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纸坊小学科技类特色课程建设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科技教育特色项目总结

开发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努力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白纸坊小学科技类特色课程建设总结

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小学

2013、3

开发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努力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白纸坊小学始建于1929年, 84年的办学过程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的前身是始建于唐代的崇效寺,古老的建筑——藏经阁、充满生机的古楸、古槐与校安工程后装饰一新的教学楼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气象。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在校师生500人。学校有良好的办学条件,为师生们学习和工作创设了现代化的教育环境。

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三十几年来,学校7任校长都将科技教育作为办学的重要内容,坚持开展课内外科技教育活动,关注学生科技素养的提升。从“八五”至“十一五”期间,学校先后开展了“小学课外科技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活动课程和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及师资建设”等多个国家及市级重点课题的实验研究,在此期间,学校成为北京市首批科技示范校。

一、课程开发背景

当今以课程与教材改革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其改革趋势之一——发展教育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个性特色,为少年儿童基本素质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在这股思潮的影响下,我国也逐渐开始对课程决策权力的分配进行改革。199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正式提出了“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一发展趋势,为学校开发特色课程,开展特色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契机。

在北京市小学规范化建设中,白纸坊小学确立了“树业强基,立人有品”的办学理念,提出了“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提高教师的专业品质,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办学目标。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提出了“人文与科技并重,品格与能力共生”的特色建设路径。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为宗旨,以打好科学知识基础和培育科技兴趣为重点,注重课内外结合,使科技教育活动形成具有明确目标、具体实施方式和评价方式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将科技教育融入到学校课程建设和学校发展的全过程。

二、科技教育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标

(一)科技教育课程开发理念

1.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是学生和学校发展的需求

我们作为一所小学,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的兴趣与向往,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通过参与具体的科技活动,感受科学的魅力与力量。

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为在现实学习中,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学习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经历和时间。所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丰富学生的科技、文艺、体育生活,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措施。在我们对学生的问卷中,学生最喜欢的学科是体育、音乐、科学、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学习过程中体验性较强的科目。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渴望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家长也希望孩子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增加综合能力的锻炼,丰富头脑中的科技思维含量,使孩子获得全面、均衡发展。

同时,学校的科技特色建设之路也需要稳固、系统化的发展,所以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有目标、有实施过程、有评价体系的课程来支持。

2.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是一种持续不断的、以教师开发课程内容,学生自主实践为基础的科技教育活动。

总结学校三十年来开展科技活动的经验,认为小学科技教育,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体验,探索发现,强调发现并获得知识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各种科技活动方案的积累,形成一套富有本校科技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科技活动的系列化;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将科技活动课程化,以人文熏陶和科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推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二)科技教育课程开发目标和内容

1.科技活动课程化的流程:

我校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是在多年形成的科技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2.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目标

在认真总结学校多年来开展科技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把改变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式作为本课程目标的核心。在目标的构建上充分体现三点:

(1)观察、发现

通过开发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教师启发下能够自主发现问题,接触和了解社会生活,激发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实践、探究

通过开展科技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时空,使学生自觉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本领;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利用数据解决问题、能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

(3)情感体验

在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形成与伙伴合作与分享的健康人格;养成求真、求实、尊重科学的意识和乐于探究、认真钻研的态度。帮助学生养成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初步形成关注、服务社会的意识。

(二)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内容

我们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思考与开发,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梳理和整合。

一是把科技实践活动与传统的科技活动结合起来,实施活动化的校本课程,如每年一度的科技节;二是把科技实践活动与家长资源、学校资源结合起来,体现自主性和综合性,开发专题化的校本课程,如:每年开展的科技小专题研究;三是把科技实践活动与现代信息资源结合起来,建设课程化的校本课程,如《机器人》课程。以上课程内容,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重视对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且操作性强,便于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三)完善科技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激励机制

科技教育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一个部分, 应纳入学校课程评估体系中加以评估。又由于科技教育的特殊性, 对其评估应进行积极的改革探索。

在课程方面, 着眼于评价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科技教育总目标, 课程

设计是否达到了对学生科技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显著作用;是否能体现学校培养目标, 符合学校整体课程计划的要求;教师方面, 着眼于评价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否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思想, 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质疑, 倡导学生动手实践, 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等。学生方面, 着眼于评价学生是否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善于观察思考、勤于动手实践、敢于质疑创新, 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实施进程及特色

(一)课程实施进程

1.建立机制

2002年,学校开始参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学校有很大独立开发课程的空间,结合学校多年来形成的科技教育特色,我们开发了科技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构建了“行政组织系统、科技团队实施系统和专业支持系统”“三体合一”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机制。组织各学科教师挖掘本学科渗透的科技教育元素,整合课程资源,结合课程设置,建立课程管理网络,制定各年级学生科技教育目标,形成了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机制。

2.开发资源

有了课程实施的机构和途径,我们将重点转移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