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间的关系、限制与概括

合集下载

第四节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第四节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战争就是战争,战争就是残酷无情的。 战争就是战争,战争就是残酷无情的。 宗教是麻痹人民的鸦片。 宗教是麻痹人民的鸦片。 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规律的科学。 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规律的科学。 比小国领土大、人口多的国家就称为大国; 比小国领土大、人口多的国家就称为大国; 比大国领土小、人口少的国家就称为小国。 比大国领土小、人口少的国家就称为小国。 商品不是供生产者本人消费的劳动产品。 商品不是供生产者本人消费的劳动产品。
二、概念的限制
1.定义:亦称概念外延的缩小法,是通过增 加概念内涵以缩小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 2.根据: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3.思维路径:是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 也有方向性,是从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过渡 到外延较小的概念。 4.语言方法:增加附加语或限制词,如在 名词前加定语,动词、形容词前加状语。 例如:
课堂小结
反变关系是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 逻辑依据。 逻辑依据。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内涵以 缩小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 缩小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而概括 则相反。 则相反。限制常见的逻辑错误有缺少限 多余限制、限制不当等; 制、多余限制、限制不当等;概括常见 缺少概括、概括不当。 的逻辑错误有 缺少概括、概括不当。
划分
3.划分与分解不同: 划分与分解不同: 划分与分解不同 ①划分是根据概念的属种关系,把一个 划分是根据概念的属种关系, 大类( 分成许多小类( );分解是把 大类(属)分成许多小类(种);分解是把 一个整体事物分成各个组成部分。 一个整体事物分成各个组成部分。 划分后的种概念具有属概念的属性; ②划分后的种概念具有属概念的属性; 分解后组成部分不具有整体事物的属性。 分解后组成部分不具有整体事物的属性。 ③划分后的子项可以用母项的名称去指 称,而分解后的部分则不能用整体的名称去 指称。 指称。 举例: 人分为男人与女人。 举例:A 人分为男人与女人。B 人分为 腰等。 手、脚、头、胸、腹、腰等。

第二章 概念间的关系、限制与概括

第二章 概念间的关系、限制与概括

B .规定的语词定义:对新出现的语词赋予涵 义或对原有的语词赋予新的涵义,也称约定定义 (stipulative definition) 例如:① “非典”就是指非典型性肺炎。 ② 本法所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包括 本数。 (《 刑法 》 第 95 条 ) ③ 民法所称的“以上”、“以下”、 “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 满”、“以外”,不包括本数。( 《 民法通 则 》 第 155 条) ④ “王老五”就是指未婚男子。
• 相容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一部 分重合的关系。根据外延重合的多少,相 容关系又可以分为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和交叉关系四种。 • 不相容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 一部分重合的关系。不相容关系也可以称 为全异关系,它可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 系两种。
一、全同关系
• 全同关系也叫做同一关系, 它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 概念之间的关系。
• 中国→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
• 第二,具有全同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的 概念都不能限制,否则就会犯“不当限制”的 逻辑错误。
如:亚洲最大国家→中国; 少数民族人士→中共党员;
• 第三,单独概念不能进行限制。限制的极限。
• 有的限制是通过加限制词实现的,有的是 通过种概念直接替换属概念。 • 如:学生-小学生;法律-宪法 • 并不是所有加限制词就是限制。
• 再如:① 盒饭就是装在盒子里论份出售的饭。 实质定义 / 普通定义 ② 本办法所指的盒饭是指集中加工、分装、 分送供应的盒装菜肴和主食。”(沪卫卫监 [2003]14 号 《 上海市盒饭卫生管理办法 》 第 2 条第 2 款) 实质定义 / 专门定义(法 律定义) ③ “盒饭”是指 2005 年湖南电视台“超级 女声”何洁的 fans (“盒”谐音“何”, “饭”谐音“ fans ”)。语词定义(规定的语 词定义) / 专门定义

种类,关系,限制概括定义,划分

种类,关系,限制概括定义,划分
划分的母项必须是普遍概念,不能是单独概念。
3.划分与分解不同:
①划分是根据概念的属种关系,把一个大类(属)分成许多小类(种);分解是把一个整体事物分成各个组成部分。
②划分后的种概念具有属概念的属性;分解后组成部分不具有整体事物的属性。
③划分后的子项可以用母项的名称去指称,而分解后的部分则不能用整体的名称去指称。
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又具有灵活性
概念种类
根据外延大小:1.单独概念(独一无二,专有名词)
2.普遍概念(两个或以上)
根据对象是否为集合(根据环境而视):1.集合概念(两或两以上,具有个体没有的功能)
2.非集合概念
(如“月亮”不能限制为“十五的月亮”)。
概念的概括(减少内涵,,扩大外延)
1.定义:亦称概念外延的扩大法,就是通过减少概念内涵以扩大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
2.根据: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3.思维路径:是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有方向性,是从一个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大的概念。
3.定义项一般不能用否定句形式或负概念 举例:合法行为就是不违反法律的行为。
4.定义项必须用清楚确切的科学术语
划分
1.划分是通过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若干个小类,来揭示这个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2.划分的组成: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划分的标准(也称划分的依据)。
4.划分与分类
(1)联系:分类是划分的特殊形式,它是根据事物的特有属性进行的划分。所有的分类都是划分,并非所有的划分都是分类。
(2)区别:
①分类的根据必须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划分则可以按照需要选取事物任一属性作为划分根据。
举例:在阶级社会里,按照经济地位把人们分为若干阶级。请同学们指出这是分类还是划分。

定义划分概括限制

定义划分概括限制

(4)家具可以分为老式木制家具、新式 组合家具、高级红木家具、茶色玻璃家 具以及塑料家具和金属家具。 (5)农作物分为经济作物和非经济作物。
(6)语句基本上可分为主语和谓语。
(1) 将“学生”限制为“中学生”,概括为“知识分 3. 下列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是否正确?为什么? 子”。 (3)将“洛阳师范学院”限制为“洛阳师范学院文学
(三)定义必须确切清楚
比喻定义
定义含混
1.什么是人?人不是猪;不是鸟。
2.什么是逻辑?逻辑不是文学。
3.商品是不供生产者本人消费的产品。 4.直线是非曲线。 (四)定义一般必须用肯定的形式和正概念。
否定定义
规则 1.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 地包含被定义项 3.定义必须确切清楚 4.定义一般必须用肯定的形 式和正概念
三、定义的规则 期刊就是每周或每月定期出版的刊物。 (一)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 (定义项的外延=被定义项的外延)
定义过宽
定义过窄
1.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2.矛盾的论断就是不合逻辑的论断。不合逻辑的论断 就是矛盾的论断。 3.逻辑是一门专讲逻辑的学问。 4.江湖就是江湖。 5.民主主义者就是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人。 (二)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同语反复 循环定义
(二)每次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 (三)划分的子项应是互相排斥的
混淆根据 子项相容
难忘的时光
我的名字是孟安妮。我是哈切森女子学校七年级的学生。 我家有妈妈、爸爸和我们姐妹四人。我的妈妈在家里照料我和 我的姐妹们。我爸爸的工作是帮助筹建学校。我喜欢的功课是 中文和科学。 我曾经在昆明住过两年。我喜欢昆明国际学校,我在那里 的五年级上学,我们班有16名同学,其中6名女同学,10名男 同学。他们来自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马来西亚, 我们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是我们在一起学习汉语,我们还一起 学习数学、自然科学、音乐、体育和地理。我们的老师都很负 责,我喜欢体育课的老师,他总是带我们玩球的游戏。 我在昆明国际学校度过了快乐的两年,那是很美好的时光。 我希望有机会再去那里。(美国 孟安妮)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10月14日】

形式逻辑第二章概念

形式逻辑第二章概念

第二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 概念的内涵也称为概念的涵义或含义,是 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固有属性。 国家:阶级统治的工具 人:有思维,有语言 2.概念的外延: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具有某种固 有属性的对象,是概念指称的一个或一类事物所 包含的每一个分子。 国家的外延:中国、美国、法国、比利时 人的外延:黄种人、白种人、黑人;外国人、 中国人;年轻人、老人;男人、女人
例: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三角形&四边形
A
B
2.全异关系的两个概念A和B相对于它们的属概念 C,还可以有两种特殊的关系,即矛盾关系和反 对关系。 (1)矛盾关系 当且仅当没有a是b,并且凡a是c,凡b是c,并 且没有c既不是a也不是b,则概念A与概念B相对 于概念C是矛盾关系。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 外延之和等于其最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
3.定义的种类: (1)实质定义:就是揭示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固 有属性的定义。如果它所揭示的对象之固有属性 是其本质属性,那么,这种实质定义就是科学定 义。 例:电场就是传递电荷与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物理 场。(性质定义) 月蚀就是由于地球运行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所引起 的月球失光现象。(发生定义) 实质定义又可分为性质定义、发生定义、功用定 义、关系定义等。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违反这条规则的逻辑错误:同语反复和循环定义。 例:生命就是有生命的物体的生理现象(同语反复) 主观主义者就是主观地观察和......的人。 太阳就是白昼发光的物体(循环定义) 3.定义不应使用含混的言辞和比喻。 如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4.定义项不能包含负概念。 如资产阶级就是非无产阶就是负概念,则可以使用负概 念,如无机物就是不含碳......(√)

逻辑学课件第二章下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逻辑学课件第二章下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例2、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二、定义的结构
定义是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三个部分组成。
被定义项就是通过定义来揭示其内涵的 概念。
定义项就是用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那 个词组。
定义联项就是联结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 那个概念。
例1中的“人”是被定义项;“能制造和 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是定义项;“是” 是定义联项。
2、语词定义
语词定义是揭示语词所表达的意义的定 义。
语词定义的种类: (1)说明的语词定义 例:丹方也称单方,指民间流传的药方。 (2)规定的语词定义 例:四个现代化是指工业现代化、农业
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四、定义的规则
1、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 被定义项的外延=定义项的外延 逻辑错误: 被定义项的外延<定义项的外延(1)定
三、划分的方法
1、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 (1)一次划分是只有母项和子项两个层
次的划分。上例就是一次划分。 (2)连续划分是把母项划分为若干个子
项之后,再将子项作为母项继续进行划 分。它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层次。
小说
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外国长 篇小说
中国长 篇小说
外国中 中国中 篇小说 篇小说
由“大连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到“大连理工大 学”也不能叫概念的概括。
(2)概括的极限是哲学范畴 如:大学生——人——动物——生物——
物质
到物质这里就不能再进行概括了。
第五节 定义
一、什么是定义?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它是
用一个简单的词组把一个概念的内涵揭 示出来。 例1、人是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
4、定义必须清楚确切。 逻辑错误: (1)定义模糊不清。

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明确概念的 逻辑方法
明确概念的四种 逻辑方法
• 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 和外延
• 限制、概括、定义、划分
一、限制和概括
•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是根据概念 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来明确概 念的,是互逆的思维方法
•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基础——
• 在同一属种系列的概念中,一个概 念的内涵越大,则外延越小;内涵 越小,则外延越大
参考
• 期刊:定期出版的刊物 • 生产关系:人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
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三、划分
• 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一种方法 • 以对象的一定属性为标准,把一个属
概念分成若干个种概念 • 大类——若干个小类 • 文学作品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1.划分的结构
• 由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和划分的 根据等三个要素组成。
思考题
•一个单位要进行婚姻方面的调查, 设计的调查表中,婚姻状况一栏 设计了“未婚”和“已婚”两个 选项。这样划分好吗?为什么?
(3)划分的子项不能相容
• 否则犯是“子项相容” 的逻辑错 误。如:
• [1]文件有绝密文件、军事文件。 • [2]我们学校形成了刻苦读书的风
气和良好的校风。
下列划分各违反哪条规则?
• E.王五伯原来在电视机厂工作,今 年53岁,去年工厂因产品积压,人员 富余,让50岁以上的人回家休息,等 55岁时再办正式退休手续。
下面的定义违反了什么原则
• 1.期刊就是每周或每月定期出版的 出版物。定义过窄
• 2.生产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 关系。定义过宽
•3.所谓理性,就是人区别于动物 的高级神经活动;而所谓高级神 经活动,就是人的理性活动。循 环定义
人员”和“非本单位人员”。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第一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1、概念的内涵:就是凝聚于概念中的、它所指称的那类对象具有的特有属性,也是它所指称的对象有别于其他对象、因而能够同其他对象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2、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该概念内涵方面构成性质的那些对象,也就是可用该概念来指称的所有被指称者;3、概念的分类:1)根据概念外延反映的对象数量的不同,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单独概念:就是其外延只有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普通概念:就是其外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乃至无穷多个对象的概念2)根据概念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由若干个相同个体聚合而成的集合体,分为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集合体:是指由若干个相同个体聚合而成的群体;3)根据概念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简单概念与复合概念;简单概念:就是不能对之加以分解的概念;复合概念: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结合而成的概念;4)概念的其他分类根据概念外延所指称的对象,是独立的实体还是依赖于实体二显现出的某种属性,分为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根据其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是以具有某种性质为特征还是以缺乏某种性质为特征,分为正概念与负概念空概念:是反映没有分子的类即空类的概念例:上帝;论域:就是正负两概念所反映的全部事物所组成的类; 4、概念间关系及应用:是指两个不同概念在外延方面的逻辑关系,亦即它们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完全相同而形成的关系;1全同关系;2真包含于关系:就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的关系种属关系;3真包含关系:就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相同的关系属种关系; 外延大的概念—-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种概念4交叉关系5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A、B,都真包含于属概念C,并且A、B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恰好等于其属概念C的全部外延,则A、B之间的关系叫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A、B,都真包含于属概念C,并且A、B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C的全部外延,则A、B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叫反对关系;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从属关系的概念和外延之间存在这样的反变关系,外延愈大,内涵愈小,外延愈小,内涵愈大;5、定义-概念内涵的揭示1定义:揭示概念内涵的方法或表达式叫定义,凡是对某个概念含义作出解说,都可以称作定义;2定义的分类:实质定义与语词定义;实质定义:采用“种差+属”的方法作出;被定义项=种差+属概念语词定义6、定义的方法及概念的概括与限制1概念的概括:种概念过渡为属概念扩大概念外延2概念的限制:属概念过渡为种概念缩小概念外延3定义的规则:定义项的外延必须与被定义项的外延相等定义过宽、定义过窄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同语反复、循环定义定义项一般不能用否定概念定义项必须是清楚确切的科学概念以比喻代定义7、概念外延的揭示---列举与划分1列举:就是通过逐一列出概念指称的每个对象来证明概念外延的方法;2划分:就是按照一定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分成若干小类,也就是把一个属概念分成若干个概念,以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3划分的规则: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恰好等于母项的外延划分过窄--划分出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小于母项的外延;划分过宽--划分出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大于母项的外延同一划分中必须依据同一个划分标准多标准划分各子项的外延必须互相排斥、互相构成全异关系子项相容划分的层次必须清楚第三章命题的一般特征1、命题的形式及其分类1逻辑变项:被抽去具体内容的空位处,亦即代之以符号的成分; 2逻辑常项:余下的决定命题形式的成分;命题形式就是逻辑变项与逻辑常项的特定组合形式; 3命题的分类性质命题根据命题是否简单命题关系命题包含“必然、非模态命题联言命题可能、必须、选言命题禁止”等模态命题复合命题假言命题词,命题可分负命题为模态命题和真值模态命题非模态命题;模态命题规范模态命题第四章性质命题1、性质命题1性质命题:又叫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2构成: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主项:就是性质命题中表示断定对象的词项;谓项:是性质命题中用以陈述被断定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的某种性质的词项;联项:就是性质命题中连接主项和谓项的断定词项,它表明了对主项和谓项之间外延关系的断定,分为肯定性的断定和否定性的断定两种;量项:就是性质命题中表示所断定的主项外延数量或范围的词项,表明是否断定了主项的全部外延;3四种性质命题及其关系:全称命题:SAP/SEP,所有的S是或不是P;特称命题:SIP/SOP,有点S是或不是P;单称命题:某个特定的S是或不是P;性质命题词项的周延性全称命题的主项都周延,否定命题的谓项都周延 A 反对关系 E反对关系:由真推假,SAP 真 SEP 假,SEP 真 SAP 假 下反对关系:由假推真,SIP 假 SOP 真,SOP 假 SIP 真 差等关系:可以同真,可以同假,SAP 真真,SIP 假2、揭示其隐含命题的方法:1换质法:通过改变一个性质命题的质,并将其谓项换成它的矛盾概念,从而得出一个与原命题不同质的性质命题;1、结论和原命题不同质规则: 2、结论的主项和量项与原命题保持不变3、结论的谓项是原命题谓项的矛盾概念O型命题不能换位,I型命题不能换质位2换位法:通过改变原命题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不改变原命题的质1、原命题和结论的质相同规则: 2、结论的主项和谓项,分别是原命题的谓项和主项3、原命题中不周延的概念,到结论中也不得周延换位:不能换位换质位:3、关系命题1构成:即关系命题的主项、关系项和关系量项;主项:即关系者项,表示一定关系的承担者的概念;关系项:即谓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概念;关系量项:表示关系者数量的概念;公式:aRb 或 Rab2性质:1对称性:是指在特定的论域里,对象甲与对象乙之间具有某种关系时,对象乙与对象甲之间是否也具有这种关系;如果aRb真,则bRa一定真,则R为对称关系;如果aRb真,则bRa不一定真,则R为非对称关系;如果aRb真,则bRa一定假,则R为反对称关系;2传递性:如果aRb真,并且bRc真,则aRc一定真,R为传递关系;如果aRb真,并且bRc真,则aRc不一定真,R为非传递关系;如果aRb真,并且bRc真,则aRc一定假,R为反传递关系;第五章复合命题1、连言命题定义:连言命题就是同时断定两种以上事物情况p合取q; 连言命题p∧q与其肢命题p、q之间的真假关系:2、选言命题定义:连言命题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事物情况存在的命题p析取q;相容选言命题真值表:不相容选言命题真值表:3、假言命题1定义:假言命题就是断定两种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某种条件制约关系的命题;2假言命题的分类及逻辑性质充分条件:有A就必然有B,若A、B两种事物情况之间,A情况出现或存在时,B情况就必然伴随着出现或存在;必要条件:无A必然无B,若A、B两种事物情况之间,A这一种事物情况不出现或不存在时,B这一种事物情况就必然不出现或不存在;充分必要条件:有A必有B,并且无A必然无B;3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定义: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就是断定前件p是后件q的充分条件;公式:如果p,那么q;p→q;p蕴含q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真值表:4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定义: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就是断定前件p是后件q的必要条件; 公式:只有p,才q;p←q;p逆蕴含q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真值表: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真值表:5、负命题1公式:并非p,~p2性质命题的负命题:并非所有S是P,等值于有点S不是P,~SAP←→SOP并非所有S不是P,等值于有点S是P,~SEP←→SIP并非有的S是P,等值于所有S不是P,~SIP←→SEP并非有的S不是P,等值于所有S是P,~SOP←→SAP3复合命题的负命题:连言命题负命题,~p∧q←→~p∨~q选言命题负命题,~p∨q←→~p∧~q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负命题,~p→q←→p∧~q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负命题,~p←q←→~p∧q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负命题,~p←→q←→p∧~q∨~p∧q ~P表示非P第六章规范命题第七章推理概述1、定义:推理就是根据几个已知命题推导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形式;2、构成:前提、结论和推导关系;如果p,那么q p→qp p所以,q q3、推理的分类:1必然行推理与或然性推理2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就是由一般性前提推导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就是由若干个特殊性的前提推导出一个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就是根据某个对象与另一个对象的许多属性都相同或相似,从而推知某个对象,与另一个对象的另外某种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第八章演绎推理1、三段论1定义:三段论就是借助于两个性质命题中共同词项的连接作用而得出结论的演绎推理;2构成:三个不同的词项逻辑变项,小项、中项和大项;小项:S,在三段论结论中作为主项的词项;中项:M,在结论中不再出现的词项;大项:P,在结论中作谓项的那个词项;凡是哺乳动物都是用肺呼吸的动物;鲸是哺乳动物,所以,鲸是用肺呼吸的动物;3三段论公理:凡是对一类事物有所肯定,则对该类事物中的每一个事物也都有所肯定;凡是对一类事物有所否定,则对该类事物中的每一事物也都有所否定;4三段论的规则:1、中项在大、小前提中必须是相同的概念2、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4、两个否定命题作前提不能得结论规则5、前提中若有一个是否定命题,则结论必为否定命题;若结论为否定命题,则前提中必然有一个否定命题6、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必然性结论7、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命题,结论必然是特称命题第九章归纳推理1、归纳推理1定义:就是根据一类事物包含的许多对象的共同情况,推出关于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2就其前提考察的对象与结论主项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来说,有如下几种情形:第一,可以是分子对象与类的对象之间的关系;第二,可以是一个对象的各个部分与该对象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三,由对象自身到自身的归纳;3分类穷举归纳推理典型形式完全归纳推理分类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简单枚举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就是根据一类事物包含的每一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关于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特定:1、前提中所考察的个别对象是某类中的全部对象;2、前提中对每一个对象所作的断定是真的,由此而归纳出的结论就一定是真的;不完全归纳推理:就是根据一类事物包含的若干对象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知该类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特定:前提列举的事例,亦即前提考察得知的情况,只是结论断定的那类事物所包含的部分对象的情况,或者只是结论断定的某个对象在部分场合出现的情况;2、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1因果联系:事物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如果一种现象的出现或存在必然引起另一种现象的出现或存在,那么这两种现象之间就具有因果联系;特定:1、原因和结果在时间上是先后相继的;2、因果关系是确实的;3、因果关系是复杂的;3、探求因果关系的逻辑方法:重点掌握:契合法、求同法和剩余法;1契合法:又叫求同法,它是根据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不同场合中,只有一个先行的相关因素相同,进而确定这个惟一相同的相关因素与被研究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提高契合法结论的可靠程度:第一,在可能情况下增加考察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第二,必须注意分析各个不同场合中的相同因素是否只有一个;第三,当我们排出了那些与被研究现象不相干的因素而找出惟一相同因素之后,还不能轻易地就此判断这个惟一相同的因素就是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原因,还应借助于背景知识分析这一相同因素与被研究现象之间的联系性质,分析这一表面相同因素的背后是否隐藏了真正的、与被研究现象有因果联系的共同因素,以免被表面相同的现象所迷惑而得出错误的结论;2差异法:又叫求异法,它是根据被研究对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中,其余相关因素都相同而只有一个相关因素不同,进而确定之一相关因素与被研究现象有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同中求异;正确运用差异法:首先,运用差异法时不仅要严格要求其余相关因素都相同,保证只有一个因素不同,而且,还应注意分析差异现象的后面是否掩盖了真正的差异因素,不要被表面的差异现象所迷惑;其次,要分析找出的惟一不同因素与被研究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单独的还是复合的,以便进一步完整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因素联系;3契合差异并用法:简称并用法,实际上是契合法和差异法的综合运用;它是根据被研究现象出现的一组场合中,其余相关因素都不同而只有一个相关因素相同;而在被研究现象都不出现的另一组场合中,其余相关因素也不同但都共同没有这个相关因素,进而确定这个相关因素与被研究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特定:在正反两组场合中分别求同;契合差异并用法是两次运用契合法,一次运用差异法,是在“求同”的基础上寻找差异因素以确定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正确运用契合差异并用法:第一,正反两种场合考察的事例,分别都必须是除了一个相关因素相同外,其余因素都必须不同;第二,正反两组事例之间,除“A”与“无A”的差异外,两组事例在其他相关因素方面应尽可能相同或相似;4共变法:是根据被研究对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在其余相关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相关因素发生程度不同的变换时,被研究现象也伴随着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进而确定该因素与被研究现象之间有因素联系的逻辑方法;正确运用共变法:第一,所考察的场合不能少于三个;第二,某种相关因素与被研究现象之间在程度上的变化,只能是有规律的递增或递减的变化;第三,在考察的各个场合中,必须保证其余相关因素完全相同,并且,只能有一个相关因素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5剩余法:就是根据已知某一复合因素与被研究的某一复合现象有因果联系,并且减去已知有因果联系的那部分因素与现象,进而确定剩下的那个因素与剩下的那个现象之间有因果关系的逻辑方法;正确运用剩余法:必须确认除复合因素的剩余部分以外,被研究现象的剩余部分不能与其他任何因素有因果联系;第十章类比推理1、定义:类比推理又称类比法或类推法,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从而推知它们的另一属性页相同或相似的推理;第十一章假说与侦察假说1、假说定义:又称假设或猜想,就是根据已观察到的事实和已有的科学原理,对尚未认识到的现象的性质或发生原因作出的推测行解释; 假说的提出2、建立假说的逻辑程序假说的推演假说的验证第十二章论证1、定义:论证,也叫逻辑证明,就是引用一些已知为真至少是论证者和论证对象已承认其为真的命题,以确定某个命题的真实性或正当性的思维过程2、论证的组成:1论题:就是其真实性或正当性需要通过论证予以确定的命题;2论据:就是用以确定论题真实性或正当性的那些命题,它是证明论题是否真实或是否正当的理由、根据;在论证中,不需要再给以证明的论据,称为基本论据或原始论据;第一,需对照事实凭感官才能判断其真实性的命题;第二,自然规律、科学原理、定理,以及一般人都知晓的常识性命题;第三,法律法规条文、有效的契约或合同条款、依法作出的司法解释;3论证方式:就是指论据与论题之间的联系方式,亦即论据如何推导出论题的方式;3、论证方法:演绎的直接论证直接论证归纳的直接论证方法类比的直接论证反正法间接论证淘汰法4、论证中必须遵循的逻辑思维方法:1同一律1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思想与其自身同一;同一律反映了正确思维必须具有的确定性,因此也可以说就是概念、命题各自与其自身同一;2公式:A=A或“A→A”3违反同一律的错误:偷换概念:就是在论证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了一个概念的内涵或外延,把两个本来不同的概念混为相同概念,并且用其中一个概念暗地替换了原先使用的另一个概念;转移论题:也叫偷换论题,在论证过程中用证明另一个无关的论题来代替拟证明的论题,亦即实际证明的论题与需要证明的论题不是一回事;2矛盾律1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排斥的两种思想不可能同时为真;矛盾律反映了正确思维必须具有的一致性和矛盾性2公式:~A∧~A3违反矛盾律的错误:自相矛盾:在同一思维或论证过程中,既有某种思想、同时又否定这种思想,或者,把两种相互否定的思想看作都是真的;3排中律1内容:在同一思维或论辩过程中,任何一种思想和对这种思想的否定,二者之间必然有一真,不可能两种思想都是假的;排中律反映了正确思维必须具有的明确性;2公式:A∨~A3违反排中律的错误:观点模糊:论证中没有明确的观点,或者故意把观点说得含含糊糊、似是而非,令人捉摸不定;模棱两可:论证对某个问题的态度,“是”也否定,“非”也否定,让人无法确定论证者的观点和态度究竟是什么;或者,在对待别人关于某个问题的态度上,你这样做他要指责,不这样做他也指责,让人动辄得咎、无所适从;。

第一章 概念

第一章 概念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这是以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不是集合体为根 据进行的分类。 据进行的分类。 (一)集合概念 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集合概念: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一 集合概念 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所谓集合体是有若干个体有机构成的统一整 体。 森林、东海舰队、军队、 如:“森林、东海舰队、军队、陪审团 ”等。 从外延角度看, 从外延角度看,集合概念又可以分为单独集 合概念和普遍集合概念。 合概念和普遍集合概念。
生物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生物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 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古今中外一切法律法规。 系。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古今中外一切法律法规。
三 、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司法工作者的意义: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司法工作者的意义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衡量概念是否明确的 、 尺度。 尺度。 2、法律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明确,是对法律 、法律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明确, 法规和其他法律文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逻辑 要求。 要求。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二) 普遍概念: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 二 普遍概念: 概念,或者说是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 概念,或者说是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 从语言学的角度,语词中的普通名词、动词、 从语言学的角度,语词中的普通名词、动词、 形容词,一般来说都表达普遍概念。例如: 形容词,一般来说都表达普遍概念。例如: 商品、劳动、勇敢、漂亮” “商品、劳动、勇敢、漂亮”等。 也可以用词组来表达: 中国的高等院校, 也可以用词组来表达:“中国的高等院校, 中国的少年儿童,亚洲的不发达国家” 中国的少年儿童,亚洲的不发达国家”等

教资--逻辑思维能力(讲义+笔记)

教资--逻辑思维能力(讲义+笔记)

理论精讲10-逻辑思维能力(讲义)第四章基本能力1.第一节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2.第二节3.第三节4.第四节书上无 一、概念讲义123-125 一、概念(一)概念间的关系(高频考点) (1)全同:北京——中国的首都第一节逻辑推理能力(2)包含:教师——小学教师(3)交叉:大学生——共产党员(4)全异:猫——狗看课件真题回顾1.【2022上】下列选项中,与“大米—粮食”的逻辑关系一致的是()。

A.“蜂蜜”和“蜂巢”B.“花生油”和“食用油”C.“面包”和“面粉”D.“冷却液”和“润滑液”2.【2020下】(书上无)下列选项中,与“绿茶—茶叶”的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A.“蔬菜”和“水果”B.“雨伞”和“雨具”C.“跑鞋”和“跑道”D.“面粉”和“面包”看课件真题回顾3.【2019下】下列选项中的概念关系,与“教授”和“科学家”一致的是()。

A.夹克—衬衫B.中文书—英文书C.足球—篮球D.大学生—运动员4.【2021下中学】(书上无)下列选项中,与“医生”和“军人”的逻辑关系一致的是()。

A.“青年”和“少年”B.“中年”和“老年”C.“青年”和“干部”D.“明星”和“影星”看课件真题回顾5.【2021上】下列选项中,与“大学生”和“志愿者”的逻辑关系不一致的是()。

A.“英文书”和“教材”B.“铅笔”和“画笔”C.“老年人”和“科学家”D.“医生”和“护士”6.【2017下】(书上无)下列选项中,与“教师”和“戏剧爱好者”两个概念的关系一致的是()。

A.“军人”和“军医”B.“杨树”和“柳树”C.“蛋糕”和“面包”D.“作家”和“画家”讲义125一、概念(二)概念的限制和概括(前提——两个概念之间是包含关系)1.概念的限制“从大到小”如:大学生——女大学生2.概念的概括“从小到大”如:青年党员——党员看课件小试牛刀1.【2012年下中学】(书上无)下列选项中,对概念所做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将启明星概括为太白星B.将火焰山概括为吐鲁番C.将中国文学概括为艺术哲学D.将长篇小说概括为文学作品讲义126二、命题与命题推理(一)直言命题及其推理含义:结构上不能分解(拆不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直言命题的形式(1)“A是B”/“A不是B”(2)“有些A是B”/“有些A不是B”(3)“所有A是B”/“所有A不是B”讲义1262.直言命题的负命题看课件练习:1.“所有同学是第一次参加教资考试”的矛盾命题是()。

简明逻辑学(第二章 概念)

简明逻辑学(第二章 概念)

关于进化论的辩论
主教的推论方式: 人是由猿猴变来的, 赫胥黎的祖父(祖母)是人 所以,赫胥黎的祖父(祖母)是由猿猴变来的
所有M是P 所有S是M 故所有S是P
课本练习题处理
七、下列语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是单独概念 还是普遍概念,是正概念还是负概念? (P65) 八、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概念是集合概念 还是非集合概念? (P66)
THE END
SEE YOU NEXT WEEK
2.
语词定义


第五节
1.


定义的规则
定义项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相等。

定义过窄(B<A) 定义过宽(B>A) 同语反复(B直接包含A) 循环定义(B间接包含A)
2.
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3.
4.
定义不能采用否定形式,定义项一般不应是 负概念。 定义不能使用含混的言辞或比喻。


“明确概念”
什么叫明确概念? 明确概念的意义
明确概念的意义
一. 实例

“保修”还是“包修” 月饼:“水果味”还是“水果陷”? “盗窃罪”还是“抢劫罪” “单相思”与“性骚扰”的区别
二. 思维习惯——抠字眼儿

“知识就是力量” 关于“出息”问题的思考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三. 概念与语词
2.

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
肯定概念——反映具有某种属性的对象的概念。 否定概念——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对象的概念
实例分析
该行为不是合法的, 所以,该行为是不合法的。
负概念 有的法官 所以,有的法官 不是 是 公正的, 不公正的。
负概念实例

第五节 概念的限定与概括

第五节 概念的限定与概括


坐,请坐,请上坐; 茶,上茶,上香茶。 老和尚看到这副对联,满脸羞愧。 在苏东坡的题词中,‚请坐‛对‚坐‛作了限定, ‚请上坐‛又进一步限定了‚请坐‛。‚上茶‛对 ‚茶‛作了限定,‚上香茶‛又对‚上茶‛进一步作 了限定。在这一连续的限定过程中,词项的内涵越来 越多,词项的外延却随之越来越小,同时对方丈的行 为进行了有力的嘲讽。
方丈在旁边伸着脖子看到,心中一喜,热情地站 了起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请坐。‛ 又吩咐小和尚:‚上茶。‛ 苏东坡一笑,又在善簿上落款:东坡居士苏轼。 那方丈一看吓了一跳,他没想到眼前这个看似寻 常的人居然是名动天下的大学士苏轼,急忙向他 深施一礼,满脸堆笑地说:‚请上坐。‛ 又急忙 吩咐:‚快快,上香茶。‛ 两人落座以后,方丈素闻苏东坡诗词书画冠绝天 下,千金难求,于是想借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请 苏东坡为庙里题字。苏东坡爽快地答应了,他用 老和尚的话写了一副对联:
2、需要注意的几点 (1)对词项概括的限度是哲学范畴,因为哲学范畴 是最大的属词项。 例如,哲学范畴‚物质‛、‚精神‛,它们的外延最 大,就不能再进行概括了。 (2) 概括中的错误:缺少概括、概括不当
缺少概括:对使用词项该概括而不概括。 如:在某公共场所有这样一个标语:‚青少年应该讲 文明、讲礼貌。‛虽然这个口号没有错,但作为一个 口号不准确,缺少概括。应将‚青年人‛概括为 ‚人‛,改为‚人人讲文明、讲礼貌。‛ 概括不当:如果概括不是在种属关系的词项(概念) 之间进行,就会犯偏离概括。 如:现在可好了,他既养了十几只兔子,又养了猪、 鸡、鸭、鹅等牲畜。 猪是牲畜之一,而‚鸡、鸭、鹅‛是家禽,与‚牲畜‛ 之间,没有属种关系,概括不当。
二、词项的概括 1、含义:词项的概括是通过减少词项的内涵,以扩大 词项的外延,由种词项(种概念)过渡到属词项(属 概念)的逻辑方法。 例如:

LG第二章 概念

LG第二章 概念


的概念。如:中国、长江、周恩来、

布什、《阿Q正传》的作者、世界

最高峰……
普 从语词角度看: 专有名词、摹状词 遍


2、普遍概念是指外延有两个或两个 以上对象的概念。如:人、商品、 喜欢、学习……
从语词角度看:普通名词、
形容词、动词


集 以内涵为标准
合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同一
4 、中国工人阶级大公无私。
分别指出下列标有重点的概念,(A) 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B)是 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
1 、《面向世界》丛书是辽宁人民出版 社出版的一套综合性大型系列丛书。
(单、集)
练 习
2 、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 人民。(普、非集)
3 、毛泽东的著作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和重合部分的多少,两个概念间可 能具有的关系有五种:全同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

关系、全异关系。



第 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有两大类:
三 一是相容关系:包括同一关系、

交叉关系、属种(真包含于关系
与真包含关系)关系。
概 念
二是不相容关系:包括全异关 系(对立关系、矛盾关系。)

种事物个体组成的群体,可以把概

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1、集合概念是以事物的群体为反 映对象的概念。
2、非集合概念是不以事物的群体 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集合概念:森林、丛书、群岛、 舰队
非集合概念: 树、 书、 岛、 军舰
怎样区别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第四讲概念(二)

第四讲概念(二)

(一)相容关系 1、全同关系 如果所有S都是P并且所有P都是S,那么S 和P具有全同关系。 [1]“会说话的动物”和“能思维的动物” [2]“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 [3]“北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S P
特点:外延相同,内涵不同
如果外延相同,内涵也相同就是同一个概念, 而不是两个概念 土豆和马铃薯; 世界观和宇宙观。 全同关系和同物异名相区别
(一)概念的限制
1、什么叫限制 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来缩小概念的外 延,从而从一个外延较大的属概念过度到一个 外延较小的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劳动 ——生产劳动——集体生产劳动 桥——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中 国古代石拱桥——赵州桥
连续限制从理论上来说限制为单独概念就 不能再进行了。
2、限制的作用
2、概括的作用
概念的概括使人们的认识从特殊到 一般,使人们掌握事物的共同本质,有 助于我们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3、概括方法 ①去定语 集体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劳动 ②直接写属概念 赵州桥——中国古代石拱桥
4、常见错误 ①缺少概括 ②概括不当
(三)限制和概括总结 ①限制和概括在属种之间进行的,不是属 种关系不能进行限制和概括; ②概括的上限是范畴; ③限制的下限是单独概念; ④判断是不是限制和概括,看概念的外延 有没有扩大或缩小
5.若A与B都是单独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 系可能是( )关系或( )关系。 A.全同 B.A真包含B C.A真包含于B D.交叉 E.全异
五、用欧拉图表示标有横线概念外延关系 1.《祝福》(A)是鲁迅(B)写的,不是 巴金(C)写的,巴金是《家》的作者 (D) 2.设S与P交叉,M与P全异。用欧拉图表示 S,M,P三个概念的各种外延关系。 3.设M真包含于S,所有M不是P。用欧拉图 表示S,M,P的各种外延关系。

逻辑学原理第二章 概念

逻辑学原理第二章 概念

普通逻辑是从概念的外延方面来考察 概念间的关系。 概念间的关系。按照两个或更多概念 之间外延是否有重合, 之间外延是否有重合,从而把概念间 的关系分为两大类: 的关系分为两大类:相容关系与不相 容关系。 容关系。
同一关系 相容关系 概念间的关系 不相容关系 属种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国王给仆人一个铜板, 国王给仆人一个铜板,要求在三天之内买回一件 一物三吃”的食品。 “一物三吃”的食品。 但第二天都快过去了,仆人仍然一无所获。 但第二天都快过去了,仆人仍然一无所获。 阿凡提出现了,带着仆人去买了一样东西: 阿凡提出现了,带着仆人去买了一样东西: 西瓜。 西瓜。 “一物三吃”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含混的概念。可 一物三吃”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含混的概念。 指食品有三种吃法,也可指由三个可吃部分构成, 指食品有三种吃法,也可指由三个可吃部分构成, 还可指由三种动物来吃。 还可指由三种动物来吃。
“东西”一词刚传到西方的时候,一天语言老师在 东西”一词刚传到西方的时候, 课上给学生解释“东西”一词的意思: 课上给学生解释“东西”一词的意思: 老师:“‘东西’ 老师:“‘东西’这个词语的意思就好比桌子是 东西 东西’ 椅子是‘东西’ 笔是‘东西’ ‘东西’,椅子是‘东西’,笔是‘东西’等等 这类物品或者……”(老师的话还没说完) 这类物品或者 ” 老师的话还没说完) 一个学生仿佛恍然大悟,急忙站起来打断老师的话, 一个学生仿佛恍然大悟,急忙站起来打断老师的话, 说道: 老师,我知道什么是‘东西’ 说道:“老师,我知道什么是‘东西’了,球是 东西,电视机是东西,粉笔是东西,你是东西, 东西,电视机是东西,粉笔是东西,你是东西, 我也是东西……” 我也是东西 ” 老师:“‘东西’不能用在人身上, 老师:“‘东西’不能用在人身上,这是不礼貌 东西 的。” 学生似乎又明白了些什么,说道: 老师,对不起, 学生似乎又明白了些什么,说道:“老师,对不起, 你不是东西……” 你不是东西 ”

第四章 概念

第四章  概念
商品:用来交换
本质属性与特有属性: 本质属性一定是特有属性;但特有属性并非都是本质 属性。

概念的形成:
把握事物的特征、功能、作用等,把最能反映这 类事物、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属性揭示出来, 以恰当的语词表达,形成概念。
男,女,水,山, 手表,电表,水表; 电话,座机,移动电话,手机,
★ 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墨子 思想家
中国 亚洲国家
世界最高峰 山
(二)单独概念的特征和语言形式 1.特征:它反映的是唯一的对象。
2. 语言形式
a 一般为专有名词:黄河、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 b 在普遍名词前加摹状词:第一、第二、最大、最小等。
(二)普遍概念的特征和语言形式 1.特征:它反映的是两个及以上的对象。
2.语言形式
概念种类的总结:分类依据;三种
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单独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
自行车是非机动车。
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负概念。
思考题: 什么是概念? 什么是概念的内涵?什么是概念的外延? 概念与语词有何关系?
练习题:P144、一,二,三
预习:概念 第三、四节
团队学习:讨论练习题;第二章难点
★ 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A 概念 = 对象? 概念是不是对象本身? A 概念是对对象的反映,不是对象本身。 B 概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
二、概念与语词
(一)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联系:任何概念都是通过语词来表达的。 语词是概念的载体,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区别:1.语词是一种语言形式;概念是一 种思维形式。
商品的属性:有用性,价格,用来交换,劳动产品
2.非特有属性:a不被这一类事物所特有; b在同类事物中不被每一事物所共有。

普通逻辑学教案(二)第二章-概念

普通逻辑学教案(二)第二章-概念

普通逻辑学教案(二)第二章-概念第二章概念[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其语言达形式,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培养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概念,以便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

[课时] 6课时[要点] 一、什么是概念二、概念的基本特征三、概念的种类与相互间的关系四、概念的限制和概括五、定义和划分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对象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因而它具有主观性。

由于概念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不能脱离客观。

如果没有客观事物,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概念又不是完全脱离客观的纯主观的东西。

所以,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二、概念与语词(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有的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达,有些概念则用词组来表达。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

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由于语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

举例:“阎锡山登报征求下联”1937年,阎锡山经过无锡,游览了锡山,写了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登报征求下联,当时无人能对。

你能对吗?请能对者在纸上写出下联交给我。

8年后,范长江随陈毅同志到天长县采访。

范对陈毅说:“阎锡山的绝句我对上了,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陈毅连声赞道:“妙!妙!长江,才子也。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

逻辑学限制或概括的规则

逻辑学限制或概括的规则

逻辑学限制或概括的规则
逻辑学中的限制和概括是两种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限制是指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来缩小概念的外延,由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变成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

这个过程只能由外延较大的概念(即属概念)向外延较小的概念(即种概念)过渡,不能相反,否则会犯“限制不当”的逻辑错误。

概括是指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来扩大概念的外延,由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变为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

这个过程只能由种概念向属概念过渡,不能相反,否则会犯“概括不当”的逻辑错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