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挑战 与新课改同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应对挑战与新课改同行
先后经历了新课改培训,通过专家、学者以及试验区老师的对新课改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和解读,结合我对新科教材教学一年多的实践。
我对新课改的认识由朦胧逐渐到明朗,由片面逐渐到全面,由表浅逐渐到深刻,由怀疑逐渐到深信。
我深切的感受到这一轮高中政治新课改绝不是流于形式,更不是走过场,它将是高中基础教育一场深刻的革命。
它对我国基础教育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震撼将是极其巨大而深远的,甚至是摧枯拉朽的。
我们高中政治教师作为新一轮课改直接实施的主体之一,必须毫不犹豫的冲锋在课改的最前沿,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洗礼,否则将会被顺应时代的改革大潮淘汰。
为了巩固和拓展我们政治课的生存空间、为了祖国更加灿烂的明天、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顺应形势,提高认识,与课改同行。
下面我谈谈自己对新课改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一、必须转变教学理念
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是新课改的前提。
“观念一变天地宽”。
如果高中思想政治课,不顺应时代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仍然抱残守缺、墨守成规,就会丧失其独特的功能和地位,就会失去其生命力。
以往的教学片面强调基本观点讲解,注重基本观点的完整性、系统性、全面性,注重理论的逻辑性,而忽视了教学对象学生生活实际和成长特点。
新课程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人生活题材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的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编写教材、组织教学。
把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有机的统一起来。
以往的教学让学生感到遥不可及,虚无缥缈,新课改发轫于生活,回归于生活,让学生感到信手拈来,触手可及。
以往的教学老师是主体,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不注重对象的感受,学生缺乏对知识的体验、参与、理解、认同,只是被动的接受,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的发表自己的见解等。
新课程下老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旧课程下老师是唱独角戏的演员,学生是观众。
以往的教学教材是根本;高考考点是复习重点,现在课标是根本,准确理解课标比理解教材更重要,教材只是实现课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往的教学过分注重知识,不注重过程,新课程背景下注重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比知识更重要。
二、必须转变教学策略
要渗透新的教学理念,必须转变教学策略,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要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
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而不是以往教学中让学生被动的、甚至是强行接受老师的观点。
在新的课程背景下,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合作、对话和和谐的关系。
除了常见的讲
授教学策略外,还要更多的采用探究性的教学策略和合作性的教学策略等。
探究性教学策略的基本思路是:创设生活情景——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学生学习教材和相关材料——合作探究解释——
总结评价。
还要坚持把讲授教学策略和探究性教学策略有机结合起来。
三、必须转变教学手段
实现教学策略离不开灵活多变的教学辅助手段。
新课程背景下的“情景导入——情景分析——情景回归,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生活”仅靠以往教学中老师的一张嘴、几根粉笔是难以创设生活情景,进而解决问题的。
这就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作为技术支撑。
比如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创设隋境。
这就需要开发课程资源,如文字音像资源、实践活动资源(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教育基地等)、信息化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资源)为我所用,进一步创设情境、模拟生活、活化教材、激发兴趣。
因此,作为新课程背景下政治老师不仅要成为理论知识的掌握者、传授者、引导着,还要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掌握者,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四、必须转变教学评价
科学的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更是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
如果教学评价方式仍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老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新课改最终必然流于形式,逃不出应试教育的框框。
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知识的情况给予评价,更
要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
如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持续学习的能力等,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
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客观、全面。
在新课程背景下,老师一定要转变“分是学生命根。
考试是老师的法宝”的传统评价方式。
新课程背景下评价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旧课程下老师讲的深、把教材挖的细、成绩好,就是一个好老师,而在新课程下这样的老师恰恰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
因此,在新课程条件卞对老师的评价标准必然会发生变化。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是大势所趋,符合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无论年轻教师还是资深老教师,面对新理念、新模式、新策略、新手段、新评价的教学改革,大家都处在新的起跑线上,谁也不能心存侥幸、谁也无法逃避。
“变则通,通则久”,我们只能积极应对,发扬“亮剑”精神,迎接挑战;我们只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不断前进,我们的民族才能复兴。
我们深信,若干年后,当课改的凯歌高奏,当一批批创新型人才竟相涌流的时候。
我们这些当年参与改革的勇士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