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认知与学习》作业1复习资料.doc
小学六年级的的学生的的重点学习的手册第一单元复习标准答案.doc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一课《放大镜》《课堂在线》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有哪些工作需要用到放大镜?帮助修理考古研究观察植物精密仪器文物的花和种精密仪器农业科技修理工人员放大镜公安人员老人观察找到纤查看比例尺维和指纹帮助老较大的地图人阅读眼睛和放大镜观察照片、电视机和计算机屏幕图像记录用眼睛直接观察使用放大镜观察照片看不清能看清细节电视机屏幕图像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屏幕的颜色是由红、黄、绿三种颜色组成的计算机屏幕图像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屏幕的颜色是由红、黄、绿三种颜色组成的使用放大镜,我的新发现: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放大镜的特点为什么放大镜能放大物体的图像?因为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的物体,所以用它看其它物体时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我们注意到它的特点了吗?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比较三个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对同一物体观察的结果中间较薄的放大镜中间较薄的放大镜中间较薄的放大镜等距离观察到较大大较小的物体的大小等距离观察到大较大较小的物体的范围通过比较数据,我们发现中间越厚边缘越薄的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得越大。
《课堂达标》答案~3√×√A3.放大镜为什么能够使人看到放大的图像呢?我们试着从光线方面探寻原因。
实验材料:激光实验方法: 1. 在暗室用几只激光笔垂直地照向凸透镜,发现射过镜的光线都汇聚于一点(焦点) 2.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凭,按此顺序摆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经过调整,光凭上出现了火焰的象(凸透镜成像) 3. 把激光笔射向玻璃砖,发现从玻璃砖出来的光线虽然偏移,但任然平行于原光线(光的折射)实验现象及解释:光笔垂直地照向凸透镜,发现射过镜的光线都汇聚于一点。
说明光通过凸透镜时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
第二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课堂在线》答案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有什么发现呢?昆虫的名称:蚂蚁放大镜下的昆虫:蚂蚁的身子由三个小圆球组成。
小学生认知与学习复习提纲
“小学生认知与学习”复习提纲1 学习的概念以及对它的理解2人类学习的特点3 学生学习的特点4 认知学习的涵义5 认知学习的种类(加涅、奥苏伯尔)6 强化的涵义与种类(正强化与负强化)7 强化与惩罚的区别8 桑代克的学习三大定律9 条件反射的泛化与分化10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11试误说与顿悟说12行为主义(联结主义)学习观与认知学派学习观的主要区别13 建构主义知识观的核心观点14 认知结构的特征15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涵义16 表征的涵义与种类(动作、表象与符号表征)17命题与图式的涵义18产生式系统的特征19 产生式系统的编写20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阶段21知识感知的心理学原理22 知识理解的表现及其本质与意义23 “学习即学会表征”的涵义24鉴别有意义学习的标准25 知识同化的种类26 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27 遗忘学说及其教学意义28 陈述性知识应用的表现29概念的结构30 变式的涵义31 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的教学模式32 直观教学及其各种类的特点33 影响原理学习的因素34 发现学习的优点35 对技能概念的理解36 认知技能学习的过程37 知觉学习以及促进其学习的策略38 规则的构成39 规则学习的方式及其要求40 认知技能应用的层次41 问题涵义及其构成42 问题解决过程(举例说明)43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44 认知策略的涵义与特征45 认知策略的种类46 测量的要素47 心理测量的特点48 评价的涵义与种类49 测量与评价的关系50 效度、信度、区分度的涵义与种类。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部分知识点归纳高教主编尹可丽
第一单元:认知: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并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和作用的心理活动。
认知发展:个人成熟和经验积累引起心智能力变化。
人类认知中的信息加工特点:1 ,信息加工能力有限。
2 ,加工的模糊性。
3,加工的主动性。
4,加工方式分为串行加工和并行加工。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1 ,感知运动阶段(0-2 ),客体永久性。
2 ,前运算阶段(2-7 ),自我中心,单维思维,泛灵论,不可逆和转换推理等特点。
3 ,具体运算阶段(7-11 ),去自我中心化,多维思维,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 成年),具备假设-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能力。
学习普遍存在于人类和动物中。
维果斯基认为,人类的认知在本质上具有社会文化的特征。
内化:儿童将社会环境中吸收的知识转化到认知结构中,为自己所用。
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学习:个体通过反复经验后在自身行为或思维上发生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如何正确理解学习:1 ,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
2 ,学习的结果必然会带来变化。
3,由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
4,学习具有普遍性。
学习的分类:根据意识水平不同分为内隐学习(不付出意志努力,不知不觉获得经验,但不立即显现)和外显学习。
根据学习结果不同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运动技能学习。
根据学习者获得知识的来源不同,将学习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根据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同,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根据学习者所接受的知识经验的内容不同分为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的学习。
学生学习的特点:1 ,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2,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3 ,具有系统性。
4 ,具有被动性。
学习理论:桑代克,华生,斯金纳。
实质是学习者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托尔曼。
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简单联结,而是在其中意识起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维果斯基。
中学生认知及学习复习题答案Word版
2014—2015《中学生认知与学习》复习题一、名词解释:4分X5题=20分1、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或称不随意注意。
2、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
3、记忆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出现时,在头脑中仍然能够再现出事物的形象。
4、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5、创造性思维: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不是按照现有的方案或程序来解决问题,而是运用从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来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这种思维称为创造性思维。
6、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有机体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脑中的反映。
7、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形式。
8、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的心理特征。
9、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所具有或偏爱的学习方式以及表现出来的相应的学习特征。
10、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11、注意: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2、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3、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重现。
14、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
15、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问题的过程。
具体说就是当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需要理解问题的性质,如何确定求解的目的,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推理,找到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达到目的。
16、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
上海教资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选练习题: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五)
上海教资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选练习题: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五)单项选择题1.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
A.学习动机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 附属内驱力【答案】B。
中公教育解析:认知内驱力是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
2.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记忆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元认知策略【答案】B。
中公教育解析: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属于记忆术,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3.智力也叫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
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答案】C。
中公教育解析: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力。
4.阿特金森认为个体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 )的动机。
A.追求利益B.追求刺激C.避免困难D.避免失败【答案】D。
中公教育解析:阿特金森认为个体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5.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D.虚拟直观【答案】B。
中公教育解析:模象直观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题干中教师采用的方式属于模象直观。
6.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掌握了“四边形”的概念。
这种学习是( )。
A.连锁学习B.概念学习C.辨别学习D.规则学习【答案】B。
中公教育解析:概念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掌握了“四边形”的概念。
这种学习是概念学习。
7.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当学习任务比较复杂而且困难时,可达到最佳水平的学习动机应该是( )。
A.高B.低C.较高D.较低【答案】D。
中公教育解析: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当学习任务比较复杂而且困难时,可达到最佳水平的学习动机应该是较低。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核心知识点归纳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核心知识点归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也需要逐步提升。
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对于认知的掌握将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此,我将归纳小学生认知发展的核心知识点,以帮助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全面发展。
记忆力和注意力记忆力和注意力是小学生认知发展中的关键要素。
记忆力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和回忆的能力。
小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提高记忆力,例如建立记忆的关联和创造有趣的记忆图像。
注意力是指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任务或信息上的能力。
通过锻炼和训练,他们可以提高集中注意力和分配注意力的能力。
思维力和逻辑思维思维力和逻辑思维是小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一环。
思维力是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逻辑思维是指小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辨证思考的能力。
通过培养和锻炼思维力和逻辑思维,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对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小学生应该通过学习正确的语法和词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习如何有效地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
通过练习和实践,小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理解他人。
问题解决和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是小学生认知发展中的另一个关键方面。
问题解决能力包括识别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和评估解决方案的能力。
小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各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和游戏,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创造力也是小学生认知发展中的关键要素,他们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创造力。
认知技能和元认知能力认知技能和元认知能力是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基础。
认知技能包括注意力、记忆、思考、解决问题、观察、分类等多种能力。
小学生可以通过练习和培养这些认知技能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另外,元认知能力是指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策略的了解与控制,包括自我评价、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第一章绪论
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学习目标1.了解儿童发展的“关键期”以及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2.理解“发展”的内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与学习的一般特点及基础;3.运用本章的主要理论观点描述并解释发展、小学生发展、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的相关问题。
第一节小学生的发展与小学教育一、发展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发展?发展:通常是指个体从胚胎发育、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系统的身心变化,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主要包括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等。
儿童发展:1、生理的成熟和发展:身体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2、认知发展:感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的发展以及学习;3、人格和社会性发展:情感、人格、人际关系和道德的发展等。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发展的顺序性和不可逆性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发展的整体性4、发展的不平衡性5、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三)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的由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起源于劳伦兹对动物印刻行为的研究。
关键期敏感期它是指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是随成熟发生而由遗传决定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与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发展的障碍将难以跨越。
它是指各种心理功能,成长与发展的敏感期不同,在敏感期内,个体比较容易接受某些刺激的影响,比较容易进行某些形式的学习。
在这个时期以后,这种心理功能产生和发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只是可能性比较小,形成和发展比较困难。
二、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一)遗传因素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条件;2、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3、遗传素质还影响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二)家庭因素1、家庭的自然结构完整&和谐2、家庭的经济条件富裕3、家庭教育民主型(三)学校教育因素1、教育内容的影响2、校风的影响校风是学校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校集体通过培养而长期形成的学校成员所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校园风气与精神面貌,包括集体舆论和带有倾向性的集体行为。
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第六章-小学生的学习策略与习得
第六章小学生的学习策略与习得学习目标❖1.了解学习策略的含义及分类;❖2.理解小学生常用的学习策略、小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阶段及其习得的影响因素;❖3.运用小学生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
❖问题:学习策略是什么?什么是学习策略?什么不是学习策略?❖你在学习中曾受益于哪些策略?高考状元的经验可否让差生受益?第一节学习策略的含义及分类一、学习策略的含义(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和使用的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总和。
它是会不会学习的标志,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学习策略的内涵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必需的;3.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方法、技能等构成;4.学习策略是通过学习、练习获得的,并且能通过训练得到提高;5.学习策略有内隐、外显之分,有水平、层次之分。
(三)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关系1.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共同点☐学习策略和方法都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提高学习成效的活动。
☐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自身都是学习的对象。
☐学习策略与方法同属于操作性的知识,都是关于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
2.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不同☐知识的属性不同:学习方法属于程序性知识,关注的是如何做;学习策略属于策略性知识,关注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怎样可以做得更快更好。
☐操作的方式不同:掌握和应用具体的学习方法主要靠模仿、练习等操作性行为;学习策略不仅包括信息加工流程所有环节使用的方法和技术,而且,还包含有监控、反馈内容。
☐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学习方法是我们学习时采用的一种能让学习变得更好的学习技能;而如何正确地看待方法,本身也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也就是策略的问题。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一)根据学习策略所起的作用分类(丹瑟路)☐基本策略:是指直接操作材料的各种学习策略。
小学一年级综合专项练习题认识学习
小学一年级综合专项练习题认识学习认识学习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在综合专项练习题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认识学习,孩子们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小学一年级综合专项练习题认识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第一部分:认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学习是为了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智力、提升学习技巧和方法的过程。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在各个方面获得进步。
小学一年级综合专项练习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在应对各类问题上的能力。
第二部分:认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1. 提前预习:在做综合专项练习题之前,可以先浏览练习题的内容,预习相关知识点,了解题目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对于即将进行的内容进行预温习。
2. 仔细阅读题目:在解题前一定要先通读题目,理解题意。
可以圈画关键词,找出重点,帮助理解题目。
3. 分析解题思路:针对每道题,可以通过分析题目的类型和要求,找出解题思路,做到心中有数。
4. 独立思考:在解答题目时,可以先自己动手思考,想出可能的解决方法和答案。
5. 多方比较:不要满足于自己的答案,可以将自己的答案和他人的答案进行比较,找出优缺点,发现自身问题,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第三部分:认识学习的注意事项1. 仔细阅读题目中的要求,并在解答时严格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操作。
2. 注意细节问题,注意题目中的单位、条件以及限制条件等,确保细节问题得以正确解答。
3. 注意时间掌握,合理安排解题时间,不要浪费过多时间在一个问题上。
4. 如果遇到难题,可以先跳过,继续做其他题目,待完成其他题目后,再回来仔细思考难题解题方法。
5. 解答完所有题目后,检查答案的正确性,可以再次仔细阅读题目和自己的解答,确保无误。
通过小学一年级综合专项练习题的认识学习,学生们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还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在认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大胆尝试、勇于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期末复习资料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期末复习资料1.认知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于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
具体而言,认知是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等所有过程。
2. 认知过程包含了感知、记忆、思维、语言和注意等心理活动。
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2)前运算阶段(2—6、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自我中心、集中化、泛灵论、不可逆和转换推理等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6、7岁一1 1、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具有抽象的概念,能够对客观事物和经验进行逻辑推理。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儿童具备了守恒概念。
除此之外,这个阶段的儿童还具有多维思维、可逆性和去自我中心化等特点。
(4)形式运算阶段 (11、12岁及以后)这个阶段的儿童具备了假设——演绎推理能力和系统——归纳推理能力。
4. 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学习:由主体与主体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产生能够相对持久保持的某种变化6. 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3)学生的学习具有系统性(4)学生的学习具有被动性7. 根据学习结果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态度学习和运动技能学习。
8. 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9. 感觉的特点可简单归纳为延续性、适应性、对比性和关联性,主要通过以下几种现象来体现。
延续性——感觉后效:又叫“余觉”,是刺激停止后,感觉还能够短暂停留的现象。
适应性——感觉适应:刺激不变,感受性逐渐降低的现象。
对比性——感觉对比: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通常是同一性质的刺激物)的作用下,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
关联性——联觉:由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
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第八章
2 工具 又叫量具,用以揭示对象数量特征。测量 工具有统一标准和量度,这些量度之间存在一定的 换算方法
3 法则 实施测量的要求和方法以保证测量结果的 客观公正
(二)测验的涵义 测验 对行为样组的标准化的测量
解释
- 测验测量的是人的行为,即一个人对测验题目所 进行的反应
- 测验所包含的只是全部可能题目的一个样本,因 此测验题目的取样必须有代表性,而且可以与以同 样方式抽取的样本互换并得到同样的分数
4 根据评价的主体分类 他人评价
学习者以外的个体或群体实施的评价。他人评 价可以为学习者了解自身提供更多、更客观的信息、 视角与思路
自我评价 学习者对自身活动状况实施的评价。自我评价
对确认自身优势与努力方向、形成自我意识与自我 效能感、激发与维持内在动机与学习行为具有重要 意义
第二节 有效测量的特征
个体参照评价 以个体过去状况为参照进行评价, 如某学生上学期期末考83分,这学期考88分,这种 提高程度可以作为评价的一个指标。它可用于形成 性评价,因为它能对教育活动策略的改进提供实际 反馈信息
绝对评价 又称标准参照评价或目标参照评价,即根据预
定的标准或目标,设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据此确定 与解释个体的成绩。如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规定的 “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标准”。这种成绩实质 上反映的是个体是否达标或合格
一、效度 (一)效度的涵义 效度(Validity) 即测量的有效性,指测量工具或 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可以称 为准度。效度是科学的测量工具所必须具备的最重 要的条件
(二)效度的种类 1 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 内部效度 指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明 确程度,即保证因变量的变化确由特定的自变量所 引起,而不是其他的外部变量引起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复习资料(1)
基本概念1.认知或认识(P2):是个体认识和了解世界的方式或方法,是个体通过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最终获取知识的过程。
2.认知发展(P7):是指个体认知功能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变化过程,与学习间存在密切联系,一定的认知发展水平是学习的前提,学习的认知发展目标之一是促进个体认知的发展。
3.生态系统理论(P16):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生态系统是指个体正在经历着的,或与个体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环境。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环境是“一组嵌套结构",发展中的个体嵌套于从直接环境(如家庭)到间接环境(如文化)等一系列相互影响的多重环境系统的中心.同时,人是不断成长的、积极主动的个体,环境的特性也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个体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过程也会受到其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不同环境系统、时间系统等因素的影响。
五个生态系统: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时序系统。
4.学习风格(P28):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5.消退(P38):是指在没有无条件刺激伴随下,多次单独呈现条件刺激,使得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的过程。
6.泛化(P38):条件反射建立后,条件刺激和类似刺激均会引发条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为泛化。
7.分化(P39):条件反射建立后,为避免有机体对所形成的条件反射产生泛化,需要通过辨别学习使其对某些刺激做出反应,而对其他刺激不做反应,这一过程就是分化。
8.频因律(P42):华生认为,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的次数越多,习惯形成得就会越快、越牢固.也就是说,练习在习惯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9.近因律(P42):当伴随一个刺激出现多种反应时,最近发生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被保留。
10.经典性条件作用(p37):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形成过程,即将中性刺激(铃声)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反应的无条件刺激(食物)多次结合,动物最终学会对中性刺激做出反应(分泌唾液)的过程。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复习资料.doc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复习资料.doc1.认知:人脑反映客观唞物的特性和联系,并祸示唞物对于人的意义与作川的心理活动。
具体而言,认知是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等所打过程。
一般说來,认知的过程包含丫感知觉、记忆、思维、语言和注意等心现活动。
2.认知中的信息加工特点:加工的能力有限、~模糊性、~主动性、~方式分为串行和并行加工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2-7、具体运7-11、形式运11-成年4.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有指导的惜况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学习:个体通过反复经验后在ft身行为或思维上发生:的相对持久的变化a6.学习的分类:内隐学习和外显;言语信息、智S技能、汄知策略、态度学习和运动技能学习;发现和接受学习;机械和意义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的学习。
7.感觉:对直接作川于感觉器官的'各观书物(眼、鼻)的个别展性(形色气溫)的反应。
感觉的特点:延续性-感觉后效、适应性-感觉适应、对比性-感觉对比、关联性-联觉。
8.知觉:对直接作川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幣体属性的反应。
知觉的特点:整体性、选抒性、现解性、恒常性。
9.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种类:无意注、有意注、有意后注意。
10.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分配和转移。
11.注意转移的影响因素:对原活动的注意集屮程度、注意新对象的吸引力、明确的信号提示、个体的祌经类型和自控能力、12.注意的意义:注意是掌握知识的必耍条件、注意影响学效果、注意是的重耍条件。
作用:有利于学生选择学活动的对象、有利于学氓学4活动的保持、有利丁?学生对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13.注意力的培养方法:A注意的外部表现及判断表现:适应性运动出现、无关动作停止、呼吸运动变化;判断:集屮性、疑惑、活跃、顿悟、厌倦、松散B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川A合理组织教学秩序,建立良好的学习准备B正确应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纟R织教学:A容新颖、中?富、难场适屮;方法灵活多样,富丁?启发学生思维;环境尽量避免分散儿索注意的因素C充分应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帮助学生明确学>』的自的和任务;培养学4兴趣,激发求知欲:科学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克服凼难的意志力,克服内外因索的干扰;D善于应HP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14.记忆:是一个对倍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捉取的倍息处理系统,三个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一编码;信息在记忆过程屮存储一存储;信息从记忆屮提取出米一提取。
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第一章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倾向于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解 释认知,即认知指对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提 取和应用等
认知 人以获得与应用知识、技能和策略为目的的 心理活动
解释 第一、认知是心理活动,表现为感知觉、记忆、思 维、想象、问题解决、创造等。这是一种动态的、 连续的且各种心理活动交织在一起的过程
可借詹姆斯(W.James)“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一词和华生(J.Watson)“行 为流(stream of behaviors)”一词表达为“认 知流(stream of cognition)”,说明上述各种活 动之间的不可分割性
技能是人的活动达到熟练化的表现,它由知识 转化而来,是知识的操作化和对象化。技能分为动 作技能和认知技能。本课程中的技能更多地指认知 技能
策略更多地指对心理活动的组织和谋划,但人 们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况下使用“策略”一词的涵 义可能有很大差别
当然,心理学中的认知包含的范围很广,如对 知识的认知、对社会和他人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 等等,显然本教材的“认知”主要指对知识的认知, 包括对那些作为技能和策略的基础的知识
(二)认知的特征 认知可以看作静态的状态或结构与动态的活动。
从静态方面讲,认知具有系统性、层次性、表征性 等特征
第二、人通过认知活动获得的是知识、技能和策略, 这些既是认知活动的目的,也是认知活动的内容
获得知识是认知活动的主要目的,也是人的心 理活动的主要结果
认知获得的可以是表象或概念,也可以是原理 或规则,还可以是思想或观念。认知可以对物,也 可以对人,还可以对事。认知可以是浅层次的,也 可以是深层次的
这些目的和要求主要由“儿童发展”和“小学 生认知与学习”等课程和教学得以实现
四年级数学认数总复习1
治疗肝性脑病的措施中,下列不属防治氨中毒的一项是A.低蛋白饮食B.使用左旋多巴C.口服抗生素D.服用乳果糖E.滴注乙酰谷酰胺 使用沙土灭接触网附近火灾时,有何规定? 类风湿关节炎预后不良的因素不包括A.男性B.女性C.受累关节大于20个D.类风湿因子持续高滴度阳性E.早发病 电动机是水利工程中常用的动力设备,它是将转变为机械能力的机器。 工程上把延伸率δ>5%的材料称为材料,δ<5%的材料称为材料。 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学者是ndsteinerE.北里 利用永久建筑物和设备是矿井建设的一项重要经验,在建井初期,一般可利用的久建筑物或设施有。A.永久井架B.办公楼C.职工食堂D.机修厂E.井下炸药库 低钾血症最早的表现是。A.口苦B.恶心、呕吐C.肌无力D.肠麻痹E.心电图出现T波降低、变宽、倒置等 以下各项,属于管理人员行为规范的是。A.认真执行医疗文书制度B.竭诚协助医生诊治C.加强医疗质量管理D.不违规签署医学证明文件E.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最常见的艾滋病指征性疾病是A.卡氏肺孢子虫肺炎B.肺结核C.念珠菌性食管炎D.卡波济肉瘤E.口腔白斑 产后72小时内血容量增加A.1%~5%B.5%~10%C.10%~15%D.15%~25%E.25%~30% 压缩机特性曲线的含义是什么? 阀门控制系统组成? 麻疹初期的皮疹特点是A.红色斑丘疹B.淡红色斑丘疹C.红色细小丘疹D.紫红色线状疹E.玫瑰色斑丘疹 社会保险具有补偿性应如何理解? 台秤又称托盘天平,通常其分度值(感量)为0.1-0.01g,适用于粗略称量。A.正确B.错误 井壁现浇混凝土施工时,应每隔至少预留一组试块。A.10~20mB.20~30mmC.30~50mmD.50~60mm 建设工程一切险的除外责任是。A.火灾和爆炸B.冰雹、地面下陷和下沉C.地震、海啸、雷电、飓风D.非外力引起的施工用机具、设备、机械装置失灵造成的本身的损失 对甲状腺肿瘤性质诊断正确率可达80%以上的检查方法是。A.B超B.CTC.核素扫描D.磁共振E.针吸涂片细胞学检查 女患,65岁,以"讲话口齿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反呛10天"为主诉来诊。既往曾2次患脑血管疾病,有高血压史。查体:神清,构音障碍,强哭(+),伸舌受限,无舌肌萎缩,四肢肌力3级,腱反射(++++),双侧Bahinski征(+)。诊断考虑为A.进行性延髓麻痹B.假性球麻痹C.急性炎症性多发性 神经病D.延髓空洞症E.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 《计划生育药具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简称《办法》)哪年开始施行? 重度CO中毒时,COHb浓度至少高于A.10%~20%B.20%~40%C.30%~40%D.50%以上E.60%以上 患者男性,26岁,因车祸造成面部外伤,耳、鼻出血。检查见面部两侧不对称,右侧下睑肿胀、淤血,右侧后牙早接触,并有脑脊液耳漏。X线显示右上颌骨骨折,骨折线横过鼻背、眶部,经颧骨上方达翼板。正确的诊断是()A.LeFortⅠ型骨折B.LeFortⅡ型骨折C.LeFortⅢ型骨折D.鼻骨骨折E. 下述哪项不符合Meyer-Overton法则()A.脂溶性相似的化合物具有相同的麻醉效能B.化合物的脂溶性越高,麻醉效能越强C.烃链长的化合物出现麻醉作用减弱甚至截止现象D.全麻作用直接与进入脂质膜的药物分子数无关E.受体激动剂通过作用在受体周围脂质产生麻醉协同作用 下列关于骨产道的说法正确的是A.骨盆由骶骨、耻骨、尾骨组成B.真骨盆两侧为髂骨翼,后面为第5腰椎C.骨盆下口平面是指由骶尾关节、两侧的坐骨棘、耻骨联合下缘围绕的骨盆腔最低平面D.骨盆上口平面为骶岬上缘,髂耻线与耻骨联合上缘E.中骨盆平面横径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骨结节间径 反刍动物瘤胃积食的主要临诊特征是A.瘤胃蠕动音消失B.瘤胃蠕动音增强C.瘤胃蠕动音减少D.触诊瘤胃松软E.触诊瘤胃紧张而有弹性 在传染科工作的道德要求中哪条是正确的A.热爱本职工作具有无私奉献精神B.争分夺秒竭尽全力抢救病人C.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D.防止交叉感染E.以上都是 重型肝炎肝性脑病患者口服乳果糖是为了A.预防消化道出血B.防止腹泻C.预防肠道真菌感染D.加速黄疸消退E.降低肠道pH值,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氨的形成和吸收 患者,女性,30岁。腹部外伤2小时,疑有内脏损伤,护理措施不包括()A.禁食B.严密观察病情变化C.吗啡止痛D.做好术前准备E.静脉输液 常见的误诊、漏诊的原因包括下面哪几种()A.病史资料不完整、不确切B.观察不细致或检验结果误差C.先人为主、主观臆断D.医学知识不足、缺乏临床经验E.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同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作者B投给某出版社一部书稿。该社编辑A在审稿中发现,书稿中对某些少数民族沿用了旧时一些蔑称,还有丑化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于是,就建议B对这些文字和内容进行修改。但是B不以为然,认为自己这样写是有史料根据的,故不愿意修改。为打消A的顾虑,B还立下 示:如该书违法,一切与编辑和出版社无关,作者愿意按照“文责自负”的原则承担所有法律责任,出版社的复审者和终审者看到与书稿一起送审的B的字据,也都同意接受出版。于是A对书稿作了体例格式方面的处理后,便放心大胆地发稿了。然而,该书出版没多久,就被出版行政部门责令禁售。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专业遵循的一个基本理念,它指的是。A.帮助人也帮助自己B.帮助别人使自己得到成长C.帮助别人使他能自助D.帮助别人让他再去帮助其他人 计算内力的一般方法是。A、静力分析B、节点法C、截面法D、综合几何、物理和静力学三方面 慢性肾盂肾炎治疗应用哪种方法A.联合应用抗生素并去除易感因素B.对症治疗无需用药抗菌C.给予一种抗菌药物D.按急性肾盂肾炎治疗E.一旦出现症状无需用药抗菌 1918年冬,在大学组织马尔克斯研究会。邀请几位教授参加,“它的对内活动是研究马克思学说,对外则是举办一些演讲会”。A.张申府B.陈独秀C.李大钊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认知与学习的关系知识点(一)认知的概念(二)认知的过程 感知觉 一.认知的内涵 记忆思维 语言(三)人类认知中的信息加工特点(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二.认知发展 (二) 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 (三)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 (一)概念 (二)类型 意识水平 学习结果 知识来源 理解程度 知识内容 (三)特点 间接性 三 学习 目的性 系统性 被动性 (四)理论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社会认知四 学习与认知关系 学习需要认知活动参与学习促进认知的发展注意依据一、二、认知的发展2、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人类的认知在本质上具有社会文化的特征认知发展源于历史文化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学习能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从较低层次向级较高层次发展。
3、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个人的学习活动会促进认知水平的发展把人类认知活动与电脑的工作进行类比,强调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的重要性。
三、学习(一)概念:个体通过反复经验后在自身行为或思维上发生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类型内隐学习:学习者不需要付出努力,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经验,但又不立即显示,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出变化。
意识水平外显学习:学习者要付出意志去努力,有目的的学习。
语音信息学习:学习者用语言所表达出来的知识。
智慧技能学习:用概念和规则办理外界事物的能力。
认知策略学习:学习者用以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等过程的内在组织技能。
学习结果态度学习:学习者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它是一种内部状态。
运动技能学习:学习者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依据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
机械学习: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之间无实质性联系的学习。
理解程度意义学习;学习者把新学习的知识经验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起联系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
技能的学习:学习者通过学习或练习,建立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6#《小学生认知与学习》作业1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在小学阶段数学领域,学生的思维呈现出的待点是(A )。
A.从具体形彖思维逐步向抽彖逻辑思维过渡
B.小学生数学思维难以形成自然结构
C.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呈现多维度特征
D.小学生数学思维成熟,没有缺陷
2.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A )。
A.迁移
B.动机
C.策略
D.技巧
3.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C )。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负迁移
D.纵向迁移
4.李红学了英语语法后,加深了对以前学过的屮文语法的理解,这种现象属于(D )。
A.负向迁移
B.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5.小明将数学课堂上教师演示的解题方法运用到解决数学作业中的习题中去,从迁移的范围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属于(B )。
A.远迁移
B.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6.化学屮锂、钠、钾等各种金属元素概念学习Z间的相互影响称为()。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同化迁移
D.顺应迁移
7.学习策略能够迁移到类似或者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这种迁移属于()。
A.具体迁移
B.特殊迁移
C. 一般迁移
D.水平迁移
8.先掌握了苹果、香蕉的概念,再來掌握水果的概念,这属于()。
A.垂直迁移
B.负迁移
C. 一般迁移
D.远迁移
9.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eye”和“ball”后学习“eyeball”就比较容易,这种现
象属于()。
A. 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负迁移
二、填空题
1、认知方式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ill 来的持久-贯的特有风格。
2、中小学生记忆发展特点:迟迅、保捶、回忆(重现与再认)。
三、简答题
1、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思力的培养就是发散和聚合、横向和纵向、正向和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主要有:1,用智力激励法、强制联想法等方法培养发散思维能力;2,用创造性停顿、使用激励手段、随机输入、六顶思考帽等方法进行横向思维能力的训练;3,用结构逆向思维、功能逆向思维、状态逆向思维、因果逆向思维等法进行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高质量的学握,也离不开创造性动机的激发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只有同吋从这些方面入手,才能真正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2、学习自控包扌舌几个方面,各自的措施有哪些?
答:学习白控包括:学习时间白控、学习效果白控、学习态度白控和学习方法白控。
学习吋I'可自控的措施:合理安排吋间,增强自控能力;严格规定完成期限;了解学习的黄金时段;确立规律的学习时段。
学习效果自控的措施:培养考试的自我监控能力;做好学习活动后的自我监控;建立作业错误改正集;自我奖励学习成功;做好自我评价。
学习态度自控的措施: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形成正确的认识;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好学;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正确看待成绩;迎难而上,提高学习的意志力;
学习方法自控措施: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检查学习方法的有效性;有意识地引导自己以教师为主导的外部反馈转化为自己的内部反馈;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会与家长、老师、同学沟通。
3、教师和学生如何培养良好学习态度?
教师培养方面:加强学习的冃的性教育,改变学生消极学习态度;丰富教学内容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唤醒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保持中小学生学习的良好情绪,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度与师生关系,做好表率;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加强与家长沟通。
学生培养方面:建立可达成的学习目标,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加强学习与实践,培养学习意志品质;认真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懂得虚心求教。
4、如何提升观察力?
⑴懂得恰当的观察顺序。
观察的时候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可采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或“从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有条理的进行观察。
⑵掌握常用的观察技巧。
要明确观察的目的;要学会制定观察计划;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储备;在观察中要客观准确地记录观察内容;要善于总结;注意灵活性。
⑶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要养成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要充分调动积极的情绪配合观察;要有坚定的意志力。
5、小学生记忆发展影响因素
①记忆材料的数量与性质,识记所需时间,往往随材料的数量增加而增加,增加的时间量要比材料数量大得多。
②情绪状态,记忆结果不仅受客观材料的影响,也受识记时情绪状态的影响。
在自然状态下,对情绪词的记忆优于对中性词的记忆。
③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起学生的学习行为、维持已产生的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④记忆的策略、方法,复述策略的掌握对小学生记忆成绩的影响;精加工策略的掌握对中学生记忆成绩的影响。
⑤记忆的目的和任务,记忆的目的对记忆效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有明确的记忆冃的和任务,加强了我们对所记内容理解的深度和熟悉的程度。
四、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A:学习英语语法对以后学习英语帮助很大。
学生B:平面儿何学得好,后来学习立体儿何就简单了,知识Z间有很大联系。
学生A:不光知识这样,弹琴也是,会弹电子琴,学钢琴也快。
学生B:可有时候也不一样,会骑自行车反而彫响骑三轮车。
学生A:有意思,学习很奇妙。
问题:
⑴请分析材料中两位同学谈话用到的学习原理。
(2)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一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
参考:
(1)这两位同学所谈论的学习原理是学习迁移的有关理论。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根据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就是使两种学习之间相互促进。
例如,学习语法后对学习英语帮助很大:学习平面几何后对立体几何有帮助;会弹电子琴就比较好学钢琴。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也就是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
例如:学习骑自行车后影响骑三轮车。
(2)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儿方面考虑:
①精选教材
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就必须精选。
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
而每一门学科中的基本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能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迁移价值较大。
大量的实验都表明,在教授概念、原理等基本知识的同时,配合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事例,并阐明概念、原理的适用条件,则有助于迁移的产生。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否则迁移效果小,甚至阻碍迁移的产生。
为此,既要防止教材中各要素Z间的相互割裂、支离破碎,又要防止相互干扰或机械重复。
网络化是一体化的引申,指教材各要素之间上下左右、纵横交叉联系要沟通, 要突出各种基本经验的联结点、联结线,这既有助于了解原有学习中存在的断裂带及断裂点, 也有助于预测以后学习的发展带、发展点,为迁移的产生提供直接的支撑。
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无论是宏观的整体教学规划还是微观的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 都应体现迁移规律。
先教什么、学什么,后教什么、学什么,处理好这种教学与学习的先后次序是非常必要的。
在宏观上,教学中应将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作为教学的主干结构,并依此进行教学。
在微观上,应注重学习冃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或有意识地沟通具有相似性的学习。
简言Z,在教学过程屮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努力体现迁移规律。
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意味着仅教给学生组织良好的信息还是不够的,还必须使学生了解在什么条件下迁移所学的内容、迁移的有效性如何,等等。
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及元认知策略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许多研究证明,学习策略及元认知策略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同时它们又能够提髙学习者的迁移意识性。
结合实际学科的教学来教授有关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这不仅可以促进对所学内容的常握,而且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了迁移的意识性,从根本上促进迁移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