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提出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论的四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论的四个阶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高大上?别急,咱们把它拆开来看,实际上就是孩子怎么从天真无邪的“傻乎乎”变成懂得观察、思考、理解世界的小大人。
这四个阶段嘛,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味道。
今天我们就来轻松聊聊这四个阶段,保证你听了之后,明白得不行!皮亚杰说,孩子的认知发展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的特点都不一样。
第一阶段叫“感知运动阶段”。
这听起来好像是给小猫小狗设计的训练课程,但其实是孩子在0到2岁这个年纪的认知特点。
你想啊,这个阶段的宝宝才刚出生,啥都不懂,啥都看不清,就靠眼睛瞪着、耳朵听着、嘴巴啃着东西来感知世界。
更别说什么复杂的思维了,咱们的宝宝就是用五官和手脚去探索一切。
这时候,他们的世界就是直接的感官刺激,比如看到妈妈拿着奶瓶就知道能喝到奶,或者看到玩具掉到地上就开始拽来拽去。
你说多纯粹,简直就像是一个“食物链顶端”的小怪兽,四处摸索着,“哦,原来这个东西有这么多功能!”等到第二阶段,孩子就进入了“前运算阶段”。
这个阶段大概是2到7岁,嘿嘿,就是个“好奇宝宝”期。
你会发现这个年纪的孩子,天天嚷嚷着“为什么为什么”,简直烦死了。
别小看他们“为什么”,其实他们脑袋里已经开始活跃了,虽然他们还没办法理解所有的事物和逻辑,但至少他们会去问,会去思考。
比如说,小明看到爸爸喝水,他就问:“爸爸,水怎么进肚子里?”你看,这不就是思考吗?虽然有些问题听起来傻乎乎的,像“为什么天是蓝色的”,但其实在他们的世界里,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着他们对事物本质的探索。
问题来了,宝宝们在这个阶段也有个特点——他们的思维还比较“自我中心”,就是说,他们觉得世界就是围绕着自己转的。
如果你说“小红在哭,是因为她摔倒了”,小明可能会想:“我摔倒了我也不会哭,她怎么会哭呢?”因为他们还没有办法完全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然后到了第三阶段,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
这是一个孩子认知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大概从7岁到11岁。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指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一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这个理论提出了儿童从婴儿到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具有特定的认知结构和特点。
这四个阶段依次为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1.感知运动期:这一阶段发生在出生后的头两年里。
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感官运动与环境进行交互,逐渐发展出一些基本的认知能力。
婴儿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探索世界,通过感觉来感知物体的存在和运动,并通过运动来产生作用和反应。
2.前运算期:这一阶段发生在2岁到7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表征和语言来表达和思考,并且开始形成一些初步的概念。
他们能够使用符号来代表物体或者事件,并且能够运用简单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但他们的思维还是非逻辑的,即他们不能使用转换思维。
例如,他们不能理解物质在外观上改变后依然保持其基本属性。
3.具体运算期:这一阶段发生在7岁到11/12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可以进行具体的思维运算。
他们可以理解并应用概念,并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例如,他们能够进行加减乘除的算术运算,并且能够理解数量的保持、类别的分类和序列的排列等概念。
4.形式运算期:这一阶段发生在12岁及以后。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并能够进行形式逻辑推理。
他们能够进行假设、推理和抽象的思考,能够理解和运用复杂的数学和科学概念。
他们也能够思考和解决抽象和复杂的问题,表现出更高层次的智力发展。
总体来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儿童从感知到逻辑运算的认知能力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并提出了四个阶段的认知发展过程。
尽管这个理论有一些限制和批评,比如忽略了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但它仍然为认知心理学、教育学和儿童发展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和指导。
皮亚杰提出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
皮亚杰提出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即: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该阶段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动作图式和外界取得平衡,处理主、客体关系。
2、前运算阶段(2~7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主义、直观形象性、不可逆性、知觉的集中性等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该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儿童思维发展具有守恒性、去自我中心主义、进行群集运算、具体逻辑推理等特点。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个体思维能力已经成熟,该阶段儿童思维发展具有假设、演绎推理、命题推理、组合分析等特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水平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心理结构由量的积累(同化)而发生质的变化(顺应)。
新的心理结构是在旧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结果思维和语言的活动,因此又把观察称为“思维的知觉”。
日常生活中,“视而不见”的现象,人们绝大多数都知道螃蟹有10只脚,但很少人知道虾有几只脚,因为关键在于生活中人们对复杂事物缺乏观察。
观察力提高的表现为观察类型特征的改善和优良品质的养成。
形象记忆又称表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 直观形象性工作记忆 指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同时将信息加以存储,即具有加工与存储双重功能。
具有三个组成部分: 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情景记忆: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是关于世界各种知识的记忆属于有意识记忆,可以归纳为“知道什么”的记忆。
直观形象性。
又称表象记忆。
20短时记忆扩展为工作记忆。
1储双重功能。
20世纪80年代后,心理学家将长时记忆扩展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记忆,主要是根据3类记忆所存储的知识在性质上的不同划分的。
1、情景记忆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2、语义记忆是关于世界各种知识的记忆前两者有意识的参与,可以归纳为“知道什么”的记忆。
3、程序记忆是通过熟练行为和认知程序来表达,是关于“怎样做”的记忆,与意识相分离。
(三)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简述)(A 见下)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是否明确,对识记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特点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特点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特点(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
相当于婴儿期。
特点: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仅仅是依靠感觉和动作去适应外界环境的。
通过摸爬滚打的感觉和动作形式逐渐获得了低级的行为图式。
(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认知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前运算阶段。
这个时期的孩子首先具有的一个特点叫做万物有灵论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
(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特点:此阶段孩子的特点都是与上一个阶段相反的。
这个阶段的标志性特征是孩子具有了守恒性,在思维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思维具有了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
亦称命题运算阶段。
特点:在这个阶段孩子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且思维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四个因素。
成熟主要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儿童的某些行为模式的出现依赖于一定的躯体结构和神经系统的机能。
生理上的成熟为儿童的某些认知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但是,单靠成熟本身并不能使儿童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
物理环境因素指个体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获得的经验。
这种经验不同于社会经验。
皮亚杰把这种经验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的经验,是指个体作用于物体,获得物体的特性;另一类是逻辑-数理的经验,是指个体作用于物体,旨在理解动作间相互协调的结果。
在皮亚杰看来,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起着组织或协调作用),而非来源于物体。
皮亚杰认为,物理环境是影响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必要因素,但它不起决定性作用。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
它同样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皮亚杰认为,环境与教育只能促进或延缓儿童的心理发展,而不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认知活动,主要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儿童的语言和表象尚未产生。
这个时候,儿童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来适应外部环境,并进一步探索外部环境。
儿童通过看、抓和嘴的吸吮来了解外部环境。
这个阶段的后期,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
这个阶段,儿童在认知上发展了客体永恒性,知道了消逝了的事物的存在。
另外,具有了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部的智力或者操作。
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后期,能够运用一些动作图式,但是这些图式需要与具体运动动作相联系,对于回忆过去、明了信息、做计划是无效的。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和动作分离的认知的第一种类型是使得动作图式符号化,即形成和使用字词,手势、标记、想象等符号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前运算阶段的主要成就。
这个阶段,儿童具备了符号言语功能,词汇得到发展。
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尚未获得守恒概念。
儿童还是自我中心主义的,虽然并非总会如此。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
随着守恒、分类、顺序排列、运算能力的掌握,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已经发展出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的体系。
在皮亚杰看来,儿童解决守恒问题的依赖于三个基本原因的理解:同一性、补偿性、可逆性。
但是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务的支持,儿童还不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对于规则的遵守,变现比较刻板。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且能够发展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依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够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
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
具有了系统思维能力。
这个阶段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青春期自我中心。
青少年开始非常关注自己,而且觉得他人也同样关注自己。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属于哪个章节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属于哪个章节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
相当于婴儿期。
这是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
本阶段主要特点是:儿童只是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
本阶段儿童在认知上的主要成就是:主体和客体分化和因果联系的形成。
2、前运算阶段(2-7岁)。
较之前一阶段其质的飞跃表现在:由于信号功能或象征功能的出现,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可以凭借象征性格式而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
这一阶段还可再分为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与直觉思维阶段(4-7岁)这样两个小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和思想有两个特点,一是思维开始具有较大的变易性,出现了可逆性,能解决守恒问题,能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分类和理解逻辑关系;另一是能对具体事物进行群集运算,包括组合性、逆向性、结合性、同一性、重复性或多余性等运算。
4、形式运算阶段。
亦称命题运算阶段。
本阶段的最大特点在于:儿童思维已能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不受具体事物的内容的局限,能把形式与内容分开,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即能运用符号进行命题演算,能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理。
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
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研究的特殊兴趣是出于将儿童的认知发展看作是沟通生物学与认识论的桥梁,他认为通过对儿童个体认知发展的了解可以揭示整个人类认识发生的规律,从而建构起他的整个学说“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口诀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口诀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
相当于婴儿期。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仅仅是依靠感觉和动作去适应外界环境的。
通过摸爬滚打的感觉和动作形式逐渐获得了低级的行为图式。
(2)前运算阶段(2-7岁)。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认知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前运算阶段。
这个时期的孩子首先具有的一个特点叫做万物有灵论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
(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此阶段孩子的特点都是与上一个阶段相反的。
这个阶段的标志性特征是孩子具有了守恒性,在思维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思维具有了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
亦称命题运算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且思维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皮亚杰认知理论口诀
1.口诀一:我们要去记准确每个阶段的顺序,口诀“敢牵巨星”。
“敢”——感知运动,“前”——前运算阶段,“具”——具体运算,“星”——形式运算。
2.口诀二:我们要通过记忆年龄段的时间,去反向推出所对应的阶段,口诀“爱奇艺”。
“爱”——是感知运动阶段的截止时间2岁,
“奇”——是前运算阶段的截止时间7岁,“艺”——是具体运算阶段的截止时间11岁。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4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4个阶段感知运动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从出生到大约两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他们会通过触摸、视觉、听觉等感官来获取信息,同时通过动作和运动来探索周围环境。
例如,婴儿会用手抓住物体,将物体放入嘴中进行咀嚼,以探索物体的形状和质地。
他们还会通过爬行和走路来探索和了解空间和距离。
前操作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大约从两岁到七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来表示事物,并开始形成简单的概念。
他们开始使用语言来交流和思考,并能够使用简单的记忆和想象力。
例如,他们可以用手势表示“再见”或用语言描述一个故事情节。
他们还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序,例如将物体按大小或颜色分类。
具体操作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大约从七岁到十一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念的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具体的操作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例如,他们可以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如今天、昨天、明天、前面和后面。
他们还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简单的逻辑问题。
形式操作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大约从十一岁到成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抽象的推理和解决复杂的问题。
例如,他们可以进行代数运算,理解抽象的概念,如自由意志和正义。
他们开始思考未来,并能够制定长期目标和计划。
总结起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能力发展。
了解这些阶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和教育环境。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教资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
他的理论主张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认知的结构和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改变。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包括感知期、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每个阶段的特征和儿童在该阶段的认知能力。
1. 感知期感知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大约出现在出生后的0-2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以下是感知期的主要特征:•感知和行动是儿童学习和认知的主要来源。
儿童通过感知周围的事物,例如触摸、听觉和视觉,来获取信息和认识世界。
•儿童的思维主要是以感性为基础的。
他们缺乏逻辑推理能力,只能凭直觉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儿童的注意力短暂且容易分散。
他们对新颖的刺激更感兴趣,容易分心。
•儿童的行为是以需求为导向的。
他们通过操作物体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例如拿起玩具来玩耍。
在感知期,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触摸和操作来与周围的事物进行互动和认知。
这时的儿童对世界的认知是基于感性经验的,还没有形成抽象和逻辑的思维能力。
2. 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大约出现在2-7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展示出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和符号运算能力。
以下是前运算阶段的主要特征:•儿童具备了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分类和序列。
他们能够将一些相似的物体进行分类,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儿童开始使用符号来表达思维,例如通过绘画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和经历。
•儿童的思维仍然是以直觉为主要特征的,他们还没有形成具体的逻辑推理能力。
•儿童的记忆能力有限,容易忘记之前学过的东西。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展示出一些逻辑思维和符号运算的能力。
他们能够简单地将事物分类和排序,但仍然缺乏具体的逻辑推理能力。
3. 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大约出现在7-11岁。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的发展阶段。
皮亚杰(Jean Piaget)是20世纪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之一,其理论对儿童认知的发展阶段影响深远。
皮亚杰提出了一套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随着芳龄的增长呈现出一系列的阶段性变化。
在他的研究中,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期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感知运动期是最早的阶段,通常发生在诞辰后的前两年。
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知世界,他们开始学会使用感官来认知事物,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并且通过运动来感知事物的存在和位置。
婴儿在这个阶段逐渐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通过摸索、感知和运动,逐渐形成对世界的基本认知模式。
第二阶段:前操作期前操作期一般发生在2岁到7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逐渐具备语言能力,思维逐渐向内部化发展,但他们的认知能力仍然受到自我的限制,不能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能从自我出发。
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出现“偏向中心”的认知倾向,即只关注事物的某忽略了整体。
第三阶段:具体操作期具体操作期一般发生在7岁到11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了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他们开始学会进行分类、排列、组合等思维活动,能够逐渐理解抽象概念,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具体操作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孩子在这个时期开始能够理解逻辑概念,开始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抽象能力。
第四阶段:形式操作期形式操作期一般发生在11岁到成年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能够进行更为抽象的思维活动,能够进行更为复杂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进行更为复杂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开始具备了自我批判和自我反省的能力。
形式操作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后阶段,也是儿童进入思维成熟的标志。
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对我们深入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和规律,对于教育教学和家庭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初生的婴儿,只有一系列笼统的反射。
随后的发展便是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环境中的刺激,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感觉与动作才渐渐分化而有调适作用的表现,思维也开始萌芽。
(二)前运算阶段。
(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
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
1.单维思维例如,让4或5岁儿童用两手分别向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内投放同等数量的木珠(每次投一颗)‘儿童知道这两个杯子里装的木珠一样多。
然后实验者将其中一杯珠子倒入另一高而窄的杯子中,问儿童:两杯珠子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部分儿童会说,矮而宽的杯子中的珠子多;另一部分儿童会说,高而窄的杯子中的珠子多。
皮亚杰认为,前运算儿童只能从单维进行思维,考虑高度却不能顾及宽度。
反之,考虑宽度,却忽略了高度。
这种现象又叫集中偏向(centration)。
2。
思维的不可逆性可逆性指改变人的思维方向,使之回到起点。
前运算儿童不能这样思维。
例如问一名4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
”“兄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吉姆。
”但反过来问:“吉姆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
3.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指不能从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样。
例如皮亚杰请儿童坐在一座山的模型的一边,将玩具娃娃置于另一边,要儿童描述玩具娃娃看到的景色。
结果6或7岁以下的儿童描述的景色和自己看到的相同。
4.反映静止的知觉状态例如,有人将两个同样大小的烧杯装满水,然后将其中一杯水倒进另一个大而低的杯子里,当倒水时用一屏障挡住水在杯子里的水位线,儿童能见到水,但看不见水在杯子里的高低。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特点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特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皮亚杰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它指出,人的认知发展沿着四个不同的阶段,由越来越复杂到越来越抽象。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图式阶段、操作阶段和概念阶段。
第一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发展比较简单,只能感知到客观世界中的物体,并且他们只能以一种机械的方式理解它们,无法建立关于它们的抽象理解。
第二个阶段,图式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开始建立客观世界中的抽象理解,他们开始能够通过模仿、比较和类比来理解事物,他们开始能够建立跨文化的通用概念。
第三个阶段,操作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理解物体的动态性,他们开始能够探索物体的关系,理解事物的变化,并且能够推理出结论。
第四个阶段,概念阶段,这是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不仅能够理解客观世界中的物体,而且能够很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他们开始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复杂的概念,并且能够运用概念和理论来解释客观世界。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的特点就是,从感知运动阶段开始,到概念阶段,孩子的认知发展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机械到抽象的,它们提供了一个从比较物体到运用概念和理论的框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孩子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阶段代表了孩子的认知发展,孩子在不同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表现,比如在感知运动阶段,孩子会表现出比较机械、比较简单的认知发展,而在概念阶段,孩子会表现出比较抽象、比较复杂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阶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的认知发展,也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更有效的教育方案,使孩子们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总之,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阶段提供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机械到抽象的框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的认知发展,从而更好地制定教育方案,帮助孩子更加全面地发展。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教学模式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教学模式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他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按照一定的阶段发展的。
根据他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这四个阶段可以为教学提供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第一个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这个阶段出现在出生到两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知世界。
他们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概念和思维能力,只能通过感官和动作来与外界进行交互。
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帮助儿童建立起与物体和环境的联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第二个阶段是前操作阶段,这个阶段大约从两岁到七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逐渐形成符号和表示的能力,但还没有具体的逻辑思维。
他们主要通过想象和符号来进行思维活动,开始出现假扮游戏和故事情节的构建。
在教学上,可以通过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活动和故事讲解,帮助他们进一步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三个阶段是具体操作阶段,这个阶段大约从七岁到十一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具体的操作和推理。
他们能够进行分类、排序和数量的概念,可以通过具体的实物和操作进行思维活动。
在教学上,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个阶段是形式操作阶段,这个阶段大约从十一岁到成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可以进行符号和符号之间的操作。
他们能够进行抽象的概念表达和推理,可以进行复杂的问题解决和推理推断。
在教学上,可以通过提供抽象的概念和推理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为教学提供了指导。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认知活动,主要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儿童的语言与表象尚未产生。
这个时候,儿童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来适应外部环境,并进一步探索外部环境。
儿童通过瞧、抓与嘴的吸吮来了解外部环境。
这个阶段的后期,儿童开始使用符号与语言。
这个阶段,儿童在认知上发展了客体永恒性,知道了消逝了的事物的存在。
另外,具有了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就是指内部的智力或者操作。
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后期,能够运用一些动作图式,但就是这些图式需要与具体运动动作相联系,对于回忆过去、明了信息、做计划就是无效的。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与动作分离的认知的第一种类型就是使得动作图式符号化,即形成与使用字词,手势、标记、想象等符号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就是前运算阶段的主要成就。
这个阶段,儿童具备了符号言语功能,词汇得到发展。
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尚未获得守恒概念。
儿童还就是自我中心主义的,虽然并非总会如此。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与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
随着守恒、分类、顺序排列、运算能力的掌握,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已经发展出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的体系。
在皮亚杰瞧来,儿童解决守恒问题的依赖于三个基本原因的理解:同一性、补偿性、可逆性。
但就是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务的支持,儿童还不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对于规则的遵守,变现比较刻板。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就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且能够发展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依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与直喻,能够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
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
具有了系统思维能力。
这个阶段的另外一个特征就就是青春期自我中心。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论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论一、感觉运动阶段( 0。
1- 2。
5岁)二、前运算阶段( 1。
6- 7。
5岁)10-11个月:手的功能在两个方面得到进展,首先是手眼协调,即能把视线从一件物品转移到另一件物品,并且手和眼也协调了;其次是抓握反射能力得到发展,这种反射使得婴儿能够将东西握起来;第三,开始对周围事物表现出好奇心,如去敲击容器,感受声音,用小棍子或者小刀在纸上戳洞等;第四,喜欢用嘴咬和舔各种东西,尝味道,接触固体食物;第五,手臂功能增强,开始爬行,这是探索世界的一种活动;第六,头部已经可以离开身体[gPARAGRAPH3]抬起来,可以用手抓住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第七,婴儿语言能力增强,开始不断的重复某些短语或单词;第八,婴儿会用食指和拇指去碰触他们想要的东西,然后又将其拿走,最终自己放回原处;第九,婴儿会随着音乐节拍摆动身体。
2。
5-4。
5岁: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6、 7、 8个月:前3个月,婴儿用牙床咀嚼食物,但不会把食物送到嘴里。
9个月,婴儿开始练习吮吸手指。
10个月,婴儿开始能用手指捏住较硬的东西,还能用手指揉搓玩具,偶尔能摇动着玩具。
11个月时,婴儿可以独自坐着玩玩具。
1岁,婴儿能用手指抓起较大的物体,也能剥落小块的物体,能把物体放入容器内,也能根据成人的口令去取东西。
在第一年结束时,婴儿能把物体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可以听懂简单的话语,并学会了许多新词汇。
三、具体运算阶段( 12。
5-15。
5岁)1、 2岁:从感知行为向命名性游戏过渡。
开始能自发的计数,有时能记住较长的名字,如家庭成员、朋友和宠物等,并且能把所见到的事物与这些名字联系起来。
同时,婴儿从个别名词向抽象名词过渡。
2、 3岁:从客体永存性向客体永恒性过渡。
可以分类,能够概括事物,认识并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区分熟悉的东西和陌生的东西。
能够运用代词,如“我的”、“你的”,而且理解词语的含义,如能够将“苹果”与“梨”、“香蕉”与“橘子”区分开。
论述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论述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可真是个精彩的探险之旅。
想象一下,从婴儿到青少年,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是如何一步步演变的。
皮亚杰把这个过程分成了四个阶段,真的是很有意思的。
他的想法就像是孩子们的成长路线图,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挑战和乐趣。
首先是感知运动阶段,这个阶段大约是从出生到两岁。
哇,这可是个充满新奇的阶段,孩子们就像小侦探一样,探索着周围的世界。
他们通过感官来了解一切,抓、咬、碰,简直像个小火车似的,飞快地体验这个世界。
小宝宝们不知道物体是独立存在的,可能把玩具藏在被子下,觉得玩具消失了,其实它们还在。
这种阶段的孩子,看到妈妈的脸就像看到宝藏一样开心,呀,真是让人忍不住想笑。
接着是前运算阶段,时间大约在两到七岁之间。
这时候,孩子们的想象力简直是天马行空,可能一根棍子就能变成剑,或者把一块石头当成了最贵重的宝物。
小朋友们开始用语言和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他们的思维还是比较自我中心,像是把世界的中心都放在自己身上。
想象一下,一个小家伙正在自豪地讲述自己的故事,觉得别人都得听他的,嘿,真是个小小的自我明星呢!然后就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差不多是七到十一岁。
这时孩子们的思维开始变得更加逻辑,能理解因果关系,开始解决问题。
你知道吗,他们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甚至学会了分类和排序。
哇,这可是让人欣慰的一步,孩子们终于能用逻辑去分析问题了。
不过,他们的思维还是依赖于具体的东西,抽象的概念对他们来说就像外星人一样陌生,嘿,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是有点傻乎乎的。
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年龄大概在十一岁以上。
这时候,孩子们的思维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开始能理解抽象概念,思考未来。
像是他们能够进行假设性思考,甚至开始探讨哲学问题。
想象一下,一个孩子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或“宇宙的本质”,这听起来是不是太酷了?他们开始能进行逻辑推理,解决复杂的问题,真是成长的惊喜啊。
皮亚杰的理论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宝库。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题目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题目(实用版)目录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阶段概述2.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儿童主要通过器官感、知认识世界3.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4.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儿童去自我中心,思维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5.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开始,儿童能够理解抽象事物,具备逻辑推理能力正文皮亚杰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论。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四个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年龄范围为 0-2 岁。
这个时期的儿童主要通过器官感觉和知觉来认识世界。
他们通过手抓、嘴吮吸等方式探索周围的事物,从而获得经验。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式,他们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
前运算阶段对应的儿童年龄为 2-7 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认为自己喜欢的别人一定喜欢。
因此,在给妈妈买礼物时,他们往往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
此外,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不可逆性,他们不能理解别人的观点,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别人。
具体运算阶段发生在 7-11 岁的儿童身上。
这个时期的儿童已经摆脱了自我中心,他们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买礼物时,他们会选择妈妈喜欢的而不是自己喜欢的。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他们可以理解一些具体的事物,具备逻辑推理能力。
形式运算阶段从 11 岁开始,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抽象事物,可以学习一些抽象的知识,如物理等。
他们的思维发展到了抽象逻辑推理水平,能够摆脱现实影响,进行假设命题的思考。
总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揭示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
皮亚杰教育学观点
皮亚杰教育学观点皮亚杰教育学观点是指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经验的积累来逐步形成。
以下是对皮亚杰教育学观点的详细阐述。
1.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在感知运动期,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在前运算期,儿童开始具备象征思维能力,但还不能进行逻辑推理;在具体运算期,儿童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在形式运算期,儿童进一步发展出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2. 儿童的主动构建皮亚杰认为儿童是主动的构建者,他们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儿童通过感知、观察、实验和思考等方式来积累经验和知识,不断调整和修改自己的认知模式。
3. 学习的重要性皮亚杰认为学习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动力。
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积极探索来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推动自己的认知发展。
他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因素。
4. 指导和引导的作用皮亚杰提出了“适应性指导”和“平衡指导”两个概念。
适应性指导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平衡指导是指教师在学生的认知冲突和矛盾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促进认知发展。
5. 儿童的社会交往和合作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不仅受到个体内部的因素影响,也受到社会交往和合作的影响。
在合作中,儿童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来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促进自己的认知发展。
6. 教育的目标皮亚杰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他强调了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探索知识。
7. 教学方法皮亚杰提出了“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两种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皮亚杰(Jean Piaget)是瑞士的一位著名发展心理学家,他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皮亚杰提出了四个主要的认知发展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下面将逐个介绍这四个阶段。
首先是感知运动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出生到两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他们开始发展基本的感官和运动能力,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例如,他们能够通过吮吸、抓握和触摸来认识物体。
接下来是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两岁到七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出象征性思维的能力,他们能够使用语言和符号来表示物体和事件。
此外,他们开始展示出自我中心、动态思维和缺乏逻辑推理能力等特征。
例如,他们可能认为把液体倒入一个更高的杯子里就会增加液体的量,而不理解液体的数量是不变的。
第三个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七岁到十一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展示出一些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进行操作和变换物体,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量、分类和顺序。
此外,他们开始具备逆反思维,可以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例如,他们可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可以解决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
最后一个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十一岁到成年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展示出更加抽象和逻辑的思维能力,他们能够处理复杂的逻辑问题,并开始思考抽象的概念和道德问题。
此外,他们开始具备推理和假设的能力。
例如,他们能够进行代数运算和几何推理,能够理解和讨论抽象的概念,如爱和正义。
总结起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感知运动到前运算、再到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任务。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和教学的设计都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亚杰提出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即: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该阶段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动作图式和外界取得平衡,处理主、客体关系。
2、前运算阶段(2~7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主义、直观形象性、不可逆性、知觉的集中性等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该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儿童思维发展具有守恒性、去自我中心主义、进行群集运算、具体逻辑推理等特点。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个体思维能力已经成熟,该阶段儿童思维发展具有假设、演绎推理、命题推理、组合分析等特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水平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心理结构由量的积累(同化)而发生质的变化(顺应)。
新的心理结构是在旧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结果
察过程总是伴随着思维和语言的活动,因此又把观察称为“思维的知觉”。
日常生活中,“视而不见”的现象,人们绝大多数都知道螃蟹有10只脚,但很少人知道虾有几只脚,因为关键在于生活中人们对复杂事物缺乏观察。
观察力提高的表现为观察类型特征的改善和优良品质的养成。
形象记忆
又称表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
直观形象性
工作记忆指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同时将信息加以存储,即具有加工与
存储双重功能。
具有三个组成部分:
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
情景记忆: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关于世界各种知识的记忆
属于有意识记忆,可以归纳为“知道什么”的记忆。
具有直观形象性。
又称表象记忆。
20短时记忆扩展为工作记忆。
1、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同时将信息加以存储,即具有加工与存储双重功能。
20世纪80年代后,心理学家将长时记忆扩展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记忆,主要是根据3类记忆所存储的知识在性质上的不同划分的。
1、情景记忆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
2、语义记忆是关于世界各种知识的记忆
前两者有意识的参与,可以归纳为“知道什么”的记忆。
3、程序记忆是通过熟练行为和认知程序来表达,是关于“怎样做”的记忆,与意识相分离。
(三)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简述)(A见下)
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是否明确,对识记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2、活动的内容和性质:把识记的对象变成人们活动的对象和内容,识记效果就好;要求积极思维的活动,识记效果就好。
(动作>形象>抽象)
3、识记方法:识记采用一定的方法会增强识记效果,一般意义识记比单纯重复的机械识记效果好。
4、识记的材料的数量和性质:增加识记材料的数量,识记所需要的时间比材料的增加量比例大的多。
识记直观形象的材料比抽象的材料效果要好。
(所以教学要直观教学)
有意义不易遗忘;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无意注意时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由一些主客观条件所引起的。
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包括:
(1)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包括:比较强烈的刺激作用,如一道强光,一声巨响;
刺激物之间显著的对比关系,如万绿丛中一点红;
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如变化的霓虹灯、演讲者抑扬顿挫的声调;
新异突出的刺激作用,如画廊中新张贴的广告。
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的发生和维持,虽也与主体的需要、兴趣、情感、知识经验有关,但这些主观因素的作用是间接表现出来的。
它们都受主体当时确定的活动目的所制约。
具体说来,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包括:
(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先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有意注意就越容易保持。
(2)合理组织活动。
活动组织得是否合理关系到有意注意的保持。
比如:读书时作笔记,可以把智力活动与外部动作结合起来,也有利于保持有意记忆。
(3)培养间接兴趣。
间接兴趣是一种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有了这种间接兴趣,尽管活动本身枯燥,但有意注意仍能保持很长时间。
备注: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的本身感兴趣,如喜欢足球、茶艺
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的结果感兴趣,如高中学生为了考入理想中的大学,努力学习
(4)排除干扰。
外界的刺激物、机体的某些状态(如疾病、疲劳等)、无关的思想和情绪等都可能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因此要采取措施,排除干扰。
如何做到在教学中能科学运用注意规律?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无意注意可以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既可以成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因素,又可以成为造成学生学习分心的因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
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
1、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的安静、教室内布置的简朴等;
2、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使学生在课上比较轻松地集中注意听讲,如教学方法要避免单调呆板、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教学组织要生动有趣、教学内容要丰富且逻辑性强等。
3、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学习是经验获得及行为改变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活动。
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干扰,如果学生只凭借无意注意是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必须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因此,
1、要经常地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明确为什么学习、每一部分学习内容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目的越明确,注意就越容易集中。
2、要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促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刚开始注意分散时给予提示和批评,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等。
3、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如果人们过分地要求学生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容易引起疲劳;反之,
如果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则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
所以无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还是在一堂课上,教师都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如在一堂课中,上课之初教师就应采取措施,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对新的一节课形成有意注意。
1、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有时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但当讲授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时,则必须设法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充分理解和思考问题;
2、当学生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度紧张的有意注意后,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或结合教学内容讲授一些有趣的例子,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
3、在课要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