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北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

合集下载

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

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

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项目名称热轧高强薄带钢高效稳定生产关键技术提名者湖北省教育厅提名意见该项目获得多项科研项目资助。

研究成果含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1项、科技论文13余篇。

高强薄带高效连续稳定生产的关键技术已在国内多条热轧产线得到应用。

新增直接经济效益3亿余元,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项目内容真实,符合填报要求;经协商,完成单位、完成人排序无异议;我单位按要求公示无异议,符合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条件,提名该项目为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简介项目属于冶金机械及自动化技术领域。

“以热代冷”是轧制工业的发展趋势,热轧薄板将会取代30%-35%的冷轧薄板市场。

利用热轧工艺代替冷轧工艺是实现高性能、低成本薄带材生产的重要途径。

“以热代冷”生产热轧高强薄带时,轧制负荷增加、板形敏感度提高、轧材温降过大,使得轧制稳定性变差,轧制精度控制困难,设备故障率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热轧高强薄带的连续稳定高效生产。

项目组从轧制界面摩擦性能、装备功能精度以及设备运行状态等三个严重影响热轧高强薄带生产的关键问题,开展机理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实践,实现了武钢有限热轧薄带的高效稳定生产,并推广应用到宝武集团同类产线。

主要创新如下:1)构建了一套“预测模型+测量技术+大数据迁移学习”的轧制界面摩擦性能的调控体系,以轧机多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为基础,通过建立轧制界面接触力学模型,开发轧制界面力学参数测量技术,结合工业现场大数据迁移学习,确定了工艺润滑参数与轧制界面摩擦力的关系,抑制了轧机异常振动,实现了高强薄带的稳定生产。

2)开发了用于热轧薄带的轧辊辊系精度测量、调整体系。

发明了一种由全站仪和激光动态跟踪仪有机组合的大尺寸空间坐标测量方法,实现大尺度、复杂辊系空间位置及辊型的高精度检测,使机组关键设备精度达标率由原来的90%提升至99.5%;研制了成套轧辊预热装置,降低了冷辊上机时温度梯度对辊型精度的影响,并减少了轧辊断裂事故90%以上,保证了高效连续轧制。

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科技进步奖)提名公示内容

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科技进步奖)提名公示内容
4、查新报告 本次成果申报委托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查新检索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Z14) 进行了科技查新,查新结果如下: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并与委托项目的查新点进行 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未见与该委托查新课题类似的其 他相关文献的报道。因此,该项目的研究内容具有新颖性。
项目提名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符合填写要求。项目针对洱海富营养化初期湖泊全 流域清水方案和社会经济友好模式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经过实践检验,创造了显著生态效 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提名该项目为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省 科技进步 奖 壹 等奖。
3.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的环境工程学(61030)前沿科学技术领域。作为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 技重大专项“洱海项目”重要支撑课题,本项目主要内容和特点,突出表现在:
主要完成人情况姓名行政职务技术职称工作单位完成单位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董利民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课题负责人组织课题运作工程运行数据分析及总结技术研发撰写科研论文和专著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课题负责人技术研发构建罗时江小流域生态修复的实施方案孔海南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项目负责人技术研发构建污染源控制低污染水收集与处理河道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河口湿地四级河流治理体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用于低污染河水脱氮除磷的新型基质材料和河口湿地脱氮除磷强化净化技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洱海流域综合治理保障体系撰写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具体负责研究新型功能基质强化型人工潜流湿地和人工水培湿地对入湖河流低浓度水的处理所长教授级高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建立洱海湖泊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编写编译副教授湖北经济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构建洱海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多目标优化模大理市供销社联合大理市供销社联合10高级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计算洱海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分期分区计算与解析洱海水环境承载力吴国云11高级农大理市湾桥镇人民政府大理市湾桥镇人民政府运行大理市生态农业建设政策示范工程12副教授湖北经济学院湖北经济学院开发基于matlab和lingo软件的洱海流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案论证软件系统张志刚13副教授湖北经济学院湖北经济学院开发基于matlablingo软件的洱海流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案论证软件系统杨文燕14农艺师大理市农15助理研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参加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方案比选指导现场试验研究8

2019年度湖北科技进步奖提名

2019年度湖北科技进步奖提名

2019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提名良种参与式推广(看禾选种)项目公示材料项目名称良种参与式(看禾选种)项目提名单位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提名意见“良种参与式推广(看禾选种)”是宜昌市种子管理部门经过7年的时间探索的一种良种参与式推广(看禾选种)的新模式和种子监管新方式。

它解决良种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创造了E两优476、荃优丝苗等新审品种只需3个生长周期,就可主导一方的神奇。

用疏导的方式,解决种子市场上品种多、乱、杂和无序竞争等问题。

让优良品种能够迅速抢占市场,实现优良品种延伸产业链条。

在全市9个县市区建立了以品种展示为核心的集成示范网络,以良种推广为主线,结合现代农业技术,实现了良种良法的配套,加速了良种的更新换代,良种普及率得到明显提高。

以品种示范为载体,助推了农业机械化、产业化、品牌化进程,让优势产业更优,特色产业更强。

从2012年1个展示点,到2013年5点20亩,2014年21个点900多亩,作物主要为水稻、玉米。

2015—2018年全市在七大作物举办看禾选种品种展示点123个,展示作物品种2134个,展示面积1557亩;举办展示示范点214个,示范品种408个,示范面积357914.6亩。

参加人员由2012年的30人,发展到2018年观摩、培训等各类活动302场次,受众人数2.6万人,印发各类资料10万多份(册)。

展示示范点由1个发展到每年近90个,展示作物由最初的玉米扩大到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食用菌、蔬菜七大作物。

从2015年到2018年项目实施区实现增收约3.88亿元。

推广的范围广、规模大、良种普及率高、效益显著。

实施项目以来,全市良种推广速度加快,农民增收效益显著。

《农民日报》《湖北日报》《中国种业》等国家省级媒体都进行了深度报道,2017年被宜昌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十大服务品牌”。

2018年 10月 27 日,湖北省种子管理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宜昌市种子监督站等单位承担实施的《湖北省现代粮棉油生产发展项目“良种参与式推广(看禾选种)”》进行了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19年湖北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

2019年湖北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

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透水型渗透气化分子筛膜成套设备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二、推荐等级: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提名者:湖北省教育厅提名意见:该项目由武汉科技大学、武汉智宏思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攻关,在透水型渗透气化分子筛膜成套设备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性成果,突破了渗透气化市场应用的技术瓶颈,为渗透气化市场带来了突破性发展。

项目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发表相关论文17篇,形成国家标准1项。

项目开发成果有机溶剂脱水用分子筛膜及其成套设备已在远大(中国)医药、三圣股份、四川科伦制药、南通醋化股份、山东福瑞达、东北制药、金达威药业、郑州拓洋生物、台湾台清股份、台湾高雄乐利德、浙江沙星医药、江西宏柏新材料等国内外近百家知名医化、石化企业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对有机溶剂脱水回收套用具有颠覆性的技术进步。

该项目内容真实、符合填报要求,申报经相关方协商,完成单位、完成人排序无异议,我单位已按要求公示无异议,符合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为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医药、日用化工和新能源等行业领域中高纯有机溶剂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将有机溶剂中少量或微量的水脱除,从而得到高纯的有机溶剂是上述领域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单元过程之一。

目前,较常用的分离技术是精馏技术和吸附法。

但是,萃取精馏常用萃取剂是乙二醇,共沸精馏中常用的共沸剂主要包括苯、戊烷、环己烷等。

导致这些技术存在污染环境、能耗高、操作工艺复杂、运行成本高等缺点。

例如,在燃料乙醇的生产过程中精馏的能耗约占整个过程能耗的75%左右,已经不符合现代工业对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的要求。

此外,吸附法主要是利用固体或者液体吸水剂将水分吸出。

常用的吸附剂主要有生石灰、3A或者4A沸石分子筛、活性炭、生物质吸附剂等。

但是,由于吸附剂会吸附一定量的有机分子,导致产品的回收率不高,并且吸附操作过程复杂,需要间歇地开关吸附塔,进行吸附剂的再生,能耗依然较高。

2019年湖北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基本信息

2019年湖北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基本信息

2019年湖北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名称:一种KM碳化硅研磨剂和其制作方法及使用方法提名者:鄂州市科技局提名意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简介:“一种KM碳化硅研磨剂和其制作方法及使用方法”项目为企业自主研发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研究起始时间为2015年1月,研究终止时间为2017年12月,这是我公司自主开发的一种新产品KM碳化硅研磨剂,包括如下成分:金刚砂5-30份、白铅粉10-20份、磷酸氢钙1-4份、机油20-40份、亚麻仁油 20-30份、硅酸钠2-5份、碳化硅32-37.99份。

将以上原料按配比加入,最后加入机油混合,边加入机油边用电动机械棒搅拌,最终使研磨剂的粘度指标为37.2-68pa.s。

此研磨剂使用方法简单,适用性强,通过大量的应用结果表明,配合使用“FGM-KM”弥散强化复合金属梯度功能新材料,BU熔敷新工艺修复过后的工件,采用本项目新开发的硬面齿轮接触面的KM碳化硅研磨剂啮合材料磨合能达到重新使用的效果,功效达到了原设计的水平。

应用情况:常规的硬面齿轮,由于其硬度高,一般为HRC58-62,经磨齿机磨齿后,由于设备加工精度,成套啮合齿轮的主动轮和被动轮两者加工、装配精度差异,使用过程中的零部件变形导致齿轮轴线位移等因素,都将使得齿轮在传动过程中齿面受力不均匀,这就不可避免的在运行过程中产生振动频幅剧增,极易造成损坏电动机、减速机、主动轮、被动轮的事故发生,这些给工程技术人员造成了一种高度心理负担。

对于大型设备齿轮,不易拆卸,为避免这种弊端,常规办法只能采用电动砂轮机装上千叶片,用手工磨削的方法进行,此方法费时费力,通常要10~15天,而采用手动磨削,对操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要求极高,人工对齿轮啮合的异常工作面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加工难度非常大,打磨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很不稳定,齿面啮合极不均匀,甚至会进一步加剧齿轮振动而引发断齿及齿轮报废的恶性事故,直接影响了整套设备正常运行。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01.03•【字号】鄂政发〔2020〕2号•【施行日期】2020.0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强省,奖励为我省科技事业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按照《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经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议,省人民政府决定:授予刘经南院士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授予“卤氧化铋光催化材料”等6项成果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纳米结构光电极及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光电性能”等11项成果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雷达影像地物解译的理论与方法”等11项成果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授予“宽扁型江海直达船开发”等11项成果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多变场景下产品视觉检测技术及应用”等8项成果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航空发动机用高温复合材料检测技术研究”等8项成果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授予“高光束质量万瓦光纤激光器核心技术及其产业化”等2项成果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柿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等33项成果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柴油机排放控制与在线监测、评价、监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86项成果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南水北调水源区感染性疾病的精准防治”等123项成果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授予“可视喉镜系列产品的研发及推广应用”成果湖北省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一等奖;“猕猴桃黄肉新品种推广及提质增效栽培关键技术应用”等5项成果湖北省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二等奖;“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等5项成果湖北省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三等奖。

2019湖北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2019湖北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2019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科技进步奖(1项)项目名称油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挖掘与创新利用提名者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提名意见甘蓝型油菜占我国生产面积95%以上,但引进后推广时间不到70年,早期品种基本由一个日本品种衍生,且驯化时间仅500余年,本底遗传多样性薄弱。

遗传基础狭窄和优异种质匮乏是制约油菜产业和科技不断进步的最大障碍。

该成果针对油菜遗传基础狭窄和优异种质资源匮乏、优异种质和新基因发掘利用技术落后、重大病害菌核病和根肿病突破性抗病种质缺乏等关键性难题,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持续支持下,通过三十年系统性攻关,取得实质性进展:新收集保存64个国家11属28种6142份资源,解决主栽种可利用资源匮乏难题,为突破其遗传瓶颈限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行方法。

创建油菜表型和基因型相结合的精准鉴定技术体系,攻克数量性状鉴定准确性和重复性低的技术难题,系统揭示育种急需种质的表型特征及遗传背景,发掘具有不同育种目标性状的优异种质641份,育种急需关键种质18份,优异骨干亲本1份,解析并公开发表了根肿病抗性等12个重要育种状的遗传基础,为育种提供优异性状突出、目标基因明确的多元化优异种质。

创建了油菜优异种质多元高效利用技术体系,优异种质在新品种选育、突破性亲本创新和乡村振兴中成效显著,创建全球最大的油菜分子育种生物信息数据库和国家级种质资源共享平台“油菜基因超市”,向全国育种单位优异种质22965份次,利用上述资源培育出优异新品种46个,累计推广面积1.14亿亩,社会效益120亿元以上。

项目发表论文100篇,其中SCI论文38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9部;制定标准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2项。

经第三方机构评议,项目形成的理论、技术和产品指标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所有材料,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相关要求,鉴于该项目在推动我国油菜产业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中的重大贡献,提名该项目为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

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

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基于氧化锆定径水口和氧传感器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湖北省教育厅提名意见:该项目针对氧化锆基础材料研究薄弱,应用开发不足,汽车电喷系统升级驱动的氧传感器由管式到片式浓差型再到宽域型发展,而国内车用宽域氧传感器主要依靠进口等问题,开发出复合氧化锆粉体、高性能氧化锆定径水口以及系列宽域氧传感器产品等产品,形成三大创新性成果:复合氧化锆相组分控制与粒度级配以及成型工艺技术;抗侵蚀抗热震定径水口生产技术;宽域氧传感器功能单元设计与制备技术。

项目获授权专利16件,发表学术论文17篇,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定径水口和高精度宽域氧传感器系列产品技术。

成果在泰州市旺鑫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湖北熙田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锆元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天榜氧传感器有限公司、镇江能斯特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莱鼎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和宽域氧传感器国产化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和宝贵的技术积累。

提名该项目为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项目属于材料冶金与汽车电子交叉技术领域。

氧化锆是一种重要的兼具结构和功能的陶瓷材料,氧化锆及其制品产业链每年市值数千亿元。

钢铁和汽车是我省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钢铁冶金技术进步,环保要求机动车尾气排放越来越严,用于连铸连轧的定径水口、汽车电喷用氧传感器系列都基于氧化锆材料,其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复合氧化锆粉体材料体系基础研究不足,高性能定径水口主要依赖进口;2)产品稳定性不足,存在顾此失彼的设计和制作缺陷;3)缺乏创新设计以规避专利纠纷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项目开展氧化锆粉体制备、材料匹配,产品功能单元设计研究及试验验证,开发出复合氧化锆粉体材料制备工艺、高性能氧化锆定径水口和宽域氧传感器等系列产品,形成如下创新性成果:(1)复合氧化锆相组分控制与粒度级配以及成型工艺技术:开展水热法等生产工艺研究优化氧化锆粉体特性,通过自制特种分散剂技术优化流延成型配方获得高装载量、叠合性好、柔韧性好的氧化锆生片,完善了成型工艺。

2019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奖拟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奖拟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奖拟提名项目公示1.项目名称:电池材料中离子/电子快速输运构筑及存储机理研究2. 提名单位及提名意见提名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提名意见:电化学储能技术是新能源发展的热点,锂/钠离子电池储能因其独特的性能已成为优先发展方向之一,其关键在于锂/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然而材料的离子/电子快速输运困难、产品安全是制约储能技术发展的重大瓶颈,构建快速离子/电子传输路径、揭示材料存储机理和离子输运规律是攻克这一瓶颈的关键科学问题。

该项目在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下,针对锂/钠电极材料中离子/电子快速输运困难、材料存储机理和离子输运规律,开展了系统的基础性研究。

发现了具有三维快速离子通道的新体系通过碳包覆构筑了电子快速传输的路径,大大提高了功率密度,同时减少了副反应,提高了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发现了离子/电子导电性能差的材料通过纳米化缩短离子传输距离、多种碳复合构筑电子传输通道,同时实现了离子/电子快速输运,提高了材料的倍率性能;通过球差矫正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在原子尺度直接观察了锂/钠离子脱嵌过程中的离子占位变化,揭示了离子的存储机理和输运机制。

为新型高性能储能电池材料的研制与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该项目发表的8篇代表性论文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3篇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论文,SCI他引1528次,单篇最高SCI他引506次,锂电先驱、国内外院士等许多国际著名学者正面引用。

同意提名该项目为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3. 项目简介该项目属于材料科学领域。

电化学储能是发展新能源汽车、提高电网对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接纳能力的关键技术,锂/钠离子电池储能因其独特的性能已成为优先发展方向之一。

然而离子/电子快速输运困难、产品安全是制约储能技术发展的重大瓶颈,构建快速离子/电子传输路径、揭示材料存储机理和离子输运规律是攻克这一技术瓶颈的关键科学难题。

该项目围绕解决这一关键科学难题,遵循材料的开发和改性,构建快速离子/电子传输路径,进行了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

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

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

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Myocardin家族对重大疾病的转录调控机制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湖北省教育厅提名意见:该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探索Myocardin 家族对重大疾病的转录调控机制,阐明Myocardin 家族的重要功能,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总计发表SCI高水平论文82篇,为治疗心肌肥厚和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该项目内容真实,符合填报要求,申报经协商、对完成单位、完成任务排序无异议,我单位已按要求公示无异议,符合湖北省自然科学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为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三、推荐等级: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四、项目简介: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两大杀手,研究其发病机制是当前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Myocardin是最新发现的血清反应因子(SRF)协同转录因子,Myocardin特异地在心脏和平滑肌细胞内表达,它与SRF结合成复合物,促进SRF- CArG box依赖的靶基因表达,影响和控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发育、增长、分化和凋亡。

对Myocardin功能及调控的研究,是目前心血管疾病(心肌肥厚)和肿瘤(乳腺癌)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

项目基于“Myocardin 家族对重大疾病的转录调控机制,阐明Myocardin 家族的重要功能”的科学理念,在Myocardin 家族对重大疾病的转录调控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其在治疗心肌肥厚和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及应用,主要科学发现如下:1、发现Myocardin家族与STAT3和ERα相互作用影响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分化及迁移,STAT3和ERα调控Myocardin对其相关靶基因激活的分子机制,为阐明乳腺癌发病机制,揭示STAT3和ERα与Myocardin新的功能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同时,也为乳腺癌的防治和新药发现提供基础支撑。

2、探讨了Myocardin家族对抑制基因maspin及SMYD3的甲基化修饰,从而使抑癌基因重新表达进而调控乳腺癌细胞的凋亡影响乳腺癌的发生,证明了Myocardin新的功能的抗癌功能。

2019年湖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科技进步奖)

2019年湖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科技进步奖)
2019 年湖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科技进步奖)
项目名称:柴油机排放控制与在线监测、评价、监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东风商用车有限 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添蓝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提名者:武汉理工大学
提名意见:(不超过 600 字)
车载在线诊断系统和 汽车批量应
沉积物抑制方法

船舶柴油机数据采集 和船岸通信系统
车载在线诊断系统和 沉积物抑制方法 营运船舶排放在线
监、测评价和监管平 台
船舶试点应 用
汽车批量应 用
船舶试点应 用
应用起止时间
2017/01 至 2018/12
委托武汉理工大学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对“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带时滞环节的 多元可变阻容模型”进行查新。查新结果表明以下技术具有新颖性:1) 提出采用带时滞环
节的多元可变阻容模型,来描述不同发动机工况及 SCR 系统结构参数下催化器出口的 NOX 浓 度变化规律;2)以 Urea-SCR 系统模型为基础,全面分析得到影响 SCR 系统阻容特性的关键 因素及其权重,采用统计回归建模方法求解阻容模型时间常数的函数表达式。
序号
单位名称
中国环境科学 1
研究院
东风商用车有 2 限公司东风商
用车技术中心 广西玉柴机器 3 股份有限公司 万向通达股份 4
公司
湖南湘船重工 5
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应用单位情况表
应用的技术
应用对象及 规模
船舶排放在线监控平 台和基于在线监控的 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
特征研究数据结果
船舶大气污 染物在线监
测数据
委托武汉理工大学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对“基于非线性补偿加权矩阵理论及离线缓存 恢复机制的柴油机排放在线监测平台关键技术”进行查新。查新结果表明以下技术具有新颖 性:1) 应用加权矩阵模型解决通信数据通道的统一管理和操作,实现通信方式的自主最优 选择与切换;2)微信小程序在线监测平台实现船机排放数据的挖掘分析、处理及移动监 测;3)针对通信切换过程中的丢包数据进行非线性缓存及恢复,实现数据完整的传输。

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

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
提名该项目为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板带轧制与自动化交叉技术领域。 目前,热轧商品材不断向“以热代冷”和“高强减薄”的趋势发展。但传统热连轧工艺难以批 量稳定生产极限薄规格、高强度的热轧带钢产品,而高表面酸洗板和汽车用钢的大批量生产仍依赖 于传统热连轧机组。因此,要批量生产热轧高强带钢超薄规格与高表面质量兼备的高附加值产品, 必须进行系统的重大技术创新。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研发高精度轧制过程数学模型,构建“机理模型+特征点+拟插值+自适应”的轧制模型 新体系;开发薄规格轧制稳定性控制技术,提出带钢楔形动态智能控制、机架张力模糊控制、活套 平稳控制等方法,解决薄规格轧制头部穿带困难、板形难控、跑偏等稳定性难题。 (2)开发了高强钢轧制负荷超限的优化控制技术,根据尾部轧制板形控制需要来设定带钢头 部的弯辊力,克服尾部弯辊能力不足的缺陷;研发热轧机防振动技术,基于活套解振控制来打破轧 机、带钢和活套之间的共振,解决轧机振动问题。 (3)开发高表面质量产品轧制工艺技术,提出轧辊冷却水出口水量轴向分布方法,解决水量 相对不足导致的局部轧辊氧化膜剥落问题;综合考虑表面质量控制、低温轧制与薄规格稳定轧制之 间的矛盾,提出面向多目标综合寻优的负荷分配策略。 (4)首次研发轧机设备精度及操作行为智能辨识系统,对设备精度进行在线诊断以确保精度 失效前能及时预防,分析操作行为的有效性并及时修正操作失误;通过低温终轧工艺来减少合金成
1
分,实现批量稳定低成本生产。 本项目实现了 1.2 毫米 BS700 薄板等高难品种规格的批量稳定生产,使梅山 1780 热连轧机组
成为国内单基地酸洗板产量最高(年产 100 万吨)、传统热连轧薄规格带钢比例最高(厚度≤2.0mm, 平均 21%)的产线,小时产量在同类产线中稳居前列。

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

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

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基于实时数据流的算法建模及工业应用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湖北省教育厅提名意见:本项目的前期研究,以及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实时数据流中动态模式的发现与跟踪(60975031), 2010~2013”等课题的研究,针对实时数据流中存在的有意义的模式进行检测和提取,设计了实时数据流的有效聚类算法,并将算法成功应用于钢铁冶金生产的监控以及轧制产品的质量跟踪与检测:1. 面向产品质量挖掘的数据流聚类IGDDT模型,对生产模式进行挖掘,进而对工艺参数进行诊断识别的设计优化。

2. 面向趋势分析的数据流预测LSTM模型,对生产工艺数据可能的异常、未来取值进行监测,从而对工艺过程进行预警预判。

3. 基于PI/SPC的数据流监控模型,对生产工艺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质量追踪。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名该项目为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项目属于计算机与冶金交叉技术领域。

本项目以“武汉科技大学实时数据流平台”为载体,由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课题组研制攻关的项目。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科学技术在智能制造、创新工场、视觉智能、无人驾驶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钢铁企业生产技术质量数据自动采集、数据中心建立及其智能分析行业的高速发展。

以钢铁制造行业为例,2017年开始许多钢铁企业进入去产能结构调整战略部署,对产品质量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产业的发展,下一阶段的钢铁产业的成本和质量竞争将更加激烈。

然而,在企业生产数据与产品质量分析挖掘等方面,企业仍然处于被动状态,给现有的产品质量管理提出了严重挑战。

针对重大应用需求,本项目取得以下原创性成果:(1)针对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影响关系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相关分析算法,如实时数据流增量网格密度维度树聚类算法。

(2)提出面向趋势分析的工艺数据流预测LSTM算法,为工艺数据流可能的异常、未来取值提供重要的方法支撑。

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科学技术发展院-武汉科技大学

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科学技术发展院-武汉科技大学

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项目名称:复杂环境下太阳能高温高效热利用机理研究提名者:湖北省教育厅提名意见:高温高效利用太阳能是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危机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

本项目结合新时代国家能源发展需要和未来产品的技术需求,将工程热物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太阳能高温高效利用中,内容涉及了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以及光学等学科知识。

项目采用理论研究、数值模拟、机理分析以及实验测试方法,重点开展了高温高效太阳能利用过程中非均匀高辐射热流条件下吸热器光热耦合机理及特性规律,项目按期圆满的完成了相关计划内容,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主要体现为8篇学术论文。

提名该项目为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项目简介:项目属于能源科学技术领域。

项目重点研究基于气溶胶衰减后的太阳辐射强度动态性变化规律、非均匀高辐射热流条件下吸热器材料光学特性以及高温非稳态条件下高效光热转换机理分析等。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获取了15种煤烟天气和8种沙尘天气条件下的气溶胶修正因子并给出了实际应用中的选定方法;提出了基于气溶胶修正因子的太阳辐射强度计算模型;设计了4种不同形状的腔式吸热器,并进行了腔内热流密度场分布特征的研究;建立了吸热器热流密度随材料光学特性的变化尺度规律模型;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掌握太阳能高效利用的基本设计原理和关键核心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客观评价:项目成果发表以来,先后被英国、西班牙、印度、沙特阿拉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学者进行了正面评价和引用。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1) Qianjun Mao*. Recent developments in geometrical configurations of thermal energy storage for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plant.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6, 59:320-327(SCI, IF=9.184) (ESI 高被引论文)(2) Wang Fuqiang, Tang Zhexiang, Gong Xiangtao, Tan Jianyu*, Han Huaizhi, Li Bingxi.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and thermal strain restrain of tube receiver for parabolic trough solar collector by using asymmetric outward convex corrugated tube. Energy,2016,114:275–292(SCI,IF=4.520)(ESI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3) Huang Xing, Chen Xiang, Shuai Yong, Yuan Yuan*, Zhang Tong, Li Bingxi, Tan Heping.Heat transfer analysis of solar-thermal dissociation of NiFe2O4 by coupling MCRTM and FVM method.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15,106:676-686,(SCI,IF=6.377) (一区Top期刊)(4) Qianjun Mao*, Yong Shuai, Yuan Yuan. Study on radiation flux of the receiver with a parabolic solar concentrator system.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14, 84:1-6 (SCI: AK7ID, If: 6.377) (SCI,IF=6.377) (一区Top期刊)(5) Qianjun Mao*, Liya Zhang, Hongjun Wu, Xiaoyan Liu.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a new storage tank for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plant.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15, 100:414-418 (SCI,IF=6.377) (一区Top期刊)(6) Ruan Zhaohui, Yuan Yuan*, Zhang Xiaoxian, Shuai Yong, Tan Heping.Determination of optical properties and thickness of optical thin film using stochastic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olar Energy,2016,127:147-158(SCI,IF=4.374) (二区Top期刊)(7) Wang Fuqiang, Guan Zhennan, Tan Jianyu*, Ma Lanxin, Yan Zhenyu, Tan Heping.Transient thermal performanc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porous-medium receiver heated by multi-dish concentrat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2016,75:36-41(SCI,IF=3.718) (二区Top期刊)(8) Qianjun Mao*, Yuan Yuan, Yong Shuai. Effects of atmospheric aerosol on the direct normal irradiance on the earth's surfa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4, 39:6364-6370 (SCI,IF=4.229) (二区Top期刊)主要完成人情况:完成人合作关系:本项目中,武汉科技大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是项目合作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热轧高强品种钢及极限规格智能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湖北省教育厅提名意见:针对传统热连轧机组难以批量稳定生产极限规格、极限性能产品的行业共性难题,本项目攻克了热连轧超薄超高强带钢的智能化轧制关键技术,在智能化模型与稳定性控制、轧机设备精度诊断、轧机振荡防治等技术领域进行了重点突破,实现了极限规格、极限性能(厚度1.2mm、屈服强度700MPa级)产品的大批量稳定生产,使梅钢1780热轧高强薄规格产品轧制比例在传统热连轧线中稳居国内外同行前列,厚度≤2.0mm的带钢比例从单月8%增加至21%,小时产量在同类产线中稳居前列,三年新增经济效益2.4亿元(单条热轧线);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

成果在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强了热连轧产品的竞争能力与盈利能力,推动了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对国内外热连轧机组的升级改造和新建项目具有重要示范和推广价值。

提名该项目为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板带轧制技术与自动化交叉的科学技术领域。

批量、稳定、低成本地生产高性能钢铁材料是钢铁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实现绿色钢铁的必然选择。

热轧高强钢作为高附加值钢铁产品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基础材料;而传统热连轧机组尚难批量稳定生产极限规格、极限性能的产品,因此必须进行系统的重大技术创新以满足国家节能减排和产业发展战略的需要。

本项目以解决高强薄规格产品在热连轧机组批量稳定生产的重大技术难题为目标,综合运用压力加工、设备与自动化等多学科知识,围绕生产装备、制造工艺及自动化等交叉领域进行系统创新。

项目历时五年,取得如下主要创新成果:(1)开发一套智能化轧制模型与稳定性控制技术:①首次提出基于连续曲面的轧制模型自适应方法,构建“机理模型+特征点+拟插值+自适应”的轧制模型新体系;②设计兼顾轧制稳定性与高尺寸控制精度的张力模糊控制器;③提出精轧机组负荷分配的多目标优化计算策略;④首次研发带钢楔形动态等厚度比控制方法,同时消除带钢楔形与其他板形缺陷;⑤开发考虑全长轧制的弯辊力优化设定策略,为超薄超高强产品使用长尺坯生产创造条件。

(2)首次研发热连轧机设备精度及操作行为智能辨识系统,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轧机设备精度进行在线监测与智能诊断,掌握设备状态变化趋势以确保精度失效前能及时预防;对轧钢操作行为进行在线动态智能辨识,分析操作行为的有效性并及时修正操作失误,实现对操作行为的数据化与智能化监控。

(3)首次开发热连轧机活套解振控制技术,打破轧机、带钢和活套之间的共振;生产工艺上通过加热工艺、中间保温罩、轧线各种水的组合控制、轧制润滑工艺优化等,实现工艺减振。

本项目攻克了热连轧超薄规格高强钢的智能化轧制关键技术,实现了极限规格、极限性能(厚度1.2mm、屈服强度700MPa级)产品的大批量稳定生产,使梅钢1780热轧高强薄规格产品轧制比例在传统热连轧线中稳居国内外同行前列,厚度≤2.0mm的带钢比例从单月8%增加至21%,小时产量在同类产线中稳居前列,三年新增经济效益2.4亿元(单条热轧线);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学术论文40余篇。

项目在智能化轧制模型与稳定性控制、轧机设备精度诊断、轧机振荡防治等技术领域进行了重点突破,增强了热轧产品的竞争能力与盈利能力,推动了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支撑了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对国内外热连轧机组的升级改造和新建项目具有重要示范和推广价值。

四、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1] Li W G, Yang W, Zhao Y T, et al. A new method to predict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micro-alloyed steels via industrial data and mechanism analysis [J].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9, 26(3): 230-241. (SCI\EI)[2] 谢向群, 李维刚, 付文鹏, 等. 基于实测数据的热轧带钢变形抗力模型[J]. 冶金自动化, 2019, 43(2):29-34.[3] 李维刚, 杨威, 刘超, 等. 微合金钢碳氮化物析出的热力学仿真[J]. 系统仿真学报, 2019, 31(3): 520-527.[4] 李维刚, 杨威, 赵云涛, 等. 融合大数据与冶金机理的热轧带钢力学性能预报模型[J]. 钢铁研究学报, 2018, 30(4): 302-308.[5] 李维刚, 徐文胜, 马威, 等. 基于热连轧实测数据的模型钢族层别优化[J]. 钢铁, 2018, 53(10): 54-60.[6] 李维刚, 冯宁, 赵云涛, 等. 基于广义可加模型的热轧变形抗力预测[J]. 钢铁研究学报, 2018, 30(6): 447-452.[7] 杨威, 李维刚, 赵云涛, 等. 基于随机森林的钢材性能预报与影响因素筛选[J]. 钢铁, 2018, 53(3): 44-49.[8] 李维刚, 陶桂林. 液压辊缝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与仿真[J]. 系统仿真学报, 2018, 30(10): 3789-3795.[9] Li W G, Liu C, Liu B, et al. Modeling friction coefficient for roll force calculation during hot strip rolling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7, 92(1): 597-604. (SCI\EI) [10] L i W G, Liu C, Liu B, et al. Modeling deformation resistance for hot rolling based on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J].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7, 24(12):1177-1183. (SCI\EI)[11] 李维刚, 邓肯, 谭耘宇, 等. 基于连续曲面的轧制模型自适应方法[J]. 钢铁, 2017, 52(12): 61-66.[12] 李维刚, 刘超, 卞皓, 等. 热连轧机负荷分配优化计算策略[J]. 钢铁研究学报, 2017(5):391-396.[13] 李维刚, 邓肯, 刘翱, 等. 基于案例学习的PC轧机板形智能设定方法[J]. 钢铁研究学报, 2017,29(8): 654-659.[14] 李维刚, 冯宁, 王慎德,等. 热轧相变过程变形抗力模型研究与开发[J]. 钢铁, 2017, 52(6): 63-69.[15] 陶桂林,李维刚. 热连轧液压活套的阀控缸系统建模与仿真[J]. 系统仿真学报, 2017, 29(4): 840-846.[16] L i W G, Liu C, Feng N, et al. Friction Estimation and Roll Force Prediction during Hot Strip Rolling[J].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6, 23(12):1268-1276. (SCI\EI)[17] 李维刚, 鲁凌云, 刘超, 等. 板带轧制过程考虑滑动与粘着摩擦的轧制力模型[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47(12):4021-4027. (EI)[18] 谢向群, 李维刚, 卞皓,等. 热连轧机弯辊力优化设定策略研究及应用[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16, 39(6):416-420.[19] C hen S X, LI W G, Liu X H. Thermal Crown Model and Shifting Effect Analysis of Work Roll in Hot Strip Mills[J].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5, 22(9): 774-784. (SCI)[20] 李维刚, 刘相华. 热轧工作辊变行程横移策略及其优化研究[J]. 钢铁研究学报, 2014, 26(3): 28-33.[21] C hen S X, Li W G, Liu X H. Calculation of rolling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force based on improved Karman equation for hot strip mill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2014, 89: 256-263 (SCI\EI).[22] L i W G. Simulation-base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for roll shifting strategy in hot strip mill [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3, 20(5): 1226-1234. (SCI\EI)[23] J iaS J, Li W G, Liu X H, et al. Multi-objective Load Distribution Optimization for Hot Strip Mills [J].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3, 20(2): 27-32. (SCI)[24] 李维刚, 郭朝晖, 刘相华. 热轧带钢交叉轧制窜辊策略的两阶段优化仿真[J]. 系统仿真学报, 2013, 25(11).2737-2742.[25] 李维刚, 贾树晋, 郭朝晖. 基于分解的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及其应用[J]. 信息与控制, 2013, 42(3): 392-400.[26] 李维刚, 刘相华. 热轧带钢精轧过程考虑相变的轧制力模型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 2013, 34(10): 1425-1429. (EI)[27] 李维刚, 刘相华, 郭朝晖. 带钢热连轧工作辊温度场与热凸度的数值模拟[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2, 22(11): 3176-3184. (EI)[28] L i W G, Liu X H, Guo Z H.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for Draft Scheduling of Hot Strip Mill [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2, 19(11): 3069-3078. (SCI)[29] L i W G, Liu X H, Guo Z H. Roll shifting strategy with varying stroke and step in hot strip mill [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2, 19(5): 1226-1233. (SCI\EI)[30] L i W G, Guo Z H, Yi J, et al. Optimization of Roll Shifting Strategy of Alternately Rolling in Hot Strip Mill [J].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2, 19(5): 37-42. (SCI)[31] 李维刚, 刘相华. 热连轧机轧制力成比例负荷分配的CLAD算法[J]. 东北大学学报, 2012, 33(3): 352-356. (EI)[32] 李维刚, 刘相华, 易剑, 等. 热轧带钢变行程窜辊策略优化模型[J]. 钢铁, 2012, 47(3): 46-50.[33] 李维刚, 郭朝晖, 刘相华. 热轧带钢窜辊策略与综合辊型的研究及应用[J]. 钢铁, 2012, 47(9): 43-49.五、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1]李维刚, 谢向群, 付文鹏.一种热连轧精轧机组弯辊的优化设定方法;ZL201510214702.4.2015.04.28, 发明专利, 授权[2]李维刚.通过轧机速度补偿实现热连轧机架间秒流量平衡的方法;ZL201510284412.7.2015.05.27, 发明专利, 授权[3]李维刚, 张健民.一种热连轧板带钢轧制规程动态设定方法;ZL201510259530.2. 2015.05.20, 发明专利, 授权[4]李维刚.一种热轧带钢轧制力的优化设定方法;ZL 201510214703.9. 2015.04.28, 发明专利, 授权[5]谢向群, 付文鹏.一种热连轧机弯辊优化设定方法;ZL201510295699.3. 2015.06.02, 发明专利,授权[6]谢向群, 刘小光.一种热轧机活套平稳落套方法;ZL201010135610.4. 2010.03.30, 发明专利,授权[7]谢向群, 张奇迅.热粗轧轧制辊缝动态设定方法;ZL201110052845.1. 2011.03.04, 发明专利, 授权[8]付文鹏, 谢向群, 卞皓,谭耘宇.热连轧支撑辊磨损补偿及自适应方法;ZL201410117041.9.2014.03.27, 发明专利, 授权[9]卞皓, 谢向群, 夏小明, 凌爱兵.一种热轧精轧多级穿带速度控制方法;ZL 201110428682.2.2011.12.20, 发明专利, 授权[10]谢向群, 张奇迅, 盛磊.一种适用于热轧厂粗轧板坯测宽及对中方法;ZL200910025107.0.2009.02.20, 发明专利, 授权[11]谢向群, 赵斌, 褚俊威, 王鑫磊.一种卷取机侧导板;ZL200810123637.4. 2008.05.28, 发明专利,授权[12]张奉贤, 冷祥洪, 芦铮, 洪超.热连轧精轧机组窜辊控制方法;ZL 201510635252.6. 2015.09.30,发明专利, 授权[13]夏小明, 付文鹏.通过减小热轧带钢轧后横向温差的残余应力减量化的方法;ZL201510367824.7. 2015.06.29, 发明专利, 授权[14]张奉贤, 王雨刚, 陈晓亮, 张奇迅.热连轧精轧机组大惯性活套稳定控制方法;ZL201510367932.4 2015.06.29, 发明专利, 授权[15]夏小明, 付文鹏.一种热轧高强钢应力减量化的两段稀疏层流冷却方法;ZL 2201410792776.1.2014.12.19, 发明专利, 授权[16]张奉贤, 邵安勇, 张奇迅, 王雨刚, 邓涛, 陈晓亮, 钱正顺.一种活套角度编码器的安装装置、安装方法、拆卸方法;ZL 201410372230.0. 2014.07.31, 发明专利, 授权[17]张奉贤, 夏小明, 解彦春.一种热轧板带凸度在线闭环控制方法;ZL 201410297832.4. 2014.06.29,发明专利, 授权[18]张奉贤, 朱成功, 姚禹.一种高强度、低温、厚规格热轧板带卷形控制方法;ZL 201310690919.3.2013.12.17, 发明专利, 授权[19]夏小明, 方少华, 卞皓, 冯桂红.利用非数控磨床磨削近似变接触支撑辊辊型曲线的方法;ZL201110362837.7. 2011.11.16, 发明专利, 授权[20]张奉贤, 颜满堂, 于步明, 朱成功, 叶富菊.一种提高热轧卷形质量的热轧卷取侧导板控制方法;ZL 201110215681.x. 2011.07.29, 发明专利, 授权[21]李维刚, 袁金, 何义龙, 赖金权, 陈一峰. 热轧新产品轧制规程优化设计工具软件,2018SR010369, 软件著作权, 授权[22]李维刚, 袁金, 何义龙, 赖金权, 陈一峰. 钢材力学性能预报模型影响因子筛选工具软件,2018SR010369, 软件著作权, 授权[23]李维刚, 赵云涛. 基于OPC UA协议的通用型工业设备数据采集系统, 2018SR064001, 软件著作权, 授权[24]李维刚, 赵云涛. 基于动态分箱均值光滑处理的工业数据预处理工具软件, 2017SR671649, 软件著作权, 授权[25]李维刚, 赵云涛. 智能优化算法统一测试平台, 2016SR127641, 软件著作权, 授权六、推广应用情况:1. 发明(1)智能化模型与稳定轧制技术(2)轧机设备精度诊断技术(3)轧机振荡防治关键技术2. 进步项目已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成果,对增强热轧产品的竞争能力与盈利能力、推动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支撑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市场前景广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