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一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一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 要根除传统教学的弊端,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交流—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自学是“交流—互动”教学的基础;小组讨论是“交流—互动”的主战场;组际交流是“交流—互动”的关键;练习是对“交流—互动”的评价和检测;“交流——互动”教学的原则;“交流—互动”教学的时间保证。
[关键词] 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
会学习、会创新成为时代对一个人的要求。要让学生会做人、会求知、会生存、会合作,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应当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知识;应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激动、合作的愉悦、创造的兴奋、成功的快乐。在增加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就需要我们的师生建立一种交流、互动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交流互动让语文更精彩。
什么是交流与互动?我们需要怎样的交流与互动?交流互动式课堂教学应当突出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而不再是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生动活泼的。
那么如何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呢?
一、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交流—互动”
教学的前提
民主、平等是互动的第一法则。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参与,乐于交流,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进学生,成为学生交流互动的促进者、协作者、引导者。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愉快交流,密切合作。实践证明,只有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处于交流互动的积极状态,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交流—互动”教学的重要保证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为我们的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交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体贴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注、赏识,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开展教学。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难免会出错,如果教师处理不当,会伤害学生自尊,打击学生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参与,不怕出错;即使错了,也不取笑不批评,而是以期待的眼神、宽容的态度、委婉
的语言加以鼓励。这样,既宽容了学生错误,又激励他继续参与,以便改正。对学生宽容,对学生激励,学生才会有胆量参与交流互动活动。
三、保持关注特殊学生,是“交流—互动”教学的必要条件
在目前的条件下,不可能小班教学,班级的人数比较多,教师一般只关注那些学习成绩较好,思想活跃,性格外向的学生,而对那些不善言谈,性格内向,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关注较少。这个问题严重影响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交流互动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对性格内向,不善表达,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帮助,多给他们鼓励。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个别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最简单的语句说起,由易到难。在问题探讨、阅读理解上,只要他们答案接近,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交流—互动”的动力。
四、学生自学是“交流—互动”教学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新课标的重要体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意味着:老师不仅要教学生学,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么去学。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们就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即使在身边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自己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在授课伊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由学生个人自学,让其自己去研究问题、发现问题,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如在教学《端午的鸭蛋》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先去自学,熟悉课文内容,教师布置一些预习题目,比如生字生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端午的由来,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自己去学,为下面“交流—互动”打下基础。
五、小组讨论是“交流—互动”的主战场
在语文课堂上,小组汇报自学情况,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组内成员采用轮流发言、轮流提问的形式,不断掌握知识,深化学习内容。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汇总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有效参与,积极参加学生的讨论。有一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够完整,这时,教师不能包办,也不能讲解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钻,自己去寻找答案。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作,在互助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这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了学生
互惠合作、争取第一的心理,集体主义观念被强化。在民主宽松的气氛中,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在愉快的交流与合作中得到了自我肯定;学生既能认识自我,又能了解别人,并能取长补短。在小组交流中,人人都能作“一字之师”,“小先生”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组内学生互助互学、你追我赶,掉队的人少了,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学生完整独立的人格也得到培养。
在《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题目让学生谈论:
1.根据文章内容,将文章分成三部分,并给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2.作者的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文中为什么要花很多篇幅写端午风俗?
3.作者写端午的鸭蛋着重写鸭蛋络子、吃鸭蛋、玩蛋壳,为什么写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作,既学习掌握了课文内容,又在愉快的交流与合作中得到了自我肯定,基础差的同学在交流互动中得到了提高,成绩好的同学表现欲得到了满足,又促使他更勤奋,在未来的学习中能有更好的发展。