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三峡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题:《三峡》课时1

媒体:主备人:使用人:审核人:

【感知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余秋雨的的成就;重点是其文化散文的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体会本文的由三峡的文化景观、自然景观引起的关于社会历史、人类精神、民族精神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有效预习】

一、诗歌欣赏《早发白帝城》

公元759年春天,李白被流放夜郎,从四川赴被贬之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这首有名的七绝,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自然天成。你不必知道作者写诗时的心境,只单纯地体会诗中所传达出来的三峡顺水行舟的快感就会觉得很美了。

二、介绍作者

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今属慈溪)。1968年8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当时正逢浩劫,受尽屈辱,家破人亡,被迫赴农场劳动。学校复课后又参加过教材编写,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被公认目前全世界各华人社区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由于1999年之后主持香港凤凰卫视对人类各大文明遗址的历史考察,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贴地穿越数万公里危险地区的人文学科教授,也是9.11事件之前最早向文明世界报告恐怖主义控制区域实际状况的学者。他相继被联合国选为研讨《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和参加“2005年世界文明大会”的唯一中国文化学者。近年来,他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总标题下,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马里兰大学、纽约亨特学院和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发表演讲,场场爆满,引起很大的社会轰动。2004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单位选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和“中国文化传播座标人物”。

三、浏览课文,积累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上下文,写出近义、同义词。

1虔诚——真诚、恭敬

2朝觐——朝见、拜见、拜谒、谒见

3庇佑——保佑、庇护、袒护保佑

4驰骋——奔驰、奔跑、飞奔

5地老天荒——海枯石烂、地久天长、永恒、永远

6黄卷青灯——寒窗苦读

7僵寂——沉闷、寂静、死寂

8汲足——吸足、占有、具备

9渊薮——集聚地、会所、群落

【点拨互动】

理清文章的脉络清晰,整体感知课文思想内容。

第一部分写白帝城,以李白的诗句、《白帝托孤》的乐曲和故事串起整个部分。

一语道出诗人与山水的亲密关系:“只能请那些在黄卷青灯间搔首苦吟的人们不要写诗了,那模样本不属于诗人。”真正的诗人,是在湍急的水和险峻的山这间以一叶扁舟把酒临风,沉着而激动地吟出心中精神与感动的人,如李白在白帝城悄然登舟,当时无用,却被传记千年。而那些驰骋一时的战将与战事则随滔滔江水滚滚东去。三峡,是真正的诗歌的摇篮,有那《早发白帝城》为证,有李白为证。

第二部分写过长约200千米的三峡时进入眼帘的神女峰。

如果说三峡的汹涌奇险是力量、是激情、是阳刚,那么神女峰的安静与神女峰的传说则带着神秘美好陪伴着这力量、这激情、这阳刚。无以为报,三峡只有以湍急的浪与呼啸的风作为无言的答谢。正好李白等诗人执著游吟出没于险山恶水间,找寻这样那样的美,神女峰的美好与独耸千年的落寞也被诗人用锐利的眼与澎湃的情浅浅吟出。

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一脉相连,足迹的转移带来感情的波浪思绪的火花,诗是唯一的出路。三峡,是属于真正的诗人的,古往今来,没有变更过。

第三部分则相对地平静,正好激情澎湃后小憩片刻的诗人。

有万千思绪,王昭君、屈原激激荡荡涌上心头,不仅是凭古,更是在古今一致的水面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万千感慨归结为一句平平的“还好,还有一位女诗人留下了金光菊和女贞子的许诺,让你在没有月光的夜晚,静静地做一个梦,殷殷地企盼着。”梦里,是把酒游吟的李白,珠泪轻垂的神女,盈盈浅笑的昭君,问天索地的屈原,满目的热泪,和那亘古不变的汹涌瑰丽。

小结:全文没有直接写景之处,只是以三峡游踪为线索,编织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多次凸现三峡的文化含义,诗人、奇山异水、神女、昭君、屈原,三峡几乎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见证者。

在作者笔下,三峡,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山水风景,更含有极具浓郁的文化气息,是作者心中的一块圣地,一个无从替代的意象。

【训练反馈】

背诵四段指定课文,摘抄精彩词句。

指导背诵:找出本段中反复的关联词或词语:…本是……,只能……,让…阴风…,让…江流…,让…眼睛…,让…嗓子…。什么也……,什么也……,让生命……。千万……,……都消受……。抓住句式特点,尝试背诵。

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题:《三峡》课时2

媒体:主备人:使用人:审核人:

【感知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余秋雨的的成就;重点是其文化散文的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体会本文的由三峡的文化景观、自然景观引起的关于社会历史、人类精神、民族精神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有效预习】

1、摘抄、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语段。

2、逐部分画出自然景观以及作者对于相关历史文化的深邃思索。

3、背诵课文第四段。

【点拨互动】

一、理清作者的游踪及思考评价。

1、三峡的起点→白帝城→熟悉的诗→《早发白帝城》→诗作者李白

在三峡的起点出发→白帝城段→听到京剧《白帝托孤》→剧情主人公刘备

评价:幸好还留存了一些诗句,留存了一此记忆。幸好有那么多中国人还记得,有那么一个早晨,有那么一位诗人,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却终于被记住千年,而且还要被记下去,直至地老天荒。这里透露了一个民族的饥渴:他们本来应该拥有更多这样平静的早晨。

结果,站在盛唐的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贵妃,不是将军,而是这些诗人。

绣口一吐就半个威唐

李白时代的诗人,他们知道,长江行途的最险处无疑是三峡,但更知道,那里又是最湍急的诗的河床。

——诗人的生命,文化的生命才是永恒的。

2、第二部分:

评价:郦道元说得最好: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

他还用最少省俭的字句刻划过三峡着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人们在她身上倾注了最瑰丽的传说,好像下决心让她汲足世间的至美,好与自然精灵们争胜。但是,传说归传说,她毕竟只是巨石一柱,险峰一座,只是自然力对人类的一个幽默安慰。一个人口化众的民族,长久享用着几个残缺的神话。

——对于神崇拜的剖析;对于文化崇拜的思索。

3、第三部分:

评价

王昭君:也许是这里的激流把这位女子的心扉冲开了,顾生风,绝世艳丽。却放着宫女不做,甘心远嫁给草原匈奴,终逝他乡。她的惊人行动,使中国历史也疏通了一条三峡般的险峻通道。

屈原:也许是这里的奇峰交给他一副傲骨,这位比李白老得多的疯诗人长剑佩腰,满脑奇想,纵横中原,问天索地,最终投身汨罗江,一时把那里的江水,也搅起了三峡的波涛。

4、对于三峡的总评价和思索

从三峡出发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是怪异的。都会卷起一点旋涡,发起一些冲撞。他们都在点叛逆性,而且都叛逆得瑰丽而惊人。他们都不以家乡为终点,就像三峡的水拚着全力流注四方。

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宁的渊薮。凭它的力度,谁知道还会把承载它的土地奔泻成什么模样?朗读以上主旨句

二、问题探究

1、文章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

答:作者由三峡上游起点白帝城写起,显得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引起下文

2、比较余秋雨与李白、郦道元三峡十五年的主要异同点。

答:共同处都写到了三峡山水的奇伟。

李诗的重点是借景抒情,抒发自己遇赦东返时无比轻快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