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理论框架构建:我们将回顾陈向明教授对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理念、原则与程序的阐述,包括其对现象主义、解释学、建构主义等哲学基础的深刻解读,以及对扎根理论、现象学研究、叙事研究等具体研究路径的精要剖析。
此部分旨在揭示陈向明教授如何在多元理论脉络中构建起一套严谨且富有弹性的质性研究体系。
方法论创新与应用:接着,我们将聚焦于陈向明教授在质性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之处,如她对混合研究方法的倡导、对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敏感性以及对研究者主体性问题的独特见解。
还将通过分析其实际研究案例,展现这些方法论思想如何在教育、社会工作、性别研究等领域得到生动实践,并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力。
学术对话与影响:本综述还将考察陈向明教授在学术界引发的广泛对话与回应,包括对其观点的支持、质疑与深化,以及其理论与实践成果对国内外学者及研究生教育的启示与推动作用。
这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陈向明教授在质性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也揭示了其思想在当代知识生产中的动态发展与持续影响。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提炼出陈向明教授“质的研究方法”对当前及未来研究的指导意义与挑战,特别是对于提升本土化研究的理论自觉、强化研究伦理意识、推动跨学科合作与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前瞻性思考。
本篇文献综述力图通过对陈向明教授“质的研究方法”理论体系与实践成果的系统梳理,呈现其学术思想的内在逻辑与外在影响,为读者二、陈向明对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观点与理论贡献陈向明教授作为中国社会学界和研究方法论领域的杰出代表,对“质的研究方法”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探索。
她坚信,质的研究方法不仅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范式,更是理解社会现象、揭示人类行为背后深层次意义的关键工具。
在陈向明看来,质的研究方法强调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和个案研究,重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和理解。
她主张,质的研究应当关注被研究者的主观经验和内心世界,通过深入访谈、参与观察等手段,获取丰富、生动的第一手资料。
质性研究(陈向明)
质的研究问题举例
1、什么是“后进生”?“后进生”是 如何成为“后进生”的?
2、教师、“好学生”、“后进生”是 如何看待“后进生”现象的?
3、教师在课堂上是如何对待“后进生” 的?其行为对“后进生”的学习有什 么影响?
两种不同的世界观
量的研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质的研究: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复杂科学
“行动研究”的定义
• 性质: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研究取向
• 研究主体:行动者即研究者,可与外来研 究者合作;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
• 研究的目的:发现问题,采取对策,提高 反思能力,改进工作
• 检验研究效果的标准:行动者的意识和能 力是否有提高,问题是否解决,生存环境 是否有改善
质性研究的主要兴趣
质性研究方法探讨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陈向明
内容要点
1、质性研究的概念背景、特点 和作用
2、如何提出有价值的质性研究 问题
3、收集和分析质性资料的思路
1、概念背景
“研究”的定义
广义:对有关问题进行系统的思考 狭义: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
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技术,对有待解决 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究;以经验事实 为依据,并将其上升为一般理论?
举手,等待教师点名。
教师问的问题都是事实 性问题,总需要学生从 书中找答案。
学生没有即兴回答问题 的可能性,教师的控制 很严。
分类更加细致的观察表
时间
8:00
8:05
事实笔记
个人笔记 方法笔记
理论笔记
教师走进教室, 我很久没有 我坐在教室的前 学生一齐站起 看到如此规 3/2处,没有看 来,大声说: 矩的课堂了, 见所有学生的动 “老师好!” 着实吓了一 作。
质的研究方法系列丛书: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其中,第四章“数据收集”中,作者详细介绍了观察、访谈、焦点小组等数 据收集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第五章“数据分析”中,作者强调了数据三角化、 反复比较、分类与归纳等数据分析方法的重要性。第六章“研究报告”中,作者 提出了撰写高质量研究报告的要求和步骤,特别强调了研究结果与结论的逻辑关 系和可读性。
阅读感受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这本书的读后感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是一本2000年教育科学社的图书,由陈向 明所著。这本书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着深入浅出的探讨,对于质的研究方法 进行了全面而准确的阐述。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被作者对于质的研究方法的独到见解和深入 阐释所吸引。陈向明博士在书中详细阐述了质的研究方法的定义、特点、实施过 程和注意事项,同时结合了丰富的案例和实际应用,使得理论更加贴近实践,让 人对质的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目录分析
《质的研究方法系列丛书: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是一本全面介绍 质的研究方法及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的经典著作。通过对本书的目录进行 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内容架构和主要观点。
本书的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质的研究方法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范围。作者指 出,质的研究方法是一种以深入了解社会现象为目的,通过实地调查、深入访谈、 观察等方式获取一手资料,并对其进行细致分析和解释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 法强调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而非仅仅数量化的变量关系。
质的研究方法系列丛书:质的 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方法
社会科学
浅谈质性研究方法
20201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一、质性研究的定义及主要方法质性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国内学界(陈向明,2008),但对其定义和具体学术名称却无统一定论,有学者译“定性研究”(如沃野,2005),也有学者译“质化研究”(叶浩生,2008;秦金亮,2002)。
国内质性研究最初介绍者之一的陈向明在《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一书中对定性研究和质性研究进行了区分,她认为,“定性研究更多是研究者个人观点和感受的阐发,通常结合社会当下的时弊和需要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说或提供建议”(陈向明,2000:23)。
因此,将Qualitative Research 译为“质性研究”更为合适。
而对于这种研究范式的定义,本文认为可采取陈向明的归纳,即“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理性探究,使用归纳方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行为”(陈向明,2000:12)。
质性研究具有跨学科特点,综合了人文类、社科类甚至一些物理科学的特征。
在具体研究方式上包含广泛,民族志、实地调查、扎根理论、焦点小组、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等都可以结合实际的研究对象及研究问题在质性研究中进行运用。
在实际操作阶段,质性资料的收集方式可归纳为访谈与观察两种类型,而根据具体的研究展开形式,又可将访谈归为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将观察分为参与式观察及非参与式观察。
质性资料的分析方式可根据其最终取向,归纳为描述性和理论性两类,其中描述性通常追求对研究对象进行解释和深描,而理论性则追求通过质性资料分析归纳出相关理论。
二、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跨学科特征也反映在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多重研究传统与理论思潮曾对它产生影响。
沃野(2005)认为,在哲学、社会理论上,现象学、诠释学、本土方法论、符号互动主义、个性基因学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对质性研究产生了影响。
质的研究方法系列丛书: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
书中强调,质性研究是一种深入探究现象内在性质与意义的研究方式。与量 化研究不同,质性研究更注重对现象的深入理解,以及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和互 动性。对于教师来说,质性研究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探究教育 现象的本质,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教育领域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困难、行为 问题等。通过质性研究,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背景、经历和感受,从而 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制定更有效的解决方案。质性研究还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 教学实践,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书中还提到了进行质性研究的几个关键步骤,包括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 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等。作者也强调了伦理问题在质性研究中的重要性,确保 研究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权益和隐私。
《质的研究方法系列丛书: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籍, 为教师们提供了进行质性研究的全面指导。通过阅读这本书,教师们可以更好地 理解质性研究的理念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这不仅有助于提 高教育质量,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这本书的作者是陈向明教授,她以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研究为我们展示了质 的研究如何在教育领域中得到实践和应用。在书中,陈教授详细阐述了质的研究 的定义、特点和操作程序,同时也分享了许多实际的研究案例,使读者能够更加 直观地理解质的研究方法的应用。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质的研究的魅力和价值。在教育领域,尤其 是教师工现象的 深入理解和洞察。质的研究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工具,使我们能够更加 细致地观察、体验和思考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在进阶篇中,作者深入探讨了质性研究的伦理问题、质量评价标准以及如何 将质性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等问题。这些内容对于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实践应用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向明2怎样用质的研究方法来做课题4-
陈向明:怎样用质的研究方法来做课题第四.如何分析质性资料?总的思路是用类属法的化约的思路;可以采用扎根理论中的三级编码作话语分析。
类属法:化约的思路扎根理论中的三级编码:1)开放式:建立代码,尽量使用行动性的本土概念,推测隐含的假设2)聚焦式:形成主题,不仅关注结构,而且关注过程(如“做中学”)。
3)轴心式:在主题间建立联系,提升出最重要主题,形成理论思路(鱼网),把第2级所有的主题都形成一个大的主题,象一串粽子能拎起来。
我自己做过这样一个博士论文。
我是研究中国学生到美国以后跟美国学生交朋友过程中被同化的经验。
我先在中国访谈他们,到美国追踪了一年,在波斯顿地区,他们会谈到很多在中国交朋友的规范和在美国是不一样的,通过他们不同的经验,有很多冲击,他们会问自己,我还是中国人吗?或我交的这个朋友和我在中国的铁哥们一样吗?会发现不一样。
在情感交流上、在行动规范上不一样,会造成这群人在文化认同上有困难,有的人说我还是中国人,有人说我已经变了,西化了,有的人说我半是中国人,半是美国人,情况不一。
在第1级编码时出现很多词,中国的学生会说,我们中国人很讲人情,美国人不讲人情,或者说我们很注意情感交流,他们好像不太注意情感交流。
但我去问美国同学,他们会说,你们中国人没什么情感交流,因为我看不见你们有任何表情;你们坐在那儿,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愤怒,而美国人的表情是非常外露的。
通过分析,我发现,我们说的情感交流不是指向自己的,是指向他人的,我在和你交流时,我会想你是什么感觉,我要和你共感;美国人讲的情感交流是自我导向的,我要表达出来。
所以都是情感交流,但导向不同。
一个是自我导向,一个是他人导向,这和文化有关联。
在第2级编码时会形成如中国人很关注人情,关注情感交流,关注交往,等等。
到第3部分就会说不同的跨文化的人际交往会改变你的文化认同,有的人就会认为自己不怎么象中国人了。
前面可能会有很多很散的代码,但你慢慢要形成主题,最后把它拎起来,变成一个整体。
质性研究陈向明课件
“行动研究”的定义
• 性质: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研究取向 • 研究主体:行动者即研究者,可与外来研 究者合作;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 • 研究的目的:发现问题,采取对策,提高 反思能力,改进工作 • 检验研究效果的标准:行动者的意识和能 力是否有提高,问题是否解决,生存环境 是否有改善
质性研究的主要兴趣
6、分析资料,建构理论
7、写研究报告
与量的研究 有何不同?
8、质量检测(效度、信度、推广度、伦理问题)
质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进入研究现场 确定研究问题
收集资料
撰写研究报告
分析资料
2、如何提出有价值的质性研究问题
1、选择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的或理论 的)问题 2、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 3、研究的范围不宜过大,但有足够探索 的空间 4、实施条件许可,适合用质性方法探究
总结: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不要迷信技术:那些最有趣也最困难 的论题,往往出现在已有技术不能奏 效时;不应由方法来限定问题 应坚持自己模糊的形象和构想,将其 整理出来 应具有“问题意识”,提出“真实的 问题”
问题:对问题的陈述通常涵盖了大量 具体环境和不同人所面对的各种私人 困扰;需要根据更宏观的历史与社会 结构来定位这些问题 方法:应问是否有利于提出问题和解 决问题;不应受方法和技巧的制约 理论:与使用的词汇有关,尤其是词 汇的概括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 系
研究问题举例
研究的现象:很多学生不愿意当小组长 下面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 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当小组长? “当小组长”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之间 有何关系? 他们是如何看待“当小组长”的?“当小 组长”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当小组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学中的应用
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学中的应用一、质性研究的概述1、质性研究的概念和特点我国学者陈向明将质的研究方法定义为: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通过深入现场,在自然情境下采取体验、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并运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因而质性研究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强大的人为关怀和平民意识。
在自然情景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探究,提倡研究者对情景的参与,直面现实,与研究对象共情,对他们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做出解释性理解,对事物的长期性和过程性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考察。
质性研究方法不仅仅是一种研究的操作规程,更是一种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自然运用。
质性研究方法采取的对世界探究的态度和方式源自自然主义、阐释学和后现代主义,处于这三种理论的张力之间。
质性研究方法秉承自然主义对自然研究情境的追求、阐释学对主体间理解交流的钟情和后现代理论对边缘性知识的尊重。
它根植于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三种理论范式,受到现象学、阐释学以及其他诸如民族志、人种学、口述史、会话分析、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象征互动主义等思潮和方法的影响而逐渐发展而来的。
2、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量研究依靠的是对事物依靠量化的部分以及相关关系进行测量、计算和分析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一定的把握;而质性研究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长期的体验,以对事物的质达到一个比较全面的解释性理解。
可以说两者可以互为补充,数量证据补充质性分析,质性研究为数量研究指明方向,二者相互包含,相互补充,共同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是比较教育研究中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它不仅仅是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对“全球化”和“后现代理论”挑战的回应,以及对定量研究不足的弥补,还标志着比较教育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的转换。
当代比较教育研究者把研究的视角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层次,越来越注重微观层面的教育现象,如个别学校、社区和少数人群的教育问题,而质性研究则是进行研究的最佳途径。
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摘录
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陈向明[说明:在网上找到了本书的电子版,不太清晰不说,且两处共缺了10多页。
我把扫描版电子书逐页转换成了WORD文档,并根据自己手头的纸质书补上了缺页。
转换时的错漏也逐一修正过来。
我把作者引语的来源,比如“*****(张三,2010)”删了,这样看起来更连贯。
作者对词组加引号过多,有些也删了。
]第0章. 本书的缘起《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陈向明,2000)一书出版之后,不少人(特别是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反映说,看到这么一本厚厚的书就发怵,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读懂,更不知道这样的书对自己的工作会有什么帮助。
我在为中小学教师做培训和讲座时,也发现大家更加关心的是教育实践方面的问题,如:“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我希望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应该从哪里下手?”“我想做一些切合自己教学实际的研究工作,但不知道如何做,我应该怎么办?”大家似乎对理论方面的探讨不太感兴趣,读起来也困难,感觉与自己的工作实践离得很远。
我的一些同行以及出版社的工作人员也听到了同样的反映,希望我再写一本通俗易懂的、着重操作方面的书,便于那些需要自己动手作实践性研究的教师、学生和研究人员使用。
因此,便产生了写现在这本小书的念头。
§0.1. 教师为什么要作研究?随着世界进入后工业时代,教师的职业专门化己成为当今国际教师教育(包括培养与培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教师们己经不满足于从前辈的经验或自己的积累中吸取灵感,希望从“教书匠”变成具有反思能力的专家型教师。
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不只是承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和“蜡烛”的角色,教师也有自己的生命,自身也需要不断地成长和发展。
教师这门职业是一门非常专门化的职业,需要进行专门的、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训练。
而成为专门化教师的最好途径就是参与研究,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进行系统、规范、严谨的探究。
读书报告之《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第一部分:介绍了质的研究的理论背景,结合 量的研究给出了质的研究的定义。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的是研究课题的设计、研 究对象的抽样、研究者个人因素对研究的影响、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所产生的 作用、研究者进入现场的方式等。
第三部分:介绍了质的研究的资料收集方式: 访谈、观察和实物分析。
第四部分:讲的是质的研究的资料分析。
第五部分:说明了质的研究的检测手段,与量 的研究做了比较。
第六部分:描述了质的研究的发展前景。 第1、5、6部分主要介绍质的研究的哲学思想
基础、历史背景和理论发展前景;第2、3、4 部分重点在于质的研究过程、程序和具体操作。
最后,本书对“质的研究”的方法给出了 翔实的解释和步骤,对将来的社会科学研 究工作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谢谢大家!
二、质的研究——定义
定义:英文中“qualitative research”在中国 大陆被译为“定性研究”,在台湾、香港 地区及新加坡被译为“质的研究”。
质的研究是在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互动关 系中,通过深入、细致、长期的体验、调 查和分析对事物获得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 认识;而定量研究则依靠对事物可以量化 的部分进行测量和计算,并对变量之间的 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以达到对事物的把握。
解释主义认为价值和理论中立的事实是不存 在的, 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决定事物的性质。
批评理论认为主体在和客体的互动关系中不 仅仅只是了解和认识客体。
三、质的研究过程及方法:
定性研究的过程一般包括: 确定研究现象、陈述研 究目的、提出研究问题、了解研究背景、构建概念 框架、抽样、收集材料、分析材料、作出结论、建 立理论、检验效度、讨论推广度和道德问题、撰写 研究报告等。
质的研究方法陈向明
诠释的/辩证的
法 假设进行证实;主 判的多元论;对假设进
论 要采用量的研究方 行证伪;可以使用质的
法
研究方法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气质或性格的研究者,就会 喜好什么样的方法论及研究法,这中间的关系非 理智的感性成分居多。
William James曾将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具 有严苛精神或硬心肠(tough-mindedness)者 与具有宽柔精神或软心肠(tendermindedness)者。前一类人则是理性主义的、 唯智主义的、观念论的、乐观主义的、有宗教信 仰的、自由意志论的、一元论的,及武断主义的, 后一类人是经验主义的、感觉主义的、无宗教信 仰的、宿命论的、多元论的,及怀疑主义的。
质的研究与理论建构
YL:作为质的研究是否做到了客观公正?教 师是因人而异的,能否通过对一个教师的研 究就从中总结出了研究型教师的条件呢 ?
质的研究的质量
WY:这是自己首次阅读到的采用质的研究 方法写就的论文,这是全新的体验,是一种 混杂着兴奋与怀疑的复杂感觉,兴奋之处在 于“研究原来可以这样进行,论文原来可以 这样写作”,而怀疑之处在于“研究真的可 以如此进行吗 ”。
强调: 研究方法不能纸上谈兵,需要在“做中学”
头脑风暴
什么是“质的研究”?
奇文共欣赏
YXD:硕士论文开题,质性研究的题目不少,但是 仔细观察会发现,绝大多数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就 是访谈法,研究的过程就是通过访谈的几个案例的 展示,然后进行总结。质的研究是与量的研究相对 的一类研究,他所包含的研究方法不仅仅是访谈, 因此我认为,在对质的研究方法的认识过于狭隘或 者说是走入了误区,把访谈等同于质的研究。我觉 得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成人教育包括众多的实践活动,从公司的培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PPT课件
理的逻辑,并提供足够的事实依据。
4、整理和分析资料
1)资料整理和分析越早越好 2)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是一个相互渗透的
过程 3)以开放的心态阅读原始资料 4)登录和编码(第167-169页) 5)关注“本土概念”(第190页)
分析资料的方法
1、分类法 2、情境法 3、结合分类法和情境法
举例: 父亲眼中孩子的学习心态与自己教育方式的变化
(第183-188页)
分析举例
刘老师:您好!
从您那里我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您使数学变 得有趣。我发现我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数学。以前我 没有注意到,而现在我发现我周围到处都是数学。 我非常喜欢您的课,您的课让我认识到数学在我们 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前我对数学没有兴趣,而我现 在知道我能学好数学,并希望今后能够找一个应用 数学的好工作。刘老师,是您向我们展示了数学的 重要性。我认为,您的课是我在学校里最有趣的课。 我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当我 在使用数学知识时,我感到自己非常有力量。我现 在知道怎样去学习数学了。
55探讨与研究其他部分的关系1研究的目的意义2研究的背景自我反思研究关系3研究的方法抽样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成文研究的方法抽样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成文4研究的质量检验效度信度推广度伦理道德问题研究的质量检验效度信度推广度伦理道德问题一个初步的定义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味着什么?(“意义解释”问题)
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
陈向明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学家,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归纳法:陈向明在研究某一问题时,会通过个案分析和案例比较的方法来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和普遍性的结论。
2. 系统化方法:陈向明的研究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他将一个问题看作多个维度和因素的相互作用,并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来解释和阐释问题。
3. 对比分析法:陈向明在研究某一问题时,会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相关案例进行对比分析,以发现异同点和相似点。
4. 多学科交叉方法:陈向明的研究方法具有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特点,他会将哲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以获得更全面的洞察力和深度的理解。
5. 实证研究方法:陈向明在研究某一问题时,会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以获取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和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
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读后感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陈向明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一、概念质的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结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关于定义的说明:研究环境:在自然环境而非人工控制环境中进行研究研究者的角色: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通过长期深入地实地体验生活从事研究,研究者本人的素质对研究的实施十分重要收集资料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如开放型访谈、参与型和非参与型观察、实物分析等收集资料,一般不使用量表或其他测量工具。
结论和/或理论的形成方式:归纳法,自下而上在资料的基础上提升出分析类别和理论假设,理解的视角:主体间性的角度,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理解后者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互动的关系,在研究中要考虑研究者个人及其与被研究者的关系对研究的影响,要反思有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和权力关系。
通过定义发现,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是质的研究是“解释性理解”,而量的研究是准确的研究,即强调工具、过程的确定性。
组成部分包括界定研究的现象;确定研究的问题;讨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界定研究的背景知识;研究研究对象;讨论研究关系;选择研究的方法;研究研究结果的检测手段;其他安排。
二、资料准备抽样指的就是这样一种根据研究的需要对有关的人、时间、地点、事件、行为、意义等进行选择的行为。
一般而言,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抽样可以分为两大类: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指的是在被限定的研究对象中每一个单位都具有同样大的被抽中的概率。
非概率抽样指的是按照其他非概率标准进行抽样的方式。
质的研究中使用得最多的“非概率抽样”方式,也叫“目的性抽样”即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
目的性抽样可以分为以下类别:极端或偏差型个案抽样;强度抽样;最大差异抽样;异质型抽样;同质型抽样;典型个案抽样;分层目的型抽样;关键个案抽样;效标抽样;证实和证伪个案抽样。
国内最好的质的研究方法书
国内最好的质的研究方法书
在国内,关于质的研究方法的书籍众多,每一本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深度。
如果要推荐一本最好的质的研究方法书,我会选择《质性研究设计与方法》(陈向明著,2000年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以其系统性、实践性和前瞻性而脱颖而出,深受研究者喜爱。
《质性研究设计与方法》一书全面介绍了质性研究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方法技巧和实际操作步骤。
作者陈向明教授是国内质性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她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和案例,详细阐述了质性研究的各种方法,如访谈、观察、文献分析等,并深入探讨了如何在研究中运用这些方法。
该书的特点之一是强调研究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作者不仅介绍了理论知识,还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练习题,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质性研究的具体操作。
此外,该书还注重研究的创新性和前瞻性,介绍了许多新兴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内容分析、话语分析等,使读者能够紧跟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
总的来说,《质性研究设计与方法》是一本系统、全面、实用的质性研究方法书籍,适合初学者和有一定研究经验的研究者阅读。
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还注重培养读者的研究素养和创新精神。
无论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教育学研究还是其他领域的研究,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贵参考。
陈向明研究方法
二 、质的研究的理论
基础
三 、质的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考虑研究关系和研究个人对研究的影响
1.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是一个“互为主体”的关系。 2.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3.研究关系:主要包括研究者与研究问题有关的个人特征、生活经历 、思想观点以及看问题的角度、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相互角色以及在 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方式。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 引论
20 世纪 90 年代陈向明开始系统地研究“质的研究”,从一 开始的个案研究到后来对质的研究的全面阐释,以期帮助大 家系统地了解质的研究,领悟研究的真正价值。其研究先是从 宏观层面入手,进而对质的研究的各个环节进行剖析,描绘了 质的研究的全貌。
一、质的研究的概念界定 二、质的研究的理论基础 主 三、质的研究的实施步骤
二 、质的研究的理论
基础 (二)社会政策的性质 1.权威性,体现统治阶级意识,具有法定的权威性。 2.价值性,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的目标或目的。 3.政治性,就是一种政治过程,按照政治的程序与原则运转。 4.原则性,只就是确定工作方向,属于原则性规定。 5.强制性,必须为目标群体所遵守。 6.时代性,务求适应时代需求。 7.可行性,确保顺利实现。 8.具体性,针对特定社会问题,且具有具体的政策目标。
三 、质的研究的实施步骤
访谈和观察的缺点
访谈和观察难免掺杂个人因素,同时访谈和观察必须持 续一定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得到的资料的真实性。
三 、质的研究的实施步骤
(四)归类和分析资料
归类:
将相同或相近的资料按照编码系统整合在一起,将不同的资 料区别开来。 1.识别资料的属性。 2.比较不同的资料。 3.找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质性研究(陈向明)ppt课件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陈向明
1
内容要点
1、质性研究的概念背景、特点 和作用
2、如何提出有价值的质性研究 问题
3、收集和分析质性资料的思路
2
1、概念背景
“研究”的定义
广义:对有关问题进行系统的思考 狭义: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
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技术,对有待解决 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究;以经验事实 为依据,并将其上升为一般理论?
18
总结: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不要迷信技术:那些最有趣也最困难 的论题,往往出现在已有技术不能奏 效时;不应由方法来限定问题
应坚持自己模糊的形象和构想,将其 整理出来
应具有“问题意识”,提出“真实的 问题”
19
问题:对问题的陈述通常涵盖了大量 具体环境和不同人所面对的各种私人 困扰;需要根据更宏观的历史与社会 结构来定位这些问题
2、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 3、研究的范围不宜过大,但有足够探索
的空间 4、实施条件许可,适合用质性方法探究
14
研究问题举例
研究的现象:很多学生不愿意当小组长 下面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 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当小组长? “当小组长”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之间
有何关系? 他们是如何看待“当小组长”的?“当小
质量高也不应该作为抽样的标准(如: 选择该校是因为办得好,有特色)
需要说明为什么不选择某些标准,特 别是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社会地 位、经济收入、职业、专业
26
典型个案抽样(如一名普通的校长) 极端案例抽样(如:课业负担重的学
9
“行动研究”的定义
• 性质: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研究取向
• 研究主体:行动者即研究者,可与外来研 究者合作;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访谈
访谈的作用
1、了解被访者的所思所想(看法,意义建 构) 2、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回忆是重构) 3、了解被访者的行为表现(需要与观察相 关检验) 4、与受访者建立关系 5、让受访者的声音表达出来(赋权)
访谈的类型
1、结构:开放、半开放、封闭 2、正式程度:正式、非正式
3、接触方式:直接、间接
二、质的研究方法的使用范围 什么样的研究问题 适合作质的研究?
思考方式
1)我应该使用什么研究方法对我的研 究问题进行探究?
2)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研究问题作质 的研究?
(特殊现象、一般现象,共性与特性)
确定研究问题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现象 2)聚焦研究问题 3)定义重要概念 4)建立概念框架 5)探讨研究目的
4、为什么说质的研究特别适合研究教育?
1)能够深入教育内部进行探究 2)适合探究教育(对不同人)的意义 3)适合整体考察教育问题 4)灵活的、可不断调整的研究设计适合教育 的实践要求 5)自下而上的研究路线有利于教育研究的创 新 6)教师可以自己(或与研究者合作)进行研 究,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分析类别
关于数学的重要性 关于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于学习数学的动机 关心学习数学的信心 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作用
分析资料的手段
1、画图、列表(第188页,第194-195页)
2、写反思笔记:描述、分析、方法反思、
理论建构、综合
3、运用直觉和想象、比喻、类推等
4、阐释循环:在部分与整体之间不断对比,
2、反思研究关系
1、个人反思: 1)我对本研究问题有何前有、前设和前见? 2)我与被研究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3)我的这些有关经历、预设、看法和关系会如 何影响你的研究? 4)我在研究中将如何利用这些因素? 2、小组交流 3、大组汇报,教师总结评议
3、收集资料的方法
1、访谈 2、观察 3、收集实物 4、民族志、人种志 5、叙事研究 ……………………
我坐在教室的前 该课堂似乎 3/2处,没有看 很重视规则 见所有学生的动 的建立。 作。
8:05
8:10
观察的实施
1)观察记录: 记录什么? 使用什么语言? 具体到什么程度? 如何命名? 2)观察者的视角和叙事角度要明确说明。 3)观察者个人的推理与事实要分开,要说明推 理的逻辑,并提供足够的事实依据。
聚焦研究问题
1、如何从研究现象中聚焦研究问题? 2、我的研究问题是否“有意义”? 3、我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
定义重要概念
1、我如何界定自己的研究问题? 2、研究问题中重要概念的定义是什么? 3、研究问题的确定与研究的其他方面 是什么关系?
建立概念框架
研究问题中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是 什么? 依据: 前人的研究成果 个人的经验性知识
练
习
1、写下一个目前你最关心的现象 2、从该现象中提炼出一个可以操作的研究 问题 3、将该问题修改成可以使用质的方法进行 研究的问题 4、与你的同伴相互交流,对研究问题作进 一步修改,直到双方满意为止。
确定研究现象
1、我对什么现象感兴趣?我希望探究 什么方面的问题? 2、这是一个什么现象?范围和边界在 哪里? 3、如何表述这个现象? 4、研究这个现象是否可行?
3)定义重要概念
“某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辍学的现状如何?” – “农村”? – “某农村”? – “贫困”? – “贫困地区”? – “学生”? – “辍学”? – “现状”?
4)确定研究内容
1)这些学生是如何辍学的?(过程、原因、结果) 2)辍学后他们处于什么状态?(平时做什么、与学 校的关系) 3)他们是如何看待辍学的?(对辍学本身的评价, 辍学对自我概念、人际关系、个人前途的影响 等)? 4)其他人(父母、同学、教师、校长、邻居等)是 如何看待这些学生的辍学?对他们来说,辍学具 有什么教育意义、成长意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 义?
进入研究现场 界定研究问题
收集资料
撰写研究报告
分析资料
1、抽样:如何选择研究对象?
1、个人思考: 1)抽样策略:你打算选择什么人作为你的研究 对象? 2)抽样标准:你如此选择的标准是什么?为什 么使用这些标准? 2、四人小组交流:我们的方法有何异同?为什 么会产生这些异同? 3、小组汇报,大组评议 4、教师总结
建立联系
5、建构理论
1)什么是“理论”? 形式理论、宏大理论 “理论是为了解释和预测现象,确定变量 之间的关系,用系统的观点将相互关联的概念、 定义和命题组织在一起的总和。” 3)质的研究对“理论”的理解:实质理论,地 方性知识、小理论;日常生活人们的行为都有 “理论”
不同理论之间的对话
前人的理论
5)探讨与研究其他部分的关系
1、研究的目的、意义 2、研究的背景、自我反思、研究关系 3、研究的方法(抽样、收集资料、分析资 料、成文) 4、研究的质量检验(效度、信度、推广度、 伦理道德问题)
一个初步的定义
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 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 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 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 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 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 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研究情境
研究目的
研究问题
研究效度
研究方法
反思、交流,加强理解
1)个人反思:到现在为止,讲座的要点是 什么? 2)两人交流:我们的理解有什么异同?这 些异同是如何产生的? 3)个人思考:我对讲座的内容有什么疑问 和看法? 4)提问、答疑
三、 质的研究的基本步骤
思考与讨论
1、个人思考:写下质的研究的基本步 骤 2、与同伴比较,讨论,修改 3、请两位老师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4、全体分析,讨论,对比:与量的研 究有什么不同?为什麽会存在这些 不同?
4、受访人数:个别、集体
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1)与被研究对象协商
–访谈时间 –访谈地点 –自愿原则 –保密原则
–录象、录音与否
2)设计访谈提纲
设计访谈提纲
1、访谈问题不同于研究问题 2、访谈提纲需要简洁、明了 3、访谈提纲的作用:舞台提示 4、访谈既需要事先设计,又需要灵活 性、应变
访谈中的提问
1、访谈问题的类型与作用 开放型问题与封闭型问题 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 清晰问题与含混问题 2、适时追问 3、访谈问题的过渡
8:00 教师走进教室,学生一 8:05 教师手捧课本,开始念 8:10 教师问了一个问题:
“秦始皇是什么时候统 一中国的?”所有学生 立刻翻书找答案。 举手,等待教师点名。
8:15 学生回答问题之前都先
分类更加细致的观察表
时间
8:00
事实笔记
个人笔记
方法笔记
理论笔记
教师走进教室, 我很久没有 学生一齐站起 看到如此规 来,大声说: 矩的课堂了, “老师好!” 着实吓了一 跳。
分析举例
刘老师:您好! 从您那里我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您使数学变 得有趣。我发现我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数学。以前 我没有注意到,而现在我发现我周围到处都是数 学。我非常喜欢您的课,您的课让我认识到数学 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前我对数学没有兴趣, 而我现在知道我能学好数学,并希望今后能够找 一个应用数学的好工作。刘老师,是您向我们展 示了数学的重要性。我认为,您的课是我在学校 里最有趣的课。我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所学 的数学知识。当我在使用数学知识时,我感到自 己非常有力量。我现在知道怎样去学习数学了。
访谈中的倾听
1、听的方式 1)行为层面的听(表面的听、消极的听、积 极关注的听) 2)认知层面的听(强加的听、接受的听、建 构的听) 3)情感层面的听(无感情的听、有感情的听、 共情的听) 2、倾听的原则 1)不轻易打断对方 2)容忍沉默
访谈中的回应
1、回应的类型和作用 认可 重复、重组和总结 自我暴露
观察的作用
1、看到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2、了解事情发生的情境 3、对事情获得感性的认识 4、了解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5、对无法说话或说不同语言的人进行研究 6、发掘行动者的实践理性 7、与其他研究方法进行相互检验
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1)制定观察计划:观察什么? 2)设计观察提纲:如何观察? 3)设计观察记录表格:如何记录?
设计观察表格
见书中各类表格设计
(第136-139页)
常用观察表举例
时间 事实
齐站起来,大声说: “老师好!”
书上的内容。
分析
学生似乎已形成一些固 定的课堂规则 教师似乎对教学内容不 太熟悉。 教师问的问题都是事实 性问题,总需要学生从 书中找答案。 学生没有即兴回答问题 的可能性,教师的控制 很严。
质的研究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现象,提出研究问题和概念框架
2)文献综述,反思自我经验和前设
3)选择研究对象 4)探讨研究关系 5)选择研究方法 6)进入研究现场
与量的研究 有什么不同?
7)收集资料
8)分析资料,建构理论 9)质量检测(效度、信度、推广度、伦理问题) 10)写研究报告
循环、演进的研究过程
“农村贫困地区辍学问题研究”
2)聚焦研究问题
1)农村贫困地区辍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与辍学之间 是什么关系?(相关因素分析) 2)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为什么辍学?(原因分析) 3)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辍学的现状如何?(“是什 么”的问题) 4)这些农村学生是如何辍学的?(“如何发生的” 过程性问题) 5)这些辍学生如何看待辍学问题?辍学对他们意 味着什么?(“意义解释”问题)
4、整理和分析资料
1)资料整理和分析越早越好
2)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是一个相互渗透的
过程
3)以开放的心态阅读原始资料
4)登录和编码(第167-169页)
5)关注“本土概念”(第190页)
分析资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