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与语文教学关系

合集下载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一)1、【语言学】语言学是把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关于语言的理论知识。

+语言学是抽象应用性学科,语言学为语文教学服务,语言学为国家语文政策服务,语言学促进现代化建设2、【具体语言学】以某一种或一些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叫做具体语言学+具体语言学都是研究有关个别语言(或语系、语族)的特殊规律的。

3、【理论语言学】把具体语言研究的成果总结起来,找出语言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理论语言学(或普通语言学)。

+它在具体语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般规律,再用来指导具体语言的研究,理论语言学提供语言学的基本概念、有关语言的一般理论、模式和研究方法,通常包括语言结构的分析和描写的种种原则。

它的内容应该适用于所有或多数语言。

4、【历时语言学】也叫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不同阶段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语音、语义或词汇、语法等从古到今的发展。

5、【共时语言学】也叫断代语言学,它研究某一时期的具体语言的结构状况。

6、【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是应用语言学成果于各种有关语言文字实际运用的学科。

+它包括语言教学、机器翻译、人机对话、情报检索、人工智能、词典编纂、文学创作技巧、失语症治疗等有关语言文字运用的研究。

7、【各种类型的语言学】研究语法构造的叫语法学;研究词汇的叫做词汇学;研究语音的语音学;研究语义的叫语义学;研究如何加强语言表现力的是修辞学;研究文字的是文字学。

8、【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同其他社会科学相交的边缘学科,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

+社会语言学的根本目的是要研究人们使用着的活生生的语言是什么样子,随哪些因素而起变化,有什么规律,因此它的研究课题十分广泛,另一方面,还可以研究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过程在语言中的反映。

9、【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是语言学和心理学相交的边缘学科,20世纪50年代既已建立。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语言的习得,语言的发生,语言的理解,语言与思维、智力的关系等。

浅议语言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浅议语言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浅议语言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摘要:近几十年,教育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研究的热潮也持续不下,语言作为人类信息传递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上更是占据重要地位,语言学与语文教学、语文教师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语言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师一、语言和语文语言是传递信息的一种载体,它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同时相关,并具有社会交际职能。

自然形态的语言是口语,也就是有声语言,有了文字以后,利用文字这种视觉符号系统,可以把口语加工为书面语。

一般说“语言”,是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的总称。

[1]“语文”一词,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由叶圣陶和夏沔尊提出“语文”的这一个概念。

叶圣陶认为,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书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在一起就叫“语文”。

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正式提出——所谓语言就是以北京音系为标准的普通话和照普通话写出的语体文。

由上我们可以知道,语言和语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又有一定的区别。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听觉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语文则担负着继承,语言传承文化传承的载体。

因而,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2]所以,语文的基础是语言,语文课程是通过语言认知和语言训练,来提高人的思维,认识和表达能力素养的。

相对应的,语文教学可以说是听说读写等形式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活动,语文教材则是生成听说读写等形式的语言建构于运用活动的重要凭借。

[3]二、语言与语文教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的阐释离不开对语言的解析,而语言的产生及运用都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因而对于人是有一定的了解,则会更好的理解教材文本。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的思想感情是靠语言媒介传播的。

讲文学不讲语言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对文学作品感受和鉴赏的深浅,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个是对文学语言的把握能力,另一个是对生活的体验能力。

语言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言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言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高等学校中文系的课程,分文学和语言学两大类,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的思想感情是靠语言媒体传播的。

因此《文心雕龙》把思想感情称为“源”,而把语言媒体称为“波”,做出了“沿波讨源,虽幽必显”的结论。

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鉴赏的深与浅,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个是对文学语言的把握能力,另一个是对生活的体验能力。

因此,实际上,我们是在通过语言同意文学,又通过文学积存语言。

那个地点,我要讲的是语言的学习问题。

如何把别人的言语成果,也确实是表达完整思想感情的言语作品,变成自己的语言能力?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感性的,那确实是熟读和背诵,用形成语感来贮存。

这种方法不容易举一反三,积存的速度也比较慢。

另一个是理性的,把课文当成查找例词例句的仓库,拆开来讲词汇和语法规律。

这种方法会弄得“食理不化”,语言学明白了一点,可能变得反而可不能说话了,提高文学修养的目的也付诸东流。

在中文系,喜爱语言学的同学为数不多,要紧是因为语言学的教学内容是语言规律,形成规律以后的条文有点像数学公式,是比较枯燥的。

事实上,从富有思想感情的文学跨过到语言规律之间,存在一个语言现象。

必须把握语言现象,从现象到规律,才能深入把握语言规律的来源,在理性的规律指导下,加速语感培养的质量和速度。

从现象到规律,事实上也确实是语言学家研究语言、进展语言学的全然方法。

在能够说和不能够说以及如何说的现象中,存在着规律。

例如:(1)“我削铅笔”(2)“铅笔,我削了”(3)“我削完了铅笔”(4)“铅笔让(被)我削完了”(5)“这支铅笔我削好了”或“这几支铅笔我都削好了”(6)“这支铅笔让我削尽了”或“这几支铅笔都让我削尽了”(7)“我把铅笔削”(8)“我把铅笔削完了”或“我把几支铅笔都削完了”(9)“我把这几支铅笔都削完了,(你慢慢儿用吧)”(10)“这几支铅笔都让我削完了,(下午再给你买)”上面这10个句子,只有(7)不能说,其余都能说,但(3)能够有两种说明:第一,我把几支或一支铅笔削得能用了;第二,我把几支或一支铅笔削到头儿了。

语言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作者:张静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1年第10期语文教学是以“语文”为内容的教学活动,对于教师来说,就是带领学生在别人或者自己的言语实践(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中,逐步归纳、总结、接受语言规则,再用习得的规则,指导自己的言语实践,使自己更善于正确接受外部信息和妥善表达自我。

当然,某一社会的语言规则都是系统的,庞大的,学生对于语言规则的归纳、总结、接受不可能一步到位。

所以,整个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

而所谓语言学是研究语言规律的科学。

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鉴赏的深与浅,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个是对文学语言的把握能力,另一个是对生活的体验能力。

所以,实际上,我们是在通过语言接受文学,又通过文学积累语言。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把握语言现象,从现象到规律,才能深入把握语言规律的来源,在理性的规律指导下,加速语感培养的质量和速度。

语文教学就是一种语理教育。

因为光凭语感并不能解决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问题,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很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理论逻辑,如果完全不从语言方面分析,悬空而无据地感悟,采用完全经验性的学习,学生是学不会自己分析鉴赏的,更不能达到通过别人的作品来提高自己语言能力的目的。

笔者就自己语文教学中语言学的运用提出以下观点与诸位分享:一、关于语言学规律在语文课堂中的传授问题语言学知识的传授要有的放矢。

整个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

在初中刚开始的阶段,我们所面临的学生的语文水平大致是一个什么样的实际情况呢?其实,小学语文教育成果是比较直观的,经过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学生从掌握大约3000左右的常用字,能写出一篇400字左右的命题作文,懂得如何运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学会根据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说,开始进入初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

然而,语法对初中生来说还是陌生的。

论述语言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论述语言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论述语言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语言学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用都十分广泛,语文中的语言也就是汉语言文学,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中,更是处处离不开语言的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建立,汉语言文学具有其特有的美学品格和艺术特征,在语文的教学当中,语言学的应用对语文的教学其中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汉语言学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从中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汉语言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汉语言教学语言学理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的教学是由教师指导学生从事小学语文的各种活动,实现小学语文课程中所规定的各个教学目标的过程。

学好语言可以极大的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的语文成绩迅速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探究出能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对汉语言学有很好的掌握。

一、汉语言学概述所谓语言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表达、交流以及传递信息的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汉语言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关系紧密,在不同社会背景下,语言所具备的特征也是非常显著的,其对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而且,语言的发展过程也能够体现社会文化的发展轨迹,同时对学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也有极大的帮助。

因此,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汉语言学习能力,则需要先学习与语文有关的文化知识。

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人们对语言学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而且,在长期的研究学习中,语言学也逐渐形成了新的社会文化,只有真正了解汉语言文化,人们学习语言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汉语言的形成是依据中国文化环境,以及我们国家的语言特点而产生的一种与语言结构有关的语文教学内容。

而在国内各个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想保证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则需要依据汉语言学的特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开展英语文教学工作,以便使学生在了解汉语言学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对学习的母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确保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现代语言学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探析

现代语言学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探析

挥 了重要 的作用 , 规范 了学生对文字的读 音 , 对普通话的推广工 作有重要影 响。 2 . 语义对学生的理解 能力有重要影 响。 在语文教学 中 , 掌握

常生活和工作 中, 离不开语言 的表达 , 教师在语文教学 中要关注 影响学生 的语言表达的 因素 ,特别应重视学生对语言结构规律 的掌握 , 还有对语 言技巧方面 的灵 活运 用 。学生若没 有掌握语 言结构规 律 , 会影响准确地 用词 和表达真实 的情感 , 不能灵活运 用语言技巧 , 在写作和 口语 表达中 , 不能引起读 者或 听者情感上
文教学与语 言知识 的疏离现象 的显现 ,让人们重新认识到语言
知识 的重要性 。现代语 言学的研究体现在 两个 方 向: 本体研究 和应用研究。 本体研究是对语言系统本身 的组织规律进行研究 , 而应用研究则是对与语 言相关 的应用 的研究 。 对语言学 的研究 , 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学语文教学 。 1 . 语 文教 学中的 口语表达与语言系统中的语音密切相关 。 在新课 程改革的背景下 , 语文教学也要满 足社会对人才需 求的 目的 , 对学生 实际运用现代汉语 的能力进行 培养 。学 生需 要掌 握实际运 用现代汉语 的能力包括 :书面表达 能力 和口语表达能 力两种。而学生的 口语表达能力则与语音密切相关 。全 国的三 十几个省市 自治区 ,不是每个地方的学生都在用普通话进行交
“ 晶莹” 也是一组 近义词 , 但仅 仅从字面和语感上 我们很难准确 地将这些词 区分开来 , 并准确地表达到句子中, 所以要对词义进
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形成 正确 的
行充分 的理解 , 才能把握好词语的准确用法 。在语文教学 中, 教 义 。现代语 言学的研究不仅可 以促进 素质教育 的全 面实施 , 还 认识 , 不要 以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 , 学 习起来轻松简单。 事实上 , 确的学 习方式来对待 , 通过认真的学习 , 掌握这 门语 言技 能。 ・ 4 6 ・潦 数仆学司 ・ 教 学参考

浅析语言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语言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语言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言学作为一门科学,探究语言的结构及其表达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语言学以理性的方式,对语言结构进行分析、描述和比较,并说明各种表达方式的意义。

语言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建立学生的语言知识体系,能够让学生领会语言语法的基本结构,为语言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语言学还可以帮助学生领会写作文时语言用法有节奏感,能够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开头、用词,运用句式等都影响文章的节奏感变化,使文章更加得体调和美观。

总的来说,语言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为学生提供建立语言理论和知识体系、促进写作表达能力的重要基础。

语言学与语文教育前沿问题研究

语言学与语文教育前沿问题研究

语言学与语文教育前沿问题研究语言学与语文教育是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历史、发展和使用规律,而语文教育则是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为目标,这两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语言学与语文教育的前沿问题也在不断涌现。

本文将从语言学与语文教育的角度,探讨近年来的前沿问题研究。

1. 跨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越来越多。

语言学和语文教育也不例外,它们与心理学、认知科学、教育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日益深入,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

语言学习与教学心理机制、语言与认知能力的关系等,这些领域的发展为语言学和语文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2. 多语种环境下的语言教育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多语种环境下的语言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促进不同语种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如何更好地进行跨语言对比和翻译,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等,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值得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3. 科技与语文教育的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学与语文教育也必须与科技融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促进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效果,以及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多媒体教学、虚拟教学、在线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了当前语文教育的一大趋势,这也是语言学与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沿问题。

二、语言学与语文教育的研究趋势1. 习得语言的认知机制习得语言是每个人从小婴儿时期开始就要进行的学习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认知机制对于语言的习得和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言学界对于习得语言的认知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一些领先的学者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模型,这些理论和模型为语文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2. 语言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语言教学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如何有效地进行语言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文能力,一直是语言学家和教育家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认知语言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认知语言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2生物—— 吃 : 米 、 焦 、 . 籼 锅 碎米 、 喂猪 的豆 腐 渣、 菜叶 烂
运 用
( 难得的 “ 佳肴” 。 : ) 住 蜂房般的格子铺, 充满汗臭、 粪臭和湿
气。 情感 : 麻木 , 然在男人面前 换衣 服 , 离别 人头部 不到一 公 在 尺 的马桶 — 响地 小便。 艮 包 身工 的生活是 常人 无 法想象 更 无法忍 受的, 只能把她 们
被 践踏。 2 虫— — 四点一刻 起床。 . 懒 “ 猡 ” “ 虫” 老板娘 和打 杂 的人 对包 身工 的侮 辱 猪 和 懒 是 性 称呼。 她们 被称 为 “ 猡 ” 但事 实上 , 猪 , 她们 的生活状 况 比猪
第一, 时代风格的体现。 我国的诗歌创作有着良好的隐喻 传统。 春秋时期创作的< 诗经> 已经开始广泛运用隐喻, 奠定了 诗歌隐喻传统。< 离骚> 创作于战国时期, ( 在 诗经> 的基础上
还差。 她们被视为 “ 懒虫” 但事实上她们四点一刻就起床了, , 她
们 的工作强 度 已经 超过 了 人体所 能承 受 的极 限。 这两个指 称词
又发展了这一传统,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离骚> 隐喻的运
用与 < 诗经> 共同形成了先秦诗歌独特的风格特征。 第二, 诗歌文体的艺术化要求。 诗歌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 式, 要揭示一般性质 , 而非复录客观现实, 要艺术化地突显和 阐明那些特定题材的一般 意义 , 就需要采用隐喻的象征化手 法。 中学语文教材 《 离骚 > 选段中, 作者要表达 自己高尚的品 行, 叙述政治上遭遇 的挫折, 表明爱国、 报国的坚定不移的信 念, 如平铺直叙, 虽同样能表情达意, 但缺乏艺术化的美感。 我 们看作者的表述 : 既替余以蕙缳 兮, “ 又申之以揽苣… ‘ 制芰荷 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用美好的事物, , 来喻自己纯洁高尚 的操行;“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 借秀美的娥眉被人嫉妒, , 来喻 自己在政治中受到排挤 ; “ 虽 穷困乎此时也” 仍然坚持 自己的 , 做人准则,“ 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 作者把自然界 。 的花草、 生活中的佩带与服饰同情感世界相联系, 延伸了 人们

现代语言学环境下语言结构与语文教学理论阐释

现代语言学环境下语言结构与语文教学理论阐释

现代语言学环境下语言结构与语文教学理论阐释在现代语言学环境下,语言结构与语文教学理论密切关联。

语言结构指的是语言的内在组织方式,包括词汇、语法、语音和语用等元素。

语文教学理论则是指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从语言结构与语文教学理论相互关联的角度,阐释现代语言学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

首先,现代语言学环境下的语言结构研究为语文教学理论提供了深入理解语言的基础。

语言学家通过对不同语言的研究,逐渐揭示了语言结构的共性与差异。

这些研究为语文教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知识,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和难点,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语法教学上,教师可以通过学习语言结构中的共性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

此外,语音学研究也为发音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帮助学生纠正发音错误。

其次,语文教学理论为语言学家提供了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案例。

语文教学理论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通过教学实践的反馈和总结,语文教学理论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

这些教学经验和案例能够为语言学家提供启示,促使他们更加关注实际应用,深入研究语言结构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较难理解的语法规则,语言学家可以对该规则进行深入研究,找到不同学生理解难点的原因,并提出教学方法和建议。

然而,在现代语言学环境下,语文教学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一方面,教学内容多样化,学科交叉渗透加剧了语文教学的复杂性。

学生需要学习不仅仅是语言本身,还有文化、历史、科学等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跨学科的融合,提供与实际生活和学科应用相关的语文学习内容。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背景也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跨文化的沟通,尊重学生的多样性,促进他们的跨文化交流和学习。

综上所述,现代语言学环境下,语言结构与语文教学理论相互关联,互为支撑。

也谈语言与语文

也谈语言与语文
学的关系:
语言 教学
文章 教学 汉语教 学
日 语 文 学 形 象教学 文学语 言教学
写 阅
常 言
语 科

文 学知
识 教 学
从 上 面 的 图表 可 以看 出 ,语 言 教 学 是先 于 文学 学 习 的 , 单 纯 的语 言教 学和 单 纯 的文 学 学 习都 不 是 真 正的 语 文教 学 ,
应 重视 文 学 ”;李 海 林 ( 0 6 2 0 )也认 为 语 言只 是 语文 教 学 的
前 文 已经 谈到 语 言在 语 文 教学 中是 先 于文 学 而存 在 的 ,
出 ,相 反 ,语 言 的学 习 在 整个 语 文 学 习过 程 中 占有 相 当重 要 的地 位 ,虽 然 笔 者不 能 将 其量 化 , 然而 感 性 的认 识 还 是可 以 展 示 给 大家 的 , 下面 我 就将 语 言 与 文学 各 自在 语 文 教学 中的
三 、语言 与文 学 的相 互 关 系
这 个 问题 比较 复杂 。一 方 面 ,课程 既可 以以 - 1 7学科 为


语 言 与 语 文 的概 念 及 其 内涵
基 础 ,也 可 以 以几 门学 科 为基 础 ,甚 至 可 以 以所 有 学科 为 基
语 言学 是 一 门科 学 , 它不 同 于文 学 , 自索 绪 尔 的 《 通 础 , 因此 ,不 能简 单 地通 过 论 证语 言与 文 学属 于 不 同 的学 科 普






只 有 当两 者 结 合起 来 的 时候 才 会 是 真正 的语 言教 学 。从 李 先
文 学审美教学

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

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

答, 而实际上 , 只要学生能够对词语和句义进行结构性的分 析 ,阅读 理解 并非 难事 。 3 .语 言的社会 功 能研 究对语 文情 感教 学的指 导 汉语语言学研究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 是重要的交 际工具 , 也 是重 要 的思维 工具 。由此可见 , 语 文教 材 内容 中 所体现的某些情绪、 情感和思想 , 实际上是作者对 自身感受 的表达 , 是作者思维方式的体现,而学生进行学习,实际上

种教育 ,, 但是 , 语文教学的发展却 十分坎坷 , 就 当前的小学、 初 中和高中的语文教育来讲 , 仍 存在两个十分明显的教学 问题 : ( 1 ) 以学生 “ 识字量” 、“ 阅 读理解的卷面成绩” 、 “ 对作文模式掌握的熟练程度”作为判 定学生学 习结果、 衡量 自身教学效果的标准 , 却忽视了语文
2 0 1 4年 第 5 期
汉语 语言学 与语 文教学
黎 扬幸 广 东省 高州市平 山第一 中学
【 摘
和 建议 。
要】 本文分析 了当前语文教学 中存在 的两个明显问题,并提 出了汉语语 言学对语文教学的指导作用 , 为语文教师
解 决教 学分体 、深化教 学作 用 、提 高教 学效果 提供 了基 于汉语 语 言学研 究 的教 学方 法 , 希 望能 够为语 文教 学 的发展 提供 帮助
系统 的理解造 成 的 。 2 .语 义 学研 究对语 文 阅读 教 学的指 导
从语言历史方面下手,为学生营造—个与学习材料相近的情感 氛围。因此建议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前 ,先对语文教学材料的
研究词项与概念及指称对象的关系, 揣摩各种词义的异 同、正反、上下、交叉等关系 , 剖析整个句子或其 中某些成 分的意义 , 这是语义学。 语义学对文字阅读理解具有明显的 指导意义。在教学中, 教师常要求学生对某篇课文的 “ 中心

语文教学与语言学之关系论文

语文教学与语言学之关系论文

浅论语文教学与语言学之关系多少年来,很多从事语文教学的同事们对语文教学与语言学的关系的认识五花八门,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很多观点认为:语文教学与语言学没多大的直接联系。

因为在人们要掌握一种或几种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靠老师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的成长过程中日积月累和潜移默化的模仿等获得语言的,有人提出:有的人一天没上过学,也能获得一种或几种语言能力。

因此,说明了语文教学与语言学没多大的直接关系。

还有的人提出:不管语文教学还是外语教学,无论对教人者还是受教者来说,不一定要掌握多高深的语言理论知识体系,如不必每个字、词的发音都要准确记住,不必非得知道每个字的历史的演变、结构的来历,了解一个词一个词的意义,不必非得知道语法的类别和语法的结构规则,更不用说学会一种语言非要知道该种语言的历史演变、语言能力与大脑构造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了。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言学的某些知识对于特定的对象和目标来说语文教学与语言学没多大的直接关系,也就是确实教不了,或者说确实不用教。

但是如果因此就说语文教学完全用不着学习语言学知识,那肯定这种认识是不完全正确的。

因为,首先上述说的学习语文和掌握一种语言的过程中不需要掌握该种语言的语言学知识体系,实际上只是不需要掌握这种语言的某些知识,而不是全部不需要掌握,例如语言理论知识和语言本体知识可以不要求全面掌握。

但是这种掌握和学会某种语言过程的现象本身,也是语言学知识的一部分,或者说也是语言学的“另一些”知识。

无论是掌握某种语言,尤其是掌握母语时,以直觉习惯和模仿强化为主要途径的语言获得过程,还是学会某种语言,特别是学会外语时,死记硬背和听说读写等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语言学习过程,这些本来就都是语言学研究的内容,甚至也是涉及到重大语言学理论问题的内容。

只不过对于这些就是语言学的知识这一点,对于掌握和学习某种语言的人来说,或者是无从知道,或者是没有意识到。

其次,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上面说的掌握语言或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需要语言学的知识,实际上也最多理解为不一定需要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和本体知识罢了。

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

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

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在当今社会,语言学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汉语语言学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实战经验,而语文教学则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环境中。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领域的交融点,希望为读者揭示汉语语言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汉语语言学的基础知识。

汉语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具有独特的语音、字形和词汇系统。

语音方面,汉语通过声调、声母、韵母等元素来区分意义。

字形方面,汉字的书写规则和笔画顺序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

词汇方面,汉语词汇涵盖了丰富的语义和用法。

这些特点为语文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接下来,我们进入语文教育的实践领域。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育的方法和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教学模式方面,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到现代的翻转课堂,语文教育模式在不断创新。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们不断尝试情景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多样化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语文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如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学习途径。

当我们回顾以上内容时,可以发现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汉语语言学为语文教学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科学化和高效化。

而语文教学则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这些理论,使其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

总之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之间的与互动。

汉语语言学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而语文教学则将这些理论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些理论。

未来,随着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入发展,相信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将更加紧密,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充分认识到汉语语言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创新,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也期待汉语语言学和语文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推进学科交叉研究,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语言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语言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语⾔学与中学语⽂教学课程简介语⾔学与中学语⽂教学【课程简介】初中⽣学习语⽂的⼀项基本任务是提⾼语⾔⽂字的运⽤能⼒,这⼀任务是在⾔语实践中实现的。

做为语⽂教师在组织学⽣⾔语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必要的语⾔学知识,这种知识越渊博、越精深,指导学⽣学习语⽂的效率就会越⾼。

本课程主要介绍语⾔学的⼀些基本理论知识,重点如下:语⾔与⾔语的关系与区别,语⾔的系统性(组合与聚合、词类、语句的结构分析),词的内容与分析,句⼦的内容与分析,语⾔知识运⽤的教学策略。

前四节通过案例分析说明这些理论知识的作⽤,第五节明确与语⾔运⽤有关的教学策略。

本课程提供了两个课例:《标点符号》、《⽐喻》,并对课例与语⾔知识的教学做了讨论。

【学习要求】1.了解语⾔学中语⾔和⾔语的区别。

在处理语⾔现象时指导学⽣从语境出发分析语句的含义。

2.理解语⾔的组合、聚合关系,对汉语词类有较全⾯的认识。

在教学中能运⽤语⾔层级性的特点,把语素(汉字)和词、短语的使⽤做适当的系联。

能较熟练、正确地运⽤层次分析法分析语句,提⾼语病的纠偏能⼒。

3.学习语义学的基本知识,提⾼辨析词语的能⼒,在理解鉴赏和使⽤词语两⽅⾯帮助学⽣提⾼语感。

4.学习语⽤学的基本知识,提⾼结合语境分析句⼦内容的能⼒,提⾼指导学⽣解答⾼层次的阅读测试题的能⼒。

5.提⾼随⽂运⽤语⾔知识指导学⽣提⾼语⾔⽂字运⽤能⼒的教学效率,研讨语⽂知识专题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

专题讲座语⾔学与中学语⽂教学李镗(原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副院长特级教师)初中⽣学习语⽂的⼀项基本任务是提⾼语⾔⽂字的运⽤能⼒,该能⼒的提⾼是在⾔语实践中实现的。

作为语⽂教师在组织学⽣⾔语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必要的语⾔学知识,语⽂教师的语⾔学知识越渊博、越精深,指导学⽣学习语⽂的效率就会越⾼。

本课程介绍语⾔学主要的⼀些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案例分析说明这些理论知识的作⽤,明确教学策略。

第⼀节语⾔与⾔语【基本知识】1. 语⾔与⽂字:要点:什么是语⾔什么是⽂字语⾔和⾔语的区别语⾔学与语⽂教学语⾔是⼀套声⾳和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声⾳是符号的外壳,意义是符号的内容。

从语言学的意义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从语言学的意义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从语言学的意义到语文教学的目的1 语言的奥秘与在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意义人类文明延流数千年,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一个文明高度融通与集汇的历史时期。

久远而古老的时代淀积,现代社会爆发性的文化蒸汇,让每一个现代人都能感受到人类智慧的巨大魄力与其所创生的伟大成果。

而文明一词的意旨囊括又太宽泛,太大,它是一个层级很高的统摄性概念。

而单就词语本身来说,我们却不能对它的意义作一个明晰的阐释与罗列;即便能罗列出来,我们也不能肯定其具体的意项便对应了现实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关于语言的问题了。

且不说文明,只说与之近义的文化,也很难释清。

而从大家所理解的文化的意义出发,我们又总能够感受到一点:文化的意义指涉范围较文明要小,它更侧重对人类精神文明的概括。

不看其内容,只看文化的承载体,我们便可以顺理导出语言文字这一概念来,而语言文字的实体则是历代典章坟籍与历代人们的交流话语。

语言记载并体现文化,文化也在影响语言的生成。

周智敏说: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的社会文化及时代背景对语言有着不同的影响。

①其实交流话语与典籍都是人类语言不同的实态。

于是,我们便从文明的概念中逐步申引剥离出语言的概念。

这是一种概念性的推理,其前提要有基本的逻辑工具与人所公认的一些概念和意义。

上段有一句话也正表明了这一点:从大家所理解文化的意义出发。

这个大家所理解便是推理中的一个关键,也是逻辑得以推导下去的基本前提。

而大家所理解也就涉及了语言的奥秘,这就是约定俗成。

而约定俗成的主体是人类群体,这里就涉及到两个方面了:其一,个体的人是有个性的,这种个性反映在他的情感思想行动等各个具体方面。

其二,群体是有大有小的,群体与群体之间是不一样的,群体本身就是一个所指不定的概念,是个体人的扩大化,因而也具有群体自身的个性。

约定俗成之主体的这两种性质的不确定性,使约定俗成这一事件本身也便带上了不确定的色彩。

因而约定俗成是这样形成的:因为单个人存在的独体性和人类存在的群聚性,个体信息分异且不确定,群聚信息又需要交流与融通,这样便产生了汇同两中信息的一个解决之道:约定俗成。

语言学知识向语文知识转化策略

语言学知识向语文知识转化策略

语言学知识向语文知识转化策略
将语言学知识转化为语文知识需要掌握以下策略:
1. 深入理解语言学概念:学习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理论,并确保对其有准确的理解。

例如,了解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2. 寻找语言学与语文的联系:将语言学的知识与语文学科进行对比和联系,找到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互相补充的部分。

例如,通过语言学习词汇、句法和语用等知识,可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表达和意义。

3. 运用语言学方法分析语文问题:运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思维,帮助解决语文学科中的问题。

例如,通过语音学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通过语用学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等。

4. 理解语言学理论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了解语言学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和指导,通过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例如,通过了解二语习得理论来指导语文教学的二语学习者。

5. 多维度的学科交融:将语言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多维度的学科交融。

例如,将语言学知识与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进行融合,深化对语文学科问题的理解。

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思考和应用,将语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语文学科,提高语文学习和教学的质量。

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

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

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 -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ﻭ引言:语言和语文“语言”和”语文”是两个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ﻭ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载体,它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同时相关,并具有交际职能。

自然形态的语言是口语,也就是有声语言.有了文字以后,利用文字这种视觉符号系统,可以把口语加工为书面语。

一般说"语言”,是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的总称。

在语言学过程中,语言学家提出了”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他们把个人的说话行为和结果称作”言语”-—个人说话的行为也就是"言语行为”,个人说话的结果也就是”言语作品”。

而”语言”,则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属于全的**语言要素有规则、成系统的集合。

所以,语言中其实也包含言语.“语文”不像”语言”."语言"不论宽式的定义(含口语和书面语,实际上包括言语在内)还是严式的定义(与言语相对而言),都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科学术语定义,而"语文”则是一个未经规范的普通名词。

30年代,语文专指书面语或文章。

在《答曹聚仁先生信》中说:"语文和口语不能完全相同;讲话的时候,可以夹许多这个这个那个那个之类,其实并无意义,到写作时,为了时间,纸张的经济,意思的分明,就要分别删去的,所以文章一定应该比口语简洁,然而明了,有些不同,并非文章的坏处.”(〖HT5K〗《且介亭杂文》,1934年)这里说的"语文”指的就是文章,也就是用书面表达的言语作品。

与这个内涵相关的,是所谓”语文学”的内涵。

90年代出版的《汉语大词典》给"语文学”作的解释是:"偏重从文献和书面语的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

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等,广义的语言学也包括语文学。

"不论这个解释把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归入语文学是否合适,它认为语文学的研究对象偏重于文献和书面语,这和30年代对语文的理解是一致的。

中小学语文课的定名,与上述语文的理解一脉相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语言学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摘要:语文教学需要语言学理论的支撑,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播语文知识;学生必须通过语言学学好语文,再通过对语文的更深入了解更好地运用语言。

作者从字词义的变化,句子的变化,以“不写”达到“写”的目的三方面研究语言学和语文教学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学语文教学关系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的思想感情是靠语言媒体传播的。

所以《文心雕龙》把思想感情称为“源”,而把语言媒体称为“波”,得出了“沿波讨源,虽幽必显”的结论。

学生对语文作品的把握,是先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认识,再通过对作品的深入理解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非常重视语言学和语文教学的关系,试图从现象中找出规律,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字义、词义的变化与语文教学
语言不是本来就有的,它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语言有一定的稳固性,在较短的时间内,语言不会产生大的变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区域的改变,语言的字、音、义会产生变化。

最近,在教授《孟子四则公孙丑》篇时,有学生提问:为什么公孙丑的父母要给他取个“丑”字呢?难道公孙丑很难看吗?笔者解释,丑有两个写法:子丑寅卯里的“丑”没有繁体写法;而解释为难看的丑繁体字为“醜”(笔者提示学生回忆周星驰电影《九品芝麻官》里的“醜”字)。

只是因为规范简体字后,两个丑的写法才合二为一。

同样,在中国历史上,名字中和时
辰有关的字比比皆是。

学生经过讨论,很容易就想到了唐寅,对字形字义的变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教《石钟山记》时,学生对“至莫夜月明”中的“莫”解释为“暮”有些不理解。

“莫”不是应该解释为“没有”或者“不”吗?笔者解释说“莫”的象形字表达的意象是太阳在草丛中,所以本义表示的是天快黑了。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莫”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除了表示天快黑之外,还有“没有”、“没有人”等意思。

所以人们又造了个“暮”字(太阳落到草丛之下)分担它的责任,这也是通假字的成因之一。

通过类似对某些产生变化的字词的分析,学生更容易理解语言的发展,也更清楚如何使用语言文字。

掌握更多的语言学知识,我们会知道词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社会中变化,在人们的运用中进化,掌握更多词语的发展变化有利于更好地学习古代文学知识,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甚至,有时有些词语的运用并不符合语法,却能收到奇效。

笔者对余华的著名小说《活着》中的一段有深刻印象。

福贵在埋葬了儿子后,往回走的路上,看见了皎洁的月光,作者是这样形容的:“有庆死的时候我苦的那个伤心……月光洒在地上,像是洒满了盐,我知道有庆再也不会从这条路上跑着回来了。


余华把月光比做“盐”,显然与语法相悖,本体和喻体除了颜色上较为接近外,其他并无相似之处,尤其是月光的细腻感和盐的粗粝感更是矛盾。

从修辞角度看,这是一处典型的不贴切的比喻。

可是,笔者觉得作者已经超越追求本体喻体客观相似性的程度,而追
求“神似”。

结合福贵的伤痛经历,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在伤口上撒盐的刺痛。

可以说,正是作者深刻地理解了语法的本质,才创作出了如此精彩的比喻。

二、句子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
前几天教完朱自清的《绿》,仅对文中的一些句子应用谈谈个人体会。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朱自清的语言风格,笔者找到了于坚的散文《黄果树瀑布》作比较阅读。

于坚是这样描写瀑布的:“我看见水柱像庞贝城在火山中毁灭时的大教堂的圆柱那样崩裂,轰隆倒塌,栽倒在水里,把水砸出了大坑。

水在变形,在死亡、在合成、在毁灭、在诞生……”
朱自清是这样写瀑布的水的:“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

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为什么同样都是写瀑布,给读者带来的感受却相去甚远呢?学生很容易想到因为于坚大量使用短词短句和排比的修辞生动刻画瀑
布的气势。

确实,句子的长短和修辞的运用会影响到语言风格,可是除此之外,笔者觉得朱自清在这一段中合理地使用了关联词,达到句意连绵、意味悠长的效果。

从第一个“但”字开始,朱自清连续使用了“格外”、“时”、“更是”、“这时”、“便”、“再也”等词语。

这些词语领导的句子都不能独立成句,必须和上下文连接起来才符合语言习惯和语境。

(比如:在年度总结中,我们不能单独说“但
我也有不足之处”,这句话必须和类似于“虽然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之类的话放在一起才有意义。

)正是因为这些词语的连接作用,才使得朱自清的散文达到委婉绵延的效果。

同样,于坚为了彰显自己的感受,几乎拒绝使用关联词。

除了找来于坚的散文作比较外,笔者还找来朱自清《绿》原文作比较,发现教材(苏州大学出版社职高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删减了一处比喻。

原文如下:“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教材则把“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删除了。

笔者不明白也无意揣测删减的目的,但是这处关于描写“绿”的精彩博喻会因为少了这句而减色不少。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是从外形上来描写“绿”;“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是从内心情感来揣摩“绿”;“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是从质感切入;“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是从深度着眼。

如果单单删除了“处女的心”这个比喻,此处博喻就失去了互相对照、互为增补的魅力。

三、用“不写”来“写”
除了以上一些作者通过利用句型、句式的变化重新赋予文章新鲜
生命力的个人教学体验之外,笔者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文章故意省略掉一些关键内容,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以《鸿门宴》为例,樊哙在刘邦危急时,以必死之心冲入帐中,但是说出一番与他个人素养反差甚大的道理:“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这番话条理清晰,令人难以分辨,简直不像是刚才还目眦尽裂的樊哙所说,我们再仔细回想下,这段话似乎刘邦在夜见项伯时也说过:“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其核心内容和樊哙是一样的。

经过仔细分析,两人说这些话之前,都和张良有过交谈。

虽然原文并没有指出他们说这样的话是张良授意,但是按情理推知,张良恐怕功不可没。

再加上沛公在鸿门宴中逃走前,张良向其索要珠宝玉器送给项羽、范增以求保全自己的智慧来看,这篇课文在生动刻画项羽、范增、刘邦、樊哙之外,也从侧面成功塑造了足智多谋的张良的形象。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作者看似在着重刻画廉颇和蔺相如的形象,可是在一系列事件中,我们隐然可以多次捕捉到赵惠文王的用人处事智慧,可以说在一个光彩夺目的蔺相如形象背后始终站着
一个大智若愚的惠文王。

类似的情况我们也可以在郑振铎的散文《猫》中看到,那个把第三只猫抱回家的老阿姨才是于无声处见惊雷的真正主角。

这些优秀文章的示例都让笔者深刻地认识到,语言学运用到巧妙的境界,确实可以通过“不写”达到“写”的神奇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了很多涉及语言学的现象。

有时一个字词的变化会带给学生更深刻的语文体验;一个词语或句子的变化就会让文章增色或者失去原有的韵味;甚至在精心设计下,能完全通过他人的言行反映出主角的性格形象。

语文课堂应是充满智慧的课堂,教师要充分掌握语言学知识,主动探求文章的巧妙之处,让学生多多获益。

参考文献:
[1]刘辰诞,赵秀风.什么是篇章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刘凤玲,邱冬梅.修辞学与语文教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