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含答案

合集下载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荆轲刺秦王译文秦国的将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于是就去向荆轲询问办法,说:“秦兵早晚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即使是你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千斤的黄金,一万户的封邑。

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

太子说:“樊将军因为无路可走投奔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期,对他说:“秦对你樊於期,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如今听说悬赏将军的头,用千斤的黄金,一万户的封邑。

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常常想起来,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

”荆轲说:“如今有一句话,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可以替你樊将军报仇雪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到底怎么做?”荆轲说:“希望借你樊将军的头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友好地接见我。

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将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说:“这是让我日夜的痛心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自杀。

太子听说以后,连忙驱车赶到,伏在尸体上大哭,哭得非常伤心。

但已经,是无可奈何的事了,于是收拾好樊於期的头,用盒子装好。

于是太子事先寻求天下最锋利的匕首,得到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买到,叫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

用人来试(那把用毒药水淬过的匕首),血沾湿衣裳,人没有不立马死亡的。

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燕国有个勇士秦武阳,十二岁的时候,就杀人,人们不敢和他正视。

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含答案解析)

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今日往而不反者(“”通“”,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 )3.卒起不意(“”通“”, )二、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古义:今义:不讲诚信,无信用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今义: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4.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今义:①表示可能或能够;②表示许可三、一词多义1.穷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图穷而匕首见()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滕王阁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穷兵黩武()2.引秦王惊,自引而起()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项羽之死》)()恭疏短引(《滕王阁序》)()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引而不发()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4.乃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乃今得闻教()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之死》)()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1)皆白衣冠...以送之( )(2)士皆垂泪涕.泣( )(3)又前.而为歌曰( )2.名词作状语(1)秦兵旦暮..渡易水( )(2)箕.踞以骂曰( )(3)发尽上.指冠( )(4)进兵北.略地( )(5)函.封之( )(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使以闻.大王( )(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未来(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发图,图穷而匕首见5.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走6.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二、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无信:古义,没有信物;今义,不讲信用】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4.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5.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7.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8.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以不顾9.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10.愿大王稍微假借之11.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12.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13.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14.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三、一词多义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还:动词,回来】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顾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诚诚能得樊将军首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兵方急时,不及召下兵秦兵旦暮渡易水诸郎中执兵奉荆柯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轲即取图奉之四、词类活用1.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2.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前为谢曰3.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封,燕王拜送于庭4.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5.顷之未发,太子迟之∕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7.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8.使使以闻大王9.乃朝服,设九宾10.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11.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五、特殊句式A.介词结构后置句1.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购之金千金:购之(以)金千金,以金千金购之。

省略句,介宾短语后置句】2.嘉为先言于秦王曰3.燕王拜送于庭4.使毕使于前B.省略句1.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2.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金,邑万家3.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4.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5.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6.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7.嘉为先言于秦王曰8.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9.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10.使毕使于前11.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12.吾每念,常痛于骨髓13.顷之未发C.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荆轲刺秦王》⽂⾔⽂原⽂阅读答案翻译注释《荆轲刺秦王》⽂⾔⽂原⽂阅读答案翻译注释原⽂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2)地,⾄燕南界。

太⼦丹恐惧,乃请荆卿(3)⽈:“秦兵旦暮渡易⽔(4),则虽欲长侍(5)⾜下,岂可得哉?”荆卿⽈:“微太⼦⾔,⾂愿得谒之(6)。

今⾏⽽⽆信,则秦未可亲也(7)。

夫今樊将军(8),秦王购之⾦千⽄(9),⾢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与燕督亢(10)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11)见⾂,⾂乃得有以报(太⼦)。

”太⼦⽈:“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之私,⽽伤长者之意,愿⾜下更虑之(12)!”荆轲知太⼦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秦之遇(13)将军,可谓深(14)矣。

⽗母宗族,皆为戮没(15)。

今闻购将军之⾸,⾦千⽄,⾢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吾每念,常痛于⾻髓,顾计不知所出⽿!(16)”轲⽈:“今有⼀⾔,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樊於期乃前⽈:“为之奈何?”荆轲⽈:“愿得将军之⾸以献秦,秦王必喜⽽善(17)见⾂。

⾂左⼿把(18)其袖,⽽右⼿揕(zhèn)(19)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燕国见陵之耻(20)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tǎn)扼(è)腕⽽进(21)⽈:“此⾂之⽇夜切齿拊(fǔ)⼼(22)也,乃今得闻教!”遂⾃刎。

太⼦闻之,驰往,伏⼫⽽哭,极哀。

既已,不可奈何,乃遂收盛(chéng)(23)樊於期之⾸,函封之(24)。

于是太⼦预求天下之利⼔⾸,得赵⼈徐夫⼈(25)之⼔⾸,取之百⾦,使⼯以药淬(cuì)之(26)。

以试⼈,⾎濡(rú)缕(27),⼈⽆不⽴死者。

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秦武阳(即秦舞阳,在《史记》中为“秦舞阳”),年⼗⼆,杀⼈,⼈不敢与忤(wǔ)视(28)。

乃令秦武阳为副(29)。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30),其⼈居远未来,⽽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迟之(31)。

高考语文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知识点归纳

高考语文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知识点归纳

高考语文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知识点归纳高考语文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知识点归纳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与收藏。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

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文言文 荆轲刺秦王Word版含答案.doc

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文言文 荆轲刺秦王Word版含答案.doc

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今日往而不反者(“”通“”,)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3.卒起不意(“”通“”,)二、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古义:今义:不讲诚信,无信用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今义: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4.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今义:①表示可能或能够;②表示许可三、一词多义()()()()()() ()1.()()()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图穷而匕首见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穷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滕王阁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穷兵黩武 ()ì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í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î ()()()()()()() ()()2.()()()秦王惊,自引而起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项羽之死》 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 ì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í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î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引而不发 ()()()()()() ()3.()()()ìïïïïïïïïïïíïïïïïïïïïïî图穷而匕首见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慈父见背《陈情表》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4.()()()()ìïïí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乃今得闻教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之死》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î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1)皆白衣冠...以送之( )(2)士皆垂泪涕.泣( )(3)又前.而为歌曰( ) 2.名词作状语(1)秦兵旦暮..渡易水( )(2)箕.踞以骂曰( )(3)发尽上.指冠( )(4)进兵北.略地( )(5)函.封之( )(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使以闻.大王( )(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未来( )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yuè)2.使工以药淬火(通“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cuì)3.日以尽矣(通“已”,已经)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凌辱)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6.请辞决矣(通“诀”,诀别)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8.设九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12.卒起不意(通“猝”)二、文言实词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3.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4.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7.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8.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9.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10.非有诏不得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②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③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④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⑤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2.名词作动词①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②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③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⑤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二)动词的活用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2.形容词作动词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3.形容词的意动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四、古今异义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荆轲刺秦王字词注解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荆轲刺秦王字词注解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荆轲刺秦王字词注解词句注释(1)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这是公元前228年的事。

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

(2)收:占领。

北:向北(名词用作状语)。

略:通掠,掠夺,夺取。

(3)荆卿: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4)旦暮渡易水:早晚就要渡过易水了。

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

易水,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

(5)长侍:长久侍奉。

(6)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微,假如没有。

谒,拜访。

(7)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当下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就无法接近秦王。

信:凭信之物。

亲:亲近,接近。

(8)樊将军:即下文的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

(9)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用一千斤金(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

购,重金征求。

邑,封地。

(10)督亢:今河北省易县,霸县一带,是燕国土地肥沃的地方。

(11)说:同“悦”,喜欢,高兴。

(12)更虑之:再想想别的办法。

更,再、另外。

(13)遇:对待。

(14)深,这里是刻毒的意思。

(15)戮没:杀戮和没收。

重要的人杀掉,其他人等收为奴婢。

(16)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

顾,不过,只是,表轻微转折。

(17)善:好好地。

(18)把:握,抓住。

(19)揕:刺。

(20)见陵之耻:被欺侮的耻辱。

见,被。

陵,侵犯,欺侮。

(21)偏袒扼腕而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近一步。

这里形容激动愤怒的样子。

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扼:握住。

(22)拊心:捶胸,这里形容非常心痛。

(23)盛:装。

(24)函封之:用匣子封装起来。

函,用匣子。

(25)徐夫人:姓徐,名夫人。

一个收藏匕首的人。

(26)工:工匠。

以药淬之: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

淬,把烧红的铁器浸入水或者其他液体,急速冷却,使之硬化。

(27)濡缕:沾湿衣缕。

濡,浸湿,沾湿。

(28)忤视:正眼看。

忤,逆。

荆轲刺秦王重点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型,古今异义

荆轲刺秦王重点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型,古今异义

荆轲刺秦王1.(打败)(占领 夺取)3.(拜见)4. (接近)(表假设如果)6.(名作状,早晚)7.(走投无路,陷入困境)8. 愿足下更虑之 (心意改变)9. (刻毒)10. 父母宗族, (戮,杀戮没,没收)(前者,不过,只是 后者,回头)1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13.(好好地)14.(把:握,抓住 揕:刺)15. (欺侮,侵犯)16. (名作状,用匣子)(匣子)17. (浸湿,沾湿)18. (忤:逆,违反忤视:迎着目光看) 19.(俱:一起 远:adj.作n. 远方) 20.(“决”通“诀” 诀别 辞决:辞别,告别) 21.(赠送) 22. (方名作动,走上前)(方名作动,走上前)(名作动,走上前) (走上前)(动词并,列)(使:前者:动词,派遣;后者,名词,使者唯:希望) 25.(n.作v.穿上朝服 通“傧”,傧相,迎宾赞礼的人) 26. ( 通“捧”捧着)(按照; ……顺序)(打开 全部通“现”) 29.(身子向上起 举起) 30. (掷击 )31.(受 伤)32.(生:形作状,活生生地 劫:强迫)33.(名作动,出行前祭路神)34. (名作动,哭)35. (意动,以……为怪,认为奇怪)36.(使动,使……断了)37.(使动,使……闻,禀告)(身边侍臣)39.40.没有来)42 43.法)过了一阵) 45.二、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2.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决”通“诀” )4.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6.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8.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9.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10.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12.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13.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14.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三、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03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如果今天去了而不回来复 命,就是小子。
小子,对人的轻蔑称呼。
通“返”,返回。

这句话的意思是 竖子
02
一词多义
秦王还柱而走

通“环”,绕着。

跑,这里指秦王边绕着柱子跑边 拔剑。
秦王因曰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副词,表示加强语气,相当于“ 真”、“果真”。

高兴,这里指秦王不高兴。
05
特殊句式
判断句
要点一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这是一个判断句,意为“今天去了而不能复命的,那是没 用的人!”。
要点二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这是一个判断句,意为“这是我日夜咬牙切齿、痛心疾首 的”。
省略句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
这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寡人",意为 “现在危急中求你,这是我的过错”。
详细描述
在《荆轲刺秦王》中,“顾计不知所出耳”的“顾”是古今异义词。古代的“顾” 表示“只是”、“不过”,而现代汉语中的“顾”则通常表示“照顾”、“回顾”。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总结词
古今异义,古意今义不同
详细描述
在《荆轲刺秦王》中,“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的“预”是古今异义词。古代的“预”表示“预先”、 “事先”,而现代汉语中的“预”则通常表示“预备”、“预想”。

返回,这里指回来复命。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拿起。

举、持。这里指举剑直刺秦王。

伸直。这里指挺直身体。

挣断。这里指挣断了袖子。

《荆轲刺秦王》词语古今异义

《荆轲刺秦王》词语古今异义

《荆轲刺秦王》词语古今异义《荆轲刺秦王》词语古今异义【信】古义:信物,如: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今义:书信【涕】古义:眼泪;如: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今义:鼻涕)【币】古义:礼品;如:持千金之资币物今义:货币)【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如: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今义:年长之人【购】古义:重金收买;如:今闻购将军之首今义:购买)【可以】古义:可以用(它);如: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有意】古义:同意,愿意;如:将军岂有意乎今义:故意【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如: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于是】古义:在这时;如: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顾】古义:不回头;如:终已不顾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鄙人】古义:粗鄙的人;如:北蛮夷之鄙人今义:卑鄙的人【穷】古义:穷尽;如:图穷而匕首见今义:缺少钱财【假借】古义:宽容,原谅;如:愿大王少假借之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古义:跑;秦王;如:还柱而走今义:行走)【提】古义:读作dī,投掷,投打;如: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提】古义:投击,如: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今义:垂手拿着【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如:诸郎中执兵。

今义:称中医医生【股】古义:大腿;如:断其左股。

今义:量词。

【左右】古义:身边侍臣;左右既前今义:方位名词)【废】古义:倒下;荆轲废今义:残废古义:又,再;如:秦王复击轲今义:往复,重复,复习。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梳理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梳理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梳理(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4.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5.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6.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7.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8.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10.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11.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二)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11.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12.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13.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14.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15.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16.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读作dī,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17.诸郎中执兵。

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含答案解析)

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今日往而不反者(“”通“”,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 )3.卒起不意(“”通“”, )二、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古义:今义:不讲诚信,无信用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今义: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4.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今义:①表示可能或能够;②表示许可三、一词多义1.穷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图穷而匕首见()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滕王阁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穷兵黩武()2.引秦王惊,自引而起()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项羽之死》)()恭疏短引(《滕王阁序》)()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引而不发()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4.乃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乃今得闻教()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之死》)()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1)皆白衣冠...以送之( )(2)士皆垂泪涕.泣( )(3)又前.而为歌曰( )2.名词作状语(1)秦兵旦暮..渡易水( )(2)箕.踞以骂曰( )(3)发尽上.指冠( )(4)进兵北.略地( )(5)函.封之( )(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使以闻.大王( )(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未来(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归纳

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归纳

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归纳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归纳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2、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3、居十白,扁鹊望桓挨还走──《扁鹊见蔡桓公》4、计日以还──《黄生借书说》5、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

赤壁怀古》6、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周亚夫军细柳营》【振】1、诚振怖大王之威──《荆轲刺秦王》2、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3、大命将泛,莫之振救4、迁我如振振落叶5、振奋作声6、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过秦论》【奉】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荆轲刺秦王》2、轲既取图奉之──《荆轲刺秦王》【兵】1、不得持尺兵──《荆轲刺秦王》2、不及召下兵──《荆轲刺秦王》3、秦兵旦暮渡易水──《荆轲刺秦王》4、今彗星长竟天,天下兵当大起5、犹厌言兵──《扬州慢》【穷】1、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荆轲刺秦王》【陈】1、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荆轲刺秦王》2、恐惧不敢自陈──《荆轲刺秦王》【私】1、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荆轲刺秦王》2、乃遂私见樊矜期──《荆轲刺秦王》【顾】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2、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4、顾恋慈母5、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亲】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3、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4、爱臣太亲,必危其身【深】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荆轲刺秦王》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夜深忽梦少年事久)4、桃花潭水深千尺──《赠汪伦》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教】1、乃今得闻教2、曲罢曾教善才服──《琵琶行》3、乃修教三年,执十戚舞4、十三教汝织──《孔雀东南飞》【解】1、可里解燕国之患──《荆轲刺秦王》2、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3、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4、土崩瓦解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6、解元【资】1、持千金之资币物──《荆轲刺秦王》2、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3、此殆天所以资将军4、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图】1、乃骇而图之2、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3、不图子自归【室】1、拔剑,剑长,操其室──《荆轲刺秦王》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陋室铭》3、今其室十无一焉──《捕蛇者说》【被】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2、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3、被明月兮佩宝璐──《离骚》【请】1、乃请荆卿曰──《荆轲刺秦王》2、请辞决矣──《荆轲刺秦王》3、乃置酒请之4、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次】1、以次进──《荆轲刺秦王》2、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3、凡用兵之法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信】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2、听其言而信其行──《论语》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实)今以蒋氏观之,犹信──《捕蛇者说》5、信可乐也6、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7、低眉信手续续弹──《琵琶行》8、欲信大义于天下9、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10、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遇】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荆轲刺秦王》2、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廉颇蔺相如列传》3、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4、斯固百世之遇也5、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辞】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荆轲刺秦王》今者出,未辞也──《鸿门宴》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5、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遗】1、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荆轲刺秦王》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3、至唐李勃始访其遗踪──《石钟山记》4、使人遗赵王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引】1、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荆轲刺秦王》2、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荆轲刺秦王》3、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4、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赤壁之战》6、李凭箜篌引──《李凭箜篌引》【卒】1、缮甲兵,具卒乘2、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3、卒成帝业──《出师表》4、卒起不意──《荆轲刺秦王》【就】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刺秦王》2、轲自知事不就──《荆轲刺秦王》【岂】1、将军岂有意乎──《荆轲刺秦王》2、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荆轲刺秦王》3、岂可得哉──《荆轲刺秦王》【以】1、何以言之──《荆轲刺秦王》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刀试人──《荆轲刺秦王》3、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荆轲刺秦王》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荆轲刺秦王》5、日以尽矣──《荆轲刺秦王》6、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7、以次进──《荆轲刺秦王》8、以故荆轲逐秦王──《荆轲刺秦王》【乃】1、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乃欲以生劫之──《荆轲刺秦王》3、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荆轲刺秦王》4、乃今得闻教──《荆轲刺秦王》5、而今乃以手共搏之──《荆轲刺秦王》【之】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荆轲刺秦王》2、秦王购之金千斤──《荆轲刺秦王》3、为之奈何──《荆轲刺秦王》4、愿得将军之手记以献秦──《荆轲刺秦王》5、顷之未发──《荆轲刺秦王》6、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荆轲刺秦王》来源于语文网,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知识扩展请示报告的格式及范文请示报告的格式一、标题:制发机关名称+事由+请示。

荆轲重点字词答案

荆轲重点字词答案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整理1.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2)日以尽矣(通“已”,已经)(3)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返回)(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未尝见天子,故振慑(通“震”,害怕)(5)图穷而匕首见(通“现”,显露、出现)(6)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碎”,突然)2.古今异义(1)秦王购之金千斤(古义:金属的通称,当时以铜为金。

今义:特指黄金。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困窘,无路可走。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德高望重的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纪大、辈分高的人。

)(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5)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可以凭借它。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祖露一只臂膀。

今义:祖护双方中的一方。

)(7)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七首(古义:在这时。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8)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

今义:货币。

)(9)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宽容、原谅。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10)图穷而七首见(古义:穷尽。

今义:缺少钱财。

)(11)秦王还柱而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

)(12)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部分地区方言指中医医生。

)(13)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古义:读dr,挪击。

今义:读ti,垂手拿着。

)(14)荆轲废(古义:倒下。

今义:不再使用或肢体伤残。

)(15)左右乃曰/左右既前(古义:国君周围的侍卫人员。

今义:①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

②身边跟随的人。

③支配,操纵。

④方位词,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

⑤副词,反正。

)3.一词多义(1)兵①不及召下兵(名词,士兵)②进兵北略地/秦兵旦暮渡易水/不敢兴兵以拒大王(名词,军队)③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名词,兵器)④犹厌言兵(名词,战争)(《扬州慢》)(2)陈①恐惧不敢自陈(动词,陈述)②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动词,排列)(3)诚①诚能得樊将军首(连词,表假设,如果、果真)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副词,的确、实在)(4)发①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动词,出发)②发尽上指冠(名词,头发)③辆既取图奉之,发图(动词,打开)(5)奉①荆轼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厘/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动词,两手捧着)②轩既取图奉之(动词,献上)(6)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表轻微的转折,不过、只是)②终已不顾/荆河顾笑武阳(动词,回头、回头看)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探问、拜访)(《出师表》)(7)见①秦王必说见臣/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见燕使者咸阳宫(动词,召见)②乃遂私见樊於期/未尝见天子(动词,往见、拜见)③图穷而也首见(通“现”,动词,显露、出现)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词,表被动)(8)就①于是荆轼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动词,登上)②轲自知事不就(动词,成功)(9)还①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②秦王还柱而走/秦王方还柱走(动词,环绕)③计日以还(动词,归还)(《送东阳马生序》)(10)穷①图穷而七首见(动词,穷尽)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形容词,困窘,走投无路)(11)请①乃请荆卿曰/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动词,请求)②丹请先遣秦武阳/请辞决矣(动词,请允许我,表示客气)(12)使①使使以闻大王(第一个是动词,派遣;第二个是名词,使者)②使毕使于前(第一个是动词,让;第二个是名词,使命)(13)私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名词,私心)②乃遂私见樊於期(副词,私自,私下)③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私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廉颇菌相如列传》)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动词,偏爱)(《邹忌讽齐王纳谏》)(14)提①今提一七首入不测之强秦(动词,拿)②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读di,动词,挪击)(15)引①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指身子向上起)②荆轼废,乃引其七首提秦王(动词,举起)③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词,牵、拉)(《廉颇蕴相如列传》)④引赵使者菌相如(动词,延请)(《廉颇蕴相如列传》)⑤李凭签筷引(名词,乐府诗体的一种)(《李凭签筷引》)(16)遗①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动词,赠送)②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动词,放弃)(《师说》)③使人遗赵王书(动词,送给)(《廉颇葡相如列传》)(17)信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名词,凭据,信物)②听其言而信其行(动词,相信)(《论语》)③言必信,行必果(动词,讲信用)(《论语》)④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形容词,真实)(《老子》)⑤信可乐也(副词,实在、确实)(《兰亭集序》)⑥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名词,使者,指媒人)(《孔雀东南飞》)⑦低眉信手续续弹(副词,随意、随便)(《既琶行》)⑧欲信大义于天下(动词,通“伸”,伸张)(《隆中对》)⑤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名词,实情)(《曹别论战》)(18)遇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动词,对待)②不如因而厚遇之(动词,招待,款待)(《廉颇葡相如列传》)③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动词,遇到)(《论语》)(19)深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游褒禅山记》)③夜深忽梦少年事(形容词,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既琶行》)④桃花潭水深千尺(名词,深度)(《赠汪伦》)(20)而①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甚其胸/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荆柯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厘/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七首堪之(连词,表并列,不译)②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而乃以手共搏之(连词,表因果,因而)③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煌急无以击轲(连词,表转折,却)④又前而为歌曰/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图穷而七首见(连词,表承接,就,或不译)⑤樊於期偏祖扼腕而进日/伏尸而哭/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秦王惊,自引而起/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河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连词,表修饰,可译为“着”“地”,或不译)⑥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连词,表目的,不译)(21)乃①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副词,表示肯定,就是)②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樊於期乃前曰(副词,就,于是)③而乃以手共搏之(副词,只、仅仅)④乃今得闻教(副词,与“今”连用,直到今天才)(22)为①为之奈何(动词,对付、处理)②乃为装遣荆轲(动词,准备)③乃令秦武阳为副/愿举国为内臣(动词,做)④荆轲和而歌,为变徽之声/复为慷慨羽声(动词,发出)⑤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介词,因为、为了)⑥父母宗族,皆为溅没(介词,表被动)⑦嘉为先言于秦王曰/前为谢曰(介词,替)⑧又前而为歌曰(动词,做,唱)(23)以①丹不忍以己之私/以故荆轲逐秦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表原因,因为)②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使工以药粹之/以试人,血湍缕/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而乃以手共搏之/而卒煌急无以击轲(介词,表凭借,用)③以次进(介词,表方式,按照)④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不敢兴兵以拒大王/使使以闻大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来)⑤皆白衣冠以送之/箕跟以骂曰(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⑥日以尽矣(副词,通“已”,已经)⑦乃欲以生劫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24)之①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愿足下更虑之/为之奈何/取之百金,使工以药粹之/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代词,指人、事、物)②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今闻购将军之首/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七首(助词,的)③顷之未发(助词,用在时间副词后面,凑足音节,不译)④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进兵北略地(表处所,向北)②秦兵旦暮渡易水(表时间,早晚,极言时间短暂)③此臣日夜切齿附心也(表时间,每日每夜)④函封之(表方式,用厘子)⑤发尽上指冠(表处所,向上)⑥箕跟以骂曰(表情态,像宾一样)(2)名词作动词①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前为谢曰/左右既前(走上前)②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着衣服,戴着帽子)③乃朝服,设九宾(穿上上朝的礼服)④荆轲和而歌(唱歌)(3)使动用法①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②自引而起,绝袖(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断绝)(4)意动用法①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②群臣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形容词作名词①丹不忍以己之私(私心)②其人居远未来(远地)5.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此臣日夜切齿附心也(“……也”表判断)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者……也”表判断)③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者”表判断)(2)倒装句①常痛于骨髓(状语后置句,应为“常于骨髓痛”)②给贡职如郡县(状语后置句,应为“如郡县给贡职”)③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状语后置句,应为“嘉为先于秦王言曰”)④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句,应为“燕王于庭拜送”)⑤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应为“使于前毕使”)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知其事”为中心语“宾客”的后置定语,“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⑦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句,“侍殿上”为中心语“群臣”的后置定语,“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侍殿上之群臣”)⑧金千斤,邑万家(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千斤金,万家邑”)(3)省略句①秦王购之(省略介词“以”,用、拿)金千斤②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省略介词“于”,给)秦王③以(省略介词宾语“之”,它,指以首)试人④欲与(省略介词宾语“之”,他)俱(省略谓语“往”)⑤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省略介词宾语“之”,他)留待⑥见燕使者(省略介词“于”,在)咸阳宫⑦皆陈(省略介词“于”,在)殿下⑧而(省略主语“群臣”)卒煌急无以击轲(4)被动句①父母宗族,皆为溅没(“为”表被动)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5)固定结构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②然则将军之仇报(“然则”意为“既然这样,那么”)③荆轲有所待(“所”字放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④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表示“……的原因”)⑤以故荆轲逐秦王(“以故”意为“因此”)⑥而卒煌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⑦将奈何/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奈何”表疑问,意为“怎么办”)⑧将军岂有意乎(“岂……乎”表揣度,意为“是否……呢”)6.相关成语(1)危在旦夕:指危险就在眼前。

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

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

荆轲刺秦王⼀词多义
荆轲刺秦王⼀词多义有见、诚、顾、为等。

例如,诚能得樊将军⾸,诚的意思是如果;燕王诚振怖⼤王之威,诚的意思是实在。

⼀词多义

1.见陵之耻:被(表被动)
2.图穷⽽⼔⾸见:通“现”,露出,现出
3.秦王必喜⽽善见⾂:召见

1.诚能得樊将军⾸:如果
2.燕王诚振怖⼤王之威:实在

1.顾计不知所出:不过,只是
2.顾笑武阳:回头
3.将军宜枉驾顾之:回来

1.⽗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表被动)
2.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3.为变徵之声:发出
固定短语
1.⾂乃得有以报太⼦( “有以”,意为:有⽤来……的办法)
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
3.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东西。

“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劫之。

(复⾳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卒惶急⽆以击轲( “⽆以”,意为:没有⽤来……的办法)
6.以故荆轲逐秦王(因此)
7.未尝见天⼦(不曾)
8.将奈何(表疑问,怎么……。

下⽂“为之奈何”“既已⽆可奈何”意同)
9.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10.荆卿岂⽆意哉(表反问,难道……吗。

)。

荆轲刺秦王的一词多义

荆轲刺秦王的一词多义

荆轲刺秦王的一词多义荆轲刺秦王词语《荆轲刺秦王》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2.日以尽矣以通已3.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4.今日往而不反者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6.设九宾7.图穷而匕首见8.卒起不意9.秦王还柱而走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2.函封之3.樊於期乃前曰4.左右既前5.其人居远6.使使以闻大王7.太子将之8.发尽上指冠9.群臣怪之反通返振通震,震慑宾通傧,傧相,迎宾赞礼的人见通现卒通猝,仓促,突然还通环,绕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前:方位名词做动词,走上前前:方位名词做动词,走上前远:形容词做名词,远方闻:使动,使。

听到将:意动,以。

为将上:名词作状语,向上怪:意动,以。

为怪10.箕踞以骂曰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11.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名词作状语,早晚亦为马上12.乃欲以生劫之形容词作状语,活着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古:眼泪今: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生活贫困,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品德高尚的人,樊将军今:年长之人4.将军岂有意乎古:有心意,引深为同意,愿意今:故意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古:对待今:遇到古:刻毒今:有深度,与浅相对6.于是太子欲求天下之利匕首古:在这时今:表顺承关系7.终已不顾古:不回头今: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8.左右乃曰古:皇帝身边的侍卫人员今:表两种方向,表范围控制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可以用来今:表可能,能够,许可10.秦王购之金千斤古:古代指金属的总称,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特指黄金一词多义亲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名词,父母每得降卒,心亲引问委曲副词,亲自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形容词,亲生的敢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进止敢自专副词,表示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夜深忽梦少年事形容词,时间久桃花潭水深千尺名词,深度子布,元表请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副词,很,十分解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放庖丁为文患君解牛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土崩瓦解动词,分裂,涣散解元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教乃令得教名词,指教十三教汝织动词,传授知识技能还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动词,通旋,调转身记日以还动词,归还樽还酻江月资将千金之资币物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大命将泛莫之振救振奋作声图乃骇向图之图穷而匕首见兵不得持尺兵不及诏下兵陈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恐惧不敢自陈发荆轲取图奉之,发图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室拔剑,剑长,操其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今其室,十无一焉还是名词,资财,钱物动词,资助通震,害怕,恐惧通赈,赈济动词,振动,奋起动词,图谋,筹划名词,地图名词,兵器名词,士兵,武士动词,阵列动词,陈述动词,打开动词,出发名词,剑鞘名词,居所名词,家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名词,朝廷私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名词,私情乃遂私见樊於期私自顾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连词终已不顾动词,回头穷图穷而匕首见樊将军以穷国来归丹形容词,穷尽名词,困厄,走投无路《荆轲刺秦王》的实词、虚词兵①不得持尺兵(武器,名词)——《荆轲刺秦王》②不及召下兵(士兵、武士,名词)——《荆轲刺秦王》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名词)④今彗星长竟天,天下兵当大起(名词,战争、战役)⑤犹厌言兵(名词,战争)穷①图穷而匕首见(穷尽,动词)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困厄,走投无路,动词)陈①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陈列,动词)②恐惧不敢自陈(陈述,动词)私①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事)②乃遂私见樊矜期(私自,)——《荆轲刺秦王》——《扬州慢》——《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还①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荆轲刺秦王》②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荆轲刺秦王》③居十白,扁鹊望桓挨还走(动词,通旋,掉转身)——《扁鹊见蔡桓公》④计日以还(动词,归还)——《黄生借书说》⑤一尊还酹江月(副词,还是,hái)——《念奴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词多义
【兵】
1、不得持尺兵(武器,名词)──《荆轲刺秦王》
2、不及召下兵(士兵、武士,名词)──《荆轲刺秦王》
3、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名词)──《荆轲刺秦王》
4、今彗星长竟天,天下兵当大起(名词,战争、战役)
【穷】
1、图穷而匕首见(穷尽,动词)──《荆轲刺秦王》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困厄,走投无路,动词)──《荆轲刺秦王》
【陈】
1、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陈列,动词)──《荆轲刺秦王》
2、恐惧不敢自陈(陈述,动词)──《荆轲刺秦王》
【私】
1、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事)──《荆轲刺秦王》
2、乃遂私见樊矜期(私自,)──《荆轲刺秦王》
【还】
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荆轲刺秦王》
2、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荆轲刺秦王》
3、居十白,扁鹊望桓挨还走(动词,通“旋”,掉转身)──《扁鹊见蔡桓公》
4、计日以还(动词,归还)──《黄生借书说》
5、一尊还酹江月(副词,还是,hái)──《念奴娇。

赤壁怀古》
6、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副词,通“旋”,早脱,立即,xuán)──《周亚夫军细柳营》【奉】
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双手捧着)──《荆轲刺秦王》
2、轲既取图奉之(献上)──《荆轲刺秦王》
【顾】
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动词,回头看)──《荆轲刺秦王》
2、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表转折,只是)──《荆轲刺秦王》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探望、拜访)──《出师表》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却)──《为学》
【图】
1、唯君图之(动词,考虑)
2、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荆轲刺秦王》
【室】
1、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荆轲刺秦王》
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名词,居所)──《陋室铭》
3、今其室十无一焉(名词,家)──《捕蛇者说》
【被】
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荆轲刺秦王》
2、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着)——《陈涉世家》
【请】
1、乃请荆卿曰(动词,请求)──《荆轲刺秦王》
2、请辞决矣(动词,请允许我)──《荆轲刺秦王》
【次】
1、以次进(名词,次序)──《荆轲刺秦王》
2、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驻扎)──《陈涉世家》
3、凡用兵之法……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名词,在排列上次一等)
【信】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名词,凭据,信物)──《荆轲刺秦王》
2、听其言而信其行(动词,相信)──《论语》
3、言必信,行必果(动词,讲信用)──《论语》
4、低眉信手续续弹(副词,随意、随便)──《琵琶行》
8、欲信大义于天下(动词,通“伸”,伸张)
9、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恳,不欺骗)──《曹刿论战》
【辞】
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动词,辞别,告辞)──《荆轲刺秦王》
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动词,推辞)──《烛之武退秦师》【引】
1、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动词,举起)──《荆轲刺秦王》
2、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指身子向上起)──《荆轲刺秦王》
3、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动词,引导,率领)──《赤壁之战》
【就】
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登上,动词)──《荆轲刺秦王》
2、轲自知事不就(动词,成功)──《荆轲刺秦王》
【岂】
1、将军岂有意乎(副词,是否,是不是)──《荆轲刺秦王》
2、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副词,表示访问语气,难道)──《荆轲刺秦王》3、岂可得哉(疑问代词,怎么)──《荆轲刺秦王》
【以】
1、何以言之(介词,凭借)──《荆轲刺秦王》
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介词,用)──《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刀试人(介词,用)──《荆轲刺秦王》
3、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用来……的)──《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来)──《荆轲刺秦王》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荆轲刺秦王》
5、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荆轲刺秦王》
6、皆白衣冠以送之(连词,而)──《荆轲刺秦王》
7、以次进(介词,按照)──《荆轲刺秦王》
8、以故荆轲逐秦王(连词,因此)──《荆轲刺秦王》
【乃】
1、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你的)──《示儿》
2、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动词,是)──《荆轲刺秦王》
3、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副词,于是,就)──《荆轲刺秦王》
4、乃今得闻教(副词,却,竟然)──《荆轲刺秦王》
5、而今乃以手共搏之(副词,只,仅仅)──《荆轲刺秦王》
【之】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代词,您)──《荆轲刺秦王》
2、秦王购之金千斤(代词,指樊将军的首级)──《荆轲刺秦王》
3、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荆轲刺秦王》
4、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结构助词,的)──《荆轲刺秦王》
5、顷之未发(用在时间副词后面,凑足音节,不译)──《荆轲刺秦王》
6、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荆轲刺秦王》
7、太子迟之(代词,指代荆轲)——《荆轲刺秦王》
8、今太子迟之(代词,指自己)——《荆轲刺秦王》
【见】
1、见陵之耻:被(表被动)
2、图穷而匕首见通"现",显露
3、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召见
【诚】
1、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
【为】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表被动)
2、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3、为变徵之声:发出
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5、词类活用
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同上。

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使使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乃欲以生劫之形容词作状语,活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