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1、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到1岁)、婴儿期(1到3岁)、幼儿期(3到6、7岁)、童年期(6、7到11、12岁,小学阶段)、少年期(11、12到14、15岁,初中阶段,青春期、危险期、心理断乳期)、青年期(14、15到25岁)、成年期(25到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3、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
⑴连续性与阶段性;
⑵定向性与顺序性;
⑶不平衡性;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发现幼禽的印刻现象时提出“关键期”的概念。
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⑷差异性;
4、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⑴童年期(小学阶段)
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四年级儿童(10到11岁)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⑵少年期(初中阶段)
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⑶青年初期(高中时期)
这一时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5、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⑴遗传
⑵环境
⑶教育
⑷主观能动性
一、心理发展的理论
心理发展的理论有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㈡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而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和顺应。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他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到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思维也开始萌芽,并获得了“客体永久性”概念
2、前运算阶段(2到7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早期的符号功能。
二是自我中心性。
三是思维的片面性,思维活动单一,不能进行可逆运算,守恒概念没有形成,思维缺乏观念的传递性。
3、具体运算阶段(7到11岁)
这一阶段,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思维可以逆转,该阶段的标志是儿童获得了守恒。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到成人)
形式运算也叫命题运算,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标志。
儿童思维发展已经接近成人,能解决抽象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更具逻辑性和系统性。
㈡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发展健全的人格。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到1.5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到3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要支持、放手。
3、主动感对内疚感(4到5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到11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到18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二、关于最近发展区
20世纪30年代初,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首先将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指导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所以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