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区域的概念和类型
一、区域的概念:即抽象又客观的空间概念
1、地理学上
2、政治学上
3、社会学上
4、区域经济学上:
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分为三个层次:
二、区域的类型
(一)
(二)按照区域组成部分在特征上的相关性划分
1、均质区
贫困去与富裕区:以人均收入为标准
2、结节区
结节区或称功能区、枢纽区。
从空间结构上看,结节区一般由节点、网络、运动、等级体系和表面五个基本要素组成。
节点即经济中心,如大城市、大企业,它是结节区的核心,在各要素中起着主导性的支配作用。
网络是各节点相互联系的载体和通道,如交通运输网络、通讯网络;
运动是各组成部分之间能量、信息和物质的相互交流;
等级体系则反映了区内各经济活动规模上的差异,如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所组成的城镇等级体系。
表面是人口和经济活动分布密度从市中心区向外的梯度变化,则在城市区域范围内形成一个立体的经济面
3、规划区
第二节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区域经济运行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应用性学科,亦称“空间经济学”。它既是一门相对独立存在的、有其特殊研究领域的学科,又是正在发展的新兴学科。但由于中外许多学者各自研究的角度不同,形成了许多不同观点:
总的来说分为:
第一种观点是从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来定义区域经济
学,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以胡佛为代表。
第二种观点是把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区际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以杜恩为代表。
第三种观点认为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决策性科学”。以陈栋生为代表。
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对象构成了本学科的基本框架。
第三节区域经济学的客观基础
一、自然禀赋的差异性(首要因素)
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客观上存在资源禀赋的差异性
经济活动的地域差异
生产要素具有不完全流动性生产要素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性
不完全流动包括:完全固定和局部固定
设想一下:假如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将会是一种什么情况?
二、经济活动的极化性(根本因素)
定义
理解为主观能动性对否?
表现
规模经济极化点或经济增长极,
集聚经济
不断壮大、强化,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
原因经济本身的趋利性和节约性
三、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有空间就有距离
距离因子是区位论的重要研究内容
区域经济学的客观基础:
自然禀赋的差异性
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第四节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任何一种理论的诞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
形成过程:
萌芽阶段、
形成阶段、
发展阶段
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
1、概念:
用实物的形式来表示,意味着更多的产出
用货币的形式来表示,意味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2、经济增长的源泉(影响因素):
①投入的生产要素:资本(机器、设备、工厂)、劳动力(也包括人力资本)、资源(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和技术(科学、管理、企业家才能等)
直接进入生产过程。
②生产环境(软环境和硬环境)
硬环境是包括一些基础设施、相关的产业布局等
软环境包括:
经济制度、管理方式以及组织形式、地方政府的决策、部署、思路、手段、民风民俗、价值取向、宗教信仰、社会治安状况等等
美国、加拿大为什么是移民的首选地?
落后地区招商引资为什么困难?
在中国,人们为什么向往大城市?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对于什么是经济增长的最优路径,以及决定经济增长的不同要素的重要性的看法大相径庭,下面我们就沿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史,来看看不同阶段的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源泉的认识:1、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2、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核心观点是:储蓄率、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
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依靠技术进步
因为物质资本受到规模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
规模收益递减:人类的经济活动是通过投入得到产出,当投入增加时产出虽然也能增加,但是最后必定会达到收益递减的状态,即产出的增加赶不上投入的增加。就是规模收益递减的。
3、诺斯的经济增长理论:
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或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技术的发展也是制度的结果
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以科斯、诺思、威廉姆森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就是制度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主要是法律。
交易成本是社会资源的白白浪费,并不增加任何社会财富。
制度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是通过减少交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来实现的。比如,在制度完善的情况下。再比如,股票交易所
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各种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还是产权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权利边界不清使交易成本过大的例子太多。如楼下操场、周围花园等。
“亲戚远来香,邻居高筑墙”
斯密认为,增加社会财富的途径是提高劳动效率。而分工能提高劳动效率。
自斯密以来,经济学家们热衷于谈论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收益。
诺斯指出,分工越精细,交易成本(交易费用)就越高,就越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产权制度以降低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