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路面内部排水
1.重要性: 路面渗水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1)路面接缝,包括施工接缝、窨井等设施接缝及 新旧路面的接缝; 2)路面材料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松散; 3)原先面层混合料较大的孔隙等: 4)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裂缝,尤其以周围施工 产生的张拉裂缝最为严重。
内部水的危害: (1)会浸湿各结构层材料和路基土,使其强度下降, 变形增加,降低路面的承载力。 (2)在行车荷我的作用下,成为高孔隙水压力和高 流速水流,水流反复多次地冲刷,形成唧泥现象。 因而,采用内部排水设施所增加的资金投入,可 以很快从路面使用性能的提高、使用寿命的增加 和养护工作的减少中得到补偿。进入路面结构内 的水使路面使用性能变坏,加剧了路基和路面结 构的损坏,从而缩短道路的使用寿命。
倒虹吸:水流横跨路基且受到设计标高限制时, 可通过多次改变水流方向从路基下方跨越的排水 设施。倒虹吸是利用上下游沟渠水位差作用,管 道为有压管道,水流条件较差,结构要求高,应 谨慎使用。
渡水槽:水流横跨路基且受到路基标高限制时,水 流从路基上方跨越的排水设施。渡水槽应满足道 路对净空与美化的要求,结构与桥梁相似,但主 要作用是沟通水流,在效能上应满足结构强度和 排水要求防止冲刷和渗漏。 1)构造:倒虹吸:进水口、沉淀池、出水口、管 身 渡水槽:进出水口、槽深、下部支撑 2)尺寸:需水力计算 6.蒸发池:气候干旱、排水困难地段,可利用沿线 的集中取土坑或专门设置蒸发池排除地表水。
2)尺寸:需水力计算来确定尺寸,水流量不大时, 可用标准尺寸 3)构造:进水口、主槽、出水口 4)出水连接:桥涵、自然沟、排水沟
急流槽 边沟 立面图
I
I 边沟
側面图
I-I
急流槽设计图
5.倒虹吸与渡水槽:设置于水流需要横跨路基,同 时受到设计标高的限制,从路基底部或上部架空 跨越。前者称为倒虹吸,后者称为渡水槽。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路基排水工程:地面排水,地下排水
一、地面排水设备
1.边沟:设在挖方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 多与线路平行。主要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 向路基的少量的地面水,不宜与其它沟渠合并使用。 1)形式:梯形、矩形、三角形、流线型 2)尺寸:一般底、高为0.4~0.6m,特殊时局部加大 尺寸。 3)长度:不宜过长,尽量就近排除路基范围。 纵坡一般与路线相同。但不小于0.5%。
5)平面线形:平面上应力求直捷,转弯时应圆顺连接; 半径不宜小于10~20m。 6)出水口:排水沟水流注入其它沟渠或水道时,应保证 原水道不产生冲刷或淤积。通常以不大于45°的锐角 或园曲线朝下游与其它水道相接。
4.跌水与急流槽: 设置于需要排水的高差较大而距 离较短或坡度陡峻的地段 跌水:是阶梯形的建筑物,水流以瀑布形式通过的 排水设施。有单级和多级形式,作用主要是降低流 速和削减水的能量或改变水流方向。 1)形式:一般矩形,浆砌片石或混凝土预制块砌筑 2)尺寸: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等,一般需水力计算 3)构造:按水力计算特点,可分为进水口、跌水槽、 出水口。跌水槽由跌水墙、平台和消能设备组成。 4)出口连接:桥涵、自然沟、排水沟
六、排水基层的排水系统
1)定义:直接在面层下设置透水性排水基层。在边 缘设置纵向集水沟和排水管以及横向出水管所组 成的排水系统。 2)适用条件:新建路面中采用。
3)构造:水泥砼的路面、沥青路面
4)尺寸:管的直径一般为7-15cm,按水力计算确 定
五、边缘排水系统
1)定义:由沿路面边缘设置的透水性填料集水沟, 纵向排水沟,横向出水管和过滤织物组成的排水 系统。 2)构造:集水沟、横向出水管、过滤织物、纵向排 水沟 3)使用条件: 适用于改建路面、基层透水性小的路面结构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 4)尺寸:管的直径一般为7-15cm,按水力计算确定。
6)平面布置:渗 沟尽可能与地
下水流方向相
互垂直,使能 拦截更多的地 下水。
3.渗井:是竖直方向的地下排水设备 1)作用:是汇集离地面不深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通过竖井,渗入下层,疏干路基土。 2)使用条件: (1)路基下层是否存在透水层,能否排走汇集的地下 水。 (2)影响路基上部含水层较薄,排水量不大,并且平 式渗沟难以布置时采用。
二、地下排水设备
1.暗沟 1)作用:设在地面以下引导水流的沟渠,无渗水和 汇水作用,地下排水沟。 2)使用条件:a.路基范围内的个别泉眼,泉水外涌; b.市区污水管、雨水管;c.公路中央分隔带弯道 超高处。 3)构造:进水口(泉井)、暗沟沟身和盖板。圆形 和矩形。 4)纵坡和出水口:纵坡不小于1%。出口处沟底应高 出边沟最高水位20cm以上,不容许出现倒灌现象。
§4-1 路基路面排水要求及设计一般原则
一、排水的重要性
1.地面水渗入路基→路基强度降低 2.地面水对边坡冲刷→路基整体稳定性受到威胁 3.地下水浸入路基→强度降低(冻胀,翻浆、滑坍滑 动) 4.降水渗入路面→降低材料的强度;高压水冲刷使
承载力下降。 二、排水的目的与任务
1.把路基工作区内的土基含水量降低到一定范围之内 2.将降落在路基路面上的水和渗入路面内的水迅速的 排除路基范围之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单级跌水:适用于排水沟渠连接处,由于水位落 差较大,需要消能或改变水流方向(如路基边沟 水流通过涵洞排泄时)。 6)多级跌水:适用于较长陡坡地段的沟渠,为减缓 水流速度,并予以消能。
急流槽:是具有很陡坡度的水槽,水流以陡坡形式通 过的排水设施,但水流不离开槽底。它的作用主要 是在很短的距离内,水面落差很大的情况下进行排 水。多用于涵洞的进出水口和高路堑边沟流入排水 沟的进出水口,或在特殊情况下,截水沟流向边沟 的场合。沟底纵坡可达45度。 1)形式:矩形,浆砌片石或混凝土预制块砌筑
5)注意事项: (1)应防止泥土或砂粒落入沟槽或泉 眼,以免堵塞(暗沟顶可铺筑碎(砾)石一层, 上填砂砾)(2)暗沟流量一般不予计算。
2.渗沟:采用渗透方式将流向路基的地下水汇集于沟内并排到路 基范围以外指定点的排水设施,使路基上保持干燥,不致因地 下水成害。 1)作用:是降低地下水位或拦截地下水,其水力特性是紊流。 2)分类:盲式、管式、洞式 3)构造: 渗水层、封闭层、反滤层、排水层 4)尺寸:水力计算确定。埋深需考虑地下水位和不透水层的位 置。 5)使用条件: 盲沟:一般用于流量不大、渗沟不长的地段。设计时应考虑淤 塞失效问题,排水层阻力大,其纵坡不应小于1%,一般可采用 5%。 管式渗沟:设于地下引水较长的地段。但渗沟过长时,应加设 横向泄水管,将纵向渗沟内的水流,迅速的分段排除。 洞式渗沟:当地下水流量较大,或缺乏水管时,采用石砌涵洞, 洞口大小依设计流量而定。
三、基本要求
1.设计中把影响路基路面的水流,加以拦截,排 除,截断,疏干,降低,引导。 2.施工中,校核全线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否完善。 必要时补充,修改。增加临时排水措施。
四、一般原则
1.认真调查研究 2.结合农田水利,城市建设,整体规划 3.全线综合考虑 4.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尽可能就地取材
§4-2
边沟横断面示意图
4)出水口
(1)边沟水流流向路堤坡脚处,试具体情况确定
(2)当边沟水流流向桥涵进水口时,为避免流水冲 刷、试具体情况确定
(3)当边沟水流流至回头弯处,应顺着边沟方向沿 山坡开挖排水沟,将水流引出路基范围以外的自 然沟或用急流槽引下山坡,以免增加对回头弯边 沟的冲刷。
2.截水沟: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之外或山坡路 堤上方的适当处,用以拦截流向路基的地面水,防止 其冲刷和浸蚀挖方边坡和路堤坡脚,并减轻边沟的 泄水负担。 1)形式:一般为梯形,矩形形式 2)尺寸:按实际流量计算 3)长度:200-500m为宜 4)出水口 A.沿等高线布置 B.保证水流畅通,就近引入自然沟内排除 C.一般不能引入边沟。
二、路面表面排水
1.任务:迅速排除降水,避免积水。 2.原则: 1)通过路拱横坡将降水排向两侧,不出现积水 2)在汇水量不大,路堤较低且边坡不会被冲刷的情况下,应 采用路堤边坡上横向漫流方式排除路表面水 3)在路堤较高,边坡坡面在未做防护而易遭受路面表面水流 冲刷或坡面虽已采取防护措施但仍有可能受到冲刷时,应沿 路肩设置拦水带或U型沟,汇集路面表面水,然后通过泄水口 和急流槽排离路堤。 分散排水与集中排水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据表面水是否对路堤 边坡造成冲刷危害。应对多个方案进行效果和经济的比较, 选择最佳 4)为路堑时,横向排流的表面水汇集于边沟内。
3)构造:由上部集水构造和下部排水构造两部分组 成
集水部分构造与渗沟相 同,于井的四周设反 滤层,顶上为覆盖层 (封闭层)。 下部排水构造,采用粗 粒材料做充填物 渗井断面采用圆柱形或 方柱形。
§4-3 路面排水设计
一、公路排水的分类
1) 路界地表排水: (1)路面表面排水:横坡漫流、拦水带+急流槽、u形沟 +急流槽 (2)中央分隔带排水:中央分隔带渗水、超高路段排水 (3)坡面排水:边沟、截水沟等 2)路面内部排水: (1)路面边缘排水 (2)透水基 (垫)层排水 (3)多孔隙面层 排水 3)地下排水(降低路基地下水位) 暗沟 渗沟 渗井
3.拦水带构造(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高度 和泄水口的泄水量需验算 4.U形沟的构造:尺寸和泄水口间的距离需验算
三、中央分隔带排水
1.任务:排除中央分隔带范围内的表面渗水和拦 截上侧半幅路面漫流过来的表面水。 2.中央分隔带的形式: 1)按缘石形式分:凸形、凹形 2)按表面形式分:有铺面封闭型、 无铺面封闭型 3)根据需要,宽度也不同
3.一般路段中央分隔带 1)有铺面封闭型:
2)无铺面封闭型:
4.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 除应具有一般路段中央分隔带的功能和构造外,应 有拦截上侧路幅的表面水的功能。 1)凸形中央分隔带
2)凹形中央分隔带
5.通过计算确定排水设施的尺寸
路缘石
2%路面
1:2水泥砂浆抹角 D200钢筋混凝土管
路缘石
雨水进设计大样图
5)截水沟离开路基的距离的确定 6)截水沟的沟槽加固 一般要求不能使水下渗,影响边坡稳定。 对于地质不良地段应避免积水成害; 对于纵坡大的截水沟为防止冲刷; 平台上设的边沟,防止水流渗漏影响稳定。
3.排水沟:主要用来引水,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的 水流(边沟、截水沟、取土坑或路基附近低洼处汇 集的水)引排到桥涵、天然河沟或远离路基指定地 点。 1)形式:一般梯形 2)尺寸:经水力水文计算确定。B、h大于等于 0.5m 3)布置:离路基尽可能远,距路基坡脚一般不宜 小于3~4m,高速公路高路堤,坡脚排水沟不小于 2m,纵坡应保证水流畅通,不产生冲刷或淤积,一 般不小于0.3%,不大于3% 4)长度:小于500m
第四章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基本内容
§4-1 路基路面排水要求及设计一般原则 §4-2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4-3 路面排水设计
路基路面的强度与稳定性同水的关系十分密切。 道路路基路面应该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以排除 可能危害道路的地面水和地下水,保证路基路面 结构稳固,防止路面积水影响行车安全。 道路排水可分为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 地表排水又可分为路面(含路肩)表面排水、中 央分隔带排水和坡面排水。 排水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沿线自然条件以及桥 涵设置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注意充分利用地形 和天然水系,合理布置各项设施,形成良好的排 水系统,确保排水畅通和养护方便。 排水设计包括排水系统的规划和排水结构物的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