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doc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45页)

一、根尖周炎 1、根尖脓肿的影像学表现:
一、根尖周炎
2、根尖肉芽肿
影像学表现:在病源牙根周围有圆形或卵圆 形的密度减低区,范围较小,直径一般不 超过1,周界清楚,无致密的骨硬板。
3、根尖囊肿
影像学表现:以病源牙根尖为中心,形成边 缘清晰、形状规则、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 圆形的密度减低区,囊肿边缘形成一致密 的条影,有时有牙根的吸收。
一、根尖周炎 2、根尖肉芽肿影像学表现
一、根尖周炎 3、根尖囊肿影像学表现
第三节 根 尖 周 病
二、致密性骨炎 影像学表现: 患牙根尖区骨小梁增多增粗,骨质密度增高 ,与正常骨组织无明显分界。牙周膜间隙 可增宽。 三、牙骨质增生 影像学表现:牙骨质仅沉积于根尖,则表现 为根尖球状增生;若波及整个牙根,,则 牙根膨大。有的可见牙周膜间隙消失
第五节 牙 周 炎
2、青少年牙周炎:
局限型:切牙区的楔形吸收和第一磨牙区的弧形吸 收,吸收呈对称性改变,前牙区吸收程度较重。
弥散型:主要表现为全口牙槽骨广泛吸收,骨小梁 紊乱模糊。
第五节 牙 周 炎
3、快速进展性牙周炎:在连续一段时间内x线 片对比观察牙槽骨吸收破坏广泛,进展迅速 ,第一磨牙和切牙区不比其他区域严重。
二、致密性骨炎影像学表现
第三节 根 尖 周 病
四、牙骨质结构不良
影像学表现:
1、早期病变(骨质溶解破坏期) x线片表 现为低密度圆形、类圆形透射区,边缘不 齐,骨硬板及牙周膜消失。
2、第二期病变(牙骨质小体生成期) x线 片表现为病变区形成点状或片状高密度钙 化影。
3、第三期(钙化成熟期) x线片表现为根 尖区成团块、体积较大的钙化影。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图文

常用设备
常用的口腔颌面影像学设备有X线机、口内X线 机、CBCT等。
图片解读
医学影像诊断需要从CT、MRI、DR等图像中获 取信息,进而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
专家解读
医学影像学科医生会根据影像、临床病情,进
口腔颌面影像学常用技术和设备
口腔颌面影像技术是口腔医学中极其重要的诊断手段,包括传统的X线技术、计算机层逐层扫描 (CBCT)以及其他辅助技术。
口腔颌面影像学在口腔医学中的诊断和治疗规范越来越受到重视。
临床应用
口腔颌面影像学诊断可以和口腔医生组成一个多 学科的治疗团队,为口腔疾病的准确诊断和科学 治疗提供保障。
影像学规范
口腔颌面影像学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逐渐形成了 规范和标准,对于口腔医生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 指导意义。
口腔颌面影像学和其他医学科学领域的 结合与应用
X线技术
X线成像方式是口腔颌面影像学的一种基本成像方式,可用于检查口腔内的各种病变。
计算机层逐层扫描(CBCT)
该技术是三维重建技术的一种,图像清晰,重建准确度高,具有可重复性、准确性和无创性 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他技术
除此之外,还有磁共振成像技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等辅助诊断技术。
口腔颌面影像学正常解剖图像以及异常 表现的处理方法
在医学影像诊断中,了解正常解剖图像和异常表现及其处理方法对于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
1
正常解剖图像
口腔颌面影像学对于正常解剖图像有
异常表现的分类
2
着清晰明晰的定位。
口腔颌面影像学异常表现的分类,是
影像学诊断的重要依据。
3
异常处理方法
根据异常表现的分类,对疾病进行分 析,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课件1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在颌面部肿瘤 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X线、CT 、MRI等影像技术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肿 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
的关系。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在颌面部肿瘤 诊断中有助于鉴别肿瘤的性质,为制定 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助于术后
随访和疗效评估。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在颌面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
效果。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智能诊断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医学影像进行 分析和学习,自动识别异常影像,辅助医生进行诊断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个性化治疗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每个患者的医学影像进行 深入分析,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 效果。
数字化放射技术、三维打印模型等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X线成像技术
X线成像技术主要包括平片、造影、断层等成像方式,可以显示人体组织的形态 、密度和结构。
CT成像原理与技术
CT成像原理
CT即计算机断层扫描,采用X线束环绕人体某一部位进行扫 描,并由计算机重建图像。
CT成像技术
CT成像技术主要包括轴位、冠状位、矢状位等成像方式,可 以显示人体组织的密度和结构。
口腔颌面部炎症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可以辅助诊断口腔颌面部 炎症,如牙周炎、牙髓炎 等。
口腔颌面部畸形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对于诊断口腔颌面部畸形 ,如唇腭裂、颌骨发育不 良等具有重要作用。
02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 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X线成像原理与技术
X线成像原理
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当X线穿过人体组织时,会发生衰减和散射 ,形成不同的人体组织对比度。
第十章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学

第十章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学1成釉细胞瘤:表现为早期呈蜂窝状,晚期牙根吸收呈锯齿状,肿瘤边缘可有增生硬化,肿瘤侵入牙槽侧,造成牙根之间的牙槽骨浸润及骨硬板消失,瘤内罕见钙化,瘤内可含牙。
2.牙源性腺样瘤:表现为单囊低密度影,边缘光滑。
病变内有未萌出牙,以单尖牙多见,痛内可见数量不等的粟粒状钙化点。
3.牙源性钙化囊性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单房透射影,肿瘤内可见大小不等的钙化点或钙化团块。
4.牙源性黏液瘤:表现为多房密度减低区,分房形态各异,以网络状多见,房隔细而不规则。
5.骨化纤维瘤:以高低密度混合表现为主,部分病变以低密度变化为主,病变中有不同程度钙化或骨化影,表现为点状或斑片状。
6.骨纤维异常增殖症:①透射性改变,又称囊样型;X线表现为单囊或多囊性密度减低病变,边界不很清楚,可有或无硬化边缘;②阻射性改变,包括“橘皮”样型、毛玻璃型及硬化型;病变密度高于正常且均匀一致,逐渐移行至正常骨。
③透射及阻射混合性改变。
7.骨肉瘤表现为斑片状和日光放射状。
8.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末梢导管呈点状、球状、腔状扩张。
9.慢性阻塞性唾液腺炎:主导管呈腊肠状,病变晚期也可有末梢导管点状扩张征象。
10.舍格伦综合征:主导管变粗呈腊肠状,有的边缘不整齐,呈羽毛状、花边样、葱皮状。
1翼片的优点是能清晰显示A.牙槽崎顶B.下颌管位置C.根折部位D.根尖病变类型E.上颌窦分隔2.上颌骨骨折首选的主要X线投照位置是A.颅底位(须顶位)B.华特位(鼻须位)C.柯氏位(鼻额位)D.上颌正中咬合片E.曲面体层3.如怀疑有颌下腺导管结石,以下哪种X线片检查为首选A.颌下腺造影B.下颌体腔片C.下颌曲面断层片D.颌下腺侧位片加下颌横断片E.下颌骨侧位片加下颌横断片4.X线片上正常牙槽崎高度为A.牙颈下0.5mmB.牙颈下1mmC.牙预下2mmD.牙颈下3mmE.牙颈下4mm5.能够真实地反映牙槽喳顶骨吸收程度,适用于早期牙周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A.根尖片B.翼片C.曲面体层片D.片E.根尖片数字减影技术6.不适合用作牙周病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是A.根尖片B.翼片C.下颌骨侧位片D.曲面体层片E.根尖片数字减影技术7.关于涎腺造影,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为A.一般只适用于腮腺及颌下腺8.适用于涎腺急、慢性炎症C.应作碘过敏试验,碘过敏试验阳性者禁忌D.造影剂选用60%泛影葡胺E.造影剂选用40%碘化油8.右侧上颌第二磨牙根尖片显示,在X线片右下角一圆钝三角形高密度影,有可能是以下哪一种正常颌骨解剖结构A.上颌窦8.翼钩C额骨D.下颌骨喙突E.下颌骨外斜线9.能够真实地反映牙根根尖病变程度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A.根尖片B.翼片C.曲面体层片D.片E.根尖片数字减影技术10.以下哪种征象不属于慢性根尖周脓肿影像表现A.牙冠可见大面积密度减低影,与髓腔影重叠B.根尖周骨质密度减低,无明确边界C.根尖周骨质密度减低,边界清楚D.根尖周骨密度减低影周围骨质增生硬化E.根尖周骨密度减低影范围较小,边缘不光滑11.以下描述与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不相符的一项是A.起源于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B.X线平片检查可选择下颌升支侧位片或曲面体层片,可见弥漫性骨破坏和局限性骨密度增高C.下颌升支切线位片可见骨密质外骨膜成骨D.可以选择CT检查E.可以选择下颌体横断片12.在涎腺造影中造影剂外溢呈片状,可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慢性复发性腮腺炎B.慢性阻塞性涎腺炎C.涎腺良性肿瘤D.涎腺良性肥大E.涎腺恶性肿瘤13.涎腺造影显示,主导管边缘呈“羽毛状”,可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涎腺良性肿瘤B.舍格伦综合征C.涎瘦D.慢性阻塞性涎腺炎E慢性阻塞性腮腺炎14.超声检查在口腔颌面部适用于A.确定有无占位性病变B.确定囊性或实性肿物C.为评价肿瘤性质提供信息D.确定深部肿物与邻近重要血管的关系E.以上均适用15.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口腔颌面外科检查中的适应证不包括A.口腔颌面部深区肿块的检查B.腮腺肿瘤怀疑累及面神经时C.活检困难的口咽及舌根部肿瘤患者D.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放疗的疗效观察E.头颈部软组织肿瘤CT影像显示清楚者16.成年人进行全口牙齿检查时,一般需用牙片数目为配套名师精讲课程A.14张B.8张C.10张D.6张E.9张17.许勒位片可显示颛下颌关节A.顶部影像B.后前位影像C内侧1/3影像D.中部1/3影像E.外侧1/3影像18.颠下颌关节双重造影是指用A.生理盐水和碘化油作为造影剂B.碘化油和泛影葡胺作为造影剂C.无菌空气和30%泛影葡胺作为造影剂D.生理盐水和60%泛影葡胺作为造影剂E.利多卡因和60%泛影葡胺作为造影剂19.采用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显示被检查牙齿邻面影像重叠的原因A.投照垂直角度过大B.投照垂直角度过小C.X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邻面不平行D.X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邻面不垂直E.X线中心线位置不正确20.关于根尖片所示正常影像,不正确的A.牙骨质与牙本质有明显区别B.年轻人牙髓腔宽大C.髓腔为低密度影像D.密度最高的组织是釉质E.牙槽突高度应达到牙颈部21.患者,男,31岁。
影像诊断学课件 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

角化囊肿CT表现 第五节
★ 角化囊肿(始基囊肿) ★ 好发于下颌磨牙区 ★ 多房型 占15.6%~30%(11.2%),边缘小囊肿,不完
整骨性和纤维性分隔 ★ 单房型—分叶状,长轴生长特性 ★ 骨质缺损常见,可有硬化缘 ★ (依囊内容物性质:角化物或油脂样物)可呈略低甚至
等密度,且常不均匀 ★ 牙根吸收多为斜面状
X线:颌骨内囊状透亮区,轮廓清楚,边缘光滑锐利, 周围环绕致密白线。含牙囊肿囊内见牙齿。
非角化囊肿CT表现
(根端囊肿、含牙囊肿)
★ 好发于上颌前牙区 ★ 均为单房型 ★ 类圆形、边缘光滑 ★ 邻近骨皮质变薄,周围常有连续的细硬化缘 ★ 均一低密度 ★ 牙根吸收不明显 ★ 根尖囊肿有肉芽组织形成时,可见软组织密度
第五节
非角化囊肿MRI表现
第五节
平扫 纯囊性(根尖囊肿可呈囊实混合性) 均一T低1、T2高信号 均一薄壁,光滑(根尖囊肿可呈均 一薄壁或不规则厚壁)
增强 : 无或轻度强化(感染囊壁及肉芽组织团块明显强化)
根尖囊肿(图)
根尖囊肿伴感染(图)
根尖囊肿伴感染(图)
含牙囊肿(图)
含牙囊肿含2牙(图)
★
第五节
三、观察、分析和诊断
第五节
★ X线照片明确检查目的,投照体位及技术条件
★ CT观察牙齿、牙槽骨及其周围组织、腮腺的形态、大小、 密度,分析病变的部位、范围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 MRI显示解剖结构清晰,可很好地观察颌面部病变的大小、 形态、部位、范围
四、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五节
X线: ◆ 用于牙齿及牙周病变、颌骨和颞颌关节病变的观察 ◆ 腮腺造影检查:显示腮腺导管及腺泡的情况 CT:涎腺病变的诊断 MRI: 是检查口腔颌面部肿物时的首选检查方法 ◆ 可对颞颌关节病变提供可靠的信息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_ 牙及牙周疾病_牙外伤_

第五章 牙及牙周疾病
牙外伤
第五章 牙及牙周疾病
牙外伤
第五章 牙及牙周疾病
牙外伤
牙外伤
主讲: 滨州医学院 王玉敏
第五章 牙及牙周疾病
牙外伤
第五章 牙及牙周疾病
牙外伤
牙脱 位
Tooth dislocation
牙折 Tooth fracture
第五章 牙及牙周疾病
牙外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五章 牙及牙周疾病
牙外伤
嵌入性牙脱位:
切缘低于正常邻牙 牙周膜间隙消失
牙合向牙脱位:
切缘高于正常邻牙 牙周膜间隙增宽
第五章 牙及牙周疾病
牙外伤
牙全脱位
第五章 牙及牙周疾病
牙外伤
第五章 牙及牙周疾病
牙外伤
牙外伤
主讲: 滨州医学院 王玉敏
第五章 牙及牙周疾病
牙外伤
牙脱 位
Tooth dislocation
牙折 Tooth fracture
第五章 牙及牙周疾病
牙外伤
第五章 牙及牙周疾病
牙外伤
第五章 牙及牙周疾病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临床牙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是指利用影像技术进行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逐渐成为临床牙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一、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口腔颌面部疾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常见的包括颌面部肿胀、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骨炎、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
在临床上,医生需要通过检查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触诊、听诊、血常规、影像检查等等。
口腔颌面部的影像检查主要是采用X线、CT等来进行疾病诊断。
X线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辐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影像信息。
CT则是一种更先进且更灵敏的检查方法,它通过对身体进行多次横断面扫描来得到更为精细的影像信息。
同时,口腔颌面部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和超声成像技术(US)也在近年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的分类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可以根据其所使用的成像技术进行分类。
1、X线影像X线影像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可以通过放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颌骨和牙齿的影像信息。
在临床上,X线影像通常用于检查齿周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颌骨骨折、根尖周病变等口腔颌面部疾病。
2、CT影像CT影像是一种先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它可以通过多次横断面扫描来获得精细的影像信息。
在临床上,CT影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颅骨折等疾病。
相对于X线影像,CT影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三维空间分辨能力。
3、MRI影像MRI影像是一种无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它利用磁场和脉冲磁场来产生影像信息。
由于MRI具有与人体组织相同的信号强度,因此可以显示组织的解剖变化和功能活动情况。
在口腔颌面医学中,MRI影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颞下颌关节疾病

口腔影像诊断学
当前第35页\共有105页\编于星期五\5点
第一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口腔影像诊断学
❖ [病因病理]
❖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清 楚的疾病的总称。精神心理因素与牙合因素为 本病两个主要致病因素。
当前第36页\共有105页\编于星期五\5点
当前第41页\共有105页\编于星期五\5点
口腔影像诊断学
❖ (1)髁状突后移位:前间隙增宽,后间隙变窄。 这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 (2)髁状突前移位:前间隙变窄,后间隙增宽。 ❖ (3)髁状突上移位:整个关节间隙变窄,在髁
状突发育相对较大的病例可见上移位,可加拍 关节侧位体层可以鉴别关节间隙是否真正变狭 窄。 ❖ (4)髁状突下移位:整个关节间隙增宽。 ❖ 关节间隙的改变可以两侧关节对称性发生,也 可为不对称性改变。
当前第22页\共有105页\编于星期五\5点
口腔影像诊断学
当前第23页\共有105页\编于星期五\5点
❖ (2)侧位体层开口位片
口腔影像诊断学
❖ 最大开口时,髁状突位于关节结节顶下方或稍 超过关节结节顶部。在此位置上可见前上隐窝 造影剂基本消失,后上隐窝明显扩张,为造影 剂所充满,占据关节窝全部空间,造影剂下缘 前部清楚地显示关节盘本体部的影像。
❖ [诊断分类]
❖ 第I类:咀嚼肌紊乱疾病,包括 ❖ 1、肌筋膜炎 ❖ 2、肌炎 ❖ 3、肌痉挛 ❖ 4、不能分类的局部性肌痛 ❖ 5、肌纤维变性挛缩
口腔影像诊断学
当前第37页\共有105页\编于星期五\5点
❖ 第II类:结构紊乱疾病,包括
口腔影像诊断学
❖ 1、可复性盘前移位 ❖ 2、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 3、其他类型的关节盘移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Oral and Maxillofacial Medical Imaging适用专业: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执笔人:吕晓智审定人:吴补领学院负责人:耿仁文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二○○六年十二月一、课程简介1、课程的特点、目的和任务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编码B090027)是口腔医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由口腔医学过渡到口腔医学临床的一门重要的桥梁课程。
主要包括口腔颌面放射生物学,口腔放射防护,口腔颌面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外伤,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系统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以及口腔颌面部介入放射学和口腔种植放射学等方面的医学影像内容。
主要培养学生对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掌握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熟悉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原理,熟悉各类影像检查技术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特点;了解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学的新近展和新技术。
3、先修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4、并修课程:《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3、教学安排及学时教学安排及时间分配:总学时40学时,其中系统理论课20学时,实习课20学时,学分1.5学分,第五年临床实习40学时。
The course of Image Diagnosis of Oral Maxillofacial Region, as a required subject for stomatology undergraduates of five academic years form, aim mainly to train the X-ray diagnosis ability for common disease in oral maxillofacial region. By systemic theory lecture and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students should master imaging manifestation and diagnostic & differential diagnostic methods for common disease in oral maxillofacial region, be familiar with basic knowledge and principle of Image Diagnosis of Oral Maxillofacial Region, application character of every image examining technology in oral maxillofacial region,realize the last advancements and technology of Image Diagnosis of Oral Maxillofacial Region.The course includes 20 class hours time on system theory and the same time on noviciation or practice which costs 1.5 credits. In the fifth year, students should take 20 class time in clinical practice.The course will adopt several teaching forms as follows: systemic theory lecture, experiment, clinical noviciate, reading and reporting conference. Means of teaching are vivid , such as multimedia, picture and protocol of clinical cases. The course emphasize to educate the ability of thinking independently, the ability of resolving factual problem, and the ability of clinical diagnosis.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口腔放射生物学第三章口腔X线检查的放射生物学和防护(2学时)【概述】熟悉:本学科在口腔颌面部诊断及检查的内容、口腔颌面放射学的发展史、X线诊断原则与步骤。
【口腔放射生物学】1 、了解电离辐射的种类及物理化学基础。
2 、了解电离辐射的分子生物学及细胞效应。
3 、熟悉电离辐射对正常口腔颌面组织的影响。
【口腔X线检查的放射生物学损害和防护】掌握:放射防护的三大原则。
熟悉:放射生物学损害,包括X线对人体组织和器官可能存在潜在危险。
了解:放射防护方法。
第四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像(2学时)【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熟悉:牙科X线机的基本结构了解:曲面体层X线机,X线头影测量机。
【X线平片检查】掌握:根尖片分角投照技术,深入理解垂直角度、水平角度的定义;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特点;根尖片上的正常影像,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腔、牙槽骨、骨硬板、牙周膜、上颌根尖片上的颌骨正常结构、下颌根尖片上的颌骨正常结构;合翼片的正常图像及应用;各种咬合片的正常图像及应用;常用口外片的正常影像及应用范围熟悉:根尖片分角投照技术和平行投照技术的优缺点;合翼片投照方法;咬合片种类及投照技术,包括:上颌前部合片、上颌后部合片、下颌前部合片、下颌横断合片了解各种口外片的投照方法;了解其它的口外平片的正常影像与投照【层摄影检查】掌握:曲面体层摄影片片正常影像表现了解:其它的体层摄影片的正常影像与投照【普通造影检查】掌握:涎腺造影技术及正常图像熟悉:颞下颌关节造影技术及正常图像了解:其它的造影技术及正常影像【数字减影造影检查】熟悉:数字减影技术在口腔颌面部的临床应用了解:数字减影成像原理【CT检查】熟悉:口腔颌面颈部CT检查的正常影像及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CT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超声检查】熟悉:口腔颌面颈部组织的超声正常图像及临床应用价值了解:超声检查原理、检查技术【核素显像】熟悉:涎腺、颌骨的核素检查的正常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了解:核素检查原理及显像剂种类【磁共振成像检查】熟悉:口腔颌面颈部磁共振检查的正常图像及临床应用价值了解:磁共振检查技术及原理第五章牙及牙周疾病第六章颌面骨炎证(2学时)【龋病】掌握:浅龋、中龋、深龋的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
熟悉:继发龋的X线表现。
【牙髓病】掌握:牙髓钙化(包括局限性、弥散性)。
熟悉:牙内吸收的X线表现【根尖周病】掌握:根尖脓肿、根尖周肉牙肿、根尖周囊肿的X线诊断。
熟悉:致密性骨炎、牙骨质增生、牙骨质结构不良的X线诊断。
【牙发育异常】掌握:阻生牙的影像学诊断要点及临床意义。
熟悉:畸形中央尖、畸形舌侧窝、畸形舌侧尖、牙中牙的X线诊断。
了解:融合牙、牙根异常、釉质发育不全、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X线诊断。
【牙周炎】掌握:牙周炎的影像学表现。
熟悉:牙周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牙外伤】掌握:牙脱位和牙折的影像学表现【牙根折裂】熟悉:牙根折裂(包括纵形、横形、斜形)的影像学表现【牙源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掌握:牙源性颌骨骨髓炎的类型及相应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
【婴幼儿颌骨骨髓炎】了解:婴幼儿颌骨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下颌骨弥散性硬化性骨髓炎】了解:下颌骨弥散性硬化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牙源性上颌窦炎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特异性颔面骨骨髓炎】熟悉:颌面骨结核的影像学特征【颌骨放射性坏死】掌握: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X线诊断。
【颔骨化学性坏死】了解:颌骨化学性坏死的X线诊断第七章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口腔颌面部囊肿】掌握:根尖周囊肿、残余囊肿、含牙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影像学特征熟悉:鼻腭管囊肿、球上颌囊肿、正中囊肿、孤立性骨囊肿和多发性基底细胞痣综合症的X 线特征表现了解:皮样和表皮样囊肿、腮裂囊肿、甲状舌管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掌握:成釉细胞瘤、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牙源性腺样瘤、牙源性钙化囊肿、牙瘤的影像学表现。
牙骨质-骨化纤维瘤、骨瘤、颌骨中心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熟悉:牙源性纤维瘤、牙源性粘液瘤、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巨细胞瘤、巨细胞肉芽肿等的影像学表现。
了解:牙源性囊肿与牙源性良性肿瘤的鉴别要点,颌面部软组织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如:脉管瘤、神经纤维瘤、颈动脉体瘤等。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掌握:原发性颌骨骨内癌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颌骨骨肉瘤及软骨肉瘤的影像学特征、口腔颌面部软组织鳞癌的影像学特征熟悉:颌骨纤维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浆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了解:颌骨转移性肿瘤、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第八章颌面骨骨折第九章系统病在口腔及颅、颌面骨的表现(2学时)【概论】掌握:骨折X线片观察要点熟悉:骨折愈合的时间及X线征象的变化了解:X线异物定位【牙槽突骨折】掌握:牙槽突骨折的影像学表现【下颌骨骨折】掌握:下颌骨好发骨折部位(颏部、颏孔区、下颌角部、髁状突)的X线表现熟悉:下颌骨各部位骨折选用的检查方法了解:髁状突骨折的分类【上颌骨骨折】掌握:上颌骨骨折的检查方法、上颌骨骨折的分类及X线表现【颧骨、颧弓骨折】掌握:颧骨、颧弓骨折的检查方法及X线表现了解:颧骨、颧弓骨折的分类【鼻骨骨折】熟悉:鼻骨骨折的X线表现第九章系统病在口腔及颅、颌面骨的表现掌握: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特征熟悉:系统病在口腔及颅、颌面骨的表现,如嗜酸性肉芽肿、汉-许-克病的影像学表现了解:白血病导致颌骨破坏的影像学特征第10章涎腺疾病(3学时)【涎腺发育异常】了解:涎腺发育异常的种类【涎石病】掌握:涎腺结石的影像学诊断【涎瘘】了解:涎瘘的影像学表现【涎腺炎症】掌握: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影像学诊断了解:涎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涎腺肿瘤】掌握:涎腺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舍格伦综合征】掌握:舍格伦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涎腺良性肥大】熟悉:涎腺良性肥大的影像学特征第十一章颞下颌关节疾病(3学时)【颞下颔关节紊乱病】掌握: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选择、各种类型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影像学诊断要点【颞下颌关节强直】掌握:颞下颌关节强直分类及影像学表现【颞下颌关节脱位】掌握: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影像学表现第十二章口腔颌面部介入放射学了解介入放射学基本技术、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及恶性肿瘤的介入放射治疗第十三章计算机图像技术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了解计算机图像技术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第十四章口腔种植放射学简介了解放射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三、实验(见习)内容与要求(小四黑体)1 实验名称:口腔颌面部X线技术特点[实验目的]了解口腔颌面放射技术特点及X线常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