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是良师
五戒和尚故事的启发
五戒和尚故事的启发佛教的“五戒十善”给现代人们有许多颇具价值的启发。
一是心理调适功能。
佛教认为人的贪、嗔、痴是造成心灵不安宁、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的原因。
消除“贪、嗔、痴”才能待人真诚,慈悲为怀,处事心态平和,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发扬佛教戒律可使现实世界的人们,通过对世俗价值的扬弃、对因果报应的企盼、对美好来世的向往,对功名利禄执著的缓解,克制一切损人利己、为社会公德所不容的私欲。
二是道德约束功能。
人类道德规范在人类幼年就以宗教禁忌的形式出现,佛教伦理中的“五戒”与“十善”戒律,包含了许多人类社会世代相传而又极有价值的普遍道德准则,对世俗社会同样有极大的道德教育和约束作用,在其内涵上与我国儒家《论语》中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原则相符相通,与我们现代和谐社会建设内涵提倡的道德规范相协调、相一致,两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三是组织与交往功能。
佛教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由来已久,信教群众、教职人员遍布边内地,辐射边远地区。
而且拥有一批专职人员和较为稳固的组织体系和活动方式,党和政府通过宗教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与广大信教群众、教职人员、宗教界人士的广泛联系,对增进了解,沟通感情,促进团结,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维护、巩固和发展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还能通过宗教界的国际友好合作,宣传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促进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促进人文交流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四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
佛教倡导将人的善行推及到一切有情众生,这对我们今天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物种多样化,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是服务社会功能。
在我国现代社会,弘扬慈善事业,成为佛教通向现代社会的一扇大门,既是我国佛教的弘法之路,更是佛教服务现代社会的创新平台。
近年来,每当我国境内出现地震、洪水、雪灾等重大自然灾害时,佛教界都慷慨解囊,祈褥平安。
积极开展捐款捐物等救助活动的事实,体现了佛教普度众生的善举,是佛教坚持走与我国社会发展相适应道路的成功范例。
浅谈对道家“五戒”的认识和意义
浅谈对道家“五戒”的认识和意义道教戒律是道教徒植福修因之慧炬,登真入道之慈航。
是道教徒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
故学道之士莫不持戒精严以积功累行。
三洞诸经中说戒甚多:有《初真戒》、《三皈依戒》、《中极三百大戒》、《积功归根五戒》、《天仙大戒》……这些戒律皆为前贤祖师所授。
对道教弟子的言行举止作了严格的规定和详细说明。
上述戒律中《积功归根五戒》:“一、不得杀生;二、不得荤酒;三、不得妄言绮语、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盗;五、不得邪淫”,是每一位玄门弟子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戒律之一。
《老君戒经》曰: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
凡能持此五戒精进无虞者,益算延龄,天神护佑,永脱五刑之若,世世不失人身。
从而可见持守《积功归根五戒》对于修道之士是极为重要的。
一、不得杀生道教是贵生重生的宗教,认为草木昆虫都是有生命之物,草木昆虫与人一样都是自然界的一分子。
它们应当都有生存的权利。
道经云:“夫禽兽旁生,性命同禀,有夫妇之配,有父子之情,有巢穴之居,有饮食之念,爱憎喜惧何异于人,能怀恻隐之心,不忍杀戮而食,以证慈悲之行,不亦善乎。
”修道之士当怀有慈悲之心,仁爱之心,恻隐之心,怜悯之心。
爱护生灵,慈心于物,积功累德,以身证道。
二、不得荤酒道教徒必须禁止荤酒,荤可使人气浊,酒能使人性乱。
嗜欲无厌,纵饮谋醉,形骸颠倒,礼法丧失。
或伤身劳神,神志不清,思维迟钝。
甚至导致祸过的产生。
此为修道之大忌,修道之士应时刻保持口净身洁,脑醒神清的良好状态,方能有利于清修体道。
三、不得妄言绮语,口是心非道门中人不出妄语,不可口是心非。
牢记太上道祖“希言自然”的垂训。
以慎言、希言、贵言为模式。
慎言即不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言行不一。
要一言九鼎,掷地有声。
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希言即所言之语感人肺腑,至诚至真,教化他人心向正道。
贵言即不要没有节制的说话。
因为口开精气散这样是有损身体健康的。
四、不得偷盗首先偷盗他人之物是国家法律所不容许的,除此之外道教的“不得偷盗”还具有特殊的宗教含义。
佛教的道德伦理解读五戒与十善的实践意义
佛教的道德伦理解读五戒与十善的实践意义佛教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宗教之一,强调修行者应遵守一系列道德准则,旨在培养人们的善心和智慧。
其中,五戒与十善是佛教道德伦理中最核心的两个概念。
本文将对佛教中五戒与十善的实践意义进行解读,探讨其对于个体以及社会的积极影响。
一、五戒与十善的概念解析1. 五戒佛教的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
这五条戒律是在修行者的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不杀生是要求人们不伤害他生,包括动物;不偷盗则是要求人们不具有私欲和贪婪之心;不邪淫强调了节制欲望,维护人们的家庭幸福;不妄语指的是不说假话或引发误解的言辞;而不饮酒则是为了避免酒后容易迷失自我、失去理智。
2. 十善十善是佛教中更为详细和全面的道德规范,分为三业:身业、口业和意业。
具体来说,十善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舍财、不恶念、不瞋恚和不慳贪。
通过这十条准则,佛教倡导修行者从身体、语言和心灵上追求真善美,塑造一颗清净的心。
二、五戒与十善的实践意义1. 培养善心和悲悯心遵守五戒和十善的实践,可以培养人们的善心和悲悯心。
不杀生和不偷盗教导人们尊重生命和财产,培养出同情心;不邪淫和不妄语强调了真诚和责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不饮酒则是为了保护身心健康,提高警觉性。
通过遵守这些道德准则,人们可以树立善意,并通过自身的行为体现出慈悲和爱心。
2. 增进个体的修行境界遵守五戒和十善不仅对外部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个体的修行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贯彻五戒和十善的实践,修行者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提升内心的境界。
通过不断修行,人们可以达到净化内心的目标,逐渐超越欲望的纷扰,培养出智慧、慈悲和力量,从而更好地追求内心的安宁和真正的幸福。
3. 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五戒和十善的实践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当每个人都能遵守这些道德准则的时候,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将得到提升,恶性行为和犯罪事件也会减少。
五戒十善与三纲五常
第一次小组讨论资料整理陈志豪12314043内容:五戒是做人的准则,是完善人格的基础。
五戒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十善: 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身业有三种:不杀、不盗、不邪淫;口业有四种:不妄语欺骗、不是非两舌、不恶口伤人、不说绮语(花言巧语讨好别人);意业有三种:不贪、不嗔、不愚痴。
三纲指三种儒家认定的人道关系的原则:孝、忠、贞。
五常指五种儒家认定的人伦关系的原则:仁、义、礼、智、信。
目的:佛陀制戒,目的在防非止惡。
五戒十善為做人處事的準則,以達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進而超凡入聖。
若欲來生得保人身,今生就須淨守五戒。
受持一條戒,就有五位護法善神守護,若能受持滿分五戒,就有二十五位護法善神守護。
由戒生定,因定發慧,戒定慧三無漏學成就,即可解脫。
因此持守五戒,具有了生脫死、超凡入聖、成佛種智之殊勝功德。
主要是佛教弟子为了自身的修行而自我遵守的一种道德准则,目的是为了超凡入圣。
三纲五常则是儒家的统治工具,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制定的社会道德标准,除了士大夫,被统治的民众同样需要以三纲五常为标准。
积极入世,维护世俗统治,达到社会稳定统治安定的作用。
自孔子倡名教,经孟子、董仲舒的发展,到朱子开理学,三纲五常成为世俗一般道德标准兴盛于宋明。
其出发的角度由初始已是立足于社会的层面。
作用:五戒十善有消極和積極二面。
身業方面,不僅不殺、不盜、不淫,進而能護生、布施,即獲身業清淨。
口業方面,不僅守口如瓶,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進而能以誠實語、和諍語、質直語、柔軟語,待人接物,規過勸善,即獲口業清淨。
意業方面,不僅防意如城,不貪、不瞋、不癡,進而廣行布施,慈悲濟世,體解因緣、心性妙法,即獲意業清淨。
三纲五常的作用:消极作用: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五戒十善
认识到由不适当的消费所造成的痛苦,我发誓通过有觉照的饮食和消费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保持良好的健康,无论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我发誓只吸收那些对维护我个人、我的家人和社会大众身心健康与和谐有益的东西。
我决心不饮酒,不吃有害的食品,不接触不健康的精神产品,比如某些特定的电视节目、杂志、书、电影及谈话等。我知道,用这些“毒品”来损害我的身心就是背叛了我的祖先、我的父母、我的社会和我的后代。
我将通过修习既适用于个体也适用于社会的这五戒,使自己心中和社会上的暴力、恐惧、愤怒及混乱状态得到改变。我明白,要改造自我,改造社会,一份合适的戒规是必不可少的。
持十善戒行者中,上品者与中品者由其功德,得生于天上,下品者能王于人中 。
【十善】
﹝出法界次第﹞
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止,则止息己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
五戒十善
五戒是做人的准则,是完善人格的基础。
【五戒】
一·不杀生
认识到生、植物的生命。我决心不杀生,不教人杀,在思想上和生活中不宽恕自己的任何一种杀生行为,同时也不随喜任何人的杀生行为。
二·不偷盗
认识到由剥削、压迫、偷盗和社会的不公正等等现象所造成的痛苦,我发誓培养慈心,学习各种方法,为人、动物和植物的良好生存状态而努力工作。我发誓,通过与那些真正需要的人分享我的时间、精力和物质财富的方式,来修布施。我决心不偷盗,不将任何属于他人的物品据为己有。我将尊重他人的财产所有权,但我将阻止以人类的痛苦为代价或以地球上其它地区人民的痛苦为代价来为自己谋取利益的行为。
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当行实语之善也。
五、不两舌
五戒十善是什么
五戒十善是什么
五戒和十善是佛教中重要的伦理规范和修行指导。
它们是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的道德准则,旨在帮助人们远离恶行、培养善行,提升心性和修行进程。
五戒(Wu Jie)是指佛教中的五条戒律,即:
1.不杀生:不伤害、不杀害其他生物,尊重生命的价值。
2.不偷盗:不盗窃他人的财物,以诚实守信的态度面对人与
物。
3.不淫欲:不追求肉体上的欲望,保持纯洁的身心。
4.不妄语:不说谎、不造谣、不恶语诋毁他人,保持真实、
和谐的言辞。
5.不饮酒:不沉溺于酒精,保持清醒的心态。
十善(Shi Shan)是指佛教中的十种善行,即:
1.不杀生:尊重生命,不伤害其他生物。
2.不偷盗:不窃取他人财物,守法守规。
3.不淫欲:避免放纵、贪求肉体上的欲望。
4.不妄语:口不虚言,言论真实、和善。
5.不恶口:避免恶言诽谤,发言友善、体贴。
6.不綺語:避免浮夸、虚假的言辞。
7.不贪婪:不迷恋财物,满足而知足。
8.不嗔怒:不生气、宽容待人。
9.不邪淫:保持忠诚、合法的性关系。
10.不戏谑:避免取笑他人,言行谦和。
五戒和十善的遵守有助于净化人们的身心,培养善行和正念,促进自身的修行进程。
通过修持五戒和十善,佛教徒可以提升个人道德素养,培养智慧、慈悲、忍辱等善巧行为,逐渐远离痛苦、陷入纷争和烦恼,实现心灵的平静与解脱。
五戒十善
五戒十善五戒是做人的准则,是完善人格的基础。
五戒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佛教认为,这类不道德的行为应该严格禁止,所以称为五戒。
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建立的,约身、口、意三业分成十种。
反之,称为十恶。
身业有三种:不杀、不盗、不邪淫;口业有四种:不妄语欺骗、不是非两舌、不恶口伤人、不说绮语(花言巧语讨好别人);意业有三种:不贪、不嗔、不愚痴。
做到以上十条才能称为真正如法的好人。
所以我们要不断去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佛陀的正法教育。
依教奉行,努力精进。
做事做人符合天地正道,做个真正的好人。
十善业包括如下: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
1不杀生杀是杀害,生是生命,不杀害众生之生命,名为不杀生。
即对一切众生,应一视同仁,勿残杀加害。
因为佛教主张佛性平等,提倡慈悲救世,故释尊以平等慈悲教义,为被杀害的众生呼援,指示众生皆有佛性,故不能杀。
而孟子也曾说:“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他不言佛性,也是出于仁爱,而怜悯被杀。
害的众生。
由此看来,能慈心于仁,无杀害生灵,生命界则可尽其天然,争斗仇恨的事,便可消灭,天下岂不太平?2不偷盗偷谓诈骗潜窃,盗谓强劫豪夺。
不偷窃强夺人家的财物,叫做不偷盗。
因为一切事物,主权转移,必依正义,不与取而取,非分取而取,无功而取,都是偷盗的行为。
能资生活而遂欲望叫做“利”,致利于合宜叫做“义”。
知利己而须利人,利人即利己,自利利他,叫做“义利”。
人人行义利,节俭日用,奉养父母,维持家庭生活,乐其天伦,与朋友金钱往来而能守慎,则无偷盗之事发生,社会既可安宁,个人与家庭也能得到幸福。
偷一份不属于自己的财物,将来又会从其他地方失去十倍的福报来偿还偷业。
3不邪淫即正式结合之夫妻外,不得行淫。
若非己妻,苟合淫欲,即名邪淫。
能端正男女间之欲情,叫做不邪淫,也就是贞良守礼。
亦即组织家庭之后,夫妇须相敬如宾,不有其他淫乱行为,便能和睦相处,成为美满家庭。
佛教养生中的五戒与心理疾病预防
随着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不断的发展,很多人开始注重自己的养生了,一般情况大家都有自己的信仰,所以说,这就出现了佛教的一些养生的方法,以及预防疾病的方法,在佛教中,不管是你抑郁了、失眠还是有什么疾病都是可以治疗的。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心理疾病的困扰,这主要与我们的欲望有着一定的关系,欲望愈大,其心理压力就会增大。
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的话,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出现。
世间上的人,一天到晚关心的是什么?无非是五欲六尘,那就是怎样追名逐利,改善吃的、穿的、住的、用的,眼睛不停地追逐色相,耳根不停地追逐快乐,鼻子不停地追逐香味,舌头不停地追美味,身体不停地追逐妙触,整天胡思乱想。
很少有人去考察生命的内在,只知道随欲望而忙碌。
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感到烦恼、自卑、痛苦,即使欲望暂时实现了,又生怕会失去或者又有了更大的欲望。
因此,我们的身心在欲望的苦海中沉浮,头出头没,备受煎熬。
执著于外境使我们迷失了自己。
正如《法华经》所言:“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
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
”由于一味地执著外境,结果迷失了自己,这就是《楞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
”因此现代人尽管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中,依然感到空虚、失落、无聊、孤独,这都是因为迷失了自己的缘故。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
佛就是无上大医王啊!要实现心灵宁静,身心健康,就要遵从诸佛菩萨祖师的教导,还要靠自己去实行。
对于心理疾病,预防为先,戒律就具有防非止恶的功能,能调伏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使之舍染取净,没有持戒的基础,就得不到真实的利益。
作为佛弟子的基本行为规范,正是着眼于现实人生的道德培育和心灵重塑。
五戒是良医,受持五戒,帮助我们克服贪、嗔、痴的烦恼习气,要求我们制止不善的行为。
如果多一个人学佛,多一个人受持五戒,世界就会多一份安宁,多一份和谐,多一份美好。
班主任工作“五戒”
管理篇•班级管理不管干哪个行业,其实都有行规约束,可环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这一行,哪一项该如何做,哪一项不该如何做,除了应该遵守的法律法规、师德标准外,细细观察学校的班主任还在做着一些不利于学生发展成长的事,这些举动或许让一些班主任习以为常,或许是为了整个班级的良好运转,或许是班主任不经意的举动,但对某些学生来说恰恰是伤害最大。
甚至是让他们断了一门心思的学习,在教学中给他们的人生之路蒙上一层灰色。
根据班主任工作梳理出几条意见。
一、戒座位安排随便不要把座位当作给学生的人情。
曾几何时,座位成为班主任的一项资源,还出现了人情座,学生表现好或与自己关系不一般就会相应地得到照顾,坐在教室的中央位置。
而相反的,表现不好的、未被班主任重视的学生则坐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独自承受着一份孤独。
这些学生原本是成绩差、习惯不怎么样,亟需班主任的温暖、引导。
自卑感重,内心敏感,如果班主任再火上浇油,大多学生会挫败感愈强,久之无人问津,就会一蹶不振。
本来有上进心的学生就这样慢慢被教师打压下了,他以后还有可能是自卑、边缘、自甘落后、失败。
注意避免让不听话的学生单独坐一桌。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动、遇事激动、好奇心强,难免会把班主任的话当做耳旁风,一时兴起,只顾兴奋忘了纪律的约束,特别是跟同桌之间好似遇到知己一般,无话不说、无话不谈,上课的时候还不忘交头接耳。
时间长了对班级纪律的影响肯定是有的,这时需要班主任的谈心工作,向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逐渐改变其自由散漫的习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把开放的心态用在班级事务上。
而恰恰在此紧要关头,有些班主任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脆就让这样的学生单独坐一桌,让其没有了说话的同桌。
跟别的同学说话不再方便了,自己就会安静下来,一时对班级的纪律可能会有所贡献,但时间久了,自己的心也会慢慢冷却,对老师的教育不再放在心上,学习成长中的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二、戒设置密探了解班情班主任的管理要建立在对班级情况的了解的基础上,没有对班情的掌握就不会有成功班级管理,就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不能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政课教师须五戒
思政课教师须五戒第一戒:不谈政治,不传谣言。
思政课的核心内容是政治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避免谈论不属于本课程重点范围的政治问题,保持客观、中立的教学立场。
在言语中更应慎重,不传播任何未经证实或不实的政治谣言,不煽动学生参与任何与政治无关的非正常活动,保证自己言行不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政治影响。
第二戒:不宣扬个人观点,不搞形式主义。
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不给学生灌输个人的政治观点,不以个人的经历和情感作为思政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不搞形式主义,不仅要求在内容上要深入浅出,而且要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领会思政课教学内容,不能简单的搞表面文章,而忽略了内容的深入挖掘。
第三戒:不追求功利,不宣扬虚无缥渺。
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而不是为了追求某种功利目的而教学。
思政课教师不能以此谋求一定的教学成绩或其他利益,不能把自己教学的目的转向功利主义,否则将违背思政课的初衷。
教师在课堂上也不宜宣扬虚无缥渺的空洞理论,要接地气,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经历,让学生能够理解并且接受自己所传授的思政课内容。
第四戒:不植入宗教观点,不传授邪教思想。
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思想,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避免植入宗教观点或者传授邪教思想,不能利用思政课的教学资源进行宗教渗透,更不能让宗教观点成为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传授思政课的内容时,要注意排除一切过激、偏激的言论,避免传授一切敏感甚至是煽动性言论,确保自己的教学内容合乎国家法规和学校教学纲要。
第五戒:不偏袒学生,不传播消极思想。
思政课教师要以公正、坦诚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学生,不偏袒任何一方,不以个人的情感和好恶来对待学生,要求自己绝对公正,坚持以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位学生充分的机会,防止偏袒行为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甚至是对整个学校教学失去信心。
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传播积极的思想,不传播消极思想,不宣扬任何以消极态度、消极观念为主的言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思政课教师须五戒
思政课教师须五戒思政课教师须五戒:一、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思政课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教师都应该树立良好的品德榜样,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和良好的品德修养。
只有以身作则,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也才能真正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
二、言行一致,言传身教思政课教师的言行一致,言传身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不仅仅要强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更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来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道德的力量。
只有言传身教,教师的道德教育才能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三、言教结合,因材施教思政课教师需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灌输道德理论和价值观念,更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实践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领悟道德,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只有言教结合,因材施教,教师才能真正做到针对性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受益匪浅。
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思政课教师需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教师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操守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以教师需要时刻自我警醒,不断修炼自己,保持高尚的品德。
与此教师也需要宽以待人,包容学生的不足,理解他们的困惑,设身处地替他们着想,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和关爱,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得到成长。
五、教育为先,以人为本思政课教师需要把教育放在首位,以人为本。
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着教育来展开,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都应该把学生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思政课教师遵守以上五戒,不仅是对自身的道德操守和教学品质的要求,更是对学生的负责和对教育事业的担当。
只有思政课教师严于律己,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言教结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教育为先,以人为本,才能真正起到思想引领的作用,让学生在思政课的教育中得到成长和发展。
思政课教师须五戒
思政课教师须五戒一、不说谎话。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必须诚实守信。
我们不可以在课堂上或者教学中,说谎话或者隐瞒真相。
我们要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自己的讲课水平。
只有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愿意与我们一起探讨问题。
二、不贪图小利。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宗旨,不要为了一点小利而丧失了自己的道德底线。
我们应该正本清源,坚守人格原则,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政水平和教学水平,以实现个人价值和目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不包庇不良行为。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必须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予以制止和纠正,不可以包庇、纵容或者帮助学生去逃避惩罚。
我们应该坚持公正、公开、公正的原则,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予以惩戒,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逐步改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健康的教育环境,推动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四、不崇拜权势。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不能因为教授高层次课程而过度自我膨胀,崇拜权势,甚至不法行为,追逐不切实际的未来。
我们应该以敬畏之心去对待权力,履行职责去为学生服务,树立良好的思政形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五、不跟风潮,保持独立思考。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目跟随各种风潮。
我们要懂得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汲取智慧,以此指导和支持我们的教学工作。
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每一个问题,深入剖析知识本身所蕴含的一般规律性,以此指导和支持我们的教学工作。
总之,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始终坚持五戒,以真诚、守信、公正、公平、独立思考的态度,全身心地投身到思政教育事业中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更多的启迪和指引。
思政课教师须五戒
思政课教师须五戒
一、随时牢记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摒弃贪污、挪用、滥用、奢侈浪费等不道
德行为。
教师是社会的灵魂工程师,我们的行为举止不仅代表着个人形象,更代表着学校、代表了整个教育系统,要认真履行教育使命,讲课有深度、有广度,把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传递给学生,用自己扎实的基础、严谨的态度、乐观的人生观、正能量的培育,引领学生
健康成长。
三、不抄袭、不抄袭、不抄袭。
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是每一位教师不可避免的职业要求,我们要在讲课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职业准则,不盲目追求表面功夫和奇怪
新鲜的玩意儿,不抄袭他人的作品,不篡改他人的成果,不窃取他人的思想,不随意盗用
他人的言论,不随意借用他人的著作。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尊重学术规范和职业
准则,遵循学术诚信和职业规范,主动排查学术不端,切勿陷入抄袭风潮。
四、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受到良好教育。
我们要时常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
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采取多种实际操作和模拟实验等形式,
让学生真正体验和感受到思政课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塑造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树立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自信心。
五、严格自律,严肃工作纪律。
我们必须时刻注意自身言行,规范自身行为,注重自
身习惯,坚决做到不在工作中偷懒、浪费时间,不虚伪、不虚荣,不侵犯学生的自由权及
其它权利,不以商业宣传经营活动危害学生的个人和集体利益,不违反教师职业准则、工
作纪律和法律法规。
弘一律师《律学要略》之五戒
弘一律师《律学要略》之五戒弘一律师《律学要略》之五戒以上三皈说已。
下说五戒。
五戒:——就五戒言,亦要请师先为说明。
五戒者:杀,盗,淫,妄,酒。
当师父说明五戒意义时,切要用白话,浅近明了,使人易懂。
受戒者听毕,应先自思量如是诸戒能持否,若不能全持,或一,或二,或三,或四,皆可随意;宁可不受,万不可受而不持!且就杀生而论,未受戒者,犯之本应有罪,若已受不杀戒者犯之,则罪更加重一倍,可怕不可怕呢!你们试想一想,如果不能受持,勉强敷衍,实是自寻烦恼!据我思之:五戒中最容易持的,是:不邪淫,不饮酒;诸位可先受这两条最为稳当;至于杀与妄语,有大小之分,大者虽不易犯,小者实为难持;又五戒中最为难持的莫如盗戒,非于盗戒戒相研究十分明了之后,万不可率尔而受。
所以我盼望诸位对于盗戒一条缓缓再说,至要!至要!但以现在传戒情形看起来,在这许多人众集合场中,实际上是不能如上一一别受;我想现在受五戒时,不妨合众总受五戒,俟受戒后,再自己斟酌取舍,亦未为不可;于自己所不能奉持的数条,可以在引礼师前或俗人前舍去,这样办法,实在十分妥当,在授者减麻烦,诸位亦可免除烦恼。
另外还有一句要紧的话,倘有人怀疑于此大众混杂扰乱之时,心中不能专一注想,或恐犹未得戒者,不妨请性愿老法师或其他善知识,再为重授一次,他们当即慈悲允许。
诸位!你们万不可轻视三皈五戒!我有句老实话对诸位说:菩萨戒不是容易得的,沙弥戒及比丘戒是不能得的,无论出家或在家人所希望者,唯有三皈五戒,我们倘能得三皈五戒,那就是很好的了。
因受持五戒,来生定可为人;既能持五戒,再说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临终时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岂不甚好。
就我自己而论,对于菩萨戒是有名无实,沙弥戒及比丘戒决定未得;即以五戒而言,亦不敢说完全,止可谓为出家多分优婆塞而已这是实话。
所以我盼望诸位要注意三皈五戒;当受五戒,应知于前说三皈正得戒体,最宜注意;后说五戒戒相为附属之文,不是在此时得戒。
又须请师先为说明五戒之广狭;例如:饮酒一戒不唯不饮泉州酒店之酒,凡尽法界虚空界之戒缘境酒,皆不可饮。
思政课教师须五戒
思政课教师须五戒
第一个禁忌是贪念戒。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不能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从学生身上谋
取任何私利。
不能要求学生购买自己的书籍或参加自己的培训班。
我们要以学生的利益为重,保持教育公平与公正。
第二个禁忌是贪欲戒。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不能因为某些原因(如亲情、友情等)
而帮助某些学生优待他们。
我们要坚持公正的原则,严格要求每个学生。
第三个禁忌是瞋恚戒。
思政课教师要积极面对学生,发扬爱心,不能发脾气、恼羞成怒、提高嗓门。
学生们都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我们耐心引导,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积极
向上,不能对学生发脾气,损伤他们的自尊心。
第四个禁忌是嗔戒。
思政课教师不能拉帮结派、跟班作事,破坏学校的和谐团结气氛。
我们要以身作则,与其他教师和谐相处,在集体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第五个禁忌是妄语戒。
思政课教师要讲求自律,不能在言行中含糊不清,虚伪言词,
误导学生。
我们需要坚守教学当中的语言规范,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语言表达,正确
的思维方式。
佛门五戒
“五戒”是佛教中最根本的戒律,是一切戒律的基础。
【五戒】谓戒有五也。
一不杀。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在家人受。
则云邪淫。
若出家人受。
则云离非梵行缘。
一切都断故)。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看起来杀、盗、淫、妄、酒的五条戒,是最普通最简单的事,但要仔细研究了五戒的内容之后,便知道并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和轻松的事了。
如果人人受持五戒,那么人类可以和乐相处,一切众生可解除人为的灾祸了。
1.不杀生戒“不杀生”不但是佛教第一条的戒律,同时也成为国家重要的法律了。
2.不偷盗戒偷盗不是好事,是人人皆知的。
在佛法中,不论在家戒或出家戒,都制有盗戒,而且判为犯重罪的。
不论是古代或现代,世界各国的法律,皆是严格的禁止偷盗,只要是属盗窃行为,不论是暗偷或明抢,都是违反法律,犯了偷盗,而受法律制裁。
3.不邪淫戒现在家庭的不和睦,往往都是由于不正常的男女关系而来。
譬如“男人金屋藏娇,女人红杏出墙”等,都是由于邪淫引起,严重的会演变成家破人亡。
古往今来,不计其数,都是因为贪染淫欲所致。
由此可知淫欲的祸患很大,所有有智慧之人,远离淫欲,如避火坑。
4.不妄语戒也就是守口业。
既然是佛教徒,我们就要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一个人言谈,关系一生的信誉,所以我们与人相处,要以诚信为基础,说话必须心口一致。
让人家相信我们,而且要多赞叹人家,鼓励人家。
如果一人老是爱撒谎,没有信用,那么谁还会相信他?因此不得不慎防重口业。
5.不饮酒戒酒会乱性,使人失去理智,不得清醒糊里糊涂,一旦酒精中毒,往往还会导致生命的危险。
由于饮酒而导致的犯罪很多,如酒后驾车而出事故,酒后无德而打架斗殴等现象屡见不鲜都是由于饮酒而造成的。
思政课教师须五戒
思政课教师须五戒思政课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程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
作为思政课教师,不能仅仅靠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经验来完成教学任务,更要有自身的修养和职业道德。
思政课教师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师行为规范,以带给学生良好的思政课教学氛围。
在这里,笔者总结了思政课教师需要遵守的“五戒”,以期引导思政课教师正确认识自身,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思政课教学。
一戒:戒自我约束,严守职业操守思政课教师需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行为举止,以及言行举止是否符合教师的职业操守。
更需要保持纯洁的师生关系,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及人际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需要保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不受外界干扰,不受金钱利益的诱惑,做到言行端正,为学生做出榜样。
二戒:戒言行一致,言传身教思政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一致,做到言传身教。
他们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更要把自己的思政课理念贯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不以身作则,只说不做,只会降低思政课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自律与责任心。
三戒:戒主观意识,客观公正在进行思政课教学时,思政课教师需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带有个人情感因素和主观意识。
他们需要在传授知识的清楚地区分事实和价值观,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客观,什么是主观,拥有辨别的能力。
四戒:戒教学质量,不断自我提升思政课教师要时刻保持对教学的热情,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
他们需要时刻关注教育新理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不断自我提升,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让思政课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思政课教师在言行举止中,需要更加谨慎,尤其在言语表达上。
言谈之间要注意措辞,要有分寸,不可不经思考地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影响到学生。
在课堂上,思政课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辞,不偏颇地传授思政课内容。
思政课教师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牢记这“五戒”,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教学水平。
只有如此,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思政课教学环境和更优质的思政课教学内容。
年轻教师“五戒”
年轻教师“五戒”年轻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希望,任重而道远。
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如何提高“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认识,使自己出淤泥而不染,刻苦练就过硬的思想和业务本领?这是年轻教师应该关注甚至应该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
一戒懒现在的年轻教师,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
因为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因为刚刚参加工作、进入社会发现现实并不是仅仅因为勤奋而得“利”,更重要的是靠人际和利益关系,所以懒惰的习惯就在这“自然”的环境中形成了。
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
主要表现为:1、懒学。
有的人一提学习就头疼,稳不住神,静不下心,学不进去;有的人表面上看是在学,但不是为了掌握科学理论和现代知识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是用于装潢门面、应付检查;有的人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不是把时间花在学习上,而是消磨在闲聊琐事里,玩在牌桌赌场上,耗在电脑游戏中……2、懒思。
有的人只唯上,不唯实,只认教材及参考书等“本本”,照抄照搬,丢失了自我的“思想”;有的人只干不“思”,即使是工作了几年甚至是几十年,也是满脑子“半成品”,缺乏真知灼见;有的人只学不“钻”,看似“认真”读书看报,实则是“读书看目录,读报看标题”,蜻蜓点水,一目十行,不求甚解,不愿联系实际做深入思考……3、懒做。
有的人好吃懒做、眼高手低,说的好、做的差;有的人明明知道怎样做事是最好的,但就是缺乏身体力行的精神;有的人拈轻怕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的人整天苦思冥想,不爱从事体力的甚至是体育活动,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有的人日常工作和生活无规划,饮食起居无规律和秩序,好像有今日无明日……倡勤戒懒,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客观需要,也是为人师表的需要,更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
要戒懒,就需要做到四“勤”:其一是勤于学习,善于积累——多读书、多听课、多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其二是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多写教育教学笔记,多写研究性论文;其三是勤于实践,勇于吃苦——大胆尝试、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其四是勤于钻研,精于本职——爱岗敬业、深钻细研。
思政课教师须五戒
思政课教师须五戒思政课是中国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对于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证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应该遵守五个戒律。
第一戒:课程内容应客观公正思政课教师必须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传授真实、客观的思想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夸大或歪曲事实,更不能以自己的主观偏见来影响学生的思想。
思政课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并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第二戒:教学方法应多样灵活思政课教师应该注重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
传统的讲授方法固然重要,但思政课教师还应该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戒:教学过程应注重互动交流思政课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而不仅仅是单向的灌输。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辩论,促使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思辩,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
思政课教师还应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第四戒: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并向学生明确传授知识的核心内容和要点。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学习任务,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五戒:师德师风应规范严谨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
教师应该保持诚信,遵守教学纪律,不参与与教学无关的活动,不收受贿赂和礼物,不向学生推销商品或服务。
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与学生和睦相处,不对学生进行歧视和侮辱。
思政课教师须遵守以上五个戒律,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
只有保持教学的客观性、公正性,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重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交流性,明确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实效性,规范自己的师德师风,才能真正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条:不杀生戒
五戒的第一条就是不杀生,所以题目是「杀戒第一」。
第二条:不偷盗戒
一、不与而取是偷盗
以重戒来说,盗戒最容易犯。「偷盗」,暗中拿人东西叫偷,明明白白的抢就是盗;偷盗不限钱财,凡是「不与而取」便犯盗戒。
盗戒最容易犯,有好多情形:像顺手牵羊啊!贪一时方便啊!总之一句,乃至一钱一针,都不要随便取人家的。如果你需要,一定要经过对方同意,否则不与而取就是犯了偷盗。
第三条:不邪淫戒
照五戒的不邪淫戒来说,夫妻间虽然可有正常的夫妇之道,但不可有过多的强求,彼此要互相尊重,保持忠心不欺,各守夫妇之道。
根进一步受八关斋戒;八关斋戒第三条是不淫,不但不邪淫,连夫妇的正淫也断。
于此罪障极重,最要注意!万不可沾染!
已有了儿女,最宜分房各睡以保身体健康,亦宝贵法身慧命。
第四条:不妄语戒
所谓妄语戒,包括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共四种。妄语是指不真实的话,不真实叫做虚妄;就是有那件事说没那件事,没那件事说有那件事,所谓「见言不见,不见言见」,虚妄颠倒这些话都是不可以说的。五戒中所要戒除的妄语,主要是指大妄语,不是普通一般骗人么境界:「我已经证了阿罗汉了。」这叫做:「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假装自己了不起,这叫大妄语。
二、盗戒微细须防犯
盗戒很微细,比方生意人,同人家讲好的样本是值十块钱,到交货时,你拿七块钱的货品充当十块钱,这就盗了三块钱。小便宜一贪就犯盗戒。又像欠人钱,对方忘记了,你明知却不还。或好朋友把贱财、贵重物品等寄放你那儿,朋友死后,你把财物藏起来,也是犯盗的。你做店员卖了东西收了钱,没有把帐记上去。别人请托你代缴钱,你没缴。故意借钱物不还,这些都是犯盗戒。 见到路上有金子银子,你都不能够得、不能够收。
「恶口」就是骂人。
照理说,当然要说真实语,但在某个时候,真实话也不可说,要说方便语。什么是方便语?比方甲乙二人各怀鬼胎,互相妒嫉、互相猜测,他们之间有是非产生了。甲来问你:「乙是不是讲我坏话?是不是骂我?」你不能说:「乙确实在我面前说你不好,在骂你。」你虽讲真实话,但这样不是使他们二人的仇恨更深吗?
所以这时要说方便语,话虽不真实,但令二人解冤仇。你应该说:「他并没说你不好,还赞叹你呢!他说某件事有点对不起你,觉得很惭愧,如果你心量大时他想向你忏悔。」你在乙面前,也是这样讲甲,那决定能使他们和好。所谓「会说话的两头瞒,不会说话的两头传」。不过世间就有那恶业障的众生,尽会拨弄是非,不会传好话,是非话他最欢喜义务传达!
其实不但没有修证不能说有修证,即使证得了什么也不要炫耀。
世间人叫他不说假话好像不可能,连母子、父女、夫妇之间,很多事情也不说实话。对其他人更是一天到晚打妄语,你骗我、我骗你,这就是生死的凡夫。现在我们要想了生死,决定要说真实语。
「两舌」也要不得!像有一种人,在甲面前说乙不好,在乙面前又说甲不好,总是挑拨离间。看到两人好,他心里怪难过的;看人家争斗,他就在背后高兴着。就有这样下流的人。
或者你胆量小,不敢说正义话,那不说也好;不过千万不要听了不服气,又向当事人传是非,那是不好的行为,应当改正。
第五条:不饮酒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