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生化 [课件]
合集下载
肝胆生物化学-精品课件

42
第四节 胆色素的代谢与黄疸
43
一 胆色素
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 色素、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 物酶,约70%来自衰老红细 胞中血红蛋白的分解。
胆色素(bile pigment)是体内铁卟啉化 合物的主要分解代谢产物,包括胆红素、 胆绿素、胆素原和胆素等。
44
二 胆红素
亲脂疏水,对大脑具有毒性作用 一)胆红素的生成
25
3)谷胱甘肽结合反应
谷胱甘肽S转移酶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
环氧萘
谷胱甘肽
S-二氢萘醇谷胱甘肽
26
4)甘氨酸结合反应 胆酸 + 甘氨酸
5)甲基化反应
甘氨胆酸
甲基的供体:S - 腺苷甲硫氨酸(SAM)
6)酰基化反应
27
为什么又被称为致毒系统?
直接致癌物 间接致癌物
存在于微粒体内(滑面内质网)
催化的基本反应
RH+O2+NADPH+H+ ROH+NADP++H2O
18
基本特点 能直接激活氧分子,其中一个氧原子加
入底物分子中,另一氧原子被还原为水,故 又 称 为 混 合 功 能 氧 化 酶 ( Mixed Function oxidase,MFO)。
19
2)线粒体单胺氧化酶系 单胺氧化酶( monoamine oxidase, MAO)
化醛类生成酸。
21
2 还原反应
硝基还原酶类 (nitroreductase) 偶氮还原酶类 (azoreductase) 还原产物:相应胺类
3 水解反应
多种水解酶类
22
4 结合反应
结合对象:凡含有羟基、羧基或氨基的药物、 毒物或激素均可发生结合反应
第四节 胆色素的代谢与黄疸
43
一 胆色素
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 色素、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 物酶,约70%来自衰老红细 胞中血红蛋白的分解。
胆色素(bile pigment)是体内铁卟啉化 合物的主要分解代谢产物,包括胆红素、 胆绿素、胆素原和胆素等。
44
二 胆红素
亲脂疏水,对大脑具有毒性作用 一)胆红素的生成
25
3)谷胱甘肽结合反应
谷胱甘肽S转移酶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
环氧萘
谷胱甘肽
S-二氢萘醇谷胱甘肽
26
4)甘氨酸结合反应 胆酸 + 甘氨酸
5)甲基化反应
甘氨胆酸
甲基的供体:S - 腺苷甲硫氨酸(SAM)
6)酰基化反应
27
为什么又被称为致毒系统?
直接致癌物 间接致癌物
存在于微粒体内(滑面内质网)
催化的基本反应
RH+O2+NADPH+H+ ROH+NADP++H2O
18
基本特点 能直接激活氧分子,其中一个氧原子加
入底物分子中,另一氧原子被还原为水,故 又 称 为 混 合 功 能 氧 化 酶 ( Mixed Function oxidase,MFO)。
19
2)线粒体单胺氧化酶系 单胺氧化酶( monoamine oxidase, MAO)
化醛类生成酸。
21
2 还原反应
硝基还原酶类 (nitroreductase) 偶氮还原酶类 (azoreductase) 还原产物:相应胺类
3 水解反应
多种水解酶类
22
4 结合反应
结合对象:凡含有羟基、羧基或氨基的药物、 毒物或激素均可发生结合反应
【医学ppt课件】第十四章 肝胆生化

2020/6/28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只有当胆道阻塞,毛细胆管因压力过高而 破裂时,它才可能逆流入血,在血、尿中 出现。当胆道完全阻塞时,肝胆红素入肠 受阻,不能生成胆素原和胆素,故粪便呈 灰白色。三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血清总胆红 素浓度增高,临床上分别称为溶血性黄疽、 阻塞性黄疽和肝细胞性黄疽。
五、肝脏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激素在调节人体生理和代谢功能方面
起着重要作用。激素的灭活在肝中进
行,这对于激素作用时间的长短及强
度具有调控作用。
2020/6/28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六、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生物转化作用分为两相,氧化、还原和 水解反应亦称为第一相反应,结合反应 称为第二相反应。肝细胞的微粒体、线 粒体及胞液中含有参与生物转化的不同 氧化酶系,催化不同类型的氧化反应。
2020/6/28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血液中的非蛋白含氮物质中所含氮量的总 称为非蛋白氮(NPN)。它们主要是蛋白质 和核酸代谢的最终产物,经血液由肾脏排 出体外。非蛋白氮在血液中的含量变化, 可反映机体蛋白质、核酸的代谢情况及肾 脏的排泄功能。血液尿素氮(BUN)约占 NPN的1/2,在临床上常作为判断肾脏排 泄功能的指标。
2020/6/28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3. 脂蛋白是脂类的运输形式,极低密度 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只在肝中合成。 4.肝脏是合成胆固醇的重要场所,约占 体内合成总量的3/4。
2020/6/28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三、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肝脏内蛋白质代谢极为活跃,包括合成代
【医学ppt课件】肝胆生化

CO
8
19 CH3
9
OH
10 7
HN
16
HOOC
1
6
2
OH
亲水侧
5 4
3
甘氨胆酸的构象式
OH
2.抑制胆固醇在胆汁中析出沉淀
若腹泻/回肠切除影响胆汁酸的重吸收, 影响脂类消化,并使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偏高, 易形成胆结石。
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
• 定义:胆汁中有色化合物的总称。 • 内容: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胆素 • 来源:铁卟啉化合物 血红蛋白(Hb)、
O
硫酸转移酶 + PAPS
HO
O
H O 3S O
+ PAP
(2)乙酰基结合反应
N H2
乙酰转移酶
+ CH3CO~SCoA
S O2N H2
NHC O CH3
+ HS—CoA
S O2N H2
对氨基苯磺酰胺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
(3)甲基结合反应
三、生物转化的特点
(一)反应的连续性和多样性 (二)解毒致毒两重性
葡萄糖醛酸
+ UDPGA
+ UDP
转移酶
苯酚
苯-β-葡萄糖醛酸
UDPGA:尿苷二磷酸-α-葡萄糖醛酸
COOH
葡萄糖醛酸
+ UDPGA
转移酶
O C-- G A
+ UDP
苯甲酸
苯甲酰-β-葡萄糖醛酸
UDPGA:尿苷二磷酸-α-葡萄糖醛酸
2、其他物质的结合反应
(1)硫酸结合反应 3’-磷酸酰苷-5’磷酸硫酸
VitD的活化(-OH):1,25-(OH)2D3
②参与辅酶的组成
8
19 CH3
9
OH
10 7
HN
16
HOOC
1
6
2
OH
亲水侧
5 4
3
甘氨胆酸的构象式
OH
2.抑制胆固醇在胆汁中析出沉淀
若腹泻/回肠切除影响胆汁酸的重吸收, 影响脂类消化,并使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偏高, 易形成胆结石。
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
• 定义:胆汁中有色化合物的总称。 • 内容: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胆素 • 来源:铁卟啉化合物 血红蛋白(Hb)、
O
硫酸转移酶 + PAPS
HO
O
H O 3S O
+ PAP
(2)乙酰基结合反应
N H2
乙酰转移酶
+ CH3CO~SCoA
S O2N H2
NHC O CH3
+ HS—CoA
S O2N H2
对氨基苯磺酰胺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
(3)甲基结合反应
三、生物转化的特点
(一)反应的连续性和多样性 (二)解毒致毒两重性
葡萄糖醛酸
+ UDPGA
+ UDP
转移酶
苯酚
苯-β-葡萄糖醛酸
UDPGA:尿苷二磷酸-α-葡萄糖醛酸
COOH
葡萄糖醛酸
+ UDPGA
转移酶
O C-- G A
+ UDP
苯甲酸
苯甲酰-β-葡萄糖醛酸
UDPGA:尿苷二磷酸-α-葡萄糖醛酸
2、其他物质的结合反应
(1)硫酸结合反应 3’-磷酸酰苷-5’磷酸硫酸
VitD的活化(-OH):1,25-(OH)2D3
②参与辅酶的组成
医学肝胆生化PPT课件

清蛋白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合成场所
只在肝内合成 只在肝内合成 只在肝内合成
主要生理功能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与凝血有关 与凝血有关
1、2球蛋白 主要在肝内合成
球蛋白
大部分在肝内合成
参与形成脂蛋白 参与形成脂蛋白
-球蛋白 只能在肝外、浆细胞内合成 包括多种免疫球蛋白
14
正常人:血浆中
清蛋白量(A) 球蛋白量(G)
4. 肝细胞内有丰富的亚微结构
(丰富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4
两条输出通路
肝静脉
体循环
经肾随尿排出 水溶性代谢废物
获取由肺运来
的氧和其他组
织运来的代谢
肝动脉
物
双重血液供应
经胆管到肠道 门静脉
将脂溶性的代谢废 物随粪便排出体外
获取消化道吸收 而来的营养物
肝脏化学组成的特点
31
生物转化的意义
① 对体内的非营养物质进行转化,使其灭 活 (inactivate);② 更为重要的是可使这些物 质的溶解度增加,易于排出体外。
※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解毒作用
苯丙芘
二、生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
第一相反应:
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排出体外
第二相反应:
结合反应 极性更强的物质结合
排出体外
A/G比值:
35--55g/L 20--30g/L 1.5--2.5
15
严重肝病、慢肝、肝硬化患者:
清蛋白合成↓↓( < 25g/L以下 )
-球蛋白合成↑↑
A/G<1
(A/G比值倒置)
临床意义: A/G比值测定: 帮助诊断慢肝、肝硬化
16
合成场所
只在肝内合成 只在肝内合成 只在肝内合成
主要生理功能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与凝血有关 与凝血有关
1、2球蛋白 主要在肝内合成
球蛋白
大部分在肝内合成
参与形成脂蛋白 参与形成脂蛋白
-球蛋白 只能在肝外、浆细胞内合成 包括多种免疫球蛋白
14
正常人:血浆中
清蛋白量(A) 球蛋白量(G)
4. 肝细胞内有丰富的亚微结构
(丰富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4
两条输出通路
肝静脉
体循环
经肾随尿排出 水溶性代谢废物
获取由肺运来
的氧和其他组
织运来的代谢
肝动脉
物
双重血液供应
经胆管到肠道 门静脉
将脂溶性的代谢废 物随粪便排出体外
获取消化道吸收 而来的营养物
肝脏化学组成的特点
31
生物转化的意义
① 对体内的非营养物质进行转化,使其灭 活 (inactivate);② 更为重要的是可使这些物 质的溶解度增加,易于排出体外。
※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解毒作用
苯丙芘
二、生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
第一相反应:
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排出体外
第二相反应:
结合反应 极性更强的物质结合
排出体外
A/G比值:
35--55g/L 20--30g/L 1.5--2.5
15
严重肝病、慢肝、肝硬化患者:
清蛋白合成↓↓( < 25g/L以下 )
-球蛋白合成↑↑
A/G<1
(A/G比值倒置)
临床意义: A/G比值测定: 帮助诊断慢肝、肝硬化
16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ppt

临床意义
升高
Ø 肝硬化,阳性率在80%以上 Ø 爆发性重症肝炎、急性肝炎伴随肝坏死时 Ø 严重脂肪肝患者 Ø 甲亢、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充血性心衰等 47
二、蛋白质合成功能
Ø 总蛋白(TP) Ø 白蛋白(ALB) Ø 前白蛋白(PA) Ø 凝血酶原(PT) Ø 胆碱酯酶(ChE)
48
三、血清胆汁酸(TBA)
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腔后,通过重吸收经门静 脉又回到肝,在肝内转变为结合型胆汁酸,经 胆道再次排入肠腔的过程。
意义:使有限的胆汁酸能最大限度的反复利用,促进
脂类物质消化吸收。
18
胆红素代谢
胆红素是胆汁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正常成年人胆 红素约80%来源于衰老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血红素, 约20%来源于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的分解。肝脏是 胆红素代谢的主要器官,经肝脏处理的胆红素称结 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未经肝脏处理的胆红素 称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人血液中主要是 未结合胆红素,胆汁中主要是结合胆红素。
39
2、乳酸脱氢酶(LD)
LD有五种同工酶,LD1,LD2,LD3, LD4和LD5。肝脏以LD5为主,其次是LD4。 肝病时血清中LD虽然升高,但敏感度远不 及转氨酶。许多肝外疾病如心肌梗死、肺梗 死、溶血时也会升高。故LD的监测对肝病 的诊断缺乏特异性。
40
3、谷氨酸脱氢酶(GD)
GD是线粒体酶,集中分布在肝小叶的中 央区域。在不侵犯线粒体的肝细胞损伤时, GD正常,当肝细胞坏死时,线粒体受损而 释放出大量GD,血清中该酶活性显著升高。 所以GD正常不能排除肝细胞的轻度损害, 而GD异常提示肝细胞坏死。
Ø急慢性肝病 Ø胆汁酸淤积 §3.肠道疾病时胆汁酸代谢异常 降低 § 4.胆汁酸代谢与高脂血症
《生物化学》教学课件-第十九章 肝胆生化

2.肝脏是氨基酸分解的主要场所 1) 约80%的氨基酸在肝内经联合脱氨基作用而分解 2) 约85%的NH3在肝内合成尿素,以解除NH3毒 3) 肠菌腐败产生的胺类,主要在肝内代谢转化
四、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⒈ 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分泌胆汁(含胆盐)
⒉ 肝脏能储存多种脂溶性维生素 Vit.A、D、E、K和 Vit.B12
⒈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器官 (1)肝内蛋白合成量大 (2)肝内蛋白更新快 (3)肝内可以合成多种血浆蛋白
清蛋白(A)、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只在肝内合成; 1、2-球蛋白——主要在肝内合成; -球蛋白——较大部分在肝内合成
• 正常人:血浆 清蛋白量(A) 球蛋白量(G) A/G比值
35--55g/L 20--30g/L 1.5--2.5
第十九章 肝胆生化
(hepatobiliary biochemistry)
本章主要内容
肝脏结构与化学组成特点 肝脏在代谢中的作用 胆汁酸代谢 胆色素代谢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肝功能检查的意义
第一节 肝脏结构与化学组成特点
肝脏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
(1)具有两条入肝的血管:肝动脉和门静脉; (2)具有两条输出道路:肝静脉和胆道系统; (3)肝内有丰富肝血窦; (4)肝细胞内含有丰富细胞器。
• 临床用一种光学仪器测 新生儿黄疸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要慎用有机阴离子药物 • 用蓝光照射分解未结合胆红素
(三)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的代谢
•摄取: 肝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蛋白
•结合: 胆红素 + Y蛋白(Z蛋白)
滑面内质网
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AT) UDPGA
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双、单) (结合胆红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ppt课件

第一节
肝脏的结构特点
概
述
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
肝脏疾病的代谢紊乱
肝功能试验的分类
下腔静脉
左肝静脉
肝门静脉
肝动脉
总胆管 胆囊
一、肝脏结构
(一 )解剖学特点
腹主动脉的分技肝动脉 双重血液供应 门静脉 肝静脉 双重输出管道 胆道系统 营养
代谢降解物
氧
下腔静脉
脂溶性物质及其代谢产物
体外
(二)肝细胞的亚细胞结构特点
根据肉眼可否见到黄染现象分为: ---显性黄疸和隐性黄疸。 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 ---溶血性、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 ---肝前性、肝性和肝后性黄疸。 根据血中升高的胆红素的类型分为: ---高未结合胆红素性黄疸及高结合胆红素性黄疸。
26
3)黄疸的成因与发生机制
胆红素形成过多 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 胆红素在肝外的排泄障碍
18
2)转化
部位:滑面内网质
反应:结合反应(主要结合物为UDPGA) 酶: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糖醛酸胆红素、硫酸胆红素,统称为结合胆红素。 产物:主要为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另有少量单葡萄
目的:既有利于胆红素随胆汁排泄,又限制其通过生
物膜而起到解毒作用。
19
3)排泄
结合胆红素通过毛细胆管膜上的主动转 运载体,从肝细胞毛细胆管排泄入胆汁 中,再随胆汁排入肠道。 转运形式:逆浓度梯度的能量依赖的主 动转运过程。
30
代谢特点
血中两种胆红素含量都增高。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
红素占总胆红素的35%以上。 结合胆红素可由肾小球滤过,尿中出现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在肝内生成减少,粪便颜色变浅。 尿中胆素原含量变化不定。一方面是从肠吸收的胆素原 不能有效地随胆汁排出,使血中胆素原增加,尿中胆 素原增加;另一方面是肝实质性损伤及炎症、肿胀等 造成肝、胆管阻塞,结合胆红素不能排入肠道,尿中 胆素原减少。 ------高未结合和结合胆红素血症
《肝胆生化》课件

3 限制酒精和烟草
减少酒精和烟草的摄入, 对肝脏和胆囊有益。
结论和要点
肝脏和胆囊的重要性
了解肝脏和胆囊在人体中 的功能和作用。
肝胆生化的学习
学习肝胆生化有助于更好 地保护肝脏和胆囊。
健康习惯
通过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 式,保护肝脏和胆囊的健 康。
解毒作用
肝脏负责清除血液中的有毒物质,保护身体 健康。
胆汁分泌
肝脏制造和释放胆汁,帮助消化和吸收脂类 食物。
合成代谢
肝脏合成和储存多种重要的生物化学物质, 如蛋白质、脂肪和糖类。
免疫调节
肝脏参与免疫反应,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胆囊的功能和结构
1 胆汁储存
胆囊是胆汁的临时储存器,使其能够随时被释放以帮助消化食物。
2 浓缩胆汁
胆囊将胆汁浓缩,使其含有更高浓度的胆盐和其他消化酶。
3 胆固醇代谢
胆囊帮助控制和调节胆固醇的代谢,并排泄多余的胆固醇。来自胆汁的合成和排泄1
胆汁的合成
胆汁由肝脏合成,包括胆盐、胆固醇、溶解物质和其他有机物质。
2
胆汁的储存
合成好的胆汁被肝细胞分泌到胆汁小管,进而经过胆管,最后储存在胆囊中。
3
胆汁的排泄
胆囊收到消化食物信号后,胆汁通过胆囊管进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食物和吸收 脂类。
肝脏疾病和胆囊疾病
肝脏疾病
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肝脏疾病严重影响健康。
胆囊疾病
胆结石、胆囊炎等胆囊疾病会导致剧痛和不适。
如何保护肝脏和胆囊
1 健康饮食
饮食均衡,减少油腻和 煎炸食物的摄入。
2 适度运动
坚持适度的运动,增强 体质和代谢功能。
《肝胆生化》PPT课件
本课件将带你了解《肝胆生化》这一重要的主题,包括肝脏和胆囊的功能、 结构,胆汁的合成和排泄,以及肝脏和胆囊的相关疾病和保护方法。
肝胆生化与肝脏疾病[精品ppt课件]
![肝胆生化与肝脏疾病[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57f45427d3240c8447ef56.png)
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 肝胆系统疾患时:
(1)可伴有维生素的吸收障碍。 (2)严重肝病时,维生素B1的磷酸化 作用受影响,从而引起有关代谢的 紊乱。 (3)维生素K及A的吸收、储存与代 谢障碍而表现出血倾向、夜盲症, 甚至发生肝性佝偻病[VitD羟化不足]。
肝脏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 激素的灭活(inactivation):
肝脏的血浆脂质
包括甘油三酯(TG)、磷脂 (PL)、胆固醇(Ch)和游离脂肪酸 (FFA)。胆固醇有游离胆固醇(FC) 和胆固醇酯(CE),常称血浆胆固醇 为总胆固醇(TC)。每种脂类的组成 均很复杂。。血浆中的磷脂主要是磷 脂酰胆碱(卵磷脂)占67%,溶血磷 脂占7%,神经磷脂占21%,乙醇胺磷 脂占4%。每种磷脂的脂酸均不相同。
许多激素在发挥其调节作用后,主要在肝 脏内被分解转化,从而降低或失去其活 性。
• 肝病时,体内雌激素、醛固酮、抗利 尿激素等水平升高,则可出现男性乳 房发育、肝掌、蜘蛛痣及水钠潴溜等 现象。
蜘蛛痣
•蜘蛛痣在慢性肝炎和肝硬 化的病人中,常发现脸部、 颈部、手部有一种形态很 象蜘蛛网样的病,痣的中 心是一个小红点,周围放 射出许多细小的红丝,整 个直径约0.2-2厘米。 •如果用细的尖硬物去压迫 痣的中心,可以使整个蜘 蛛痣全部消失。
凝血功能
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由肝脏制造, 肝脏在人体凝血和抗凝两个系统的动态平 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肝脏是人体多 种凝血因子制造的主要场所,人体内12种 凝血因子,其中最重要的纤维蛋白原、凝 血酶原,凝血因子II、VII、IX、X都是在 肝脏内合成的。肝功破坏的严重程度常与 凝血障碍的程度相平行,临床上常见有些 肝硬化患者因肝功衰竭而致出血甚至死亡。
4. Formation of many important chemical compounds (lipids, amino acids, Nt, etc.) from carbohydrate intermedi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