、酶类。(10)

淡豆豉发酵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普遍认为是由苷向苷元的转化,牛丽颖等人采用HPLC法对淡豆豉炮制异黄酮组分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实验结果结果表明炮制对淡豆豉中异黄酮组分含量有明显影响,发酵后大豆苷、染料木苷含量降低,而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含量升高。淡豆豉炮制后苷类成分含量降低,苷元类成分含量升高,因此淡豆豉的炮制存在由苷向苷元转化的过程。(11)本实验室也对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转化进行了研究,化学成分的转化主要是去糖的过程图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